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94175A - 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94175A
CN117694175A CN202410059416.4A CN202410059416A CN117694175A CN 117694175 A CN117694175 A CN 117694175A CN 202410059416 A CN202410059416 A CN 202410059416A CN 117694175 A CN117694175 A CN 1176941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tching
pine mushroom
frame
mushroom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594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琳
易春雨
易陆御豪
利金战
张喆慧
邱立友
张灿
陈世昌
肖仁
王郭一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huangshui Shuangl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Shuangshui Shuangl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Shuangshui Shuangl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Shuangshui Shuangl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594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941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94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941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红松茸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采用一种红松茸接种装置配合完成,该红松茸接种装置包括移动小车、开沟机构与下料机构,本发明设计的开沟机构中的可以对栽培基料表面进行开沟处理,储料器内部的红松茸菌种经过下料筒落入垄沟内部,通过前后往复移动的翻动架与翻动相互配合可以垄沟填实,通过开沟机构与下料机构的相互配合可以将红松茸菌种埋入栽培基料中,提高红松茸菌种与基料的接触面积,保证红松茸菌种可以充分吸收基料的内部营养,同时可以增加红松茸菌种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红松茸菌种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氧气,促进红松茸菌丝的快速生长。同时开沟机构的破碎刀在转动过程中还可以对附着栽培基料表面的土块进行破碎处理,以确保土壤能够均匀地覆盖在栽培基料表面,覆土可以起到保持栽培基料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以大大节省用工和用水费用,还可以缩短菌丝生长时间,提早出菇。

Description

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松茸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松茸是耐阴性食用菌,利用油茶林间空隙种植红松茸,一方面油茶树冠为红松茸遮阴,一方面每年修剪的油茶枝条、收获的油茶壳又可作为极佳的培养料区种植红松茸,通常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油茶林地选定区域种植培养红松茸,红松茸是一种对农林废弃物质具有分解利用能力的草腐类真菌,按照指定比例将红松茸菌种接种到充分发酵的栽培基质中,培养过程中成熟的红松茸及时进行采摘,收获后剩余的菇渣又可作为有机肥培肥油茶林地土壤,从而形成油菇互作的生态循环模式。
红松茸收获后遗留有蘑菇渣,再向蘑菇渣添加富含特异性降解酶、微量元素的生物促腐剂,就地经夏季高温快速腐解,杀灭虫卵杂菌,形成优质腐殖质肥料,覆盖在林地上源源不断为油茶输送营养的同时,又起到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干旱的作用,丰富的营养基质激活油茶根系土壤原位微生物菌群,复壮作物根系,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大幅度提高油茶结实量,实现丰产丰收,此种栽培方式也叫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下的红松茸栽培方式。
