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9454B - 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29454B
CN117729454B CN202410156041.3A CN202410156041A CN117729454B CN 117729454 B CN117729454 B CN 117729454B CN 202410156041 A CN202410156041 A CN 202410156041A CN 117729454 B CN117729454 B CN 1177294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agnet
wire
fram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560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29454A (zh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Gene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Gene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Gene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Gene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560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294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29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9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29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294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换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交换机主体,所述交换机主体包括多个用于连接线路的插接口,还包括: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交换机主体的端部,顶部通过与所述交换机主体转动连接的翻转壳体共同组成安装壳体;多组理线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用于对插入所述插接口的线路进行分组缠绕整理;多个开口,与所述理线组件对应设置,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此装置通过理线组件的设置,使得路线组件带动穿过理线组件内部的线路旋转进行缠绕,有利于避免多余的线路混乱缠绕的外部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对线路进行整理归纳。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换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太网交换机是基于以太网传输数据的交换机,以太网采用共享总线型传输媒体方式的局域网。以太网交换机的结构是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冲突地传输数据。
在对交换机进行线路连接时,通常同一交换机上会安装有多条线路,使得线路在连接后存在线路混乱的情况,对于混乱的线路,存在误触导致带动线路松动的情况,并且混乱的线路会导致难以分辨松动线路的情况发生,而在交换机线路整理时,通常需要操作者手动进行缠绕收纳,这样的线路整理使得线路绕团后置于交换机外部,导致线路在外部依旧存在混乱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包括交换机主体,所述交换机主体包括多个用于连接线路的插接口,还包括:
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交换机主体的端部,顶部通过与所述交换机主体转动连接的翻转壳体共同组成安装壳体;
多组理线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用于对插入所述插接口的线路进行分组缠绕整理;
多个开口,与所述理线组件对应设置,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
线路依次穿过所述开口和所述理线组件后插入所述插接口的内部,所述理线组件在线路插入所述插接口后对外部剩余线路进行主动缠绕;
工作人员翻转打开翻转壳体,翻转壳体打开后露出第一壳体的内部,随后工作人员将线路插入插接口的内部,使得线路沿着理线组件和开口穿出,随后工作人员转动理线组件,使得路线组件带动穿过理线组件内部的线路旋转进行缠绕,从而使得线路的外部缠绕在理线组件的内部,从而使得线路在插接安装完毕后,外部多余的线路能够通过缠绕收纳在理线组件的内部,从而有利于避免多余的线路混乱缠绕的外部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对线路进行整理归纳,有利于避免线路混乱后拉动线路与插接口的连接处松动,造成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理线组件包括:
固定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缠绕杆,所述缠绕杆通过支撑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固定架的内壁与所述缠绕杆的外壁之间形成圆管形的缠绕空间;
