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1445B - 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1445B
CN117731445B CN202410186562.3A CN202410186562A CN117731445B CN 117731445 B CN117731445 B CN 117731445B CN 202410186562 A CN202410186562 A CN 202410186562A CN 117731445 B CN117731445 B CN 1177314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distance
voltage
arc plate
anod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865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31445A (zh
Inventor
谢嘉轩
杨鹏
赵庆洪
于洋
孙浩
冯汉卿
刘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4101865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14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1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1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31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14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植入假体领域,提供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可植入管状假体包括第一假体管状层、假体支架层以及第二假体管状层;假体支架层位于第一假体管状层与第二假体管状层之间;第一假体管状层和第二假体管状层均通过多针头协作纺丝方法制得,第一假体管状层的纺丝材料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支架杆通过3D打印制得,第二假体管状层的纺丝材料包括第二高分子材料,根据阳极弧板与多针头的位置关系等来调节多针头的相关电压,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在阳极弧板固定正电压的复合非均匀电场下有效控制和管理多针头静电纺丝系统中的静电斥力的问题,确保多针头纺丝的均匀沉积,保证可植入管状假体的生物功能和结构完整性。

Description

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植入假体技术领域,即用于人体各部分的人造代用品或取代物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可植入管状假体领域,在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的情况下,对于高效能的可植入管状假体装置,如人造血管或气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这些可植入管状假体的主要功能是替代或修复受伤或病变的原有组织。可植入管状假体被设计来仿真自然血管或气管的构造及功能,以保障血液或气体的畅通流动,同时减少血栓形成或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这些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造要求它们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机械性能,还能够支持细胞增长和组织再生。静电纺丝法在这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静电纺丝法能够生产出细微且具有高度控制的纤维,能模拟天然血管的结构,提供必要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
在可植入管状假体的静电纺丝中,为了提高纺丝效率和原料利用率,会在接地的纺丝接收轴后端设置阳极弧板,该阳极弧板的弧度是以接收轴的中心轴为轴线,根据实验论证的特定距离为半径旋转而成,由于根据接收轴的形状而设置阳极弧板的形状,阳极弧板设置为有一定弧度和厚度的弧形状,并带固定正电压,这种弧形状有利于飞跃接收轴的纺丝重新回落到接收轴上,提高了纺丝效率和原料利用率。多针头静电纺丝技术因其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在可植入管状假体的生产中备受关注。该技术通过多个针头并行纺丝,加速生产过程,特别适用于制造长段或大直径的可植入管状假体。在多针头静电纺丝系统中,阳极弧板的设置也提高了纺丝效率和原料利用率。
但是,设置为固定正电压且有一定弧度和厚度的弧状形的阳极弧板对于多针头间的静电斥力产生了显著影响,这是因为若没有阳极弧板的设置,如果多个针头到接收轴中心轴的距离基本相等,则每个针头附近的电场强度也基本相等,但是由于设置了正电压的阳极弧板的设置,由于弧形形状的设置,使得如果多个针头到接收轴中心轴的距离基本相等,但是每个针头附近的电场强度则会不同,这就在多个针头的纺丝区域形成了一个复合的非均匀电场。特别是多针头间距离较小的场景,复合的非均匀电场会加剧多针头间的静电斥力的影响。从而影响纺多针头纺丝达到方向性,从而影响纤维的均匀沉积。这种影响在可植入管状假体的生产中尤为关键,因为纤维的均匀性直接关系到可植入管状假体的生物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对于如何在阳极弧板固定正电压的复合非均匀电场下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多针头静电纺丝系统中的静电斥力的问题,尤其是在多针头邻近区域内。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在阳极弧板固定正电压的复合非均匀电场下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多针头静电纺丝系统中的静电斥力的问题,确保了多针头纺丝的均匀沉积,保证了可植入管状假体的生物功能和结构完整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包括:该可植入管状假体包括第一假体管状层、假体支架层以及第二假体管状层;该假体支架层位于该第一假体管状层与第二假体管状层之间;该第一假体管状层通过多针头协作纺丝方法制得,该第一假体管状层的纺丝材料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该假体支架层的支架杆通过3D打印制得;该第二假体管状层通过多针头协作纺丝制得,第二假体管状层的纺丝材料包括第二高分子材料;制备该第一假体管状层和该第二假体管状层的多针头协作纺丝方法包括:获取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阳极弧板初始电压为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获取第一调控策略,根据该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该第一调控策略包括:获取第一针头位置、第二针头位置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该第一针头位置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根据该第二针头位置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获取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二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则继续采用该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该第一调控策略不同于该第二调控策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包括:该可植入管状假体包括第一假体管状层、假体支架层以及第二假体管状层;该第一假体管状层和该第二假体管状层均通过多针头协作纺丝制备所得;制备该第一假体管状层和该第二假体管状层的多针头协作纺丝方法包括:获取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阳极弧板初始电压为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获取第一调控策略,根据该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该第一调控策略包括:获取第一针头位置、第二针头位置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该第一针头位置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根据该第二针头位置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获取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二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则继续采用该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该第一调控策略不同于该第二调控策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装置,包括:阳极弧板电压控制单元,用于获取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阳极弧板初始电压为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针头电压控制单元,该针头电压控制单元包括首次电压控制子单元,该首次电压控制子单元包括第一针头位置获取模块、第二针头位置获取模块以及首次电压调整模块;该第一针头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针头位置;该第二针头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针头位置;该首次电压调整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调控策略,根据该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该第一调控策略包括:根据获取到的该第一针头位置及获取到的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该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根据获取到的该第二针头位置及获取到的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该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距离监测单元,该距离监测单元包括第一距离监测子单元,该第一距离监测子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二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其中,该针头电压控制单元还包括针头电压继续控制子单元,该针头电压继续控制子单元还包括第一继续控制模块和第二继续控制模块;该第一继续控制模块用于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则继续采用该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该第二继续控制模块用于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该第一调控策略不同于该第二调控策略。