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85073A - 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85073A
CN117685073A CN202311628263.2A CN202311628263A CN117685073A CN 117685073 A CN117685073 A CN 117685073A CN 202311628263 A CN202311628263 A CN 202311628263A CN 117685073 A CN117685073 A CN 117685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upply
steam
valve
pipelin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282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龙欣
廖伟
林铖炜
洪诗论
连能利
吴柏山
王理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Shenfu Jinjiang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neng Shenfu Jinjiang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neng Shenfu Jinjiang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neng Shenfu Jinjiang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282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850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85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850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06Auxiliaries or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 F01K11/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the engines being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第一供热单元和第二供热单元,汽轮机包括上级出汽口和下级出汽口;第一供热单元,包括上级出汽口连接的第一管路,以及依次设于第一管路的第一逆止门、供热调节阀以及第一隔离门;第二供热单元包括与下级出汽口连接的第二管路,以及依次设于第二管路的第二逆止门和第二隔离门;该供热系统具有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在第一供热模式,汽轮机的上级出汽口通过第一供热单元与供热管网连通并向供热管网进行供热;在第二供热模式,汽轮机的下级出汽口通过第二供热单元与供热管网连通并向供热管网进行供热,该供热系统可以在汽轮机的供热压力下降时能够稳定满足供热压力。

Description

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轮机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轮机发电技术领域,通常通过汽轮机某一级抽汽来对工业用汽用户供热,但由于热用户的用汽量变化,机组调峰等多方面因素均会造成汽轮机抽汽口压力下降而使对外供热压力不足,为满足热用户需求,需要采取减温减压的方式来提高参数,而这种方式进一步造成了汽轮机热效率的下降和高参数蒸汽减温减压造成的能量损失。
而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新蒸汽混合汽轮机的抽汽系统进行供热,或者采用未进入汽轮机内部做功的高参数蒸汽增加对外供汽量,而上述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不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供热系统可以分别连接于汽轮机的上下两级抽汽口,并将汽轮机内部的蒸汽通过第一供热单元或第二供热单元传给供热管网,进而可以在汽轮机的供热压力下降时能够稳定满足供热压力,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包括上级出汽口和下级出汽口;其中,所述上级出汽口的压力大于所述下级出汽口的压力;第一供热单元,包括与所述上级出汽口连接的第一管路,以及依次设于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逆止门、供热调节阀以及第一隔离门;第二供热单元,包括与所述下级出汽口连接的第二管路,以及依次设于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逆止门和第二隔离门;所述供热系统具有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在所述第一供热模式,所述汽轮机的上级出汽口通过所述第一供热单元与所述供热管网连通并向所述供热管网进行供热;在所述第二供热模式,所述汽轮机的下级出汽口通过所述第二供热单元与所述供热管网连通并向所述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可选地,所述第一供热单元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且位于所述第一逆止门和所述供热调节阀之间的第一疏水单元;所述第二供热单元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且位于第二逆止门和所述第二隔离门之间的第二疏水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一疏水单元包括相互连接于第一管路的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上设有第一疏水器,所述第二分支管上设有第一疏水阀;和/或,所述第二疏水单元包括连接于第二管路的第三分支管和第四分支管,所述第三分支管上设有第二疏水器,所述第四分支管上设有第二疏水阀。