CN117739414A - 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及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及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9414A
CN117739414A CN202410183430.5A CN202410183430A CN117739414A CN 117739414 A CN117739414 A CN 117739414A CN 202410183430 A CN202410183430 A CN 202410183430A CN 117739414 A CN117739414 A CN 117739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oil
electric
temperature
way valv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834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忠
潘赞帅
田炜
张馨月
殷勇高
刘捷
顾诚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angtze River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834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94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9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94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及工作方法,属于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能源模块,用于提供制冷/制热的水媒;毛细辐射末端与能源模块连通,在毛细辐射末端的出水端设置电动二通阀一;风机盘管与能源模块连通,在风机盘管的出水端设置电动二通阀二;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温湿度和结露情况;控制模块,内置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根据温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电动二通阀一、电动二通阀二和风机盘管的启闭以及风机盘管的送风百叶开启角度;本发明解决了极端天气工况下以及空调系统初期启动时响应时间慢的问题,还实现在室内结露情形下,空调系统仍可正常运行,使室内舒适性不受结露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及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毛细管辐射空调是一种承载水媒,由铺设于墙面或顶面的毛细管网为主的冷、热辐射空调末端设备,结合冷热源、水循环系统、新风调湿系统和自控系统,能够完全取代传统对流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一种舒适、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毛细管辐射空调凭借其无吹风感、低噪音以及避免冷凝水带来霉菌等特性。
专利CN115751532A公布了一种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的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包括热泵模块、毛细管网换热器,其中,热泵模块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毛细管网换热器具有冷媒流入管及冷媒流出管,在毛细管网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时,压缩机的排出管与冷媒流入管连通,冷媒流出管流出的冷媒能够经由室外换热器流回压缩机内,还包括毛细管网过冷器,冷媒流入管的部分管段与冷媒流出管的部分管段在毛细管网过冷器内形成热耦合,以使冷媒流入管内的冷媒与冷媒流出管内的冷媒换热;本发明利用流出冷媒相对低温吸收流入冷媒的热量,有效杜绝毛细管网换热器的冷媒温度过大带来的烫脚或者烫伤现象发生。
专利CN108917008A公开一种基于毛细管辐射的间歇运行空调系统及运行方法,利用调湿板所具有的能对环境进行吸湿或放湿处理,同时不消耗机械能的特性,构造一种由调湿板、毛细管辐射管席和除湿机组三者对室内空气共同作用的空调系统,该系统在以天为周期的间歇运行中,调湿板在系统处于不同的运行期时发挥吸湿除湿的多变作用;在启动预处理期,调湿板起吸湿作用,在正常运行期起放湿作用,在间歇运行期进行吸湿作用;该空调系统既可降低新风除湿机组设备容量,缩短间歇运行的空调系统再次启动时的响应时间,起到削峰填谷作用,也可针对在室外湿度较低而干球温度较高的工况时,由调湿板承担较低的湿负荷,可关闭除湿机组,减少空调的开启时间,减少设备耗能。
专利CN109945355A公开一种送风末端与毛细管网辐射末端联合控制系统,包括室内毛细管网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末端、冷水输配管网、相应的各类温湿度传感器、以及各种控制阀门组成,运行模式分为风机盘管末端单独运行、风机盘管末端与毛细辐射管网末端的联合运行2种模式;该系统的特点为风机盘管末端与毛细管网末端均置于室内,并共用一套室外冷水机组提供的冷源,在降低空调系统成本的同时能满足室内温湿度的处理要求,解决了现有毛细管网辐射空调系统在间歇运行停机时段由于空调房间内大量余热余湿聚集,系统再次启动后辐射表面极易发生结露的问题。
专利CN111692660A公开一种防结露对流-辐射复合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系统包括室外主机模块、水力模块、水箱、风机盘管、辐射板末端、电磁阀、电动二通阀、比例调节阀、第一冷热水循环泵、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压差传感器;系统夏季运行时利用风机盘管末端消除室内潜热和部分显热,辐射板消除余下的室内显热,通过合理的控制实现不同的运行模式,达到制冷除湿的效果;冬季运行时可根据需求实现不同模式运行,达到节能舒适的效果;本发明有效提高空调末端利用率的同时,解决了风机盘管工作时吹风感强烈、噪声大、功率大等弊端,更重要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冷运行时辐射板表面结露的难题。
