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3451A - 散热装置、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13451A
CN117713451A CN202311571879.0A CN202311571879A CN117713451A CN 117713451 A CN117713451 A CN 117713451A CN 202311571879 A CN202311571879 A CN 202311571879A CN 117713451 A CN117713451 A CN 117713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heat exchange
working medium
wat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18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维
张泽阳
颜祥春
秦博
徐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15718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13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13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13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散热装置、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及车辆,解决现有技术轮毂电机冷却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其中散热装置应用于轮毂电机,换热装置呈环形,设于轮毂电机的定子总成,换热装置设有用于供冷却水冷却的第一通道和用于工质换热的第二通道。本申请利用水冷和工质冷却两种冷却方式结合,第一通道中的冷却水将轮毂电机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第二通道的工质与轮毂电机中的热量进行热量交换,蒸发成气态,工质在蒸发成气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带走第一通道中冷却水的热量和轮毂电机中热量,冷却轮毂电机的同时,还能将第一通道中冷却水的热量带走,更加高效的解决轮毂电机的冷却问题,提高了轮毂电机的冷却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热量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散热装置、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轮毂电机直接安装在车轮轮毂内其工作条件环境会相较于集中电机更恶劣,轮毂电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电机冷却效果不好,会导致永磁体过热而退磁,影响电机的工作寿命。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冷却液将轮毂电机进行冷却,导致冷却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轮毂电机冷却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散热装置、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及车辆。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应用于轮毂电机,所述换热装置呈环形,设于所述轮毂电机的定子总成,所述换热装置设有用于冷却水换热的第一通道和用于工质换热的第二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装置为由管道沿轴向往复绕设、且周向弯曲而成的环形结构;和/或,所述换热装置为由管道螺旋绕设而成的环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设有多段,且交替设置,以形成环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中的其中一个位于另一个的环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装置为由管道沿轴向往复绕设、且周向弯曲而成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沿轴向嵌套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位于所述管道的管腔中;
或,所述管道的管腔分隔为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构成所述第一通道,另一个腔室构成所述第二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用于冷却水流通的的第一入口接头和第一出口接头,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用于工质流通的第二入口接头和第二出口接头。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轮毂电机,包括:
转子总成;
定子总成,与转子总成耦合;所述定子总成包括定子铁芯和设于所述定子铁芯内部的定子支撑;
上述的换热装置,设于所述定子支撑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支撑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管部和端盖;
所述环形件与所述管部同轴设置;
所述端盖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通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贯通的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以及用于供所述第二通道的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贯通的第三贯穿孔和第四贯穿孔。
在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包括:
水箱,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箱、换热箱和回水箱;
上述的轮毂电机,所述第一通道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箱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水端与所述回水箱通过管路连通;
工质循环单元,与所述第二通道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工质循环单元包括透平;
均压阀,设于连通所述工质循环单元与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管路上;
发电机,与所述透平的扭矩输出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工质循环单元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透平、冷凝器和工质泵,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均压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通道、所述透平、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工质泵依次连通,所述工质泵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通道与所述冷凝器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通管,所述多通管设于连通所述工质循环单元与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管路上;所述均压阀设有4个第一入口和1个第一出口,4个所述第一入口分别与4个所述轮毂电机的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所述多通管设有4个第二出口和1个第二入口,4个所述第二出口分别与4个所述轮毂电机的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一水泵设于连通所述进水箱和所述换热箱的管路上;
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二水泵依次设于连通所述换热箱和所述回水箱的管路上;
