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04617A - 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04617A
CN117704617A CN202311643147.8A CN202311643147A CN117704617A CN 117704617 A CN117704617 A CN 117704617A CN 202311643147 A CN202311643147 A CN 202311643147A CN 117704617 A CN117704617 A CN 117704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motor
air suppl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431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飞飞
王朝新
冯文科
李鑫
林铭
胡光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6431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046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04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046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出风组件,其中包括:导流圈上形成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导流圈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送风组件设置在安装支架的进风口侧,送风组件包括送风电机和送风叶;送风电机设置在安装支架上;导风组件设置在安装支架的出风口侧,导风组件包括导流部件和导流电机,导流电机设置在安装支架背向送风电机的一侧,导流部件与导流电机驱动连接;导流电机和送风电机的输出端相互背离。本发明中将导风组件和送风组件一同固定在导流圈中的安装支架上,使出风组件可以整体拆装,便于进行维护,而且导流电机和送风电机背对设置,可以避免晃动时导风组件和送风组件相互碰撞损坏。

Description

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的,特别涉及一种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室内方形柜机大多是离心风机系统,离心风机系统风机效率地,功耗大,制冷制热时间长,有少数使用轴流风机系统,具有高效、大风量的特点,在大空间场景使用,但送风距离短,送风范围小是瓶颈问题。
目前家用空调立式柜机室内机,需要先通过风机将气流引入导流圈,再通过导流圈出口处的格栅对气流进行引导,使空调产生的热风或冷风从空调室内机中排出。
但是,现有的风机是与导流圈连接固定,而驱动格栅旋转的电机则通过另外的安装板进行安装,其导流圈内从进风口依次设置风机电机、风机扇叶、格栅电机和格栅,导致空调室内机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很容易使格栅电机与风机扇叶发生碰撞,使格栅电机或风机受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问题和事实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相邻的格栅电机和风机一个固定在安装板和另一个固定在导流圈内,导致空调室内机在包装运输中容易使格栅电机与风机发生碰撞,进而受损。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导流圈,所述导流圈上形成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导流圈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进风口侧,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送风电机和送风叶;所述送风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送风叶与所述送风电机驱动连接,所述送风电机驱动所述风叶旋转能够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
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的出风口侧,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流部件和导流电机,所述导流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背向所述送风电机的一侧,所述导流部件与所述导流电机驱动连接;
其中,所述导流电机和所述送风电机的输出端相互背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座和多个连接肋;
所述多个连接肋环绕设置在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导流圈内壁的周侧,且所述连接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导流圈的内壁连接;
所述送风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进风口的第一侧面,且所述送风电机的输出端朝向所述进风口;
所述导流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出风口的第二侧面,且所述导流电机的输出端朝向所述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肋为弧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走线肋设置在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导流圈内壁的周侧,所述走线肋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导流圈,所述走线肋的内部设置有贯通两端的走线空腔,所述走线空腔的一端连通在所述安装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另一端连通在所述导流圈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轴套和挡圈;
所述挡圈(43)与所述导流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轴套(42)套设在所述导流电机(41)的外周,所述挡圈(43)用于安装所述导流部件(44),所述轴套(42)靠近所述挡圈(43)的一端具有限位滑杆,所述导流部件(44)具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件为圆形,所述导流部件具有多个栅条,所述栅条沿所述导流部件的径向延伸,所述栅条的部分沿所述导流部件的周向弯折以形成弧形结构;