传统意义辐射空调,当室内发生结露时,则辐射空调系统需要停止运行,影响室内舒适性;风机盘管与毛细辐射末端串联时,制冷时采用的是7℃的低温冷水依次流过风机盘管和毛细辐射末端,这种连接和工作模式无法提高能源模块(主机模块)的能效,还容易导致毛细辐射末端结露,同时,在夏季期间,为满足毛细辐射末端运行的水温要求,风机盘管需要一起工作,这就无法发挥出毛细辐射末端独立运行带来的优势。
现有技术不能提高能源模块的能效,毛细辐射末端要么不能单独工作,要么毛细辐射末端单独工作时不能开窗通风,还有就是在室内发生结露时,空调系统需要停止运行,进而影响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同时公开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的工作方法,相比于传统辐射空调系统,能够提高能源模块的能效,使其更加节能,并在更加节能的基础上实现室内快速降温/升温,而且应用场所可以适当开窗通风,还可以实现在室内结露情形下,空调系统仍可正常运行,从而使室内舒适性不受结露影响。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部分
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包括:
能源模块,用于提供制冷/制热的水媒;夏季供应17℃的高温冷水,冬季提供35℃的热水,从而提高能源模块的能效;
毛细辐射末端,所述毛细辐射末端的进水端与能源模块的供水端连通,所述毛细辐射末端的出水端与能源模块的回水端连通,在毛细辐射末端的出水端设置电动二通阀一;
风机盘管,所述风机盘管的进水端与能源模块的供水端连通,所述风机盘管的出水端与能源模块的回水端连通,在风机盘管的出水端设置电动二通阀二;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温湿度和结露情况;
控制模块,内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室内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温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并根据温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电动二通阀一、电动二通阀二和风机盘管的启闭以及风机盘管的送风百叶开启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能源模块的供水端连接供水主管,所述能源模块的回水端连接回水主管;
所述供水主管通过供水支管一与毛细辐射末端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供水主管通过供水支管二与风机盘管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回水主管通过回水支管一与毛细辐射末端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回水主管通过回水支管二与风机盘管的出水端连通;
所述电动二通阀一设置在回水支管一上,所述电动二通阀二设置在回水支管二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电动二通阀一和电动二通阀二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通信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电动二通阀二和风机盘管联动同步启闭;即电动二通阀二开启时风机盘管同步开启,电动二通阀二关闭时风机盘管同步关闭。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供水支管一和供水支管二上分别设置截止阀;截止阀处于常开状态,仅在检修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时关闭。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内靠近窗户的顶棚处,并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通信电连接;在开窗通风时可以更好的监测室内结露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送风百叶开启角度是0-45°,且送风百叶开启角度为非0°时,送风百叶的出风气流方向朝向毛细辐射末端;送风百叶可以由水平状态转变呈斜向上45°,从而改变风机盘管的出风气流方向。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能源模块是地源热泵系统或风冷热泵系统。
第二部分
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工作场景运行模式:
(1)工作场景一:高能效制冷/制热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控制电动二通阀一和电动二通阀二同时开启,风机盘管和电动二通阀二联动同步启动,此时,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同时工作,对房间实施制冷/制热,并在此模式下,风机盘管的送风百叶朝向毛细辐射末端倾斜45°吹风,可避免气流吹人现象,同时可加强气流与毛细辐射末端的辐射面对流换热;当控制模块中内置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房间内空气的温度达到设定要求时,则转变为工作场景二:可开窗通风的超低噪音运行模式;
(2)工作场景二:可开窗通风的超低噪音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控制电动二通阀一开启,电动二通阀二关闭,风机盘管和电动二通阀二联动同步关闭,此时,毛细辐射末端处于工作状态,对房间实施制冷/制热;当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到房间发生结露时,则转变为工作场景三:结露期运行模式;
