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293C - 用于确定移动经过通信设备的数据载体的顺序的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移动经过通信设备的数据载体的顺序的通信设备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293C CN1177293C CNB018024815A CN01802481A CN1177293C CN 1177293 C CN1177293 C CN 1177293C CN B018024815 A CNB018024815 A CN B018024815A CN 01802481 A CN01802481 A CN 01802481A CN 1177293 C CN1177293 C CN 117729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carrier
- amplitude
- signal
- data
-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01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07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resolving collis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simultaneously or concurrently interrogated record carriers. the collision being resolved in the spatial domain, e.g. temporary shields for blindfolding the interrogator in specific direc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通信设备(6)包括用于检测值(V)的检测装置(28),此值(V)表示在数据载体(10,12,14,16,18,20)沿着预定的路径移动经过此通信设备(6)的通信范围(KB)时利用此数据载体(10,12,14,16,18,20)生成并利用此通信设备(6)的接收装置(23)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最大振幅值,此检测装置(28)用于在检测到表示此最大振幅值的值(V)时提供检测信号(RS)。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用于与数据载体通信,此数据载体位于此通信设备的通信范围内并可沿着预定的路径移动经过此通信范围,此通信设备包括用于接收数据载体信号的接收装置,此数据载体信号由数据载体提供并能根据此数据载体经过此通信范围的通路以不同大小的幅度值进行接收。
背景技术
从文件US 5621411A中知道在前言段落中定义的这种类型的通信设备。
在确定数据载体相对于通信设备的通信线圈(communicationcoil)结构的准确位置的过程中,此数据载体可沿路径移动,公知的通信设备利用用于计算数据载体与通信设备之间距离的装置,利用此装置根据从此通信设备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的模拟场强能计算数据载体与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然而,此公知的数据载体具有以下问题:只在数据载体具有给定的并因而公知的相对此通信设备的通信线圈结构的定向的条件下,才能确定此数据载体相对此通信线圈结构的准确位置。然而,在将此通信设备用于确定附加到例如一件货物(cargo)之上的数据载体的准确位置时,由于利用例如传送带设备沿路径移动的数据载体相对此通信设备的通信线圈结构可能具有任意定向而永远不能满足此条件。而且,此公知的通信设备具有以下问题:为了确定数据载体的准确位置而使用模拟场强的绝对值,这主要是考虑到制造不同数据载体的通信线圈时的容差,或在制造或操作不同数据载体的电路时的容差可能在确定准确位置时得到无效的结果。由于只有在场强值足够大时才能使用用于计算数据载体与通信线圈结构之间的距离的装置,所以在利用接近模拟场强的零点交叉的模拟场强的绝对值来确定此准确位置时,结果的无效性变得特别不能接受,这揭示此公知通信设备的一个致命问题,这是因为此通信设备接收到的数据载体信号的模拟场强通常呈现小的场强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在前言段落定义的通信设备类型的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改进的通信设备,即使对于数据载体相对于此通信设备的通信线圈结构具有任意定向,此改进的通信设备也保证可靠确定此数据载体相对此通信线圈结构的准确位置,并且此数据载体的容差在确定此准确位置时不会得到无效的结果。
利用在前言段落中定义类型的通信设备来实现上述目的,提供用于检测代表利用数据载体提供并利用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的最大振幅值的值的检测装置,而且此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代表此最大振幅值的值时生成和提供检测信号。
提供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的结果是有益地实现以下目的:在相对通信线圈结构任意定向的数据载体的第一位置中、在独立于其容差的第二位置中和在与其附近的材料无关的第三位置中,能在生成和提供检测信号之后通过检测表示最大振幅值的值能确定例如利用传送设备以恒定速度沿着指定路径移动的数据载体的准确位置。而且,甚至在两个或多个相邻数据载体基本上同时利用传送结构移动经过此通信线圈结构的情况中,也获得仅借助于每个数据载体的数据载体信号产生的检测信号能高精度确定这些数据载体的顺序的优点。
提供如下特征:检测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将检测的振幅值分配给振幅值存储装置与比较装置;振幅值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检测的振幅值;比较装置用于将存储的振幅值与在此存储的振幅值之后确定的振幅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生成和提供比较结果信号;以及检测装置用于根据比较结果信号生成检测信号,并且提供这些特征的结果是有利地获得以下效果:在不知道数据载体信号的振幅值的绝对值时利用控制装置和存储装置以及比较装置并且有利地通过比较以时间顺序确定的接收数据载体信号的振幅值能检测到代表最大振幅值的接收数据载体信号的值。在比较期间,确定以时间顺序确定的接收数据载体信号的振幅值的梯度(gradient)中的变化是非常简单的,其结果是在梯度过程中的零点交叉情况中,比较装置借助于比较结果信号能确定此零点交叉,并且根据此比较结果信号能生成检测信号。