其中,所述送风电机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导流部件的导流方向相反设置;
其中,所述导流部件的导流方向为所述栅条的弯折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栅条的导流平面与所述导流部件外圈的旋转轴线之间均构成有夹角a,其中0°<a<90°。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前述出风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设置有开口,所述出风组件的导流圈靠近所述面板的端面环设有连接板,所述出风组件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面板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部分和连接部分,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两个与导流圈适配的环体,两个所述环体分别套设在所述导流圈的外壁上,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所述导流圈靠近所述面板的端面环设有连接板,所述导流圈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面板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为柜式空调器;
所述面板设有上下两个所述开口,所述出风组件设有两组,所述支撑架一体成型有与两组出风组件的两个导流圈数量适配的二个环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组件,在导流圈中设置了安装支架,并且分别将送风组件中的送风电机和导风组件中的导风电机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的两个侧面,使送风电机和导风电机能够固定在一个安装结构上,并且使送风电机和导风电机的输出端能够相互背离,可以避免空调器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晃动使送风组件与导风组件发生碰撞,使两者受损,而且送风组件和导风组件均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导流圈中,不在需要额外的安装板安装导风组件,更加方便进行拆装,在进行拆装维护时,只需要对导流圈进行拆卸即可对空调器更内侧的蒸发器组件进行清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爆炸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流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爆炸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导流圈;101、进风口;102、出风口;2、安装支架;21、安装座;22、走线肋;23、连接肋;3、送风组件;31、送风电机;32、风叶;4、导风组件;41、导流电机;42、轴套;43、挡圈;44、导流部件;5、面板;6、连接板;7、支撑架;8、过滤组件;9、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以下术语至少具有本文明确关联的含义,除非上下文另有规定。下面确定的含义不一定限制术语,而仅提供术语的说明性示例。
本发明的描述中,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尽管它可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类似地,如本文所用的短语“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多次使用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尽管它可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如本文所用,术语“或”是包含性“或”运算符,并且等同于术语“和/或”,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术语“基于”不是排他性的并且允许基于未描述的额外因素,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示例性”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本文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优于或优于其他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仅受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本说明书中阐述的任何示例并非意在限制,而仅阐述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许多可能实施例中的一些。本发明所提供的各种实施例并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空调器可以是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也可以是一种空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早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电之一。
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会在导流圈中设置送风组件,送风组件通过送风电机带动风叶旋转,将气流引进导流圈的进风口,再从导流圈的出风口排出,还会在风叶与出风口之间设置导风组件,导风组件通过导风电机带动格栅旋转,将气流从导流圈中导出。
但是,现有的空调器从导流圈的进风口至出风口依次设置送风风机、风叶、导风风机和格栅,而导风风机是通过安装板与空调器的面板或者壳体固定,导致空调器在运输移动产生晃动时,导风风机容易与风叶发生碰撞,使导风风机或者风叶发生损坏。
实施例一
基于此,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组件,包括:导流圈1,导流圈1上形成有出风口102和进风口101,导流圈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支架2,安装支架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
送风组件3,送风组件3设置在安装支架2的进风口101侧,送风组件3包括送风电机31和送风叶32;送风电机31设置在安装支架2上,送风叶32与送风电机31驱动连接,送风电机31驱动风叶32旋转能够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01流向出风口102;
