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1929A - 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1929A
CN117731929A CN202410190662.3A CN202410190662A CN117731929A CN 117731929 A CN117731929 A CN 117731929A CN 202410190662 A CN202410190662 A CN 202410190662A CN 117731929 A CN117731929 A CN 117731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rotating
filling layer
assembl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06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31929B (zh
Inventor
殷利
王�华
刘霞
廖文军
陈珊珊
李婉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4101906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19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1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1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31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19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送药装置包括握持部、承载部、延伸部以及上药组件,承载部内设置有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第三致动器和第四致动器,延伸部包括软体外壳、若干个转动组件和四个施力部,四个施力部分别于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第三致动器和第四致动器一一对应,且串联连接若干个转动组件;上药组件包括收容壳、弹性内壳、喷嘴、电控阀门和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当操作握持部上的第一控制按钮时,电控阀门被打开,当操作握持部上的第二控制按钮时,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呈现规律性的伸长以及缩短,带动容纳腔室体积变化,从而将弹性内壳的容纳腔室内的粉末药物通过喷嘴喷出至患者口腔的溃疡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嘴唇、舌头、口腔内、甚至是接近喉咙的部位,让患者疼痛难忍,需要及时涂抹药物才能快速恢复,不至于疼痛无法进食。相关技术中,一些方案中采用的是医生用棉签给病人送药的方式,但是这种接触式擦涂的方法可能造成二次干扰。另一些方案中采用的是喷药瓶喷洒液体药物的方式,但由于现有喷药瓶的设计会导致医生操作不便,且难以伸入到口腔内部,甚至接近喉咙位置,因此,该方案也不够灵活,且局限于口腔的狭小空间,该方案操作的准确性也不高。为此,需要一种操作灵活、准确性高、无接触的送药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具有操作灵活、上药准确性高、且不与口腔黏膜接触的特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所述送药装置包括握持部、承载部、延伸部以及上药组件,所述握持部构成所述送药装置的手柄,所述握持部、所述承载部、所述延伸部以及所述上药组件依次连接;所述承载部内设置有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第三致动器和第四致动器,所述延伸部呈现细长状,所述延伸部包括软体外壳、若干个转动组件和四个施力部,所述软体外壳连接于所述承载部和所述上药组件之间,所述若干个转动组件在所述软体外壳内从所述承载部的一侧朝向所述上药组件的一侧呈现阵列排布,相邻的所述转动组件之间可相对转动以调节彼此之间的连接角度,四个所述施力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和所述第四致动器一一对应,所述施力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和所述第四致动器,所述施力部相对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软体外壳内,且串联连接若干个所述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和所述第四致动器可驱动所述施力部运动,以给所述软体外壳和所述转动组件施加导向力,使得所述软体外壳和所述转动组件朝向预设方向弯曲延伸,进而带动所述上药组件朝向患者口腔的溃疡位置弯曲;所述上药组件包括收容壳、弹性内壳、喷嘴、电控阀门和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所述收容壳连接于所述延伸部,所述弹性内壳位于所述收容壳内,所述弹性内壳用于存储粉末药物,所述喷嘴连接于所述弹性内壳且从所述弹性内壳延伸至所述收容壳外,所述喷嘴位于所述上药组件远离所述延伸部的一侧,所述电控阀门邻近所述喷嘴设置,所述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呈条状阵列分布于所述弹性内壳的外侧壁;当操作所述握持部上的第一控制按钮时,所述电控阀门被打开,当操作所述握持部上的第二控制按钮时,所述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呈现规律性的伸长以及缩短,带动所述弹性内壳的容纳腔室体积变化,从而将所述弹性内壳的容纳腔室内的粉末药物通过所述喷嘴喷出至患者口腔的溃疡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内壳嵌套于所述收容壳的内部,所述弹性内壳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收容壳的弹性系数,所述电控阀门设置于所述弹性内壳与所述收容壳之间,所述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呈条状,且在所述弹性内壳的外侧壁上,从远离所述喷嘴的一侧朝向靠近所述喷嘴的一侧延伸分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结构组成相同,且所述第二组件在空间中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组件翻转180度,并旋转90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件包括承载座、转轴、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第一抵接组件、第二抵接组件、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所述承载座弯折呈U形,所述承载座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形成容纳区,所述连接件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纳区内,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开设有正对的贯穿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贯穿孔