上述红松茸栽培方式包括栽培基质准备、基料发酵、基料铺设、红松茸接种、开沟覆土、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摘、收获等步骤。
红松茸接种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红松茸套作栽培过程中需要人工开沟栽种,种植成本高,同时人工直接将红松茸菌种播撒在栽培基料表面,进而红松茸菌种直接裸露在基料外部,从而红松茸菌种未充分与基料接触导致红松茸菌种不能及时吸收基料内部营养,同时裸露的红松茸菌种易被鸟类啄食,影响红松茸菌种的接种和培养效果。
2.传统的红松茸套作栽培过程中是通过人工播撒红松茸菌种的,由于油茶林植株矮小,工作人员在油茶林间活动空间较小,且人工播撒红松茸菌种不均匀,影响红松茸菌种的接种效果。
3.栽培基料表面覆土时,开沟覆土机抛洒的土块大小不均一,不能保证均匀附着在栽培基料的表面,对基料的保温保湿效果不稳定,导致浇水的次数增加,浪费用工和用水投入,且不利于出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通过开沟板可以将栽培基料表面开出垄沟,通过下料机构将红松茸菌种接种至垄沟内部再将垄沟填实,提高红松茸菌种与基料的接触面积,保证红松茸菌种可以充分吸收基料的内部营养。同时开沟机构的破碎刀转可以对栽培基料表面的覆土块进行破碎,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栽培基质准备:每年的8-9月份开始红松茸栽培基质的准备工作,选用一定比例并且粉碎后的稻草、稻壳、甘蔗渣、中药渣、凉茶渣、竹屑、阔叶树木屑、玉米秸秆、油茶壳作为栽培基质原材料,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搅拌均匀得到栽培基质;
步骤二、基料发酵:上述栽培基质按照指定比例加入水、加发酵剂、菌体营养素、防虫素后进行混拌均匀,堆置发酵,适时翻堆,发酵10-20天后得到栽培基料;
步骤三、基料铺设: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适宜坡度的油茶林间隙种植培养红松茸,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将步骤二发酵好的栽培基料起垄铺设在油茶林地上;
步骤四、油茶管理:对油茶进行修剪、除草、施肥、采摘的正常管理,茶树枝叶为红松茸培养提供了适宜的遮阴条件;
步骤五、红松茸接种:在油茶果采摘完毕后在铺设好栽培基料的油茶林间隙中使用使用开沟机构对栽培基料进行开沟,使用下料机构对红松茸菌种接种,将红松茸菌种块均匀地栽种在栽培基料上;接种红松茸菌种后,再使用开沟机构对接种后的垄沟进行填实;
步骤六、开沟覆土:通过步骤五对栽培基料接种好红松茸菌种后,再通过开沟机构在栽培基料两侧进行开沟,以利于水分的及时排除,不易积水;同时开沟翻起的土块抛洒在栽培基料的表面,通过开沟机构对土块进行破碎,从而使栽培基料表面的覆土均匀,确保对栽培基料的保温保湿作用;
步骤七、水分管理:适时在覆土的栽培基料垄面浇水,在当年10月至次年5月红松茸的整个生长周期内控制基料水分含量在55%左右,期间为油茶林地提供适宜的湿度条件;
步骤八、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红松茸菌种培养和出菇过程中的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步骤九、采摘和收获:根据红松茸的生长周期和成熟期,对红松茸及时进行采摘。
上述步骤五采用一种红松茸接种装置配合完成,该红松茸接种装置包括移动小车,所述的移动小车安装有开沟机构与下料机构。
所述的开沟机构包括设置在移动小车左右两侧壁的开沟机架,其中所述的开沟机架下端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多个L型结构的连接架,连接架竖直段固定在开沟机架下端面,连接架水平段后端面固定有开沟板。
所述的下料机构包括固定在开沟机架前端面且与开沟板一一对应的下料架,下料架上贯穿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下料筒,下料筒上端面设置有与其相贯通且呈漏斗型结构的储料器,下料筒下侧设置有开合组件。
可选的,所述的开合组件包括固定在下料筒前侧的开合机架,开合机架上端面贯穿转动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下端面安装有与下料筒底部相贴合的下料圆板,下料圆板上端面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与下料筒配合的贯通槽。
下料筒前侧且位于开合机架上方安装有传动箱,且转动轴贯穿转动安装在传动箱下端面,移动小车左右两侧壁均转动安装有联动轴,联动轴远离移动小车的一端贯穿转动安装在同侧的每个传动箱上。
可选的,所述的开沟机架前端面且远离移动小车的一侧安装有竖直机架,且竖直机架位于开沟机架与下料筒之间,竖直机架与移动小车之间转动安装有一号轴,一号轴上安装有与开沟板一一对应的破碎辊,破碎辊圆周面上安装有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破碎刀。