提供利用比较结果信号形成检测信号的特征的结果是有利地获得以下效果:在形成检测信号期间,比较结果信号不仅使之能确定代表最大振幅值的值,而且也使之能检测到数据载体在相对通信线圈结构的移动,这是因为在此数据载体的移动期间,代表例如时间上相邻的振幅值之间的差异的以时间顺序生成的比较结果信号相互之间至少应稍微不同。
提供如下特征:提供检测信号发生器,此检测信号发生器用于接收比较结果信号和接收出现在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信号,并根据此比较结果信号利用此特征值信号来生成该检测信号,提供这些特征的结果是有利地获得以下效果:利用比较结果信号能启动检测信号发生器,而且随后利用检测信号发生器,出现在通信设备中并且可以例如利用包含在此数据载体信号中的数据形成的特征值信号能用于生成此检测信号,然后能将此检测数据提供给控制设备,此控制设备能连接到例如此通信设备,以便基本上与通信设备利用检测信号检测代表最大振幅值的值同步地进行处理。
提供利用时间数据形成特征值信号的特征的结果是有利地获得以下效果:只要数据载体沿着其预定的路径移动,时间数据就使之能在检测到表示最大振幅值的值之后的任何一个时刻精确确定数据载体的准确位置。
从本文下面所述的实施例示例中可以明白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并将借助于这些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他方面。
下面将利用本发明不限于此的示例参见附图中所示出的两个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示意地表示货物排序设备作为根据本发明的通信设备的典型应用,图1表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
图2示意地表示利用图1所示的通信设备接收的三个数据载体信号的三个不同的振幅波形,这些信号均由这三个数据载体之一提供为经过此通信设备的通信范围的三个数据载体。
图3是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相关部分的方框图。
图4以类似于图3的方式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相关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一种货物排序设备1,包括传送设备2和第一排序级3、第二排序级4和控制设备5以及通信设备6。仅仅示出此传送设备2中的传送带7,此传送带7利用预定的传送速度在预定的传送方向8中移动经过通信设备6、经过第一排序级3和第二排序级4,第一排序级3用于在第一排序方向3A中根据此级可接收的排序信息SI1来对货物进行排序,而第二排序级4在第二排序方向4A中根据此级可接收的第二排序信息SI2来对货物进行排序。
图1表示放置在传送带7上的具有第一数据载体10的第一件货物9、具有第二数据载体12的第二件货物11、具有第三数据载体14的第三件货物13、具有第四数据载体16的第四件货物15、具有第五数据载体18的第五件货物17以及具有第六数据载体20的第六件货物19。这六件货物9、11、13、15、17和19放置在传送带7上并在预定方向8中(即,沿着预定路径)移动。
通信设备6用于与放置在其通信范围KB之内的每个数据载体10、12、14、16、18和20进行通信,此通信范围KB具有中央区域ZB。在与数据载体10、12、14、16、18和20通信期间,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时隙处理,其结果是:例如,如图1所示的情况,在指定时刻,对于第二数据载体12和第三数据载体14以及第四数据载体16,在不止一个的数据载体10、12、14、16、18和20位于此通信范围KB内时,与位于此通信范围KB内的选择的数据载体10或12或14或16或18或20同时通信也是可能的。此时隙处理使通信设备6能与这三个数据载体12、14和16之中的每一个数据载体进行时间连续的通信。
为了在时隙期间进行通信,通信设备6包括发送级21,用于接收发送数据SD。此发送级21还包括未在图1中示出并用于生成高频载体信号HF的高频发生器。此发送级21还包括未在图1中示出并用于根据发送数据SD调制载体信号HF的调制器,此调制在当前情况中为振幅调制,但其他类型的调制同样是可能的。发送级21还用于给通信线圈结构22提供根据发送数据SD调制的载体信号HF。利用通信线圈结构22,通信设备6能发送调制的载体信号HF,并因而给位于通信范围内的任一数据载体10、12、14、16、18和20提供电源。利用发送功率,有可能启动包括在每个数据载体10、12、14、16、18和20之中但未在图1中示出的电路,此电路用于接收调制的载体信号HF并用于评估调制到调制载体信号HF上的发送数据SD,而且用于根据发送数据SD的评估生成数据载体数据DD并利用调制的载体信号HF的负载调制将所述数据载体数据DD发送给此通信设备6。利用负载调制传送的数据载体数据DD形成数据载体信号DS的一部分,由此通信设备6从相关的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振幅主要取决于相对中央区域ZB测量的位置坐标,其中此振幅表示负载调制的载体信号HF的负载调制的强度。在图2中,示出图1所示的瞬时情况,其中第二数据载体12和第三数据载体14以及第四数据载体16位于通信范围KB内,第二数据载体12距中央区域ZB的距离为X2,第三数据载体14距此中央区域的距离为X3,而第四数据载体16距此中央区域ZB的距离为X4。因为位于通信范围KB内的这三个数据载体12、14和16之中的每一个数据载体相对预定的传送方向8具有不同的定向,而且,这三个数据载体12、14和16之中的每一个数据载体具有不同的机械以及电容差,并且这三个数据载体12、14和16之中的每一个数据载体可能位于不同材料的一件货物上,这三个数据载体12、14和16经过此通信范围KB得到类似的振幅波形,这些波形对于相应的数据载体12、14和16提供的每个数据载体信号DS相互之间极为不同,如从图2中所看到的。
图2表示一个图表D,其中在Y轴上绘出由通信设备6从通信范围KB内的相应数据载体12、14和16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振幅的振幅值A作为绘制在X轴上并称为中央区域ZB的位置坐标X的函数。在当前情况下,此图表D表示在第二数据载体12经过通信范围KB时产生的第一振幅波形F1,和在第三数据载体12经过通信区域KB时产生的第二振幅波形F2,以及在第三数据载体12经过通信区域KB时产生的第三振幅波形F3。从此图表D的X轴中能读取用于第一数据载体12的第一振幅检测位置I1、用于第二数据载体14的不同于第一振幅检测位置I1的第二振幅检测位置I2以及不同于第二振幅检测位置I2的第三振幅检测位置I3。在通信设备6与一个数据载体12、14或16开始通信时,在振幅检测位置I1、I2与I3上能第一次从相关的数据载体12、14或16中检测到数据载体信号DS,据此将用于将此数据载体信号DS传送给此通信设备6的时隙分配给此相关的数据载体12、14或16。在数据载体12、14或16在传送方向8中移动期间,数据载体信号DS的振幅值A在相应的振幅检测位置I1、I2或I3上开始增加,直至根据中央区域ZB的位置上的振幅波形F1、F2或F3最终达到第一最大振幅值AM1或第二最大振幅值AM2或第三最大振幅值AM3。在经过中央区域ZB之后,数据载体信号DS的振幅值根据相应的振幅波形F1、F2或F3而减少。
