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11303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11303A CN117711303A CN202311867808.5A CN202311867808A CN117711303A CN 117711303 A CN117711303 A CN 117711303A CN 202311867808 A CN202311867808 A CN 202311867808A CN 117711303 A CN117711303 A CN 1177113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emitting
- light
- emitting unit
- circuit
- control circu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101100461812 Arabidopsis thaliana NUP96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1
- 101150090280 MOS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9
- 101100401568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MIC10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9
- 101100478187 Arabidopsis thaliana MOS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7
- 102100030393 G-patch domain and KOW motifs-containing prote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29910052982 molybdenum disulf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108010075750 P-Type Calcium Channe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1051799 Aedes aegypti Molybdenum cofactor sulfurase 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90000699 N-Type Calcium Channe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4129 N-Type Calcium Channel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1006146 Channe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710116850 Molybdenum cofactor sulfurase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5 recomb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98 recomb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发光电路和第二发光电路;第一发光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电路包括第二驱动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发光单元;第二驱动电路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三电源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发光单元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四电源端,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发光电路的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一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在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如此,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最大亮度,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和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技术包括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和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Diode,Micro-LED)显示等。其中,相对LCD显示和OLED显示而言,Micro-LED显示具有高亮度、宽色域、长寿命和响应快等优势。以及,在车载透明显示的应用上,由于像素芯片面积较小、无需偏光膜的封装结构的优点,Micro-LED显示的透明度相对于LCD显示和OLED显示更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然而,Micro-LED显示还存在着许多技术瓶颈,其中之一就是屏幕亮度低,以及提升屏幕亮度会相应带来屏幕发热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高屏幕像素密度显示与透明显示需求较小尺寸的Micro-LED显示芯片,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发光效率会随着芯片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如此导致Micro-LED显示的屏幕亮度受限。另一方面,高屏幕像素密度显示与透明显示会导致内部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的宽长比受限,进一步导致LED的驱动电流最大值受限,使得LED无法工作在最高发光效率对应的驱动电流区间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提升显示面板的最大亮度,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和温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发光电路和第二发光电路;
所述第一发光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串联于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节点;
所述第二发光电路包括第二驱动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三电源端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四电源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导通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
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导通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发光电路和第二发光电路;第一发光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一发光单元,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一发光单元串联于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之间,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一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节点;第二发光电路包括第二驱动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发光单元;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二驱动电路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三电源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发光单元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四电源端,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发光电路的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一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在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控制电路的端口导通原则,改变现有的一驱动电路仅驱动一发光单元发光的驱动方法,第一发光单元可以同时获得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并得以发光,以使第一发光单元的驱动电流最大值得以提高,第一发光单元可以工作在最高发光效率对应的驱动电流区间内,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最大亮度,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和温度,以及,第二发光单元仍可以获得第二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并得以发光,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相互错开,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均可正常运行,互不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红光LED发光效率与驱动电流的曲线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一种绿光LED发光效率与驱动电流的曲线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一种蓝光LED发光效率与驱动电流的曲线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版图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光LED发光效率与驱动电流的曲线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的时序示意图;
图8和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两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红光LED发光效率与驱动电流的曲线示意图;
图11a和图1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的时序示意图;