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转轴与所述承载座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以及滚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外侧,所述滚动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所述第一转动件可通过所述滚动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套设连接于所述转轴且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所述第一卡接部通过所述转轴上的卡槽卡接,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一扣合部的内侧壁扣合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且所述第一扣合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抵接组件包括正对设置的第一抵接盘、第二抵接盘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抵接盘与所述第二抵接盘之间的滚珠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抵接盘和所述第二抵接盘可通过所述滚珠支撑组件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抵接盘套设于所述转轴,且所述第一抵接盘抵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侧壁,所述第二抵接盘套设于所述转轴,且所述第二抵接盘抵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内壁,其中,所述第一抵接组件与所述第二抵接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结构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四个所述施力部环绕设置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周侧,且四个施力部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四个所述施力部将若干个所述转动组件串联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的底板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开设有导向孔,若干个所述转动组件的凸台正对设置,使得所有的所述导向孔贯通,所述施力部容纳于所述导向孔内,且延伸至所述承载部内,并与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和所述第四致动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力部包括拉力件、包裹层、第一填充层、第二填充层、第三填充层和第四填充层,所述拉力件呈细长形,且所述拉力件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包裹层套设于所述拉力件的外侧,所述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三填充层和所述第四填充层在所述包裹层和所述拉力件之间呈现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填充层与所述第三填充层的刚性系数保持一致,所述第二填充层相对于所述第四填充层靠近所述软体外壳设置,所述第二填充层的柔性系数大于所述第四填充层的柔性系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填充层与所述包裹层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填充层与所述包裹层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所述第二填充层相对于所述第四填充层靠近所述包裹层设置,所述第四填充层位于所述第二填充层远离所述包裹层的一侧;所述拉力件从所述转动组件延伸出来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致动器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致动器的输出轴、所述第三致动器的输出轴和所述第四致动器的输出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药装置还包括照明光源和可视化探测器,所述照明光源设置于所述上药组件的周侧,用于为所述上药组件提供照明光线,所述可视化探测器邻近所述照明光源设置,所述可视化探测器用于对口腔溃疡位置进行成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药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握持部内部,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所述第四致动器、所述电控阀门、所述第一控制按钮、所述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照明光源和所述可视化探测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通过施力部将若干个转动组件串联,同时通过控制各个致动器单独拉扯施力部,并带动各个转动组件实现联动的转动,进而调节上药组件的方位角,可以精确定位口腔溃疡的位置,通过角度的灵活调节有助于适应口腔内的复杂环境。此外,采用磁致伸缩结构实现弹性内壳的容纳腔室的体积变化,在气压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将粉末药物通过喷嘴喷出至患者口腔溃疡位置,从而可以在复杂环境下自动化的上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上药准确、且不与口腔黏膜接触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阐述本申请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的三维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中上药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中一个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中一个转动组件被施力部拉扯弯曲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中一个转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中施力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中施力部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中软体外壳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在对口腔溃疡病患进行处理时,技术人员发现现有的上药装置多为刚性支撑结构,没法弯折变形,且在对溃疡部位进行处理时,还需要医务人员手持上药装置,并佩戴相应的照明设备,逐一找寻溃疡处,通过挤压上药装置将装置内的液体挤出。