(3)工作场景三:结露期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控制电动二通阀二开启,电动二通阀一关闭,风机盘管和电动二通阀二联动同步启动,此时,风机盘管处于工作状态,并在此模式下,风机盘管的送风百叶朝向毛细辐射末端倾斜45°吹风,可避免气流吹人现象,同时可加速结露区水分的蒸发;当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到房间结露消失时,控制模块控制风机盘管的送风百叶转变为0°水平吹风,在此模式下运行达到预设时间后,且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到房间结露未再发生时,则转变为工作场景二:可开窗通风的超低噪音运行模式。
作为本发明方法的优选,夏季室内温度通常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55%,此时室内对应的最高露点温度为16.1℃,因此,设置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中的供水温度不低于17℃,回水温度不低于20℃,保证水温大于16.1℃,防止结露发生;冬季,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中的供水温度不低于35℃,回水温度不低于30℃。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室内采用双空调末端形式,即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并通过管路将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并联连接,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原理,室内湿负荷主要由传统上新风系统负责,室内显热负荷主要由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承担,通过控制模块的控制使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处于不同工作状态,制冷/制热效果好且均匀。
夏季采用17℃高温冷水作为冷媒,从而提高能源模块的能效,使其更加节能,并在更加节能的基础上实现快速降温,还能发挥出毛细辐射末端的超低噪音、无吹风感等优势,而且由于采用17℃高温冷水作为冷媒,因此毛细辐射末端不容易结露,同时应用场所可以适当开窗通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本发明不仅可以解决极端天气工况下以及空调系统初期启动时响应时间慢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在室内结露情形下,空调系统仍可正常运行,从而使室内舒适性不受结露影响;夏季采用17℃高温冷水作为冷媒,不仅能够减少毛细辐射末端的结露现象,还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模块的能耗,实现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风机盘管的送风百叶呈倾斜45°;
图3是本发明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风机盘管的送风百叶呈水平0°;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能源模块,2-毛细辐射末端,3-风机盘管,4-温湿度传感器;
5-控制模块,6-送风百叶,7-导线,8-截止阀,9-窗户,10-房间;
11-电动二通阀一,12-电动二通阀二;
20-供水主管,21-供水支管一,22-供水支管二;
30-回水主管,31-回水支管一,32-回水支管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包括:
能源模块1,用于提供制冷/制热的水媒;夏季供应17℃的高温冷水,冬季提供35℃的热水,从而提高能源模块1的能效;
毛细辐射末端2,毛细辐射末端2的进水端与能源模块1的供水端连通,毛细辐射末端2的出水端与能源模块1的回水端连通,在毛细辐射末端2的出水端设置电动二通阀一11;
风机盘管3,风机盘管3的进水端与能源模块1的供水端连通,风机盘管3的出水端与能源模块1的回水端连通,在风机盘管3的出水端设置电动二通阀二12;
温湿度传感器4,用于监测室内温湿度和结露情况;
控制模块5,内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室内温度,控制模块5用于接收温湿度传感器4输出信号,并根据温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4输出信号控制电动二通阀一11、电动二通阀二12和风机盘管3的启闭以及风机盘管3的送风百叶6开启角度。
具体的,能源模块1的供水端连接供水主管20,能源模块1的回水端连接回水主管30;
供水主管20通过供水支管一21与毛细辐射末端2的进水端连通,供水主管20通过供水支管二22与风机盘管3的进水端连通;
回水主管30通过回水支管一31与毛细辐射末端2的出水端连通,回水主管30通过回水支管二32与风机盘管3的出水端连通;
电动二通阀一11设置在回水支管一31上,电动二通阀二12设置在回水支管二32上;电动二通阀一11和电动二通阀二12分别通过导线7与控制模块5通信电连接;其中电动二通阀二12和风机盘管3联动同步启闭;即电动二通阀二12开启时风机盘管3同步开启,电动二通阀二12关闭时风机盘管3同步关闭;风机盘管3通过导线7与控制模块5通信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供水主管20、回水主管30、供水支管一21、供水支管二22、回水支管一31和回水支管二32的材质可根据空调系统最终的工作压力选用镀锌钢管或PPR管,为减少空调系统的输送能耗损失,管体采用20mm厚难燃橡塑保温。
本实施例中,在供水支管一21和供水支管二22上分别设置截止阀8;截止阀8处于常开状态,仅在检修毛细辐射末端2和风机盘管3时关闭,使其在检修期间不影响其他区域空调系统的使用。
本实施例中,温湿度传感器4安装在室内靠近窗户9的顶棚处,并通过导线7与控制模块5通信电连接;在开窗通风时可以更好的监测室内结露情况。
本实施例中,送风百叶6开启角度是0-45°,且送风百叶6开启角度为非0°时,送风百叶6的出风气流方向朝向毛细辐射末端2;送风百叶6可以由水平状态转变呈倾斜向上45°,从而改变风机盘管3的出风气流方向;送风百叶6为手动和电动一体式百叶,可以手动或电动控制送风百叶6的开启角度,送风百叶6的开启角度在0-45°范围内可以适当调整,可以是0°、10°、20°、30°、35°、40°或45°等,从而实现不同场景下,风机盘管3的送风百叶6呈不同开启角度。
本实施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空调末端,二是控制系统;