图12a、图12b和图12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种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的时序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现有的一种红光LED发光效率与驱动电流的曲线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一种绿光LED发光效率与驱动电流的曲线示意图,图3是现有的一种蓝光LED发光效率与驱动电流的曲线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中的红光LED的最高发光效率对应的驱动电流约为70μA,也即,在驱动电路提供给红光LED的驱动电流接近70μA时,该红光LED的发光效率才接近最高发光效率。图2中的绿光LED的最高发光效率对应的驱动电流约为10μA,也即,在驱动电路提供给绿光LED的驱动电流接近10μA时,该绿光LED的发光效率才接近最高发光效率。图3中的蓝光LED的最高发光效率对应的驱动电流约为10μA,也即,在驱动电路提供给蓝光LED的驱动电流接近10μA时,该蓝光LED的发光效率才接近最高发光效率。然而,目前针对于采用上述红光LED、绿光LED和蓝光LED的显示面板的驱动,会采用相同的最大驱动电流进行驱动,即,会同时以10μA的最大驱动电流分别驱动红光LED、绿光LED和蓝光LED,由此,绿光LED和蓝光LED的发光效率接近自身的最高发光效率,而红光LED的发光效率远低于自身的最高发光效率,红光LED、绿光LED和蓝光LED的发光效率不能同时接近自身的最高发光效率,无法达到各自最大的发光亮度,导致整个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受限。并且,由于红光LED不能工作在最高发光效率下,其能耗相对地会更多地转化为热能散发掉,不仅会导致面板功耗增加,还会导致面板屏幕温度升高,影响显示面板内部器件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在传统的R/G/B驱动电路分别驱动R/G/B发光单元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控制电路,并通过该控制电路实现红光LED、绿光LED、蓝光LED接收到的最大驱动电流的提升,使得红光LED、绿光LED、蓝光LED的发光效率可以均接近自身的最高发光效率,改善整个显示面板的发光亮度。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发光电路10和第二发光电路20;第一发光电路10包括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一发光单元12,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一发光单元12串联于第一电源端PVDD1和第二电源端PVEE1之间,第一驱动电路11与第一发光单元12之间设置有第一节点N1;第二发光电路20包括第二驱动电路21、第一控制电路22和第二发光单元23;第一控制电路22包括第一输入端221、第一输出端222和第二输出端223;第二驱动电路21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三电源端PVDD2和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第二发光单元23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二输出端223和第四电源端PVEE2,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出端222与第一发光电路10的第一节点N1电连接;第一控制电路22被配置为: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
具体地,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发光电路10和第二发光电路20。其中,第一发光电路10包括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一发光单元12。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一发光单元12串联于第一电源端PVDD1和第二电源端PVEE1之间,换言之,第一驱动电路11的一端与第一电源端PVDD1电连接,第一驱动电路11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单元12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端PVEE1电连接。第一驱动电路11可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电流,以使第一发光单元12发光。示例性地,第一电源端PVDD1可以接收正相电源信号,第二电源端PVEE1可以接收负相电源信号或接地。或者,第一电源端PVDD1和第二电源端PVEE1可以均接收正相电源信号或负相电源信号,且第一电源端PVDD1接收到的电源信号的幅值大于第二电源端PVEE1接收到的电源信号。此外,第一发光单元12可以为Micro-LED、Mini-LED或Nano-LED中的任意一种。
第二发光电路20包括第二驱动电路21、第一控制电路22和第二发光单元23,且第一控制电路22包括第一输入端221、第一输出端222和第二输出端223。第二驱动电路21的一端与第三电源端PVDD2电连接,第二驱动电路21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电连接。第二发光单元23的一端与第四电源端PVEE2电连接,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二输出端223电连接。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电流,以使第二发光单元23发光。示例性地,第三电源端PVDD2可以接收正相电源信号,第四电源端PVEE2可以接收负相电源信号或接地。或者,第三电源端PVDD2和第四电源端PVEE2可以均接收正相电源信号或负相电源信号,且第三电源端PVDD2接收到的电源信号的幅值大于第四电源端PVEE2接收到的电源信号。此外,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端PVDD1与第三电源端PVDD2可以相同,和/或,第二电源端PVEE1与第四电源端PVEE2可以相同,以便于采用相同的电源信号对第一发光电路10和第二发光电路20进行控制。此外,第二发光单元23可以为Micro-LED、Mini-LED或Nano-LED中的任意一种。第一驱动电路11与第一发光单元12之间设置有第一节点N1,且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出端222与该第一节点N1电连接。如此,第二驱动电路21还可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电流,以使第一发光单元12发光。
其中,第一驱动电路11可以用于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电流,以使第一发光单元12发光。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用于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电流,以使第二发光单元23发光。第二驱动电路21还可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电流,以使第一发光单元12发光。示例性地,第一驱动电路11和/或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为7T1C电路,且前文已介绍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为7T1C电路及其简单的工作原理,包括初始化、数据写入和发光三个阶段。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版图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可以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如此,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由于驱动电路提供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与数据写入阶段写入的数据信号的大小正相关,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可选在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的数据写入阶段写入相同的数据信号,以此使得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大小相同的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的数据写入阶段写入相同的数据信号,可以简化第一发光单元12的驱动信号,有助于简化驱动芯片的设计。
当然,除上述实施方式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选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中,设置与第一发光单元12对应的第一驱动电路11提供较大的驱动信号,而与其他发光单元(示例性地,此处可以为第二发光单元23)对应的第二驱动电路21提供相对较小的驱动信号。换言之,可设置在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的数据写入阶段,按照比例关系等,向第一驱动电路11写入较大的数据信号,向第二驱动电路21写入较小的数据信号。此外,第一驱动电路11和/或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为其他电路结构。本实施例在此只是举例,均不作限定。
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可以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如此,第二驱动电路21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
可选地,在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单元12可以为红色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23可以为绿色发光单元(或蓝色发光单元)。以及,在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的数据写入阶段写入相同的数据信号,以此使得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所提供的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是相同的,示例性地,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可以为10μA。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红色发光单元(示例性地,该红色发光单元可以为红光LED)的发光阶段,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同步向该红色发光单元提供10μA的驱动电流,也即该红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共为20μA,该红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最大驱动电流得以提升,此时该红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相较于接收到10μA的驱动电流时的发光效率更高。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光LED发光效率与驱动电流的曲线示意图,如图6所示,可以明显看出随着该红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的增大,该红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也相应增大。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绿色发光单元(示例性地,该绿色发光单元可以为绿色LED)的发光阶段,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向该绿色发光单元提供10μA的驱动电流,也即该绿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共为10μA,可由图2得知,此时该绿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接近最高发光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发光电路和第二发光电路;第一发光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一发光单元,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一发光单元串联于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之间,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一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节点;第二发光电路包括第二驱动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发光单元;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二驱动电路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三电源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发光单元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四电源端,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发光电路的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一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在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在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控制电路的端口导通原则,改变现有的一驱动电路仅驱动一发光单元发光的驱动方法,第一发光单元可以同时获得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并得以发光,以使第一发光单元的驱动电流最大值得以提高,第一发光单元可以工作在最高发光效率对应的驱动电流区间内,有效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最大亮度,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功耗和温度,以及,第二发光单元仍可以获得第二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并得以发光,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相互错开,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均可正常运行,互不干扰。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4,第一控制电路22还被配置为: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关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关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
