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6859A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6859A
CN117676859A CN202210977238.4A CN202210977238A CN117676859A CN 117676859 A CN117676859 A CN 117676859A CN 202210977238 A CN202210977238 A CN 202210977238A CN 117676859 A CN117676859 A CN 1176768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access
domain resource
information
time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72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晨琬
陈磊
吴毅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772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685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3419 priority patent/WO202403720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6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68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提供了由设备主动发起接入的接入流程。该通信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用于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第一消息用于第二设备请求接入第一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电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中,现有的业务是终端设备终止(mobile terminated,MT)业务,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仅支持网络设备触发的终端设备接入流程。其中,MT业务也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设备终止或移动终端设备被叫方业务。
然而,当终端设备有终端设备发起或移动终端设备发起(mobile originated,MO)业务数据和/或信令时,例如当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传感数据,终端设备发起注册流程时,如果使用现有的网络设备触发的终端设备接入流程,可能会存在MO业务数据和/或信令无法及时上报至网络设备的问题。具体地,网络设备无法准确获知终端设备何时会有MO业务数据和/或信令需要传输,因此,MO业务数据和/或信令的传输需要等到终端设备被网络设备寻呼,从而触发接入流程之后,才能完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提供了由设备主动发起接入的接入流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执行该通信方法的装置可以为第一设备,可以为应用于第一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第一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该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该第一消息用于该第二设备请求接入该第一设备;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该第二设备的该第一消息的情况下,该第一设备向该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其中,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用于请求接入第一设备,也就是说,接入流程是由第二设备主动发起的。当第二设备有上行数据和/或信令需要传输时,无需等待第一设备的寻呼才能触发接入流程,因此,第二设备能够及时向第一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信令。另外,第一设备在未成功接收第一消息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消息指示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从而能够增加第二设备接入第一设备的成功率,进而确保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传输。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和/或,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用于指示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接入成功的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在该方案中,第一设备未成功接收第一消息,即第二设备接入失败。第二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可以用于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接入失败的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还用于该第二设备确定发送第三消息的第二时域资源和/或第二频域资源,该第三消息用于该第二设备再次请求接入该第一设备。在该方案中,第二消息还可以用于确定第二时域资源和/或第二频域资源,从而第二设备能够在第二时域资源和/或第二频域资源上发送第三消息,进而再次发起接入流程。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成功接收来自该第二设备的该第一消息的情况下,该第一设备向该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接入成功。在该方案中,接入成功表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了某种关联关系,第二设备在完成接入后,可以与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和/或信令的传输。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包括: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为第一值的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其中,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的该第一信息的取值为该第一值;主动发起接入且接入成功的设备,或没有主动发起接入的设备的该第一信息的取值为第二值。在该方案中,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为第一值的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若第一信息为第二值的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将不会发起接入流程。从而,该方案不会影响到第一信息为第二值的设备的通信,即,不会引发第一信息为第二值的设备接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是为设备主动发起接入定义的,该第一信息用于该第一设备指示主动接入的设备发起接入或者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再次接入。在该方案中,可以新增第一信息,专门用于设备主动发起的场景,从而不容易与其他标志位混淆。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用于在寻呼触发业务的情况下该第一设备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或者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失败后再次接入。在该方案中,第一信息可以与被寻呼的设备接入场景下使用的标志位复用,从而能够降低设备硬件或软件实现的复杂度。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数,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设备向该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其中,该第四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两步随机接入的第三指示信息,或该第四消息包括两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在该方案中,第一设备可以通知第二设备采用两步随机接入流程发起接入,能够有效地简化第二设备的接入流程。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包括前导码或随机数,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设备向该第二设备发送第五消息,其中,该第五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四步随机接入的第四指示信息,或该第五消息包括四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执行该通信方法的装置可以为第二设备,可以为应用于第二设备中的模块,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第二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该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该第一消息用于该第二设备请求接入该第一设备;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该第二设备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上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在该第一设备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该第二设备的该第一消息的情况下,该第二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一设备的第二消息;其中,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和/或,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用于指示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接入成功的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还用于该第二设备确定发送第三消息的第二时域资源,该第三消息用于该第二设备再次请求接入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该第一设备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成功接收来自该第二设备的该第一消息的情况下,该第二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接入成功。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第二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设备将第一信息由第一值变更为第二值;其中,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的该第一信息的取值为该第一值;主动发起接入且接入成功的设备,或没有主动发起接入的设备的该第一信息的取值为该第二值。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第二设备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之前,或者,该第二设备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时,或者,在该第二设备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之后且该第二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设备将该第一信息由该第二值变更为该第一值。