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7518A - 配置为梁式车桥的电驱动模块 - Google Patents

配置为梁式车桥的电驱动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7518A
CN117677518A CN202280035350.4A CN202280035350A CN117677518A CN 117677518 A CN117677518 A CN 117677518A CN 202280035350 A CN202280035350 A CN 202280035350A CN 117677518 A CN117677518 A CN 117677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otor
drive module
electric driv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53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修·A·乌梅利
弗瑞得瑞克·E·津克
乔纳森·P·皮茶德
詹姆斯·P·唐斯
格利高里·A·马尔什
马修·T·布莱克曼
史蒂文·格里德
保罗·J·瓦伦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erican Axle and Manufactur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American Axle and Manufactur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erican Axle and Manufacturing Inc filed Critical American Axle and Manufacturing Inc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22/02028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197642A1/en
Publication of CN117677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7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操作的电驱动模块,用于在车辆框架中使用,该车辆框架被配置用于包括内燃机的动力系统。电动操作的电驱动模块允许车辆以成本有效且重量相对低的方式转换为电推进车辆。

Description

配置为梁式车桥的电驱动模块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1年3月15日提交的第63/161218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2021年4月23日提交的第63/178985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和2021年7月9日提交的第63/220204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上述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如同在本文中完全详细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配置为梁式车桥的电驱动模块。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对电动商用运送车辆的需求日益增加。车辆制造商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将电力推进集成到车辆框架中,该车辆框架被开发用于并继续用于支撑包括内燃机的动力系统。虽然已经提出各种方案,但是这些方案都没有得到广泛的商业认可。
发明内容
该部分提供本公开的总体概述,而不是其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在一种形式中,本公开提供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壳体、一对车桥管、电动马达、变速器、第一轴承和差速器。壳体具有马达安装件和一对车桥管安装件。马达安装件限定马达输出轴轴线。车桥管安装件沿着平行于马达输出轴轴线并从马达输出轴轴线偏移的输出轴线设置。车桥管被接收到车桥管安装件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壳体。电动马达具有马达输出轴并且安装到马达安装件,使得马达输出轴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是可旋转的。变速器被接收在壳体中,并且包括联接到马达输出轴以随其旋转的小齿轮、一对第一复合齿轮和围绕输出轴线是可旋转的变速器输出齿轮。第一复合齿轮中的每一个具有啮合地接合到小齿轮的第一齿轮和固定地联接到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第一复合齿轮在小齿轮和变速器输出齿轮之间传输旋转动力。第一轴承联接到壳体和变速器输出齿轮,并且沿着输出轴线轴向地且围绕输出轴线径向地支撑变速器输出齿轮。差速器具有固定地联接到变速器输出齿轮的差速器输入构件和围绕输出轴线相对于差速器输入构件可旋转的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
在另一种形式中,本公开提供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马达总成、输出齿轮、差速器总成、变速器组件、壳体总成和热交换器。马达总成具有定子、转子、马达输出轴和马达控制器。转子被接收在定子中并且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相对于定子是可旋转的。马达输出轴联接到转子以随其旋转。马达控制器被配置用以控制转子相对于定子的旋转速度。马达控制器包括逆变器。输出齿轮围绕输出轴线是可旋转的。差速器总成具有差速器输入构件和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差速器输入构件联接到输出齿轮,以随输出齿轮围绕输出轴线旋转。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差速器输入构件围绕输出轴线是可旋转的。变速器被配置用以在马达输出轴和输出齿轮之间传输旋转动力。壳体总成具有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变速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第一壳体部分中。第二壳体部分具有第一轴向端和热交换器安装件。第二壳体部分的第一轴向端可移除地安装到第一壳体部分。第二壳体部分容纳定子、转子和包括逆变器的马达控制器的至少一部分。壳体总成限定油底壳、泵安装件和过滤器安装件。油底壳被配置用以保持第一液体,该第一液体在电驱动模块中用于润滑马达总成、差速器总成和变速器并且用于冷却马达总成。热交换器安装到第二壳体部分上的热交换器安装件。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器入口和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出口。泵安装件与油底壳流体连通。壳体总成中的第一内部通道将泵安装件流体地联接到过滤器安装件上的入口。壳体总成中的第二内部通道将过滤器安装件上的出口流体地联接到热交换器入口。壳体总成中的第三内部通道直接流体地联接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出口。第一流体的通过第三内部通道传输的第一部分被引导到定子和转子中的至少一个中,以用于冷却马达总成。第一流体的通过第三内部通道传输的第二部分被引导到第一壳体部分中,以用于润滑变速器和差速器总成中的至少一个。
在另一种形式中,本公开提供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马达总成、输出齿轮、差速器总成、变速器、壳体总成、泵和热交换器。马达总成具有定子、转子、马达输出轴和马达控制器。转子被接收在定子中并且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相对于定子是可旋转的。马达输出轴联接到转子以随其旋转。马达控制器被配置用以控制转子相对于定子的旋转速度。马达控制器包括逆变器。输出齿轮围绕输出轴线是可旋转的。差速器总成具有差速器输入构件和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差速器输入构件联接到输出齿轮,以随输出齿轮围绕输出轴线旋转。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差速器输入构件围绕输出轴线是可旋转的。变速器被配置用以在马达输出轴和输出齿轮之间传输旋转动力。壳体总成具有第一壳体部分、第二壳体部分和盖。变速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第一壳体部分中。第二壳体部分具有第一轴向端和热交换器安装件。第二壳体部分的第一轴向端可移除地安装到第一壳体部分。第二壳体部分容纳定子、转子和包括逆变器的马达控制器的至少一部分。盖封闭第二壳体部分的与第一壳体部分相对的端部。壳体总成限定被配置用以保持第一液体的油底壳。第一液体在电驱动模块中用于润滑马达总成、差速器总成和变速器并且用于冷却马达总成。泵联接到壳体总成,并且使得泵流体地联接到油底壳以从油底壳接收第一液体。泵被配置用以排出第一流体的流。热交换器安装到第二壳体部分上的热交换器安装件。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器入口、第一热交换器出口和第二热交换器出口。第一内部通道形成在壳体总成中。第一通道接收第一流体的流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内部通道直接流体地联接到热交换器入口,使得从第一内部通道排出的第一流体被接收到热交换器中。第二内部通道形成在壳体总成中。第二内部通道直接流体地联接到第一热交换器出口,使得第一流体的从热交换器排出的第一部分被接收到第二内部通道中。第一流体的第一部分被引导到第一壳体部分中,以用于润滑变速器和差速器总成中的至少一个。第三内部通道形成在盖中。第三内部通道直接流体地联接到第二热交换器出口,使得第一流体的从热交换器排出的第二部分被引导到盖中。离开盖的第一流体被引导到定子和转子中的至少一个中,以用于冷却马达总成。
在另一种形式中,本公开提供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梁式车桥壳体、差速器总成、一对半轴、多相电动马达和变速器。梁式车桥壳体具有中心部分和一对车桥管,该对车桥管固定地联接到中心部分的相对的横向侧并从中心部分的相对的横向侧横向延伸。差速器总成被接收在中心部分中,并且具有相对于中心部分围绕输出轴线可旋转的差速器输入构件以及围绕输出轴线相对于差速器输入构件可旋转的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半轴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在车桥管中的相关联的一个车桥管中,并且联接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以随其围绕输出轴线旋转。多相马达总成具有马达壳体、定子、转子和逆变器。马达壳体固定地联接到梁式车桥壳体的中心部分。定子具有定子芯和围绕定子芯缠绕的多个励磁绕组。励磁绕组中的每一个与不同的电相位相关联。定子被接收到马达壳体中并固定地联接到马达壳体。转子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相对于定子是可旋转的。转子具有马达输出轴。逆变器容纳在马达壳体中并且电联接到励磁绕组。逆变器被配置用以控制对励磁绕组中的每一个的电力供应。变速器被接收在中心部分中并且在马达输出轴和差速器输入构件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在另一种形式中,本公开提供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载架壳体、一对车桥管、差速器总成、第一变速器壳体、第一马达总成、第一变速器和一对半轴。载架壳体限定一对车桥管孔。车桥管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到车桥管孔中的相关联的一个车桥管孔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载架壳体。差速器总成可旋转地安装到载架壳体并且包括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第一变速器壳体可移除地联接到载架壳体。第一马达总成具有第一马达壳体和有第一定子和第一转子的第一电动马达。第一马达壳体联接到第一变速器壳体。第一定子固定地联接到第一马达壳体。第一转子被接收在第一定子中并且具有围绕第一马达输出轴轴线可旋转的第一马达输出轴。第一变速器被接收在第一变速器壳体中,并且在第一马达输出轴和差速器总成之间传输旋转动力。半轴中的每一个延伸穿过车桥管中的相关联的一个车桥管,并且驱动接合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对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