当口腔溃疡的位置分布较为偏僻不易于观察和处理时,现有的上药装置在应用时就存在很大的弊端,需要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同时配合,寻找上药的合适角度,在此过程中,患者和医务工作者都感觉到困难,甚至于患者在扭动脖子便于以合适角度上药的过程中感觉到极度痛苦,上药效率极低,且准确性也不高。此外,现有技术中多为喷涂液体药物的装置,很少有喷涂粉末药物的装置出现。为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可以灵活调节转向的上药装置,且可以喷涂粉末药物,以适应口腔内的复杂环境,并提高喷涂的准确性。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1,所述送药装置1包括握持部10、承载部20、延伸部30以及上药组件40,所述握持部10构成所述送药装置1的手柄,所述握持部10、所述承载部20、所述延伸部30以及所述上药组件40依次连接;所述承载部20内设置有第一致动器210、第二致动器220、第三致动器230和第四致动器240,所述延伸部30呈现细长状,所述延伸部30包括软体外壳310、若干个转动组件320和四个施力部330,所述软体外壳310连接于所述承载部20和所述上药组件40之间,所述若干个转动组件320在所述软体外壳310内从所述承载部20的一侧朝向所述上药组件40的一侧呈现阵列排布,相邻的所述转动组件320之间可相对转动以调节彼此之间的连接角度,四个所述施力部330分别与所述第一致动器210、所述第二致动器220、所述第三致动器230和所述第四致动器240一一对应,所述施力部3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致动器210、所述第二致动器220、所述第三致动器230和所述第四致动器240,所述施力部330相对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软体外壳310内,且串联连接若干个所述转动组件320,所述第一致动器210、所述第二致动器220、所述第三致动器230和所述第四致动器240可驱动所述施力部330运动,以给所述软体外壳310和所述转动组件320施加导向力,使得所述软体外壳310和所述转动组件320朝向预设方向弯曲延伸,进而带动所述上药组件40朝向患者口腔的溃疡位置弯曲;所述上药组件40包括收容壳410、弹性内壳420、喷嘴430、电控阀门440和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450,所述收容壳410连接于所述延伸部30,所述弹性内壳420位于所述收容壳410内,所述弹性内壳420用于存储粉末药物,所述喷嘴430连接于所述弹性内壳420且从所述弹性内壳420延伸至所述收容壳410外,所述喷嘴430位于所述上药组件40远离所述延伸部30的一侧,所述电控阀门440邻近所述喷嘴430设置,所述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450呈条状阵列分布于所述弹性内壳420的外侧壁;当操作所述握持部10上的第一控制按钮时,所述电控阀门440被打开,当操作所述握持部10上的第二控制按钮时,所述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450呈现规律性的伸长以及缩短,带动所述弹性内壳420的容纳腔室体积变化,从而将所述弹性内壳420的容纳腔室内的粉末药物通过所述喷嘴430喷出至患者口腔的溃疡位置。
其中,收容壳410以及软体外壳310均为医用材料制成,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握持部10构成送药装置1的手柄,便于医护人员握持送药。承载部20构成送药装置1的承载框架,第一致动器210、第二致动器220、第三致动器230和第四致动器240等均位于承载部20内,承载部20对第一致动器210、第二致动器220、第三致动器230和第四致动器240形成密封保护,同时,可以起到降低噪声的效果。
软体外壳310内的转动组件320在自然状态下呈现一字型排布,各个转动组件320依次连接,施力部330贯穿各个转动组件320,以将各个转动组件320串联连接。第一致动器210、第二致动器220、第三致动器230和第四致动器240分别连接一个施力部330,通过开启第一致动器210、第二致动器220、第三致动器230和第四致动器240,可以驱使施力部330收缩,进而拉扯各个转动组件320朝向预设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上药组件40朝向预设方向运动,进而在口腔内部灵活的转动,以对特定部位的溃疡进行上药处理。由于各个致动器独立控制,从而可以使得转动组件320朝向空间360度范围内转动,有助于适应复杂的口腔环境。通过施力部330拉扯转动组件320灵活转动,模仿软体类虫子(例如:蚯蚓)的结构,可以使得送药装置1的运动更加灵活,为后续准确送药提供依据。可以一次仅控制一个致动器拉扯施力部330,也可以同时控制两个、三个、甚至四个致动器拉扯施力部330,以适应复杂的上药环境。
其中,第一致动器210和第二致动器220分别位于承载部20的相对两侧,第三致动器230和第四致动器240分别位于承载部20的相对两侧,第一致动器210位于第三致动器230的正前方,第二致动器220位于第四致动器240的正前方,第一致动器210和第二致动器220的输出轴分别连接于四个施力部330中的两个,第三致动器230的输出轴连接于第一转动轮C1,第四致动器240的输出轴连接于第二转动轮C2。送药装置1还包括第一转部Z1、第二转部Z2、第三转动轮C3和第四转动轮C4,第三转动轮C3套设于第一转部Z1,且第三转动轮C3啮合于第一转动轮C1,第四转动轮C4套设于第二转部Z2,且第四转动轮C4啮合于第二转动轮C2。第一转部Z1和第二转部Z2分别连接于四个施力部330中的剩下两个,第一转部Z1和第二转部Z2平行间隔设置,且二者均连接于底座10之间。通过控制四个致动器的正反转以及开启和关闭,可以使得送药装置1改变不同的弯曲形状,可以较为灵活的应用于立体空间进行工作。且采用较为对称的结构排布,可以使得送药装置1的受力较为均匀,提升握持时的平衡感,更加省力。
上药装置的收容壳410具有一定的刚性,起到支撑和承载喷嘴430以及电控阀门440的作用,收容壳410的内部嵌套设置有弹性内壳420,弹性内壳420为具有移动弹性的材质制成,弹性内壳420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450,通过给磁致伸缩结构450施加规律性的磁场,可以使得磁致伸缩结构450伸长或者缩短,进而对弹性内壳420的外壳形成一定程度的挤压,使得弹性内壳420的容纳腔室的体积产生变化,在急剧变化大气压作用下降弹性内壳420内的粉末药物挤压出来,直达患者的口腔溃疡部位。此外,在弹性内壳420和收容壳410之间还设置有喷嘴430,在喷嘴430位置还设置有电控阀门440,通过握持部10上的第一控制按钮可以打开电控阀门440,通过握持部10上的第二控制按钮可以给磁致伸缩结构450施加规律性的磁场,使得磁致伸缩结构450呈现周期性的伸长和缩短,进而挤压弹性内壳420的容纳腔室的体积,在气压作用下将粉末药物挤压至溃疡处。由于控制按钮都设置在握持部10上,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内壳420具有自动回弹的特点,当磁致伸缩结构450缩短挤压弹性内壳420的外侧壁后,磁致伸缩结构450伸长时,弹性内壳420又会回弹,从而形成周期性的膨胀与收缩。磁致伸缩结构450可以采用超磁致伸缩材料(GMM)制成,该材料是自上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功能材料,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尺寸伸长和缩短可随外加磁场成比例变化,其磁致伸缩系数远大于传统的磁致伸缩材料,具有便于控制伸缩的特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1,通过施力部330将若干个转动组件320串联,同时通过控制各个致动器单独拉扯施力部330,并带动各个转动组件320实现联动的转动,进而调节上药组件40的方位角,可以精确定位口腔溃疡的位置,通过角度的灵活调节有助于适应口腔内的复杂环境。此外,采用磁致伸缩结构450实现弹性内壳420的容纳腔室的体积变化,在气压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将粉末药物通过喷嘴430喷出至患者口腔溃疡位置,从而可以在复杂环境下自动化的上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上药准确,且不与口腔黏膜接触的特点。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内壳420嵌套于所述收容壳410的内部,所述弹性内壳420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收容壳410的弹性系数,所述电控阀门440设置于所述弹性内壳420与所述收容壳410之间,所述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450呈条状,且在所述弹性内壳420的外侧壁上,从远离所述喷嘴430的一侧朝向靠近所述喷嘴430的一侧延伸分布。