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第二分支管相互并联且两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三分支管和所述第四分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管路和疏水扩容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供热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逆止门和所述供热调节阀之间的第一快关阀;所述第二供热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逆止门和所述第二隔离门之间的第二快关阀。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均设有温度计和压力检测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支管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疏水器上游的第一截门,位于所述第一疏水器下游的第二截门,所述第二分支管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疏水阀上游的第三截门;所述第三分支管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疏水器上游的第四截门,位于所述第二疏水器下游的第五截门,所述第四分支管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疏水阀上游的第六截门。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可选方案所述的供热系统,包括:获取汽轮机的工况;其中,所述工况包括额定工况和非额定工况;根据汽轮机的工况确定供热模式,所述供热模式包括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在所述第一供热模式,所述汽轮机的上级出汽口通过所述第一供热单元与所述供热管网连通并向所述供热管网进行供热;在所述第二供热模式,所述汽轮机的下级出汽口通过所述第二供热单元与所述供热管网连通并向所述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可选地,所述根据汽轮机的工况确定供热模式,包括:当汽轮机处于额定工况时,采用第二供热模式对供热管网进行供热;当汽轮机处于非额定工况时,由第二供热模式切换至第一供热模式,采用第一供热模式对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疏水单元和第二疏水单元调整所述供热系统至热备用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热系统,在汽轮机处于额定工况下,即汽轮机的供热压力未下降时,通过第二供热模式,即汽轮机的下级出汽口通过第二供热单元对供热管网进行供热,此时第二管路上的第二逆止门和第二隔离门处于开启状态,汽轮机的热蒸汽可以通过第二管路向供热管网进行供热,当汽轮机偏离额定工况时,即汽轮机的供热压力下降导致对外供热压力不足时,可以将第二管路上的第二逆止门和第二隔离门进行关闭,然后将第一管路上的第一逆止门、供热调节阀和第一隔离门打开,此时整个供热系统从第二供热模式切换至第一供热模式,汽轮机的热蒸汽通过第一管路向供热管网进行供热,同时,在第一管路上的供热调节阀还可以通过调节自身开度,来自由增大或减小通往供热管网的供热压力,进而可以在汽轮机自身的供热压力下降时,能够继续稳定满足供热压力。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供热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四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供热单元;110-第一管路;111-第一逆止门;112-供热调节阀;113-第一隔离门;114-第一快关阀;120-第一疏水单元;121-第一分支管;122-第二分支管;123-第一疏水器;124-第一疏水阀;125-第一截门;126-第二截门;127-第三截门;2-第二供热单元;210-第二管路;211-第二逆止门;212-第二隔离门;214-第二快关阀;220-第二疏水单元;221-第三分支管;222-第四分支管;223-第二疏水器;224-第二疏水阀;225-第四截门;226-第五截门;227-第六截门;3-汽轮机;301-上级出汽口;302-下级出汽口;T1-第一温度计;P1-第一压力检测装置;T2-第二温度计;P2-第二压力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图1中图面方向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结构或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在汽轮机发电技术领域,通常通过汽轮机的某一级抽汽来对工业用汽热用户供热,但由于热用户的用汽量变化,机组调峰等多方面因素均会造成汽轮机抽汽口压力下降而使对外供热压力不足,为满足热用户需求,需要采用减温减压的方式来提高参数,而这种方式进一步造成了汽轮机热效率的下降和高参数蒸汽减温减压造成的能量损失,而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新蒸汽混合汽轮机的抽汽系统进行供热,或者采用未进入汽轮机内部做功的高参数蒸汽增加对外供汽量,而上述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不经济性。