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03038A - 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03038A
CN117703038A CN202311863147.9A CN202311863147A CN117703038A CN 117703038 A CN117703038 A CN 117703038A CN 202311863147 A CN202311863147 A CN 202311863147A CN 117703038 A CN117703038 A CN 117703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ating
layer
color
scra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631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剑南
高如玉
刘东华
青林
郅亚楠
李秋金
夏登峰
吴学通
蒋滔
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First New Material Co ltd
Xiamen First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First New Material Co ltd
Xiamen First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First New Material Co ltd, Xiamen First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First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631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030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03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030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涂料涂覆领域,公开了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墙面预处理,首先对墙面进行清洁,确保基层平整,使用刮刀将抗裂砂浆均匀涂抹在墙面上,之后涂覆涂料腻子进行找平,后均匀涂刷环保底漆形成底漆层;第二步:分别混合米洞石打底料和米洞石面料,在处理好的基层上涂抹一层米洞石打底料,继而薄涂一层米洞石面料,待干透够薄涂第二层米洞石面料;第三步:待第二层米洞石面料半干时,手持刮抹工具在面料表面滑动,形成肌理纹路,收压平整,使用上漆工具在面料表面进行间断式擦涂米洞石面漆;第四步:最后喷涂罩光清漆,增加装饰效果的光泽度并起到墙面保护作用。以提高墙面装饰效果和仿真度。

Description

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涂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石材由于其美观的纹路在建筑装饰领域中备受青睐,然而由于其价格昂贵,为了降低成本,目前大多数装饰工程中会通过仿天然石材的纹路来实现装饰效果。在米洞石仿真装饰中,为了提高仿真效果,通常需要作出肌理效果。然而现有的涂覆方法涂覆出的装饰效果仿真度不高,装饰效果也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以提高墙面装饰效果和仿真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墙面预处理,首先对墙面进行清洁,确保基层平整,使用刮刀将抗裂砂浆均匀涂抹在墙面上,之后涂覆涂料腻子进行找平,后均匀涂刷环保底漆形成底漆层;
第二步:分别混合米洞石打底料和米洞石面料,在处理好的基层上涂抹一层米洞石打底料,继而薄涂一层米洞石面料,待干透够薄涂第二层米洞石面料;
第三步:待第二层米洞石面料半干时,手持刮抹工具在面料表面滑动,形成肌理纹路,收压平整,使用上漆工具在面料表面进行间断式擦涂米洞石面漆;
第四步:最后喷涂罩光清漆,增加装饰效果的光泽度并起到墙面保护作用。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采用本方案中涂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装饰效果,提高装饰的仿真度,本方案中墙面预处理能够提供一个适宜操作的墙面,首先针对墙面上的浮灰和杂物进行清理,使墙面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然后涂抹抗裂砂浆既能够起到抗裂的效果,同时能够起到找平基层,涂覆腻子,能够起到微找平、局部找平的作用,便于使墙面更加的平整;涂覆涂料腻子进行找平,便于后期施工操作,提高涂覆后的墙面的平整度,从而提高整体涂覆质量和装饰效果。最后均匀涂刷环保底漆形成底漆层,底漆层用于分隔后续的米洞石层,能够防止水泥中的碱性物质渗出与米洞石层发生反应导致其产生颜色变化,另一方面底漆层能够提供为涂覆打底料提供更好的附着力,便于后续的施工。