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包括: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信息为该第一值的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是为设备主动发起接入定义的,该第一信息用于该第一设备指示主动接入的设备发起接入或者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再次接入。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用于在寻呼触发业务的情况下该第一设备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或者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失败后再次接入。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数,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其中,该第四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两步随机接入的第三指示信息,或者,该第四消息包括两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包括前导码或随机数,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一设备的第五消息;其中,该第五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四步随机接入的第四指示信息,或者,该第五消息包括四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第一设备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设备包括: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该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该第一消息用于该第二设备请求接入该第一设备;该收发模块,还用于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该第二设备的该第一消息的情况下,向该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其中,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和/或,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用于指示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接入成功的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还用于该第二设备确定发送第三消息的第二时域资源和/或第二频域资源,该第三消息用于该第二设备再次请求接入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模块,还用于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成功接收来自该第二设备的该第一消息的情况下,向该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接入成功。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包括: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为第一值的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其中,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的该第一信息的取值为该第一值;主动发起接入且接入成功的设备,或没有主动发起接入的设备的该第一信息的取值为第二值。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是为设备主动发起接入定义的,该第一信息用于该第一设备指示主动接入的设备发起接入或者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再次接入。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用于在寻呼触发业务的情况下该第一设备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或者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失败后再次接入。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数;该收发模块,还用于向该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其中,该第四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两步随机接入的第三指示信息,或该第四消息包括两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包括前导码或随机数;该收发模块,还用于向该第二设备发送第五消息,其中,该第五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四步随机接入的第四指示信息,或该第五消息包括四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用于实现上述方法。该第二设备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设备包括: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该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该第一消息用于该第二设备请求接入该第一设备;该收发模块,还用于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上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该收发模块,还用于在该第一设备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该第二设备的该第一消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该第一设备的第二消息;其中,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和/或,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用于指示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接入成功的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还用于该第二设备确定发送第三消息的第二时域资源,该第三消息用于该第二设备再次请求接入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模块,还用于在该第一设备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成功接收来自该第二设备的该第一消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该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接入成功。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设备还包括: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用于在通过该收发模块接收来自该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将第一信息由第一值变更为第二值;其中,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的该第一信息的取值为该第一值;主动发起接入且接入成功的设备,或没有主动发起接入的设备的该第一信息的取值为该第二值。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该收发模块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之前,或者,通过该收发模块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时,或者,通过该收发模块在该第一时域资源和/或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向该第一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之后且通过该收发模块接收来自该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前,将该第一信息由该第二值变更为该第一值。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包括: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信息为该第一值的该第二设备再次接入该第一设备。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是为设备主动发起接入定义的,该第一信息用于该第一设备指示主动接入的设备发起接入或者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再次接入。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用于在寻呼触发业务的情况下该第一设备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或者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失败后再次接入。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数;该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其中,该第四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两步随机接入的第三指示信息,或者,该第四消息包括两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结合上述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包括前导码或随机数;该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一设备的第五消息;其中,该第五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四步随机接入的第四指示信息,或者,该第五消息包括四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第一设备,以及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第二设备。
本发明中第一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之后,根据该指令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结合上述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
结合上述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该通信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的,该通信接口可以为收发器、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
结合上述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其中,当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该通信装置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结合上述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时,上述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上述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其中,第二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寻呼触发标签随机接入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二;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三;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四;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五;