空调末端包括并联连接的毛细辐射末端2和风机盘管3,毛细辐射末端2和风机盘管3所需的用于制冷/制热的水媒来自能源模块1,本实施例中,夏季毛细辐射末端2和风机盘管3的供回水温度分别为17℃和20℃,冬季毛细辐射末端2和风机盘管3的供回水温度分别为35℃和30℃;能源模块1采用风冷热泵系统,当然,实际应用时,能源模块1也可以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毛细辐射末端2优先安装于房间10的顶棚,风机盘管3的气流组织为底回侧送;在顶棚铺装面积不满足要求时,毛细辐射末端2可安装于房间10侧墙,同时,风机盘管3做出适当调整;毛细辐射末端2的抹灰覆盖层的导热系数不低于0.45W/m·K。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5以及通过导线7与控制模块5通信电连接的电动二通阀一11、电动二通阀二12、风机盘管3、温湿度传感器4,控制模块5与房间10中的灯具开关安装于同一高度水平线上,在保证房间10装饰美观程度上更加方便操作;电动二通阀一11和电动二通阀二12分别安装于毛细辐射末端2和风机盘管3的回水管路上;温湿度传感器4安装在室内靠近窗户9的顶棚处,可快速监测到窗户9开启时室内是否发生结露情况,通过控制模块5对电动二通阀一11、电动二通阀二12和风机盘管3的启闭控制以及对风机盘管3的送风百叶6开启角度的调整,实现毛细辐射末端2和风机盘管3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进而实现空调末端系统的多种工作场景运行模式。
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工作场景运行模式:
(1)工作场景一:高能效制冷/制热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5控制电动二通阀一11和电动二通阀二12同时开启,风机盘管3和电动二通阀二12联动同步启动,此时,毛细辐射末端2和风机盘管3同时工作,对房间10实施制冷/制热,并在此模式下,风机盘管3的送风百叶6朝向毛细辐射末端2倾斜45°吹风;可避免气流吹人现象,同时可加强气流与毛细辐射末端2的辐射面对流换热;此模式主要用于空调系统初期启动、极端天气工况下房间10空气负荷过大以及毛细辐射末端2铺装面积受限的情况下使用,在控制房间10内空气温湿度的同时,可加强房间10内空气与铺有毛细辐射末端2的顶棚的对流换热,进一步加速房间10的降温/升温;
当控制模块5中内置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房间10内空气的温度达到设定要求时,则转变为工作场景二:可开窗通风的超低噪音运行模式;
(2)工作场景二:可开窗通风的超低噪音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5控制电动二通阀一11开启,电动二通阀二12关闭,风机盘管3和电动二通阀二12联动同步关闭,此时,只有毛细辐射末端2处于工作状态,对房间10实施制冷/制热;从而发挥出毛细管辐射空调的超低噪声、无吹风感等优势,此模式为空调末端系统的常用运行模式,在此模式下,房间10可以适当开窗通风;
当温湿度传感器4监测到房间10发生结露时,则转变为工作场景三:结露期运行模式;
(3)工作场景三:结露期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5控制电动二通阀二12开启,电动二通阀一11关闭,风机盘管3和电动二通阀二12联动同步启动,此时,只有风机盘管3处于工作状态,并在此模式下,风机盘管3的送风百叶6朝向毛细辐射末端2倾斜45°吹风,可避免气流吹人现象,同时可加速结露区水分的蒸发;强化房间10内的空气与铺有毛细辐射末端2的顶棚的对流换热,使结露区的水分尽快挥发,防止结露区发霉而影响室内的空气品质;电动二通阀一11关闭后,毛细辐射末端2内的水媒温度逐渐升高,当水媒温度高于室内露点温度时,结露则会停止;
当温湿度传感器4监测到房间10结露消失时,控制模块5控制风机盘管3的送风百叶6转变为0°水平吹风,此时不仅可以加强室内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使房间10中的温度场更加均匀,同时可以实现在房间10结露时空调系统不间断运行的目标,彻底终结了传统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只要发生结露现象,就没有空调为房间10服务的弊端;在此模式下运行一段时间(预设时间)后,且温湿度传感器4监测房间10结露未再发生时,则转变为工作场景二:可开窗通风的超低噪音运行模式。
夏季室内温度通常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55%,此时室内对应的最高露点温度为16.1℃,因此,设置毛细辐射末端2和风机盘管3中的供水温度不低于17℃,回水温度不低于20℃,保证水温大于16.1℃,防止结露发生;冬季,毛细辐射末端2和风机盘管3中的供水温度不低于35℃,回水温度不低于30℃;用以降低能源模块1的能耗,实现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室内采用双空调末端形式,即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并通过管路将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并联连接,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原理,室内湿负荷主要由传统上新风系统负责,室内显热负荷主要由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承担,通过控制模块的控制使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处于不同工作状态,制冷/制热效果好且均匀。
夏季采用17℃高温冷水作为冷媒,从而提高能源模块的能效,使其更加节能,并在更加节能的基础上实现快速降温,还能发挥出毛细辐射末端的超低噪音、无吹风感等优势,而且由于采用17℃高温冷水作为冷媒,因此毛细辐射末端不容易结露,同时应用场所可以适当开窗通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本实施例不仅可以解决极端天气工况下以及空调系统初期启动时响应时间慢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在室内结露情形下,空调系统仍可正常运行,从而使室内舒适性不受结露影响;夏季采用17℃高温冷水作为冷媒,不仅能够减少毛细辐射末端的结露现象,还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模块的能耗,实现节能环保。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一”、“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术语“安装”、“连接”、“设置”、“形成”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者是采用一体式结构;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示例”或“实际应用”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源模块,用于提供制冷/制热的水媒;