在图1中所示的瞬时情况中,由于这三个数据载体12、14和16经过通信范围KB,对于利用具有位置坐标X2的第二数据载体12产生并利用通信设备6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获得基于第一振幅波形F1的振幅值AX1。而且,对于利用具有位置坐标X3的第三数据载体14产生并利用通信设备6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获得基于第二振幅波形F2的振幅值AX2。还有,对于利用具有位置坐标X4的第四数据载体16产生并利用通信设备6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获得基于第三振幅波形F3的振幅值AX3。因而,在图1所示的瞬时情况中,即,在图1中所示的时刻,虽然所有这三个数据载体12、14和16位于通信范围KB内,但通信设备6例如由于第四数据载体16的定向而只能接收利用第二数据载体12和利用第三数据载体14生成的数据载体信号DS。
此通信设备6包括接收装置23,用于接收数据载体信号DS。利用通信线圈结构22和接收级24形成此通信设备6的接收装置23。此通信线圈结构22能将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作为负载调制的数据载体信号MDS提供给接收级24。此接收级24用于接收负载调制的数据载体信号MDS。此接收级24具有滤波装置和解调装置以及模-数变换装置,这些装置未在图1中示出并且这些装置能使负载调制的数据载体信号MDS根据其振幅A变换为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此接收装置23还用于提供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
此通信设备6还包括评估装置25,用于接收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此评估装置25还用于根据此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中包含的信息内容来评估此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为了评估,在当前情况中,此评估装置25用于生成利用数据载体信号DS发送并利用通信设备6接收的原始数据载体数据DD,而且用于给接口装置26提供此数据载体数据DD。在当前情况下,此数据载体数据DD包括目的地信息,利用此信息有可能将每个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明确分配给第一排序级3或第二排序级4,并且利用此信息在控制设备5中能生成第一排序信息SI1或第二排序信息SI2。
接口装置26用于接收数据载体数据DD和根据通信协议将此数据载体数据DD变换为可利用控制设备5接收的接收数据ED,而且还用于给控制设备5提供所述接收数据ED。此接口装置26还用于从控制设备5中接收命令数据CD并根据通信协议将所述命令数据CD变换为能从接口装置26提供给命令数据执行装置27的命令数据CD。
此命令数据执行装置27用于接收命令数据CD并执行包含在此命令数据CD中的命令。在执行这些命令期间,此命令数据执行装置27用于将包含在此命令数据CD中的命令传送给发送级21。而且,在执行这些命令期间,此命令数据执行装置27用于生成和提供接口控制信号CS给接口装置26,此接口控制信号CS使之能开始将接收数据ED从接口装置26提供给控制设备5。
有利地,此通信设备6也包括类似于评估装置25的检测装置28,此检测装置28也用于接收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然而,与评估装置25不同的是:此检测装置28用于检测代表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的最大振幅值并因此代表接收装置23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最大振幅值的值V,例如在图2的图表D中表示与三个最大振幅值AM1、AM2和AM3最接近的三个振幅波形F1、F2和F3的值V。此检测装置28还用于在检测代表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最大振幅值的值V期间生成和提供检测信号RS,此检测信号RS能利用接口装置26来接收并能利用接口装置26根据通信协议在接口控制信号CS出现时提供给控制设备5。
因而,利用检测装置28,有可能以非常简单的方式来检测图1中所示的每个数据载体10、12、14、16、18和20经过通信设备6的通信范围KB的中央区域ZB,这是因为有可能正好在通过中央区域ZB时检测到代表数据载体信号DS的最大振幅值的值V,这具有极大的优点,即,能检测到经过中央区域ZB而不管此数据载体信号DS的最大振幅值的绝对值如何并且与相应的振幅检测位置无关(即,例如,与第二数据载体12、第三数据载体14和第四数据载体16的相应振幅检测位置I1、I2和I3无关),这还具有在不同定向的情况中或在数据载体10、12、14、16、18和20具有不同电或机械容差的情况中以及在货物9、11、13、15、17和19具有不同材料的情况中通过检测值V也能可靠地检测到经过中央区域ZB的优点。
在当前的情况中,例如,利用控制设备5能用于确定是沿着第一排序级3内的第一排序方向3A还是沿着第二排序级4内的第二排序方向4A排序相应的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的目的地信息来形成数据载体数据DD。根据通信设备1提供的检测信号RS并根据货物9、11、13、15、17和19的恒定传送速率,控制设备5能确定在接收到检测信号RS之后何时具有相应的数据载体10、12、14、16、18和20的货物9、11、13、15、17或19位于第一排序级3或第二排序级4内。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信设备6。
在图3所示的通信设备6中,利用解调装置29并利用确定装置30来形成接收装置24。解调装置29用于接收负载调制的数据载体信号MDS并用于解调负载调制的数据载体信号MDS。而且,解调装置29用于在解调之后给确定装置30提供解调的数据载体信号ADS。
确定装置30用于接收解调的数据载体信号ADS并用于确定解调的数据载体信号ADS的振幅值。在确定处理期间,确定装置30用于生成和提供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利用模-数变换器来实现此确定装置30,利用此模-数变换器能将解调的数据载体信号ADS根据其模拟振幅值进行量化并能形成数字化的振幅值,利用这些数字化的振幅值形成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利用控制装置32并利用振幅值存储装置33而且还利用比较装置34来形成检测装置28。