图4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六;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消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消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四;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五;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六;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给出本申请相关技术或名词的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RFID标签的特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FID标签”也可以被称为“标签”或“电子标签”。标签可以为终端设备。标签可以包括有源标签、无源标签和半有源标签。其中,无源标签也可以被称为无源的物联网设备(passive IOT)。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读写器是可以读取标签中信息的设备,读写器也可以向标签写入信息。也就是说,读写器是与标签通信的设备。读写器可以是手持式的或固定式的。具体地,读写器可以为终端设备、基站、集成接入回传(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节点或者其他具有读写功能的设备。
目前,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身份识别,尤其是用户数据的读取和写入。RFID标签具有如下特点:
1、RFID标签的盘存速率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2、RFID标签的应用层信令和空口信令被杂糅到一起设计,即,信令的设计更简化。
3、RFID标签支持微瓦级或百微瓦级的功耗,不能支持复杂的电路设计。
4、与RFID标签通信时,读写器可以采用通断键控(on-off keying,OOK)的调制方式。由于OOK属于幅度调制方式,因此,在接收端,即RFID标签内部,可以根据电平的高低来恢复出信源数据。
5、与多个RFID标签通信时,读写器可以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此时,多个RFID标签可以串行读取数据。由于不能采用频分复用或码分复用的方式,因此,多个RFID标签的并行性能较差。
6、RFID标签工作时,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读写器。
第二,现有的RFID标签接入流程。
结合图1,下面以RFID标签与读写器交互为例,阐述现有的RFID标签接入流程。
步骤S101、读写器向RFID标签发送用于寻呼的选择(select)命令。相应地,RFID标签接收来自读写器的选择命令。
其中,选择命令包括RFID标签的内存信息,选择命令用于选择或寻呼一个或多个RFID标签。具体地,读写器通过选择命令,使符合选择条件和/或不符合选择条件的RFID标签对盘存标志位(inventoried)的某一节(session)进行状态置位。
示例性地,盘存标志位可以有4个相互独立的节,分别为节0(S0),节1(S1),节2(S2)和节3(S3),每个节的状态可以为状态A或状态B。以读写器选择节1用于RFID标签进行状态置位为例,读写器可以通过选择命令,使符合选择条件的RFID标签将节1的状态由状态A置位为状态B,并且使不符合选择条件的RFID标签将节1的状态由状态B置位为状态A。
选择命令包括的字段可以如下表1所示。其中,命令字段可以占用4个比特,具体为“1010”,表示该命令为选择命令。
目标字段可以占用3个比特,用于读写器选择RFID标签对盘存标志位或选择标志(selected flag,SL)进行状态置位。其中,选择标志的状态可以为申明或非申明,与上述节的功能类似。具体地,“000”表示盘存标志位中的节0;“001”表示盘存标志位中的节1;“010”表示盘存标志位中的节2;“011”表示盘存标志位中的节3;“100”表示选择标志;“101”,“110”和“111”表示保留供将来使用(reserved for future use,RFU)。在一次盘存过程中,被盘存过的RFID标签的节或选择标志的状态可以反转,从而在本次盘存过程中,不会再次对已盘存过的RFID标签进行盘存。
动作字段可以占用3个比特,用于改变SL或盘存标志位的状态。具体地,表2示出了动作字段的不同取值,与符合选择条件的RFID标签执行的动作,以及不符合选择条件的RFID标签执行的动作的对应关系。其中,表2中盘存标志位的状态可以为表1中目标字段对应的节的状态。
表1
表2
尽管表1未示出,选择命令还可以包括以下字段:存储区(MemBank),指针(pointer),长度(length)和掩码(mask)。这些字段用于选中特定存储区的数据与掩码一致的RFID标签,可以理解为这些字段定义了前述的选择条件。此外,选择命令还可以包括截断字段,用于指示以下步骤S105中RFID标签发送全部或部分电子产品码(electronicproduct code,EPC)。此外,选择命令还可以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check,CRC)字段,CRC字段用于检测或校验选择命令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步骤S102、读写器向RFID标签发送随机接入触发消息。相应地,RFID标签接收来自读写器的随机接入触发消息。
示例性地,随机接入触发消息可以是查询(query)信令。
随机接入触发消息可以包括盘存标志位中某个节的某一状态,用于指示与该节的该状态匹配或一致的RFID标签发起接入流程。例如,随机接入触发消息可以包括盘存标志位中S1的状态B,用于指示S1的状态为状态B的RFID标签发起接入流程。随机接入触发消息还可以包括参数Q的数值,该参数Q用于RFID标签计算可供选择的时隙范围,并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发起接入流程。
步骤S103、RFID标签向读写器发送随机数。相应地,读写器接收来自RFID标签的随机数。
其中,随机数可以为16位随机数(random number 16,RN16)。下面对执行步骤S103的时间进行阐述。与随机接入触发消息中某个节的某一状态匹配或一致的RFID标签,需要确定发送RN16的时隙,即发起接入流程的时隙。具体地,RFID标签可以根据随机接入触发消息中参数Q的数值计算出可供选择的时隙范围为[0,2Q-1],RFID标签可以在[0,2Q-1]中随机选择一个数值赋值给计数器(counter)。RFID标签每接收到一个重复查询(QueryRep)信令,计数器的计数值减1。当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时,就可以执行步骤S103。特别地,由于步骤S102所对应的时隙为时隙范围[0,2Q-1]中的0,因此,在[0,2Q-1]中选择0的RFID标签可以在接收到随机接入触发消息后立即向读写器发送随机数。
步骤S104、在读写器成功接收到来自RFID标签的随机数的情况下,读写器向RFID标签发送确认(acknowledge,ACK)消息。相应地,RFID标签接收来自读写器的ACK消息。
其中,ACK消息用于指示RFID标签随机接入读写器成功。ACK消息可以包括步骤S103中读写器接收到的来自RFID标签的随机数。
至此,单个RFID标签的随机接入流程结束。
步骤S105、RFID标签向读写器发送上行(uplink,UL)数据和/或信令。相应地,读写器接收来自RFID标签的上行数据。
其中,上行数据可以例如EPC。
步骤S106、读写器读取RFID标签中的数据,和/或,读写器向RFID标签写入数据。
步骤S107、针对读写器的读和/或写操作,RFID标签向读写器发送响应消息。相应地,读写器接收来自RFID标签的响应消息。
其中,响应消息可以用于表示读写器的读和/或写操作成功或失败。
步骤S108、读写器向RFID标签发送再次随机接入触发消息。相应地,RFID标签接收来自读写器的再次随机接入触发消息。
其中,RFID标签接收到再次随机接入触发消息之后,可以将SL或盘存标志位的状态反转。例如,将节1的状态由状态B置位为状态A。
示例性地,再次随机接入触发消息可以是重复查询信令。重复查询信令可以用于触发尚未成功接入的RFID标签接入读写器。具体地,计数器的计数值不为0的RFID标签对应的计数值减1,直到计数器的计数值为0时,重复执行步骤S103至S108,直到所有RFID标签都成功接入读写器。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20,该通信系统20包括第一设备201和第二设备202。其中,第一设备201,用于向第二设备202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第二设备202确定在有MO业务数据和/或信令需要传输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第一消息用于第二设备202请求接入第一设备201。第二设备2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201的配置信息。第二设备202,还用于在有MO业务数据和/或信令需要传输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向第一设备201发送第一消息。第一设备201,还用于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第二设备202的第一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202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202再次接入第一设备201。第二设备202,还用于在第一设备201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第二设备202的第一消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第一设备201的第二消息。该方案的具体实现及技术效果将在后续方法实施例中详细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30。该通信系统30包括网络设备302,以及与该网络设备302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301。其中,终端设备301通过无线的方式与网络设备302相连。可选的,不同的终端设备301之间可以相互通信。终端设备301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是示意图,虽然未示出,但是该通信系统30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该通信系统30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网络设备302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网络设备302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网络设备302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132,是一种将终端设备131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unit,DU)。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网络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本申请中,如果无特殊说明,网络设备均指无线接入网设备。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131可以是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终端或者可用于终端中的芯片等。其中,上述终端可以是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终端装置、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装置、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或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终端设备131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31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131,或是终端设备131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或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网络设备132,或是网络设备132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换言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131或网络设备132的相关功能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由一个设备内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也适用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evolution,LTE)、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或无源物联网(passive IOT),半无源物联网,有源标签或反向散射(backscatter)技术的物联网或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针对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超低功耗通信场景,如应用于功耗为毫瓦级以下或者微瓦级或者百微瓦级的通信场景,例如,应用于RFID场景、X-IOT(X可以为无源,半无源物联网)场景。