本方案中通过打底料进行打底,一方面能够形成基层颜色,提供一定底色,使得后续显色更加真实,便于后期根据需要作出肌理效果;在处理好的基层上涂抹一层米洞石打底料,继而薄涂一层米洞石面料,待第二层米洞石面料半干时,手持纹路刮具在面料表面滑动,形成肌理纹路,平涂面漆能够上色成型,同时第一层米洞石面料已经完全干了,当再使用刮抹工具刮出肌理纹路时,对第二层米洞石面料制作肌理效果不会透底,避免基底颜色漏出,使涂覆完成的墙面装饰效果更好,仿真度更高,显色更好看,提高墙面整体装饰效果和美观性。最后喷涂罩光清漆,能够增加装饰效果的光泽度并起到墙面保护作用。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米洞石打底料按重量份数比记:包括水90-130份、pH调节剂1-2份、润湿剂1-2份、分散剂3-6份、消泡剂1-2份、防冻助溶剂10-20份、成膜助剂5-8份、防腐剂3-5份、乳液120-150份、颜料20-40份、石英砂600-650份、纤维素2-3份、膨润土3-5份、增稠剂3-6份。
有益效果为:调节涂料的pH值有助于提高涂料的稳定性和附着力,合适的pH值有助于确保涂料与基层之间的相容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消泡剂避免在制备和施工过程中出现气泡,确保涂层表面光滑,提高涂装的外观质量。乳液作为涂料的基础,提供涂层的基本性质,并增强涂层的附着力。石英砂、纤维素和膨润土有助于提供涂料的质地和纹理,增加涂料的立体感和肌理效果。增稠剂能够增加涂料的粘度,有助于提高垂直附着性,防止垂直面上的流淌,提高施工的便捷性。发明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过创造性劳动得到的产品配方,其中打底料的作用就是涂一层基层颜色,采用本方案的配方制备出的打底料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含砂产品,其具有较好的遮盖力,这样能够避免出现发花、透底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米洞石面漆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水90-120份,pH调节剂1-2份;润湿剂3-5份,分散剂15-18份,消泡剂5-8份,防冻助溶剂15-18份,成膜助剂18-25份,防腐剂3-5份,杀菌剂3-5份,乳液300-350份,颜料150-180份,填料300-350份,纤维素3-5份,增稠剂3-6份。
有益效果为:采用本技术方案中做出来的面漆,具有较好的遮盖力,在进行面涂擦色时,能够一遍上色成型。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米洞石面料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水150-200份、pH调节剂1-2份、防冻助溶剂10-20份、成膜助剂5-8份、消泡剂1-2份、防腐剂2-3份、杀菌漆2-3份、乳液120-150份,石英砂700-800份,纤维素2-3份,膨润土2-3份,增稠剂3-6份。
有益效果为:石英砂、纤维素和膨润土有助于提供涂料的质地和纹理,增加涂料的立体感和肌理效果,本方案中的面料又不会完全遮盖底材,遮盖力适宜,使作出的肌理纹路效果更佳。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米洞石面料中还添加有150-200份(进一步与客户确认)的彩砂。
有益效果为:彩砂的添加能够为涂料增添独特的颜色和纹理,使得涂料表面更为丰富多彩;彩砂达到似透非透的感觉,增加主体装饰效果;添加彩砂后在墙面上形成细微的颗粒状纹理,使其具有似透非透的效果,增加了墙面的质感和层次感,能够创造出更具立体感的装饰效果,使墙面更有纵深感;彩砂的颗粒状纹理有助于模拟天然石材的外观,特别是在阳光照射下可能呈现出透光的效果,增强了仿真度,使墙面更贴近自然石材的外观。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米洞石面料中还添加有80-100份(进一步与客户确认)的膨胀珍珠岩。