在又一种形式中,本公开提供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梁式车桥壳体、差速器总成、一对半轴、一对多相马达总成和一对变速器。梁式车桥壳体具有中心部分和一对车桥管。中心部分包括两个蛤壳式半部,每个蛤壳式半部限定车桥管孔。车桥管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到车桥管孔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蛤壳式半部中的相关联的一个蛤壳式半部,使得车桥管从中心部分的相对的横向侧横向延伸。差速器总成被接收在中心部分中,并且具有相对于中心部分围绕输出轴线可旋转的差速器输入构件以及围绕输出轴线相对于差速器输入构件可旋转的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半轴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在车桥管中的相关联的一个车桥管中,并且联接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以随其围绕输出轴线旋转。每个多相马达总成具有马达壳体、定子、转子和逆变器。马达壳体固定地联接到梁式车桥壳体的中心部分。定子具有定子芯和围绕定子芯缠绕的多个励磁绕组。励磁绕组中的每一个与不同的电相位相关联。定子被接收到马达壳体中并固定地联接到马达壳体。转子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相对于定子是可旋转的并且包括马达输出轴。逆变器容纳在马达壳体中并且电联接到励磁绕组。逆变器被配置用以控制对励磁绕组中的每一个的电力供应。每个变速器被接收在中心部分中,并且在马达半轴中的相关联的一个马达半轴与差速器输入构件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根据本文提供的描述,其它适用领域将变得显而易见。本发明内容中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旨在用于阐释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描述的附图仅用于阐释所选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示例性电驱动模块的前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电驱动模块的后透视图;
图3是图1的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其中壳体总成的一部分被移除以更好地例示变速器、差速器总成和电动马达总成的一部分;
图4是图1的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图1的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透视图,例示车桥管组件的配置;
图6是穿过车桥管组件和半轴上的车轮安装件截取的图1的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第二示例性电驱动模块的前透视图;
图8和图9是穿过图7的电驱动模块截取的剖视图,并且例示变速器;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第三示例性电驱动模块的前透视图;
图11是图10的电驱动模块的后透视图;
图12是图10的电驱动模块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0的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3A是替代构造的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剖视图,例示壳体总成、变速器和差速器的一部分;
图13B是图13A的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透视图,更详细地例示变速器和差速器的一部分;
图14和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第四示例性电驱动模块的后透视图;
图16是图14的电驱动模块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4的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第五示例性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前透视图;
图19是图18的电驱动模块的侧视图;
图20是沿着图19的线20-20截取的剖视图;
图21是沿着图19的线21-21截取的剖视图;
图22是沿着图19的线22-22截取的剖视图;
图23和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第六示例性电驱动模块的后透视图;
图25是图23的电驱动模块的侧视图;
图26是沿着图25的线26-26截取的剖视图;
图27是沿着图25的线27-27截取的剖视图;
图27A是类似于图23的电驱动模块的电驱动模块的透视图,但是其采用两个电驱动组件;
图28和图29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第七示例性电驱动模块的后透视图;
图30是图28的电驱动模块的侧视图;
图31是沿着图30的线31-31截取的剖视图;
图32是沿着图30的线32-32截取的剖视图;
图33是沿着图30的线33-33截取的剖视图;
图34和图35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第八示例性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后透视图;
图36是图34的电驱动模块的侧视图;
图37是沿着图36的线37-37截取的剖视图;
图39是沿着图36的线38-38截取的剖视图;
图39是沿着图36的线39-39截取的剖视图;
图40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第九示例性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后透视图;
图41是图40的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前透视图;
图42是图40的电驱动模块的侧视图;
图43是沿着图42的线43-43截取的剖视图;
图44是沿着图42的线44-44截取的剖视图;
图45是沿着图42的线45-45截取的剖视图;
图46和图47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第十示例性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后透视图;
图48和图49是图46的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前透视图;
图50和图51是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第十一示例性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后透视图;
图52是图50的电驱动模块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3是类似于图50的电驱动模块的电驱动模块的透视图,但是其采用整体式壳体;以及
图54是类似于图53的电驱动模块的另一电驱动模块的透视图,但是采用两个马达总成。
遍及附图的若干个视图,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3,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示例性电驱动模块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表示。电驱动模块10可以包括壳体总成12、电动马达总成14、变速器16、差速器18和一对半轴组件20。电动马达总成14可以类似于在2020年10月29日公开的国际专利申请公开第WO2020/219955号和2020年11月30日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第PCT/US2020/062541号中描述的电动马达总成,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如同在本文中详细阐述一样。简而言之,电动马达总成14包括电动马达26以及润滑和冷却系统28。电动马达26是多相电动马达,并且包括可以具有定子芯SC和多个励磁绕组FW的定子S、逆变器I和具有马达输出轴30(图3)的转子R,马达输出轴30可围绕平行于电驱动模块10的输出轴线34的马达输出轴轴线32旋转。励磁绕组FW中的每一个围绕定子芯SC缠绕,并且与不同相的电力相关联。逆变器I电联接到励磁绕组FW,并且被配置用以控制到励磁绕组FW中的每一个的电力供应。逆变器I安装在容纳定子S和转子R的马达壳体中。润滑和冷却系统28包括泵40(图2)、冷却系统热交换器42(图2)以及引导和控制通过电动马达26、变速器16和差速器18的流体流动以便冷却和/或润滑电动马达总成14、变速器16和差速器18的各种部件的其他部件(未具体示出)。
参考图2和图4,壳体总成12是梁式车桥,并且可以包括中心部分或载架壳体50和一对车桥管组件52。载架壳体50可以形成为彼此组装的两个部件,并且可以限定一对车桥管安装件56、马达安装件58和内部腔60,变速器16和差速器18可以被接收在内部腔60中。车桥管安装件56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管状部分64,管状部分64固定地联接壁部分66(例如,与壁部分66统一地且一体地形成)。一个或多个角撑板68可以联接到管状部分64和壁部分66。管状部分64可以围绕输出轴线34同心地设置。电动马达总成14固定地联接到马达安装件58,使得马达输出轴30(图3)设置在内部腔60内。
在提供的特定示例中,载架壳体50包括被配置为配对的蛤壳半部的第一壳体构件70和第二壳体构件72。第一壳体构件70和第二壳体构件71经由多个螺纹紧固件(未具体示出)彼此固定。第一壳体构件70和第二壳体构件72关于与输出轴线34相交的平面P彼此分开。如所示出的,平面P垂直于输出轴线34,但是将理解,平面P可以不同地定向。在所示出的示例中,马达安装件58设置在第一壳体构件70上。
参考图4至图6,车桥管组件5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车桥管80和车桥管凸缘82。每个车桥管80可以被接收到车桥管安装件56中的相关联的一个车桥管安装件56的管状部分64中,并且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方式固定地联接到载架壳体50。在提供的示例中,车桥管80以过盈配合接合车桥管安装件56的管状部分64,使得弯曲载荷通过车桥管80传递到载架壳体50中。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塞焊(slug weld)86(图2)来抑制车桥管80相对于载架壳体50围绕输出轴线34旋转地移动以及沿着输出轴线34轴向地移动。车桥管凸缘82可以形成为单独件,并且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方式联接到车桥管80的与载架壳体50相对的端部。在提供的示例中,车桥管凸缘82摩擦焊接到车桥管80。
参考图3,变速器16可包括小齿轮90、一对复合齿轮92和变速器输出齿轮94。小齿轮90可以联接到马达输出轴30以随其旋转。复合齿轮9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与小齿轮90啮合的第一齿轮96和旋转地联接到第一齿轮96的第二齿轮98。变速器输出齿轮94围绕输出轴线34同心地设置并且与第二齿轮98啮合接合。在提供的示例中,小齿轮90、第一齿轮96、第二齿轮98和变速器输出齿轮94中的每一个都是斜齿轮,但是将理解,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齿轮齿廓(诸如正齿轮)替代变速器16的一些或所有齿轮。
参考图4,可以采用第一轴承100以相对于载架壳体50沿着输出轴线34轴向地支撑变速器输出齿轮94以及围绕输出轴线34径向地支撑变速器输出齿轮94。在提供的示例中,第一轴承100是四点角接触轴承,其具有设置在载架壳体50上的第一座圈102、设置在变速器输出齿轮94上的第二座圈104以及设置在第一座圈102与第二座圈104之间的多个滚动元件106。第一座圈102可以包括一对座圈构件110和112,座圈构件110和112可以被接收到形成在第一壳体构件70上的管状段114上。座圈构件112可以邻接抵靠第一壳体构件70上的肩部116。多个螺纹紧固件120和蝶形弹簧垫圈122可以用于将座圈构件110和112固定到第一壳体构件70并将预加载力施加到第一轴承100上。第二座圈104可以完全地或部分地直接形成在变速器输出齿轮94上。