结合图2,示例性地,图2中的第一设备201可以为图3中的网络设备302,例如,微基站(micro BS),图2中的第二设备202可以为图3中的任一终端设备301。该终端设备301与网络设备302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百米级的,网络设备302可以通过uu口与该终端设备301进行通信,也即空口通信。在RFID技术的应用场景下,网络设备302可以为读写器,该终端设备301可以为标签或RFID标签。
结合图2,示例性地,图2中的第一设备201可以为图3中的任一终端设备301,即第一终端设备,图2中的第二设备202可以为图3中除第一终端设备之外的另一终端设备301,即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十米级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侧行链路接口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通信,也即侧行链路通信。在RFID技术的应用场景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读写器,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标签或RFID标签。
结合图2,示例性地,图2中的第一设备201可以为IAB节点,图3中未示出。图2中的第二设备202可以为图3中的任一终端设备301。该终端设备301与IAB节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百米级的,IAB节点可以通过uu口与该终端设备301进行通信。IAB节点还可以通过uu口或者F1接口与图3中的网络设备302,例如宏基站(macro BS)进行通信。在RFID技术的应用场景下,IAB节点可以为读写器,该终端设备301可以为标签或RFID标签。
如图4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401,第二基站402,标签403以及UE 404。其中,标签403与第一基站401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百米级的,标签403与UE 404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十米级的。第一基站401可以通过uu端口与UE404进行通信,第二基站402可以通过uu端口与UE 404进行通信。
在图4A中,标签403与UE 404只存在下行信息传输。此时,UE 404可以被视为激励源。其中,激励源也可以被称为辅助设备,激励源可以为终端设备,基站,或者小站。激励源与标签之间只有下行信息传输,激励源与读写器之间可以通过空口或有线连接进行上行或下行信息传输。标签403和第一基站401只有上行传输,同时虚线表示第一基站401可以向标签403提供载波或者能量。也就是说,标签403与第一基站401之间只有上行信息传输,标签403与UE 404之间只有下行信息传输。第一基站401可以被视为读写器。
类似地,图4B所示的通信系统也包括第一基站401,第二基站402,标签403以及UE404。其中,标签403与第一基站401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百米级的,标签403与UE 404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十米级的。第一基站401可以通过uu端口与UE 404进行通信,第二基站402可以通过uu端口与UE 404进行通信。
在图4B中,标签403与第一基站401只存在上行信息传输。标签403与UE 404之间只存在下行信息传输。虚线表示UE 404可以向标签403提供载波或能量。第一基站401可以为被视为读写器,UE 404可以被视为激励源。
上述图4A和图4B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架构可以被称为下行UE辅助的分离式架构。
类似地,图4C所示的通信系统也包括第一基站401,第二基站402,标签403以及UE404。其中,标签403与第一基站401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百米级的,标签403与UE 404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十米级的。第一基站401可以通过uu端口与UE 404进行通信,第二基站402可以通过uu端口与UE 404进行通信。
在图4C中,标签403与第一基站401只存在下行信息传输。标签403与UE 404只存在上行信息传输。虚线表示UE 404可以向标签403提供载波或能量。第一基站401可以为被视为读写器。
类似地,图4D所示的通信系统也包括第一基站401,第二基站402,标签403以及UE404。其中,标签403与第一基站401之间的距离可以是百米级的,标签403与UE 404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十米级的。第一基站401可以通过uu端口与UE 404进行通信,第二基站402可以通过uu端口与UE 404进行通信。
在图4D中,标签403与第一基站401只存在下行信息传输。标签403与UE 404只存在上行信息传输。虚线表示第一基站401可以向标签403提供载波或者能量。此时,第一基站401可以被视为读写器。
上述图4C和图4D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架构可以被称为上行UE辅助的分离式架构。
结合图2,示例性地,图2中的第一设备201可以为图4A,图4B,图4C或图4D中的第一基站401,图2中的第二设备202可以为图4A,图4B,图4C或图4D中的标签403。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的相关功能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由一个设备内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的相关功能可以通过图5中的通信装置500来实现。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50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5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01,通信线路5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5中仅是示例性的以包括通信接口504,以及一个处理器501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03。
处理器501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502可包括通路,用于连接不同组件之间。
通信接口504,可以是收发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RAN,WLAN等。例如,所述收发模块可以是收发器、收发机一类的装置。可选的,所述通信接口504也可以是位于处理器501内的收发电路,用以实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和信号输出。
存储器503可以是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502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5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5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方法。
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处理器501执行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处理相关的功能,通信接口504负责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5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5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5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5中的处理器501和处理器507。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装置5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505和输入设备506。输出设备505和处理器5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
上述的通信装置500可以是一个通用装置或者是一个专用装置。例如通信装置5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装置、车载终端装置、嵌入式设备或具有图5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装置500的类型。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用于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第一消息用于第二设备请求接入第一设备。
如前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可以为网络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不同于第一设备的另一终端设备;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可以为IAB节点,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在RFID技术的应用场景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读写器,第二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标签或RFID标签。
示例性地,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信标(beacon)信号或系统消息中,由第一设备周期性地发送;或者,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选择命令或者其他寻呼(paging)命令中,由第一设备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地发送。
步骤S602、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第二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上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设备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在第二设备有MO业务数据和/或信令需要传输的情况下”。“设备主动接入”与MO的含义相同,也就是说,在步骤S602之前,第二设备未接收到类似步骤S102的下行接入触发消息。“被寻呼的设备接入”与“MT”的含义相同,也就是说,设备发起接入是由类似步骤S102的下行接入触发消息触发的,或者,可以理解为下行触发消息中包含设备的信息,使得设备接入,而不是设备主动发起接入的。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其中,第四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两步随机接入的第三指示信息,或第四消息包括两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在该方案中,第一设备可以通知第二设备采用两步随机接入流程发起接入,能够有效地简化第二设备的接入流程。