可选的,所述的移动小车上端面安装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架,支撑架上端面安装有与同侧储料器相配合且左右延伸的送料筒,送料筒上侧面且位于移动小车上方开设有进料口,送料筒下侧面开设有与起相贯通且与储料器一一对应的下料连筒,两个送料筒相对面共同贯穿转动安装有送料轴,送料轴位于送料筒内部的部分安装有螺旋叶片。
可选的,所述的移动小车左右两侧壁前侧转动安装有二号轴,二号轴远离移动小车一端安装有凸轮,移动小车左右侧壁且位于二号轴前侧安装有翻动机架,翻动机架上端面滑动安装有倾斜设置的往复连架,往复连架后端面固定安装有与同侧凸轮相配合的联动架,往复连架前端面安装有可自动复位的翻动架,翻动架下端面均匀安装有多个翻动杆。
可选的,所述的开沟机架远离移动小车的一端安装有竖直连架,竖直连架上自上而下依次均匀安装有多个拨动杆。
可选的,所述的联动轴与一号轴之间通过带传动方式相互连接,联动轴与二号轴之间也通过带传动方式相互连接。
上述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设计的开沟机构可以对栽培基料表面进行开沟处理,储料器内部的红松茸菌种经过下料筒落入垄沟内部,通过前后往复移动的翻动架与翻动相互配合可以对垄沟填实,通过开沟机构与下料机构相互配合可以将红松茸菌种埋入栽培基料中,从而提高红松茸菌种与栽培基料的接触面积,保证红松茸菌种可以充分吸收栽培基料内部营养,同时埋入栽培基料的红松茸菌种可以避免鸟类的啄食。
2.本发明设计的开合组件中,转动轴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下料圆板转动,进而下料圆板转动过程中通过贯通槽与下料筒间歇配合使得下料筒内部的红松茸菌种落在垄沟中,使得相邻的红松茸菌种存在一定间距,避免红松茸菌种在后续生长过程中菌朵变大相互抵靠、挤压而造成红松茸实体的损坏,从而提高红松茸的品相和品质。
3.本发明设计的一号轴转动过程中通过破碎辊带动破碎刀转动,进而破碎刀转动过程中可以对覆盖在栽培基料表面的土块进行破碎处理,为后续利用土壤均匀填实接种红松茸菌种后的栽培基料表面空隙做准备,破碎松软的土壤可以均匀地附着在红松茸栽培基料的表层,从而覆土可以对基料起到保温和保湿作用,以大大节省用工和用水费用,同时还可以缩短菌丝生长时间,提早出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松茸接种装置第一位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松茸接种装置第二位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部分红松茸接种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沟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竖直机架、一号轴以及破碎辊之间立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二号轴、凸轮以及翻动杆之间立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送料筒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移动小车;11、支撑架;12、送料筒;13、进料口;14、下料连筒;15、送料轴;16、螺旋叶片;17、二号轴;18、凸轮;19、翻动机架;10、往复连架;101、联动架;102、翻动架;103、翻动杆;2、开沟机构;21、开沟机架;211、竖直机架;212、一号轴;213、破碎辊;214、破碎刀;215、竖直连架;216、拨动杆;22、连接架;23、开沟板;3、下料机构;31、下料架;32、下料筒;33、储料器;34、开合组件;341、开合机架;342、转动轴;343、下料圆板;344、贯通槽;345、传动箱;346、联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栽培基质准备:每年的8-9月份开始红松茸栽培基质的准备工作,选用一定比例并且粉碎后的稻草、稻壳、甘蔗渣、中药渣、凉茶渣、竹屑、阔叶树木屑、玉米秸秆、油茶壳作为栽培基质原材料,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搅拌均匀得到栽培基质;
步骤二、基料发酵:上述栽培基质按照指定比例加入水、加发酵剂、菌体营养素、防虫素后进行混拌均匀,堆置发酵,适时翻堆,发酵10-20天后得到栽培基料;
步骤三、基料铺设: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适宜坡度的油茶林间隙种植培养红松茸,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将步骤二发酵好的栽培基料起垄铺设在油茶林地上;
步骤四、油茶管理:对油茶进行修剪、除草、施肥、采摘的正常管理,茶树枝叶为红松茸培养提供了适宜的遮阴条件;
