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2532A - 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2532A
CN117732532A CN202410182675.6A CN202410182675A CN117732532A CN 117732532 A CN117732532 A CN 117732532A CN 202410182675 A CN202410182675 A CN 202410182675A CN 117732532 A CN117732532 A CN 117732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te
table top
negative pressure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826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瑜
陈锡福
郭小林
周月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amot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amo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amot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amo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8267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25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2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25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用操作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包括架体、侧排风组件、上排风组件以及送风组件。架体上设置有台面,侧排风组件包括侧入风口和侧导风通道,至少在台面左右方向的一侧设有侧入风口,台面上的气体能够经侧入风口进入侧导风通道,并经侧导风通道排出,上排风组件包括上入风口和上导风通道,上入风口位于台面的上方,且面向台面设置,台面上的气体能够经上入风口进入上导风通道,并经上导风通道排出,同时送风组件设置在架体上方,送风组件包括送风口,送风口位于台面的上方,从而在操作者的上方形成向下气流,通过形成负压排风,送风组件提供新风,提高了安全性能,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操作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
背景技术
医学实验室内实验仪器很多,有的实验仪器及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危害职业工作环境的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为了保证工作或科研时部分实验仪器及设备所产生的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对操作者影响最小或者没有影响,实验仪器及设备应该放置于可对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及疏导的设备中,用于保护操作者。
现有的医学工作台通常设置负压设备形成负压回收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该负压设备大都有生物安全柜、通风柜等组成,前者适用于对洁净有要求的实验室,常规实验室使用及运行成本高,后者为实验室中最常见的负压通风设备,而常见的负压通风设备仅能够在上方进行负压排风,部分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会从侧方扩散到空气中,排风效果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亟待提供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解决成本高和排风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以达到利用负压排风,同时提供新风,提高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安全性能的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台面;
侧排风组件,所述侧排风组件包括侧入风口和侧导风通道,至少在所述台面左右方向的一侧设有所述侧入风口,所述台面上的气体能够经所述侧入风口进入所述侧导风通道,并经所述侧导风通道排出;
上排风组件,所述上排风组件包括上入风口和上导风通道,所述上入风口位于所述台面的上方,且面向所述台面设置,所述台面上的气体能够经所述上入风口进入所述上导风通道,并经所述上导风通道排出;以及
送风组件,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方,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送风口,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台面的上方。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架体包括:
下柜体,所述台面设置在所述下柜体上;以及
两个侧方腔体,两个所述侧方腔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台面的左右两侧,所述侧入风口设置在所述侧方腔体面向所述台面的侧面上,所述侧方腔体的内腔为侧方导风腔,所述侧方导风腔为所述侧导风通道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侧排风组件包括:
第一挡板,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架体中;