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供线路通过的第一让位口;
转动盘,转动安装于所述开口的内部;
伸缩推动架,固定于所述转动盘的侧壁上,且滑动安装于所述缠绕空间的内部,所述伸缩推动架有多段可伸缩收纳的伸缩分部组成;
所述伸缩推动架的顶部设置有供线路通过的第一置线槽;
螺旋引导槽,开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内壁上,所述伸缩推动架最端部的伸缩分部通过滑动触头与所述螺旋引导槽滑动匹配;
工作人员将线路穿过第一让位口后放置在第一置线槽的内部,随后工作人员转动转动盘,转动盘在开口的内部转动,转动盘的边缘设置有供线路通过的凹口,转动盘转动后带动伸缩推动架转动,伸缩推动架转动后在缠绕空间的内部转动,伸缩推动架的端部带动线路在转动过程中缠绕在缠绕杆的表面,从而有利于对线路进行缠绕整理,伸缩推动架的端部通过滑动触头与螺旋引导槽滑动连接,使得伸缩推动架在转动过程中端部沿着螺旋引导槽的轨迹移动,在伸缩推动架沿着螺旋引导槽的轨迹移动过程中,由于伸缩推动架的可伸缩设置,使得伸缩推动架随着螺旋转动逐渐收缩,从而配合线路的缠绕,随着线路缠绕的圈数增加,伸缩推动架逐渐缩短让出空间供线路缠绕,从而有利于避免伸缩推动架的转动对线路的缠绕造成干扰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线路随着伸缩推动架的转动逐渐缠绕在缠绕空间的内部完成线路的整理收纳。
优选的,还包括:
所述螺旋引导槽设置为相互对称设置的两段;
磁性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缠绕空间的中部,且所述磁性固定组件位于对称设置的两端所述螺旋引导槽之间;
第二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缠绕杆的端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盘簧;
弧形块,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且侧壁与所述转动盘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盘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块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盘带动所述伸缩推动架沿第一段所述螺旋引导槽移动时,所述盘簧转动积蓄弹性力,所述伸缩推动架推动线路缠绕至所述磁性固定组件所在位置时,所述磁性固定组件启动对线路进行定位,随后所述盘簧转动释放弹性力推动所述伸缩推动架沿第二段所述螺旋引导槽移动,直至线路缠绕完毕;
在伸缩推动架转动推动线路缠绕的过程中,由于螺旋引导槽设置为相互对称设置的两段,在线路被伸缩推动架推动缠绕至第一段螺旋引导槽的端部后,启动磁性固定组件,磁性固定组件对缠绕至缠绕空间的中部的线路进行固定,在滑动触头沿着第一段螺旋引导槽移动的过程中,转动盘的转动带动弧形块转动,弧形块转动带动盘簧转动产生弹性力,使得盘簧在伸缩推动架沿着第一段螺旋引导槽移动的过程中蓄力,在滑动触头进入到第二段螺旋引导槽的内部后,工作人员松开对转动盘的转动驱动,此时在蓄力后的盘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带动弧形块和转动盘反向转动,转动盘带动伸缩推动架反向转动,伸缩推动架反向转动后沿着第二段螺旋引导槽移动,此时伸缩推动架的转动带动线路反向缠绕,由于线路的中部受到磁性固定组件的定位而固定,从而使得在第二段螺旋引导槽范围内的线路与第一段螺旋引导槽范围内的线路缠绕方向相反且相互独立,从而使得线路在缠绕完毕后,若线路的外部受到拉扯,会拉动伸缩推动架转动回退且拉动缠绕的线路放出,从而有利于拉动部分线路释放形成缓冲,从而有利于避免线路被完全缠绕固定而在受到拉动时受损,并且线路释放过程中,伸缩推动架的转动回退带动盘簧蓄力,从而使得在线路受到的拉动力消失后,在盘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拉动线路重新缠绕,从而有利于对线路的整理收纳,在线路受到拉动力释出后能够自动重新收纳。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两段所述螺旋引导槽的连接点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接收由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在受压时生成的压力信息;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信息生成固定控制信息,所述固定控制信息用于控制信息磁性固定组件启动;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固定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磁性固定组件,以控制所述磁性固定组件通电后启动;
在滑动触头沿着第一段螺旋引导槽滑动至端部时,挤压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受压后生成压力信息,并且将压力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压力信息,并且根据压力信息生成固定控制信息,控制器将固定控制信息发送至磁性固定组件,以控制所述磁性固定组件通电后启动,使得性固定组件启动后对线路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四磁铁为电磁铁,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由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在受压消失后生成的开启信息;
