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04037B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04037B
CN117704037B CN202410162411.4A CN202410162411A CN117704037B CN 117704037 B CN117704037 B CN 117704037B CN 202410162411 A CN202410162411 A CN 202410162411A CN 117704037 B CN117704037 B CN 1177040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gas flow
temperature
air flow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624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04037A (zh
Inventor
陈尧兴
黄彦平
马乐
刘秀婷
卓文彬
叶绿
蒋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41016241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04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04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04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04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04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及方法,涉及密封装置结构领域,旨在解决现有隔离气出口温度过高而影响齿轮箱轴承的用油温度的技术问题。干气密封装置包括总气流路、主气流支路、隔离气流支路、减压阀以及温度控制组件,主气流支路的一端与总气流路和密封筒体相连通;隔离气流支路与总气流路和齿轮箱相连通,减压阀设置于隔离气流支路上;温度控制组件用于基于向总气流路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对注气气流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得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隔离气流支路的出口气流的温度与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相适配,从而有效降低在引入注气气流时对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产生的影响作用力。

Description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密封装置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干气密封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或透平的轴封装置,是保证压缩机或透平高效运行的关键。干气密封由密封筒体、动环、静环以及配套的辅助弹簧、弹簧座、轴套等部件组成。为了保障干气密封的运行安全,需要引入干气密封隔离气来有效隔离下游齿轮箱中的油气。
目前,隔离气通常采用二氧化碳工质,为了使得压缩机或透平结构紧凑、不额外引入辅助增压装置(包含增压泵、储罐、加热器等),通常从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或透平所属的主气系统进行抽气充当隔离气的气源。然而主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工质压力通常为6-20MPa,而隔离气经过减压后到达出气口的压力往往为微正压,因此在大压差的条件下,隔离气出口气流的温度变化随之增大,从而隔离气出口气流的温度与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温差变大,进而对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产生影响,而隔离气出口下游的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保证转轴轴承的高效运行。因此目前在引入隔离气时,隔离气出口温度温差过大会对齿轮箱轴承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或透平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隔离气出口温度过高而影响齿轮箱轴承的用油温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密封筒体内部的动环和静环,所述干气密封装置还包括:
总气流路,用于向密封筒体和齿轮箱中引入注气气流;主气流支路,所述主气流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总气流路相连通,所述主气流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筒体相连通;隔离气流支路,所述隔离气流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总气流路相连通,所述隔离气流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齿轮箱相连通,且所述隔离气流支路与所述主气流支路并联;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设置于所述隔离气流支路上;以及,温度控制组件,用于基于向所述总气流路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对注气气流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所述隔离气流支路的出口气流的温度与所述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密封筒体上开设有注气孔,所述注气孔位于所述动环背向所述齿轮箱的一侧,且所述注气孔与所述主气流支路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干气密封装置还包括用于分担所述减压阀所承担的压降需求的减压结构。
可选地,所述减压结构包括阻力件和节流孔,所述阻力件设置于所述减压阀靠近所述总气流路的一侧,所述节流孔设置于所述减压阀远离所述总气流路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齿轮箱靠近所述密封筒体的一侧开设有调压槽,所述调压槽与所述隔离气流支路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阻力件具有若干第一突扩部,且若干所述第一突扩部串联连接。
可选地,所述调压槽具有若干第二突扩部,且若干所述第二突扩部串联连接,若干所述第二突扩部呈对称或错位形式布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对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温度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总气流路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为6MPa-20MPa。
可选地,所述总气流路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式如下:
Tmin=-0.0032P3+0.0041P2+6.0759P+42.262;
Tmax=0.0118P3-0.5304P2+11.581P+48.113;
其中,Tmin为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最低温度;Tmax为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最高温度;P为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