具体地,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可以关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如此,第二驱动电路21不可以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也即,在第一发光单元12发光时,第二发光单元23不发光。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可以关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如此,第二驱动电路21不可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也即,在第二发光单元23发光时,第一发光单元12不发光。第一发光单元12和第二发光单元23交替发光,第一发光单元12和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时间互不交叠,既可以实现第一发光单元12和第二发光单元23的分时正常运行,也可以使得第一发光单元12在自身的发光阶段中,发光效率得以提升,第二发光单元23在自身的发光阶段中,发光效率仍保持接近最高发光效率。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4,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被配置为: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输出驱动信号;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第二驱动电路21向第二发光单元23输出驱动信号。
具体地,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使得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从而控制该第一发光单元12发光。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使得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向第二发光单元23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从而控制该第二发光单元23发光。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4,第一控制电路22包括第一开关单元MOS1和第二开关单元MOS2;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第一端电连接且作为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与第二驱动电路21电连接,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第二端与第一发光电路10的第一节点N1电连接,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第二端与第二发光单元23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控制电路22包括第一开关单元MOS1和第二开关单元MOS2。其中,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第一端与第二驱动电路21电连接,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第二端与第一发光电路10的第一节点N1电连接。此外,第一开关单元MOS1还包括第一控制端,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一控制端可以接收有效电平信号,如此,第一开关单元MOS1导通,也即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导通。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第一端也与第二驱动电路21电连接,且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第一端和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第一端电连接,且两者的连接点即可作为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第二端与第二发光单元23电连接。此外,第二开关单元MOS2还包括第二控制端,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第二控制端可以接收有效电平信号,如此,第二开关单元MOS2导通,也即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导通。
可选地,第一开关单元MOS1为N型沟道晶体管或P型沟道晶体管,第二开关单元MOS2为N型沟道晶体管或P型沟道晶体管。示例性地,图4所示的第一开关单元MOS1为P型沟道晶体管,第二开关单元MOS2为P型沟道晶体管。下面以第一开关单元MOS1和第二开关单元MOS2均为P型沟道晶体管为例进行介绍。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开关单元MOS1和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类型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计确定,本实施例在此只是举例,不作限定。
下面以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为例,在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第一输出端222和第二输出端223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也即第一控制电路22中的第一开关单元MOS1和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导通配置原则的基础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的工作过程加以描述。图7a和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的时序示意图,如图7a和图7b所示,V_MOS1表示加载到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驱动信号,V_MOS2表示加载到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驱动信号。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一开关单元MOS1导通(可以理解为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第一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示例性地,该有效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低电平),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第二开关单元MOS2导通(可以理解为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第二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示例性地,该有效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低电平),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向第二发光单元23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和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在时间维度上相互错开,不同时发生,也即,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结束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才能开始。图7a所示的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结束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立即开始,换言之,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的结束时刻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的开始时刻相同。图7b所示的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才开始。此外,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和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的先后顺序可不作限定,示例性地,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结束后,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才能开始,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的结束时刻与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的开始时刻之间可以相同,也可以间隔一段时间。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4,第一发光单元12在最高发光效率下对应的驱动电流,大于第二发光单元23在最高发光效率下对应的驱动电流。
具体地,发光效率是一个光源/发光单元的参数,是光通量与功率的比值。发光效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光源/发光单元内部的能量激发、能量传递、复合发光以及无辐射复合过程的总效果。则LED发光效率即等于LED的光通量除以LED的功率,其该功率为LED在正常电流驱动下的电压值与电流值的乘积。需要说明的是,LED具有发光效率和驱动电流的关系曲线,可参考图1-图3,即在该关系曲线中可以确定出最高发光效率以及对应的驱动电流,由此可以进行对比判定驱动电流的大小关系、发光效率的大小关系。