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针对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首先,提升管状假体的结构一致性:通过精细调控针头电压,本方案有助于制造出结构均匀的管状假体。均匀的电场分布使得纺丝过程中纤维沉积均匀,这直接关联到假体的内部结构一致性,对于确保假体在植入后的性能至关重要。其次,增强假体的功能性:均匀沉积的纤维能够更好地模仿自然血管的结构,从而提高管状假体在血液或空气流动中的功能性。这对于减少血栓形成或维持气体交换效率至关重要。再次,提高假体的生物相容性:均匀的纤维结构有助于细胞附着和生长,从而提高管状假体的生物相容性。这有利于假体在植入后更好地与周围组织整合,促进组织的自然修复过程。再次,增强假体的机械稳定性:通过控制纺丝过程中的静电斥力,可以生产出具有预期机械强度的管状假体,这对于维持植入物的形状和功能性是必要的。再次,减少制造缺陷和废品率:由于更精确的电压控制和针头距离管理,可以减少因静电斥力不当造成的纺丝缺陷,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生产成本。再次,适应性和可调节性:技术方案中的动态电压调节能力允许生产过程适应不同的纺丝条件,包括不同的溶液性质或环境变化,这为生产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管状假体提供了灵活性。最后,提升植入后的治疗效果:均匀的纤维沉积有助于保证管状假体在植入后的疗效,因为它们影响血液或气体的流动,并有助于减少植入物相关并发症。
由于提出了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包括:可植入管状假体包括第一假体管状层、假体支架层以及第二假体管状层;假体支架层位于第一假体管状层与第二假体管状层之间;第一假体管状层通过多针头协作纺丝方法制得,第一假体管状层的纺丝材料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假体支架层的支架杆通过3D打印制得;第二假体管状层通过多针头协作纺丝制得,第二假体管状层的纺丝材料包括第二高分子材料;制备第一假体管状层和所述第二假体管状层的多针头协作纺丝方法包括:获取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阳极弧板初始电压为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通过设定阳极弧板的目标电压,可确保整个纺丝区域在一个预定的电势下运行。这样,尽管阳极弧板的弧形状导致电场非均匀,但阳极弧板目标电压的设定为后续电场的优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参考基准;获取第一调控策略,根据该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该第一调控策略包括:获取第一针头位置、第二针头位置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该第一针头位置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根据该第二针头位置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获取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二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则继续采用该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当多针头间距离相对较远时,第一调控策略允许每个针头的电压根据每个针头的位置的实时调整以适应各自的位置,从而减少由于非均匀电场引起的斥力。这有助于在针头间距离较大时维持纤维沉积的均匀性,因为在这种配置下,针头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较弱;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当针头间距离小于阈值时,即针头间相对较近,采用第二调控策略来调整电压,可减少静电斥力的影响。这种修正调节有助于在多针头相近时形成的复合非均匀电场中维持纺丝的方向性和均匀沉积;其中,该第一调控策略不同于该第二调控策略,第二调控策略通过对电压的修正调节,反映了在多针头邻近时需要更精确控制电场的需求。这种调节考虑到了电场中电势差和距离的复杂相互作用,允许在保持纺丝效率的同时,优化纤维的沉积模式。通过一个多步骤的电压或其他参数调节过程来解决因固定正电压阳极弧板造成的多针头间的非均匀静电斥力问题,以实现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均匀沉积。具体的整体技术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第一、优化了电场分布:通过调整阳极弧板至目标电压,并根据针头位置动态调整每个针头的电压,本方案能够有效地优化整个纺丝区域内的电场分布。这种优化减少了因电场不均匀而导致的纤维沉积不一致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纤维沉积的均匀性。第二、减轻了多针头间的静电斥力:通过实施两种不同的调控策略,本方案能够在针头相距较远时兼顾电场均匀,而在针头相距较近时减少斥力的影响。这样的调节有助于保持纺丝过程中纤维的稳定性和均匀沉积,即使在针头邻近区域内也是如此。第三、适应了纺丝过程的动态变化:针头间距离的实时监测和调节能够适应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如针头磨损或移动。因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适应性强的解决方案,能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保持纺丝质量的稳定。第四、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确保纺丝过程的均匀性,本方案减少了后续处理步骤和废品率,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和原料的利用率。第五、确保了假体的生物功能和结构完整性:均匀的纤维沉积对于保证管状假体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至关重要。本方案通过精确考虑静电斥力,有助于生产出结构和功能均符合医疗要求的高质量可植入管状假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令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先后顺序。
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可以有但不限于以下应用场景:
1、心血管疾病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需要动脉或静脉的替代品。可植入管状假体,如人工血管,可以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或修复受损动脉和静脉,从而帮助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
2、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对于受损或疾病影响的气管,可植入管状假体(如人工气管)可以用来替换或支持受损的气管组织,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功能。
3. 重建手术:在重建手术中,如癌症切除后的重建,管状假体可以用来替换被切除的组织部分,例如食管或尿道。
4、在器官移植手术中,管状假体可用于连接捐赠器官和受体的血管,以确保血液供应。
可选的,对于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的相关方面,第一,关于材料选择:管状假体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如聚乳酸、聚己内酯和聚甘油酸乙酯等。这些材料能够在体内逐渐降解,减少长期植入材料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第二、关于结构设计:为了模仿自然血管或气管的结构,假体通常具有高度孔隙的结构,这有助于细胞附着和生长,促进组织重建。第三、关于静电纺丝技术: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造出的纤维可以模仿自然细胞外基质,为细胞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通过控制纺丝参数,可以优化假体的孔径、孔隙率和纤维排列,满足不同的生物医学应用需求。第四,关于功能性和耐久性:制造的管状假体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体内环境的压力,并具有良好的功能性,以确保血液或空气的顺畅流动。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如图10所示,可选的,包括:该可植入管状假体包括第一假体管状层1100、假体支架层(包括支架杆1220和支架内层1210)以及第二假体管状层1300;可选的,该假体支架层位于该第一假体管状层1100与第二假体管状层1300之间,可选的,该假体支架层与第一假体管状层1100或者第二假体管状层1300有重叠区域;该第一假体管状层1100通过多针头协作纺丝方法制得,该第一假体管状层1100的纺丝材料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该假体支架层的支架杆1220通过3D打印制得;该第二假体管状层1300通过多针头协作纺丝制得,第二假体管状层1300的纺丝材料包括第二高分子材料;其中,如图10所示,可选的,假体支架层的厚度是300μm -600μm,假体支架层包括支架杆1220和支架内层1210,可选的,支架内层是PCL等材料,支架杆1220的直径是支架杆300μm -500μm,支架杆的个数可以是4个,也可以是N个,N≥1的整数。虽然未在图中示出,可选的但不限于:支架杆1220可以位于第一假体管状层1100与支架内层1200之间,可选的但不限于:支架杆1220可以位于第二假体管状层1300与支架内层1210之间。如图10,可选的但不限于:支架杆1220可以位于支架内层1210内。虽然未在图中示出,可选的但不限于:支架杆1220可以与第一假体管状层1100有重叠区域,可选的但不限于:支架杆1220可以与第二假体管状层1300有重叠区域。假体支架层的支架杆采用Pebax材料制备而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生物相容性,可选的,假体支架层的支架杆呈菱形排列,每菱形支架杆在整个管状结构中均匀分布或者不均匀分布,顺着假体的长度方向排列的。这些菱形结构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网状结构,为第一假体管状层1100和第二假体管状层1300提供了结构支持。第一假体管状层1100和第二假体管状层1300均可采用PLC、PCL、PLCL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复合材料制备而得。制备该第一假体管状层和该第二假体管状层的多针头协作纺丝方法包括:获取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阳极弧板初始电压为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获取第一调控策略,根据该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该第一调控策略包括:获取第一针头位置、第二针头位置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该第一针头位置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根据该第二针头位置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获取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二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则继续采用该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该第一调控策略不同于该第二调控策略。