步骤五、红松茸接种:在油茶果采摘完毕后在铺设好栽培基料的油茶林间隙中使用使用开沟机构对栽培基料进行开沟,使用下料机构对红松茸菌种接种,将红松茸菌种块均匀地栽种在栽培基料上;接种红松茸菌种后,再使用开沟机构对接种后的垄沟进行填实;
步骤六、开沟覆土:通过步骤五对栽培基料接种好红松茸菌种后,再通过开沟机构在栽培基料两侧进行开沟,以利于水分的及时排除,不易积水;同时开沟翻起的土块抛洒在栽培基料的表面,通过开沟机构对土块进行破碎,从而使栽培基料表面覆土均匀,确保对栽培基料的保温保湿作用;用土壤对培养料进行覆盖,用土壤进行覆盖不仅可以让菇破土而出,菇在出土的过程中有拱土的过程,从而使得菇出来而更健壮,形状也更好;同时土壤对菇起到保湿作用,土壤里面也含有营养增加菇的养分,菇在松散的土壤底下呼吸更健康。
步骤七、水分管理:适时在覆土的栽培基料垄面浇水,在当年10月至次年5月红松茸的整个生长周期内控制基料水分含量在55%左右,期间为油茶林地提供适宜的湿度条件;
步骤八、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红松茸菌种培养和出菇过程中的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步骤九、采摘和收获:根据红松茸的生长周期和成熟期,对红松茸及时进行采摘。
参阅图2以及图3,上述步骤五采用一种红松茸接种装置配合完成,该红松茸接种装置包括移动小车1,所述的移动小车1安装有开沟机构2与下料机构3。
参阅图3以及图5,所述的开沟机构2包括设置在移动小车1左右两侧壁的开沟机架21,其中所述的开沟机架21下端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多个L型结构的连接架22,连接架22竖直段固定在开沟机架21下端面,连接架22水平段后端面固定有开沟板23。
参阅图3以及图4,所述的下料机构3包括固定在开沟机架21前端面且与开沟板23一一对应的下料架31,下料架31上贯穿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下料筒32,下料筒32上端面设置有与其相贯通且呈漏斗型结构的储料器33,下料筒32下侧设置有开合组件34。
参阅图4以及图9,所述的移动小车1上端面安装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架11,支撑架11上端面安装有与同侧储料器33相配合且左右延伸的送料筒12,送料筒12上侧面且位于移动小车1上方开设有进料口13,送料筒12下侧面开设有与起相贯通且与储料器33一一对应的下料连筒14,两个送料筒12相对面共同贯穿转动安装有送料轴15,送料轴15位于送料筒12内部的部分安装有螺旋叶片16。
在接种红松茸菌种前,向进料口13内部倒入红松茸菌种,通过现有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带动送料轴15转动,送料轴15转动带动螺旋叶片16转动,螺旋叶片16转动过程中带动红松茸菌种向送料筒12远离移动小车1的一端输送,红松茸菌种输送过程中从下料连筒14内部掉入储料器33内部,当储料器33内部的红松茸菌种堆满时,此时送料轴15停止转动,通过上述方式避免通过人工逐一向储料器33内部添加红松茸菌种,提高红松茸菌种下料速率。
参阅图6,所述的开合组件34包括固定在下料筒32前侧的开合机架341,开合机架341上端面贯穿转动安装有转动轴342,转动轴342下端面安装有与下料筒32底部相贴合的下料圆板343,下料圆板343上端面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与下料筒32配合的贯通槽344。
下料筒32前侧且位于开合机架341上方安装有传动箱345,且转动轴342贯穿转动安装在传动箱345下端面,移动小车1左右两侧壁均转动安装有联动轴346,联动轴346远离移动小车1的一端贯穿转动安装在同侧的每个传动箱345上。
其中所述的开沟板23倾斜设置,联动轴346与转动轴342在传动箱345内部通过锥齿轮方式传动连接,当储料器33内部填满时,启动移动小车1带动开沟机构2向后移动,进而开沟板23同步向后移动,开沟板23移动过程中可以对栽培基料表层进行开口处理,开沟板23开沟产生栽培基料翻动到一侧,此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联动轴346转动,联动轴346转动过程中通过锥齿轮传动方式带动转动轴342转动,转动轴342转动过程中可以带动下料圆板343转动,进而下料圆板343转动过程中通过贯通槽344与下料筒32间歇配合使得储料器33内部的红松茸菌种经下料筒32后落在垄沟中,使得相邻的红松茸菌种存在一定间距,避免红松茸菌种在后续生长过程中菌朵变大相互抵靠挤压造成红松茸的损坏,提高红松茸的品相和品质。
参阅图7以及图8,所述的联动轴346与一号轴212之间通过带传动方式相互连接,联动轴346与二号轴17之间也通过带传动方式相互连接。联动轴346转动过程中通过带传动方式带动一号轴212与二号轴17转动,进而通过带传动方式实现联动,减少外界驱动的使用,减少装置的成本。
参阅图7,所述的开沟机架21前端面且远离移动小车1的一侧安装有竖直机架211,且竖直机架211位于开沟机架21与下料筒32之间,竖直机架211与移动小车1之间转动安装有一号轴212,一号轴212上安装有与开沟板23一一对应的破碎辊213,破碎辊213圆周面上安装有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破碎刀214。