此控制装置32用于接收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并根据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控制将确定的第一振幅值A1提供给振幅值存储装置33,此确定的第一振幅值A1代表能由通信设备6在第一时隙中的通信期间从选择的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中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振幅。控制装置32还用于控制将能利用振幅值存储装置33接收的第一振幅值A1提供给比较装置34。控制装置32还用于控制将确定的第二振幅值A2提供给比较装置34,此第二振幅值A2代表数据载体信号DS的振幅,在第一时隙中与选择的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通信期间能利用通信设备6在第二时隙中接收此数据载体信号DS。此控制装置32还利用第二振幅值A2替换以前存储在振幅值存储装置33中的第一振幅值A1,第二振幅值A2随后形成振幅值存储装置33中的新的第一振幅值A1。因而,此控制装置32用于控制将利用确定装置30确定并利用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来表示的振幅值分配给振幅值存储装置33和比较装置34。
此振幅值存储装置33用于从控制装置32中接收第一振幅值A1并用于存储此第一振幅值A1和提供第一振幅值A1给控制装置32。因而,此振幅值存储装置33用于临时存储在第一时隙期间确定并在第一时隙中从选择的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中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振幅值A1,直至在第一时隙中与以前选择的同一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通信期间在第二时隙中能确定此数据载体信号DS的第二振幅值A2。只要确定了同一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的第一振幅值A1和第二振幅值A2,就能将这两个振幅值A1和A2从控制装置32提供给比较装置34。
比较装置34用于从控制装置32中接收第一振幅值A1和第二振幅值A2。此比较装置34还用于将存储的第一振幅值A1与在存储的第一振幅值A1之后确定的第二振幅值A2进行比较,据此能生成表示第二振幅值A2大于第一振幅值A1的第一比较结果和表示第二振幅值A2小于第一振幅值A1的第二比较结果。第二比较结果的出现则意味着检测到代表利用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提供并利用接收装置23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最大振幅值的值V,此值V利用第一振幅值A1来形成。此比较装置34还用于根据这些比较结果生成比较结果信号CS,能利用比较装置34提供给接口装置的此比较结果信号CS形成检测信号RS。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设备6。
图4中所示的通信设备6的评估装置25包括数据载体信号变换级35和数据-载体-数据存储装置36。在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的评估期间,评估装置25的数据载体信号变换级35使之能将数字化的数据载体信号DDS变换为数据载体数据DD。此数据载体变换级35用于提供数据载体数据DD给接口装置26,并将此数据载体数据DD存储在用于存储数据载体数据DD的数据-载体-数据存储装置36中。此数据载体信号变换级35还用于读出存储在数据-载体-数据存储装置36中的数据载体数据DD。在当前情况中,此数据载体数据DD包括数据载体识别号,利用此数据载体识别号在与通信设备6通信期间能准确识别每个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在当前情况中,此数据载体识别号形成第一特征值信号KW1,利用数据-载体-数据装置36将此信号KW1提供给检测信号发生器37。
此通信设备6还包括时间数据发生器38,此生成器用于生成和提供时间数据,此时间数据形成第二特征值信号KW2,利用此时间数据发生器38能将此信号KW2提供给检测信号发生器37。
检测信号发生器37用于接收第一特征值信号KW1和第二特征值信号KW2以及比较结果信号CS。此检测信号发生器37还用于利用这两个特征值信号KW1与KW2并根据比较结果信号CS来生成检测信号。在当前情况中,在此比较结果信号CS表示能利用比较装置34生成的第二比较结果时,能准确地生成检测信号RS。此检测信号RS能利用检测信号发生器37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生成,即,此检测信号RS包括利用第一特征值信号KW1表示的相应的识别号和利用第二特征值信号KW2表示并能在检测到代表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最大振幅值的值V时从时间数据发生器38中接收的时间数据。此检测信号发生器37还用于给接口装置26提供检测信号RS。
这对于通过中央区域ZB的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来说,具有利用检测信号RS中的时间数据能在控制设备中以对于第一排序级3或第二排序级4内的排序来说是令人满意的准确度确定利用传送带7移动的相应数据载体20的当前位置的优点。而且,具有在经过中央区域ZB期间能以十分简单的方式确定一系列数据载体10、12、14、16、18和20之间的相互顺序的优点,这是因为每一个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的识别号和时间数据都包含在相应的检测信号RS中。
现在参见图5中所示的图表E利用通信设备6作为示例来简要说明图4所示的通信设备6的操作。
图5表示一个图表E,其中从通信设备6中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振幅值A能读取为绘制在Y轴上的时刻T的函数。
在使用的此示例中,假定图1中所示的第三数据载体14和图1中所示的第四数据载体16借助于传送带7以恒定的传送速度在传送方向8中经过通信设备6的通信范围KB。假定:第三数据载体14与第四数据载体16相互之间具有距离DX,因此在这两个数据载体14与16接近时,第二振幅检测位置I2和第三振幅检测位置I3在图5所示的时刻T0上重合。还假定:第三数据载体14和第四数据载体16相对通信线圈结构22具有不同的定向,这在第三数据载体14与第四数据载体16经过通信范围KB期间对于第三数据载体14得到图5所示的第二振幅波形F2并且对于第四数据载体16得到图5所示的第三振幅波形F3。第二振幅波形F2和第三振幅波形F3从图5中的开始时刻T0开始表示为时刻T的函数。