具体的,喷嘴430连接于弹性内壳420与收容壳410之间,且喷嘴430连通弹性内壳420,并从弹性内壳420延伸至收容壳410之外,由于收容壳41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可以对喷嘴430起到一定的支撑和承载作用,可以有效的避免喷嘴430方向不确定性的缺陷。电控阀门440用于开启和关闭喷嘴430的开口,由于弹性内壳420的弹性系数大于收容壳410的弹性系数,即收容壳410的结构强度大于弹性内壳420的结构强度,于是,采用收容壳410支撑和承载喷嘴430以及电控阀门440,采用弹性内壳420搭配磁致伸缩结构450实现喷洒粉末药物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收容壳410和弹性内壳420各自的优势,二者配合实现准确的上药动作。
进一步的,磁致伸缩结构450可以为若干个呈长条状的结构,且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450在弹性内壳420的外侧壁上呈现环形的均匀阵列分布,当对磁致伸缩结构450施加磁场时,可以使得弹性内壳420呈现均匀的挤压力,通过均匀的气压变化将弹性内壳420内的粉末药物挤压喷出至溃疡位置,有助于确保挤压粉末药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为挤压力度不均匀导致粉末药物喷出过多或者过少,影响治疗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磁场大小,对磁致伸缩结构450施加至弹性内壳420外侧壁的挤压力度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控制挤出粉末药物的量的多少,实现药物喷涂量的精确控制,更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请继续参阅图4、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320包括第一组件321、第二组件322和连接件323,所述连接件323连接于所述第一组件321和所述第二组件322之间,所述第一组件321和所述第二组件322结构组成相同,且所述第二组件322在空间中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组件321翻转180度,并旋转90度。
具体的,第一组件321和第二组件322完全相同,当需要装配形成转动组件320时,相对于是将第一组件321和第二组件322正对设置形成镜像结构,然后再将第一组件321和第二组件322相对旋转90度形成扭转结构,最后在第一组件321和第二组件322之间设置连接件323,以将第一组件321和第二组件322连接。由于第一组件321和第二组件322实际上结构完全相同,在设计时完全一致,降低了设计和制造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组件321包括承载座、转轴520、第一卡接部530、第二卡接部540、第一转动组件550、第二转动组件560、第一抵接组件570、第二抵接组件580、第一扣合部590和第二扣合部600,所述承载座弯折呈U形,所述承载座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分511、第二部分512和第三部分513,所述第一部分511、所述第二部分512和所述第三部分513之间形成容纳区K1,所述连接件323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纳区K1内,所述第一部分511和所述第三部分513开设有正对的贯穿孔K2,所述转轴520穿过所述贯穿孔K2连接于所述连接件323,所述转轴520与所述承载座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转动组件550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560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转动组件550包括第一转动件551、第二转动件552以及滚动件553,所述第一转动件551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552外侧,所述滚动件553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551和所述第二转动件552之间,所述第一转动件551可通过所述滚动件553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552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552套设连接于所述转轴520且位于所述第一部分511的外侧,所述第一卡接部530通过所述转轴520上的卡槽卡接,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550远离所述第一部分511的一侧,所述第一扣合部590的内侧壁扣合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551,且所述第一扣合部590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511;所述第一抵接组件570包括正对设置的第一抵接盘571、第二抵接盘57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抵接盘571与所述第二抵接盘572之间的滚珠支撑组件573,所述第一抵接盘571和所述第二抵接盘572可通过所述滚珠支撑组件573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抵接盘571套设于所述转轴520,且所述第一抵接盘571抵接于所述第一部分511的内侧壁,所述第二抵接盘572套设于所述转轴520,且所述第二抵接盘572抵接于所述连接件323的内壁,其中,所述第一抵接组件570与所述第二抵接组件580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扣合部590与所述第二扣合部600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卡接部530与所述第二卡接部540结构相同。