具体的,如图10所示,第一假体管状层的丝径大小是分布不均匀的,可选的。第一假体管状层1100的丝径为0.5um~3um,第一假体管状层1100的管壁厚度为70~100u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假体管状层的丝径为2um~4um,该第一假体管状层的管壁厚度为250~350u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假体支架层的管壁厚度为250~350u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该第一高分子材料为聚己内酯(PCL)、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聚氨基甲酸酯(PU)、聚癸二酸甘油酯(PGS)、聚对二氧六环己酮(PDS)、聚乙醇酸(PGA)、聚丙交酯(PLA)、聚(丙交酯-乙醇酸)共聚物(PLG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乙二醇(PEO)中的一种或几种;该第二高分子材料为聚己内酯(PCL)、聚(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聚氨基甲酸酯(PU)、聚癸二酸甘油酯(PGS)、聚对二氧六环己酮(PDS)、聚乙醇酸(PGA)、聚丙交酯(PLA)、聚(丙交酯-乙醇酸)共聚物(PLG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乙二醇(PEO)中的一种或几种;该第一高分子材料不同于该第二高分子材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可选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制备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多针头协作方法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如图7所示的环境中。该环境中包括第一针头10、第二针头20以及第三针头30,可选的,第一针头10、第二针头20以及第三针头30都连接正电压,可选的,第一针头10、第二针头20以及第三针头30的电压是可调的。该环境中还包括接收轴40,可选的接收轴40是圆柱体形状,接收轴40也可选其他管状,例如变直径的圆柱形、其他用于制造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形状,例如圆锥形等。可选的,接收轴40是接地的零电压。该环境是还包括阳极弧板50,阳极弧板50是以接收轴40的中心轴为旋转轴,以固定距离为半径旋转锁形成的圆柱体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弧度的弧形板,其中,该固定距离可选的是3-20cm,该阳极弧板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阳极弧板的弧度可选的是0度-180度。如图8所示,是图7的俯视图,在这个俯视图中,可选的,可以是以接收轴40的中心轴的中心点O点为圆心,以固定距离,可选的固定距离是3-20cm为半径形成的具有一定弧度和厚度的阳极弧板50。可选的,阳极弧板50设定为正电压,可选的是固定正电压。这种弧形状有利于飞跃接收轴的纺丝重新回落到接收轴上,提高了纺丝效率和原料利用率。因为阳极弧板50的弧板形状是与接收轴的圆柱体形相配合(阳极弧板50是以接收轴40的中心轴为旋转轴,以固定距离为半径旋转锁形成的圆柱体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弧度的弧形板),所以对于第一针头10、第二针头20以及第三针头30所纺出的纺丝体若飞跃接收轴40而到达接收轴40与阳极弧板50之间,由于阳极弧板50的弧板形状是与接收轴的圆柱体形相配合,使得阳极弧板50在其固定距离的半径方向的电场分布是相当或者基本相等的,更有利于飞跃接收轴40的纺丝体均匀的回落到与阳极弧板50同心的接收轴40上,并且接收轴40是和阳极弧板50是同心的,以及接收轴40是圆柱体。但是,设置为固定正电压且为弧状形的阳极弧板对于多针头间的静电斥力产生了显著影响,这是因为若没有阳极弧板的设置,如果多个针头到接收轴中心轴的距离基本相等,例如图8中的距离:AO=BO=CO,则第一针头10、第二针头20以及第三针头30附近的电场强度也基本相等,但是由于设置了正电压的阳极弧板的设置,由于阳极弧板50的弧度(例如图8中从f点到e的弧度)和厚度的不同设置,使得如果多个针头到接收轴中心轴的距离基本相等,例如图8中的距离:AO=BO=CO,但是第一针头10、第二针头20以及第三针头30附近的电场强度则会不同,如图8所示,第一针头10的电场强度跟第一针头10到阳极弧板的最短距离Ae有关,最短距离Ae对于第一针头10附近的电场影响很大,同样的,第三针头30的电场强度跟第三针头30到阳极弧板的最短距离Cf有关,最短距离Cf对于第三针头30附近的电场影响很大,这就在多个针头的纺丝区域形成了一个复合的非均匀电场。特别是多针头间距离较小的场景,复合的非均匀电场会加剧多针头间的静电斥力的影响。从而影响多针头纺丝达到方向性,从而影响纤维的均匀沉积。这种影响在可植入管状假体的生产中尤为关键,因为纤维的均匀性直接关系到可植入管状假体的生物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由于阳极弧板设定为正电压,且为特定弧度和厚度的弧形板,这种设置导致了阳极弧板围绕接收轴创建了一个复合的非均匀电场。而非均匀电场的形成是由于阳极弧板的弧度和厚度,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度会有所不同,阳极弧板的形状与电场分布直接相关,这种形状与接收轴的圆柱体形相配合。也就是说影响纺丝过程中电场强度的差异:阳极弧板的形状导致了接近不同针头的电场强度不均等,静电斥力的大小取决于电场强度,因此在针头之间形成的电场强度不同导致了斥力的不均等。也就是说多针头纺丝的方向性受影响:非均匀电场导致纤维沉积的方向性受到影响,纺丝因为静电斥力的不均等分布而可能导致沉积不均匀。也就是说影响了管状假体的生物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纤维沉积的不均匀性会直接影响到可植入管状假体的生物功能和结构完整性,最终影响可植入管状假体在实际医疗应用中的性能。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对于如何在阳极弧板固定正电压的复合非均匀电场下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多针头静电纺丝系统中的静电斥力的问题,尤其是在多针头邻近区域内。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获取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阳极弧板初始电压为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
具体的,阳极弧板的目标电压是预先设定的、阳极弧板应达到的特定电压水平。这个电压是根据所需的纺丝条件和特定的纺丝材料特性来确定的。目的是创建一个适当的电场环境,以促进纺丝的有效沉积到接收轴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的设定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纺丝材料的属性:不同的纺丝材料需要不同强度的电场来最有效地纺丝。纺丝过程的要求:根据所需的纤维厚度、强度和沉积模式,目标电压需要进行相应调整。系统配置的特点:针头数量、排列和接收轴的特性也会影响最佳的电场设置。在阳极弧板固定正电压的复合非均匀电场下,设定阳极弧板的目标电压是确保多针头静电纺丝系统有效运行和产生高质量纤维的关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管理静电斥力,首先,提高纺丝效率:通过设定一个合适的阳极弧板电压,可以优化电场的强度和分布,这有助于提高纤维的沉积效率。其次,提高纤维质量:均匀且可控的电场有助于制造出结构和性能更优的纤维,从而增强最终假体的质量。再次,增加过程的可预测性:设定目标电压使得纺丝过程更加可控和可预测,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步骤120:获取第一调控策略,根据该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该第一调控策略包括:获取第一针头位置、第二针头位置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该第一针头位置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根据该第二针头位置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
具体的,在面对阳极弧板固定正电压产生的复合非均匀电场的情景中,尤其是考虑到多针头邻近区域内静电斥力的问题时,步骤120中提出的第一调控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策略的关键在于基于针头的具体位置和阳极弧板的目标电压来调整每个针头的电压,具体的,第一调控策略的内容涉及几个关键步骤:第一、确定针头位置:这涉及到测量每个针头相对于接收轴的精确位置。这是重要的,因为不同的位置将会经历不同强度的电场,这直接影响纤维的飞行轨迹和沉积模式。第二、获取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这一步骤涉及确定阳极弧板应该设置的最适电压,以创建一个有利于纤维沉积的电场环境。第三、调整针头电压:基于针头的位置和阳极弧板的目标电压,调整每个针头的电压,以优化纤维的飞行和沉积。第一调控策略的优势如下:第一、精确控制电场强度:通过调整每个针头的电压,可以精确控制纺丝区域内的电场强度,从而对纤维的飞行轨迹进行精细调节。第二、适应复杂的电场环境:固定正电压的阳极弧板会在纺丝区域内形成复合非均匀电场,第一调控策略通过调整电压来适应这种复杂环境,使得纤维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更有效地沉积。第三、提高纺丝过程的灵活性和效率:由于可以根据不同针头的位置来调整电压,这种策略提高了整个纺丝过程的灵活性,使其更加高效,尤其是在处理多针头配置时。第四、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均匀的纤维沉积对于管状假体的性能至关重要,第一调控策略有助于实现这一点,从而保证假体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性。