本申请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筒体以及设置于密封筒体内部的动环和静环,干气密封装置还包括总气流路、主气流支路、隔离气流支路、减压阀以及温度控制组件。干气密封装置工作时,会向总气流路中引入的注气气流,注气气流随后分为两路,一路注气气流通过主气流支路进入密封筒体中,另一路注气气流通过隔离气流支路进入齿轮箱中,同时通过减压阀对隔离气流支路中的气流进行减压处理,并且在干气密封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温度控制组件对总气流路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得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隔离气流支路的出口气流的温度与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相适配,即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和隔离气流支路的出口气流不会过度影响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有效降低在引入注气气流时对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产生的影响作用力,从而能够保证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或透平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的第二突扩部呈对称形式布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的第二突扩部呈错位形式布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齿轮箱;2-弹簧;3-密封筒体;4-动环;5-静环;6-隔离气流支路;7-注气孔;8-主气流支路;9-节流孔;10-减压阀;11-阻力件;12-调压槽;13-总气流路;14-第一突扩部;15-第二突扩部。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经分析发现,由于动环、静环之间存在狭小的流道间隙,所以需要重视干气密封的杂质管控工作,以避免动环、静环磨损,从而避免导致干气密封失效。例如下游齿轮箱的油气反串至动环、静环的密封面的情形。因此,为了保障干气密封的运行安全,需要引入干气密封隔离气来有效隔离下游齿轮箱中的油气,通常在允许对外泄漏的使用场景中采用压缩空气工质来作为干气密封隔离气的气源,但在回路零泄漏场景下引入外部空气会降低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的纯度,从而使得二氧化碳纯度不满足使用要求,因此隔离气需要同样采用二氧化碳工质。为了使得压缩机或透平结构紧凑、不额外引入辅助增压装置(包含增压泵、储罐、加热器等),通常从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或透平所属的主气系统进行抽气充当隔离气的气源。然而主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工质压力通常为6-20MPa,而隔离气经过减压后出气口压力往往为微正压,因此在大压差的条件下,隔离气出口气流的温度变化随之增大,从而隔离气出口气流的温度与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温差变大,进而对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产生影响,而隔离气出口下游的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保证转轴轴承的高效运行。因此目前在引入隔离气时,隔离气出口温度温差过大会对齿轮箱轴承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或透平的安全运行。
因此,需要控制大压差下的隔离气出口温度从而降低隔离气对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的影响。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筒体3以及设置于密封筒体3内部的动环4和静环5、总气流路13、主气流支路8、隔离气流支路6、减压阀10和温度控制组件。
从现有技术可知,静环5远离动环4的一面通常设有弹簧2对其施加贴合作用力,保证静止条件下动静环5的紧密接触。在干气密封运行时,动环4与静环5互相配合并且来自总气流路13的注气气流能够在动环4与静环5之间形成刚性气膜。当流体的静压力和弹簧2负荷的闭合力等于气膜内产生的开启力时,就形成了径向面之间的稳定间隙。
总气流路13用于向密封筒体3和齿轮箱1中引入注气气流,总气流路13的一端作为注气气流的输入端,注气气流通过总气流路13的端口输入,并流经总气流路13后,分别流向主气流支路8和隔离气流支路6中,且分别用于向密封筒体3和齿轮箱1中引入注气气流。
主气流支路8用于向密封筒体3中引入注气气流,主气流支路8的一端与总气流路13相连通,主气流支路8的另一端与密封筒体3相连通。注气气流流经主气流支路8后流入至密封筒体3中,以使得在动环4与静环5之间形成刚性气膜。
隔离气流支路6用于向齿轮箱1中引入注气气流,隔离气流支路6的一端与总气流路13相连通,隔离气流支路6的另一端与齿轮箱1相连通,且隔离气流支路6与主气流支路8并联。注气气流流经隔离气流支路6后流入至齿轮箱1中,以起到油气隔离的作用。
减压阀10设置于隔离气流支路6上,减压阀10用于对隔离气流支路6中的隔离气气压进行减压,以实现隔离气流支路6出口的气流为微正压。
温度控制组件用于基于向总气流路13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对注气气流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得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温度与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相适配。
可以理解的是,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是指干气密封直接与齿轮箱1密封连接。因此,在考虑对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的影响时,需要兼顾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的变化,而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与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温度基本一致,从而通过对总气流路13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温度进行管控,以实现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温度与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相适配。
具体地,在总气流路13引入注气气流时,对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和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得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温度与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相适配,从而减小注气气流从主气流支路8中流入干气密封装置后形成的泄漏气流和注气气流从隔离气流支路6中流入齿轮箱1后的出气口的压差,进而有效降低在引入注气气流时对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产生的影响力。其中,所述使得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温度与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相适配是指使得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温度与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相接近。