具体工作时,联动轴346转动过程中通过带传动方式同步带动一号轴212转动,一号轴212转动过程中通过破碎辊213带动破碎刀214转动,进而破碎刀214转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对开沟产生的栽培基料进行破碎处理,为后续利用为后续利用基料填实接种红松茸菌种后的垄沟做准备,破碎松软的基料与红松茸菌种接触面积增大,进一步提高红松茸菌种吸收基料内部营养成分的效果;破碎松软的基料还可以增加红松茸菌种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保证红松茸菌种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氧气,促进红松茸菌丝的快速生长;另一方面,破碎刀214转动过程中也可以对附着在栽培基料表面的土块进行破碎处理,为后续利用土壤均匀覆盖接种红松茸菌种后的栽培基料表面做准备,红松茸栽培基料料表层覆土可以提高红松茸子实体的结构坚实度,同时覆土还可以起到保持栽培基料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以大大节省用工和用水费用,还可以缩短菌丝生长时间,提早出菇。
参阅图4以及图8,所述的移动小车1左右两侧壁前侧转动安装有二号轴17,二号轴17远离移动小车1一端安装有凸轮18,移动小车1左右侧壁且位于二号轴17前侧安装有翻动机架19,翻动机架19上端面滑动安装有倾斜设置的往复连架10,往复连架10后端面固定安装有与同侧凸轮18相配合的联动架101,往复连架10前端面安装有可自动复位的翻动架102,翻动架102下端面均匀安装有多个翻动杆103。
其中所述的翻动架102与翻动机架19之间安装用于对翻动架102进行复位的复位弹簧杆,具体工作时,联动轴346转动过程中通过带传动方式带动二号轴17转动,二号轴17转动过程中通过联动架101与凸轮18相互配合带动往复连架10左右往复移动,往复连架10往复移动过程中通过翻动架102与翻动杆103相互配合将开沟堆积的栽培基料重新均匀填入垄沟中,提高红松茸菌种与基料的接触面积,保证红松茸菌种可以充分吸收基料内部营养。
参阅图4,所述的开沟机架21远离移动小车1的一端安装有竖直连架215,竖直连架215上自上而下依次均匀安装有多个拨动杆216,其中所述的拨动杆216与竖直连架215相互配合可以对上层的油茶树的枝条向外拨动,避免油茶树枝与装置发生碰撞,影响装置移动的畅通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一号”、“二号”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一号”、“二号”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栽培基质准备:每年的8-9月份开始红松茸栽培基质的准备工作,选用一定比例并且粉碎后的稻草、稻壳、甘蔗渣、中药渣、凉茶渣、竹屑、阔叶树木屑、玉米秸秆、油茶壳作为栽培基质原材料,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搅拌均匀得到栽培基质;
步骤二、基料发酵:上述栽培基质按照指定比例加入水、加发酵剂、菌体营养素、防虫素后进行混拌均匀,堆置发酵,适时翻堆,发酵10-20天后得到栽培基料;
步骤三、基料铺设: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适宜坡度的油茶林间隙种植培养红松茸,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将步骤二发酵好的栽培基料起垄铺设在油茶林地上;
步骤四、油茶管理:对油茶进行修剪、除草、施肥、采摘的正常管理,茶树枝叶为红松茸培养提供了适宜的遮阴条件;
步骤五、红松茸接种:在油茶果采摘完毕后在铺设好栽培基料的油茶林间隙中使用开沟机构对栽培基料进行开沟,使用下料机构对红松茸菌种接种,将红松茸菌种块均匀地栽种在栽培基料上;接种红松茸菌种后,再使用开沟机构对接种后的垄沟进行填实;
步骤六、开沟覆土:通过步骤五对栽培基料接种好红松茸菌种后,再通过开沟机构在栽培基料两侧进行开沟,以利于水分的及时排除,不易积水;同时开沟翻起的土块抛洒在栽培基料的表面,通过开沟机构对土块进行破碎,从而使栽培基料表面覆土均匀,确保对栽培基料的保温保湿作用;
步骤七、水分管理:适时在覆土的栽培基料垄面浇水,在当年10月至次年5月红松茸的整个生长周期内控制基料水分含量在55%左右,期间为油茶林地提供适宜的湿度条件;
步骤八、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红松茸菌种培养和出菇过程中的病虫害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步骤九、采摘和收获:根据红松茸的生长周期和成熟期,对红松茸及时进行采摘;
上述步骤五采用一种红松茸接种装置配合完成,该红松茸接种装置包括移动小车(1),所述的移动小车(1)安装有开沟机构(2)与下料机构(3);其中:
所述的开沟机构(2)包括设置在移动小车(1)左右两侧壁的开沟机架(21),其中所述的开沟机架(21)下端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多个L型结构的连接架(22),连接架(22)竖直段固定在开沟机架(21)下端面,连接架(22)水平段后端面固定有开沟板(23);
所述的下料机构(3)包括固定在开沟机架(21)前端面且与开沟板(23)一一对应的下料架(31),下料架(31)上贯穿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下料筒(32),下料筒(32)上端面设置有与其相贯通且呈漏斗型结构的储料器(33),下料筒(32)下侧设置有开合组件(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合组件(34)包括固定在下料筒(32)前侧的开合机架(341),开合机架(341)上端面贯穿转动安装有转动轴(342),转动轴(342)下端面安装有与下料筒(32)底部相贴合的下料圆板(343),下料圆板(343)上端面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与下料筒(32)配合的贯通槽(344);
下料筒(32)前侧且位于开合机架(341)上方安装有传动箱(345),且转动轴(342)贯穿转动安装在传动箱(345)下端面,移动小车(1)左右两侧壁均转动安装有联动轴(346),联动轴(346)远离移动小车(1)的一端贯穿转动安装在同侧的每个传动箱(34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沟机架(21)前端面且远离移动小车(1)的一侧安装有竖直机架(211),且竖直机架(211)位于开沟机架(21)与下料筒(32)之间,竖直机架(211)与移动小车(1)之间转动安装有一号轴(212),一号轴(212)上安装有与开沟板(23)一一对应的破碎辊(213),破碎辊(213)圆周面上安装有多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破碎刀(2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1)上端面安装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架(11),支撑架(11)上端面安装有与同侧储料器(33)相配合且左右延伸的送料筒(12),送料筒(12)上侧面且位于移动小车(1)上方开设有进料口(13),送料筒(12)下侧面开设有与起相贯通且与储料器(33)一一对应的下料连筒(14),两个送料筒(12)相对面共同贯穿转动安装有送料轴(15),送料轴(15)位于送料筒(12)内部的部分安装有螺旋叶片(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1)左右两侧壁前侧转动安装有二号轴(17),二号轴(17)远离移动小车(1)一端安装有凸轮(18),移动小车(1)左右侧壁且位于二号轴(17)前侧安装有翻动机架(19),翻动机架(19)上端面滑动安装有倾斜设置的往复连架(10),往复连架(10)后端面固定安装有与同侧凸轮(18)相配合的联动架(101),往复连架(10)前端面安装有可自动复位的翻动架(102),翻动架(102)下端面均匀安装有多个翻动杆(1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沟机架(21)远离移动小车(1)的一端安装有竖直连架(215),竖直连架(215)上自上而下依次均匀安装有多个拨动杆(21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轴(346)与一号轴(212)之间通过带传动方式相互连接,联动轴(346)与二号轴(17)之间也通过带传动方式相互连接。
CN202410059416.4A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76941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9416.4A CN117694175A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9416.4A CN117694175A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94175A true CN117694175A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46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59416.4A Pending CN117694175A (zh) 2024-01-15 2024-01-15 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9417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3123A (zh) * 2019-09-25 2019-12-20 周能为 一种水稻、小麦种植用的水旱两用直播机及其种植方法