步骤130:获取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二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步骤140: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则继续采用该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步骤150: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该第一调控策略不同于该第二调控策略。
具体的,第一距离阈值在静电纺丝过程中是一个关键参数,用于决定何时需要采用不同的电压调控策略以优化纺丝效果。这个阈值的定义和设置基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静电斥力的影响,斥力强度:当两针头相距较近时,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会增强,这导致纺丝飞行轨迹的偏差和沉积不均。因此,阈值需要在斥力开始显著影响纺丝过程之前设定。其次,纺丝系统的特性,系统配置:不同的纺丝系统(包括针头的大小、形状和布置)需要不同的阈值设置。阈值应该根据具体系统的特点和纺丝条件来确定。再次,材料属性,纤维材料:不同的纺丝材料(如聚合物类型、溶液浓度等)会影响纺丝的飞行特性,这需要调整阈值以适应特定材料的需求。再次,经验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和模拟可以确定在特定纺丝条件下静电斥力开始显著影响纤维沉积的距离。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设定适当的距离阈值。迭代优化:在初期设定阈值后,可以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观察和测试来进行微调,以确保最佳的纺丝效果。最后,操作安全:阈值的设定还应考虑操作的安全性,确保在任何时候电压水平都在安全范围内。生产效率:同时,阈值的设置也应考虑到生产效率,以保证高质量的产出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在阳极弧板固定正电压产生的复合非均匀电场环境下,控制和管理多针头静电纺丝系统中的静电斥力,特别是在多针头邻近区域内,是实现高质量纺丝的关键。步骤130至步骤150描述的调控策略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步骤130,判断针头间距离,识别静电斥力的影响,针头间的距离影响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当针头相距较近时,静电斥力增加,导致纺丝飞行轨迹偏离,影响沉积的均匀性。步骤140:第一调控策略适用于针头间距离较大情况:当针头间距离大于阈值时,阳极弧板固定正电压产生的复合非均匀电场对于针头间的电场相互干扰较小,可以继续采用第一调控策略。维持当前的电压调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纤维的沉积较为均匀。步骤150:第二调控策略,适用于针头间距离较小情况:当针头间距离小于阈值时,阳极弧板固定正电压产生的复合非均匀电场对针头间的静电斥力的影响增大。此时采用第二调控策略,根据针头间更短的距离进行更细致的电压调整,以减少复合非均匀电场影响的静电斥力对纺丝飞行和沉积的负面影响。通过根据针头间的实际距离来选择不同的调控策略,这一方法在复合非均匀电场环境下有效地控制了静电斥力的影响,优化了多针头静电纺丝系统的性能,从而确保了高质量可植入管状假体的生产,具体的,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提高纺丝过程的精准度:根据针头间的实际距离调整电压设置,使得纺丝过程更加精确,从而提高纤维沉积的均匀性。第二、降低静电斥力的影响:特别是在针头相互靠近时,第二调控策略有助于减少静电斥力的影响,避免了纤维飞行轨迹的偏离和沉积的不均匀。第三、增加纺丝过程的适应性:这种基于针头间距离的调控方法提高了纺丝过程对不同配置的适应性,使其更适合多样化的生产需求。第四、保证管状假体的质量:通过确保纤维沉积的均匀性,这一策略有助于生产出结构完整、功能性高的管状假体,满足医疗应用的严格标准。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和图8所示,步骤12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获取第一距离AO、第一延长距离Oa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其中,该第一距离AO是第一针头位置与第一中心轴交点之间的距离,该第一针头位置为第一针头末端所处的位置,可选的,如图8所示,第一针头10位置是第一针头末端A点所处的位置,该第一中心轴交点是第一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11与接收轴的中心轴(O点所在纸面向内的中心轴)相交所形成的交点,该第一延长距离Oa是该第一中心轴交点与第一阳极弧板相交点a之间的距离,该第一阳极弧板相交点a是第一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11与阳极弧板50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
步骤220:获取第二距离BO、第二延长距离Ob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其中,该第二距离BO是第二针头位置与第二中心轴交点之间的距离,该第二针头位置为第二针头末端所处的位置,可选的,如图8所示,第二针头20位置是第二针头末端B点所处的位置,该第二中心轴交点是第二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21与接收轴的中心轴相交所形成的交点(O点所在纸面向内的中心轴),该第二延长距离Ob是该第二中心轴交点与第二阳极弧板相交点b之间的距离,该第二阳极弧板相交点b是第二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21与阳极弧板50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
步骤230:根据该第一距离AO以及该第一延长距离Oa确定第一变压因子,根据该第一变压因子以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
具体的,例如假设第一距离为10厘米,第一延长距离为5厘米。阳极弧板的目标电压为30千伏。则第一变压因子=第一距离/第一延长距离×K;可选的,K=1,这时候第一变压因子=10厘米 / 5厘米=2,第一针头调控电压=第一变压因子×阳极弧板目标电压=2×30千伏=60千伏。所以,第一针头的电压应调整为60千伏。
还例如,假设第一距离为15厘米,第一延长距离为5厘米。阳极弧板的目标电压为30千伏。则第一变压因子=第一距离/第一延长距离×K;可选的,K=1,这时候第一变压因子=15厘米 / 5厘米=3,第一针头调控电压=第一变压因子×阳极弧板目标电压=3×30千伏=90千伏。所以,第一针头的电压应调整为90千伏。
步骤240:根据该第二距离BO以及该第二延长距离Ob确定第二变压因子,根据该第二变压因子以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具体的,例如假设第二距离为10厘米,第二延长距离为5厘米。阳极弧板的目标电压为30千伏。则第二变压因子=第二距离/第二延长距离×K;可选的,K=1,这时候第二变压因子=10厘米 / 5厘米=2,第二针头调控电压=第二变压因子×阳极弧板目标电压=2×30千伏=60千伏。所以,第二针头的电压应调整为60千伏。还例如,假设第二距离为15厘米,第二延长距离为5厘米。阳极弧板的目标电压为30千伏。则第二变压因子=第二距离/第二延长距离×K;可选的,K=1,这时候第二变压因子=15厘米 / 5厘米=3,第二针头调控电压=第二变压因子×阳极弧板目标电压=3×30千伏=90千伏。所以,第二针头的电压应调整为90千伏。
具体的,步骤210-步骤240的调控策略考量了阳极弧板的形状因素、针头到接收轴的距离因素、接收轴到阳极弧板的距离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可以优化每个针头所处的电场的电势,从而影响产生的纺丝的飞行路径,以适应复合非均匀电场。在固定正电压的阳极弧板产生的复合非均匀电场中,这种调控策略能够有效地适应电场的变化,保证纤维沉积的均匀性和质量,通过步骤210-240的设置还有利于飞跃接收轴的纺丝重新回落到接收轴上,提高了纺丝效率和原料利用率。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和图8 所示,步骤15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获取第一全程距离Aa、第一修正距离Ae,其中,该第一全称距离是该第一距离AO和该第一延长距离Oa之和,该第一修正距离Ae是该第一针头位置与该阳极弧板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步骤320:获取第二全程距离、第二修正距离,其中,该第二全称距离是该第二距离和该第二延长距离之和,该第二修正距离是该第二针头位置与该阳极弧板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具体的,在第一针头10和第二针头20以及阳极弧板50之间,最短距离是连接两者之间的最近两点间的直线。对于第一针头10和第二针头20来说,这个点通常是针头的末端或者纺丝起始点;对于阳极弧板来说,这个点是板的内表面上距离针头的末端或者纺丝起始点最近的点。
步骤330:根据该第一全称距离以及第一修正距离确定第一修正因子,根据该第一针头调控电压和该第一修正因子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修正电压。
可选的,例如,第一针头的电压修正前为80千伏,第一距离 AO(针头到接收轴的中心轴距离)为10厘米,第一延长距离 Oa(从中心轴到阳极弧板的距离)为5厘米。第一全程距离 Aa = AO + Oa = 10厘米 + 5厘米 = 15厘米。第一修正距离 Ae(针头到阳极弧板内表面的最短距离)为8厘米。计算第一修正因子:可选的,K=1.7,第一修正因子 = K×第一修正距离 / 第一全程距离 = K× Ae / Aa = 1.7×8厘米 / 15厘米 ≈ 0.9。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第一修正电压= 第一针头的电压 × 第一修正因子 = 80千伏 × 0.9 ≈ 72千伏。
可选的,还例如,第一针头的电压修正前为80千伏,第一距离 AO(针头到接收轴的中心轴距离)为12厘米,第一延长距离 Oa(从中心轴到阳极弧板的距离)为6厘米。第一全程距离 Aa = AO + Oa = 12厘米 + 6厘米 = 18厘米。第一修正距离 Ae(针头到阳极弧板内表面的最短距离)为10厘米。计算第一修正因子:可选的,K=1.7,第一修正因子 = K×第一修正距离/ 第一全程距离 = K× Ae / Aa = 1.7×10厘米 / 18厘米 ≈ 0.94。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第一修正电压= 第一针头的电压 × 第一修正因子 = 80千伏 × 0.94≈75.2千伏。
步骤340:根据该第二全称距离以及第二修正距离确定第二修正因子,根据该第二针头调控电压和该第二修正因子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修正电压。具体的,步骤340的实例可参考上述步骤330的示例。