回到图3,复合齿轮92中的每一个可以由第二轴承130和第三轴承132支撑。每个第二轴承130被配置用以相对于第二壳体构件72(图4)沿着复合齿轮92的旋转轴线轴向地以及围绕复合齿轮92的旋转轴线径向地支撑其复合齿轮92。每个第三轴承132被配置用以相对于第一壳体构件70围绕复合齿轮92的旋转轴线径向地支撑其复合齿轮92。
轴140可以不可旋转地联接到复合齿轮92中的每一个,并且可以在远离第一齿轮96的方向上从第二齿轮98延伸。如果需要,轴140可以与第二齿轮98一体地且统一地形成。驻车锁定齿轮142可以不可旋转地联接到轴140中的每一个。驻车锁定齿轮142可以由驻车棘爪(未示出)接合,以抑制变速器输出齿轮94的旋转。在所示出的示例中,第二轴承130沿着复合齿轮的旋转轴线设置在驻车锁定齿轮142与第二齿轮98之间的位置处。
回到图4,差速器18可以包括差速器输入构件150和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152,差速器输入构件150联接到变速器输出齿轮94以随其旋转,差速器输出构件152可相对于差速器输入构件150围绕输出轴线34旋转。在提供的示例中,差速器输入构件150是差速器外壳,差速器18包括差速器齿轮组158,并且差速器输出构件152是差速器齿轮组158中的齿轮。差速器外壳可以具有邻接抵靠变速器输出齿轮94的凸缘160。多个螺纹紧固件162通过凸缘160被接收并且被拧入变速器输出齿轮94中,以将差速器输入构件150固定地联接到变速器输出齿轮94。通过凸缘160装配的螺纹紧固件162设置在螺纹紧固件120的径向外侧,螺纹紧固件120将第一轴承100的第一座圈102固定到第一壳体构件70。这种方式的配置允许变速器16、第一轴承100、蝶形弹簧垫圈122和螺纹紧固件120组装到第一壳体构件70,并且此后差速器18组装到变速器输出齿轮94。
可选地,差速器18可以包括限滑或锁定机构。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差速器18是具有爪式离合器170和电磁体172的电子锁定差速器。爪式离合器170包括轴向可滑动但不可旋转地联接到差速器输入构件150的第一爪174,以及不可旋转地联接到差速器输出构件152中的一个的第二爪176。电磁体172可以被操作以沿着输出轴线34驱动第一爪174与第二爪176接合,从而抑制差速器输出构件152之间的速度差异。弹簧178可以设置在第一爪174与第二爪176之间,并且可以在电磁体172不操作时推动第一爪174与第二爪176分开。
虽然第一轴承100已经被描述为直接支撑变速器输出齿轮94以在壳体总成12上旋转,从而间接支撑差速器18以相对于壳体总成12旋转,但是将理解,电驱动模块10可以稍微不同地构造。例如,差速器输入构件150可以以图10至图13中所示出的方式支撑在安装在壳体总成上的一对轴承上。
在图4和图6中,半轴组件2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半轴180、轴承安装件182和轴承组184。半轴180具有不可旋转地联接到差速器输出构件152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152的轴构件190,以及车轮安装件192。轴承安装件182可以围绕轴构件190被同轴地接收。轴承组184抵靠形成在轴构件190上的肩部196设置在轴构件180上。轴承组184径向地设置在轴构件190与轴承安装件182之间。在所示出的示例中,轴承组184包括一对圆锥滚子轴承,并且圆锥滚子轴承的外轴承座圈与轴承安装件182统一地且一体地形成。结合环200可以装配到轴构件190,以抑制圆锥滚子轴承的内轴承座圈沿着轴构件190的轴向移动。调节环206可以安装到轴构件190。螺纹紧固件210可以用于将轴承安装件182固定到车桥管凸缘82。在提供的示例中,螺纹紧固件210还将卡钳安装件212和防尘罩214固定到轴承安装件182和车桥管凸缘82。
参考图7至图9,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另一电驱动模块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a表示。除了变速器16a的配置和对用于容纳变速器16a的载架壳体50a的修改之外,电驱动模块10a基本上类似于上面详细描述的电驱动模块10(图1)。变速器16a在第二齿轮98与变速器输出齿轮94之间采用进一步减速,使得第二齿轮98不与变速器输出齿轮94直接啮合。更具体地,变速器16a包括第二复合齿轮250,第二复合齿轮250具有啮合地接合到复合齿轮92的第二齿轮98的第三齿轮252和不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三齿轮252并与变速器输出齿轮94啮合地接合的第四齿轮254。可以类似于第二轴承130和第三轴承132(图3)的第四轴承和第五轴承(未示出)可以用于相对于载架壳体50a轴向地且旋转地支撑复合齿轮250。
参考图10至图13,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另一示例性电驱动模块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0b表示。除了壳体总成12b和差速器18b的配置之外,电驱动模块10b可以大致类似于电驱动模块10(图1)。更具体地,差速器18b可以包括差速器输入构件150,差速器输入构件150可以被配置为差速器外壳,差速器外壳可以容纳用作差速器输出构件的多个差速器小齿轮(未具体示出)和一对侧齿轮152b。差速器输入构件150固定地联接到变速器输出齿轮94。一对轴承300相对于壳体总成12b支撑差速器输入构件150。在提供的示例中,轴承300包括圆锥滚子轴承,但是将理解,轴承300可以不同地配置,例如配置为角接触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方式在相应的轴向方向上预加载,例如用垫片。在图13A和图13B的示例中,轴承调节器装置A用于轴向预加载轴承300中的一个。轴承调节器装置A包括螺纹调节衬套B,该螺纹调节衬套B具有拧入形成在壳体总成12b’中的壳体螺纹HT中的螺纹BT。调节衬套B抵靠相应一个轴承300的外轴承座圈OBR被紧固,以向相应一个轴承300施加期望的夹紧力。用螺纹紧固件联接到壳体总成12b’的夹子C接合到调节衬套B以抑制调节衬套B相对于壳体总成12b’的旋转。可选地,速度传感器SS可以用于感测差速器输入构件150的旋转速度。在所例示的示例中,速度传感器SS包括联接到差速器输入构件150以随其旋转的传感器目标ST和在传感器目标ST旋转时感测传感器目标ST的传感器SE。在提供的示例中,传感器SE是霍尔效应传感器并且安装到壳体总成12b’。
图14至图17描绘电驱动模块10c,除了载架壳体50c的配置之外,该电驱动模块10c类似于图10至图13的电驱动模块。
图18至图22描绘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又一电驱动模块10d。除了载架壳体50d被配置用以容纳两个电动马达总成14和两个变速器16之外,电驱动模块10d类似于图14至图17的电驱动模块。将理解,电动马达总成14中的每一个可以驱动相应的小齿轮(未具体示出),该小齿轮进而可以驱动一对复合齿轮92。然而,两个变速器16具有由两对复合齿轮92接合的单个或公共变速器输出齿轮94。在提供的特定示例中,马达输出轴轴线32彼此平行,并且输出轴线34设置在马达输出轴轴线32之间。
图23至图27描绘另一电驱动模块10e,除了载架壳体50e的配置之外,该电驱动模块10e大致类似于图18至图22的电驱动模块10d。在该示例中,载架壳体50e包括中心区段310和一对端盖312。中心区段310分别限定车桥管安装件56以及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未具体示出),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平行于输出轴线并与输出轴线间隔开。端盖中的每一个限定相关联的马达安装件58,马达安装件58被配置用以在其中接收电动马达总成14中的相关联的一个电动马达总成14,并且被配置用以容纳相应一个变速器16的小齿轮90和一对复合齿轮92。端盖312与中心区段310配合以形成内部腔60,差速器(未具体示出)和单个或公共变速器输出齿轮(未具体示出)被接收到该内部腔60中。
图27A描绘电驱动模块10e’,除了两个电动马达总成14布置在载架壳体50e的公共侧并且安装到单个端盖312’的相对横向侧之外,该电驱动模块10e’类似于图23的电驱动模块。在这方面,马达轴线32彼此重合并且设置在输出轴线34的公共侧。电动马达总成14可以各自用于驱动相应的变速器16,或者可以用于驱动两个电动马达总成14共用的变速器。盖CV可以用于在载架壳体50e的与端盖312’相对的一侧上封闭载架壳体50e。可替代地,端盖312’或盖CV可以与载架壳体50e统一地且一体地形成。
图28至图33描绘大致类似于图14至图17中所描绘的实施例的电驱动模块的示例。
图34至图39描绘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电驱动模块的又一示例。电驱动模块10g具有载架壳体50g和端盖(未具体示出),该载架壳体50g包括中心区段310g。中心区段310g限定车桥管安装件56以及平行于输出轴线并与输出轴线间隔开的凸缘320。端盖限定相关联的马达安装件,该马达安装件被配置用以在其中接收电动马达总成14,并且被配置用以容纳变速器16的小齿轮90和一对复合齿轮92。端盖与中心区段310g配合以形成内部腔60,差速器18和变速器输出齿轮94被接收到内部腔60中。
图40至图45描绘电驱动模块的示例,除了载架壳体50h被配置为使得中心区段310h限定车桥管安装件56、马达安装件58和凸缘320之外,该电驱动模块大致类似于图34至图39中所描绘的实施例。马达安装件58被配置用以在其中接收电动马达总成14,并且被配置用以容纳变速器16的小齿轮90和一对复合齿轮92。凸缘320平行于输出轴线并与输出轴线间隔开。端盖(未示出)被配置为常规的车桥盖并且安装到凸缘320以封闭内部腔60。
图46至图49描绘类似于图23至图27的电驱动模块的电驱动模块,但是其将堆叠的板式热交换器直接定位在每个电动马达总成的马达壳体上。两个弯头从热交换器中的每一个突出,并且用于将冷却流体引导到每个热交换器中和引导出每个热交换器。泵可以安装到其的泵安装件和过滤器可以安装到其的过滤器安装件可以结合到一个或两个端盖中。泵可以从可以位于端盖中的相关联的一个端盖中、可选地载架壳体中并且可选地相对的端盖中的油底壳抽取流体。泵可以排出加压流体,该加压流体可以通过端盖内部的通道被引导到过滤器。离开过滤器的加压流体可以通过壳体总成内部的通道被引导到热交换器。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内部通道形成在端盖和马达壳体中,内部通道将过滤器流体连接到热交换器。加压流体在热交换器中被冷却,并且被引导通过逆变器和容纳在马达壳体中的电动马达总成的其他部分。
参考图50至图52,例示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又一车辆驱动部件10f。除了壳体总成12f以及润滑和冷却系统28f的配置之外,车辆驱动部件10f大致类似于车辆驱动部件10(图1)。
壳体总成12f包括载架壳体50f,载架壳体50f包括载架壳体400、盖402、变速器壳体404和马达壳体406。载架壳体400被配置用以容纳差速器18(图4),并且包括接收车桥管组件52的车桥管安装件56。如在图1的示例中,至少一个轴承100(图4)安装到壳体总成12f,以直接支撑差速器18(图4)和差速器输入构件150(图4)中的一个,从而相对于壳体总成12f围绕输出轴线34(图4)旋转。盖402安装到载架壳体400的第一侧,并且可以封闭由载架壳体400形成的内部腔(未具体示出)的第一侧。变速器壳体404可以安装到载架壳体400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并且可以封闭内部腔的第二侧。变速器壳体404被配置用以容纳变速器16(图3)的各种部件,诸如小齿轮90(图3)和复合齿轮92(图3)。变速器壳体404还与泵安装件410和过滤器安装件412两者统一地且一体地配置。泵40被配置为安装到泵安装件410。泵安装件410将泵40的吸入侧流体地联接到油底壳(未示出),以允许泵40从油底壳S抽取流体。过滤器418被配置为安装到过滤器安装件412。由泵40排出的高压流体通过形成在泵安装件410中的出口传输,然后传输到变速器壳体404中的第一内部通道420,然后传输到过滤器安装件412中的入口,该入口将加压流体引导到过滤器418的入口中。流体穿过过滤器418,从过滤器418被排出到过滤器安装件412的出口中,并进入与变速器壳体404统一地且一体地形成的第二内部通道424中。变速器壳体404进一步限定与变速器壳体404一体地且统一地形成的第三内部通道428,第三内部通道428被配置用以接收用于润滑和/或冷却变速器16(图3)、差速器18(图4)和电动马达26的各种部件(诸如电动马达26的转子430)的流体。
马达壳体406固定地联接到变速器壳体404,并且大致平行于车桥管组件52中的一个延伸。马达壳体406容纳包括电动马达26和逆变器434的电动马达总成14。第四内部通道438和第五内部通道442分别与马达壳体406统一地且一体地形成。第四内部通道438流体连通地联接到变速器壳体404中的第二内部通道424,而第五内部通道442流体连通地联接到变速器壳体404中的第三内部通道428。一个或多个垫圈或密封件可以用于在变速器壳体404和马达壳体406之间密封,以及在第二内部通道424和第四内部通道438之间密封并且在第三内部通道428和第五内部通道442之间密封。