有益效果为:膨胀珍珠岩具有轻质、多孔的特性,能够增加涂层的柔韧性,当其添加到涂料中能够使得涂层更具弹性,降低了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发生开裂的风险,同时在操作人员涂覆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一遍厚涂5mm的厚度的同时不开裂,改善涂刷性能,使得施工更加顺畅和高效。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刮抹工具包括安装板和固定在安装板底部的把手,安装板两端分别设有刮齿单元和收压单元,收压单元包括支架、转轴和压轮,压轮套设在转轴上,转轴与支架转动连接,支架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刮齿单元包括刮齿盘和传动部,刮齿盘包括内盘和设置在内盘外部的环形盘,环形盘与内盘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环形盘和内盘上均阵列有若干刮齿,环形盘底部固定有环形齿轮,转轴上套设有蜗杆,传动部两侧分别与蜗杆和环形齿啮合,转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环形盘转动。
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刮齿能在墙面刮出肌理纹路,压轮在移动的过程中受摩擦力能够产生转动,在刮齿刮出肌理纹路之后能够进行及时的收压,从而使墙面平整,避免刮齿在刮肌理纹路的过程中刮出余料而影响墙面的美观;压轮转动的同时通过传动部能够带动环形盘转动,压轮套设在转轴上,能够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转动,通过上述设置在收压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肌理的加工,在内盘和环形盘上阵列有若干刮齿,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肌理纹路,使墙面更富有层次感和独特性,环形盘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较为凌乱、不规则的曲线形纹路,线条的形态较为优美。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环形盘上阵列有若干第一刮齿和第二刮齿,第一刮齿和第二刮齿依次间隔设置,同时第一刮齿与内盘的距离均大于第二刮齿与内盘的距离,第一刮齿的长度大于第二刮齿的长度;还包括连接管,内盘通过连接管固定在安装板上,内盘表面开设有通风孔,安装板内嵌设有热风部,热风部与通风孔连通。
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对第一刮齿和第二刮齿的设置,第一刮齿的长度大于第二刮齿的长度,能够同时刮出深浅不一的曲线,第一刮齿和第二刮齿的长度差异和间隔设置,使得在一次刮涂过程中可以同时刮出深浅不一的曲线。这种设计更符合米洞石板在自然环境中的纹理分布,增加了装饰效果的层次感。同时第一刮齿与内盘的距离均大于第二刮齿与内盘的距离,能够产生更加随机的曲线线条,这有助于模拟天然米洞石板的自然纹理,提升观感,使墙面装饰更富有艺术感;通过设置热风部,热风吹拂米洞石面料表面,将刮齿刮出的多余的浮粉去除,同时有助于加速米洞石面料表面的干燥过程,提高施工效率,促进刮涂后的墙面迅速干燥。内盘表面开设通风孔,该通风孔可以促使热风充分覆盖米洞石面料表面,确保热风能够均匀地吹拂整个刮涂区域。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步中刷完底漆后,在墙面上间隔粘贴两层胶带;再进行第二步中涂覆米洞石打底料,撕除一层胶带进行后续步骤;第三步米洞石面漆干燥后将第二层胶带撕除。
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刷完底漆后在墙面上贴胶带,能够在后期撕除胶带后,使墙面上形成拼缝的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厚度,更像石材拼接在一起的效果,石材仿真效果更佳,从而增强了装饰效果。
另外,本方案中将胶带设置为两层结构,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分两次撕除胶带,这样的好处在于: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涂抹打底料、面料,使得整个涂料层具有一定的厚度,若在刮出肌理纹路做出效果后再一次性的将胶带撕除,由于涂料层的厚度较厚,一次性将胶带撕除不仅会因涂料层较厚而不方便撕除,而且在撕除后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毛边,影响装饰效果,而本方案中分两次撕除胶带,每层胶带所对应的涂料层厚度相对减小,这样在两次撕除胶带后能够有效的减少毛边,装饰效果更佳。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步中的底漆干燥后在底漆表面粘贴分格条,分格条的宽度为2cm,厚度为5mm,在第三步完成后将分格条撕除后进行第四步。