具体的,之所以根据第一/二全称距离以及第一/二修正距离确定第一/二修正因子从而将第一/二针头的电压调整为第一/二修正电压,是因为第一/二修正距离是第一/二针头位置与该阳极弧板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而阳极弧板内表面到第一/二针头位置的最短距离是最能影响第一/二针头位置电压的地方,根据第一/二修正距离来修正第一/二针头的电压,可选的,通过第一/二修正距离来降低第一/二针头的电压能够减少第一二针头间的静电斥力,有利于在阳极弧板固定正电压产生的复合非均匀电场环境下使得通过修正或者降低第一针头和第二针头的电压的方式来均匀第一针头位置、第二针头位置处的电场强度,从而提高多针头纺丝的均匀性。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和图8所示,获取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二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之前,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获取第三距离CO、第三延长距离Oc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其中,该第三距离CO是第三针头位置与第三中心轴交点之间的距离,该第三针头位置为第三针头末端所处的位置,可选的,如图8所示,第三针头30位置是第三针头末端C点所处的位置,该第三中心轴交点是第三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31与接收轴的中心轴(O点所在纸面向内的中心轴)相交所形成的交点,该第三延长距离Oc是该第三中心轴交点与第三阳极弧板相交点c之间的距离,该第三阳极弧板相交点c是第三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31与阳极弧板50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
步骤420:根据该第三距离CO以及该第三延长距离Oc确定第三变压因子,根据该第三变压因子以及该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三针头的电压为第三针头调控电压。具体的,例如假设第三距离为10厘米,第三延长距离为5厘米。阳极弧板的目标电压为30千伏。则第三变压因子=第三距离/第三延长距离×K;可选的,K=1,这时候第三变压因子=10厘米 / 5厘米=2,第三针头调控电压=第三变压因子×阳极弧板目标电压=2×30千伏=60千伏。所以,第三针头的电压应调整为60千伏。还例如,假设第三距离为15厘米,第三延长距离为5厘米。阳极弧板的目标电压为30千伏。则第三变压因子=第三距离/第三延长距离×K;可选的,K=1,这时候第三变压因子=15厘米 / 5厘米=3,第三针头调控电压=第三变压因子×阳极弧板目标电压=3×30千伏=90千伏。所以,第三针头的电压应调整为90千伏。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提供了如何在阳极弧板固定正电压的复合非均匀电场下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三个针头静电纺丝系统中的静电斥力的问题,尤其考虑了若三个位移邻近区域时候的调控策略,具体的,在若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0:获取第一三针头间距离以及第二三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三针头间距离以及第二三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步骤520:若第一三针头间距离以及第二三针头间距离其中之一小于第一距离阈值,确定第一针头、第二针头以及第三针头位于邻近区域。
具体的,三针头间距离监测(步骤510 和步骤520):在三针头配置中,每个针头的相对位置对纺丝过程的影响更加显著。通过监测第一、第二和第三针头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针头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静电斥力。这种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三针头配置中可能出现的复杂电场交互效应,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监测不同针头间的距离,特别是第一、第二和第三针头之间的距离,以确定它们是否处于临界邻近区域内。提供实时数据来判断多针头配置的空间布局,有助于及时识别高风险区域,从而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
步骤530:获取第一判断时间内第一针头、第二针头以及第三针头位于邻近区域的第一邻近时间,确定第一邻近比例,该第一邻近比例等于该第一邻近时间除以该第一判断时间。
具体的,第一邻近比例的确定,通过计算针头在邻近区域内的时间比例,评估三针头之间的互动频率和潜在的静电斥力问题。提供了量化指标来评估静电斥力的潜在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这种影响。
步骤540:根据该邻近区域确定接收轴上的重叠纺丝区域,获取该重叠纺丝区域图像。
之所以获取重叠纺丝区域图像是因为三针头若在邻近区域,由于三针头间静电斥力的影响,在三针头的重叠纺丝区域更容易出现纺丝不均匀的情况,更容易通过图像获取的方式进行获取并进行判断。
具体的,重叠纺丝区域的图像获取:分析三针头重叠纺丝区域的图像,检测由于三针头间的静电斥力问题而导致纺丝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如纺丝分布不均或聚集。图像分析提供了直观的证据来评估纺丝过程的质量和均匀性,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步骤550:判断该第一邻近比例是否大于第一比例阈值以及判断该重叠纺丝区域图像是否属于静电斥力异常图像。
具体的,邻近比例和异常图像的判断:综合评估邻近比例和纺丝图像,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现象。这种综合评估使得对纺丝过程的控制更加全面和精确,有助于确保纤维沉积的均匀性。
步骤560:若该第一邻近比例大于第一比例阈值且该重叠纺丝区域图像属于静电斥力异常图像,则采用第三调控策略调整该第一针头、该第二针头以及该第三针头的相对纺丝参数,该相对纺丝参数包括相对速度、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喷射速度。具体的,第三调控策略中可增加第一针头、第二针头、第三针头之间的距离以减少静电斥力,可选的,也可以通过微调第一针头、第二针头、第三针头的喷射速度以保持纤维质量,可选的,第一针头、第二针头、第三针头之间减少相对速度以促进更均匀的纤维沉积。
之所以在若该第一邻近比例大于第一比例阈值且该重叠纺丝区域图像属于静电斥力异常图像,才进行第三调控策略,而不是若该第一邻近比例大于第一比例阈值、该重叠纺丝区域图像属于静电斥力异常图像其中之一满足就进行第三调控策略,是因为步骤550和步骤560所采取的综合判断标准是为了在保证纺丝过程稳定性和效率的同时,精确地应对那些真正需要调整的情况。这种方法有助于在保持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三针头静电纺丝系统能够在复杂电场环境中稳定运行,并生产出高质量的可植入管状假体。具体的是因为:第一、综合评估三针头间静电斥力的影响:单独考虑邻近比例或图像异常无法全面反映三针头静电斥力对纺丝过程的综合影响。重叠纺丝区域的异常图像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不仅仅是静电斥力。例如,另外一个可选的因素是由纺丝参数不当或原材料问题导致的。第二、避免过度调整:如果仅基于其中一个条件就进行调整,会导致不必要的或过度的干预,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通过设置两个条件都必须满足的标准,可以更精确地识别真正需要调整的情况,减少误报率,保证仅在确实需要时才进行复杂的调控策略。第三、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方法确保了只有在三针头静电斥力确实对纺丝过程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时,才采取更复杂的调控措施。这种综合评估方法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装置进行描述,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装置60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阳极弧板电压控制单元610,用于获取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阳极弧板初始电压为阳极弧板目标电压。
针头电压控制单元630,针头电压控制单元630包括首次电压控制子单元640,首次电压控制子单元640包括第一针头位置获取模块641、第二针头位置获取模块642以及首次电压调整模块644;第一针头位置获取模块641用于获取第一针头位置;第二针头位置获取模块642用于获取第二针头位置;首次电压调整模块644用于获取第一调控策略,根据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第一调控策略包括:根据获取到的第一针头位置及获取到的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根据获取到的第二针头位置及获取到的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
距离监测单元620,距离监测单元620包括第一距离监测子单元,第一距离监测子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二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其中,针头电压控制单元630还包括针头电压继续控制子单元650,针头电压继续控制子单元650还包括第一继续控制模块660和第二继续控制模块670;第一继续控制模块660用于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则继续采用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第二继续控制模块670用于若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第一调控策略不同于第二调控策略。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包括:第一针头位置获取模块641还用于获取第一距离、第一延长距离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其中,第一距离是第一针头位置与第一中心轴交点之间的距离,第一针头位置为第一针头末端所处的位置,第一中心轴交点是第一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接收轴的中心轴相交所形成的交点,第一延长距离是第一中心轴交点与第一阳极弧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第一阳极弧板相交点是第一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阳极弧板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