在当前情况下,对于数据载体14和16不可能根据相关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振幅的绝对值的确定或根据第一次检测到相应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时刻T的确定来确定经过通信设备6的通信范围KB的顺序或经过通信设备6之后的位置。为了能确定这两个数据载体14与16在传送带7上的顺序或位置,使用检测装置28是有益的,将在确定装置30中生成的数字化数据载体信号DDS提供给此检测装置28。
因而,在通信期间,确定装置30例如利用时隙处理确定在图5中的第一时刻T1上第四数据载体16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振幅值All并将此值提供给控制装置32。控制装置32将此振幅值A11存储在振幅值存储装置33中作为第四数据载体16的第一振幅值A1。基本上在此同时,确定第三数据载体14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振幅值A21并将此值A21提供给控制装置32,控制装置32将此振幅值A21存储在振幅值存储装置33中作为第三数据载体14的第一振幅值A1。
在第一时刻T1之后,在图5中所示的第二时刻T2上,确定第四数据载体16的振幅值A12并将此值A12提供给控制装置32,此控制装置32将此振幅值A12提供给比较装置34作为第四数据载体16的第二振幅值A2,并从此振幅值存储装置33中读取形成第四数据载体16的第一振幅值A1的振幅值A12,而且也将此值提供给比较装置34。此比较装置34现在将第四数据载体16的第一振幅值A1与第四数据载体16的第二振幅值A2进行比较并生成第一比较结果。随后,借助于控制装置32利用振幅值A12来改写存储在振幅值存储装置33中并形成第四数据载体16的第一振幅值A1的振幅值A11。基本上与此同时并且类似于前面所述的处理,将振幅值A22确定为第二振幅值A2并利用比较装置34将此值A22与第三数据载体14的第一振幅值A1进行比较,据此同样得到第一比较结果。借助于控制装置32,利用振幅值A22来改写形成第三数据载体14的第一振幅值A1的振幅值A21。
在第二时刻T2之后,在图5中所示的第三时刻T3上,确定第四数据载体16的振幅值A13,并将此值A13提供给控制装置32,此控制装置32将此振幅值A13提供给比较装置34作为第四数据载体16的第二振幅值A2,并从振幅值存储装置33读取形成第四数据载体16的第一振幅值A1的振幅值A12,而且也将第四数据载体16的第一振幅值A1提供给比较装置。比较装置34现在将形成第一振幅值A1的振幅值A12和形成第四数据载体16的第二振幅值A2的振幅值A13进行比较并生成第二比较结果。结果,由检测信号发生器37利用比较装置34所提供的并代表第二比较结果的比较信号CS来生成检测信号RS,以使此检测信号RS呈现第四记录载体16的识别号并包括表示第三时刻T3的时间数据。因而,在时刻T3上,形成具有振幅值A12的值V,此值V代表利用第四数据载体16提供并利用接收装置23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最大振幅值。在时刻T3可能已结束第四数据载体16的值V的随后检测。基本上与此同时并且类似于上面所述的处理,将振幅值A23确定为第三数据载体14的第二振幅值A2并利用比较装置34将之与形成第三数据载体14的第一振幅值A1的振幅值A22进行比较,这同样生成第三数据载体14的第一比较结果。借助于控制装置32,利用振幅值A23来重写形成第三数据载体14的第一振幅值A1的振幅值A22。
在第三时刻T3之后,在图5所示的第四时刻T4上,确定第三数据载体16的振幅值A24,如上所述将此值A24与振幅值A23进行比较,这同样生成第一比较结果,并利用振幅值A24来改写形成第三数据载体14的第一振幅值A1的振幅值A23。
在当前情况下,在时刻T4之后的时刻T5上,现在确定第三数据载体14的振幅值A25并在比较装置34中将此值A25与振幅值A24进行比较,比较装置34据此将代表第二比较结果的比较信号CS提供给检测信号发生器37。随后,检测信号发生器37提供检测信号RS,以使此检测信号RS具有第三数据载体14的识别号并包括代表第四时刻的时间数据。
因此,在时刻T5形成具有振幅值A24的值V,此值V代表利用第三数据载体14提供并利用接收装置23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最大振幅值。
应注意:检测装置28包括计算装置,并且根据第一振幅值A1和第二振幅值A2以及传送带7具有恒定传送速度的事实,此计算装置用于计算第一振幅值A1和第二振幅值A2之间线性内插的内插参数。而且,应注意:比较装置34可用于将这些内插参数与门限值进行比较。在当前情况中,利用两个振幅值A1与A2和纵坐标截距值之间的梯度值来形成这些内插参数。例如,值零可以用作此梯度值的门限值,则此比较结果信号CS可以表示存在低于零值的梯度值。
而且,应注意:检测装置28可以包括内插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在连续的时隙中与同一个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通信期间计算的内插参数。此比较装置34随后也可以将在这些连续的时隙中计算并存储的内插参数相互进行比较或与门限值进行比较。
而且,应注意:计算装置在大量的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同时位于通信设备6的通信范围KB内并且随后在与同一个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通信期间在连续的时隙之间出现较长的通信暂停的应用情况中是有益的,这特别是因为借助于计算装置并根据内插装置,有可能精确计算选择的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经过通信范围KB的中央区域ZB的时刻。
而且,应注意:此检测装置28可以包括振幅波形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至少一个振幅波形的振幅值A。有关这方面,应注意:在第一次检测到数据载体信号DS之后,控制装置32用于随后存储整个振幅波形。此外,应注意:控制装置32接着用于根据存储的振幅波形来控制将第一振幅值A1和第二振幅值A2提供给比较装置34。有关这一方面,还应注意:通信设备6可以具有时间数据存储装置,用于与振幅波形的存储同时存储形成第二特征值KW2的时间数据,这具有在相关的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经过通信范围KB之后也有可能检测到代表利用数据载体10、12、14、16、18或20提供并利用接收装置23接收的最大振幅值的值V以及能根据存储的时间数据确定经过中央区域ZB的时刻的优点。这在通信线圈结构22具有多个独立的线圈时可能特别重要,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中利用振幅波形存储装置能存储每个单个线圈的振幅波形,其结果是有可能高精度检测值V。