具体的,第一组件321呈现完全的对称结构,第二转动组件560、第二卡接部540、第二抵接组件580、第二扣合部600与转轴5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参考前面第一转动组件550、第一卡接部530、第一抵接组件570、第一扣合部590与转轴5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再赘述。由于该送药装置1为精密制造设备,且能够实现弯曲状结构的变化,为此,送药装置1各个结构之间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有必要减少各部分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晃动。为此,需要对转轴520与承载座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精确限位,避免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晃动,时间久了可能导致运动产生干涉,没法做到精确控制。本技术方案在转轴520与承载座的一部分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转动组件550和第一抵接组件570,并通过第一卡接部530卡接于转轴520上,且第一卡接部530抵接于第一转动组件550的第二转动件552,同时,通过第一扣合部590扣合抵接于第一转动件551的侧壁,并使得第一扣合部590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一部分511,从而对转轴520的横向进行限位。同时,由于第一转动件551和第二转动件552可借助于中间的滚动件553实现相对的旋转,不会干涉到转轴520的正常转动。其中,第二转动件552与转轴520之间为过盈配合,转轴520为台阶轴结构,第一卡接部530可通过转轴520上开设的卡接口实现卡接限位。转轴520与承载座的贯穿孔K2之间为间隙配合,转轴520在转动过程中不会与承载座之间产生摩擦。连接件323的一部分延伸至承载座的容纳区K1内,承载座的第一部分511的内侧与连接件323之间设置第一抵接组件570,第一抵接组件570与转轴520之间为过盈配合,第一抵接盘571抵接于第一部分511的内侧壁,第二抵接盘572抵接于连接件323的侧壁,滚珠支撑组件573位于第一抵接盘571和第二抵接盘572之间,由于滚珠支撑组件573的存在,使得第一抵接盘571与第二抵接盘572可相对旋转,从而实现转轴520在转动时,第一部分511与连接件323之间的相对运动不会产生干涉,即第一部分511与连接件323之间可以产生相对的转动,进而使得转动组件320实现角度调节。
进一步的,滚珠支撑组件573包括若干个圆珠,若干个圆珠呈环状阵列排布于第一抵接盘571和第二抵接盘572之间,且若干个圆珠被一个限位结构限位,即若干个圆珠不会随便移位,可以使得第一抵接盘571和第二抵接盘572之间产生稳定的相对旋转。由于第一抵接组件570的存在,使得承载座的第一部分511与连接件323之间间隔预设距离,避免第一组件321和第二组件322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产生摩擦,此外,第一抵接组件570与转轴520之间为过盈配合,也可以对转轴520起到横向的限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四个所述施力部330环绕设置于所述转动组件320的周侧,且四个施力部330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四个所述施力部330将若干个所述转动组件320串联在一起。通过空间上的对称式排布,有助于精确控制施力部330的拉扯力度,从而有助于提高延伸部30弯曲角度的控制精确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320的底板上设置有凸台325,所述凸台325开设有导向孔K3,若干个所述转动组件320的凸台325正对设置,使得所有的所述导向孔K3贯通,所述施力部330容纳于所述导向孔K3内,且延伸至所述承载部20内,并与所述第一致动器210、所述第二致动器220、所述第三致动器230和所述第四致动器240连接。
具体的,所有的导向孔K3均正对且连通设置,施力部330从最远处的转动组件320穿过导向孔K3延伸至承载部20内,施力部330与导向孔K3之间为间隙配合,导向孔K3对施力部330仅仅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便于将施力部330绷直,提高拉扯时的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7、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力部330包括拉力件331、包裹层332、第一填充层334、第二填充层335、第三填充层336和第四填充层337,所述拉力件331呈细长形,且所述拉力件331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包裹层332套设于所述拉力件331的外侧,所述第一填充层334、所述第二填充层335、所述第三填充层336和所述第四填充层337在所述包裹层332和所述拉力件331之间呈现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填充层334与所述第三填充层336的刚性系数保持一致,所述第二填充层335相对于所述第四填充层337靠近所述软体外壳310设置,所述第二填充层335的柔性系数大于所述第四填充层337的柔性系数。
具体的,第一填充层334和第三填充层336的结构强度一致,当施力部330弯曲时,第一填充层334和第三填充层336弯曲的韧性一致,且由于第一填充层334和第三填充层336在弯曲时的弯曲量较为接近,使得施力部330的受力较为均匀,有助于精确控制弯曲度。第二填充层335的弯曲韧性大于第四填充层337的弯曲韧性,且第二填充层335相对于第四填充层337更加靠近软体外壳310一侧设置,即第二填充层335更加靠近外侧一点的设置,这是由于在弯曲时,第二填充层335的弯曲量大于第四填充层337的弯曲量,即靠近软体外壳310外侧的填充层的弯曲量大于靠近软体外壳310内侧的填充层的弯曲量,将第二填充层335的柔性系数设置大一点,可以较好的弯曲,从而便于进行弯曲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填充层334与所述包裹层33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填充层336与所述包裹层332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所述第二填充层335相对于所述第四填充层337靠近所述包裹层332设置,所述第四填充层337位于所述第二填充层335远离所述包裹层332的一侧;所述拉力件331从所述转动组件320延伸出来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致动器210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致动器220的输出轴、所述第三致动器230的输出轴和所述第四致动器240的输出轴。
具体的,从延伸部30的横截面上看,四个施力部330的内部结构呈现上下左右的对称结构,第二填充层335全部靠近软体外壳310的一侧设置,第四填充层337全部靠近软体外壳310的中心设置,由于靠近软体外壳310一侧的弯曲量大于内侧的弯曲量,可以使得延伸部30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此外,第一填充层334和第三填充层336关于第二填充层335、第四填充层337呈现对称设置,在延伸部30弯曲时,第一填充层334和第三填充层336具有大致相当的弯曲量,为此,将第一填充层334和第三填充层336的刚性系数设置为一致,有助于降低弯曲控制的难度。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药装置1还包括照明光源70和可视化探测器75,所述照明光源70设置于所述上药组件40的周侧,用于为所述上药组件40提供照明光线,所述可视化探测器75邻近所述照明光源70设置,所述可视化探测器75用于对口腔溃疡位置进行成像。