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供热系统,参考图1所示,该供热系统用于与供热管网连接,该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3、第一供热单元1和第二供热单元2,汽轮机3包括上级出汽口301和下级出汽口302;其中,上级出汽口301的压力大于下级出汽口302的压力;第一供热单元1包括与上级出汽口连接的第一管路110,以及依次设于第一管路110的第一逆止门111、供热调节阀112以及第一隔离门113;第二供热单元2包括与下级出汽口连接的第二管路210,以及依次设于第二管路210的第二逆止门211和第二隔离门212;该供热系统具有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在第一供热模式,汽轮机3的上级出汽口301通过第一供热单元1与供热管网连通并向供热管网进行供热;在第二供热模式,汽轮机3的下级出汽口301通过第二供热单元2与供热管网连通并向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通过上述方式,即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热系统,在汽轮机3处于额定工况下,即汽轮机的供热压力未下降时,通过第二供热模式,即汽轮机3的下级出汽口301通过第二供热单元2对供热管网进行供热,此时第二管路210上的第二逆止门211和第二隔离门212处于开启状态,汽轮机的热蒸汽可以通过第二管路210向供热管网进行供热,当汽轮机3偏离额定工况时,即汽轮机的供热压力下降导致对外供热压力不足时,可以将第二管路210上的第二逆止门211和第二隔离门212进行关闭,然后将第一管路110上的第一逆止门111、供热调节阀112和第一隔离门113打开,此时整个供热系统从第二供热模式切换至第一供热模式,汽轮机的热蒸汽通过第一管路110向供热管网进行供热,同时,在第一管路110上的供热调节阀112还可以通过调节自身开度,来自由增大或减小通往供热管网的供热压力,进而可以在汽轮机自身的供热压力下降时,能够继续稳定满足供热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汽轮机的供热压力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例如热用户的用汽量的变化或机组调峰等原因均会造成汽轮机组的供热压力产生变化,当汽轮机3的供热压力再次上升至满足额定工况时,该供热系统也可以通过关闭第一管路110上的第一逆止门111、供热调节阀112和第一隔离门113,打开第二管路210上的第二逆止门211和第二隔离门212,通过第二管路210进行对外供热,即从第一供热模式再切换回第二供热模式,可以通过汽轮机组的供热压力灵活调整供热模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逆止门111和第二逆止门211的作用均为防止供热管网的蒸汽回流窜入汽轮机3内,第一隔离门113用于在第二供热模式下防止第一管路110内的蒸汽进入供热管网,第二隔离门212用于在第一供热模式下防止第二管路210内的蒸汽进入供热管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供热单元1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管路110且位于第一逆止门111和供热调节阀112之间的第一疏水单元120;第二供热单元2还包括连接于第二管路210且位于第二逆止门211和第二隔离门212之间的第二疏水单元220。由于汽轮机3在向外排汽的过程中,会有少部分蒸汽冷凝成水存储在第一管路110或第二管路210中,通过这种方式,第一疏水单元120可以在第一供热模式下,更快地将第一管路110内部的水进行排出,同样的,第二疏水单元220也可以在第二供热模式下,更快地将第二管路210内部的水进行排出,这样,既可以防止第一管路110和第二管路210中的热蒸汽与冷凝的水进行换热,能够提高热蒸汽的自身热量,还能够保证该供热系统甚至汽轮机组的安全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疏水单元120包括相互连接于第一管路110的第一分支管121和第二分支管122,第一分支管121上设有第一疏水器123,第二分支管122上设有第一疏水阀124;和/或,第二疏水单元220包括连接于第二管路210的第三分支管221和第四分支管222,第三分支管221上设有第二疏水器223,第四分支管222上设有第二疏水阀224。通过这种方式,第一疏水阀124可以控制第一疏水器123的启停,以对第一管路110进行疏水,同时,还可以根据第一管路110内的水量,自由调节第一疏水阀124的开度,以提高或降低第一疏水器123的疏水量,同样的,第二疏水阀224可以控制第二疏水器223的启停,以对第二管路210进行疏水,同时,还可以根据第二管路210内的水量,自由调节第二疏水阀224的开度,以提高或降低第二疏水器223的疏水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分支管121与第二分支管122相互并联且两端均连接于第一管路110,第三分支管221和第四分支管2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管路210和疏水扩容器。通过这种布置方式,在该供热系统处于第二供热模式时,由于运行时的第二管路210相对于运行时的第一管路110压力较低,在第二管路210向外排放蒸汽时基本无需进行排放疏水,而当供热系统从第二供热模式切换至第一供热模式时,此时第一管路110相对于第二管路210压力较高,此时第二管路210内部残留的蒸汽会冷凝成水,而且此时第二逆止门211和第二隔离门212处于关闭状态且不能打开,否则第一管路110内汽压较高的热蒸汽会窜入第二管路210内,从而引发爆缸等危险情况,因此,第三分支管221和第四分支管222内残留的水在此时无法排放至供热管网中,可以通过管路排放至疏水扩容器中进行循环,而参考图1所示,第一分支管121和第二分支管122的两端均连接于第一管路110,在该供热系统处于第一供热模式下,第一管路110内部的压力较高,为整体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可以将第一管路110内部冷凝的水和汽水混合物一起排到供热管网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供热单元1还包括设于第一逆止门111和供热调节阀112之间的第一快关阀114;第二供热单元2还包括设于第二逆止门211和第二隔离门212之间的第二快关阀214。