导风组件4,导风组件4设置在安装支架2的出风口102侧,导风组件包括导流部件44和导流电机41,导流电机41设置在安装支架2背向送风电机的一侧,导流部件44与导流电机41驱动连接;
其中,导流电机41和送风电机31的输出端相互背离。
具体的,出风组件可以是空调内机的一部分,空调内机通过出风组件将处理后的空气排出,出风组件中的导流圈1两端形成有出风口102和进风口101,空调内机内部处理后的空气可以是经过净化的气体,也可以是热气或者冷气,处理后的气体从进风口101进入到导流圈1中,再从出风口102进入到空调内机的外部,可以是用户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空间。
在导流圈1的内部设置一个安装支架2,安装支架2可以被设计为尽量小的影响气流流通的同时,为其他部件提供安装点,送风组件3和导风组件4均设置在导流圈1内,并且送风组件3通过送风电机31与安装支架2固定连接与导流圈1进行固定,导风组件4通过导风电机与安装支架2固定连接与导流圈1进行固定,将送风组件3和导风组件4均固定在导流圈1中,在对导流圈1进行拆装时,可以同时完成整个出风组件的拆装,可以便于对空调内机的内部进行清理,不再需要逐个拆解送风组件3、导风组件4以及固定导风组件4的安装结构。
导流电机41和送风电机31的输出端相互背离,使导流电机41和送风电机31能够分别连接在安装支架2的两侧,并且可以使分别与导流电机41和送风电机31连接的导流部件44和风叶32位于导流圈1内相互背离的两侧,可以避免导流圈1内的部件引空调内机晃动导致相互碰撞,对导流圈1内的部件进行保护,提高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组件,在导流圈1中设置了安装支架2,并且分别将送风组件3中的送风电机31和导风组件4中的导风电机固定在安装支架2上的两个侧面,使送风电机31和导风电机能够固定在一个安装结构上,并且使送风电机31和导风电机的输出端能够相互背离,可以避免空调器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晃动使送风组件3与导风组件4发生碰撞,使两者受损,而且送风组件3和导风组件4均通过安装支架2固定在导流圈1中,不在需要额外的安装板安装导风组件4,更加方便进行拆装,在进行拆装维护时,只需要对导流圈1进行拆卸即可对空调器更内侧的蒸发器组件进行清洁。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2包括安装座21和多个连接肋23;
多个连接肋23环绕设置在安装座21靠近导流圈1内壁的周侧,且连接肋2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座21和导流圈1的内壁连接;
送风电机31固定在安装座21靠近进风口101的第一侧面,且送风电机31的输出端朝向进风口101;
导流电机41固定在安装座21靠近出风口102的第二侧面,且导流电机41的输出端朝向出风口102。
具体的,安装座21可以是一个圆形的硬质板体,安装座21的两个板面分别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安装座21的圆周面为安装座21靠近导流圈1内壁的周侧,安装座21的第一侧面靠近导流圈1的进风口101,第一侧面上可以设置多个凸起的安装点位,送风组件3的送风电机31通过螺栓与安装点位配合安装固定在第一侧面,安装座21的第二侧面靠近导流圈1的出风口102,导风组件4的导风电机安装固定在第二侧面。
连接肋23可以是一个条形筋,连接肋23可以均匀的环绕安装座21设置,连接肋23朝向出风口102和进风口101的侧面可以设计成一个窄面,并且可以对应设置导流倒角,减小连接肋23对气流的影响,而连接肋23沿安装座21周侧的表面可以设计成一个宽面,可以增加连接肋23的宽度,提高连接肋23的强度。
送风组件3和导风组件4可以分别通过送风电机31与安装座21的固定以及导风风机与安装座21的固定安装在导流圈1上,使出风组件可以整体与空调内机进行拆装,便于进行空调内机内部的维护和清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肋23为弧形结构。
具体的,连接肋23为弧形结构,可以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减少送风电机31和导流电机41产生的震动对导流圈1整体结构的影响,不仅可以用于支撑安装座21,还可以对导流圈1进行支撑,增加导流圈1整体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2还包括:走线肋22;
走线肋22设置在安装座21靠近导流圈1内壁的周侧,走线肋22的一端与安装座21连接,另一端贯穿导流圈1,走线肋22的内部设置有贯通两端的走线空腔,走线空腔的一端连通在安装座2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另一端连通在导流圈1的外部。
具体的,导风组件4和送风组件3的线束均可以从走线肋22进行走线,走线肋22的走线空腔在安装座21的一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安装座21第一侧面,另一部分位于安装座21的第二侧面,便于导风组件4和送风组件3走线。
线束从走线肋22直接穿过导流圈1的壁体,连线外部的控制线路或者电源,一方面可以避免线束占用导流圈1内的轴向空间,最大化风叶32的直径,提高风量,另一方面走线肋22可以避免线束因气流吹动不断摇晃,影响线束的稳定性,导致线束接触不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组件3还包括:风叶32;
风叶32与送风电机31连接,送风电机31驱动风叶32旋转能够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01流向出风口102。
具体的,送风电机31的输出端可以位于导流圈1的中心位置,使风叶32的直径最大化,风叶32旋转可以使空调室内机内完成处理的空气被吸入到导流圈1中,并推动气流从导流圈1的出风口102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组件4还包括:轴套42和挡圈43;
所述挡圈43与所述导流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轴套42套设在所述导流电机41的外周,所述挡圈43用于安装所述导流部件44,所述轴套42靠近所述挡圈43的一端具有限位滑杆,所述导流部件44具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槽中。
具体的,导流电机41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导流部件44旋转,而挡圈43可以对导流部件44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导流部件44从导流电机41的输出端脱出,轴套42套设在导流电机41的壳体的外周,与导流电机41固定连接,轴套42具有一个像挡圈43所在方向伸出的限位滑轨,导流部件44具有一个限位滑槽,限位滑槽可以是一个具有预设环绕角度的圆环型槽,圆环型槽的环绕角度可以由导流部件44的旋转轨迹确定,可以是360°允许导流部件44可以360°旋转,也可以是300°,允许导流部件44可以以300°往复旋转,通过旋转导流部件44,可以使导流圈1排出的气流沿多个方向排出,不会对用户进行直吹,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轴套42与导流部件44的配合,可以使导流部件44的旋转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件44为圆形,导流部件44具有多个栅条,栅条沿导流部件44的径向延伸,栅条的部分沿导流部件44的周向弯折以形成弧形结构;