所述换热箱设有冷却散热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通道和所述透平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液态工质出口与所述工质泵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冷却部与所述进水箱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部。
在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上述的换热装置;
或上述的轮毂电机;
或上述的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所述发电机与所述车辆的电池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及车辆,其中散热装置应用于轮毂电机,换热装置呈环形,设于轮毂电机的定子总成,换热装置设有用于供冷却水冷却的第一通道和用于工质换热的第二通道。本申请利用水冷和工质冷却两种冷却方式结合,第一通道中的冷却水将轮毂电机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第二通道的工质与轮毂电机中的热量进行热量交换,蒸发成气态,工质在蒸发成气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带走第一通道中冷却水的热量和轮毂电机中热量,冷却轮毂电机的同时,还能将第一通道中冷却水的热量带走,更加高效的解决轮毂电机的冷却问题,提高了轮毂电机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换热装置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走向在其中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换热装置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走向在另一种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换热装置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轮毂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定子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5的定子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图8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换热装置,110-管道,111-管腔,120-第一通道,121-第一入口接头,122-第一出口接头,130-第二通道,131-第二入口接头,132-第二出口接头;200-轮毂电机,210-定子总成,211-定子铁芯,212-定子支撑,213-管部,214-端盖,215-第一贯穿孔,216-第二贯穿孔,217-第三贯穿孔,218-第四贯穿孔,219-轮毂电机进水口,220-轮毂电机出口水,221-轮毂电机工质进口,222-轮毂电机工质出口;300-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310-水箱,311-进水箱,312-换热箱,313-回水箱,314-第一阀门,315-第二阀门,316-第一水泵,317-第二水泵,318-冷却散热装置,319-温度检测装置;320-工质循环单元,321-气液分离器,322-透平,323-冷凝器,3231-第一腔室,3232-第二腔室,3233-气态工质入口,3234-液态工质入口,3235-液态工质出口,3236-冷却部,3237-冷却水入口,3238-冷却水出口,324-工质泵,330-均压阀,331-第一入口,332-第一出口,340-多通管,341-第二入口,342-第二出口,350-发电机;360-整流逆变装置;370-动力电池;400-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附图4以及附图7,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换热装置100应用于轮毂电机200,换热装置100呈环形,设于轮毂电机200的定子总成210,换热装置100设有用于冷却水换热的第一通道120和用于工质换热的第二通道130。
参阅附图7,轮毂电机200包括转子总成和定子总成210,换热装置100设于定子总成210上,用于将定子总成210进行冷却,其中换热装置100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换热装置100设于定子总成210,能够增大换热装置100与环形结构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为了更好的将轮毂电机200进行换热,其中环形的换热装置100包括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第一通道120用于冷却水流通换热,第二通道130用于工质流通换热。第一通道120中的冷却水将轮毂电机200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第二通道130的工质与轮毂电机200中的热量产生热量交换,蒸发成气态,工质在蒸发成气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带走第一通道120中冷却水的热量以及轮毂电机200中定子铁芯211的热量,冷却轮毂电机200的同时也将第一通道120中的冷却水的热量带走,起到高效降低轮毂电机200热量的目的,提高了轮毂电机200的冷却效率。
具体的说,请参阅图1,第一通道120设有进口端和出口端,其中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用于供冷却水进入,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供冷却水流出,冷却水在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进入至第一通道120内,然后在第一通道120内流通将轮毂电机200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冷却流通后从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流出,即冷却水在第一通道120内流通后实现热量交换。
具体的说,第二通道130也设有进口端和出口端,其中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用于工质的进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工质为液态低沸点的工质,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用于工质流出,工质在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进入第二通道130内,然后再第二通道130内流通,由于工质为低沸点工质,因此工质在第二通道130内流通会与轮毂电机200的热量产生热量交换,此时液态的工质会蒸发成气态,工质在蒸发成气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带走第一通道120中冷却水的热量以及轮毂电机200中定子铁芯211的热量,冷却轮毂电机200的同时也将第一通道120中的冷却水的热量带走,从而使得工质在第二通道130内流通后实现热量交换。起到高效降低轮毂电机200热量的目的,提高了轮毂电机200的冷却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互不连通,且相互独立,第一通道120供冷却水流通,第二通道130供工质流通,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内流通的介质互不干扰,即冷却水在第一通道120内流通,不会影响第二通道130内工质内的流通;工质在第二通道130内流通,不会影响第一通道120内冷却水的流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2、附图3和附图4,第一通道120的横截面和第二通道13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的横截面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2、附图3和附图4,第一通道120横截面的大小和第二通道130的横截面的大小可以为固定不变,也可以为渐变式变化,本申请不做限制,第一通道120横截面的大小和第二通道130的横截面大小的变化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2、附图3和附图4,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的走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的走向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相同或者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2、附图3和附图4,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和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位于换热装置100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换热装置100的不同侧,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和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可以为位于换热装置100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换热装置100的不同侧。