所述控制器根据开启信息生成让位控制信息,所述让位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磁铁启动;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让位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第四磁铁,以控制所述第四磁铁启动后转换为与所述第五磁铁同磁极相对;
在翻转壳体翻转打开时,第二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消失,使得第二压力传感器生成开启信息,并将开启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开启信息后根据开启信息生成让位控制信息,控制器将让位控制信息发送至第四磁铁,以控制第四磁铁启动后转换为与所述第五磁铁同磁极相对,从而通过磁性力推动第五磁铁向下移动,从而推动第一壳体沿着腰槽的轨迹向下移动,对插接口的线路插接进行让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理线组件的设置,使得路线组件带动穿过理线组件内部的线路旋转进行缠绕,从而使得线路的外部缠绕在理线组件的内部,从而使得线路在插接安装完毕后,外部多余的线路能够通过缠绕收纳在理线组件的内部,从而有利于避免多余的线路混乱缠绕的外部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对线路进行整理归纳,有利于避免线路混乱后拉动线路与插接口的连接处松动,造成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2、本发明通过磁性固定组件和两段螺旋引导槽的设置,使得在第二段螺旋引导槽范围内的线路与第一段螺旋引导槽范围内的线路缠绕方向相反且相互独立,从而使得线路在缠绕完毕后,若线路的外部受到拉扯,会拉动伸缩推动架转动回退且拉动缠绕的线路放出,从而有利于拉动部分线路释放形成缓冲,从而有利于避免线路被完全缠绕固定而在受到拉动时受损,并且线路释放过程中,伸缩推动架的转动回退带动盘簧蓄力,从而使得在线路受到的拉动力消失后,在盘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拉动线路重新缠绕,从而有利于对线路的整理收纳,在线路受到拉动力释出后能够自动重新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翻转壳体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壳体和翻转壳体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支撑架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固定架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图8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交换机主体;101、插接口;2、第一壳体;3、翻转壳体;4、固定架;401、第一让位口;5、缠绕杆;501、支撑架;502、第二让位口;6、开口;7、转动盘;701、驱动口;8、伸缩推动架;801、第一置线槽;9、滑动触头;10、螺旋引导槽;11、第一安装槽;12、夹持块;13、第一弹簧;14、电池;1401、电池槽;15、电磁铁;16、第一磁铁;17、插接槽;18、第二安装槽;19、弧形块;20、盘簧;21、第三安装槽;22、升降架;23、引导斜面;24、第二置线槽;25、第二弹簧;26、电机壳;27、电机;28、插接杆;29、固定块;30、腰槽;31、滑杆;32、第二磁铁;33、第三磁铁;34、第四磁铁;35、第五磁铁;36、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2至图9所示的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包括交换机主体1,交换机主体1包括多个用于连接线路的插接口101,还包括:
第一壳体2,安装于交换机主体1的端部,顶部通过与交换机主体1转动连接的翻转壳体3共同组成安装壳体;
多组理线组件,安装于第一壳体2的内部,用于对插入插接口101的线路进行分组缠绕整理;
多个开口6,与理线组件对应设置,贯穿开设于第一壳体2的侧壁上;
线路依次穿过开口6和理线组件后插入插接口101的内部,理线组件在线路插入插接口101后对外部剩余线路进行主动缠绕;
在对交换机进行线路连接时,通常同一交换机上会安装有多条线路,使得线路在连接后存在线路混乱的情况,对于混乱的线路,存在误触导致带动线路松动的情况,并且混乱的线路会导致难以分辨松动线路的情况发生,而在交换机线路整理时,通常需要操作者手动进行缠绕收纳,这样的线路整理使得线路绕团后置于交换机外部,导致线路在外部依旧存在混乱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工作人员翻转打开翻转壳体3,翻转壳体3打开后露出第一壳体2的内部,随后工作人员将线路插入插接口101的内部,使得线路沿着理线组件和开口6穿出,随后工作人员转动理线组件,使得路线组件带动穿过理线组件内部的线路旋转进行缠绕,从而使得线路的外部缠绕在理线组件的内部,从而使得线路在插接安装完毕后,外部多余的线路能够通过缠绕收纳在理线组件的内部,从而有利于避免多余的线路混乱缠绕的外部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对线路进行整理归纳,有利于避免线路混乱后拉动线路与插接口101的连接处松动,造成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作为可选实施例,理线组件包括:
固定架4,固定于第一壳体2的内部,固定架4的内部设置有缠绕杆5,缠绕杆5通过支撑架501固定于第一壳体2的内部,固定架4的内壁与缠绕杆5的外壁之间形成圆管形的缠绕空间;