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筒体3以及设置于密封筒体3内部的动环4和静环5,干气密封装置还包括总气流路13、主气流支路8、隔离气流支路6、减压阀10以及温度控制组件。干气密封装置工作时,会向总气流路13中引入的注气气流,注气气流随后分为两路,一路注气气流通过主气流支路8进入密封筒体3中,另一路注气气流通过隔离气流支路6进入齿轮箱1中,同时通过减压阀10对隔离气流支路6中的气流进行减压处理,并且在干气密封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温度控制组件对总气流路13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得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温度与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相适配,即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和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不会过度影响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有效降低在引入注气气流时对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产生的影响力,从而能够保证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或透平的安全运行。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密封筒体3上开设有注气孔7,注气孔7位于动环4背向齿轮箱1的一侧,且注气孔7与主气流支路8相连通。注气气流流经主气流支路8后,从注气孔7流入至密封筒体3中,以使得在动环4与静环5之间形成刚性气膜。
隔离气流支路6中压降分配原则为减压阀10喉部处的最低等熵膨胀温度高于零摄氏度。当减压阀10喉部处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会引起外部空气工质中的水分在减压阀10阀杆表面结霜,从而可能导致减压阀10出现卡涩和自动控制困难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减压阀10喉部处的最低等熵膨胀温度低于或等于零摄氏度,需要限制减压阀10的前后压差,可选地,干气密封装置还包括用于分担减压阀10所承担的压降需求的减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减压结构用于分担减压阀10所承担的压降需求,即通过在隔离气流支路6上设置减压结构能够实现对隔离气流支路6的逐级减压,并且能够避免减压阀10喉部不结霜,有效分担减压阀10所需要承担的大压降需求,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或透平的设计以及安全运行提供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减压阀10的前后压差不超过9-11MPa,其余的压降需求由减压结构承担。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减压结构包括阻力件11和节流孔9,阻力件11设置于减压阀10靠近总气流路13的一侧,节流孔9设置于减压阀10远离总气流路13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阻力件11设置于减压阀10靠近总气流路13的一侧,节流孔9设置于减压阀10远离总气流路13的一侧,即减压阀10位于阻力件11和节流孔9之间,注气气流从总气流路13进入隔离气流支路6后,依次流经阻力件11、减压阀10和节流孔9,实现逐级减压。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齿轮箱1靠近密封筒体3的一侧开设有调压槽12,调压槽12与隔离气流支路6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压槽12使得隔离气流支路6与齿轮箱1相连通,从而使得注气气流经过调压槽12流入至齿轮箱1中,以起到油气隔离的作用。
为有效分担减压阀10的大幅压降,设置于减压阀10上游的阻力件11需要承担相对比较大的压降,因此,参照图1和图2,阻力件11具有若干第一突扩部14,且若干第一突扩部14串联连接。由于阻力件11的上游温度与压力均相对较高,阻力件11通过采用多级串联的等径和突扩的逐渐交错结构,使得自身能够承担的压差约为减压阀10所承担的压差的1/3-2/3。
具体地,阻力件11可以包括若干第一突扩部14和连管,第一突扩部14的直径大于连管的直径,且连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隔离气流支路6的直径,第一突扩部14与连管交错设置,以形成具有多个突扩部位的结构。
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调压槽12的前后压差,参照图1至图4,调压槽12具有若干第二突扩部15,且若干第二突扩部15串联连接,第二突扩部15呈对称或错位形式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突扩部15呈对称形式布置时,即第二突扩部15能够关于中垂面对称;能够在利于注气气流流动的同时,还能起到增加调压槽12的前后压差的良好作用。第二突扩部15呈错位的形式布置时,即在齿轮箱1的尺寸限制下,调压槽12的整体气流长度有限,而呈错位形式布置的第二突扩部15能够在有限的气流长度上增加突扩结构的数目,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增加调压槽12前后压差,以满足更大的压差需求,进而能够适用于更广的应用范围。
具体地,调压槽12可以包括若干第二突扩部15和连接槽体,第二突扩部15的直径大于连接槽体的直径,第二突扩部15与连接槽体交错设置,以形成具有多个突扩部位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方法,采用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对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温度进行控制。
具体地,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方法,包括:
在向总气流路13中引入注气气流之前,温度控制组件基于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调整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温度,将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再将注气气流通过总气流路13引入至密封筒体3和齿轮箱1中,以使得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温度与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相适配。
具体的工作过程为:当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温度被控制至预设范围内时,将注气气流从总气流路13的一端引入,注气气流流经总气流路13后被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注气气流通过主气流支路8进入密封筒体3中;另一路注气气流流经隔离气流支路6时,减压阀10会对其进行减压处理,注气气流经过减压后再流入至齿轮箱1中。通过温度控制组件进行温度控制后的注气气流进入密封筒体3和齿轮箱1后的出口气流的温度变化程度得到控制,从而不会过度影响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有效降低在引入注气气流时对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产生的影响力,从而能够保证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或透平的安全运行。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总气流路13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为6MPa-20MPa,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干气密封装置,有效隔离下游齿轮箱1中的油气。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总气流路13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式如下:
Tmin=-0.0032P3+0.0041P2+6.0759P+42.262;
Tmax=0.0118P3-0.5304P2+11.581P+48.113;
其中,Tmin为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最低温度;Tmax为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最高温度;P为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和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温度的温度变化尽量减小,以保证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的偏差幅度控制在±0.4℃的范围以内。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和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温度最高偏高至62℃,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和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温度最低偏低至20℃。