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在后期撕除分格条后,使墙面上形成拼缝的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厚度,更像石材拼接在一起的效果,石材仿真效果更佳,从而增强了装饰效果,同时分格条相比胶带操作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刮抹工具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刮抹工具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刮抹工具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5刮抹工具的局部剖视图;
图5本发明涂覆后形成墙面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安装板1、把手2、支架3、转轴4、压轮5、内盘6、环形盘7、中心刮齿8、环形齿轮9、蜗杆10、蜗轮11、中间齿轮12、第一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14、第一刮齿15、第二刮齿1、连接管17、通风孔18、条形板19、固定板20、螺杆21、蝶形锁紧扣22、条形槽23、限位槽24。
实施例1
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墙面预处理,首先对墙面进行清洁,确保基层平整,使用刮刀将抗裂砂浆均匀涂抹在墙面上,之后涂覆涂料腻子进行找平,后均匀涂刷环保底漆形成底漆层;
第二步:分别混合米洞石打底料和米洞石面料,在处理好的基层上涂抹一层米洞石打底料,继而薄涂一层米洞石面料,待干透够薄涂第二层米洞石面料;
米洞石打底料按重量份数比例为:包括水90-130份、pH调节剂1-2份、润湿剂1-2份、分散剂3-6份、消泡剂1-2份、防冻助溶剂10-20份、成膜助剂5-8份、防腐剂3-5份、乳液120-150份、颜料20-40份、石英砂600-650份、纤维素2-3份、膨润土3-5份、增稠剂3-6份。本实施例中米洞石打底料按重量份数比例为:包括水90份、pH调节剂1份、润湿剂1份、分散剂3份、消泡剂1份、防冻助溶剂12份、成膜助剂6份、防腐剂3份、乳液120份、颜料20份、石英砂600份、纤维素2份、膨润土3份、增稠剂3份。
调节涂料的pH值有助于提高涂料的稳定性和附着力,合适的pH值有助于确保涂料与基层之间的相容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消泡剂避免在制备和施工过程中出现气泡,确保涂层表面光滑,提高涂装的外观质量。乳液作为涂料的基础,提供涂层的基本性质,并增强涂层的附着力。石英砂、纤维素和膨润土有助于提供涂料的质地和纹理,增加涂料的立体感和肌理效果。增稠剂能够增加涂料的粘度,有助于提高垂直附着性,防止垂直面上的流淌,提高施工的便捷性。发明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过创造性劳动得到的产品配方,其中打底料的作用就是涂一层基层颜色,采用本方案的配方制备出的打底料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含砂产品,其具有较好的遮盖力,这样能够避免出现发花、透底的情况。
米洞石面料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水150-200份、pH调节剂1-2份、防冻助溶剂10-20份、成膜助剂5-8份、消泡剂1-2份、防腐剂2-3份、杀菌漆2-3份、乳液120-150份,石英砂700-800份,纤维素2-3份,膨润土2-3份,增稠剂3-6份。本实施例中米洞石面料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水150份、pH调节剂1份、防冻助溶剂10份、成膜助剂5份、消泡剂1份、防腐剂2份、杀菌漆2份、乳液120份,石英砂700份,纤维素2份,膨润土3份,增稠剂6份。该面料中的石英砂、纤维素和膨润土有助于提供涂料的质地和纹理,增加涂料的立体感和肌理效果,本方案中的面料又不会完全遮盖底材,遮盖力适宜,使作出的肌理纹路效果更佳。
第三步:待第二层米洞石面料半干时,手持刮抹工具在面料表面滑动,形成肌理纹路,收压平整,使用上漆工具在面料表面进行间断式擦涂米洞石面漆;米洞石面漆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水90-120份,pH调节剂1-2份;润湿剂3-5份,分散剂15-18份,消泡剂5-8份,防冻助溶剂15-18份,成膜助剂18-25份,防腐剂3-5份,杀菌剂3-5份,乳液300-350份,颜料150-180份,填料300-350份,纤维素3-5份,增稠剂3-6份。本实施例中米洞石面漆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水90份,pH调节剂1份;润湿剂3份,分散剂15份,消泡剂5份,防冻助溶剂15份,成膜助剂18份,防腐剂3份,杀菌剂3份,乳液300份,颜料150份,填料300份,纤维素3份,增稠剂3份。