第二挡板,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挡板间隔设置形成后排风腔,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前方,所述第二挡板的下端与两个所述侧方腔体的上端面连接,所述侧方导风腔与所述后排风腔连通;
第三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端;以及
侧排风管,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架体的上顶板和所述第三挡板之间,且所述侧排风管的下端与所述后排风腔连通,所述侧排风管的上端与外部连通,形成依次流经所述侧入风口、所述侧方导风腔、所述后排风腔以及所述侧排风管的所述侧导风通道。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侧排风管包括:
主管,靠近上方设置,且所述主管的一端与外部连通;以及
聚风管,所述聚风管的出口端与所述主管的下端面连接,入口端与所述后排风腔连通,所述入口端的尺寸小于所述出口端的尺寸。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上排风组件包括:
上遮挡板,面向所述台面的上方设置,所述上入风口位于所述上遮挡板上,所述上遮挡板倾斜设置,使沿从前向后的方向,所述上遮挡板到所述台面的距离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上排风组件还包括:
连接板,与所述上遮挡板连接,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架体围设形成密封的上排风腔;以及
上排风管,所述侧排风组件包括与外部连通的主管,所述上排风管一端与所述上排风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主管内部连通。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上排风管和所述主管上分别设有风量检测件,位于所述上排风管上的所述风量检测件被配置为检测流通所述上排风组件的风量,位于所述主管上的所述风量检测件被配置为检测流通所述侧排风组件的风量,所述上排风管与所述上排风腔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一封板,所述侧排风组件中设有第二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和所述第二封板根据所述风量检测件的检测结果调节所述上排风组件和所述侧排风组件中流通的风量的大小。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送风组件包括:
送风法兰,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端的上顶板上,且所述送风法兰通过所述上顶板与外部连通;
两个导风板,与所述送风法兰背离所述上顶板的端面连通,沿远离所述送风法兰的方向,两个所述导风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呈喇叭状向远离所述送风法兰的方向延伸;
两个第四挡板,分别与两个所述导风板的两端连接,并与所述架体连接;以及
送风板,自所述架体的上端向前凸出设置,在所述导风板、所述第四挡板以及所述送风板和所述架体之间形成送风通道,且所述送风板上设有多个送风口,来自所述送风法兰的气体通过所述送风通道并经所述送风口吹出。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送风板向下倾斜设置,使沿从后向前的方向,所述送风板到所述台面的距离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架体还包括:
上柜体,位于所述台面的上方,所述送风板与所述上柜体的上端连接,所述上柜体包括设置在前方的柜门,沿从上到下的方向,所述柜门由前向后倾斜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架体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方腔体,所述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还包括:
前挡块,所述前挡块的局部插设于所述侧方腔体中,且所述前挡块与所述侧方腔体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以及
收集板,与所述台面的前方边缘连接,并呈漏斗式向所述台面的前方下沉设置,所述前挡块向前滑出时,所述收集板能够回收所述台面上的垃圾。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前挡块包括:
主体,与所述侧方腔体滑动连接;以及
翻转板,位于所述主体的前方,且所述翻转板与所述主体可转动连接,当所述翻转板转动90°时,所述翻转板能够为操作者的手臂提供支撑。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架体还包括侧方腔体,其中一个所述侧方腔体的上端面设有污物口,所述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还包括:
盖板,可打开或关闭地设置在所述污物口上;以及
滑动槽,设置所述污物口的下方,且所述滑动槽可抽拉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滑动槽被配置为容纳从所述污物口投入的垃圾。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侧方腔体的内腔为侧方导风腔,所述滑动槽内腔与所述侧方导风腔连通,使其与所述侧导风通道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还包括侧排风组件、上排风组件以及送风组件。侧排风组件包括侧入风口和侧导风通道,至少在台面左右方向的一侧设有侧入风口,台面上的气体能够经侧入风口进入侧导风通道,并经侧导风通道排出,上排风组件包括上入风口和上导风通道,上入风口位于台面的上方,且面向台面设置,台面上的气体能够经上入风口进入上导风通道,并经上导风通道排出,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通过侧导风通道和上导风通道同时进行负压排风,实现多通道负压气流组织能力,可全面捕捉实验装置上产生的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避免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向操作者方向扩散。