US20220210985A1 (en) * 2021-01-06 2022-07-07 Changzhou Yuanzhida Business Co., Ltd. Greenhouse and indoor cultivation method for stropharia stropharia
CN115500104A (zh) * 2022-09-29 2022-12-23 九江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农业用种植播种机
CN117084024A (zh) * 2023-09-25 2023-11-21 石河子大学 一种可改变小麦播种深度的播种装置
CN220292558U (zh) * 2023-07-07 2024-01-05 黑龙江愉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密度可控的玉米开沟种植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3123A (zh) * 2019-09-25 2019-12-20 周能为 一种水稻、小麦种植用的水旱两用直播机及其种植方法
US20220210985A1 (en) * 2021-01-06 2022-07-07 Changzhou Yuanzhida Business Co., Ltd. Greenhouse and indoor cultivation method for stropharia stropharia
CN115500104A (zh) * 2022-09-29 2022-12-23 九江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农业用种植播种机
CN220292558U (zh) * 2023-07-07 2024-01-05 黑龙江愉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密度可控的玉米开沟种植器
CN117084024A (zh) * 2023-09-25 2023-11-21 石河子大学 一种可改变小麦播种深度的播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3590B (zh) 一种羊肚菌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US6378244B1 (en) Method of cultivating fruit bodies of agaricus blazei in artificial mushroom cultivation bed
CN111919688B (zh) 一种水稻微埂混播栽培方法
CN106258478B (zh) 利用秸秆发酵基质制作的羊肚菌营养袋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304222A1 (en) Method for micro-ridge mixed-sowing cultivation of dryland crops
CN109566348A (zh) 一种水稻自动覆盖种子育秧基质盘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27985A (zh) 一种筐式移土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CN113179854B (zh) 一种盐碱地棚室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CN112772280B (zh) 一种红托竹荪-羊肚菌-蔬菜轮作栽培方法
CN111096196B (zh) 一种省力化竹林下种植竹荪的方法
CN106416745A (zh) 一种滑菇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17694175A (zh) 一种油茶林油菇互作模式红松茸栽培方法
CN112753303B (zh) 一种一体化小麦轻简种植装置及其种植方法
CN210275237U (zh) 种植韭黄的无公害工厂
CN114128854A (zh) 一种富硒黄秋葵食片及制备方法
CN108689743A (zh) 工厂化双孢蘑菇生产工艺
CN208317761U (zh) 一种能覆盖种子的水稻无土育秧基质板
CN111543253A (zh) 一种用于大球盖菇的发酵料、制备方法及其套种方法
CN111820050A (zh) 一种中药育苗床及其育苗方法
CN111887098A (zh) 一种富硒钙dnj的桑枝黑木耳生产方法
CN109105172A (zh) 一种火棘果的种植方法
CN105359820B (zh) 一种易于采收的白芦笋种植方法
CN108781669A (zh) 一种银合欢产业化种植方法
CN113973675B (zh) 一种藠果栽培新方法
CN112401061B (zh) 一种玉米青贮的方法及玉米青贮饲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