毛细辐射末端,所述毛细辐射末端的进水端与能源模块的供水端连通,所述毛细辐射末端的出水端与能源模块的回水端连通,在毛细辐射末端的出水端设置电动二通阀一;
风机盘管,所述风机盘管的进水端与能源模块的供水端连通,所述风机盘管的出水端与能源模块的回水端连通,在风机盘管的出水端设置电动二通阀二;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温湿度和结露情况;
控制模块,内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室内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温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并根据温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电动二通阀一、电动二通阀二和风机盘管的启闭以及风机盘管的送风百叶开启角度;
所述送风百叶开启角度是0-45°,且送风百叶开启角度为非0°时,送风百叶的出风气流方向朝向毛细辐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模块的供水端连接供水主管,所述能源模块的回水端连接回水主管;
所述供水主管通过供水支管一与毛细辐射末端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供水主管通过供水支管二与风机盘管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回水主管通过回水支管一与毛细辐射末端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回水主管通过回水支管二与风机盘管的出水端连通;
所述电动二通阀一设置在回水支管一上,所述电动二通阀二设置在回水支管二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二通阀一和电动二通阀二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通信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二通阀二和风机盘管联动同步启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支管一和供水支管二上分别设置截止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室内靠近窗户的顶棚处,并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通信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模块是地源热泵系统或风冷热泵系统。
8.基于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作场景运行模式:
(1)工作场景一:高能效制冷/制热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控制电动二通阀一和电动二通阀二同时开启,风机盘管和电动二通阀二联动同步启动,此时,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同时工作,对房间实施制冷/制热,并在此模式下,风机盘管的送风百叶朝向毛细辐射末端倾斜45°吹风;当控制模块中内置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房间内空气的温度达到设定要求时,则转变为工作场景二:可开窗通风的超低噪音运行模式;
(2)工作场景二:可开窗通风的超低噪音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控制电动二通阀一开启,电动二通阀二关闭,风机盘管和电动二通阀二联动同步关闭,此时,毛细辐射末端处于工作状态,对房间实施制冷/制热;当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到房间发生结露时,则转变为工作场景三:结露期运行模式;
(3)工作场景三:结露期运行模式
控制模块控制电动二通阀二开启,电动二通阀一关闭,风机盘管和电动二通阀二联动同步启动,此时,风机盘管处于工作状态,并在此模式下,风机盘管的送风百叶朝向毛细辐射末端倾斜45°吹风;当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到房间结露消失时,控制模块控制风机盘管的送风百叶转变为0°水平吹风,在此模式下运行达到预设时间后,且温湿度传感器监测到房间结露未再发生时,则转变为工作场景二:可开窗通风的超低噪音运行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夏季,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中的供水温度不低于17℃,回水温度不低于20℃;
冬季,毛细辐射末端和风机盘管中的供水温度不低于35℃,回水温度不低于30℃。
CN202410183430.5A 2024-02-19 2024-02-19 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及工作方法 Pending CN1177394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3430.5A CN117739414A (zh) 2024-02-19 2024-02-19 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及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3430.5A CN117739414A (zh) 2024-02-19 2024-02-19 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及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9414A true CN117739414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79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3430.5A Pending CN117739414A (zh) 2024-02-19 2024-02-19 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及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941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956A (zh) * 2018-08-31 2019-02-15 南京慧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北方具备市政热源的户式辐射供冷供热系统