同时送风组件设置在架体上方,送风组件包括送风口,送风口位于台面的上方,从而在操作者的上方形成向下气流,该气流下降方向为操作者前方,从而形成负压排风,阻断实验仪器及设备产生的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扩散到工作位以外以及影响操作者的呼吸区域,送风组件提供新风,使操作者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吸入新鲜空气,提高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安全性能,且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实验环境要求低,有利于降低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挡块拉出时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埋实验装置设置在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上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0-架体;110-台面;120-下柜体;130-侧方腔体;131-污物口;140-上柜体;141-柜门;150-上顶板;160-左侧板;170-右侧板;
200-侧排风组件;210-侧入风口;220-侧导风通道;221-侧方导风腔;222-后排风腔;230-第一挡板;240-第二挡板;250-第三挡板;260-侧排风管;261-主管;262-聚风管;263-第二封板;270-排风法兰;
300-上排风组件;310-上入风口;320-上导风通道;330-上遮挡板;340-连接板;350-上排风管;
400-送风组件;410-送风口;420-送风法兰;430-导风板;440-第四挡板;450-送风板;460-送风通道;
500-风量检测件;
600-前挡块;610-主体;620-翻转板;621-拉手;
700-收集板;800-盖板;810-扣手;900-滑动槽;1000-照明组件;1100-紫外消毒组件;1200-显示器;1300-插座;
2000-包埋实验装置;2001-石蜡灌注口;2002-污染物口盖板;2003-污染物发散口;2004-液体石蜡回收口;2005-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结构而非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结构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应用于医学实验室及其他相关实验室,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医学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装置,为了扩大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台面110的适用范围,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包括架体100,架体100上设置有台面110,台面110用于放置实验装置,应用不同的实验装置,仅需将对应的实验装置放置于台面110即可,操作简单快捷,且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台面110能够直接放置实验装置,具有较高的包容性。
具体而言,请参见如图1和图2,架体100包括上顶板150、左侧板160、右侧板170以及后封板,左侧板160和右侧板170分别与后封板的两侧连接,上顶板150设置在左侧板160、右侧板170以及后封板的顶端,并与三者同时连接,上顶板150、左侧板160、右侧板170以及后封板共同围设形成一个前方具有开放空间的架体100结构。
台面110设置在架体100前方开放空间的中间位置,使该架体100与台面110之间形成类似桌面的结构。进一步地,该架体100还包括用于存贮物品的下柜体120,下柜体120位于台面110的下方,且下柜体120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本实施例中,下柜体120为两个,两个下柜体120分别位于台面110下方且靠近左右两侧设置,从而使位于左侧的下柜体120的左侧与架体100整体共用左侧板160,位于右侧的下柜体120的右侧与架体100整体共用右侧板170,有利于简化该架体100结构,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此外,架体100还包括上柜体140,上柜体140位于台面110的上方,以便于操作者在上柜体140中存储物品。上柜体140包括设置在前方的柜门141,便于拿取。此外,上柜体140与台面110间隔设置,使开放空间位于上柜体140和下柜体120之间。
架体100包括两个侧方腔体130,两个侧方腔体130分别设置在台面110的左右两侧,从而为台面110提供支撑。同时,侧方腔体130的上端面高于台面110高度,以形成下沉式台面110,有利于提高台面110上放置实验装置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掉落。
医学实验室内实验仪器很多,有的实验仪器及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危害职业工作环境的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为了保证工作或科研时部分实验仪器及设备所产生的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对操作者影响最小或者没有影响,实验仪器及设备应该放置于可对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及疏导的设备中,用于保护操作者。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具体在本实施例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上,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还包括侧排风组件200、上排风组件300以及送风组件400。