采用本技术方案中做出来的平涂面漆,具有较好的遮盖力,在进行面涂擦色时,能够一遍上色成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刮抹工具包括安装板1和固定在安装板1底部的把手2,安装板1两端分别设有刮齿单元和收压单元,如图3所示,收压单元包括支架3、转轴4和压轮5,压轮5套设在转轴4上并与转轴4固定,转轴4与支架3转动连接,支架3与安装板1可拆卸连接;刮齿单元包括刮齿盘和传动部,刮齿盘包括内盘6和设置在内盘6外部的环形盘7,环形盘7与内盘6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环形盘7和内盘6上均阵列有若干刮齿,环形盘7底部固定有环形齿轮9,转轴4上套设并固定有蜗杆10,传动部两侧分别与蜗杆10和环形齿轮9合,转轴4转动时能够带动环形盘7转动,具体为传动部包括蜗轮11和中间齿轮12,安装板1上固定有第一转动轴13和第二转动轴14,第一转动轴13和第二转动轴14上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蜗轮11和中间齿轮12分别与第一转动轴13和第二转动轴14上的转动环键连接,蜗轮11分别蜗杆10和中间齿轮12啮合,中间齿轮12还与环形齿轮9啮合。压轮5转动的同时通过传动部能够带动环形盘7转动,压轮5套设在转轴4上,能够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转动,通过上述设置在收压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肌理的加工,在内盘6上阵列有多个中心刮齿8,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肌理纹路,使墙面更富有层次感和独特性,环形盘7在移动且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较为凌乱、不规则的曲线形纹路,线条的形态较为优美。
环形盘7上阵列有若干第一刮齿15和第二刮齿16,第一刮齿15和第二刮齿16依次间隔设置,同时第一刮齿15与内盘6的距离均大于第二刮齿16与内盘6的距离,第一刮齿15的长度大于第二刮齿16的长度;第一刮齿15的长度大于第二刮齿16的长度,能够同时刮出深浅不一的曲线,第一刮齿15和第二刮齿16的长度差异和间隔设置,使得在一次刮涂过程中可以同时刮出深浅不一的多条曲线,更符合米洞石板在自然环境中的纹理分布,增加了装饰效果的层次感。同时第一刮齿15与内盘6的距离均大于第二刮齿16与内盘6的距离,能够产生更加随机的曲线线条,这有助于模拟天然米洞石板的自然纹理,提升观感,使墙面装饰更富有艺术感;还包括连接管17,内盘6通过连接管17固定在安装板1上,内盘6表面开设有通风孔18,安装板1内嵌设有热风部,热风部与通风孔18连通。通过设置热风部,热风吹拂米洞石面料表面,将刮齿刮出的多余的浮粉去除,同时有助于加速米洞石面料表面的干燥过程,提高施工效率,促进刮涂后的墙面迅速干燥。在中心的内盘6表面开设通风孔18,该通风孔18可以促使热风充分覆盖米洞石面料表面,确保热风能够均匀地吹拂整个刮涂区域。
本实施例中上漆工具包括毛刷滚筒和擦色滚筒,擦色滚筒表面横向阵列有弧形条纹,擦色滚筒一侧弧形条纹的分布密度大于另一侧。通过进行间断式擦色,即擦色滚筒在墙面上的涂布是间断的,而非连续的,可以模拟出更逼真和自然的擦色效果。这种设计使得涂层中的颜色变化更加有机、不规则,更符合自然材料的纹理分布,弧形条纹的横向阵列为擦色滚筒赋予了独特的纹理结构,模拟了一些自然材料表面的纹理,使得擦色效果更具仿真度。
第四步:最后喷涂罩光清漆,增加装饰效果的光泽度并起到墙面保护作用。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采用本方案中涂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装饰效果,提高装饰的仿真度,本方案中墙面预处理能够提供一个适宜操作的墙面,首先针对墙面上的浮灰和杂物进行清理,使墙面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然后涂抹抗裂砂浆既能够起到抗裂的效果,同时能够起到找平基层,涂覆腻子,能够起到微找平、局部找平的作用,便于使墙面更加的平整;涂覆涂料腻子进行找平,便于后期施工操作,提高涂覆后的墙面的平整度,从而提高整体涂覆质量和装饰效果。最后均匀涂刷环保底漆形成底漆层,底漆层用于分隔后续的米洞石层,能够防止水泥中的碱性物质渗出与米洞石层发生反应导致其产生颜色变化,另一方面底漆层能够提供为涂覆打底料提供更好的附着力,便于后续的施工。
本方案中通过打底料进行打底,一方面能够形成基层颜色,提供一定底色,使得后续显色更加真实,便于后期根据需要作出肌理效果;在处理好的基层上涂抹一层米洞石打底料,继而薄涂一层米洞石面料,待第二层米洞石面料半干时,手持纹路刮具在面料表面滑动,形成肌理纹路,平涂面漆能够上色成型,同时第一层米洞石面料已经完全干了,当再使用刮抹工具刮出肌理纹路时,对第二层米洞石面料制作肌理效果不会透底,避免基底颜色漏出,使涂覆完成的墙面装饰效果更好,仿真度更高,显色更好看,提高墙面整体装饰效果和美观性。最后喷涂罩光清漆,能够增加装饰效果的光泽度并起到墙面保护作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米洞石面料中还添加有150-200份的彩砂,本实施例中添加了180份。