马达壳体盖402被配置用于封闭马达壳体406的与变速器壳体404相对的端部,并将流体引导到电动马达总成14中以冷却和/或润滑电动马达总成14(例如,电动马达26的定子446的励磁绕组FW和逆变器434)。马达壳体盖402可以限定第六内部通道450,第六内部通道450可以流体连通地联接到形成在逆变器434的逆变器安装件464上的冷却剂吸入导管462。被引导通过逆变器安装件464中的冷却剂吸入导管的流体可以被引导以冷却逆变器434中的多个功率半导体468,以及被引导到通过定子446的主体或芯纵向形成的各种冷却通路470。一个或多个垫圈和/或密封件(未具体示出)可以密封在马达壳体406和马达壳体盖402之间,并且可选地密封在第六内部通道450和冷却剂吸入导管462之间。
冷却系统热交换器42f可以安装到马达壳体406,并且可以封闭容纳逆变器434的马达壳体406的开口部分。冷却系统热交换器42f可以具有可以流体连通地联接到马达壳体406中的第四内部通道438的第一流体入口480、可以流体连通地联接到第五内部通道442的第一流体出口482以及可以流体连通地联接到第六内部通道450的第二流体出口484。一个或多个垫圈和/或密封件(未具体示出)可以密封在马达壳体406与冷却系统热交换器42f之间,以及第一流体入口480与第四内部通道438之间、第一流体出口482与第五内部通道442之间和第二流体出口484与第六内部通道450之间。
在操作中,泵40可以从油底壳S抽取流体。离开泵40的加压流体可以通过第一内部通道420运送到过滤器安装件412,其中至少一部分加压流体可以传输通过过滤器418。离开过滤器418的流体通过第二内部通道424和第四内部通道438传输到冷却系统热交换器42f中的第一流体入口480。该流体通过冷却系统热交换器42f循环,允许流体中的热量被排到也通过冷却系统热交换器42f循环的冷却流体。冷却的(加压的、过滤的)流体可以通过第一流体出口482和第二流体出口484离开冷却系统热交换器42f。穿过第一流体出口482的流体通过第五内部通道442和第三内部通道428传输,而穿过第二流体出口484的流体通过第六内部通道450传输。
图53的示例类似于图50至图52的示例,除了壳体总成被制作为整体式壳体。在这方面,载架壳体CH由两个壳体段H1和H2形成,这两个壳体段H1和H2沿着一平面配对,该平面包括输出轴线34并且将载架壳体CH平分成大致对称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盖CVR固定地联接到载架壳体CH的后端,并且载架CA固定地联接到载架壳体CH的前端。差速器总成DA可旋转地安装到载架CA的内侧,而变速器壳体404安装到载架CA的外侧。
图54的示例类似于图53的示例,但是采用安装到载架CA的外侧的两个电动马达总成14。
为了阐释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其并非旨在穷举或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例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定实施例,但是在适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在所选择的实施例中使用,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其也可以以许多方式变化。这样的变化不应被视为脱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旨在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
马达总成,具有定子、转子、马达输出轴和马达控制器,所述转子被接收在所述定子中并且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相对于所述定子能旋转,所述马达输出轴联接到所述转子以随所述转子旋转,所述马达控制器被配置用以控制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的旋转速度,所述马达控制器包括逆变器;
输出齿轮,围绕输出轴线能旋转;
差速器总成,具有差速器输入构件和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联接到所述输出齿轮以随所述输出齿轮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每一个相对于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围绕所述输出轴线能旋转;
变速器,被配置用以在所述马达输出轴和所述输出齿轮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壳体总成,具有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所述变速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中,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具有第一轴向端和热交换器安装件,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轴向端能移除地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容纳所述定子、所述转子和包括所述逆变器的所述马达控制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壳体总成限定油底壳、泵安装件和过滤器安装件,所述油底壳被配置用以保持第一液体,所述第一液体在所述电驱动模块中用于润滑所述马达总成、所述差速器总成和所述变速器并且用于冷却所述马达总成;以及
热交换器,安装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上的所述热交换器安装件,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器入口和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出口;
其中所述泵安装件与所述油底壳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壳体总成中的第一内部通道将所述泵安装件流体地联接到所述过滤器安装件上的入口,其中所述壳体总成中的第二内部通道将所述过滤器安装件上的出口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热交换器入口,其中所述壳体总成中的第三内部通道直接流体地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出口,其中通过所述第三内部通道传输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部分被引导到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中的至少一个中以冷却所述马达总成,并且其中通过所述第三内部通道传输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部分被引导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中以润滑所述变速器和所述差速器总成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壳体总成进一步包括盖,所述盖安装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第二轴向端,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轴向端与所述第一轴向端相对,其中所述壳体总成中的第四内部通道流体地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出口,其中通过所述第四内部通道传输的所述第一流体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导到所述马达总成中以冷却所述马达总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马达总成包括逆变器安装件,所述逆变器安装件被配置用以将通过所述第四内部通道传送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部分引导通过所述逆变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逆变器安装件被配置用以将通过所述第四内部通道传送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部分引导通过所述定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逆变器包括场电容器,并且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的被接收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中的部分与所述场电容器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单元,其中所述壳体总成包括管,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管安装件,并且其中所述管被接收到所述管安装件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壳体总成进一步包括第三壳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具有配对的凸缘并且配合以限定中心腔,所述差速器总成设置在所述中心腔中。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中的一个中,所述轴承直接支撑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中的一个以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对轴,所述轴中的每一个联接到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以随其旋转,其中所述壳体总成包括第三壳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具有配对的凸缘,并且其中所述轴穿过所述第三壳体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第三壳体部分限定一对管安装件,其中所述壳体总成进一步包括一对管,并且其中所述管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到所述管安装件中的关联的一个管安装件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三壳体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至少一个轴承安装到所述壳体总成,以直接支撑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中的一个以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12.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
马达总成,具有定子、转子、马达输出轴和马达控制器,所述转子被接收在所述定子中并且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相对于所述定子能旋转,所述马达输出轴联接到所述转子以随所述转子旋转,所述马达控制器被配置用以控制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的旋转速度,所述马达控制器包括逆变器;
输出齿轮,围绕输出轴线能旋转;
差速器总成,具有差速器输入构件和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联接到所述输出齿轮以随所述输出齿轮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每一个相对于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围绕所述输出轴线能旋转;
变速器,被配置用以在所述马达输出轴和所述输出齿轮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壳体总成,具有第一壳体部分、第二壳体部分和盖,所述变速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中,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具有第一轴向端和热交换器安装件,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轴向端能移除地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容纳所述定子、所述转子和包括所述逆变器的所述马达控制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盖封闭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相对的端部,其中所述壳体总成限定被配置用以保持第一液体的油底壳,所述第一液体在所述电驱动模块中用于润滑所述马达总成、所述差速器总成和所述变速器并且用于冷却所述马达总成;