Claims (5)
1.一种通信设备(1),用于与位于此通信设备(1)的通信范围(KB)内并可沿着预定的路径移动经过此通信范围(KB)的数据载体(10,12,14,16,18,20)通信,
此通信设备(1)包括接收装置(23),用于接收数据载体信号(DS),此数据载体信号(DS)利用数据载体(10,12,14,16,18,20)提供并能根据此数据载体(10,12,14,16,18,20)经过此通信范围(KB)的通路利用不同大小的振幅值(A1,A2)进行接收;
其特征在于:
提供检测装置(28),用于检测代表利用数据载体(10,12,14,16,18,20)提供并利用接收装置(23)接收的数据载体信号(DS)的最大振幅值的一个值(V);和
此检测装置(28)用于在检测到代表此最大振幅值的值(V)时生成和提供检测信号(RS)。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此检测装置(28)包括控制装置(32),用于控制将检测的振幅值(A1,A2)分配给振幅值存储装置(33)与比较装置(34);和
此振幅值存储装置(33)用于存储检测的振幅值(A1);和
此比较装置(34)用于将存储的振幅值(A1)与在此存储的振幅值(A1)之后确定的振幅值(A2)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生成和提供比较结果信号(CS);和
此检测装置(28)用于根据此比较结果信号(CS)生成检测信号(RS)。
3.根据权利要求2的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利用此比较结果信号(CS)来形成此检测信号(RS)。
4.根据权利要求2的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提供检测信号发生器(37),此检测信号发生器(37)用于接收比较结果信号(CS)和接收出现在此通信设备(1)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值信号(KW1,KW2),并根据此比较结果信号(CS)利用此特征值信号(KW1,KW2)来生成该检测信号(RS)。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通信设备(1),其特征在于:利用时间数据来形成此特征值信号(KW1,KW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0890201 | 2000-06-27 | ||
EP00890201.7 | 2000-06-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88943A CN1388943A (zh) | 2003-01-01 |
CN1177293C true CN1177293C (zh) | 2004-11-24 |
Family
ID=8175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8024815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7293C (zh) | 2000-06-27 | 2001-06-08 | 用于确定移动经过通信设备的数据载体的顺序的通信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597306B2 (zh) |
EP (1) | EP1297485B1 (zh) |
JP (1) | JP2004502180A (zh) |
CN (1) | CN1177293C (zh) |
AT (1) | ATE469399T1 (zh) |
DE (1) | DE60142233D1 (zh) |
WO (1) | WO20020014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769468A1 (en) * | 2004-07-13 | 2007-04-0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ecurity paper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such paper |
CN101359357B (zh) * | 2007-07-30 | 2012-06-06 |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 标签识别系统、标签读取装置和标签顺序确定方法 |
FR3013482B1 (fr) * | 2013-11-20 | 2017-09-08 | Epawn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localisation d’elements mobiles pourvus de tags standard de type nfc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27395A (en) * | 1983-04-21 | 1989-05-02 | Intelli-Tech Corporation | Manufacturing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s |
US5283887A (en) * | 1990-12-19 | 1994-02-01 | Bull Hn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 Automatic document format conversion in an electronic mail system based upon user preference |
JPH04299070A (ja) | 1991-03-26 | 1992-10-22 | Hitachi Ltd |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 |
US5436960A (en) * | 1991-05-20 | 1995-07-25 | Campana, Jr.; Thomas J. | Electronic mail system with RF communications to mobile processor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
US5418908A (en) * | 1992-10-15 | 1995-05-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establishing a link between an electronic mail item and a remotely stored reference through a place mark inserted into the item |