彩砂的添加能够为涂料增添独特的颜色和纹理,使得涂料表面更为丰富多彩;彩砂达到似透非透的感觉,增加主体装饰效果;添加彩砂后在墙面上形成细微的颗粒状纹理,使其具有似透非透的效果,增加了墙面的质感和层次感,能够创造出更具立体感的装饰效果,使墙面更有纵深感;彩砂的颗粒状纹理有助于模拟天然石材的外观,特别是在阳光照射下可能呈现出透光的效果,增强了仿真度,使墙面更贴近自然石材的外观。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米洞石面料中还添加有80-100份的膨胀珍珠岩,本实施例中添加了80份。膨胀珍珠岩具有轻质、多孔的特性,能够增加涂层的柔韧性,当其添加到涂料中能够使得涂层更具弹性,降低了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发生开裂的风险,同时在操作人员涂覆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一遍厚涂5mm的厚度的同时不开裂,改善涂刷性能,使得施工更加顺畅和高效。
根据实施例3中涂覆方法以及米洞石涂料配方制作出的涂料墙面进行验收检测,如图5所示,根据外观进行打分,满分10分,检测标准有肌理纹路是否出现漏空、墙面是否平整、上色成型效果。
采用上述方法以及米洞石涂料配方制作出的涂料墙面的平整度好,经过上述的涂覆步骤对墙面进行整平,便于后期施工操作,使后期涂覆米洞石打底料、面料和平涂面漆时更加的平整。
打底料、专用面料是砂壁涂料,含砂产品,平涂面漆是不含砂产品,属于乳胶漆,薄涂材料,本方案中通过打底料进行打底,能够形成基层颜色,采用本方案的配方制备出的打底料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含砂产品,其具有较好的遮盖力,这样能够避免出现发花、透底的情况。
面料的涂覆便于后期根据需要作出肌理效果,现有技术中在刮出肌理纹路效果时,刮出纹路后常常出现漏空的状态,即被刮的地方会带走容易涂料而出现漏空的现象,从而漏出下面的基底颜色,影响美观性。且在作出肌理纹路的过程中更加容易作出所需的肌理纹路效果,同时本方案中的面料又不会完全遮盖底材,遮盖力适宜,使作出的肌理纹路效果更佳。
通过涂覆打底料,然后再涂覆面料,等面料干至7成时,在进行刮肌理,这样实现了对米洞石装饰材料的两层涂覆效果,当再使用刮抹工具刮出肌理纹路时,能够减少出现漏空的状态,避免基底颜色漏出,从而提高墙面整体装饰效果和美观性。采用本方案中的配方制备出的平涂面漆,具有较好的遮盖力,在进行面涂擦色时,能够一遍上色成型。平涂面漆能够上色成型,使涂覆完成的墙面装饰效果更好。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步中刷完底漆后,在墙面上间隔粘贴两层胶带;再进行第二步中涂覆米洞石打底料,撕除一层胶带进行后续步骤;第三步米洞石面漆干燥后将第二层胶带撕除。
本方案中刷完底漆后在墙面上贴胶带,能够在后期撕除胶带后,使墙面上形成拼缝的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厚度,更像石材拼接在一起的效果,石材仿真效果更佳,从而增强了装饰效果。
另外,本方案中将胶带设置为两层结构,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分两次撕除胶带,这样的好处在于: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涂抹打底料、面料,使得整个涂料层具有一定的厚度,若在刮出肌理纹路做出效果后再一次性的将胶带撕除,由于涂料层的厚度较厚,一次性将胶带撕除不仅会因涂料层较厚而不方便撕除,而且在撕除后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毛边,影响装饰效果,而本方案中分两次撕除胶带,每层胶带所对应的涂料层厚度相对减小,这样在两次撕除胶带后能够有效的减少毛边,装饰效果更佳。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步中的底漆干燥后在底漆表面粘贴分格条,分格条的宽度为2cm,厚度为5mm,在第三步完成后将分格条撕除后进行第四步。
能够在后期撕除分格条后,使墙面上形成拼缝的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厚度,更像石材拼接在一起的效果,石材仿真效果更佳,从而增强了装饰效果,同时分格条相比胶带操作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实施例6
实施例6基本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架3包括如图4所示的两个分别对压轮5左右两侧进行支撑的L形架,L形架包括条形板19、滑轨和固定板20,条形板19通过滑轨与固定板20竖向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蜗轮11具有一定长度,在蜗杆10垂直位置滑动后依然可以继续保持啮合,条形板19与固定板20之间设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螺杆21以及与螺杆21螺纹连接的蝶形锁紧扣22,条形板19上开有条形槽23,螺杆21穿过固定板20和条形槽23,蝶形锁紧扣22与条形槽23侧壁抵紧,条形板19靠近蝶形锁紧扣22的表面还开有限位槽24,限位槽24宽度窄于蝶形锁紧扣22的宽度,能够对蝶形锁紧扣22进行限位,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松动。本实施例中在条形板19上设置有刻度尺,这样在调节压轮5位置时具有参照性,调节精度更高。