固定架4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供线路通过的第一让位口401;
转动盘7,转动安装于开口6的内部;
伸缩推动架8,固定于转动盘7的侧壁上,且滑动安装于缠绕空间的内部,伸缩推动架8有多段可伸缩收纳的伸缩分部组成;
伸缩推动架8的顶部设置有供线路通过的第一置线槽801;
螺旋引导槽10,开设于固定架4的内壁上,伸缩推动架8最端部的伸缩分部通过滑动触头9与螺旋引导槽10滑动匹配;
工作人员将线路穿过第一让位口401后放置在第一置线槽801的内部,随后工作人员转动转动盘7,转动盘7在开口6的内部转动,转动盘7的边缘设置有供线路通过的凹口,转动盘7转动后带动伸缩推动架8转动,伸缩推动架8转动后在缠绕空间的内部转动,伸缩推动架8的端部带动线路在转动过程中缠绕在缠绕杆5的表面,从而有利于对线路进行缠绕整理,伸缩推动架8的端部通过滑动触头9与螺旋引导槽10滑动连接,使得伸缩推动架8在转动过程中端部沿着螺旋引导槽10的轨迹移动,在伸缩推动架8沿着螺旋引导槽10的轨迹移动过程中,由于伸缩推动架8的可伸缩设置,使得伸缩推动架8随着螺旋转动逐渐收缩,从而配合线路的缠绕,随着线路缠绕的圈数增加,伸缩推动架8逐渐缩短让出空间供线路缠绕,从而有利于避免伸缩推动架8的转动对线路的缠绕造成干扰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线路随着伸缩推动架8的转动逐渐缠绕在缠绕空间的内部完成线路的整理收纳。
作为可选实施例,还包括:
螺旋引导槽10设置为相互对称设置的两段;
磁性固定组件,安装于缠绕空间的中部,且磁性固定组件位于对称设置的两端螺旋引导槽10之间;
第二安装槽18,开设于缠绕杆5的端部,第二安装槽18的内部安装有盘簧20;
弧形块19,滑动安装于第二安装槽18的内部,且侧壁与转动盘7的侧壁固定连接;
盘簧20的两端分别与弧形块19和第二安装槽18内壁固定连接;
转动盘7带动伸缩推动架8沿第一段螺旋引导槽10移动时,盘簧20转动积蓄弹性力,伸缩推动架8推动线路缠绕至磁性固定组件所在位置时,磁性固定组件启动对线路进行定位,随后盘簧20转动释放弹性力推动伸缩推动架8沿第二段螺旋引导槽10移动,直至线路缠绕完毕;
在伸缩推动架8转动推动线路缠绕的过程中,由于螺旋引导槽10设置为相互对称设置的两段,在线路被伸缩推动架8推动缠绕至第一段螺旋引导槽10的端部后,启动磁性固定组件,磁性固定组件对缠绕至缠绕空间的中部的线路进行固定,在滑动触头9沿着第一段螺旋引导槽10移动的过程中,转动盘7的转动带动弧形块19转动,弧形块19转动带动盘簧20转动产生弹性力,使得盘簧20在伸缩推动架8沿着第一段螺旋引导槽10移动的过程中蓄力,在滑动触头9进入到第二段螺旋引导槽10的内部后,工作人员松开对转动盘7的转动驱动,此时在蓄力后的盘簧20的弹性力作用下带动弧形块19和转动盘7反向转动,转动盘7带动伸缩推动架8反向转动,伸缩推动架8反向转动后沿着第二段螺旋引导槽10移动,此时伸缩推动架8的转动带动线路反向缠绕,由于线路的中部受到磁性固定组件的定位而固定,从而使得在第二段螺旋引导槽10范围内的线路与第一段螺旋引导槽10范围内的线路缠绕方向相反且相互独立,从而使得线路在缠绕完毕后,若线路的外部受到拉扯,会拉动伸缩推动架8转动回退且拉动缠绕的线路放出,从而有利于拉动部分线路释放形成缓冲,从而有利于避免线路被完全缠绕固定而在受到拉动时受损,并且线路释放过程中,伸缩推动架8的转动回退带动盘簧20蓄力,从而使得在线路受到的拉动力消失后,在盘簧20的弹性力作用下拉动线路重新缠绕,从而有利于对线路的整理收纳,在线路受到拉动力释出后能够自动重新收纳。
作为可选实施例,还包括:
第一壳体2为可拆卸安装于交换机主体1的端部;
两个固定块29,对称固定于交换机主体1的端部,固定块29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腰槽30;
两个滑杆31,对称固定于第一壳体2的侧壁上,两个滑杆31分别滑动插设于腰槽30的内部;
两个第三磁铁33,对称嵌设于第一壳体2的两端侧壁上;
两个第二磁铁32,分别固定于两个固定块29的顶部;
同一端的第三磁铁33与第二磁铁32异磁极相对;
异磁极相对的第四磁铁34和第五磁铁35,分别固定于交换机主体1的端部与第一壳体2的底部;
第一壳体2能够通过滑杆31沿着腰槽30滑动,从而使得第一壳体2能够沿着腰槽30的轨迹向下滑动,从而在第一壳体2向下滑动后完整露出插接口101,从而有利于避免固定架4的设置造成插接口101处位置受到遮挡,造成对线路的插接造成干扰的情况发生,并且在向下拉动的过程中,不会对线路造成拉动,从而有利于避免对已经连接的线路造成拉动松动,在第一壳体2沿着腰槽30滑动至最顶部时,第一壳体2的边缘与交换机主体1的端部对齐,此时第二磁铁32和第三磁铁33磁性相吸,第三磁铁33与第二磁铁32磁性相吸,从而对移动至与交换机主体1的端部对齐的第一壳体2通过磁吸力对齐,随后在翻转壳体3翻转与第一壳体2闭合后,能够通过卡扣完成第一壳体2与翻转壳体3的固定,从而实现对第一壳体2与翻转壳体3的整体固定。
作为可选实施例,磁性固定组件包括:
电池槽1401,开设于缠绕杆5的内部,电池槽1401的内部安装有电池14;
电磁铁15,安装于缠绕杆5的内部;
第一磁铁16,滑动开设于缠绕杆5的侧壁上,第一磁铁16与电磁铁15对应设置;
插接槽17,贯穿开设于固定架4的侧壁上,电磁铁15与第一磁铁16同磁极相对时,通过磁性力推动第一磁铁16插入插接槽17的内部;
在线路缠绕至缠绕空间的中部后,启动电磁铁15,使得电磁铁15通电,电磁铁15通电后产生磁性,使得电磁铁15与第一磁铁16同磁极相对,从而在磁性斥力的作用下推动第一磁铁16插入插接槽17的内部,从而使得第一磁铁16伸出后对缠绕的线路形成阻挡,从而阻碍线路在拉动作用下释放缠绕,从而有利于对线路进行固定,在需要释放缠绕的线路时,使得电磁铁15反向通电,从而通过磁吸力拉动第一磁铁16复位,从而有利于拉动第一磁铁16解除对线路的固定,使得线路能够被拉动释放缠绕。
作为可选实施例,还包括:
第二让位口502,开设于支撑架501的顶部;
两个第一安装槽11,对称开设于第二让位口502的两个侧壁上;
两个夹持块12,分别滑动插设于两个第一安装槽11的内部,两个夹持块12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槽11的内部固定有第一弹簧13;