示例性地,第四消息可以为信标信号、系统消息、选择命令或者其他寻呼命令。也就是说,第四消息中还可以包括步骤S601中的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消息中包括的随机数可以为16位随机数(RN16)。随机数的长度可以由第一设备指定,并携带在步骤S601中的配置信息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显示地指示采用两步随机接入,两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若存在可以隐式地指示采用两步随机接入。此时,无论设备主动接入场景,还是被寻呼的设备接入的场景,均可以采用两步随机接入。
可选地,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成功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接入成功。这里的接入成功表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建立了某种关联关系,第二设备在完成接入后,可以与第一设备进行数据和/或信令的传输。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消息中包括的随机数。
可选地,步骤S602也可以不在第二设备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而是在第二设备收到寻呼或下行触发消息的情况下执行。
图7给出了第二设备主动发起两步随机接入并成功接入的示例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
示例性地,第四消息可以为信标信号、系统消息、选择命令、寻呼命令或者其他下行触发终端接入的信令。除第三指示信息,或两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之外,第四消息中还可以包括步骤S601中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用于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第一消息用于第二设备请求接入第一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消息的传输可以在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进行。可选地,步骤S701也可以在第二设备收到寻呼或下行触发消息的情况下执行。
在第二设备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或者,在第二设备收到寻呼或下行触发消息的情况下,执行如下步骤S702和步骤S703。
步骤S702、第二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上向第一设备发送包括随机数的第一消息,相应地,第一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上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包括随机数的第一消息。示例性地,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RN16。
步骤S703、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冲突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消息或响应消息。冲突解决消息或响应消息中可以包括步骤S702中的RN16。
可选地,第一消息包括前导码或随机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五消息,其中,第五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四步随机接入的第四指示信息,或第五消息包括四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第五消息可以为信标信号、系统消息、选择命令或者其他寻呼命令。也就是说,第五消息中还可以包括步骤S601中的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指示信息可以显示地指示采用四步随机接入,四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可以隐式地指示采用四步随机接入。此时,无论设备主动接入场景,还是被寻呼的设备接入的场景,均可以采用四步随机接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五消息的传输可以在第二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进行。
图7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二设备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的执行的接入流程与第二设备收到寻呼或下行触发消息的情况下的执行流程统一,可以避免引入复杂的判断逻辑或者,可以避免多分支的流程实现,从而简化第二设备的接入流程。
图8给出了第二设备发起四步随机接入并成功接入的示例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五消息。
示例性地,第五消息可以为信标信号、系统消息、选择命令或者其他寻呼命令。除第四指示信息,或四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之外,第五消息中还可以包括步骤S601中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用于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第一消息用于第二设备请求接入第一设备。可选地,步骤S801也可以在第二设备收到寻呼或下行触发消息的情况下执行。
在第二设备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或者,第二设备收到寻呼或下行触发消息的情况下,执行如下步骤S802至步骤S805。
步骤S802、第二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上向第一设备发送包括前导码的第一消息,相应地,第一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上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包括前导码的第一消息。
示例性地,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长度为8比特的前导码。第五消息可以指示第一消息中前导码的比特长度。
步骤S803、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响应消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响应消息。
可选地,响应消息中可以包括步骤S802中的前导码,或者前导码的索引。
步骤S804、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随机数或包含随机数的第六消息,相应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随机数或包含随机数的第六消息。
示例性地,包含随机数的第六消息可以为包含随机数的消息3(msg3)。
示例性地,步骤S804中的随机数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步骤S802中前导码的长度,例如,步骤S804中的随机数的长度可以为8比特或者16比特。步骤S804中的随机数的长度可以由第一设备指定,并携带在步骤S801中第五消息包括的配置信息中。
步骤S805、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冲突解决消息或响应消息。冲突解决消息或响应消息中可以包括步骤S804中的随机数。
图8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二设备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的执行的接入流程与第二设备收到寻呼或下行触发消息的情况下的执行流程统一,可以避免引入复杂的判断逻辑或者,可以避免多分支的流程实现,从而简化第二设备的接入流程。
步骤S603、在第一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用于请求接入第一设备,也就是说,接入流程是由第二设备主动发起的。当第二设备有上行数据和/或信令需要传输时,无需等待第一设备的寻呼才能触发接入流程,因此,第二设备能够及时向第一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和/或信令。另外,第一设备在未成功接收第一消息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消息指示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从而能够增加第二设备接入第一设备的成功率,进而确保上行数据和/或信令的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未成功接收第一消息,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消息但对第一消息的译码发生错误,或者检测到有多个终端发送第一消息发生碰撞。
步骤S603可以在第一设备确定有设备接入失败时执行,也可以在第一设备确定多个设备接入完成或者多个设备接入失败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步骤S603的执行时刻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和/或,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用于指示之前尝试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接入失败的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在该方案中,第一设备未成功接收第一消息,即第二设备接入失败。第二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可以用于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接入失败的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第一时域资源可以为时隙号,时隙范围,帧号或帧范围,或者,第一时域资源表示第几时间的上接入机会,如随机接入信道机会(random access channel occasion,RACH occasion,RO)。第一频域资源可以为频率索引值,具体可以为RB索引,或者RB内的某一频率单元的索引,如子载波索引等。
示例性地,第二消息可以为新增的信令,例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信令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信令。示例性地,第二消息可以为新增的查询失败(queryFailure)信令。
示例性地,可以在现有信令或新增信令中新增一个字段,用于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如图9所示,可以在查询MAC CE(query MAC CE)信令中新增字段,例如字段F,用于携带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第二消息可以为新增F字段之后的查询MACCE信令。
可选地,在如9所示的第二消息中,还可以包括配置时域资源字段,如Q,盘存标志位状态字段,或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ty,LCID)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其中,Q字段可以携带前序部分提及的参数Q,用于RFID标签再次计算可供选择的时隙范围,并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再次发起接入流程。“A”可以表示前序部分提及的盘存标志位中某个节的状态A。LCID字段用于标识MAC CE的类型或用途。图9中的“A”也可以为“B”,表示前序部分提及的盘存标志位中某个节的状态B。
可选地,若第二消息中还包括用于盘存设备的字段,即下行触发终端接入使用的标志位,例如盘存标志位,那么,可以忽略该字段的存在。