为了方便后期换热装置100安装于轮毂电机2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以及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位于换热装置100的同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冷却水从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进入至第一通道120内,可以将轮毂电机200中的热量进行交换,从而进行轮毂电机200内热量的第一次交换。工质从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进入至第二通道130内,工质在第二通道130内流通会与轮毂电机200的热量产生热量交换,此时液态的工质会蒸发成气态,工质在蒸发成气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带走第一通道120中冷却水的热量以及轮毂电机200中定子铁芯211的热量,冷却轮毂电机200的同时也将第一通道120中的冷却水的热量带走,从而使得工质在第二通道130内流通后实现热量交换。起到高效降低轮毂电机200热量的目的,提高了轮毂电机200的冷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1和附图2,换热装置100为由管道110沿轴向往复绕设、且周向弯曲而成的环形结构,管道110沿着轴向往复绕设,在周向上弯曲,此种环形管道110结构即为为蛇形结构,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的走向与管道110的走向相同,即都为蛇形结构。蛇形结构的换热装置100可以提高换热装置100中冷却水和工质流通的流通长度,从而提高了换热装置100的换热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1和附图2,换热装置100为由管道110螺旋绕设而成的环形结构,此时换热装置100以轴向进行绕设,从轴向的一端向着另一端进行绕设形成螺旋状。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的走向与管道110的走向相同,即都为螺旋状结构。螺旋状结构的换热装置100可以提高换热装置100中冷却水和工质流通的流通长度,从而提高了换热装置10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1和附图2,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和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即位于管道110的同一周向上,例如,当换热装置100的轴向竖直放置时,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位于管道110的上侧时,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端也位于管道110的上侧;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位于管道110的下侧时,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也位于管道110的下侧。例如:第一通道120的走向为从管道110一端的上侧开始,此处可以记为初始端,经在管道110的周向上弯曲形成蛇形结构,绕设至管道110周向的另一端后,此处可以记为末端,此时初始端和末端均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即都为管道110的上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1和附图2,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和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也可以位于管道110的不同侧,即位于管道110的不同周向上,例如,当换热装置100的轴向竖直放置时,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位于管道110的上侧时,则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下侧;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位于管道110的下侧时,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上侧。例如:第一通道120的走向为从管道110一端的上侧开始,此处可以记为初始端,经在管道110的周向上弯曲形成蛇形结构,绕设至管道110周向的另一端后,此处可以记为末端,此时初始端位于管道110的上侧,末端位于管道110的下侧,初始端和末端的位置不在管道110的同一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1和附图2,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与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不同侧,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与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不同侧。例如: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与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均位于管道110的上侧时,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与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也位于管道110的上侧;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与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均位于管道110的下侧时,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与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也位于管道110的下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1和附图2,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位于管道110的上侧,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位于管道110的下侧,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与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可以均位于管道110的上侧;或者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与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也可以均位于管道110的下侧,或者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上侧,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下侧;或者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下侧,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上侧。