两个夹持块12的相对侧均开设有增加夹持力的啮合齿;
在线路放置在第一置线槽801的内部前,使得线路穿过第二让位口502,使得线路被按压插入两个夹持块12之间,夹持块12推动第一弹簧13向第一安装槽11的内部滑动,从而使得在第一弹簧13的弹性力推动作用下,使得两个夹持块12对线路进行夹持定位,夹持块12相对侧设置的啮合齿有利于避免线路插入两个夹持块12之间后脱离的情况发生,从而有利于在对线路进行缠绕整理时,能够对线路的端部进行夹持固定,从而有利于避免线路在缠绕过程中拉动端部与插接口101的插接,造成线路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作为可选实施例,还包括:
放置槽36,固定于第一壳体2的内部,放置槽36的内部放置有电机壳26;
电机27,固定于电机壳26的内部,电机27的输出轴贯穿电机壳26后固定有插接杆28;
驱动口701,开设于转动盘7的侧壁上,插接杆28与驱动口701相匹配;
放置槽36的内部能够对电机壳26进行安装,工作人员能够取出电机壳26,使得插接杆28对齐驱动口701,随后启动电机27,电机27启动后通过输出轴带动插接杆28转动,从而通过与驱动口701的插接匹配带动转动盘7转动,从而无需手动驱动转动盘7,有利于提高对线路缠绕整理的效率。
作为可选实施例,还包括:
第三安装槽21,开设于缠绕杆5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段螺旋引导槽10范围内;
多个升降架22,呈线性阵列设置,均竖向滑动插设于第三安装槽21的内部,升降架22的底部均通过第二弹簧25与第三安装槽21的底部固定连接;
第二置线槽24,开设于升降架22的顶部,用于在升降架22上升后对线路进行卡位;
升降架22的两端均开设有引导斜面23;
在升降架22处于上升状态,伸缩推动架8转动通过升降架22时,在引导斜面23的引导作用下,推动升降架22向下移动收回至第三安装槽21的内部;
对于插接后多余的长度较短的线路,工作人员能够先驱动转动盘7转动,使得转动盘7带动伸缩推动架8转动至第一段螺旋引导槽10的中部,从而使得线路在随着伸缩推动架8的转动缠绕的过程中,由第一段螺旋引导槽10的中部起始缠绕,使得线路缠绕的圈数减少,从而有利于减少对线路的缠绕长度,从而有利于根据线路的不同长度调整不同的缠绕整理长度,在转动盘7带动伸缩推动架8初步转动的过程中,伸缩推动架8初步转动时不带动线路缠绕,从而使得伸缩推动架8转动通过升降架22后,没有线路缠绕在升降架22的外部,从而使得升降架22在第二弹簧25的弹性力推动作用下伸出第三安装槽21的外部,使得在伸缩推动架8初步转动收回的距离范围内,均有升降架22伸出,从而通过伸出的升降架22上的第二置线槽24能够对后续缠绕的线路进行限位,从而有利于避免伸缩推动架8收缩后,线路放置在第一置线槽801与第二让位口502之间的位置缺少限位,使其在缠绕杆5表面的缠绕存在松动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伸缩推动架8转动通过升降架22时,能够沿着引导斜面23的引导作用推动升降架22收回至第三安装槽21的内部,随后线路缠绕在升降架22外部,使得升降架22收回在第三安装槽21内部不再伸出。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的控制方法,第一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两段螺旋引导槽10的连接点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器接收由第一压力传感器在受压时生成的压力信息;
控制器根据压力信息生成固定控制信息,固定控制信息用于控制信息磁性固定组件启动;
控制器将固定控制信息发送至磁性固定组件,以控制磁性固定组件通电后启动;
在滑动触头9沿着第一段螺旋引导槽10滑动至端部时,挤压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受压后生成压力信息,并且将压力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压力信息,并且根据压力信息生成固定控制信息,控制器将固定控制信息发送至磁性固定组件,以控制磁性固定组件通电后启动,使得性固定组件启动后对线路进行固定。
作为可选实施例,第四磁铁34为电磁铁,第一壳体2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还包括:
控制器接收由第二压力传感器在受压消失后生成的开启信息;
控制器根据开启信息生成让位控制信息,让位控制信息用于控制第四磁铁34启动;
控制器将让位控制信息发送至第四磁铁34,以控制第四磁铁34启动后转换为与第五磁铁35同磁极相对;
在翻转壳体3翻转打开时,第二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消失,使得第二压力传感器生成开启信息,并将开启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开启信息后根据开启信息生成让位控制信息,控制器将让位控制信息发送至第四磁铁34,以控制第四磁铁34启动后转换为与第五磁铁35同磁极相对,从而通过磁性力推动第五磁铁35向下移动,从而推动第一壳体2沿着腰槽30的轨迹向下移动,对插接口101的线路插接进行让位。
本发明工作原理:工作人员翻转打开翻转壳体3,翻转壳体3打开后露出第一壳体2的内部,随后工作人员将线路插入插接口101的内部,使得线路沿着理线组件和开口6穿出,随后工作人员转动理线组件,使得路线组件带动穿过理线组件内部的线路旋转进行缠绕,从而使得线路的外部缠绕在理线组件的内部,从而使得线路在插接安装完毕后,外部多余的线路能够通过缠绕收纳在理线组件的内部,从而有利于避免多余的线路混乱缠绕的外部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对线路进行整理归纳,有利于避免线路混乱后拉动线路与插接口101的连接处松动,造成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包括交换机主体(1),所述交换机主体(1)包括多个用于连接线路的插接口(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壳体(2),安装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的端部,顶部通过与所述交换机主体(1)转动连接的翻转壳体(3)共同组成安装壳体;
