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06236A - 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06236A
CN117706236A CN202311621173.0A CN202311621173A CN117706236A CN 117706236 A CN117706236 A CN 117706236A CN 202311621173 A CN202311621173 A CN 202311621173A CN 117706236 A CN117706236 A CN 117706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state
working condition
inverter
condition detection
standard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211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利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211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062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06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062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方法包括:接收对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请求;响应于工况检测请求,将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模式切换至目标工况模式;获取待测逆变器在目标工况模式下与关联对象的实测连接状态;判断实测连接状态是否满足预设连接状态,基于判断的结果,确定目标工况模式下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案,由于可以根据用户选定的目标工况模式检测在该目标工况模式下待测逆变器与关联对象之间的实测连接状态,进而确定该目标工况模式下对应的工况检测结果,在实现自动检测的同时,检测功能更加完善,提高了逆变器的工况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Description

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将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转换为交流电能的重要设备,逆变器的性能和工作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整个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工作人员利用相关检测设备人为检测逆变器的工况,该种工况检测方式不仅检测效率低,且得到的检测结果不够准确和全面,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用以解决传统工况检测方式检测效率低,且结果不够准确和全面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对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请求;其中,所述工况检测请求中包括对目标工况模式的选定指令;
响应于所述工况检测请求,将所述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模式切换至所述目标工况模式;
获取所述待测逆变器在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与关联对象的实测连接状态;其中,所述关联对象用于表征储能系统中与所述待测逆变器存在关联关系的至少部分设备;
判断所述实测连接状态是否满足预设连接状态,基于所述判断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所述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所述判断所述实测连接状态是否满足预设连接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待测逆变器在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与所述关联对象的预设连接状态;其中,所述预设连接状态包括多个标准连接状态,所述标准连接状态是基于新能源发电源的发电状态确定的;
判断所述实测连接状态是否满足所述多个标准连接状态中任一个,得到所述判断的结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为负载优先模式,所述关联对象包括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负载,所述预设连接状态包括第一标准连接状态、第二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三标准连接状态;
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所述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包括:
若所述判断的结果为所述实测连接状态满足第一标准连接状态、第二标准连接状态或者第三标准连接状态,则确定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否则,确定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
其中,所述第一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且溢出电量按照预设优先规则进行分配;所述第二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负载,所述第三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为零时优先接通电网和负载。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所述负载优先模式包括储能优先子模式和并网优先子模式;
在所述储能优先子模式下,所述第一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且溢出电量按照优先满足储能设备充满电进行分配;
在所述并网优先子模式下,所述第一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且溢出电量按照优先满足电网的馈网电量进行分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为储能设备优先模式,所述关联对象包括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储能设备,所述预设连接状态包括第四标准连接状态、第五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六标准连接状态;
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所述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包括:
若所述判断的结果为所述实测连接状态满足第四标准连接状态、第五标准连接状态或者第六标准连接状态,则确定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否则,确定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
其中,所述第四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储能设备;所述第五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储能设备,所述第六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为零时优先接通电网和储能设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为离网模式,所述关联对象包括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以及负载,所述预设连接状态包括第七标准连接状态、第八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九标准连接状态;
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所述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包括:
若所述判断的结果为所述实测连接状态满足第七标准连接状态、第八标准连接状态或者第九标准连接状态,则确定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否则,确定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
其中,所述第七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所述第八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以及负载,所述第九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为零时优先接通储能设备和负载。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在确定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所述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时,生成并发出预警信息;
其中,所述预警信息包括预警提示音、预警提示光以及故障代码中至少一种。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任一种所述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包括:用于放置待测逆变器和/或储能设备的测试台架,以及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待测逆变器相连。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用户终端设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相连;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用于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工况检测请求,和/或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出的预警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通过响应工况检测请求,将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模式切换至目标工况模式,在目标工况模式下获取待测逆变器与关联对象的实测连接状态,根据实测连接状态是否满足预设连接状态的判断结果,确定目标工况模式下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由于可以根据用户选定的目标工况模式检测在该目标工况模式下待测逆变器与关联对象之间的实测连接状态,进而确定该目标工况模式下对应的工况检测结果,在实现自动检测的同时,检测功能更加完善,提高了逆变器的工况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测试台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可以应用于新能源发电场景内的储能系统中,逆变器作为储能系统的一个重要设备,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换为交流电能。
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环节必不可少,通过工况检测可以及时了解逆变器的运行状态,并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逆变器故障,保证逆变器稳定运行。
相关技术中,逆变器的工况检测一般由工作人员手动完成,通过相关检测设备定期检测逆变器的工作状态。该种检测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检测效率低,而且检测结果不够准确和全面。
据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下面结合图1至图6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的细节方案。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10:接收对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请求;其中,工况检测请求中包括对目标工况模式的选定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具有数据收发和数据处理功能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部署于检测现场或者部署于远程监控室内的计算机或者服务器等。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待测逆变器可以由工作人员随机指定,或者可以根据逆变器的属性参数或者工作参数确定。举例而言,可以将属性参数中出厂时长大于预设的时长阈值的逆变器作为待测逆变器进行工况检测,由于出厂时长较长的逆变器出现故障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样可以优先监控出厂时长较长的逆变器的工况情况。
再比如,还可以根据各个逆变器的工作参数中统计到的历史故障次数确定待测逆变器,将历史故障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逆变器作为待测逆变器,这样可以优先监控故障频率较高的逆变器的工况情况。
实际应用中,每一逆变器均存在对应的设备标识,工况检测请求中可以包含待测逆变器的设备标识,根据设备标识可以确定需要进行工况检测的待测逆变器。
一些实施例中,工况检测请求可以通过用户操控电子设备上的相关控制按钮或者控制选项进行触发。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预先部署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电子设备连接,工况检测请求可以通过用户操控用户终端设备上的相关操控按键或者控制选项进行触发。
目标工况模式的选定指令可以表征用户从多个工况模式中选定至少一个模式的需求,即用户期望在该目标工况模式下进行工况检测。举例而言,用户可以按下目标工况模式对应的控制按键或者控制选项选定该目标工况模式。
步骤120:响应于工况检测请求,将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模式切换至目标工况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满足用户在目标工况模式下进行工况检测的需求,首先需要将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模式切换至目标工况模式,以保证在目标工况模式下完成工况检测。
步骤130:获取待测逆变器在目标工况模式下与关联对象的实测连接状态;其中,关联对象用于表征储能系统中与待测逆变器存在关联关系的至少部分设备。
本实施例中,实测连接状态可以表征待测逆变器与关联对象之间的实际连接情况,主要分为接通或者断开两种状态。实际应用中,待测逆变器与每一个关联对象的实测连接状态均需要获取得到。
图2示例性的示出了某一储能系统中逆变器、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负载的布置状态,参见图2,新能源发电源210、电网230、储能设备240以及负载250均与逆变器220相连,其中,负载250具体包括两种类型的负载,分别是离网负载2501和并网负载2502。
本实施例中,关联对象可以包括新能源发电源、电网、储能设备以及负载中至少部分。
步骤140:判断实测连接状态是否满足预设连接状态,基于判断的结果,确定目标工况模式下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先进行工况模式选择后进行工况检测的方式,可以针对用户的模式选择需求在目标工况模式下检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更加完善。同时,通过获得待测逆变器与关联对象的实测连接状态,进而确定目标工况模式下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可以实现工况自动检测,检测过程更加准确和高效。
在一实施例中,判断实测连接状态是否满足预设连接状态,具体包括:
第一步,确定待测逆变器在目标工况模式下与关联对象的预设连接状态;其中,预设连接状态包括多个标准连接状态,每一个标准连接状态均是基于新能源发电源的发电状态确定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新能源发电源可以是光伏发电源、风力发电源以及其他能够将可再生能源收集和再转换的发电源。
实际应用中,由于新能源发电源受环境影响,发电状态并不是稳定不变的,会因环境条件变化而波动,因此,需要首先确定新能源发电源的发电状态,进而确定在不同发电状态下待测逆变器与关联对象之间的多个标准连接状态,每一标准连接状态可以在工况检测之前根据相应的新能源发电源的发电状态预先设定。