具体的,照明光源70可以为若干个围绕上药组件40呈环形阵列排布的点光源,照明光源70用于为上药组件40提供环形照明区域,可视化探测器75的探测区域与上药装置的上药位置保持一致,可视化探测器75用于将探测到的溃疡区域图像反馈至电路板80,以便于对溃疡位置进行精确定位。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药装置1还包括电路板80,所述电路板80设置于所述握持部10内部,所述电路板80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致动器210、所述第二致动器220、所述第三致动器230、所述第四致动器240、所述电控阀门440、所述第一控制按钮、所述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照明光源70和所述可视化探测器7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1中的第一组件321采用如下装配方法完成:
先将连接件323延伸至承载座的容纳区K1内,然后将第一抵接组件570和第二抵接组件580安装至连接件323的相对两侧,使得第一抵接组件570抵接于第一部分511和连接件323的一个侧壁之间,且使得第二抵接组件580抵接于第三部分513和连接件323的另一个侧壁之间;接着安装转轴520,使得转轴520贯穿连接件323、第一抵接组件570、第二抵接组件580、第一部分511和第三部分513,且使得转轴520与连接件323、第一抵接组件570、第二抵接组件580之间为过盈配合,使得转轴520与第一部分511、第三部分513之间为间隙配合;接着在转轴520靠近第一部分511的外侧安装第一转动组件550,在转轴520靠近第三部分513的外侧安装第二转动组件560,使得第二转动件552与转轴520之间为过盈配合,接着在转轴520的外侧安装第一卡接部530和第二卡接部540,以对转轴520的横向运动进行限位,避免转轴520产生横向的晃动;接着,将第一扣合部590安装于第一部分511,使得第一扣合部590扣合抵接于第一转动件551,且使得第一扣合部590与转轴520之间间隔预设距离;此外,针对第二组件322的安装方式参照上面第一组件321的安装方式即可,最后将第一组件321和第二组件322扭转对接后通过连接件323连接在一起,即可形成一个转动组件32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1中第一组件321的装配方法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精密机械设备在运动时的精度,确保运动部件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涉和摩擦,且对转轴520进行了精确化的限位设计,包括径向的支撑和承载,以及轴向的位移限位,通过转动组件320以及抵接组件的设计,使得在满足限位的前提下,避免对转轴520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运动产生干涉,可以使得转轴520的运动更加顺畅,即使得整个延伸部30的弯曲性能更优,便于精确化的弯曲导向控制。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所述送药装置包括握持部、承载部、延伸部以及上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构成所述送药装置的手柄,所述握持部、所述承载部、所述延伸部以及所述上药组件依次连接;
所述承载部内设置有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第三致动器和第四致动器,所述延伸部呈现细长状,所述延伸部包括软体外壳、若干个转动组件和四个施力部,所述软体外壳连接于所述承载部和所述上药组件之间,所述若干个转动组件在所述软体外壳内从所述承载部的一侧朝向所述上药组件的一侧呈现阵列排布,相邻的所述转动组件之间可相对转动以调节彼此之间的连接角度,四个所述施力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和所述第四致动器一一对应,所述施力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和所述第四致动器,所述施力部相对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软体外壳内,且串联连接若干个所述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和所述第四致动器可驱动所述施力部运动,以给所述软体外壳和所述转动组件施加导向力,使得所述软体外壳和所述转动组件朝向预设方向弯曲延伸,进而带动所述上药组件朝向患者口腔的溃疡位置弯曲;
所述上药组件包括收容壳、弹性内壳、喷嘴、电控阀门和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所述收容壳连接于所述延伸部,所述弹性内壳位于所述收容壳内,所述弹性内壳用于存储粉末药物,所述喷嘴连接于所述弹性内壳且从所述弹性内壳延伸至所述收容壳外,所述喷嘴位于所述上药组件远离所述延伸部的一侧,所述电控阀门邻近所述喷嘴设置,所述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呈条状阵列分布于所述弹性内壳的外侧壁;当操作所述握持部上的第一控制按钮时,所述电控阀门被打开,当操作所述握持部上的第二控制按钮时,所述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呈现规律性的伸长以及缩短,带动所述弹性内壳的容纳腔室体积变化,从而将所述弹性内壳的容纳腔室内的粉末药物通过所述喷嘴喷出至患者口腔的溃疡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内壳嵌套于所述收容壳的内部,所述弹性内壳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收容壳的弹性系数,所述电控阀门设置于所述弹性内壳与所述收容壳之间,所述若干个磁致伸缩结构呈条状,且在所述弹性内壳的外侧壁上,从远离所述喷嘴的一侧朝向靠近所述喷嘴的一侧延伸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结构组成相同,且所述第二组件在空间中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组件翻转180度,并旋转90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包括承载座、转轴、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第一抵接组件、第二抵接组件、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所述承载座弯折呈U形,所述承载座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形成容纳区,所述连接件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纳区内,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开设有正对的贯穿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贯穿孔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转轴与所述承载座之间为间隙配合;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以及滚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外侧,所述滚动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所述第一转动件可通过所述滚动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件套设连接于所述转轴且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所述第一卡接