通过这种方式,当汽轮机内部发生异常情况时,第一快关阀114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般为0.3s以内)关闭,以将第一管路110切断供热,第二快关阀214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般为0.3s以内)关闭,以将第二管路210切断供热,这样,可以防止第一管路110或第二管路210内的蒸汽倒流回汽轮机,以对汽轮机的设备造成损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管路110和第二管路210上均设有温度计和压力检测装置,通过这种方式,温度计和压力检测装置可以对第一管路110和第二管路210内部的蒸汽温度以及蒸汽压力进行实时检测,以能够通过检测到的数值选择合适的供热模式,即通过压力和温度在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如图1所示,在第一管路110上设有能够对第一管路内部蒸汽温度进行测量的第一温度计T1,以及能够对第一管路内部蒸汽压力进行测量的第一压力检测装置P1;在第二管路210上设有能够对第二管路内部蒸汽温度进行测量的第二温度计T2,以及能够对第二管路内部蒸汽压力进行测量的第二压力检测装置P2,这样,第一管路110和第二管路210之间可以分别独立测量数值,进而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以能够更合适地在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分支管121上还设有位于第一疏水器123上游的第一截门125,位于第一疏水器123下游的第二截门126,第二分支管122上还设有位于第一疏水阀124上游的第三截门127;第三分支管221上还设有位于第二疏水器223上游的第四截门225,位于第二疏水器223下游的第五截门226,第四分支管222上还设有位于第二疏水阀224上游的第六截门227。通过这种方式,由于第一疏水器123和第二疏水器223是始终在运作的自动装置,即不论第一逆止门111、第一隔离门113、第二逆止门211和第二隔离门212是否开启,第一疏水器123和第二疏水器223均处于运作状态,而由于在自动运作的状态下,第一疏水器123和第二疏水器223在工作过程中易造成疏水带汽、密封面损坏等设备异常情况,在需要对第一疏水器123进行检修时,可以将第一截门125和第二截门126关闭后即可对第一疏水器123进行检修,同样的,在需要对第二疏水器223进行检修时,可以将第四截门225和第五截门226关闭后即可对第二疏水器223进行检修,而位于第一疏水阀124上游的第三截门127,起到用于隔离第一疏水阀124的作用,即可以关闭第三截门127对处于异常情况的第一疏水阀124进行检修,同样的,位于第二疏水阀224上游的第六截门227,起到用于隔离第二疏水阀224的作用,即可以关闭第六截门227对处于异常情况的第二疏水阀224进行检修。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参考图2所示,该方法可应用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供热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汽轮机的工况;其中,工况包括额定工况和非额定工况;
S2,根据汽轮机的工况确定供热模式,供热模式包括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
在第一供热模式,汽轮机的上级出汽口通过第一供热单元与供热管网连通并向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在第二供热模式,汽轮机的下级出汽口通过第二供热单元与供热管网连通并向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通过上述方法,该供热系统可以通过汽轮机的工况来确定供热模式,能够在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进而可以在汽轮机自身的供热压力下降或上升时,能够稳定满足供热压力,且在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切换过程中能够保证压力恒定,实现切换无忧的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根据汽轮机的工况确定供热模式这一步骤中,包括:
S21,当汽轮机处于额定工况时,采用第二供热模式对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S22,当汽轮机处于非额定工况时,由第二供热模式切换至第一供热模式,采用第一供热模式对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通过上述方法,当汽轮机处于额定工况时,即汽轮机的进汽量处于工作人员预先设定好的设定值进行进汽时,此时的汽量可以满足供热管网的供热需求,便可以采用第二供热模式,即通过第二供热单元对供热管网进行排放热蒸汽,当汽轮机偏离额定工况时,即汽轮机的进汽量低于工作人员预先设定好的设定值进行进汽时,汽轮机自身的负荷将会下降,此时的汽量便不足以满足供热管网的供热需求,便可以由第二供热模式切换至第一供热模式,即通过第一供热单元对供热管网进行排放热蒸汽,而在前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供热单元的第一管路110的内部压力比第二供热单元的第二管路210的内部压力要大,进而可以将汽轮机内部的汽体进行快速抽取,以能够提高对供热管网的供汽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5,通过第一疏水单元和第二疏水单元调整供热系统至热备用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在该控制方法的最前一步,即准备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第一疏水单元和第二疏水单元提前开始运作,即结合图1和图5来看,将第一疏水单元调整至热备用状态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开启第一逆止门111、第一快关阀114和第一隔离门113,保持供热调节阀112处于关闭状态,将第一截门125、第二截门126以及第三截门127打开,保证第一疏水器123处于工作状态,即可将第一疏水单元调整至热备用状态;相似地,将第二疏水单元调整至热备用状态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开启第二逆止门211和第二隔离门212,将第二快关阀214进行关闭,将第四截门225、第五截门226和第六截门227打开,保证第二疏水器223处于工作状态,即可将第二疏水单元调整至热备用状态。而上述的将两个疏水单元提前调整至热备用状态后,可以更快地在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这样,在切换供热模式时,可以减少因第一供热单元1或第二供热单元2未进行冷启动预热而耽误的时间,提高了切换模式的效率。