CN109945355A (zh) * 2019-01-30 2019-06-28 东南大学 送风末端与毛细管网辐射末端联合控制系统
CN111692660A (zh) * 2020-06-08 2020-09-22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防结露对流-辐射复合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US20210095882A1 (en) * 2019-01-02 2021-04-01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adi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Indoor Environment Based on Infrared Sensing Technology
EP4163557A1 (en) * 2021-10-07 2023-04-12 Ariston S.P.A. System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room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956A (zh) * 2018-08-31 2019-02-15 南京慧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北方具备市政热源的户式辐射供冷供热系统
US20210095882A1 (en) * 2019-01-02 2021-04-01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adi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Indoor Environment Based on Infrared Sensing Technology
CN109945355A (zh) * 2019-01-30 2019-06-28 东南大学 送风末端与毛细管网辐射末端联合控制系统
CN111692660A (zh) * 2020-06-08 2020-09-22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防结露对流-辐射复合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EP4163557A1 (en) * 2021-10-07 2023-04-12 Ariston S.P.A. System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room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8991B (zh) 一种适用于辐射空调的新风机组调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177357U (zh) 户式新风除湿机
CN101979927B (zh) 一种转轮除湿与冷板辐射供冷的复合式空调系统及其空气调节方法
CN111306646B (zh)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3837202U (zh)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
CN113483423B (zh) 一种防结露的毛细管网冷辐射吊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1520218A (zh) 带自然冷却和蓄冷功能的全年供冷冷水机组
CN108286755A (zh) 一种自带冷源的空气处理机组
CN111442448A (zh) 一种对新风单独冷却除湿的组合式空调机组
CN113483395B (zh) 低能耗住宅用环境控制一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8920479U (zh) 毛细管网与空调并联的室内温控系统
JPH1131143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09819742U (zh) 一种变频多联辐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
CN117739414A (zh) 一种自适应多模式混合空调末端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8679869A (zh) 一种单制冷剂回路全直膨型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213872960U (zh) 一种超静音无风感健康舒适家用中央空调采暖系统
CN210463336U (zh) 水电站调温除湿空调系统
CN204775250U (zh) 一种客车空调机组
CN210663175U (zh) 一种应用于辐射空调的智能控制和防结露系统
CN210345762U (zh) 一种适用于南方建筑内区的多联机系统
JP443953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77183C (zh) 地热辐射供冷供暖全新风中央空调系统
CN208090854U (zh) 一种自带冷源的空气处理机组
CN111442449A (zh) 一种带独立冷源的双风机组合式空调机组
CN112212429A (zh) 一种基于蒸发冷却与季节性储冷的低能耗空调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