第一发光单元12在最高发光效率下对应的驱动电流可以为I1,第二发光单元23在最高发光效率下对应的驱动电流可以为I2,且I1>I2。示例性地,若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所提供的驱动电流的大小均为I0,且I0与I2数值相近,仅由第二驱动电路21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大小为I0的驱动电流,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效率接近自身的最高发光效率。但由于I1>I2,I1>I0,仅由第一驱动电路11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大小为I0的驱动电流,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效率低于自身的最高发光效率。因此,可以通过第一控制电路22,使得第一驱动电路11和第二驱动电路21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电流,也即第一发光单元12可以接收到大小为2×I0的驱动电流,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效率得以提升。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4,第一发光单元12为红色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23为绿色发光单元或蓝色发光单元。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1、图2和图3,红色发光单元在自身的最高发光效率下对应的驱动电流较大,不仅需求自身对应的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流,还需要其他发光单元对应的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流,以此使得红色发光单元的最大驱动电流和发光效率得以提升。绿色发光单元或蓝色发光单元在自身的最高发光效率下对应的驱动电流较小,仅需求自身对应的驱动电路提供驱动电流,绿色发光单元或蓝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即在自身的最高发光效率的目标范围内。
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不限于像素电路仅仅包括针对RGB三色的发光单元的情况,而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一个像素电路中包括多个发光单元。示例性地,除了针对RGB三原色的三个发光单元之外,还可以增加针对黄色的发光单元,从而一个像素电路包括RGBY四个发光单元,来扩展画面显示的色域和饱和度,提高色彩的表现力。
可选地,图8和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两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发光电路30;第三发光电路30包括第三驱动电路31、第二控制电路32和第三发光单元33;第二控制电路32包括第一输入端321、第一输出端322和第二输出端323;第三驱动电路31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五电源端PVDD3和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第三发光单元33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二输出端323和第六电源端PVEE3;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出端322与第二发光电路20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或第一发光电路10的第一节点N1电连接;第二控制电路32被配置为:在第一发光单元12和/或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
具体地,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发光电路10、第二发光电路20和第三发光电路30。其中,第三发光电路30包括第三驱动电路31、第二控制电路32和第三发光单元33,且第二控制电路32包括第一输入端321、第一输出端322和第二输出端323。第三驱动电路31的一端与第五电源端PVDD3电连接,第三驱动电路31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电连接。第三发光单元33的一端与第六电源端PVEE3电连接,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另一端与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二输出端323电连接。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向第三发光单元33提供驱动电流,以使第三发光单元33发光。示例性地,第五电源端PVDD3可以接收正相电源信号,第六电源端PVEE3可以接收负相电源信号或接地。或者,第五电源端PVDD3和第六电源端PVEE3可以均接收正相电源信号或负相电源信号,且第五电源端PVDD3接收到的电源信号的幅值大于第六电源端PVEE3接收到的电源信号。此外,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端PVDD1、第三电源端PVDD2与第五电源端PVDD3可以相同,和/或,第二电源端PVEE1、第四电源端PVEE2与第六电源端PVEE3可以相同,以便于采用相同的电源信号对第一发光电路10、第二发光电路20和第三发光电路30进行控制。此外,第三发光单元33可以为Micro-LED、Mini-LED或Nano-LED中的任意一种。
图8所示的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出端322可以与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电连接,且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出端222与第一发光电路10的第一节点N1电连接。如此,第三驱动电路31还可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电流,以使第一发光单元12发光,和/或,第三驱动电路31还可以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电流,以使第二发光单元23发光。示例性地,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为7T1C电路,且前文已介绍第三驱动电路31为7T1C电路及其简单的工作原理,包括初始化、数据写入和发光三个阶段,可继续参考图5,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5和图8,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和第二控制电路3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可以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以及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如此,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由于驱动电路提供的驱动电流的大小与数据写入阶段写入的数据信号的大小正相关,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可选在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的数据写入阶段写入相同的数据信号,以此使得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大小相同的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的数据写入阶段写入相同的数据信号,可以简化第一发光单元12的驱动信号,有助于简化驱动芯片的设计。
当然,除上述实施方式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选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中,设置与第一发光单元12对应的第一驱动电路11提供较大的驱动信号,而与其他发光单元(示例性地,此处可以为第二发光单元23和第三发光单元33)对应的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提供相对较小的驱动信号。换言之,可设置在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的数据写入阶段,按照比例关系等,向第一驱动电路11写入较大的数据信号,向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写入较小的数据信号。此外,第一驱动电路11和/或第二驱动电路21和/或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为其他电路结构。本实施例在此只是举例,均不作限定。
继续参考图5和图8,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和第二控制电路3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可以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如此,第二驱动电路21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或者,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可以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以及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如此,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同步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
继续参考图5和图8,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和第二控制电路3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可以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如此,第三驱动电路31向第三发光单元3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
可选地,在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单元12可以为红色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23可以为绿色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33可以为蓝色发光单元。以及,在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的数据写入阶段写入相同的数据信号,以此使得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所提供的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是相同的,示例性地,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可以为10μA。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和第二控制电路3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红色发光单元(示例性地,该红色发光单元可以为红光LED)的发光阶段,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同步向该红色发光单元提供10μA的驱动电流,也即该红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共为30μA,该红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最大驱动电流得以提升,此时该红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相较于接收到10μA的驱动电流时的发光效率更高。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红光LED发光效率与驱动电流的曲线示意图,如图10所示,可以明显看出随着该红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的增大,该红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也相应增大。在绿色发光单元(示例性地,该绿色发光单元可以为绿色LED)的发光阶段,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同步向该绿色发光单元提供10μA的驱动电流,也即该绿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共为20μA,此时该绿色发光单元的最大驱动电流相较于接收到10μA的驱动电流时的最大驱动电流更高。在蓝色发光单元(示例性地,该蓝色发光单元可以为蓝色LED)的发光阶段,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向该蓝色发光单元提供10μA的驱动电流,也即该蓝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共为10μA,可由图2得知,此时该蓝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接近最高发光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蓝色发光单元所需的驱动电流在白平衡下是红色发光单元所需的驱动电流、绿色发光单元所需的驱动电流、蓝色发光单元所需的驱动电流中的最小值,因此,该蓝色发光单元仅由第三驱动电路31提供驱动电流即可满足驱动需求。