具体地,当总气流路13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为20MPa时,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62℃,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最低温度不低于139℃。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干气密封装置运行过程中,保证动环4与静环5下游的气流压力维持在0.11MPa(a)-0.15MPa(a)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在保证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流速不低于5m/s时,能够有效阻碍反串油气,考虑到注气气流的气源来自于压缩机或透平所在的主回路系统,因此,为了降低注气气流导致的功率损失,需要尽量减少注气气流的使用量,在几何尺寸确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使得注气气流的气流密度得到控制,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气流速度和使用效果。另外,齿轮箱1中的轴承油压过高会导致配置的油路系统功耗增加、轴承磨损损失增加以及可能导致润滑油从轴承喷溅出,因此,需要将动环4与静环5下游的气流压力控制在0.11MPa(a)-0.15MPa(a)范围内。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泄漏气流与隔离气流的总质量不高于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质量的5%。
在本实施例中,若轴承进油温度过高,会使得润滑油粘度过高,从而导致机组损耗增加和轴承温升过高,进而可能触发报警停机。若轴承进油温度过低,会使得润滑油氧化变质,从而触发轴承失效事故等问题。因此,将轴承进口温度控制在36-46℃范围内,由于零泄漏场景下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和隔离气流直接流过轴承处,若泄漏气流和隔离气流的总质量过高,会导致轴承进油温度更易受到气流温度波动的影响。因此,为了降低气流温度对轴承油温的敏感性,动环4与静环5下游的泄漏气流与隔离气流的总质量不高于齿轮箱1中的轴承进油质量的5%,在此情况下,当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和隔离气流支路6的出口气流的温度偏离轴承进油温度的预设使用范围4℃时,才会导致轴承进油温度发生0.1℃的偏差,大大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与操作的便利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筒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密封筒体内部的动环和静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气密封装置还包括:
总气流路,用于向密封筒体和齿轮箱中引入注气气流;
主气流支路,所述主气流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总气流路相连通,所述主气流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筒体相连通;
隔离气流支路,所述隔离气流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总气流路相连通,所述隔离气流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齿轮箱相连通,且所述隔离气流支路与所述主气流支路并联;
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设置于所述隔离气流支路上;以及,
温度控制组件,用于基于向所述总气流路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对注气气流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使得所述干气密封装置的泄漏气流的温度、所述隔离气流支路的出口气流的温度与所述齿轮箱中的轴承进油温度相适配;
所述干气密封装置还包括用于分担所述减压阀所承担的压降需求的减压结构;所述减压结构包括阻力件和节流孔,所述阻力件设置于所述减压阀靠近所述总气流路的一侧,所述节流孔设置于所述减压阀远离所述总气流路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筒体上开设有注气孔,所述注气孔位于所述动环背向所述齿轮箱的一侧,且所述注气孔与所述主气流支路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靠近所述密封筒体的一侧开设有调压槽,所述调压槽与所述隔离气流支路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件具有若干第一突扩部,且若干所述第一突扩部串联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槽具有若干第二突扩部,且若干所述第二突扩部串联连接,若干所述第二突扩部呈对称或错位形式布置。
6.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对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温度进行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气流路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为6MPa-20MPa。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气流路中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式如下:
Tmin=-0.0032P3+0.0041P2+6.0759P+42.262;
Tmax=0.0118P3-0.5304P2+11.581P+48.113;
其中,Tmin为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最低温度;Tmax为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最高温度;P为引入的注气气流的气流压力。
CN202410162411.4A 2024-02-05 2024-02-05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7704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62411.4A CN117704037B (zh) 2024-02-05 2024-02-05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62411.4A CN117704037B (zh) 2024-02-05 2024-02-05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04037A CN117704037A (zh) 2024-03-15
CN117704037B true CN117704037B (zh) 2024-04-12

Family

ID=90157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62411.4A Active CN117704037B (zh) 2024-02-05 2024-02-05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0403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92033A1 (fr) * 1980-10-10 1982-04-16 Renault Dispositif d'etancheite pour formes quelconques
JP2003254444A (ja) * 2002-03-01 2003-09-10 Eagle Ind Co Ltd 軸封装置
CN102959287A (zh) * 2011-10-27 2013-03-06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干气密封结构