使用时,根据施工需求,调节压轮5与刮齿端部的距离。当需要使刮出的肌理纹路深一点,就需要使压轮5与刮齿端部的距离增大,当调节完成后螺旋转动蝶形锁紧扣22,这样整个限位件就对条形板19起到了固定的作用,避免条形板19在调节到所需状态后产生滑动,从而能够进行顺利且平稳的刮肌理纹路和收压操作。
当需要使刮出的肌理纹路浅一点时,按照前述步骤操作,只需要反向滑动条形板19,使压轮5向远离固定板20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压轮5与固定板20距离增大,此时压轮5与刮齿端部的距离减小,这样刮齿刮出的肌理纹路深度就变浅了。这样能够根据涂料厚度调节刮齿的插入深度,从而既能够有效实现作出肌理的效果,同时又能够避免因为人工操作力度拿捏不均匀、力度差异大,手法不一致,而产生插入刮齿深度过深而造成漏空的情况,导致基层颜色露出而影响整个装饰效果,通过上述设置,使用者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调节压轮5的高度进而实现在不同位置实现不同深浅的肌理,进而在整体墙面上形成波澜起伏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墙面预处理,首先对墙面进行清洁,确保基层平整,使用刮刀将抗裂砂浆均匀涂抹在墙面上,之后涂覆涂料腻子进行找平,后均匀涂刷环保底漆形成底漆层;
第二步:分别混合米洞石打底料和米洞石面料,在处理好的基层上涂抹一层米洞石打底料,继而薄涂一层米洞石面料,待干透够薄涂第二层米洞石面料;
第三步:待第二层米洞石面料半干时,手持刮抹工具在面料表面滑动,形成肌理纹路,收压平整,使用上漆工具在面料表面进行间断式擦涂米洞石面漆;
第四步:最后喷涂罩光清漆,增加装饰效果的光泽度并起到墙面保护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米洞石打底料按重量份数比记:包括水90-130份、pH调节剂1-2份、润湿剂1-2份、分散剂3-6份、消泡剂1-2份、防冻助溶剂10-20份、成膜助剂5-8份、防腐剂3-5份、乳液120-150份、颜料20-40份、石英砂600-650份、纤维素2-3份、膨润土3-5份、增稠剂3-6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米洞石面漆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水90-120份,pH调节剂1-2份;润湿剂3-5份,分散剂15-18份,消泡剂5-8份,防冻助溶剂15-18份,成膜助剂18-25份,防腐剂3-5份,杀菌剂3-5份,乳液300-350份,颜料150-180份,填料300-350份,纤维素3-5份,增稠剂3-6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米洞石面料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水150-200份、pH调节剂1-2份、防冻助溶剂10-20份、成膜助剂5-8份、消泡剂1-2份、防腐剂2-3份、杀菌漆2-3份、乳液120-150份,石英砂700-800份,纤维素2-3份,膨润土2-3份,增稠剂3-6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米洞石面料中还添加有150-200份的彩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米洞石面料中还添加有80-100份的膨胀珍珠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刮抹工具包括安装板和固定在安装板底部的把手,安装板两端分别设有刮齿单元和收压单元,收压单元包括支架、转轴和压轮,压轮套设在转轴上,转轴与支架转动连接,支架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刮齿单元包括刮齿盘和传动部,刮齿盘包括内盘和设置在内盘外部的环形盘,环形盘与内盘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环形盘和内盘上均阵列有若干刮齿,环形盘底部固定有环形齿轮,转轴上套设有蜗杆,传动部两侧分别与蜗杆和环形齿啮合,转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环形盘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形盘上阵列有若干第一刮齿和第二刮齿,第一刮齿和第二刮齿依次间隔设置,同时第一刮齿与内盘的距离均大于第二刮齿与内盘的距离,第一刮齿的长度大于第二刮齿的长度;还包括连接管,内盘通过连接管固定在安装板上,内盘表面开设有通风孔,安装板内嵌设有热风部,热风部与通风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刷完底漆后,在墙面上间隔粘贴两层胶带;再进行第二步中涂覆米洞石打底料,撕除一层胶带进行后续步骤;第三步米洞石面漆干燥后将第二层胶带撕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的底漆干燥后在底漆表面粘贴分格条,分格条的宽度为2cm,厚度为5mm,在第三步完成后将分格条撕除后进行第四步。