泵,联接到所述壳体总成并且流体地联接到所述油底壳以从所述油底壳接收所述第一液体,所述泵被配置用以排出所述第一流体的流;以及
热交换器,安装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上的所述热交换器安装件,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器入口、第一热交换器出口和第二热交换器出口;
其中第一内部通道形成在所述壳体总成中,所述第一通道接收所述第一流体的所述流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内部通道直接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热交换器入口,使得从所述第一内部通道排出的所述第一流体被接收到所述热交换器中,其中第二内部通道形成在所述壳体总成中,所述第二内部通道直接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出口,使得从所述热交换器排出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部分被接收到所述第二内部通道中,其中所述第一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被引导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中以润滑所述变速器和所述差速器总成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三内部通道形成在所述盖中,所述第三内部通道直接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出口,使得从所述热交换器排出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部分被引导到所述盖中,并且其中离开所述盖的所述第一流体被引导到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中的至少一个中以冷却所述马达总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马达总成包括逆变器安装件,所述逆变器安装件被配置用以将通过所述第三内部通道传送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部分引导通过所述逆变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逆变器安装件被配置用以将通过所述第三内部通道传送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部分引导通过所述定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逆变器包括场电容器,并且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的被接收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中的部分与所述场电容器相邻。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单元,其中所述壳体总成包括管,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管安装件,并且其中所述管被接收到所述管安装件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壳体总成进一步包括第三壳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具有配对的凸缘并且配合以限定中心腔,所述差速器总成设置在所述中心腔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中的一个中,所述轴承直接支撑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中的一个以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对轴,所述轴中的每一个联接到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以随其旋转,其中所述壳体总成包括第三壳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具有配对的凸缘,并且其中所述轴穿过所述第三壳体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第三壳体部分限定一对管安装件,其中所述壳体总成进一步包括一对管,并且其中所述管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到所述管安装件中的关联的一个管安装件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三壳体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至少一个轴承安装到所述壳体总成,以直接支撑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中的一个以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22.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
梁式车桥壳体,具有中心部分和一对车桥管,所述一对车桥管固定地联接到所述中心部分的相对的横向侧并且从所述中心部分的所述相对的横向侧横向延伸;
差速器总成,被接收在所述中心部分中,并且具有围绕输出轴线相对于所述中心部分能旋转的差速器输入构件和围绕所述输出轴线相对于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能旋转的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
一对半轴,所述半轴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在所述车桥管中的关联的一个车桥管中,并且联接到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以随所述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多相马达总成,具有马达壳体、定子、转子和逆变器,所述马达壳体固定地联接到所述梁式车桥壳体的所述中心部分,所述定子具有定子芯和围绕所述定子芯缠绕的多个励磁绕组,所述励磁绕组中的每一个与不同的电相位关联,所述定子被接收到所述马达壳体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马达壳体,所述转子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相对于所述定子能旋转,所述转子具有马达输出轴,所述逆变器被容纳在所述马达壳体中并且电联接到所述励磁绕组,所述逆变器被配置用以控制对所述励磁绕组中的每一个的电力供应;以及
变速器,被接收在所述中心部分中并且在所述马达输出轴和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包括两个蛤壳式半部,并且其中所述车桥管中的每一个固定地联接到所述蛤壳式半部中的关联的一个蛤壳式半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车桥管中的每一个是组装到所述蛤壳半部中的所述关联的一个蛤壳半部中的分立部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包括限定一对车桥管孔的第一壳体构件,其中所述车桥管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到所述车桥管孔中的关联的一个车桥管孔中,并且其中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能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包括能移除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和所述马达壳体的第二壳体构件,其中所述变速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构件中。
27.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
载架壳体,限定一对车桥管孔;
一对车桥管,所述车桥管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到所述车桥管孔中的关联的一个车桥管孔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载架壳体;
差速器总成,能旋转地安装到所述载架壳体,所述差速器总成具有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
第一变速器壳体,能移除地联接到所述载架壳体;
第一马达总成,具有第一马达壳体和第一电动马达,所述第一电动马达具有第一定子和第一转子,所述第一马达壳体联接到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所述第一定子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一马达壳体,所述第一转子被接收在所述第一定子中并且具有围绕第一马达输出轴轴线能旋转的第一马达输出轴;
第一变速器,被接收在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中并且在所述第一马达输出轴和所述差速器总成之间传输旋转动力;以及
一对半轴,所述半轴中的每一个延伸穿过所述车桥管中的关联的一个车桥管并且驱动接合到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对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泵和热交换器,所述泵安装到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到所述第一马达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限定油底壳,其中所述泵从所述油底壳抽取润滑剂并且排出加压润滑剂的流,其中所述加压润滑剂的流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导通过所述热交换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安装到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的过滤器,其中所述加压润滑剂的流在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之前被引导通过所述过滤器。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
第二变速器壳体,在所述载架壳体的与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相对的一侧上能移除地联接到所述载架壳体;
第二马达总成,具有第二马达壳体和第二电动马达,所述第二电动马达具有第二定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二马达壳体联接到所述第二变速器壳体,所述第二定子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二马达壳体,所述第二转子被接收在所述第二定子中并且具有围绕第二马达输出轴轴线能旋转的第二马达输出轴;以及