部通过所述转轴上的卡槽卡接,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所述第一扣合部的内侧壁扣合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且所述第一扣合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抵接组件包括正对设置的第一抵接盘、第二抵接盘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抵接盘与所述第二抵接盘之间的滚珠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抵接盘和所述第二抵接盘可通过所述滚珠支撑组件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抵接盘套设于所述转轴,且所述第一抵接盘抵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侧壁,所述第二抵接盘套设于所述转轴,且所述第二抵接盘抵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内壁,其中,所述第一抵接组件与所述第二抵接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结构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施力部环绕设置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周侧,且四个施力部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四个所述施力部将若干个所述转动组件串联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的底板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开设有导向孔,若干个所述转动组件的凸台正对设置,使得所有的所述导向孔贯通,所述施力部容纳于所述导向孔内,且延伸至所述承载部内,并与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和所述第四致动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包括拉力件、包裹层、第一填充层、第二填充层、第三填充层和第四填充层,所述拉力件呈细长形,且所述拉力件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包裹层套设于所述拉力件的外侧,所述第一填充层、所述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三填充层和所述第四填充层在所述包裹层和所述拉力件之间呈现环形阵列排布,所述第一填充层与所述第三填充层的刚性系数保持一致,所述第二填充层相对于所述第四填充层靠近所述软体外壳设置,所述第二填充层的柔性系数大于所述第四填充层的柔性系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层与所述包裹层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填充层与所述包裹层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所述第二填充层相对于所述第四填充层靠近所述包裹层设置,所述第四填充层位于所述第二填充层远离所述包裹层的一侧;所述拉力件从所述转动组件延伸出来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致动器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致动器的输出轴、所述第三致动器的输出轴和所述第四致动器的输出轴。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药装置还包括照明光源和可视化探测器,所述照明光源设置于所述上药组件的周侧,用于为所述上药组件提供照明光线,所述可视化探测器邻近所述照明光源设置,所述可视化探测器用于对口腔溃疡位置进行成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药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握持部内部,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三致动器、所述第四致动器、所述电控阀门、所述第一控制按钮、所述第二控制按钮、所述照明光源和所述可视化探测器。
CN202410190662.3A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 Active CN1177319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0662.3A CN117731929B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0662.3A CN117731929B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1929A true CN117731929A (zh) 2024-03-22
CN117731929B CN117731929B (zh) 2024-04-26

Family

ID=9025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0662.3A Active CN117731929B (zh) 2024-02-21 2024-02-21 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1929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30816A1 (en) * 2004-08-09 2006-02-09 Boris Zubry Medical injection system
US20080178871A1 (en) * 2006-11-27 2008-07-31 Genova Perry A Nasal drug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CN209500507U (zh) * 2018-05-07 2019-10-18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医用耳鼻喉科喉部上药器
CN210844925U (zh) * 2019-09-10 2020-06-26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护理给药器
US20200214818A1 (en) * 2017-07-05 2020-07-09 Pharmaphd, Inc.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dispensing of periodontal medication
CN211094811U (zh) * 2019-11-11 2020-07-28 刘霞 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
CN111558126A (zh) * 2020-05-19 2020-08-21 曹海萌 一种口腔内科用具有多向喷药功能装置
CN211513094U (zh) * 2020-01-16 2020-09-18 陈安心 一种口腔溃疡上药装置
CN111956350A (zh) * 2020-08-19 2020-11-20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用于口腔治疗的可视化消毒清洁装置
CN112494789A (zh) * 2020-09-30 2021-03-16 曹誉元 一种医用粉末药口腔上药器