本公开示例性地描述该供热系统的工作过程,例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参照上述实施方式,提前对第一供热单元1和第二供热单元调整至热备用状态;
当汽轮机处于额定工况时,即汽轮机的进汽量处于工作人员预先设定好的设定值进行进汽时,此时的汽量可以满足供热管网的供热需求,便可以采用第二供热模式,即通过第二供热单元2对供热管网进行排放热蒸汽,此时从汽轮机的下级出汽口302排出的热蒸汽可以顺着第二管路210依次经过第二逆止门211、第二快关阀214和第二隔离门212后,进入供热管网,在此过程中,少部分蒸汽冷却后形成的冷凝水可以通过第二疏水单元220上的第二疏水器223排向疏水扩容器。
当汽轮机偏离额定工况时,即汽轮机的负荷下降,汽轮机的进汽量低于工作人员预先设定好的设定值进行进汽时,此时的汽量不足以满足供热管网的供热需求,便可以由第二供热模式切换至第一供热模式,即通过第一供热单元1对供热管网进行排放热蒸汽,切换过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终端(例如PLC或DSC)监测第二压力检测装置P2检测到的第二管路210的压力数值,当压力数值低于设定值时,通过远程控制终端监测第一温度计T1处的温度,若T1处的温度未达到预设要求,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将第一疏水阀124的开度加大,进而可以提高第一疏水器123的疏水量,进而可以减少冷凝水与热蒸汽的换热量,以提高第一管路110内的蒸汽温度,当蒸汽温度达到预设值后,保持第一疏水阀124的开度不变,然后可以缓慢开启供热调节阀112,当第一管路110上的所有阀门均开启后,可以缓慢关闭第二快关阀214,完成从第二供热模式切换至第一供热模式。
在第一供热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后,若汽轮机的负荷再次上升后,通过远程控制终端监测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P2的压力值上升后,对第二温度计T2处的温度进行检测,若T2处的温度未达到预热要求,通过远程控制终端将第二疏水阀224的开度加大,进而可以提高第二疏水器223的疏水量,进而可以额减少冷凝水与热蒸汽的换热量,以提高第二管路210内的蒸汽温度,当蒸汽温度达到预设值后,保持第二疏水阀224的开度不变,然后可以缓慢开启第二快关阀214,同时逐渐调小供热调节阀112至完全关闭,以完成从第一供热模式切换至第二供热模式。
以上便是该供热系统的工作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相互切换的过程中,存在第一供热单元1和第二供热单元2同时对外供热的状态区间,且通过该供热系统和控制方法对供热管网进行供汽,可以实现汽轮机在低负荷期间仍能进行抽汽,以保证对外供热的稳定,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个汽轮机组的热效率,提高供热经济效益。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供热系统,用于与供热管网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汽轮机,包括上级出汽口和下级出汽口;其中,所述上级出汽口的压力大于所述下级出汽口的压力;
第一供热单元,包括与所述上级出汽口连接的第一管路,以及依次设于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逆止门、供热调节阀以及第一隔离门;
第二供热单元,包括与所述下级出汽口连接的第二管路,以及依次设于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逆止门和第二隔离门;
所述供热系统具有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
在所述第一供热模式,所述汽轮机的上级出汽口通过所述第一供热单元与所述供热管网连通并向所述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在所述第二供热模式,所述汽轮机的下级出汽口通过所述第二供热单元与所述供热管网连通并向所述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热单元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且位于所述第一逆止门和所述供热调节阀之间的第一疏水单元;
所述第二供热单元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且位于第二逆止门和所述第二隔离门之间的第二疏水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疏水单元包括相互连接于第一管路的第一分支管和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一分支管上设有第一疏水器,所述第二分支管上设有第一疏水阀;和/或,
所述第二疏水单元包括连接于第二管路的第三分支管和第四分支管,所述第三分支管上设有第二疏水器,所述第四分支管上设有第二疏水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第二分支管相互并联且两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三分支管和所述第四分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管路和疏水扩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热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逆止门和所述供热调节阀之间的第一快关阀;