第二变速器,被接收在所述第二变速器壳体中并且在所述第二马达输出轴和所述差速器总成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马达轴线和所述第二马达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其中所述输出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马达轴线和所述第二马达轴线之间。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对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每一个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一马达壳体和所述第二马达壳体中的关联的一个马达壳体。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对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在所述第一马达壳体和所述第二马达壳体中的关联的一个马达壳体中,并且电联接到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中的关联的一个定子上的一组励磁绕组。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对冷却和润滑系统,所述冷却和润滑系统中的每一个具有泵和热交换器,所述泵从由所述载架壳体、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变速器壳体限定的油底壳抽取润滑剂并且产生加压润滑剂的流,所述热交换器接收所述加压润滑剂的流,其中从所述热交换器排出的润滑剂被引导到所述第一电动马达和所述第二电动马达中的关联的一个电动马达以及所述第一变速器和所述第二变速器中的关联的一个变速器。
3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容纳在所述第一马达壳体中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电联接到所述第一定子的一组励磁绕组。
3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具有泵、过滤器和热交换器的冷却和润滑系统,其中所述泵从由所述载架壳体和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限定的油底壳抽取润滑剂并且产生加压润滑剂的流,所述热交换器接收所述加压润滑剂的流,其中从所述热交换器排出的润滑剂被引导到所述逆变器、所述第一电动马达和所述第一变速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多个润滑剂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一马达壳体中,并且其中加压润滑剂仅通过所述润滑剂通道的一部分在所述泵和所述热交换器之间传输。
38.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
梁式车桥壳体,具有中心部分和一对车桥管,所述中心部分具有两个蛤壳式半部,所述蛤壳式半部中的每一个限定车桥管孔,所述车桥管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到所述车桥管孔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蛤壳式半部中的关联的一个蛤壳式半部,使得所述车桥管从所述中心部分的相对的横向侧横向延伸;
差速器总成,被接收在所述中心部分中,并且具有围绕输出轴线相对于所述中心部分能旋转的差速器输入构件和围绕所述输出轴线相对于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能旋转的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
一对半轴,所述半轴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在所述车桥管中的关联的一个车桥管中,并且联接到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以随所述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一对多相马达总成,每个多相马达总成具有马达壳体、定子、转子和逆变器,所述马达壳体固定地联接到所述梁式车桥壳体的所述中心部分,所述定子具有定子芯和围绕所述定子芯缠绕的多个励磁绕组,励磁绕组中的每一个与不同的电相位关联,所述定子被接收到所述马达壳体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马达壳体,所述转子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相对于所述定子能旋转,所述转子具有马达输出轴,所述逆变器容纳在所述马达壳体中并且电联接到所述励磁绕组,所述逆变器被配置用以控制对所述励磁绕组中的每一个的电力供应;以及
一对变速器,每个变速器被接收在所述中心部分中并且在所述马达半轴中的关联的一个马达半轴和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马达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其中所述输出轴线设置在所述马达轴线之间。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对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在所述壳体中的关联的一个壳体中,并且电联接到所述定子中的关联的一个定子上的一组励磁绕组。

Claims (40)

1.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
马达总成,具有定子、转子、马达输出轴和马达控制器,所述转子被接收在所述定子中并且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相对于所述定子能旋转,所述马达输出轴联接到所述转子以随所述转子旋转,所述马达控制器被配置用以控制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的旋转速度,所述马达控制器包括逆变器;
输出齿轮,围绕输出轴线能旋转;
差速器总成,具有差速器输入构件和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联接到所述输出齿轮以随所述输出齿轮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每一个相对于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围绕所述输出轴线能旋转;
变速器,被配置用以在所述马达输出轴和所述输出齿轮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壳体总成,具有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所述变速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中,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具有第一轴向端和热交换器安装件,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轴向端能移除地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容纳所述定子、所述转子和包括所述逆变器的所述马达控制器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壳体总成限定油底壳、泵安装件和过滤器安装件,所述油底壳被配置用以保持第一液体,所述第一液体在所述电驱动模块中用于润滑所述马达总成、所述差速器总成和所述变速器并且用于冷却所述马达总成;以及
热交换器,安装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上的所述热交换器安装件,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器入口和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出口;
其中所述泵安装件与所述油底壳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壳体总成中的第一内部通道将所述泵安装件流体地联接到所述过滤器安装件上的入口,其中所述壳体总成中的第二内部通道将所述过滤器安装件上的出口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热交换器入口,其中所述壳体总成中的第三内部通道直接流体地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出口,其中通过所述第三内部通道传输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部分被引导到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中的至少一个中以冷却所述马达总成,并且其中通过所述第三内部通道传输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部分被引导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中以润滑所述变速器和所述差速器总成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壳体总成进一步包括盖,所述盖安装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第二轴向端,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所述第二轴向端与所述第一轴向端相对,其中所述壳体总成中的第四内部通道流体地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出口,其中通过所述第四内部通道传输的所述第一流体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导到所述马达总成中以冷却所述马达总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马达总成包括逆变器安装件,所述逆变器安装件被配置用以将通过所述第四内部通道传送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部分引导通过所述逆变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逆变器安装件被配置用以将通过所述第四内部通道传送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部分引导通过所述定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逆变器包括场电容器,并且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的被接收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中的部分与所述场电容器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单元,其中所述壳体总成包括管,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管安装件,并且其中所述管被接收到所述管安装件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壳体总成进一步包括第三壳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具有配对的凸缘并且配合以限定中心腔,所述差速器总成设置在所述中心腔中。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中的一个中,所述轴承直接支撑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中的一个以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对轴,所述轴中的每一个联接到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以随其旋转,其中所述壳体总成包括第三壳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具有配对的凸缘,并且其中所述轴穿过所述第三壳体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第三壳体部分限定一对管安装件,其中所述壳体总成进一步包括一对管,并且其中所述管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到所述管安装件中的关联的一个管安装件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三壳体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至少一个轴承安装到所述壳体总成,以直接支撑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中的一个以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12.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