图9所示的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出端322可以与第一发光电路10的第一节点N1电连接,且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出端222与第一发光电路10的第一节点N1电连接。如此,第三驱动电路31还可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电流,以使第一发光单元12发光,和/或,第三驱动电路31还可以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电流,以使第二发光单元23发光。示例性地,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为7T1C电路,且前文已介绍第三驱动电路31为7T1C电路及其简单的工作原理,包括初始化、数据写入和发光三个阶段,可继续参考图5,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5和图9,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和第二控制电路3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可以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以及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如此,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可以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如此,第二驱动电路21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可以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如此,第三驱动电路31向第三发光单元3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
可选地,在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单元12可以为红色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23可以为绿色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33可以为蓝色发光单元。以及,在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的数据写入阶段写入相同的数据信号,以此使得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所提供的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是相同的,示例性地,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可以为10μA。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和第二控制电路3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红色发光单元(示例性地,该红色发光单元可以为红光LED)的发光阶段,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同步向该红色发光单元提供10μA的驱动电流,也即该红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共为30μA,该红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最大驱动电流得以提升,此时该红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相较于接收到10μA的驱动电流时的发光效率更高。继续参考图10,可以明显看出随着该红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的增大,该红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也相应增大。在绿色发光单元(示例性地,该绿色发光单元可以为绿色LED)的发光阶段,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向该绿色发光单元提供10μA的驱动电流,也即该绿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共为10μA,可由图2得知,此时该绿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接近最高发光效率。在蓝色发光单元(示例性地,该蓝色发光单元可以为蓝色LED)的发光阶段,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向该蓝色发光单元提供10μA的驱动电流,也即该蓝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共为10μA,可由图2得知,此时该蓝色发光单元的发光效率接近最高发光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蓝色发光单元所需的驱动电流在白平衡下是红色发光单元所需的驱动电流、绿色发光单元所需的驱动电流、蓝色发光单元所需的驱动电流中的最小值,因此,该蓝色发光单元仅由第三驱动电路31提供驱动电流即可满足驱动需求。
基于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本发明针对该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实验。具体地,在相同的800nit的目标亮度下,本发明考察了现有的显示面板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功耗及面板温度。表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现有的显示面板在相同显示亮度下的参数对比表,如表1所示,对于现有的显示面板而言,其屏幕亮度达到800nit时,红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为10μA,绿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为5μA,蓝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为2μA,屏幕功耗密度为588W/m2,屏幕温度为56℃。而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其屏幕亮度达到800nit时,红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为30μA,绿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为20μA,蓝色发光单元接收到的驱动电流为7μA,由于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的同步驱动,可以向红色发光单元提供更高的驱动电流,保证了红色发光单元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且此时显示面板的屏幕功耗密度从588W/m2降低至451W/m2,屏幕温度从56℃降低至48℃。同样,在相同的588W/m2屏幕功耗密度前提下,显示面板的屏幕亮度明显提升,屏幕温度明显降低。
表1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8,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出端322与第二发光电路20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电连接时,第二控制电路32还被配置为: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关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关断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关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关断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关断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
具体地,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和第二控制电路3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可以关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以及关断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如此,第二驱动电路21不可以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第三驱动电路31不可以向第三发光单元3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也即,在第一发光单元12发光时,第二发光单元23不发光,第三发光单元33也不发光。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可以关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以及关断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如此,第二驱动电路21不可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第三驱动电路31不可以向第三发光单元3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也即,在第二发光单元23发光时,第一发光单元12不发光,第三发光单元33也不发光。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可以关断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如此,第三驱动电路31不可以向第一发光单元12和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也即,在第三发光单元33发光时,第一发光单元12不发光,第二发光单元23也不发光。第一发光单元12、第二发光单元23和第三发光单元33交替发光,第一发光单元12、第二发光单元23和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时间互不交叠,既可以实现第一发光单元12、第二发光单元23和第三发光单元33的分时正常运行,也可以使得第一发光单元12在自身的发光阶段中,最大驱动电流和发光效率得以提升,第二发光单元23在自身的发光阶段中,发光效率仍保持接近最高发光效率,第三发光单元33在自身的发光阶段中,发光效率仍保持接近最高发光效率。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9,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出端322与第一发光电路10的第一节点N1电连接时,第一控制电路22和第二控制电路32还被配置为: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关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关断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关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关断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