侧排风组件200包括侧入风口210和侧导风通道220,至少在台面110左右方向的一侧设有侧入风口210,台面110上的气体能够经侧入风口210进入侧导风通道220,并经侧导风通道220排出,上排风组件300包括上入风口310和上导风通道320,上入风口310位于台面110的上方,且面向台面110设置,台面110上的气体能够经上入风口310进入上导风通道320,并经上导风通道320排出,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通过侧导风通道220和上导风通道320同时进行负压排风,实现多通道负压气流组织能力,可全面捕捉实验装置上产生的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避免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向操作者方向扩散。同时送风组件400设置在架体100上方,送风组件400包括送风口410,送风口410位于台面110的上方,从而在操作者的上方形成向下气流,该气流下降方向为操作者前方,从而形成负压排风,阻断实验仪器及设备产生的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扩散到工作位以外以及影响操作者的呼吸区域,送风组件400提供新风,使操作者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吸入新鲜空气,提高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安全性能,且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实验环境要求低,有利于降低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加工成本。
侧入风口210设置在侧方腔体130面向台面110的侧面上,侧方腔体130的内腔为侧方导风腔221,侧方导风腔221为侧导风通道220的一部分,从而侧方腔体130靠近台面110的结构设置侧入风口210,实现近距离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回收,有效避免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扩散。同时,利用架体100现有结构进行侧方导风腔221设置,有利于简化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台面110结构,降低成本。可以理解的是,侧入风口210为多个,从而提高回收效率。多个侧入风口210可以是阵列设置在侧方腔体130的侧壁上。优选地,位于两侧的侧方腔体130上均设置有侧入风口210并连通侧导风通道220,以便于两侧同时回收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提高回收比例。
请参见图2和图3,侧排风组件200包括第一挡板230、第二挡板240、第三挡板250以及侧排风管260。其中,第一挡板230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架体100中,第一挡板230的具体位置为平行于后封板设置在后封板前方,第二挡板240平行且与第一挡板230间隔设置,从而在第一挡板230和第二挡板240之间形成后排风腔222,第二挡板240位于第一挡板230的前方,第二挡板240的下端与两个侧方腔体130的上端面连接,侧方导风腔221与后排风腔222连通,第三挡板250连接第一挡板230和第二挡板240的上端,侧排风管260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架体100的上端面和第三挡板250之间,且侧排风管260的下端与后排风腔222连通,侧排风管260的上端与外部连通,形成依次流经侧入风口210、侧方导风腔221、后排风腔222以及侧排风管260的侧导风通道220,从台面110两侧进行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回收。
侧排风管260包括主管261和聚风管262。主管261靠近上方设置,且主管261的一端与外部连通,聚风管262的出口端与主管261的下端面连接,入口端与后排风腔222连通,入口端的尺寸小于出口端的尺寸,从而在聚风管262处起到聚集风力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回收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的风力,进而提高回收效率。
由于未被侧排风组件200回收的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向上扩散,且在送风组件400气流组当下,这部分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主要朝向竖直向上以及向靠近架体100后封板的方向扩散,为了回收这部分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本实施例中,上排风组件300包括上遮挡板330,上遮挡板330面向台面110的上方设置,上入风口310位于上遮挡板330上,上遮挡板330倾斜设置,使沿从前向后的方向,上遮挡板330到台面110的距离逐渐减小,从而使上遮挡板330形成倾斜面向操作者的方向,即迎向污染气体或分子级有害物质的扩散方向,有利于减少阻力,提高回收比例。
上排风组件300还包括连接板340和上排风管350。连接板340与上遮挡板330连接,且连接板340与架体100围设形成密封的上排风腔,具体地,连接板340与架体100的上顶板150围设形成上排风腔,上排风管350一端与上排风腔连通,另一端与主管261内部连通,从而利用主管261与外部连通,简化上排风组件300的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且能够形成上导风通道320。
与此同时,主管261上端设有排风法兰270,使主管261与上顶板150密封连接,且主管261的上端能够与外部连通。在排风法兰270处可设有叶轮等动力结构,从而为上排风组件300和侧排风组件200的提供排风动力。
此外,上排风管350和主管261上分别设有风量检测件500,位于上排风管350上的风量检测件500被配置为检测流通上排风组件300的风量,位于主管261上的风量检测件500被配置为检测流通侧排风组件200的风量,上排风管350与上排风腔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一封板,侧排风组件200中设有第二封板263,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263根据风量检测件500的检测结果调节上排风组件300和侧排风组件200中流通的风量的大小,从而使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根据侧导风通道220和上导风通道320中具体风量合理分布吸力,有利于节约能源。