第二步,判断实测连接状态是否满足多个标准连接状态中任一个,得到判断的结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环节可以检测待测逆变器与关联对象之间连接状态的偏差情况,也就是在当前发电状态下,逆变器是否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连接状态控制关联对象接通或者断开,可以为后续工况检测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判断环节得到的判断的结果,可以确定在目标工况模式下待测逆变器是否正常工作,从而得到工况检测结果。
具体地,如果判断的结果为待测逆变器与关联对象的实测连接状态均不满足多个标准连接状态,说明待测逆变器并没有正常工作,此时可以确定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如果判断的结果为待测逆变器与关联对象的实测连接状态满足多个标准连接状态中其中任一个,说明待测逆变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时可以确定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模式具体包括负载优先模式、储能设备优先模式以及离网模式,其中,负载优先模式又包含储能优先子模式和并网优先子模式。
在不同工况模式下,由于相应的标准连接状态不同,对应的检测策略也存在一定差异。下面将针对不同的工况模式,对确定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工况模式为负载优先模式,关联对象至少包括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负载,预设连接状态包括第一标准连接状态、第二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三标准连接状态。
基于判断的结果,确定目标工况模式下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具体包括:
若判断的结果为待测逆变器与关联对象的实测连接状态满足第一标准连接状态、第二标准连接状态或者第三标准连接状态,则确定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否则,确定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
其中,第一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且溢出电量按照预设优先规则进行分配;第二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负载,第三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为零时优先接通电网和负载。
本实施例中,第一标准连接状态用于表征负载优先模式下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充足时对应的连接规则,第二标准连接状态用于表征负载优先模式下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时对应的连接规则,第三标准连接状态用于表征负载优先模式下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为零时对应的连接规则。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实测连接状态满足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这三个标准连接状态中其中一个,则可以确定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如果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标准连接状态均不满足,则可以确定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
本实施例中,负载优先模式可以理解为优先满足负载供电的工况模式,可以应用于电网电费较高的场景中,通过优先为负载供电的策略可以使新能源发电源输出的电能优先发送至负载,以降低负载从电网获取的电量。
在一实施例中,负载优先模式包括储能优先子模式和并网优先子模式;
在储能优先子模式下,第一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且溢出电量按照优先满足储能设备充满电进行分配。
本实施例中,储能优先子模式下,新能源发电源产生的电能在满足负载供电需求的前提下,超出的电能,即溢出电能将优先为储能设备充电。实际应用中,储能设备可以是电池或者电池组等能够储存电能的设备。
在储能优先子模式下,当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充足时,新能源发电源优先给负载供电,即待测逆变器应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多余的溢出电能将优先给储能设备充电,当储能设备充满电或者充电至设定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时,多余的电能将反馈给电网。
也就是说,在储能优先子模式下,当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充足时,新能源发电源发出的电能将优先为负载供电,其次为储能设备充电,最后反馈至电网。
在并网优先子模式下,第一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且溢出电量按照优先满足电网的馈网电量进行分配。
本实施例中,并网优先子模式下,新能源发电源产生的电能在满足负载供电需求的前提下,超出的电能,即溢出电能,将优先满足电网馈电需求。
一些实施例中,在储能优先子模式下,当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充足时,新能源发电源优先给负载供电,即待测逆变器应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多余的溢出电能将优先反馈至电网,在满足电网馈电需求的情况下,再将多余的溢出电能为储能设备充电。
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储能优先子模式下,当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充足时,新能源发电源优先给负载供电,即待测逆变器应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多余的溢出电能可以先为储能设备充电至设定SOC(此时储能设备未充满电),之后为电网馈电,如果满足电网馈电需求的情况下,仍有溢出电能,再将溢出电能继续为储能设备充电,直至储能设备充满电。
上述两种情形均可以作为储能优先子模式对应的连接策略,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上述两种策略中任一种策略作为第一标准连接状态用于判断环节。
在负载优先模式下,如果新能源发电源的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的情况下,在储能设备处于充电阶段时,可以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负载,通过新能源发电源和电网共同为负载供电,此种情况对应第二标准连接状态。
在该种情形下,如果储能设备处于放电阶段,可以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电网以及负载,从而通过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和电网共同为负载供电。或者,如果储能设备电能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以及负载,通过新能源发电源和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
在负载优先模式下,如果新能源发电源的发电量等于零,即无新能源发电源的情况下,可以优先接通电网和负载,通过电网为负载供电,此种情况对应第三标准连接状态。
在该种情形下,如果储能设备处于充电阶段,还可以接通电网、负载以及储能设备,通过电网同时为负载和储能设备供电。如果储能设备处于放电阶段且电能不足时,可以接通电网、储能设备以及负载,通过电网和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在储能设备处于放电阶段且电能充足时,可以接通储能设备和负载,通过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工况模式为储能设备优先模式,关联对象至少包括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储能设备,预设连接状态包括第四标准连接状态、第五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六标准连接状态。