CN213192061U (zh) * 2020-04-29 2021-05-14 高荣 一种口腔溃疡治疗用粉状药物上药器
CN113058143A (zh) * 2021-04-01 2021-07-02 义乌市叙彩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口腔溃疡的药粉辅助上药支架
US20220088357A1 (en) * 2010-10-21 2022-03-24 Gliders, LLC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 thereof
KR102425471B1 (ko) * 2022-01-25 2022-07-27 주식회사 건바이오 의료용 분말 분사장치
CN220256961U (zh) * 2023-05-04 2023-12-29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呼吸疾病患者喷药器
CN117398589A (zh) * 2023-12-06 2024-01-16 瑞金市雅瑞口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对任意位置上药口腔溃疡上药器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30816A1 (en) * 2004-08-09 2006-02-09 Boris Zubry Medical injection system
US20080178871A1 (en) * 2006-11-27 2008-07-31 Genova Perry A Nasal drug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US20220088357A1 (en) * 2010-10-21 2022-03-24 Gliders, LLC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 thereof
US20200214818A1 (en) * 2017-07-05 2020-07-09 Pharmaphd, Inc.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dispensing of periodontal medication
CN209500507U (zh) * 2018-05-07 2019-10-18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医用耳鼻喉科喉部上药器
CN210844925U (zh) * 2019-09-10 2020-06-26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护理给药器
CN211094811U (zh) * 2019-11-11 2020-07-28 刘霞 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
CN211513094U (zh) * 2020-01-16 2020-09-18 陈安心 一种口腔溃疡上药装置
CN213192061U (zh) * 2020-04-29 2021-05-14 高荣 一种口腔溃疡治疗用粉状药物上药器
CN111558126A (zh) * 2020-05-19 2020-08-21 曹海萌 一种口腔内科用具有多向喷药功能装置
CN111956350A (zh) * 2020-08-19 2020-11-20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用于口腔治疗的可视化消毒清洁装置
CN112494789A (zh) * 2020-09-30 2021-03-16 曹誉元 一种医用粉末药口腔上药器
CN113058143A (zh) * 2021-04-01 2021-07-02 义乌市叙彩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口腔溃疡的药粉辅助上药支架
KR102425471B1 (ko) * 2022-01-25 2022-07-27 주식회사 건바이오 의료용 분말 분사장치
CN220256961U (zh) * 2023-05-04 2023-12-29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呼吸疾病患者喷药器
CN117398589A (zh) * 2023-12-06 2024-01-16 瑞金市雅瑞口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对任意位置上药口腔溃疡上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1929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8213B2 (en) Flexible driver, robot joint, robot and exoskeleton robot
US11617499B2 (en)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shape of a bendable instrument
CN109821137B (zh) 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导管和导丝捻旋推进机构
WO2009102102A1 (en) Coupling structure of surgical instrument
US6702805B1 (en) Manipulator
US9402555B2 (en) Drive assembly for use in a robotic control and guidance system
CN103827547B (zh) 连杆动作装置
US7850678B2 (en) Endoscope, endoscope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ndoscope
CN113491580B (zh) 丝传动结构、手术器械及手术机器人
US20120271105A1 (en) Endoscope insertion assisting device
CN117731929B (zh) 一种用于口腔溃疡的送药装置
CN112245749A (zh) 一种全自动双柔性臂插管系统
CN220293656U (zh) 一种柔性器械输送装置及其执行部件
CN112657045A (zh) 一种皮肤科药物涂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WO2020010759A1 (zh) 一种驱动单侧平板布置的微创手术器械
WO2023231804A1 (zh) 一种弯曲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手术机械臂
US20120178993A1 (en) Guide assembly and endoscope
CN208092992U (zh) 置管检测模组及具有该模组的置管术虚拟仿真设备
CN217611297U (zh) 一种肝脏肿瘤栓塞介入手术机器人
WO2022051566A1 (en) Dynamically adjusting mandibular advancement devices and systems
CN104983466A (zh) 手术机器人柔性工具双驱动机构
CN113662491A (zh) 内镜镜体及消化内镜机器人
CN218889746U (zh) 手术机器人导丝进给和导管旋转模块
CN114406986B (zh) 气动变刚度关节驱动器
US11583169B2 (en) Optical fiber scanning probe and endoscope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