为了实现对风量检测件500以及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263的控制,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还包括空气监测件和控制装置,这里的空气监测件可以是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感应传感器,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经由空气监测件进行监控,根据各自不同的浓度,控制装置通过调节第一封板、第二封板263的开放状况,调节侧导风通道220以及上导风通道320中的风量情况,同时风量检测件500用于对风量状况进行检测,使得侧导风管道和上导风通道320的排风量与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数量级相匹配,即实时匹配工作环境,保证操作者的工作环境安全。
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右侧或者左侧柜门141正面中部设置无触摸开关,无触摸开关主要用于操作者开始工作前,通过无触摸的方式启动工作位的各项电气功能。同时,右侧柜门141正面下部设置有人机界面装置,方便操作者通过人机界面了解工作位当前区域内污染气体浓度,分子级有害物质的数量级,工作位功能工作状态以及单独操作工作位的各个用电功能。
如图2~图5所示,送风组件400包括送风法兰420、两个导风板430、两个第四挡板440以及送风板450。其中,送风法兰420设置在架体100上端的上顶板150,且送风法兰420通过上顶板150与外部连通,且为送风提供动力的叶轮或电机可设置在送风法兰420处。两个导风板430与送风法兰420背离上顶板150的端面连通,沿远离送风法兰420的方向,两个导风板43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呈喇叭状向远离送风法兰420的方向延伸,完成气流的均匀扩散,起到匀流的作用。两个第四挡板440,分别与两个导风板430的两端连接,并与架体100连接自架体100的上端向前凸出设置,在导风板430、第四挡板440以及送风板450和架体100之间形成送风通道460,且送风板450上设有多个送风口410,来自送风法兰420的气体通过送风通道460并经送风口410吹出,该送风组件400使新风进入送风通道460中,并经由送风通道460下方的送风口410吹向下方操作者,为操作者提供新鲜空气。此外,从上而下的气流方向能够在架体100的开放空间靠近操作者的一侧,且在操作者面前位置形成向下的风幕气帘,进一步阻断实验仪器及设备产生的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扩散到工作位以外区域以及影响操作者的呼吸区域。
具体地,送风口410为多个,多个送风口410有利于增加送风量。多个送风口410呈阵列排布在送风板450上。
由于台面110上方还设有上柜体140,在上柜体140的柜门141对由上而下的气流具有导向效果,有利于气流沿柜门141向下流动,提高风幕的形成效果。
进一步地,送风板450向下倾斜设置,使沿从后向前的方向,送风板450到台面110的距离逐渐减小,使风幕在由上到下的方向,存在由前向后的一定角度倾斜,从而进一步减少气流扩散和涡流,以便于在操作者前方形成风幕气帘。
此外,为了避免柜门141对倾斜的气流方向造成干扰,沿从上到下的方向,柜门141由前向后倾斜设置,从而使柜门141的倾斜方向与送风口410送风方向一致。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如图6所示,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还包括前挡块600和收集板700。前挡块600的局部插设于侧方腔体130中,且前挡块600与侧方腔体130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收集板700与台面110的前方边缘连接,并呈漏斗式向台面110的前方下沉设置。当前挡块600向前滑出时,收集板700能够回收台面110上的垃圾。例如,当台面110或者实验装置上垃圾需要回收时,操作者只需将前挡块600抽出,露出下方的收集板700,然后将台面110上的垃圾清扫到收集板700上,由于收集板700呈漏斗状,操作者只需在收集板700下方放置垃圾桶,收集板700上的垃圾能够回收到垃圾桶中,该垃圾回收操作便捷,为操作提供便利。具体而言,前挡块600为U型结构,U型的前挡块600的两端凸出位置插设于两个侧方腔体130中,前挡块600的底部用于挡设于台面110的前方,前挡块600还能够阻挡台面110上的垃圾在非人为操作情况下掉落。
同时,前挡块600的高度与侧方腔体130相一致,即前挡块600的高度高于台面110高度,以便于在台面110上放置实验装置后,实验装置的工作面不会高于前挡块600以及侧方腔体130过多。甚至实验装置的工作面仍然低于前挡块600和侧方腔体130的高度。此时,前挡块600能够为操作者的胳膊或手腕提供支撑,避免操作者长时间进行实验而疲惫。
进一步地,前挡块600包括主体610和翻转板620。主体610与侧方腔体130滑动连接,翻转板620位于主体610的前方,且翻转板620与主体610可转动连接,当翻转板620转动90°时,翻转板620能够为操作者的手臂提供支撑,该翻转板620能够延长前挡块600沿前后方向的尺寸,当操作者的胳膊在长时间悬空进行实验,产生疲累感时,转动翻转板620为胳膊提供支撑,有利于缓解疲劳。当然,操作者也可以在开始工作时将翻转板620翻出。
具体而言,翻转板620可以是90度连接的两个条形板,条形板的作用两侧均用弧形板进行连接,且在主体610上设有限位槽,弧形板的外侧上设有卡勾,翻转板620安装在主体610上时,卡扣位于限位槽中,限位槽既能够对卡扣进行固定,以使翻转板620组装在主体610上,同时限位槽能够对翻转板620的翻转角度进行限位,使其翻转后位于对操作者的胳膊进行支撑的位置。为了便于操作者翻转板620翻转,翻转板620上还设有拉手621。操作者可经由拉手621打开并使翻转板620向外翻转90度,形成打开状态。