示例性地,可以在现有信令中新增一个字段,该字段携带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如图10所示,可以在查询时隙(querySlot)信令中新增字段,例如为S字段,用于携带时隙,以指示在该时隙接入失败的设备再次接入。第二消息可以为新增S字段之后的查询时隙信令。若S字段携带时隙2,且设备1和设备2在时隙2接入失败,那么,查询时隙信令中的时隙2用于指示在时隙2接入失败的设备再次接入。设备1和设备2接收到查询时隙信令后,会再次发起接入流程。一个示例为,新增一个字段,如F字段,用于携带频域资源,以指示在该频域资源上接入失败的设备再次接入。F具体可以为频率索引。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图10所示的信令还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字段,该字段取值可以为第一值或者第二值。图10所示的信令可以用于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尝试接入,且第一信息字段取值为第一值或者第二值的设备接入,这也可以用于指示出在该资源上接入失败的设备再次接入。当第二设备成功接入并完成数据传输,第一信息字段可取值可以从第一值变成第二值,或者从第二值变为第一值。即,可以利用第一资源信息和第一信息的翻转情况来选择设备接入。
可选地,在图10所示的第二消息中,还可以包括Q字段和/或LCID字段。其中,Q字段可以携带前序部分提及的参数Q,用于RFID标签再次计算可供选择的时隙范围,并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再次发起接入流程。LCID字段用于标识MAC CE的类型或用途。
可选地,第二消息还用于第二设备确定发送第三消息的第二时域资源和/或第二频域资源,第三消息用于第二设备再次请求接入第一设备。在该方案中,第二消息还可以用于确定第二时域资源和/或第二频域资源,从而第二设备能够在新的资源上发送第三消息,进而再次发起接入流程。
可选的,图10所示的信令也可以不包括Q字段,则第二设备可以使用默认的第一设备分配的用于接入的时域资源数目,如时隙数目。可选的,图10所示的信令中还可以包含层级数,用于指示某个层级某个资源接入失败的标签再次接入。这里的层级可以与终端所发生碰撞或失败次数一一对应,比如相同(碰撞数与层级数相同),或者相差数为1。
图11示出了第二设备在首次接入失败后再次发起接入并完成接入的流程图,其中,步骤S601至步骤S603的相关描述可参照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图11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4、第二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和/或第二频域资源上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相应地,第一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和/或第二频域资源上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三消息。
其中,第三消息用于第二设备再次请求接入第一设备。
步骤S1105、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冲突解决消息或响应消息。
针对两步随机接入,图11中的步骤S601可以由图7中的步骤S701代替。第一消息与第三消息均可以为随机数,第二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三消息中携带的随机数。其中,第一设备未成功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但第一设备在向第二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的第二消息后,成功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三消息。
针对四步随机接入,如图12所示,步骤S801的具体描述可参见图8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消息可以为前导码,随机数或者包括随机数的第六消息。当第一消息为随机数或者包括随机数的第六消息时,在执行步骤S801之后且执行步骤S1202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未示出的步骤:
步骤S1201a、在第二设备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第二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上向第一设备发送前导码,相应地,第一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上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前导码。
示例性地,前导码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消息中包括的随机数的长度,例如,前导码的长度为8比特,第一消息中包括的随机数的长度为8比特或者16比特。第一消息中包括的随机数的长度可以由第一设备指定,并携带在步骤S801中第五消息包括的配置信息中。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接入流程的开销。
步骤S1201b、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响应消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响应消息。
可选地,响应消息中可以包括步骤S1201a中的前导码,或者前导码的索引。
在图12中,步骤S603的具体描述可参见图6所示的实施例。第三消息可以为前导码或随机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消息为前导码,前导码的长度可以例如为8比特。在执行步骤S1104之后,还可以包括:
步骤S1204a、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响应消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响应消息。
可选地,响应消息中可以包括步骤S1104中第三消息携带的前导码,或者前导码的索引。
步骤S1204b、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随机数或包含随机数的第六消息,相应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随机数或包含随机数的第六消息。
示例性地,包含随机数的第六消息可以为包含随机数的消息3。
示例性地,步骤S1204b中随机数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步骤S1104中第三消息携带的前导码的长度,例如,步骤S1204b中随机数的长度可以为8比特或者16比特。步骤S1204b中随机数的长度可以由第一设备指定,并携带在步骤S801的配置消息中。
步骤S1105、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冲突解决消息或响应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消息为随机数或包含随机数的第六消息。即传输第三消息可以指传输步骤S1204b中的随机数或包含随机数的第六消息。在步骤S603之后,传输第三消息之前,仍然包括传输前导码和响应于前导码的响应消息的步骤。
可选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包括: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为第一值的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其中,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的第一信息的取值为第一值;主动发起接入且接入成功的设备,或没有主动发起接入的设备的第一信息的取值为第二值。在该方案中,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为第一值的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若第一信息为第二值的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将不会发起接入流程。从而,该方案不会影响到第一信息为第二值的设备的通信,即,不会引发第一信息为第二值的设备接入第一设备。
示例性地,第一信息可以为标志位或状态。第一值可以为状态B,第二值可以为状态A。第二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值,例如状态B,用于指示标志位为状态B的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具体地,状态A可以用比特“0”来表征,状态B可以用比特“1”来表征;或者,状态A可以用比特“1”来表征,状态B可以用比特“0”来表征。
可选地,在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五指示信息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将第一信息由第一值变更为第二值,即第二设备收到第五指示信息后表明第二设备完成数据传输,第二设备可将第一信息由第一值变为第二值;其中,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的第一信息的取值为第一值,或要发起主动接入的设备的第一信息的取值为第一值;主动发起接入且接入成功的设备,或没有主动发起接入的设备的第一信息的取值为第二值。第五指示信息可以为QueryRep MAC CE,RRC释放消息,或者,其他MAC CE或RRC信令。第五指示信息也可以为第二指示信息。
示例性地,在图7中的步骤S703之后,图8中的步骤S805之后,图11中的步骤S1105之后,图12中的步骤S1105之后,或者,第二设备收到第五指示信息之后。第二设备可以将第一信息由第一值变更为第二值。在这种情况下,图7,图8,图11或图12中的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为第一值的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
可选地,在第二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或者,第二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时,或者,在第二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后且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将第一信息由第二值变更为第一值。即在发起主动接入时,设备将第一信息调整为第一值,不进行主动接入的设备将第一信息调整为第二值,使得网络侧可以选择或触发只进行主动接入的设备接入网络。
结合图11,给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例。步骤S601至步骤S603,步骤S1104以及步骤S1105的相关描述可参见图11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步骤S603中第二消息具体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为第一值的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
在步骤S601之后且在步骤S603之前,图13所示的示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301、第二设备将第一信息由第二值变更为第一值。
在步骤S1105之后或第二设备收到第五指示信息之后,图13所示的示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302、第二设备将第一信息由第一值变更为第二值。
可选地,第一信息是为设备主动发起接入定义的,第一信息用于第一设备指示主动接入的设备发起接入或者发起接入且没有接入成功的设备再次接入。在该方案中,可以新增第一信息,专门用于设备主动发起的场景,从而不容易与其他标志位混淆。步骤1301中,对于没有主动接入的第二设备,可将第一信息变为第二值或者维持第二值。
可选地,第一信息还用于在寻呼触发业务的情况下第一设备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或者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失败后再次接入。在该方案中,第一信息可以与被寻呼的设备接入场景下使用的标志位复用,从而能够降低设备硬件或软件实现的复杂度。寻呼指的是下行信令触发终端接入的流程。第二设备在寻呼过程可以不进行主动接入的第一信息值调整。第二设备在主动接入过程,也可以不响应寻呼消息或者不进行寻呼相关的第一信息值调整。
示例性地,第一信息可以为盘存标志位,或者用于寻呼设备的标志位,例如前述步骤S102中随机接入触发消息包括的盘存标志位中某个节的某一状态。
示例性地,在图8中的步骤S805之后,图11中的步骤S1105之后,图12中的步骤S1105之后,或者,图13中的步骤S1105之后,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401、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UL数据和/或信令。相应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上行数据和/或信令。