第二针头位置获取模块642还用于获取第二距离、第二延长距离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其中,第二距离是第二针头位置与第二中心轴交点之间的距离,第二针头位置为第二针头末端所处的位置,第二中心轴交点是第二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接收轴的中心轴相交所形成的交点,第二延长距离是第二中心轴交点与第二阳极弧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第二阳极弧板相交点是第二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阳极弧板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第一调控策略还包括根据第一距离以及第一延长距离确定第一变压因子,根据第一变压因子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第一调控策略还包括根据第二距离以及第二延长距离确定第二变压因子,根据第二变压因子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第二继续控制模块670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671,用于获取第一全程距离、第一修正距离,其中,第一全称距离是第一距离和第一延长距离之和,第一修正距离是第一针头喷射面中心点与第一修正阳极弧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第一修正阳极弧板相交点是在第一修正方向上,以第一针头喷射面中心点为起点的直线与阳极弧板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第二获取子模块673,用于获取第二全程距离、第二修正距离,其中,第二全称距离是第二距离和第二延长距离之和,第二修正距离是第二针头喷射面中心点与第二修正阳极弧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第二修正阳极弧板相交点是在第二修正方向上,以第一针头喷射面中心点为起点的直线与阳极弧板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第一修正模块672,用于根据第一全称距离以及第一修正距离确定第一修正因子,根据第一针头调控电压和第一修正因子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修正电压。第二修正模块674,用于根据第二全称距离以及第二修正距离确定第二修正因子,根据第二针头调控电压和第二修正因子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修正电压。
本发明实例例的另一方面,首次电压控制子单元640还包括第三针头位置获取模块643,第三针头位置获取模块643用于获取第三距离、第三延长距离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其中,第三距离是第三针头位置与第三中心轴交点之间的距离,第三针头位置为第三针头末端所处的位置,第三中心轴交点是第三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接收轴的中心轴相交所形成的交点,第三延长距离是第三中心轴交点与第三阳极弧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第三阳极弧板相交点是第三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阳极弧板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首次电压调整模块644还用于根据第三距离以及第三延长距离确定第三变压因子,根据第三变压因子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三针头的电压为第三针头调控电压。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针头电压继续控制子单元650还包括第三继续控制模块680;第三继续控制模块680包括邻近区域确定子模块681、第三判断子模块682以及纺丝参数调控子模块683。邻近区域确定子模块681用于获取第一三针头间距离以及第二三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三针头间距离以及第二三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邻近区域确定子模块681还用于若第一三针头间距离以及第二三针头间距离其中之一小于第一距离阈值,确定第一针头、第二针头以及第三针头位于邻近区域;第三判断子模块682用于获取第一判断时间内第一针头、第二针头以及第三针头位于邻近区域的第一邻近时间,确定第一邻近比例,第一邻近比例等于第一邻近时间除以第一判断时间;第三判断子模块682还用于根据邻近区域确定接收轴上的重叠纺丝区域,获取重叠纺丝区域图像;第三判断子模块682还用于判断第一邻近比例是否大于第一比例阈值以及判断重叠纺丝区域图像是否属于静电斥力异常图像;纺丝参数调控子模块683用于若第一邻近比例大于第一比例阈值且重叠纺丝区域图像属于静电斥力异常图像,则采用第三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第二针头以及第三针头的相对纺丝参数,相对纺丝参数包括相对速度、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喷射速度。
图9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90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902、存储器(memory)903和通信总线904,其中,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存储器903通过通信总线9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901可以调用存储器903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903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可植入管状假体包括第一假体管状层、假体支架层以及第二假体管状层;
所述假体支架层位于所述第一假体管状层与第二假体管状层之间;
所述第一假体管状层通过多针头协作纺丝方法制得,所述第一假体管状层的纺丝材料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所述假体支架层的支架杆通过3D打印制得;所述第二假体管状层通过多针头协作纺丝制得,第二假体管状层的纺丝材料包括第二高分子材料;
制备所述第一假体管状层和所述第二假体管状层的多针头协作纺丝方法包括:获取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阳极弧板初始电压为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
获取第一调控策略,根据所述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一调控策略包括:获取第一针头位置、第二针头位置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所述第一针头位置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根据所述第二针头位置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
其中,获取第一针头位置、第二针头位置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所述第一针头位置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根据所述第二针头位置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包括:
获取第一距离、第一延长距离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第一针头位置与第一中心轴交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针头位置为第一针头末端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一中心轴交点是第一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接收轴的中心轴相交所形成的交点,所述第一延长距离是所述第一中心轴交点与第一阳极弧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阳极弧板相交点是第一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阳极弧板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
获取第二距离、第二延长距离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其中,所述第二距离是第二针头位置与第二中心轴交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针头位置为第二针头末端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二中心轴交点是第二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接收轴的中心轴相交所形成的交点,所述第二延长距离是所述第二中心轴交点与第二阳极弧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阳极弧板相交点是第二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阳极弧板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延长距离确定第一变压因子,根据所述第一变压因子以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
根据所述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延长距离确定第二变压因子,根据所述第二变压因子以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
获取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二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若所述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则继续采用所述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
若所述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若所述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包括:
获取第一全程距离、第一修正距离,其中,所述第一全程距离是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一延长距离之和,所述第一修正距离是所述第一针头位置与所述阳极弧板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获取第二全程距离、第二修正距离,其中,所述第二全程距离是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延长距离之和,所述第二修正距离是所述第二针头位置与所述阳极弧板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全程距离以及第一修正距离确定第一修正因子,根据所述第一针头调控电压和所述第一修正因子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修正电压;
根据所述第二全程距离以及第二修正距离确定第二修正因子,根据所述第二针头调控电压和所述第二修正因子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修正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调控策略不同于所述第二调控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管状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假体管状层的丝径为0.5um~3um,所述第一假体管状层的管壁厚度为70~10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管状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假体管状层的丝径为2um~4um,所述第二假体管状层的管壁厚度为250~35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管状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体支架层的管壁厚度为250~35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管状假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高分子材料为聚己内酯、聚氨基甲酸酯、聚癸二酸甘油酯、聚对二氧六环己酮、聚乙醇酸、聚丙交酯、聚羟基脂肪酸酯、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第二高分子材料为聚己内酯、聚氨基甲酸酯、聚癸二酸甘油酯、聚对二氧六环己酮、聚乙醇酸、聚丙交酯、聚羟基脂肪酸酯、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第一高分子材料不同于所述第二高分子材料。
6.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可植入管状假体包括第一假体管状层、假体支架层以及第二假体管状层;
所述第一假体管状层和所述第二假体管状层均通过多针头协作纺丝制备所得;
制备所述第一假体管状层和所述第二假体管状层的多针头协作纺丝方法包括:获取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阳极弧板初始电压为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
获取第一调控策略,根据所述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一调控策略包括:获取第一针头位置、第二针头位置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所述第一针头位置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根据所述第二针头位置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
其中,获取第一针头位置、第二针头位置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所述第一针头位置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根据所述第二针头位置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包括:
获取第一距离、第一延长距离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第一针头位置与第一中心轴交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针头位置为第一针头末端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一中心轴交点是第一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接收轴的中心轴相交所形成的交点,所述第一延长距离是所述第一中心轴交点与第一阳极弧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阳极弧板相交点是第一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阳极弧板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
获取第二距离、第二延长距离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其中,所述第二距离是第二针头位置与第二中心轴交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针头位置为第二针头末端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二中心轴交点是第二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接收轴的中心轴相交所形成的交点,所述第二延长距离是所述第二中心轴交点与第二阳极弧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阳极弧板相交点是第二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阳极弧板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延长距离确定第一变压因子,根据所述第一变压因子以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
根据所述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第二延长距离确定第二变压因子,根据所述第二变压因子以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
获取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二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若所述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则继续采用所述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
若所述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若所述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包括:
获取第一全程距离、第一修正距离,其中,所述第一全程距离是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一延长距离之和,所述第一修正距离是所述第一针头位置与所述阳极弧板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获取第二全程距离、第二修正距离,其中,所述第二全程距离是所述第二距离和所述第二延长距离之和,所述第二修正距离是所述第二针头位置与所述阳极弧板内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全程距离以及第一修正距离确定第一修正因子,根据所述第一针头调控电压和所述第一修正因子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修正电压;
根据所述第二全程距离以及第二修正距离确定第二修正因子,根据所述第二针头调控电压和所述第二修正因子调整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修正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调控策略不同于所述第二调控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二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三距离、第三延长距离以及阳极弧板目标电压,其中,所述第三距离是第三针头位置与第三中心轴交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针头位置为第三针头末端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三中心轴交点是第三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接收轴的中心轴相交所形成的交点,所述第三延长距离是所述第三中心轴交点与第三阳极弧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阳极弧板相交点是第三针头的中心轴所处直线与阳极弧板内表面相交所形成的交点;
根据所述第三距离以及所述第三延长距离确定第三变压因子,根据所述第三变压因子以及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第三针头的电压为第三针头调控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若所述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一三针头间距离以及第二三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三针头间距离以及第二三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若第一三针头间距离以及第二三针头间距离其中之一小于第一距离阈值,确定第一针头、第二针头以及第三针头位于邻近区域;
获取第一判断时间内第一针头、第二针头以及第三针头位于邻近区域的第一邻近时间,确定第一邻近比例,所述第一邻近比例等于所述第一邻近时间除以所述第一判断时间;
根据所述邻近区域确定接收轴上的重叠纺丝区域,获取重叠纺丝区域图像;
判断所述第一邻近比例是否大于第一比例阈值以及判断所述重叠纺丝区域图像是否属于静电斥力异常图像;
若所述第一邻近比例大于第一比例阈值且所述重叠纺丝区域图像属于静电斥力异常图像,则采用第三调控策略调整所述第一针头、所述第二针头以及所述第三针头的相对纺丝参数,所述相对纺丝参数包括相对速度、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喷射速度。
9.一种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的可植入管状假体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阳极弧板电压控制单元,用于获取阳极弧板目标电压,根据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阳极弧板初始电压为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