具体地,根据第一控制电路2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和第二控制电路32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可以关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以及关断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如此,第二驱动电路21不可以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第三驱动电路31不可以向第三发光单元3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也即,在第一发光单元12发光时,第二发光单元23不发光,第三发光单元33也不发光。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可以关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如此,第二驱动电路21不可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也即,在第二发光单元23发光时,第一发光单元12不发光,第三发光单元33可以发光(此时第三驱动电路31向第三发光单元3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第三发光单元33也可以不发光(此时第三驱动电路31未向第三发光单元3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可以关断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如此,第三驱动电路31不可以向第一发光单元12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也即,在第三发光单元33发光时,第一发光单元12不发光,第二发光单元23可以发光(此时第二驱动电路21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第二发光单元23也可以不发光(此时第二驱动电路21未向第二发光单元23提供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8,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出端322与第二发光电路20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电连接时,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被配置为: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输出驱动信号;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同步向第二发光单元23输出驱动信号;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第三驱动电路31向第三发光单元33输出驱动信号。
具体地,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以及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使得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从而控制该第一发光单元12发光。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二输出端223,以及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使得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同步向第二发光单元23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从而控制该第二发光单元23发光。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使得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向第三发光单元33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从而控制该第三发光单元33发光。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9,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出端322与第一发光电路10的第一节点N1电连接时,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被配置为: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输出驱动信号;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第二驱动电路21向第二发光单元23输出驱动信号;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第三驱动电路31向第三发光单元33输出驱动信号。
具体地,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和第一输出端222,以及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使得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从而控制该第一发光单元12发光。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使得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向第二发光单元23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从而控制该第二发光单元23发光。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导通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使得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向第三发光单元33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从而控制该第三发光单元33发光。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8和图9,第二控制电路32包括第三开关单元MOS3和第四开关单元MOS4;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第一端和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第一端电连接且作为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与第三驱动电路31电连接,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第二端与第二发光电路20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或第一发光电路10的第一节点N1电连接,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第二端与第三发光单元33电连接。
具体地,第二控制电路32包括第三开关单元MOS3和第四开关单元MOS4。如图8所示,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第一端与第三驱动电路31电连接,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第二端与第二发光电路20中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电连接。此外,第三开关单元MOS3还包括第三控制端,在第一发光单元12和/或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第三控制端可以接收有效电平信号,如此,第三开关单元MOS3导通,也即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导通。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第一端也与第三驱动电路31电连接,且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第一端与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第一端电连接,且两者的连接点即可作为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第二端与第三发光单元33电连接。此外,第四开关单元MOS4还包括第四控制端,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第四控制端可以接收有效电平信号,如此,第四开关单元MOS4导通,也即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导通。
如图9所示,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第一端与第三驱动电路31电连接,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第二端与第一发光电路10的第一节点N1电连接。此外,第三开关单元MOS3还包括第三控制端,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三控制端可以接收有效电平信号,如此,第三开关单元MOS3导通,也即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一输出端322导通。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第一端也与第三驱动电路31电连接,且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第一端与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第一端电连接,且两者的连接点即可作为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第二端与第三发光单元33电连接。此外,第四开关单元MOS4还包括第四控制端,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第四控制端可以接收有效电平信号,如此,第四开关单元MOS4导通,也即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和第二输出端323导通。
在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第三开关单元MOS3可以为N型沟道晶体管或P型沟道晶体管,第四开关单元MOS4可以为N型沟道晶体管或P型沟道晶体管。示例性地,图8和图9所示的第三开关单元MOS3为P型沟道晶体管,第四开关单元MOS4为P型沟道晶体管。下面以第三开关单元MOS3和第四开关单元MOS4均为P型沟道晶体管为例进行介绍。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三开关单元MOS3和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类型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计确定,本实施例在此只是举例,不作限定。