基于判断的结果,确定目标工况模式下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具体包括:
若判断的结果为待测逆变器与关联对象的实测连接状态满足第四标准连接状态、第五标准连接状态或者第六标准连接状态,则确定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否则,确定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
其中,第四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储能设备;第五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储能设备,第六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为零时优先接通电网和储能设备。
本实施例中,第四标准连接状态用于表征储能设备优先模式下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充足时对应的连接规则,第五标准连接状态用于表征储能设备优先模式下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时对应的连接规则,第六标准连接状态用于表征储能设备优先模式下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为零时对应的连接规则。
可以理解的是,在储能设备优先模式下,如果判断的结果为实测连接状态满足第四标准连接状态、第五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六标准连接状态中其中一个,则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如果判断的结果为实测连接状态均不满足第四标准连接状态、第五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六标准连接状态,即三个标准连接状态均不满足,则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
本实施例中,储能设备优先模式可以理解为优先为储能设备充电的工况模式,储能设备优先模式下,新能源发电源和电网的电能优先提供给储能设备,从而优先保证储能设备的充电需求。
实际应用中,储能设备优先模式可以应用于电网不稳定、经常掉电的场景中,优先保证储能设备电量充足,以便在电网不稳定时满足负载的正常供电需求。
在储能设备优先模式下,如果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充足的情况下,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储能设备,通过新能源发电源为储能设备充电,此种情况对应第四标准连接状态。
在该种情形下,当储能设备充电达到设定SOC时,多余的溢出电能将为负载供电,如果在满足负载正常供电需求的前提下,仍有多余的溢出电能,可以将溢出电能反馈至电网。
在储能设备优先模式下,如果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的情况下,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储能设备,通过新能源发电源和电网为储能设备充电,此种情况对应第五标准连接状态。
在该种情形下,当储能设备处于充电时段时,储能设备还可以同步为负载供电,即充电和放电过程同步进行。当储能设备处于单独放电阶段且电量不满足供电需求时,可以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电网以及负载,通过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以及电网为负载供电。当储能设备处于单独放电阶段且电量满足供电需求时,可以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以及负载,通过新能源发电源和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
在储能设备优先模式下,如果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等于零,此时新能源发电源无法提供电能,可以接通电网和储能设备,通过电网为储能设备充电,此种情况对应第六标准连接状态。
在该种情形下,如果存在负载供电需求且储能设备处于充电阶段,可以接通电网、负载以及储能设备,通过电网为负载和储能设备供电。如果储能设备进入放电状态,可以通过储能设备和电网为负载供电,或者通过储能设备单独为负载供电。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工况模式为离网模式,关联对象至少包括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以及负载,预设连接状态包括第七标准连接状态、第八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九标准连接状态。
基于判断的结果,确定目标工况模式下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具体包括:
若判断的结果为待测逆变器与关联对象的实测连接状态满足第七标准连接状态、第八标准连接状态或者第九标准连接状态,则确定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否则,确定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
其中,第七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第八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以及负载,第九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为零时优先接通储能设备和负载。
本实施例中,第七标准连接状态用于表征离网模式下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充足时对应的连接规则,第八标准连接状态用于表征离网模式下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时对应的连接规则,第九标准连接状态用于表征离网模式下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为零时对应的连接规则。
可以理解的是,在离网模式下,如果判断的结果为实测连接状态满足第七标准连接状态、第八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九标准连接状态中其中一个,则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如果判断的结果为实测连接状态均不满足第七标准连接状态、第八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九标准连接状态,即三个标准连接状态均不满足,则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
本实施例中,离网模式可以理解为无电网接入的工况模式,该模式下无法通过电网提供电能,仅能依靠新能源发电源和储能设备提供负载工作所需的电能。
在离网模式下,如果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充足,可以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通过新能源发电源为负载供电,此种情况对应第七标准连接状态。
在该种情形下,新能源发电源发出的电能在满足负载供电需求的前提下,如果存在溢出电能,可以将溢出电能用于为储能设备充电。
在离网模式下,如果新能源发电源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可以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以及负载,通过新能源发电源和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此种情况对应第八标准连接状态。
在离网模式下,如果新能源发电量为零,此时无法通过新能源发电源为负载供电,且此种情况下无电网接入,可以接通储能设备和负载,通过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此种情况对应第九标准连接状态。
通过为不同工况模式设定不同的连接策略,可以使逆变器的工况检测过程在不同的工况模式下针对性的实现,从而提高了逆变器工况检测过程的检测可靠性和完善性。
在一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工况模式下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时,生成并发出预警信息。