为了方便后期换热装置100安装于轮毂电机2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以及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均设有多段,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均设有多段,且交替设置,以形成环形结构;例如第一通道120设有2段,第二通道130也设有2段,2段第一通道120与2段第二通道130间隔设置,即第一通道120沿着管道110周向的两侧为第二通道130,第二通道130沿着管道110周向的两侧为第一通道120。每一段第一通道120和每一段第二通道130沿着周向的横截面均为弧形,多段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交替设置形成环形,即多段弧形结构的管道110围成一个环形结构。具体的,第一通道120可以为蛇形结构,也可以为螺旋结构;第二通道130可以为蛇形结构,也可以为螺旋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和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管道110的不同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和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管道110的不同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和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管道110的不同侧;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和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管道110的不同侧。
为了方便后期换热装置100安装于轮毂电机2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以及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均为环形结构,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中的其中一个位于另一个的环内第一通道120第二通道130管道110。例如:第一通道120位于管道110径向的内侧,第二通道130位于管道110径向的外侧,也可以为第一通道120位于管道110径向的外侧,第二通道130位于管道110径向的内侧,具体的,第一通道120可以为蛇形结构,也可以为螺旋结构;第二通道130可以为蛇形结构,也可以为螺旋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和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管道110的不同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和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管道110的不同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和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管道110的不同侧;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和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管道110的不同侧。
为了方便后期换热装置100安装于轮毂电机2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以及第二通道130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位于管道110的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100为由管道110沿轴向往复绕设、且周向弯曲而成的环形结构,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沿轴向嵌套设置,具体的,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可以均为蛇形结构,第一通道120位于第二通道130的内侧或者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均位于管道110的管腔111中;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为管道110结构,管道110内开设有管腔111,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可以放置于管道110的管腔111中,从而实现第一通道120用于冷却水流通后实现热量交换;第二通道130用于工质在第二通道130内流通后实现热量交换。第一通道120中的冷却水将轮毂电机200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第二通道130的工质与轮毂电机200中的热量产生热量交换,蒸发成气态,工质在蒸发成气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带走第一通道120中冷却水的热量以及轮毂电机200中定子铁芯211的热量,冷却轮毂电机200的同时也将第一通道120中的冷却水的热量带走,起到高效降低轮毂电机200热量的目的,提高了轮毂电机200的冷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第二通道13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管道110的管腔111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其中管道110的管腔111的尺寸大于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的尺寸,方便将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置于管腔111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管道110的管腔111分隔为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构成第一通道120,另一个腔室构成第二通道130。即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均为管道110的管腔111的腔室。冷却水在管道110的一个腔室即第一通道120中流通将轮毂电机200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工质在管道110的第二个腔室即第二通道130中流通与轮毂电机200中的热量产生热量交换,蒸发成气态,工质在蒸发成气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带走第一通道120中冷却水的热量以及轮毂电机200中定子铁芯211的热量,冷却轮毂电机200的同时也将第一通道120中的冷却水的热量带走,起到高效降低轮毂电机200热量的目的,提高了轮毂电机200的冷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110的其中一个腔室形成第一通道12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管道110的另外一个腔室形成第二通道13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3,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在腔室内相邻且并列设置。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沿着管道110轴向绕设、且周向弯曲而成的环形结构,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在腔室内沿轴向绕设且在轴向上并列,此外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同轴在周向上也并列;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在腔室内沿轴向绕设且在轴向上并列设置,此外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沿着径向上也并列,即形成嵌套的结构,沿着径向上,第一通道120在第二通道130的内侧,第一通道120也可以在第二通道130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3,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沿轴向和周向均并列设置,即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沿着管道110轴向绕设、且周向弯曲而成的环形结构,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在腔室内沿轴向绕设且在轴向上并列,此外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同轴在周向上也并列。