下面以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为例,在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第一输出端222和第二输出端223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以及在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第一输出端322和第二输出端323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也即第一控制电路22中的第一开关单元MOS1和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导通配置原则、第二控制电路32中的第三开关单元MOS3和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导通配置原则的基础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的工作过程加以描述。图11a和图1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的时序示意图,如图11a和图11b所示,V_MOS1表示加载到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驱动信号,V_MOS2表示加载到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驱动信号,V_MOS3表示加载到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驱动信号,V_MOS4表示加载到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驱动信号。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一开关单元MOS1导通(可以理解为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第一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示例性地,该有效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低电平),且第三开关单元MOS3导通(可以理解为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第三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示例性地,该有效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低电平),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导通开始时刻与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导通开始时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导通时间与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导通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第二开关单元MOS2导通(可以理解为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第二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示例性地,该有效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低电平),且第三开关单元MOS3导通(可以理解为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第三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示例性地,该有效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低电平),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同步向第二发光单元23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导通开始时刻与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导通开始时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导通时间与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导通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第四开关单元MOS4导通(可以理解为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第四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示例性地,该有效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低电平),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向第三发光单元33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和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在时间维度上相互错开,不同时发生,也即,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结束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或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才能开始。图11a所示的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结束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立即开始,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结束后,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立即开始,换言之,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的结束时刻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的开始时刻相同,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的结束时刻与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的开始时刻相同。图11b所示的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才开始,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后,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才开始。此外,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和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的先后顺序可不作限定。
下面以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为例,在第一控制电路22的第一输入端221、第一输出端222和第二输出端223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以及在第二控制电路32的第一输入端321、第一输出端322和第二输出端323的端口导通配置原则,也即第一控制电路22中的第一开关单元MOS1和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导通配置原则、第二控制电路32中的第三开关单元MOS3和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导通配置原则的基础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的工作过程加以描述。图12a、图12b和图12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种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的时序示意图,如图12a、图12b和图12c所示,V_MOS1表示加载到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驱动信号,V_MOS2表示加载到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驱动信号,V_MOS3表示加载到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驱动信号,V_MOS4表示加载到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驱动信号。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一开关单元MOS1导通(可以理解为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第一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示例性地,该有效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低电平),且第三开关单元MOS3导通(可以理解为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第三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示例性地,该有效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低电平),第一驱动电路11、第二驱动电路21和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同步向第一发光单元12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导通开始时刻与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导通开始时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开关单元MOS1的导通时间与第三开关单元MOS3的导通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第二开关单元MOS2导通(可以理解为第二开关单元MOS2的第二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示例性地,该有效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低电平),第二驱动电路21可以向第二发光单元23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在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第四开关单元MOS4导通(可以理解为第四开关单元MOS4的第四控制端接收到有效电平信号,示例性地,该有效电平信号可以为高电平,也可以低电平),第三驱动电路31可以向第三发光单元33输出驱动信号即驱动电流。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在时间维度上相互错开,不同时发生,以及,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与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在时间维度上相互错开,不同时发生,也即,在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结束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或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才能开始。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和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在时间维度上可以交叠。图12a所示的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结束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立即开始,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结束后,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立即开始,换言之,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的结束时刻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的开始时刻相同,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的结束时刻与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的开始时刻相同。图12b所示的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才开始,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后,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才开始。图12c所示的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后,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才开始,且在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的过程中,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开始。此外,第一发光单元12的发光阶段、第二发光单元23的发光阶段和第三发光单元33的发光阶段的先后顺序可不作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任一项提供的显示面板1。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相应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示例性地,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以及车载显示设备等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电路和第二发光电路;