CN202311863147.9A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 Pending CN1177030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3147.9A CN117703038A (zh)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63147.9A CN117703038A (zh)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03038A true CN117703038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60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63147.9A Pending CN117703038A (zh) 2023-12-29 2023-12-29 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030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6698B (zh) 一种柔性饰面材料的生产方法
EP2209751A2 (fr) Composition formant en melange avec de l'eau une pât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 revetement decoratif sur un support et outils utilises a cette fin
US20060228523A1 (en) Light canvas
CN104449169A (zh) 一种天然岩片漆的制备方法
CN102390064B (zh) 一种复合涂装木制品的生产方法
US4919975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painted marbleized finish on an exposed surface
CN102152551A (zh) 一种贴合板材的制备方法
US8067064B2 (en) Removable two-part glaze and textured paint system for decorative finishing
CN202577828U (zh) 紫外光固化pvc膜装饰板
CN117703038A (zh) 一种复色米洞石装饰的涂料涂覆方法
KR100831666B1 (ko) 알루미늄 에디션 아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2318502U (zh) 一种替换天然木皮的复合木板
US20070264477A1 (en) Textured art work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same
CN104358369A (zh) 一种沙画壁材的施工制作工艺及其使用的沙画乳和沙画漆
CN100522659C (zh) 一种布面水彩画制作工艺
KR101171644B1 (ko) 목재가구의 표면에 입체 무늬를 형성하는 방법
CN101314681B (zh) 一种水性仿花岗石涂料的制备方法
KR101815714B1 (ko) 마루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0512913C (zh) 基于皮影靠子的挂屏制作工艺
CN107363949A (zh) 一种油漆木皮及其制作方法
CN1033073C (zh) 彩色玻璃拼贴壁画壁挂制作方法
CN117021828A (zh) 一种仿真岩石水流纹制作工艺
JP2008126183A (ja) 床材の化粧塗装方法および化粧床材
JPH08257490A (ja) 天然石調仕上工法及びローラー刷毛施工に適した石模様形成用塗料組成物
CN117736596A (zh) 废旧橡胶和塑料的防火仿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涂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