为了方便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与轮毂电机20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20包括用于冷却水流通的的第一入口接头121和第一出口接头122,第二通道130包括用于工质流通的第二入口接头131和第二入口接头131。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参阅附图5、附图6和附图7,提供了一种轮毂电机200,其中轮毂电机200包括转子总成、定子总成210和上述实施例的换热装置100,其中定子总成210与转子总成耦合;定子总成210包括定子铁芯211和设于定子铁芯211内部的定子支撑212;上述实施例的换热装置100设于定子支撑212内部。
由此,当换热装置100设于定子支撑212内部时,可以将定子铁芯211的热量进行热量交换,具体的,第一通道120中的冷却水将轮毂电机200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第二通道130的工质与轮毂电机200中的热量产生热量交换,蒸发成气态,工质在蒸发成气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带走第一通道120中冷却水的热量以及轮毂电机200中定子铁芯211的热量,冷却轮毂电机200的同时也将第一通道120中的冷却水的热量带走,起到高效降低轮毂电机200热量的目的,提高了轮毂电机200的冷却效率。因此,通过将上述实施例的换热装置100设于定子支撑212内部,可以省去传统的蒸发器,实现了工质高效、充分的热交换过程。
此外,通过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的双冷却通道,其中第一通道120为冷却水通道,第二通道130为工质通道,可以高效的降低轮毂电机200的热量,避免永磁体过热而发现退磁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6和附图7,定子支撑212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管部213和端盖214;其中管部213和端盖214连接,其中端盖214的尺寸大于管部213的尺寸,管部213呈圆柱形,端盖214呈圆盘形,管部213和端盖214同轴设置,且管部213的端部与端盖214连接。
为了将轮毂电机200的定子铁芯211产生的热量进行交换,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6和附图7,环形件与管部213同轴设置;其中管部213内侧设有用于安装环形件的环形槽,环形件可以置于环形槽中,然后与端盖214进行安装,其中环形槽能够将环形件进行包覆,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且将环形件设于环形槽中,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美观。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6和附图7,环形件与管部213同轴设置,环形件可以与管部213的内圆面相接触,即环形件置于管部213的内圆面,管部213套设于环形件的外面。此种结构,即将环形件设于管部213的内圆面处,也可以将定子铁芯211的热量进行交换。
此外,由于环形的换热装置的第一通道120还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二通道130设有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为了方便将第一通道120和第二通道130贯穿端盖214,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214上设有第一贯穿孔215、第二贯穿孔216、第三贯穿孔217和第四贯穿孔218,其中第一贯穿孔215和第二贯穿孔216用于供第一通道120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贯通,第三贯穿孔217和第四贯穿孔218用于供第二通道130的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贯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6和附图7,第一贯穿孔215、第二贯穿孔216、第三贯穿孔217和第四贯穿孔218的端部可以与端盖214齐平,也可以凸出于端盖214,只要能满足第一通道120还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以及第二通道130的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贯穿即可。具体的,由于第一通道120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可以分别与第一入口接头121和第一出口接头122连通,第二通道130的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可以分别与第二入口接头131和第二入口接头131连通,此时第一贯穿孔215、第二贯穿孔216、第三贯穿孔217和第四贯穿孔218的尺寸大小需要分别大于对应的第一入口接头121、第一出口接头122、第二入口接头131和第二入口接头131的大小,方便第一入口接头121、第一出口接头122、第二入口接头131和第二入口接头131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贯穿孔215、第二贯穿孔216、第三贯穿孔217和第四贯穿孔218。
此外,为了方便第一入口接头121、第一出口接头122、第二入口接头131和第二入口接头131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贯穿孔215、第二贯穿孔216、第三贯穿孔217和第四贯穿孔218后方便与其它部件连接,因此第一入口接头121、第一出口接头122、第二入口接头131和第二入口接头131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一贯穿孔215、第二贯穿孔216、第三贯穿孔217和第四贯穿孔218后,第一入口接头121、第一出口接头122、第二入口接头131和第二入口接头131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贯穿孔215、第二贯穿孔216、第三贯穿孔217和第四贯穿孔218的外侧。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参阅附图8、附图9和附图10,一种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300,包括水箱310、上述实施例的轮毂电机200、工质循环单元320、均压阀330和发电机350,其中水箱310,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箱311,、换热箱312和回水箱313;上述实施例的轮毂电机200,第一通道120的进水端与进水箱311连通,第一通道120的出水端与回水箱313连通;工质循环单元320与第二通道130通过管路连通,工质循环单元320包括透平322;均压阀330设于连通工质循环单元320与第二通道130的管路上;发电机350与透平322的扭矩输出端连接。
由此,其中进水箱311用于给第一通道120提供冷却水,进水箱311可以通过管路与第一通道120的进水端连通,当轮毂电机200需要进行冷却时,可以将进水箱311的冷却水通过管路通过轮毂电机进水口219送至第一通道120,用于供第一通道120内冷却水的流通,冷却水经第一通道120流通后将轮毂电机200的热量进行交换,此时第一通道120内的冷却水温度升高,因此从第一通道120的出水端出来的冷却水温度较高。为了实现冷却水循环利用,可以将温度较高的冷却水通过轮毂电机出水口220送至回水箱313,回水箱313的冷却水温度较高,为了达到冷却水循环使用的目的,可以将回水箱313的冷却水需要降温后供后续使用,因此回水箱313的冷却水经换热箱312的冷却后重新送至进水箱311,供后续第一通道120热量交换使用,从而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此外,换热装置100还有用于工质换热的过程,其中液态工质经轮毂电机工质进口221送至第二通道130,用于供第二通道130内工质的流通,液态工质为低沸点工质,液态工质经与轮毂电机200的热量产生热量交换,蒸发成气态,同时也可以带走第一通道120冷却水的热量以及轮毂电机200中定子铁芯211的热量,工质在第二通道130内流通,不仅可以冷却轮毂电机200,而且可以带走一部分第一通道120中的热量,相较于只有冷却水冷却轮毂电机200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工质换热以及冷却水换热两种换热通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降低轮毂电机200热量的效率。