马达总成,具有定子、转子、马达输出轴和马达控制器,所述转子被接收在所述定子中并且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相对于所述定子能旋转,所述马达输出轴联接到所述转子以随所述转子旋转,所述马达控制器被配置用以控制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的旋转速度,所述马达控制器包括逆变器;
输出齿轮,围绕输出轴线能旋转;
差速器总成,具有差速器输入构件和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联接到所述输出齿轮以随所述输出齿轮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每一个相对于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围绕所述输出轴线能旋转;
变速器,被配置用以在所述马达输出轴和所述输出齿轮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壳体总成,具有第一壳体部分、第二壳体部分和盖,所述变速器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中,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具有第一轴向端和热交换器安装件,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所述第一轴向端能移除地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容纳所述定子、所述转子和包括所述逆变器的所述马达控制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盖封闭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相对的端部,其中所述壳体总成限定被配置用以保持第一液体的油底壳,所述第一液体在所述电驱动模块中用于润滑所述马达总成、所述差速器总成和所述变速器并且用于冷却所述马达总成;
泵,联接到所述壳体总成并且流体地联接到所述油底壳以从所述油底壳接收所述第一液体,所述泵被配置用以排出所述第一流体的流;以及
热交换器,安装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上的所述热交换器安装件,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器入口、第一热交换器出口和第二热交换器出口;
其中第一内部通道形成在所述壳体总成中,所述第一通道接收所述第一流体的所述流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内部通道直接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热交换器入口,使得从所述第一内部通道排出的所述第一流体被接收到所述热交换器中,其中第二内部通道形成在所述壳体总成中,所述第二内部通道直接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出口,使得从所述热交换器排出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部分被接收到所述第二内部通道中,其中所述第一流体的所述第一部分被引导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中以润滑所述变速器和所述差速器总成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三内部通道形成在所述盖中,所述第三内部通道直接流体地联接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出口,使得从所述热交换器排出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部分被引导到所述盖中,并且其中离开所述盖的所述第一流体被引导到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中的至少一个中以冷却所述马达总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马达总成包括逆变器安装件,所述逆变器安装件被配置用以将通过所述第三内部通道传送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部分引导通过所述逆变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逆变器安装件被配置用以将通过所述第三内部通道传送的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二部分引导通过所述定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逆变器包括场电容器,并且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的被接收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中的部分与所述场电容器相邻。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单元,其中所述壳体总成包括管,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管安装件,并且其中所述管被接收到所述管安装件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壳体总成进一步包括第三壳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具有配对的凸缘并且配合以限定中心腔,所述差速器总成设置在所述中心腔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中的一个中,所述轴承直接支撑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中的一个以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对轴,所述轴中的每一个联接到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以随其旋转,其中所述壳体总成包括第三壳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三壳体部分具有配对的凸缘,并且其中所述轴穿过所述第三壳体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第三壳体部分限定一对管安装件,其中所述壳体总成进一步包括一对管,并且其中所述管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到所述管安装件中的关联的一个管安装件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三壳体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至少一个轴承安装到所述壳体总成,以直接支撑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中的一个以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22.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
梁式车桥壳体,具有中心部分和一对车桥管,所述一对车桥管固定地联接到所述中心部分的相对的横向侧并且从所述中心部分的所述相对的横向侧横向延伸;
差速器总成,被接收在所述中心部分中,并且具有围绕输出轴线相对于所述中心部分能旋转的差速器输入构件和围绕所述输出轴线相对于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能旋转的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
一对半轴,所述半轴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在所述车桥管中的关联的一个车桥管中,并且联接到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以随所述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多相马达总成,具有马达壳体、定子、转子和逆变器,所述马达壳体固定地联接到所述梁式车桥壳体的所述中心部分,所述定子具有定子芯和围绕所述定子芯缠绕的多个励磁绕组,所述励磁绕组中的每一个与不同的电相位关联,所述定子被接收到所述马达壳体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马达壳体,所述转子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相对于所述定子能旋转,所述转子具有马达输出轴,所述逆变器被容纳在所述马达壳体中并且电联接到所述励磁绕组,所述逆变器被配置用以控制对所述励磁绕组中的每一个的电力供应;以及
变速器,被接收在所述中心部分中并且在所述马达输出轴和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包括两个蛤壳式半部,并且其中所述车桥管中的每一个固定地联接到所述蛤壳式半部中的关联的一个蛤壳式半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车桥管中的每一个是组装到所述蛤壳半部中的所述关联的一个蛤壳半部中的分立部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包括限定一对车桥管孔的第一壳体构件,其中所述车桥管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到所述车桥管孔中的关联的一个车桥管孔中,并且其中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能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构件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包括能移除地联接到所述第一壳体构件和所述马达壳体的第二壳体构件,其中所述变速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构件中。
27.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
载架壳体,限定一对车桥管孔;
一对车桥管,所述车桥管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到所述车桥管孔中的关联的一个车桥管孔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载架壳体;
差速器总成,能旋转地安装到所述载架壳体,所述差速器总成具有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
第一变速器壳体,能移除地联接到所述载架壳体;
第一马达总成,具有第一马达壳体和第一电动马达,所述第一电动马达具有第一定子和第一转子,所述第一马达壳体联接到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所述第一定子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一马达壳体,所述第一转子被接收在所述第一定子中并且具有围绕第一马达输出轴轴线能旋转的第一马达输出轴;
第一变速器,被接收在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中并且在所述第一马达输出轴和所述差速器总成之间传输旋转动力;以及
一对半轴,所述半轴中的每一个延伸穿过所述车桥管中的关联的一个车桥管并且驱动接合到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对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泵和热交换器,所述泵安装到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到所述第一马达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限定油底壳,其中所述泵从所述油底壳抽取润滑剂并且排出加压润滑剂的流,其中所述加压润滑剂的流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导通过所述热交换器。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安装到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的过滤器,其中所述加压润滑剂的流在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之前被引导通过所述过滤器。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