其中,送风电机31的旋转方向与导流部件44的导流方向相反设置;
其中,导流部件44的导流方向为栅条的弯折方向。
具体的,栅条的弯折方向即为导流部件44的导流方向,送风风机的旋转方向与导流部件44的导流方向相反地设置,即在送风风机的旋转过程中,带动风叶32旋转,使风叶32的旋转方向与导流部件44的导流方向相反,使风叶32吹出的气流形成螺旋型中心风柱,实现螺旋聚风效果,进而增大送风距离与送风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栅条的导流平面与导流部件44外圈的旋转轴线之间均构成有夹角a,其中0°<a<90°。
具体的,相邻的两个栅条之间会形成一个气流通道,通过将相邻两个栅条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的出气方向设置成与导流部件44外圈的旋转轴线不平行,这样当导流部件44外圈和多个栅条被驱使同步转动时,由于气流通道的出气方向与格栅外圈的旋转轴线不平行,因此气流通道的出气方向可以实现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进行多个方向导风,从而解决传动技术上下、左右送风需要不同驱动装置,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解决送风范围小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5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前述出风组件。
具体的,出风部件中将导风组件4和送风组件3一同固定在导流圈1中,可以便于空调室内机进行拆装,便于对空调室内机进行维护和清理;而且出风组件内的导风组件4和出风部件相互背离设置,可以避免空调室内机产生晃动时,导风组件4与出风部件相互碰撞,产生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面板95,面板95设置有开口,出风组件的导流圈1靠近面板95的端面环设有连接板6,出风组件通过连接板6与面板95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面板95可以是空调器的前面板95,当空调器为柜式空调器时,开口可以沿纵向间隔设置两个,每个开口中都可以设置一个出风组件,面板95可以是空调室内机的前面板95,面板95上可以开设两个开口,使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量更大,出风组件中的导流圈1在出风口102,即靠近面板95的一侧设置连接板6,连接板6可以是一个环形件,连接板6可以贴合在面板95的内表面,再通过螺栓配合与面板95实现可拆卸连接。
在需要对空调室内机进行维护和清理时,可以直接对导流圈1进行拆装,便于用户或维护人员进行操作。
导流圈1与面板95直接连接安装,中间没有其他部件,可以减小出风串流的概率,避免导流圈1出风时有气流没有直接从开口排出,而且与其他部件接触,产生冷凝水,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支撑架7,支撑架7包括支撑部分和连接部分,支撑部件包括两个与导流圈1适配的环体,两个环体分别套设在导流圈1的外壁上,连接部件的一端与空调室内机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分连接。
具体的,支撑架7可以是一个硬质的架体,支撑架7可以采用空心钢架制成,支撑架7的底部可以与空调室内机的底壁连接固定,支撑架7的架体可以形状两个与出风组件的形状、位置和大小均对应的圆环,通过支撑架7可以对出风组件进行支撑和限位,提高出风组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过滤组件8,过滤组件8与空调室内机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过滤组件8通常设置在送风组件的进风口101处,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提高空调室内机排出的空气的清新度,但过滤组件8需要经常清洗或更换滤芯,本申请中提出的过滤组件8可以通过滑动机构和卡扣结构实现与空调室内机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从空调室内机的侧壁直接进行拆装,便于进行清理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为柜式空调器。
如图7所示,箭头方向代表出风组件的拆解方向,通过本申请提出的出风组件可以快捷的对出风组件进行拆解和安装,对内部进行清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流圈(1),所述导流圈(1)上形成有出风口(102)和进风口(101),所述导流圈(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支架(2),所述安装支架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送风组件(3),所述送风组件(3)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2)的进风口(101)侧,所述送风组件(3)包括送风电机(31)和送风叶(32);所述送风电机(31)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2)上,所述送风叶(32)与所述送风电机(31)驱动连接,所述送风电机(31)驱动所述风叶(32)旋转能够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101)流向所述出风口(102);
导风组件(4),所述导风组件(4)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2)的出风口(102)侧,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流部件(44)和导流电机(41),所述导流电机(41)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2)背向所述送风电机的一侧,所述导流部件(44)与所述导流电机(41)驱动连接;
其中,所述导流电机(41)和所述送风电机(31)的输出端相互背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安装座(21)和多个连接肋(23);
所述安装座(21)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设有送风电机安装槽,所述送风电机(31)固定在所述送风电机安装槽上;
所述多个连接肋(23)一端与所述安装座(21)的外周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流圈(1)的内周壁连接;