所述第一发光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串联于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节点;
所述第二发光电路包括第二驱动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三电源端和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四电源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导通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
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导通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关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关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同步向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输出驱动信号;
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向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输出驱动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且作为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为N型沟道晶体管或P型沟道晶体管,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为N型沟道晶体管或P型沟道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发光电路;所述第三发光电路包括第三驱动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三驱动电路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第五电源端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和第六电源端;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发光电路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或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导通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
在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导通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发光电路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时,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关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关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关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关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在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关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时,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关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关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关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
在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关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发光电路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三驱动电路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同步向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输出驱动信号;
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同步向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输出驱动信号;
在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向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输出驱动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时,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三驱动电路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同步向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输出驱动信号;
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向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输出驱动信号;
在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阶段,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向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输出驱动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三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
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且作为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三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发光电路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或所述第一发光电路的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最高发光效率下对应的驱动电流,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最高发光效率下对应的驱动电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红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为绿色发光单元或蓝色发光单元。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67808.5A CN117711303A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67808.5A CN117711303A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11303A true CN117711303A (zh) | 2024-03-15 |
Family
ID=90144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867808.5A Pending CN117711303A (zh) | 2023-12-29 | 2023-12-29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11303A (zh) |
-
2023
- 2023-12-29 CN CN202311867808.5A patent/CN11771130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758619A (zh) |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070171180A1 (en) | Light source driving circuit, lighting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field sequential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appliance | |
US9185763B2 (en) | Light emitting diode string driving method | |
US11315481B2 (en) | Pixel circuit and its drive metho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869413B2 (en) | Pixel circuit, array substrat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 | |
TWI400986B (zh) | 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路 | |
GB2522966A (en) |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11599309B (zh) |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9616039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发光控制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0136639B (zh) | 驱动电路 | |
US11403994B1 (en) | Light emitting assembly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14299860A (zh) | 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10548192B2 (en) | Light-emitting element driving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1771130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427196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
KR102638108B1 (ko) | 초저전압으로 가능한 발광다이오드의 구동 회로 | |
TWI825947B (zh) | 顯示面板 | |
TWI819625B (zh) | 驅動電路 | |
TWI830435B (zh) | 畫素電路 | |
KR102715831B1 (ko)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
US20240203331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040174325A1 (en) | Pixel driving circuit of display apparatus | |
KR20050097162A (ko) | 발광다이오드 디스플레이 | |
TWI805373B (zh) | 畫素電路 | |
TWI795208B (zh) | 一種驅動電路及使用該驅動電路之發光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