第二变速器壳体,在所述载架壳体的与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相对的一侧上能移除地联接到所述载架壳体;
第二马达总成,具有第二马达壳体和第二电动马达,所述第二电动马达具有第二定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二马达壳体联接到所述第二变速器壳体,所述第二定子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二马达壳体,所述第二转子被接收在所述第二定子中并且具有围绕第二马达输出轴轴线能旋转的第二马达输出轴;以及
第二变速器,被接收在所述第二变速器壳体中并且在所述第二马达输出轴和所述差速器总成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马达轴线和所述第二马达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其中所述输出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马达轴线和所述第二马达轴线之间。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对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中的每一个固定地联接到所述第一马达壳体和所述第二马达壳体中的关联的一个马达壳体。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对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在所述第一马达壳体和所述第二马达壳体中的关联的一个马达壳体中,并且电联接到所述第一定子和所述第二定子中的关联的一个定子上的一组励磁绕组。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对冷却和润滑系统,所述冷却和润滑系统中的每一个具有泵和热交换器,所述泵从由所述载架壳体、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二变速器壳体限定的油底壳抽取润滑剂并且产生加压润滑剂的流,所述热交换器接收所述加压润滑剂的流,其中从所述热交换器排出的润滑剂被引导到所述第一电动马达和所述第二电动马达中的关联的一个电动马达以及所述第一变速器和所述第二变速器中的关联的一个变速器。
35.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容纳在所述第一马达壳体中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电联接到所述第一定子的一组励磁绕组。
3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具有泵、过滤器和热交换器的冷却和润滑系统,其中所述泵从由所述载架壳体和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限定的油底壳抽取润滑剂并且产生加压润滑剂的流,所述热交换器接收所述加压润滑剂的流,其中从所述热交换器排出的润滑剂被引导到所述逆变器、所述第一电动马达和所述第一变速器。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多个润滑剂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变速器壳体和所述第一马达壳体中,并且其中加压润滑剂仅通过所述润滑剂通道的一部分在所述泵和所述热交换器之间传输。
38.一种电驱动模块,包括:
梁式车桥壳体,具有中心部分和一对车桥管,所述中心部分具有两个蛤壳式半部,所述蛤壳式半部中的每一个限定车桥管孔,所述车桥管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到所述车桥管孔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蛤壳式半部中的关联的一个蛤壳式半部,使得所述车桥管从所述中心部分的相对的横向侧横向延伸;
差速器总成,被接收在所述中心部分中,并且具有围绕输出轴线相对于所述中心部分能旋转的差速器输入构件和围绕所述输出轴线相对于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能旋转的一对差速器输出构件;
一对半轴,所述半轴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在所述车桥管中的关联的一个车桥管中,并且联接到所述差速器输出构件中的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以随所述关联的一个差速器输出构件围绕所述输出轴线旋转;
一对多相马达总成,每个多相马达总成具有马达壳体、定子、转子和逆变器,所述马达壳体固定地联接到所述梁式车桥壳体的所述中心部分,所述定子具有定子芯和围绕所述定子芯缠绕的多个励磁绕组,励磁绕组中的每一个与不同的电相位关联,所述定子被接收到所述马达壳体中并且固定地联接到所述马达壳体,所述转子围绕马达输出轴轴线相对于所述定子能旋转,所述转子具有马达输出轴,所述逆变器容纳在所述马达壳体中并且电联接到所述励磁绕组,所述逆变器被配置用以控制对所述励磁绕组中的每一个的电力供应;以及
一对变速器,每个变速器被接收在所述中心部分中并且在所述马达半轴中的关联的一个马达半轴和所述差速器输入构件之间传输旋转动力。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驱动模块,其中所述马达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其中所述输出轴线设置在所述马达轴线之间。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驱动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对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中的每一个被接收在所述壳体中的关联的一个壳体中,并且电联接到所述定子中的关联的一个定子上的一组励磁绕组。
CN202280035350.4A 2021-03-15 2022-03-15 配置为梁式车桥的电驱动模块 Pending CN1176775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3/161,218 2021-03-15
US63/178,985 2021-04-23
US202163220204P 2021-07-09 2021-07-09
US63/220,204 2021-07-09
PCT/US2022/020286 WO2022197642A1 (en) 2021-03-15 2022-03-15 Electric drive module configured as a beam ax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7518A true CN117677518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6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5350.4A Pending CN117677518A (zh) 2021-03-15 2022-03-15 配置为梁式车桥的电驱动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751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2476A (en) * 1994-11-30 1996-06-04 Dana Corporatio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
US20140097060A1 (en) * 2011-06-07 2014-04-1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driving device
CN108206610A (zh) * 2016-12-16 2018-06-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与冷却剂热交换而冷却的驱动电动机及使用其的环保车辆
CN108859731A (zh) * 2017-05-12 2018-11-23 丰田自动车工程及制造北美公司 带有集成式轮内冷却的无线轮内电动组件及结合有该组件的车辆
CN109474127A (zh) * 2017-09-08 2019-03-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旋转电机的冷却装置
CN110729856A (zh) * 2019-09-03 2020-01-24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水双冷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2476A (en) * 1994-11-30 1996-06-04 Dana Corporatio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
US20140097060A1 (en) * 2011-06-07 2014-04-1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driving device
CN108206610A (zh) * 2016-12-16 2018-06-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与冷却剂热交换而冷却的驱动电动机及使用其的环保车辆
CN108859731A (zh) * 2017-05-12 2018-11-23 丰田自动车工程及制造北美公司 带有集成式轮内冷却的无线轮内电动组件及结合有该组件的车辆
CN109474127A (zh) * 2017-09-08 2019-03-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旋转电机的冷却装置
CN110729856A (zh) * 2019-09-03 2020-01-24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水双冷的电驱动总成和新能源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28748A1 (en) Electric drive module configured as a beam axle
US10630140B2 (en) Electric vehicle drive system
CN109501563B (zh) 模块化电驱动桥
US8641568B2 (en) Electric machine for an electric axle of a motor vehicle
US11418086B2 (en) Axle assembly having an electric motor module and a terminal box
US11780319B2 (en) Work vehicle electric drive assembly cooling arrangement
CN114962601A (zh) 具有变速器模块的车桥组件
CN117642566A (zh) 用于整体式差动器的传动机构、整体式差动器以及驱动系
EP3268593B1 (en) Packaged electrical assist assembly for supercharged power plant
CN117677518A (zh) 配置为梁式车桥的电驱动模块
EP4282679A1 (en) Electric drive unit and drive axle system
JP6222074B2 (ja) 車両の駆動装置
US20240159298A1 (en) Transmission for a Power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and Power Train Having Such a Transmission
CA3233796A1 (en) Electric drive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in particular for a car
WO2022270211A1 (ja) ユニット
CN114763058A (zh) 用于电驱动的车辆的驱动设备
WO2023101925A1 (en) Electric drive unit with motor assembly isolated from beaming loads transmitted through housing assembly
CN117545942A (zh) 组件
BR102021006237A2 (pt) Instalação de acionamento para um veículo de trabalho, e, veículo de trabalho
JP2016120776A (ja) 車両の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