步骤S1402、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结束通信流程的指示信息,相应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还可以触发除第二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接入第一设备。结束通信流程的指示信息即为第五指示信息。第五指示信息有两个功能,指示当前第二设备通信结束,以及同时指示下一接入机会开始,选择下一个接入机会的第二设备可以发起接入流程或者与第一设备通信的流程。
示例性地,步骤S1402中的指示信息为重复查询信令或者查询命令。
其中,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500的架构,因此,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500中的处理器501或507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终端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500中的处理器501或507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网络设备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第一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第二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第二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第一设备的部件;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第二设备的部件。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14示出了一种通信装置14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4包括收发模块141。所述收发模块141,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用以实现收发功能,例如可以是收发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
以通信装置14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为例,则:
收发模块141,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用于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第一消息用于第二设备请求接入第一设备;收发模块141,还用于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141,还用于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成功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接入成功。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数;收发模块141,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其中,第四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两步随机接入的第三指示信息,或第四消息包括两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前导码或随机数;收发模块141,还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五消息,其中,第五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四步随机接入的第四指示信息,或第五消息包括四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以通信装置14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为例,则:收发模块14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用于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第一消息用于第二设备请求接入第一设备;收发模块141,还用于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上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收发模块141,还用于在第一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再次接入第一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141,还用于在第一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成功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第一消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其中,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接入成功。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14还包括:处理模块142;收发模块141,用于在通过收发模块141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后,将第一信息由第一值变更为第二值;其中,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的第一信息的取值为第一值;主动发起接入且接入成功的设备,或没有主动发起接入的设备的第一信息的取值为第二值。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14还包括:处理模块142;处理模块142,还用于通过收发模块141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或者,通过收发模块141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时,或者,通过收发模块141在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上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后且通过收发模块141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前,将第一信息由第二值变更为第一值。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数;收发模块14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其中,第四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两步随机接入的第三指示信息,或者,第四消息包括两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包括前导码或随机数;收发模块14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五消息;其中,第五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四步随机接入的第四指示信息,或者,第五消息包括四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14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当通信装置14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通信装置14可以采用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500的形式。
比如,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500中的处理器501或507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装置5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具体的,图14中的收发模块141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经由图5中的通信接口504连接的通信模块来实现。图14中的处理模块142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5所示的通信装置500中的处理器501或507调用存储器503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14可执行上述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模块或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上任一模块或单元以软件实现的时候,所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并实现以上方法流程。该处理器可以内置于SoC(片上系统)或ASIC,也可是一个独立的半导体芯片。该处理器内处理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当以上模块或单元以硬件实现的时候,该硬件可以是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人工智能处理器、ASIC、SoC、FPGA、PLD、专用数字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其可以运行必要的软件或不依赖于软件以执行以上方法流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接口与存储器耦合,当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可选的,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5)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请求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再次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接入成功的所述第二设备再次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还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发送第三消息的第二时域资源和/或第二频域资源,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再次请求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成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接入成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再次接入所述第一设备,包括: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为第一值的所述第二设备再次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其中,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的所述第一信息的取值为所述第一值;主动发起接入且接入成功的设备,或没有主动发起接入的设备的所述第一信息的取值为第二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是为设备主动发起接入定义的,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指示主动接入的设备发起接入或者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再次接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在寻呼触发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或者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失败后再次接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其中,所述第四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两步随机接入的第三指示信息,或所述第四消息包括两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前导码或随机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五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四步随机接入的第四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五消息包括四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请求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在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再次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接入成功的所述第二设备再次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还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发送第三消息的第二时域资源,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再次请求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成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接入成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将第一信息由第一值变更为第二值;