所述第二供热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逆止门和所述第二隔离门之间的第二快关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均设有温度计和压力检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管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疏水器上游的第一截门,位于所述第一疏水器下游的第二截门,所述第二分支管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疏水阀上游的第三截门;
所述第三分支管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疏水器上游的第四截门,位于所述第二疏水器下游的第五截门,所述第四分支管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疏水阀上游的第六截门。
8.一种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汽轮机的工况;其中,所述工况包括额定工况和非额定工况;
根据汽轮机的工况确定供热模式,所述供热模式包括第一供热模式和第二供热模式;
在所述第一供热模式,所述汽轮机的上级出汽口通过所述第一供热单元与所述供热管网连通并向所述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在所述第二供热模式,所述汽轮机的下级出汽口通过所述第二供热单元与所述供热管网连通并向所述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汽轮机的工况确定供热模式,包括:
当汽轮机处于额定工况时,采用第二供热模式对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当汽轮机处于非额定工况时,由第二供热模式切换至第一供热模式,采用第一供热模式对供热管网进行供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疏水单元和第二疏水单元调整所述供热系统至热备用状态。
CN202311628263.2A 2023-11-29 2023-11-29 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6850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8263.2A CN117685073A (zh) 2023-11-29 2023-11-29 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8263.2A CN117685073A (zh) 2023-11-29 2023-11-29 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85073A true CN117685073A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29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28263.2A Pending CN117685073A (zh) 2023-11-29 2023-11-29 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850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36796B2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07702904B (zh) 换流阀冷却系统冷热交替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5808715U (zh) 一种通用型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US10955145B2 (en) Heat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lternation and redundancy between heat exchangers therein
CN117685073A (zh) 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0557381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KR101456878B1 (ko) 히트펌프 성능평가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JP2009168403A (ja) チラー装置
CN211950650U (zh) 一种用于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的发动机冷却液恒温装置
JP4871800B2 (ja) チラー装置
TWI718985B (zh) 多段熱泵性能測試系統
CN210466150U (zh) 一种高低温液体循环精密温控系统
JP2004251591A (ja) 熱媒供給設備
KR100201217B1 (ko) 2중 열교환 시스템을 채용한 유압펌프 성능 시험기
CN114810237B (zh) 一种暖管疏水热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JP5742138B2 (ja) 温水暖房装置
JP4260787B2 (ja) 地域熱供給システム及び地域熱供給システムの熱供給プラント切換え方法
KR101895939B1 (ko) 발전소용 고온설비의 냉각장치 및 냉각방법
KR101701786B1 (ko) 플랜트 제어 장치 및 컴바인드 사이클 발전 플랜트
JP2005055011A (ja) チラー装置
CN219454439U (zh) 一种双通道制冷加热一体机
CN216622235U (zh) 用于跨临界二氧化碳换热器的性能测试平台
JP2022026813A (ja) 循環式の給湯システム
JP7184582B2 (ja) 給湯装置及び給湯装置の制御方法
EP4008969A1 (en) Thermal energy balanc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