此外,当前挡块600闭合状态时,前挡块600对台面110的前方开口具有阻挡作用,操作者想要清理台面110垃圾时,为了避免前挡块600的遮挡,操作者可以将前挡块600拉出,或者打开翻转板620,方便前挡块600在闭合状态下,操作者回收台面110垃圾。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其中一个侧方腔体130的上端面设有污物口131,如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还包括盖板800和滑动槽900。盖板800可打开或关闭地设置在污物口131上,滑动槽900设置污物口131的下方,该滑动槽900类似抽屉结构,且滑动槽900可抽拉设置在架体100上,滑动槽900被配置为容纳从污物口131投入的垃圾,该隐藏式滑动槽900容纳垃圾结构有利于提高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整体美观性。此外,盖板800上还设有扣手810,以便于操作者打开或闭合盖板800。进一步地,盖板800可与侧方腔体130的上端面滑动连接,操作者只需在扣手810处滑动盖板800既能够实现盖板800打开或闭合,操作简单。
进一步地,滑动槽900底部上还可以设置垃圾托盘,从而将容纳垃圾的区域局限在垃圾托盘内,便于清理。
由于投入到滑动槽900中的垃圾仍能够散发出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滑动槽900内腔与侧方导风腔221连通,使其与侧导风通道220连通,使侧排风组件200能够同时回收滑动槽900中散发出的污染气体及分子级有害物质,避免这部分气体扩散到环境中。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该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还包括照明组件1000,照明组件1000用于为操作者工作时提供合理的光照,服务于实验装置。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还包括消毒组件,这里的消毒组件可以是紫外消毒组件1100,紫外消毒组件1100用于操作者结束工作后,对台面110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消毒杀菌。
此外,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还包括设置在架体100上的支架,支架上设有显示器1200,用于进行医学实验室管理系统信息展示,将信息化与实验结合在一起。同时,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上还包括设置在架体100上的插座1300,该插座1300用于给实验装置、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以及其他辅助用电设备提供电源,同时插座1300可以是多功能插座1300,该多功能插座1300可以提供视频、网络、485等接口,方便实验装置方便对接医学实验室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的外观及功能结构设计更符合现代化实验室工作需求,从实验的开展,至信息的处理,到垃圾回收,产品具有一站式集成功能,更多的细节可以为操作者提供更好的帮助。
示例性地,请参见图8,实施例中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用于进行包埋实验,在台面110上放置包埋实验装置2000,这里包埋实验装置2000可以是包埋机,包埋机表面设置有石蜡灌注口2001、污染物口盖板2002以及污染物发散口2003。包埋机正面设置有液体石蜡回收口2004和散热孔2005。污染物口盖板2002内存储有脱水机转运过来的标本,标本放置于污染物发散口2003内,散发的污染气体是二甲苯。包埋机通过加热固体石蜡成液体石蜡,通过石蜡灌注口2001对标本进行石蜡固定,多余的石蜡口会流入包埋机两侧的液体石蜡回收口2004。实验操作结束后,操作者需要拉开液体石蜡回收口2004,搜集里面的石蜡,同时,需铲除包埋机表面及台面110上的固体石蜡。在铲除石蜡时,操作者可以拉出翻转板620或者拉出前挡块600,以便于铲除下来的固体石蜡掉落在收集板700上。
当然,当操作者需要进行其他实验室,也可以将包埋机更换为其他实验装置。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2)

1.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100),所述架体(100)上设有台面(110);
侧排风组件(200),所述侧排风组件(200)包括侧入风口(210)和侧导风通道(220),至少在所述台面(110)左右方向的一侧设有所述侧入风口(210),所述台面(110)上的气体能够经所述侧入风口(210)进入所述侧导风通道(220),并经所述侧导风通道(220)排出;
上排风组件(300),所述上排风组件(300)包括上入风口(310)和上导风通道(320),所述上入风口(310)位于所述台面(110)的上方,且面向所述台面(110)设置,所述台面(110)上的气体能够经所述上入风口(310)进入所述上导风通道(320),并经所述上导风通道(320)排出;
送风组件(400),设置在所述架体(100)上方,所述送风组件(400)包括送风口(410),所述送风口(410)位于所述台面(110)的上方;
所述架体(100)包括:
下柜体(120),所述台面(110)设置在所述下柜体(120)上;
两个侧方腔体(130),两个所述侧方腔体(130)分别设置在所述台面(110)的左右两侧,所述侧入风口(210)设置在所述侧方腔体(130)面向所述台面(110)的侧面上,所述侧方腔体(130)的内腔为侧方导风腔(221),所述侧方导风腔(221)为所述侧导风通道(220)的一部分;
所述侧排风组件(200)包括:
第一挡板(230),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架体(100)中;
第二挡板(240),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挡板(230)间隔设置形成后排风腔(222),所述第二挡板(240)位于所述第一挡板(230)的前方,所述第二挡板(240)的下端与两个所述侧方腔体(130)的上端面连接,所述侧方导风腔(221)与所述后排风腔(222)连通;
第三挡板(250),连接所述第一挡板(230)和所述第二挡板(240)的上端;
侧排风管(260),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架体(100)的上顶板(150)和所述第三挡板(250)之间,且所述侧排风管(260)的下端与所述后排风腔(222)连通,所述侧排风管(260)的上端与外部连通,形成依次流经所述侧入风口(210)、所述侧方导风腔(221)、所述后排风腔(222)以及所述侧排风管(260)的所述侧导风通道(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排风管(260)包括:
主管(261),靠近上方设置,且所述主管(261)的一端与外部连通;
聚风管(262),所述聚风管(262)的出口端与所述主管(261)的下端面连接,入口端与所述后排风腔(222)连通,所述入口端的尺寸小于所述出口端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风组件(300)包括:
上遮挡板(330),面向所述台面(110)的上方设置,所述上入风口(310)位于所述上遮挡板(330)上,所述上遮挡板(330)倾斜设置,使沿从前向后的方向,所述上遮挡板(330)到所述台面(110)的距离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风组件(300)还包括:
连接板(340),与所述上遮挡板(330)连接,且所述连接板(340)与所述架体(100)围设形成密封的上排风腔;
上排风管(350),所述侧排风组件(200)包括与外部连通的主管(261),所述上排风管(350)一端与所述上排风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主管(261)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风管(350)和所述主管(261)上分别设有风量检测件(500),位于所述上排风管(350)上的所述风量检测件(500)被配置为检测流通所述上排风组件(300)的风量,位于所述主管(261)上的所述风量检测件(500)被配置为检测流通所述侧排风组件(200)的风量,所述上排风管(350)与所述上排风腔连通的一端设有第一封板,所述侧排风组件(200)中设有第二封板(263),所述第一封板和所述第二封板(263)根据所述风量检测件(500)的检测结果调节所述上排风组件(300)和所述侧排风组件(200)中流通的风量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400)包括:
送风法兰(420),设置在所述架体(100)上端的上顶板(150)上,且所述送风法兰(420)通过所述上顶板(150)与外部连通;
两个导风板(430),与所述送风法兰(420)背离所述上顶板(150)的端面连通,沿远离所述送风法兰(420)的方向,两个所述导风板(43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呈喇叭状向远离所述送风法兰(420)的方向延伸;
两个第四挡板(440),分别与两个所述导风板(430)的两端连接,并与所述架体(100)连接;
送风板(450),自所述架体(100)的上端向前凸出设置,在所述导风板(430)、所述第四挡板(440)以及所述送风板(450)和所述架体(100)之间形成送风通道(460),且所述送风板(450)上设有多个送风口(410),来自所述送风法兰(420)的气体通过所述送风通道(460)并经所述送风口(410)吹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板(450)向下倾斜设置,使沿从后向前的方向,所述送风板(450)到所述台面(110)的距离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0)还包括:
上柜体(140),位于所述台面(110)的上方,所述送风板(450)与所述上柜体(140)的上端连接,所述上柜体(140)包括设置在前方的柜门(141),沿从上到下的方向,所述柜门(141)由前向后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0)包括位于两侧的侧方腔体(130),所述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还包括:
前挡块(600),所述前挡块(600)的局部插设于所述侧方腔体(130)中,且所述前挡块(600)与所述侧方腔体(130)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
收集板(700),与所述台面(110)的前方边缘连接,并呈漏斗式向所述台面(110)的前方下沉设置,所述前挡块(600)向前滑出时,所述收集板(700)能够回收所述台面(110)上的垃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块(600)包括:
主体(610),与所述侧方腔体(130)滑动连接;
翻转板(620),位于所述主体(610)的前方,且所述翻转板(620)与所述主体(610)可转动连接,当所述翻转板(620)转动90°时,所述翻转板(620)能够为操作者的手臂提供支撑。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00)还包括侧方腔体(130),其中一个所述侧方腔体(130)的上端面设有污物口(131),所述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还包括:
盖板(800),可打开或关闭地设置在所述污物口(131)上;
滑动槽(900),设置所述污物口(131)的下方,且所述滑动槽(900)可抽拉设置在所述架体(100)上,所述滑动槽(900)被配置为容纳从所述污物口(131)投入的垃圾。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方腔体(130)的内腔为侧方导风腔(221),所述滑动槽(900)内腔与所述侧方导风腔(221)连通,使其与所述侧导风通道(220)连通。
CN202410182675.6A 2024-02-19 2024-02-19 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 Pending CN1177325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2675.6A CN117732532A (zh) 2024-02-19 2024-02-19 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2675.6A CN117732532A (zh) 2024-02-19 2024-02-19 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2532A true CN117732532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61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2675.6A Pending CN117732532A (zh) 2024-02-19 2024-02-19 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2532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27512U (zh) * 2013-04-17 2013-10-09 南通大学 一种双侧排风净化工作台