蒸发成气态的工质通过第二通道130的出口端经管路进入工质循环单元320,具体的可以为通过均压阀330进入工质循环单元320中,气态的工质进入工质循环单元320的透平322,均压阀330可以保证进入透平322的工质气体压力稳定,而且能保证透平322高效做功。推动透平322做功带动发电机350进行发电,其中发电机350发出的电量可以通过整流逆变装置360给动力电池370充电,保证车辆行驶过程能源的持续补给。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质循环单元320包括气液分离器321、透平322、冷凝器323和工质泵324,第二通道130、均压阀330、气液分离器321的气体通道、透平322、冷凝器323和工质泵324依次连通,工质泵324的出口端与第二通道130连通;气液分离器321的液体通道与冷凝器323连通。
具体的,参阅附图8,液态工质经第二通道130流通,液态工质为低沸点工质,液态工质经与轮毂电机200的热量产生热量交换,蒸发成气态,蒸发成气态的工质通过轮毂电机的工质出口222经管路进入工质循环单元320,具体的可以为通过均压阀330进入工质循环单元320中,气态的工质进入工质循环单元320的透平322,均压阀330可以保证进入透平322的工质气体压力稳定,而且能保证透平322高效做功。
其中通过均压阀330进入到工质循环单元320中,气态工质汇集于均压阀330中,然后通过均压阀330加压进入气液分离器321中,由于从第二通道130蒸发出来的气态可能因蒸发不充分带有液态工质,因此为了避免液态工质进入透平322影响透平322的使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态工质通过均压阀330加压进入气液分离器321中进行气液分离,气液分离器321将气态工质中的液态成分分离出来,避免气态工质中含有少量液态工质进入到透平322中对透平322叶片产生冲击,从而损坏透平322。
参阅附图8,气液分离器321设有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其中被气液分离器321分离的气态工质通过气态出口进入透平322,气态工质推动透平322做功带动发电机350发电,发电机350所发的电量可以通过整流逆变装置360给动力电池370充电,保证车辆行驶过程能源的持续补给。被气液分离器321分离的液态工质从气液分离器321的液态出口进入冷凝器323中进行冷凝。
在一些实施例中,轮毂电机200为4个,换热装置100设有1个、2个、3个或者4个,其中可以有1个轮毂电机200设有1个,也可以其中有2个轮毂电机200分别设有1个换热装置100,也可以其中有3个轮毂电机200分别设有1个换热装置100,也可以为其中4个轮毂电机200每个轮毂电机200均设有1个换热装置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换热装置100设有1个时,1个换热装置100设于对应的1个轮毂电机200,均压阀330设于连通工质循环单元320与第二通道130的管路上,均压阀330设有1个第一入口331和1个第一出口332,1个入口与对应的轮毂电机200的第二通道13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换热装置100设有2个时,2个换热装置100设于对应的2个轮毂电机200,,均压阀330设于连通工质循环单元320与第二通道130的管路上,均压阀330设有2个第一入口331和1个第一出口332,2个第一入口331分别与对应的轮毂电机200的第二通道13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换热装置100设有3个时,3个换热装置100设于对应的3个轮毂电机200,均压阀330设于连通工质循环单元320与第二通道130的管路上,均压阀330设有3个第一入口331和1个第一出口332,3个第一入口331分别与对应的轮毂电机200的第二通道13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换热装置100设有4个时,4个换热装置100设于对应的4个轮毂电机200,均压阀330设于连通工质循环单元320与第二通道130的管路上,均压阀330设有4个第一入口331和1个第一出口332,4个第一入口331分别与对应的轮毂电机200的第二通道13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通管340,多通管340设于连通工质循环单元320与第二通道130的管路上;多通管340设有4个第二出口342和1个第二入口341,4个第二出口342分别与4个轮毂电机200的第二通道130连通。
由此,对应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换热装置100设有1个时,多通管340设于连通工质循环单元320与第二通道130的管路上;当换热装置100设有1个时,多通管340设有1个第二出口342和1个第二入口341,1个第二出口342分别与1个轮毂电机200的第二通道13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通管340,当换热装置100设有2个时,多通管340设于连通工质循环单元320与第二通道130的管路上;当换热装置100设有1个时,多通管340设有2个第二出口342和1个第二入口341,2个第二出口342分别与1个轮毂电机200的第二通道13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通管340,当换热装置100设有3个时,多通管340设于连通工质循环单元320与第二通道130的管路上;当换热装置100设有3个时,多通管340设有3个第二出口342和1个第二入口341,3个第二出口342分别与1个轮毂电机200的第二通道13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通管340,当换热装置100设有4个时,多通管340设于连通工质循环单元320与第二通道130的管路上;当换热装置100设有4个时,多通管340设有4个第二出口342和1个第二入口341,4个第二出口342分别与1个轮毂电机200的第二通道13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310还包括第一阀门314、第二阀门315、第一水泵316和第二水泵317,第一阀门314和第一水泵316设于连通进水箱311和换热箱312的管路上,第二阀门315和第二水泵317依次设于连通换热箱312和回水箱313的管路上;第二换热箱312设有冷却散热装置318和温度检测装置319。
具体的,水箱310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进水箱311、第二部分为换热箱312,第三部分为回水箱313,其中进水箱311、换热箱312和回水箱313依次连通,进水箱311的水通过管路进入轮毂电机200的第一通道120,冷却水在换热装置100的第一通道120内流通,然后将轮毂电机200进行冷却,冷却水冷却轮毂电机200后经第一通道120的出口端流出,冷却工作结束后,可以经管路进入回水箱313,经第一通道120流通后的冷却水会带走轮毂电机200的热量从而将冷却水进行升温,此时进入回水箱313的水温度较高,回水箱313的水可以通过设置在回水箱313的第二水泵317泵入换热箱312,换热箱312中设有环形的管路,回水箱313中的水经第二水泵317泵入换热箱312中环形管路上,其中进水箱311和换热箱312之间通过管路连通,换热箱312和回水箱313之间通过管路连通,第一阀门314和第一水泵316设于连通进水箱311和换热箱312的管路上,第二阀门315和第二水泵317设于连通换热箱312和回水箱313的管路上。通过打开第二阀门315和第二水泵317可以将回水箱313的热水经管路连通至换热箱312中,通过打开第一阀门314和第一水泵316可以将换热箱312冷却后的水经管路连通至进水箱311。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箱311、换热箱312和回水箱313三部分可以分别依次置于三个并列设置的箱体中,进水箱311、换热箱312和回水箱313通过管路依次连通。
具体的,换热箱312为环形管路,其中环形管部213可以放置于箱体中,也可以无需置于箱体中,环形管部213可以为螺旋状或者蛇形,其中环形管路可以沿着换热箱312长度方向的轴线呈螺旋状,也可以沿着换热箱312高度方向的轴向呈螺旋状,环形管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位于换热箱312的上侧,也可以位于换热箱312的下侧,即环形管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同时位于换热箱312的上侧,也可以同时位于换热箱312的下侧,也可以一个位于换热箱312的上侧,一个位于换热箱312的下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管裸露于外侧,可以通过风冷的方式进行冷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通过风冷的方式进行冷却从而加快水的冷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箱311与换热箱312连接的部位设有隔热板,回水箱313和换热箱312连接的部位设有隔热板,可以避免进水箱311和换热箱312之间进行热传递,同时也可以避免回水箱313和换热箱312之间进行热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换热箱312中水泵满后,关闭换热箱312和回水箱313之间的第二阀门315,当换热箱312出口处温度计检测水温符合要求后,可以通过打开换热箱312和进水箱311之间的第一阀门314和第一水泵316,换热箱312的水进入进水箱311中,从而可以实现水箱310内水的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阀门314和第二阀门315可以为电动阀,通过电动阀可以控制水在箱体内的流通。