多组理线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部,用于对插入所述插接口(101)的线路进行分组缠绕整理;
多个开口(6),与所述理线组件对应设置,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侧壁上;
线路依次穿过所述开口(6)和所述理线组件后插入所述插接口(101)的内部,所述理线组件在线路插入所述插接口(101)后对外部剩余线路进行主动缠绕;
理线组件包括:
固定架(4),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部,所述固定架(4)的内部设置有缠绕杆(5),所述缠绕杆(5)通过支撑架(501)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部,所述固定架(4)的内壁与所述缠绕杆(5)的外壁之间形成圆管形的缠绕空间;
所述固定架(4)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供线路通过的第一让位口(401);
转动盘(7),转动安装于所述开口(6)的内部;
伸缩推动架(8),固定于所述转动盘(7)的侧壁上,且滑动安装于所述缠绕空间的内部,所述伸缩推动架(8)有多段可伸缩收纳的伸缩分部组成;
所述伸缩推动架(8)的顶部设置有供线路通过的第一置线槽(801);
螺旋引导槽(10),开设于所述固定架(4)的内壁上,所述伸缩推动架(8)最端部的伸缩分部通过滑动触头(9)与所述螺旋引导槽(10)滑动匹配;
所述螺旋引导槽(10)设置为相互对称设置的两段;
磁性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缠绕空间的中部,且所述磁性固定组件位于对称设置的两端所述螺旋引导槽(10)之间;
第二安装槽(18),开设于所述缠绕杆(5)的端部,所述第二安装槽(18)的内部安装有盘簧(20);
弧形块(19),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8)的内部,且侧壁与所述转动盘(7)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盘簧(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块(19)和所述第二安装槽(18)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盘(7)带动所述伸缩推动架(8)沿第一段所述螺旋引导槽(10)移动时,所述盘簧(20)转动积蓄弹性力,所述伸缩推动架(8)推动线路缠绕至所述磁性固定组件所在位置时,所述磁性固定组件启动对线路进行定位,随后所述盘簧(20)转动释放弹性力推动所述伸缩推动架(8)沿第二段所述螺旋引导槽(10)移动,直至线路缠绕完毕;
所述磁性固定组件包括:
电池槽(1401),开设于所述缠绕杆(5)的内部,所述电池槽(1401)的内部安装有电池(14);
电磁铁(15),安装于所述缠绕杆(5)的内部;
第一磁铁(16),滑动开设于所述缠绕杆(5)的侧壁上,所述第一磁铁(16)与所述电磁铁(15)对应设置;
插接槽(17),贯穿开设于所述固定架(4)的侧壁上,所述电磁铁(15)与所述第一磁铁(16)同磁极相对时,通过磁性力推动所述第一磁铁(16)插入所述插接槽(17)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壳体(2)为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的端部;
两个固定块(29),对称固定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的端部,所述固定块(29)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腰槽(30);
两个滑杆(31),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侧壁上,两个所述滑杆(31)分别滑动插设于所述腰槽(30)的内部;
两个第三磁铁(33),对称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两端侧壁上;
两个第二磁铁(32),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固定块(29)的顶部;
同一端的所述第三磁铁(33)与所述第二磁铁(32)异磁极相对;
异磁极相对的第四磁铁(34)和第五磁铁(35),分别固定于所述交换机主体(1)的端部与第一壳体(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让位口(502),开设于所述支撑架(501)的顶部;
两个第一安装槽(11),对称开设于所述第二让位口(502)的两个侧壁上;
两个夹持块(12),分别滑动插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内部,两个所述夹持块(1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内部固定有第一弹簧(13);
两个所述夹持块(12)的相对侧均开设有增加夹持力的啮合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放置槽(36),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部,所述放置槽(36)的内部放置有电机壳(26);
电机(27),固定于所述电机壳(26)的内部,所述电机(27)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电机壳(26)后固定有插接杆(28);