所述送风电机(31)固定在所述安装座(21)靠近所述进风口(101)的第一侧面,且所述送风电机(31)的输出端朝向所述进风口(101);
所述导流电机(41)固定在所述安装座(21)靠近所述出风口(102)的第二侧面,且所述导流电机(41)的输出端朝向所述出风口(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连接肋(23)均为弧形结构,且多个所述弧形结构的旋向与导流部件的旋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架(2)还包括:走线肋(22),所述走线肋(22)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流圈(1)连接;
所述走线肋(22)的内部设置有走线腔或所述走线肋(22)的侧部设置有走线槽;
所述走线肋与所述导流圈连接的一端,所述走线腔或走线槽贯通所述导流圈(1)的外周面;
所述走线肋与所述安装座连接的一端,所述走线腔或走线槽贯通所述安装座(2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组件(4)还包括:轴套(42)和挡圈(43);
所述挡圈(43)与所述导流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轴套(42)套设在所述导流电机(41)的外周,所述挡圈(43)用于安装所述导流部件(44),所述轴套(42)靠近所述挡圈(43)的一端具有限位滑杆,所述导流部件(44)具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件(44)为圆形,所述导流部件(44)具有多个栅条,多个所述栅条沿所述导流部件(44)的径向延伸,并形成反向弯角,所述送风电机(31)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导流部件(44)的导流方向相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栅条的导流平面与所述导流部件(44)外圈的旋转轴线之间均构成有夹角a,其中0°<a<90°。
8.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面板(5),所述面板(5)设置有开口(9),所述出风组件的导流圈(1)的出风口与所述开口(9)相对;
连接板,所述出风组件通过所述连接板(6)与所述面板(5)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导流圈(1)数量适配的环体,所述环体套设在其对应的所述导流圈(1)的外壁上;
所述支撑架(7)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由所述环体的外周向外凸伸,与所述空调室内机壳体的内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为柜式空调器;
所述面板(5)设有上下两个所述开口(9),所述出风组件设有两组,所述支撑架(7)一体成型有与两组出风组件的两个导流圈(1)数量适配的二个环体。
CN202311643147.8A 2023-12-01 2023-12-01 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Pending CN1177046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3147.8A CN117704617A (zh) 2023-12-01 2023-12-01 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3147.8A CN117704617A (zh) 2023-12-01 2023-12-01 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04617A true CN117704617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45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3147.8A Pending CN117704617A (zh) 2023-12-01 2023-12-01 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046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123392A1 (en) Multi-directional tower fan
CN101109545A (zh) 一种空调器
WO2022027663A1 (zh) 空气净化器
CN110160162B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103673109A (zh)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及其风道结构
CN110410980B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7316261B2 (en) Heat exchanging system of ventilating device
US20060254304A1 (en)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CN117704617A (zh) 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KR100716207B1 (ko) 다익송풍기
CN211476114U (zh) 空气净化模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1109546B (zh) 空调器
EP2310757B1 (en) Air destratifier for spaces
GB2352509A (en) Air duct component
CN102671804A (zh) 一种电动式风送喷雾机的分立式风筒
JPH1183097A (ja) 送風機及び該送風機を用いた空気清浄装置並びに空気調和装置
KR101291916B1 (ko) 양방향 선풍기
CN11568117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空调鼓风机结构
CN110118387B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09840270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2376940U (zh) 风扇组件
CN111947230A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0354576C (zh) 空调器的吹风装置
CN209763276U (zh) 送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14683254U (zh) 一种吹尘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