US5406557A (en) * | 1993-02-01 | 1995-04-11 |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Interenterprise electronic mail hub |
JPH085731A (ja) * | 1993-10-04 | 1996-01-12 | Texas Instr Deutschland Gmbh | Rf−idトランスポンダの位置の決定 |
US5937162A (en) * | 1995-04-06 | 1999-08-10 | Exactis.Co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volume e-mail delivery |
ATE173569T1 (de) | 1995-07-31 | 1998-12-15 | Hewlett Packard Co | Sperrwandler |
US5958006A (en) * | 1995-11-13 | 1999-09-28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summarized data |
US5781901A (en) * | 1995-12-21 | 1998-07-14 | Intel Corporation | Transmitting electronic mail attachment over a network using a e-mail page |
US5903723A (en) * | 1995-12-21 | 1999-05-11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electronic mail attachments with attachment references |
US5864301A (en) * | 1996-05-13 | 1999-01-26 | Jackson; Jerome D. |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a plurality of signal amplitudes to identify an object |
US6035104A (en) * | 1996-06-28 | 2000-03-07 | Data Link Systems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by alerting a subscriber at a destination other than the primary destination |
US5838252A (en) * | 1996-09-09 | 1998-11-17 | Datalink Systems, Inc. | Interactive two-way pager systems |
US5978837A (en) * | 1996-09-27 | 1999-11-02 | At&T Corp. | Intelligent pager for remotely managing E-Mail messages |
US5905777A (en) * | 1996-09-27 | 1999-05-18 | At&T Corp. | E-mail paging system |
US5995597A (en) * | 1997-01-21 | 1999-11-30 | Woltz; Robert Thomas | E-mail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
US5844969A (en) * | 1997-01-23 | 1998-12-01 | At&T Corp. |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motely re-transmitting received electronic mail directed to a destination terminal to a new destination terminal |
US5964833A (en) * | 1997-02-07 | 1999-10-12 | Datalink Systems Corp. | Pager enhanced keyboard and system |
US6182059B1 (en) * | 1997-04-03 | 2001-01-30 | Brightware, Inc. | Automatic electronic message interpretation and routing system |
US5974449A (en) * | 1997-05-09 | 1999-10-26 | Carmel Connection,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ultimedia messaging between disparate messaging platforms |
US6160631A (en) * | 1997-05-14 | 2000-12-12 | Brother Kogya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system |
US6275848B1 (en) * | 1997-05-21 | 2001-08-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referencing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
US6023700A (en) * | 1997-06-17 | 2000-02-08 | Cranberry Properties, Llc | Electronic mail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integrate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
US6073165A (en) * | 1997-07-29 | 2000-06-06 | Jfax Communications, Inc. | Filtering computer network messages directed to a user's e-mail box based on user defined filters, and forwarding a filtered message to the user's receiver |