驱动口(701),开设于所述转动盘(7)的侧壁上,所述插接杆(28)与所述驱动口(701)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安装槽(21),开设于所述缠绕杆(5)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段所述螺旋引导槽(10)范围内;
多个升降架(22),呈线性阵列设置,均竖向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槽(21)的内部,所述升降架(22)的底部均通过第二弹簧(25)与所述第三安装槽(21)的底部固定连接;
第二置线槽(24),开设于所述升降架(22)的顶部,用于在所述升降架(22)上升后对线路进行卡位;
所述升降架(22)的两端均开设有引导斜面(23);
在所述升降架(22)处于上升状态,所述伸缩推动架(8)转动通过所述升降架(22)时,在所述引导斜面(23)的引导作用下,推动所述升降架(22)向下移动收回至所述第三安装槽(21)的内部。
6.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的控制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两段所述螺旋引导槽(10)的连接点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器接收由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在受压时生成的压力信息;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信息生成固定控制信息,所述固定控制信息用于控制信息磁性固定组件启动;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固定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磁性固定组件,以控制所述磁性固定组件通电后启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磁铁(34)为电磁铁,所述第一壳体(2)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接收由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在受压消失后生成的开启信息;
所述控制器根据开启信息生成让位控制信息,所述让位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磁铁(34)启动;
所述控制器将所述让位控制信息发送至所述第四磁铁(34),以控制所述第四磁铁(34)启动后转换为与所述第五磁铁(35)同磁极相对。
CN202410156041.3A 2024-02-04 2024-02-04 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77294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6041.3A CN117729454B (zh) 2024-02-04 2024-02-04 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6041.3A CN117729454B (zh) 2024-02-04 2024-02-04 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9454A CN117729454A (zh) 2024-03-19
CN117729454B true CN117729454B (zh) 2024-05-10

Family

ID=9020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56041.3A Active CN117729454B (zh) 2024-02-04 2024-02-04 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2945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61424U (zh) * 2014-04-16 2014-08-06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
CN112141825A (zh) * 2020-09-15 2020-12-29 南京零海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制造的交换机绕线辅助设备
CN112399272A (zh) * 2020-10-30 2021-02-23 安徽竣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用路由器
CN213305609U (zh) * 2020-10-20 2021-05-28 深圳市世纪本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整理线路功能的5g路由器
CN216751808U (zh) * 2022-03-11 2022-06-14 深圳沛喆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理线功能的路由器
CN115086788A (zh) * 2022-06-09 2022-09-20 深圳市中网致标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
CN218071655U (zh) * 2022-04-12 2022-12-16 云南金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理线结构的网络交换机