针头电压控制单元,所述针头电压控制单元包括首次电压控制子单元,所述首次电压控制子单元包括第一针头位置获取模块、第二针头位置获取模块以及首次电压调整模块;所述第一针头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针头位置;所述第二针头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针头位置;所述首次电压调整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调控策略,根据所述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其中,所述第一调控策略包括: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一针头位置及获取到的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所述第一针头的电压为第一针头调控电压,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第二针头位置及获取到的所述阳极弧板目标电压调整所述第二针头的电压为第二针头调控电压;距离监测单元,所述距离监测单元包括第一距离监测子单元,所述第一距离监测子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判断第一二针头间距离是否小于第一距离阈值;
其中,所述针头电压控制单元还包括针头电压继续控制子单元,所述针头电压继续控制子单元还包括第一继续控制模块和第二继续控制模块;所述第一继续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则继续采用所述第一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
所述第二继续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二针头间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则采用第二调控策略调整第一针头的电压和第二针头的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调控策略不同于所述第二调控策略。
CN202410186562.3A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77314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6562.3A CN117731445B (zh)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86562.3A CN117731445B (zh)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1445A CN117731445A (zh) 2024-03-22
CN117731445B true CN117731445B (zh) 2024-04-26

Family

ID=90281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86562.3A Active CN117731445B (zh) 2024-02-20 2024-02-20 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144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2310A (en) * 1991-09-16 1993-03-09 Atrium Medical Corporation Self-sealing implantable vascular graft
US5735863A (en) * 1991-02-11 1998-04-07 Fidia S.P.A. Biodegradable and bioabsorbable guide channels for use in nerve treatment and regeneration
US6056993A (en) * 1997-05-30 2000-05-02 Schneider (Usa) Inc. Porous prothes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wherein the protheses are formed by spraying water soluble and water insoluble fibers onto a rotating mandrel
CN1962966A (zh) * 2006-11-24 2007-05-16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高效多针静电纺丝喷丝装置
CN117144494A (zh) * 2023-08-23 2023-12-01 南阳师范学院 感应电极辅助多针头液喷纺丝装置、方法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38519A1 (en) * 2010-10-27 2018-05-17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nofiber electrod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5863A (en) * 1991-02-11 1998-04-07 Fidia S.P.A. Biodegradable and bioabsorbable guide channels for use in nerve treatment and regeneration
US5192310A (en) * 1991-09-16 1993-03-09 Atrium Medical Corporation Self-sealing implantable vascular graft
US6056993A (en) * 1997-05-30 2000-05-02 Schneider (Usa) Inc. Porous prothes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wherein the protheses are formed by spraying water soluble and water insoluble fibers onto a rotating mandrel
CN1962966A (zh) * 2006-11-24 2007-05-16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高效多针静电纺丝喷丝装置
CN117144494A (zh) * 2023-08-23 2023-12-01 南阳师范学院 感应电极辅助多针头液喷纺丝装置、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1445A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98439B2 (en) Biodegradable vascular grafts
Chaloupk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ew lacrimal drainage conduit using POSS nanocomposite
US11969337B2 (en) In vivo tissue engineering devices, methods and regenerative and cellular medicine employing scaffolds made of absorbable material
Tran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mimetic multichanneled crosslinked‐urethane‐doped polyester tissue engineered nerve guides
CN112384168A (zh) 2d和3d生物支架细胞外结构单元和组织结构设计及制造方法
US20100221304A1 (en) Bionanocomposit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11844682B2 (en) In vivo tissue engineering devices, methods and regenerative and cellular medicine employing scaffolds made of absorbable material
Owida et al. Artery vessel fabrication using the combined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and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s
US11844685B2 (en) In vivo tissue engineering devices, methods and regenerative and cellular medicine employing scaffolds made of absorbable material
US11883275B2 (en) In vivo tissue engineering devices, methods and regenerative and cellular medicine employing scaffolds made of absorbable material
CN117731445B (zh) 一种可植入管状假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Kawecki et al. Current biofabrication methods for 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 and an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textiles
CN111603609B (zh) 一种仿生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17752463B (zh) 一种可植入人工血管或人工气管及其制备装置和方法
Senel-Ayaz et al. Textile technologies for 3D scaffold engineering
Shi et al. Fibrous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CN115337222B (zh) 一种中空胶原蛋白结构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garwal et al. A Novel Approach to Facilitate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An Electrospun Conduit, Hydrogel Filling, and Internal Microchannels
CN110549597A (zh) 一种静电纺丝曲丝打印及应用
CN116036379A (zh) 一种3d打印血管化脂肪再生支架及应用
CN115364283A (zh) 一种仿生界面多层复合神经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Morsi et al. Swinburne Research Bank
de Valence et al. Nanofi bre-based Vascular Grafts
Daly Intraluminal Collagen Fibres: A Suitable Platform for Repai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