其中,预警信息包括预警提示音、预警提示光以及故障代码中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待测逆变器出现工作故障时,为了保证待测逆变器的工作安全,可以生成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当前的异常状态,便于工作人员根据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解除故障,从而提高了待测逆变器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预警信息可以直接在电子设备上发出,比如通过安装在电子设备上的警报器发出预警提示音,或者通过安装在电子设备上的警报灯发出预警提示光,或者通过安装在电子设备上的显示屏显示故障代码。
另一些实施例中,预警信息可以在远程部署的用户终端设备上发出,比如可以将故障代码显示在用户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
此外,也可以采用现场和远程同步预警的方式,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现场预警,并通过用户终端设备进行远程预警。
无论采用上述何种预警方式,均可以达到预警提示的效果,具体的预警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需求合理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基于同一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电子设备和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和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电子设备和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与上文描述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3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320、存储器(memory)330和通信总线340,其中,处理器310,通信接口320,存储器330通过通信总线3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310可以调用存储器3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3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具体包括:用于放置待测逆变器410和/或储能设备240的测试台架420,以及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400,电子设备400与待测逆变器410相连。
本实施例中,测试台架420至少用于放置待测逆变器410和储能设备240中至少一种设备,为待测逆变器410的工况检测过程提供检测场景所需的辅助硬件条件。通过电子设备400可以实现对待测逆变器410的工况检测,从而便捷、高效且准确的实现工况检测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还可以包括:用户终端设备510,用户终端设备510与电子设备400相连。
用户终端设备510用于向电子设备400发送工况检测请求,和/或接收电子设备400发出的预警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终端设备51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通信设备。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用户终端设备510远程监控待测逆变器410的工况检测过程,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设备510发送工况检测请求至电子设备400,也可以接收电子设备400发出的预警信息。也就是说,用户终端设备400可以具备请求发送和数据接收功能,便于用户远程监控待测逆变器410的工况检测过程,使整个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功能更加完善。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测试台架420可以设置至少一层隔板,通过设置隔板,可以使测试台架420具有多个置物格610,从而将待测逆变器410、储能设备240等放置于不同的置物格610内,此外,测试台架420的储物格610内还可以放置高压配电箱620。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和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其中电子设备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再做详细阐述说明。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对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请求;其中,所述工况检测请求中包括对目标工况模式的选定指令;
响应于所述工况检测请求,将所述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模式切换至所述目标工况模式;
获取所述待测逆变器在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与关联对象的实测连接状态;其中,所述关联对象用于表征储能系统中与所述待测逆变器存在关联关系的至少部分设备;
判断所述实测连接状态是否满足预设连接状态,基于所述判断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所述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实测连接状态是否满足预设连接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待测逆变器在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与所述关联对象的预设连接状态;其中,所述预设连接状态包括多个标准连接状态,所述标准连接状态是基于新能源发电源的发电状态确定的;
判断所述实测连接状态是否满足所述多个标准连接状态中任一个,得到所述判断的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为负载优先模式,所述关联对象包括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负载,所述预设连接状态包括第一标准连接状态、第二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三标准连接状态;
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所述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包括:
若所述判断的结果为所述实测连接状态满足第一标准连接状态、第二标准连接状态或者第三标准连接状态,则确定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否则,确定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
其中,所述第一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且溢出电量按照预设优先规则进行分配;所述第二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负载,所述第三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为零时优先接通电网和负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优先模式包括储能优先子模式和并网优先子模式;
在所述储能优先子模式下,所述第一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且溢出电量按照优先满足储能设备充满电进行分配;
在所述并网优先子模式下,所述第一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且溢出电量按照优先满足电网的馈网电量进行分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为储能设备优先模式,所述关联对象包括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储能设备,所述预设连接状态包括第四标准连接状态、第五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六标准连接状态;
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所述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包括:
若所述判断的结果为所述实测连接状态满足第四标准连接状态、第五标准连接状态或者第六标准连接状态,则确定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否则,确定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
其中,所述第四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储能设备;所述第五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电网以及储能设备,所述第六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为零时优先接通电网和储能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为离网模式,所述关联对象包括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以及负载,所述预设连接状态包括第七标准连接状态、第八标准连接状态以及第九标准连接状态;
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的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所述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包括:
若所述判断的结果为所述实测连接状态满足第七标准连接状态、第八标准连接状态或者第九标准连接状态,则确定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正常;否则,确定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
其中,所述第七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充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和负载,所述第八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大于零但不足时优先接通新能源发电源、储能设备以及负载,所述第九标准连接状态为发电量为零时优先接通储能设备和负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工况模式下所述待测逆变器的工况检测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工况检测结果为工作故障时,生成并发出预警信息;
其中,所述预警信息包括预警提示音、预警提示光以及故障代码中至少一种。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
9.一种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待测逆变器和/或储能设备的测试台架,以及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待测逆变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变器工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用户终端设备,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与所述电子设备相连;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用于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工况检测请求,和/或接收所述电子设备发出的预警信息。
CN202311621173.0A 2023-11-29 2023-11-29 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77062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1173.0A CN117706236A (zh) 2023-11-29 2023-11-29 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1173.0A CN117706236A (zh) 2023-11-29 2023-11-29 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06236A true CN117706236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48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21173.0A Pending CN117706236A (zh) 2023-11-29 2023-11-29 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062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33230A1 (zh) 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431228B (zh) 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及电子装置
KR101802041B1 (ko) 에너지 저장장치의 제어방법
US20140159491A1 (en) Fault diagnosis method, grid inter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ler
CN109884434B (zh) 用于电池储能电站系统的联调试验方法、系统及介质
WO2017020129A1 (en) Modular system for monitoring batteries
JPWO2019021627A1 (ja) 電源監視データ処理装置、電源監視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電源監視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Trovò et al.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esting protocols for kW-class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ies
JP2020020654A (ja) 容量推定システム、容量推定方法、通信デバイス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1509786B (zh) 柴油发电机组并机、并网控制系统
KR101533337B1 (ko) 듀얼 인버터를 구비한 독립형 태양광발전 시스템 및 이로 구성되는 소규모 전력망의 전력을 제어하는 중앙제어시스템
CN116131400B (zh) 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096976A (zh) 铅酸电池电量监控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706236A (zh) 逆变器工况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09782178A (zh) 一种蓄电池核容方法及核容装置
CN105487014A (zh) 一种锂电池容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JP2014187738A (ja) 蓄電装置
CN104103860A (zh) 控制智能电池自检的方法、电池控制器及智能电池
CN205103382U (zh) 锂电池容量测试装置
JP2008054389A (ja) 配電線遠方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バッテリ劣化診断装置及び方法
US1124914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a rechargeable battery
JP5631785B2 (ja) 電源システム
CN111509749A (zh) 离网系统中离网运行的储能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6111735A (ja)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制御方法
KR20150011856A (ko) 듀얼 인버터를 구비한 독립형 태양광발전 시스템 및 이로 구성되는 소규모 전력망의 전력을 계통전원과 연계하여 제어하는 중앙제어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