CN205392472U (zh) * 2016-02-25 2016-07-27 张彩平 一种低成本负压控制结构
CN106492890A (zh) * 2016-11-20 2017-03-15 合肥优亿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级水平细胞毒素安全柜
CN208701033U (zh) * 2018-07-19 2019-04-05 李备 一种安全性化学实验用生物安全柜
CN210456072U (zh) * 2019-08-13 2020-05-05 青岛三合实验室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风柜的废弃物收集装置
CN111112272A (zh) * 2019-12-28 2020-05-08 杭州塘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风量通风柜
CN211663941U (zh) * 2020-01-08 2020-10-13 苏州行知康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固液废弃物分类收集装置的生物安全柜
CN112473753A (zh) * 2020-11-16 2021-03-12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安全柜
CN116099849A (zh) * 2023-01-06 2023-05-12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风量可调节的生物安全柜
CN219842161U (zh) * 2023-05-17 2023-10-17 杭州科华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风幕补风负压排风净气型病理取材台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27512U (zh) * 2013-04-17 2013-10-09 南通大学 一种双侧排风净化工作台
CN205392472U (zh) * 2016-02-25 2016-07-27 张彩平 一种低成本负压控制结构
CN106492890A (zh) * 2016-11-20 2017-03-15 合肥优亿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级水平细胞毒素安全柜
CN208701033U (zh) * 2018-07-19 2019-04-05 李备 一种安全性化学实验用生物安全柜
CN210456072U (zh) * 2019-08-13 2020-05-05 青岛三合实验室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风柜的废弃物收集装置
CN111112272A (zh) * 2019-12-28 2020-05-08 杭州塘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风量通风柜
CN211663941U (zh) * 2020-01-08 2020-10-13 苏州行知康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固液废弃物分类收集装置的生物安全柜
CN112473753A (zh) * 2020-11-16 2021-03-12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安全柜
CN116099849A (zh) * 2023-01-06 2023-05-12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风量可调节的生物安全柜
CN219842161U (zh) * 2023-05-17 2023-10-17 杭州科华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风幕补风负压排风净气型病理取材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732532A (zh) 一种负压式实验仪器净化位
CN111185455A (zh) 一种节能型补风通风柜
CN209423337U (zh) 一种基于光氧催化技术的工厂废气处理用voc净化处理设备
US4179984A (en) Slide mounting work station
US4211155A (en) Laboratory hood
CN217211773U (zh) 一种基于通风柜的集成式法医学硅藻检验前处理系统
CN212238561U (zh) 一种节能型的通风柜导流装置
CN217249769U (zh) 一种离心装置及液基制片设备
CN212069863U (zh) 一种实验室新型通风柜
JP3969536B2 (ja) ヒュームフード
CN214334440U (zh) 一种微生物涂片染色操作台
CN211382833U (zh) 一种化疗病人护理用呕吐物收集装置
CN211679238U (zh) 一种高效排风的实验用通风柜
CN210646443U (zh) 一种组合式实验室高柜
CN113520468A (zh) 一种肿瘤内科用取样器
CN216764950U (zh) 一种干细胞检测用细胞培养装置
CN212417979U (zh) 一种净气式集成实验柜
CN218555109U (zh) 一种多功能实验室通风橱
KR20100044650A (ko) 오염물 하부 배출형 실험대
CN217278416U (zh) 分血工作站
CN219722949U (zh) 一种双人单面水平送风超净台
CN210700152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生物安全柜
CN218108802U (zh) 下排风式通风柜
CN220803383U (zh) 一种多工位样品台
CN217149170U (zh) 基于pcr扩增的操作组合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