具体的,温度检测装置319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设于靠近进水箱311的位置,方便测量换热箱312末端的水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水温达到预设温度时,可以打开第一阀门314和第一水泵316,将换热箱312的水送至进水箱311。
由此,当4个轮毂电机200均设有换热装置100时,进水箱311的水分别通过4个轮毂电机200进水口进入第一通道120给轮毂电机200进行冷却,工作完成后分别从4个出水口回到回水箱313中,打开回水箱313中的第一水泵316和第二阀门315,将回水箱313中的热水泵入换热箱312中,热水经过换热箱312中环形管路进行冷却,当换热箱312中水泵满后,关闭回水箱313和换热箱312之间的第二阀门315,当换热箱312出口处温度计检测水温符合要求后,打开换热箱312和进水箱311之间的第一阀门314和第一水泵316,换热箱312中的水进入进水箱311中,实现水箱310内水的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附图10,冷凝器323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3231和第二腔室3232,第一腔室3231与气液分离器321的液体通道和透平322连通;第二腔室3232的液态工质出口3235与工质泵324连通,第二腔室3232的冷却部3236与进水箱311连通;第一腔室3231位于第二腔室3232的上部,所述第一腔室3231用于储存气态工质,第二腔室3232用于将第一腔室3231内的工质冷凝呈液态。
具体的,第一腔室3231内设有一个气态工质入口3233,一个液态工质入口3234,气态工质入口3233用于透平322内的乏气通过管路进入第一腔室3231,液态工质入口3234用于气液分离器321中的液态工质通过管路进入第一腔室3231,第一腔室3231和第二腔室3232连通,具体的第一腔室3231可以为箱体结构,可以设为第一冷凝箱,第一冷凝箱内部设有空腔,用于储存工质,第二腔室3232可以设为第二冷凝箱,第二冷凝箱内部可以设有环形管路,环形管路的外部为第二冷凝箱的腔室结构,第二冷凝箱的内部与环形管路之间可以供冷却水流通,用于将流入环形管路的工质进行冷凝形成液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凝箱与第二冷凝箱可以通过管路连通,具体的,第一冷凝箱设有工质出口,第二冷凝箱上开设有工质入口,第一冷凝箱的工质出口与第二冷凝箱的工质入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二冷凝箱还设有液态工质出口3235,冷却水入口3237以及冷却水出口3238,其中冷却水入口3237可以与水箱310的进水箱311通过管路连通,冷却水出口3238可以与水箱310的回水箱313通过管路连通,进水箱311的水流经第二冷凝箱,将第二冷凝箱内部的环形管路中的工质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液态工质进入工质泵324中,然后工质泵324将液态工质泵324入轮毂电机200的工质管路中,进行循环,持续工作,持续发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凝箱内部也可以设有管路,其中用于气态工质流入的一路管路,用于液态工质流入的一路管路,这两路管路可以汇流形成一路管路然后流入第二冷凝箱内的环形冷凝管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凝箱内部也可以不设有管路,其中第一冷凝箱开设有两个入口,一个气态工质入口3233,一个液态工质入口3234,气态工质入口3233用于透平322内的乏气通过管路进入第一腔室3231,液态工质入口3234用于气液分离器321中的液态工质通过管路进入第一腔室32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323的第一腔室3231和第二腔室3232为分体式腔体结构,第一腔室3231位于第二腔室3232的上部,其中第一腔室3231可以实现工质的缓冲储存,避免气体工质和液体工质进入冷凝器323中直接进行冷凝,避免同时进行冷凝的工质较多,冷却不彻底,避免工质无法冷凝形成液态工质,实现工质的循环做功。
由此,在4个轮毂电机200均设有换热装置100的情况下,均压阀330设有四个第一进口,一个第一出口332,四股气态工质汇集于均压阀330中,通过均压阀330加压进入气液分离器321中,气液分离器321将气态工质中的液态成分分离出来,避免因在第二通道130中蒸发不充分带有的少量液态工质进入到透平322中对透平322叶片产生冲击破坏。气液分离器321设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被分离出的气态工质进入透平322中,推动透平322做功带动发电机350发电,发电机350所发的电量通过整流逆变装置360给所述动力电池370充电,保证车辆行驶过程能源的持续补给,均压阀330可保证进入透平322中的气体压力稳定,且能保持透平322高效做功,被分离出的液态工质从气液分离器321底部出口进入冷凝器323的第一腔体中,从透平322做功结束后的乏气经过冷凝器323第一腔体中,然后经过第二腔体冷凝,第二腔体的冷却部3236与进水箱311通过管路相连,给冷凝器323的冷却部3236供水将工质冷凝成液态,工质被冷凝成液态后进入工质泵324中,工质泵324将液态工质泵324入多通管340即五通管中,分四路进入四个轮毂电机200系统中,如此循环,持续工作,持续发电。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换热装置100;该换热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换热装置1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轮毂电机200;该轮毂电机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轮毂电机2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300,发电机350与车辆的电池电连接。该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3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3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轮毂电机200安装于车轮400内,为车辆的动力系统,为车辆提供动力,传统技术中电机通常置于前舱的空间,轮毂电机200安装于车轮400内,从而节省了前舱的部分空间,此时可以将气液分离器321、透平322、冷凝器323、发电机350、工质泵324、五通管、整流逆变布置车辆的前舱中,此外车辆的电池可以安装于车辆的底盘上。水箱310可以安装于后备箱中。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轮毂电机,所述换热装置呈环形,设于所述轮毂电机的定子总成,所述换热装置设有用于冷却水换热的第一通道和用于工质换热的第二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为由管道沿轴向往复绕设、且周向弯曲而成的环形结构;和/或,所述换热装置为由管道螺旋绕设而成的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设有多段,且交替设置,以形成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中的其中一个位于另一个的环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为由管道沿轴向往复绕设、且周向弯曲而成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沿轴向嵌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位于所述管道的管腔中;
或,所述管道的管腔分隔为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构成所述第一通道,另一个腔室构成所述第二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用于冷却水流通的的第一入口接头和第一出口接头,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用于工质流通的第二入口接头和第二出口接头。
8.一种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总成;