US6219694B1 (en) * | 1998-05-29 | 2001-04-17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ushing information from a host system to a mobile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shared electronic address |
WO1999067737A1 (en) * | 1998-06-24 | 1999-12-29 | Pinpoint Corporation | Dual mode tracking system |
US6256666B1 (en) * | 1998-07-14 | 2001-07-0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tely managing electronic mail attachments |
US6360252B1 (en) * | 1999-09-20 | 2002-03-19 | Fusionone, Inc. | Managing the transfer of e-mail attachments to rendering devices other than an original e-mail recipient |
-
2001
- 2001-06-08 CN CNB018024815A patent/CN117729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6-08 JP JP2002506546A patent/JP2004502180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1-06-08 EP EP01943484A patent/EP129748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6-08 DE DE60142233T patent/DE60142233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6-08 WO PCT/EP2001/006460 patent/WO200200148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1-06-08 AT AT01943484T patent/ATE469399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6-25 US US09/888,459 patent/US659730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TE469399T1 (de) | 2010-06-15 |
JP2004502180A (ja) | 2004-01-22 |
WO2002001486A1 (en) | 2002-01-03 |
DE60142233D1 (de) | 2010-07-08 |
EP1297485A1 (en) | 2003-04-02 |
CN1388943A (zh) | 2003-01-01 |
EP1297485B1 (en) | 2010-05-26 |
US6597306B2 (en) | 2003-07-22 |
US20020014987A1 (en) | 2002-0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778C (zh) | 传输分集系统 | |
US11325476B2 (en) |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for a vehicle operable on electrical road systems | |
CN1434773A (zh) | 轮胎状况监测系统 | |
CN1433555A (zh) | 用于读取多个射频识别标签的冲突解决方法和设备 | |
CN1095997C (zh) | 信号供电式分频应答器 | |
CN1177293C (zh) | 用于确定移动经过通信设备的数据载体的顺序的通信设备 | |
CN101038311A (zh) | 无线电监控装置和方法 | |
CN1235434A (zh) | 接收设备和收发系统 | |
CN101060508A (zh) | 解调信号的数据分割器电路、解调级、接收系统和方法 | |
CN106627662A (zh) | 一种列车定位装置及方法 | |
CN1096812C (zh) | 移动通信装置 | |
CN1290345C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发送天线进行功率控制比特模式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
CN1346968A (zh) | 传感器系统和由其建立的驱动调节装置及其内部的通讯联网方法 | |
CN1746699A (zh) | 用于测量距离和速度的方法和装置 | |
CN1332529A (zh) | 用于确定一个数字信号的质量的设备与方法 | |
US6693565B2 (en) | Position transducer | |
CN1245038C (zh) |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信道评估方法 | |
CN1577654A (zh) | 磁耦合器件和采用磁耦合器件的电子设备 | |
CN1844848A (zh) | 格雷母线及其信号检测方法 | |
US8964500B2 (en) | Communication in a seismic sensor array | |
CN1248145C (zh) | 为应答器生成电磁场的天线 | |
CN107321632B (zh) | 竹木材分拣机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332533A (zh) | 用于为经过脉冲调制编码的信号确定脉冲位置的设备与方法 | |
CN1065387C (zh) | 使用检测信号的平均幅度解调检测信号的电路 | |
CN1585959A (zh) | 用于以不同的重复频率传送数据的数据载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NX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70914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914 Address after: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after: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before: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2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