CN108506465A (zh) * 2018-03-27 2018-09-07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主动增压式密封齿轮箱
JP2020037950A (ja) * 2018-08-31 2020-03-12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作業機械及びフランジ
WO2022184324A1 (en) * 2021-03-05 2022-09-09 Nuovo Pignone Tecnologie - S.R.L. Seal leak gas recovery system using an ejector and method
CN115726846A (zh) * 2022-08-31 2023-03-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发电机自循环干式密封装置
CN116122930A (zh) * 2023-02-24 2023-05-16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及其紧急停机保护方法
CN117469370A (zh) * 2023-12-27 2024-01-3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免隔离气的干气密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90236B1 (fr) * 2012-05-07 2014-04-25 Eurocopter France Dispositif de controle par depressurisation de l'etancheite d'une boite de transmission d'un giravion
WO2014183204A1 (en) * 2013-05-17 2014-11-20 Victor Juchymenko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ealing rotating equipment such as expanders or compressors
US9890846B2 (en) * 2014-12-08 2018-02-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earbox with sealed accessory vent
US10247194B2 (en) * 2016-06-10 2019-04-02 John Crane Uk Ltd. Reduced emission gas seal
KR101882137B1 (ko) * 2017-03-20 2018-07-25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실링 가스 공급 장치
EP3677791B1 (en) * 2017-08-29 2023-07-12 Ebara Corporation Seal system
US10563663B2 (en) * 2018-04-06 2020-02-18 Solar Turbines Incorporated Nitrogen purge of compressor dry seal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92033A1 (fr) * 1980-10-10 1982-04-16 Renault Dispositif d'etancheite pour formes quelconques
JP2003254444A (ja) * 2002-03-01 2003-09-10 Eagle Ind Co Ltd 軸封装置
CN102959287A (zh) * 2011-10-27 2013-03-06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干气密封结构
CN108506465A (zh) * 2018-03-27 2018-09-07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主动增压式密封齿轮箱
JP2020037950A (ja) * 2018-08-31 2020-03-12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作業機械及びフランジ
WO2022184324A1 (en) * 2021-03-05 2022-09-09 Nuovo Pignone Tecnologie - S.R.L. Seal leak gas recovery system using an ejector and method
CN115726846A (zh) * 2022-08-31 2023-03-0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发电机自循环干式密封装置
CN116122930A (zh) * 2023-02-24 2023-05-16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及其紧急停机保护方法
CN117469370A (zh) * 2023-12-27 2024-01-30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免隔离气的干气密封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串联式干气密封在合成气压缩机上的运用;张锡德;邵士铭;张中亚;石鑫;李莉;;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120715(04);6-7+26-31 *
干气密封在离心压缩机中的使用及日常维护简述;刘健男;;化工管理;20200401(第10期);197-198 *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在钠冷快堆中的应用综述;王绩德;冯岩;韩东江;;核科学与工程;20190415(第02期);119-12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04037A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41389A (en) Control system for regulating the axial loading of a rotor of a fluid machine
EP0550381B1 (en) Back pressure valve
JP4854484B2 (ja) ロータスラスト平衡化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7469370B (zh) 一种免隔离气的干气密封装置
CN117704037B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泄漏干气密封装置及方法
US1050214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ressure differential across a seal of a bearing chamber
CN203641559U (zh) 天然气轴流式调压阀
CA1217404A (en) Bushing seal valve
US3568710A (en) Bidirectional resistance valve
JPH0519040B2 (zh)
CN114856730B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的闭式循环冷却系统及调节方法
CN113775759B (zh) 滑阀和薄膜节流器组合内置式干气密封静环结构
CN112539090B (zh) 一种吊舱用升压式气浮涡轮冷却器结构
CN115726846A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发电机自循环干式密封装置
CN210564678U (zh) 透平机械及其机械式轴向位移保护系统
US3096785A (en) Pipe line pump
CN113531180A (zh) 一种高压大流量轴流式燃气调压器
CN110273717B (zh) 透平机械及其机械式轴向位移保护装置
US3069173A (en) Sealing means for compressor drive shaft
CN112648248B (zh) 一种速控单向阀
CN220753490U (zh) 一种中冷器结构
CN204200522U (zh) 一种集成阀及压缩机
RU204254U1 (ru) Осевая запорно-регулирующая арматура
CN219432608U (zh) 一种抑制空化调节阀内件结构
CN210460772U (zh) 透平机械及其机械式轴向位移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