定子总成,与转子总成耦合;所述定子总成包括定子铁芯和设于所述定子铁芯内部的定子支撑;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设于所述定子支撑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支撑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管部和端盖;
所述环形件与所述管部同轴设置;
所述端盖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通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贯通的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以及用于供所述第二通道的工质入口和工质出口贯通的第三贯穿孔和第四贯穿孔。
10.一种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箱,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箱、换热箱和回水箱;
权利要求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毂电机,所述第一通道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箱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水端与所述回水箱通过管路连通;
工质循环单元,与所述第二通道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工质循环单元包括透平;
均压阀,设于连通所述工质循环单元与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管路上;
发电机,与所述透平的扭矩输出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毂电机的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循环单元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透平、冷凝器和工质泵,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均压阀、气液分离器的气体通道、所述透平、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工质泵依次连通,所述工质泵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通道与所述冷凝器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毂电机的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通管,所述多通管设于连通所述工质循环单元与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管路上;所述均压阀设有4个第一入口和1个第一出口,4个所述第一入口分别与4个所述轮毂电机的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所述多通管设有4个第二出口和1个第二入口,4个所述第二出口分别与4个所述轮毂电机的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轮毂电机的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一水泵设于连通所述进水箱和所述换热箱的管路上;
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二水泵依次设于连通所述换热箱和所述回水箱的管路上;
所述换热箱设有冷却散热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轮毂电机的热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通道和所述透平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液态工质出口与所述工质泵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冷却部与所述进水箱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上部。
15.一种车辆,包括: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
或权利要求8或9任一项所述的轮毂电机;
或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所述发电机与所述车辆的电池电连接。
CN202311571879.0A 2023-11-23 2023-11-23 散热装置、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及车辆 Pending CN117713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1879.0A CN117713451A (zh) 2023-11-23 2023-11-23 散热装置、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1879.0A CN117713451A (zh) 2023-11-23 2023-11-23 散热装置、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13451A true CN117713451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59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1879.0A Pending CN117713451A (zh) 2023-11-23 2023-11-23 散热装置、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134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85590B (zh) 带有冷却装置的电机
JP4982119B2 (ja) 回転電機
KR101238209B1 (ko) 전동기
CN109787405B (zh) 一种基于混合冷却技术的高效磁通壁垒电机
KR101569018B1 (ko) 전동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차량
CN108493514B (zh) 一种电池包的散热和加热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N100521448C (zh) 一种蒸发冷却风力发电机定子
CN103229013B (zh) 电机的冷却
JP2016531035A (ja) クーリング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用冷房システム
US10910684B2 (en) Machin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JP2011181224A (ja) 電池冷却/加熱構造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870621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8890643B2 (en) Heat exchange type cooling apparatus for a transformer
EP2741932A1 (en) Cooling system
TW201727170A (zh) 蒸汽壓縮系統
JP2019196840A (ja) 機器温調装置
ITMI20121301A1 (it) Segmento attivo di una macchina elettrica rotante per aerogeneratore, macchina elettrica rotante, e aerogeneratore
CN102055283A (zh) 蒸发冷却永磁电机
CN117239984A (zh) 电机、空气压缩机及其冷却油冷却系统
CN117713451A (zh) 散热装置、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热量回收系统及车辆
JP2006158105A (ja) モータの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の冷却方法。
CN110768413A (zh) 自循环冷却式电机定子
KR102018230B1 (ko) 전동기
CN116231151A (zh) 新能源电池热管理系统
EP3465047B1 (en) A heat exchange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