CN218664819U (zh) * 2022-10-18 2023-03-21 沈阳杰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绕线功能的理线器
CN219437105U (zh) * 2023-03-03 2023-07-28 国能榆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郭家湾煤矿分公司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CN117177093A (zh) * 2023-09-13 2023-12-05 深圳市光网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网线整理机构的交换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61424U (zh) * 2014-04-16 2014-08-06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
CN112141825A (zh) * 2020-09-15 2020-12-29 南京零海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制造的交换机绕线辅助设备
CN213305609U (zh) * 2020-10-20 2021-05-28 深圳市世纪本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整理线路功能的5g路由器
CN112399272A (zh) * 2020-10-30 2021-02-23 安徽竣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用路由器
CN216751808U (zh) * 2022-03-11 2022-06-14 深圳沛喆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理线功能的路由器
CN218071655U (zh) * 2022-04-12 2022-12-16 云南金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理线结构的网络交换机
CN115086788A (zh) * 2022-06-09 2022-09-20 深圳市中网致标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
CN218664819U (zh) * 2022-10-18 2023-03-21 沈阳杰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绕线功能的理线器
CN219437105U (zh) * 2023-03-03 2023-07-28 国能榆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郭家湾煤矿分公司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CN117177093A (zh) * 2023-09-13 2023-12-05 深圳市光网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网线整理机构的交换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29454A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9163B (zh) 光纤配线设备、光纤调度方法和系统
US5341997A (en) Two-wire stator winding machine
CN117729454B (zh) 一种具有理线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18717A (zh) 一种单向收线器及其收线方法
CN209747844U (zh) 长度可调电缆
CN112551276A (zh) 一种具有电源连接线的电视机信号传输连接线
CN217894779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数据线
CN108963483B (zh) 快速拆卸接地线
EP1453046A3 (en) System for extracting magnetic recording tape from a tape cartridge for engagement with a take-up reel
CN112234383B (zh) 一种带有防脱落装置的抽插固定式计算机接口
CN113401397A (zh) 一种基于机械电子的线束整理设备
CN114228529A (zh) 一种大电流导线理线连接装置
US6923399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ting dynamo-machine component wire coil leads
CN1012116B (zh) 绕线装置与绕线方法
CN209940211U (zh) 电力测试线收线器
CN216403383U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线缆整理装置
CN215268747U (zh) 高性能5g智能网关
CN210427896U (zh) 一种光纤配线箱
CN218465233U (zh) 一种收放电线的三级箱
CN215078681U (zh) 一种心电图机导联线用集线机构
CN210260740U (zh) 一种双工位手自一体式电缆收放装置
CN217444784U (zh) 一种防缠绕的抗拉数据线
CN218040068U (zh) 一种线束接插件防脱结构
CN214108611U (zh) 一种卷簧机的成型机构
CN218778535U (zh) 一种飞机内部防线缆电磁干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