其中,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的所述第一信息的取值为所述第一值;主动发起接入且接入成功的设备,或没有主动发起接入的设备的所述第一信息的取值为所述第二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前,或者,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时,或者,在所述第二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后且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信息由所述第二值变更为所述第一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再次接入所述第一设备,包括: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第一值的所述第二设备再次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是为设备主动发起接入定义的,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第一设备指示主动接入的设备发起接入或者主动发起接入且未接入成功的设备再次接入。
18.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用于在寻呼触发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或者指示被寻呼的设备接入失败后再次接入。
19.根据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随机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四消息;
其中,所述第四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两步随机接入的第三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第四消息包括两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前导码或随机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五消息;
其中,所述第五消息包括用于指示采用四步随机接入的第四指示信息,或者,
所述第五消息包括四步随机接入对应的配置信息。
21.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包括:收发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请求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消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再次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22.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包括:收发模块;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发送第一消息的第一时域资源和/或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请求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主动发起接入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上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未成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所述第一消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二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再次接入所述第一设备。
2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以及,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0-2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当所述通信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程序,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0-2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0-2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2210977238.4A 2022-08-15 2022-08-15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76768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7238.4A CN117676859A (zh) 2022-08-15 2022-08-15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23/103419 WO2024037204A1 (zh) 2022-08-15 2023-06-28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7238.4A CN117676859A (zh) 2022-08-15 2022-08-15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6859A true CN117676859A (zh) 2024-03-08

Family

ID=89940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7238.4A Pending CN117676859A (zh) 2022-08-15 2022-08-15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6859A (zh)
WO (1) WO202403720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2181B (zh) * 2017-08-11 2022-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56824B (zh) * 2017-11-17 2024-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EP3834522A1 (en) * 2018-08-09 2021-06-16 Sony Corporation Method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N111050412B (zh) * 2018-10-12 2022-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其装置
EP4135457A4 (en) * 2020-04-08 2023-12-0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7204A1 (zh)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26403B2 (ja) ビーム失敗の報告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EP3749013A1 (en)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637857B (zh) 一种共生网络中载波的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00084711A1 (en) Access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4106427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elate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80949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US11297663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CN11498035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EP401719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ioritization of logic channel including mac ce having priority value
US2023018929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2307791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设备
JP7058285B2 (ja) ダウンリンクチャネルの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7676859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136350A (zh)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3747574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409374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88147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231564A1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WO202404130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897355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124985A1 (zh) 一种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3271663B (zh)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无线接入网设备
WO2024082969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以及装置
EP420357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CN111294844B (zh)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及用户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