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5979A - 便携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5979A
CN117675979A CN202211021683.XA CN202211021683A CN117675979A CN 117675979 A CN117675979 A CN 117675979A CN 202211021683 A CN202211021683 A CN 202211021683A CN 117675979 A CN117675979 A CN 117675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ub
electronic device
sound
portable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16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振彪
马喆
杨红德
薛康乐
邸希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16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597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0621 priority patent/WO202404101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5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5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主体、摄像头模组、降噪麦克风及拾音孔,主体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外表面,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位于外表面相对两侧,摄像头模组装于主体并露出外表面,主体包括电路板,降噪麦克风装于电路板,拾音孔包括收音端和出音端,收音端贯穿外表面,收音端位于外表面的一侧位置并靠近第一侧边,出音端开设于电路板上并与降噪麦克风的出音孔连通;沿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拾音孔位于摄像头模组与第一侧边之间,拾音孔到第一侧边的距离小于拾音孔到第二侧边的距离。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讯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作为最普及的智能终端设备,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通讯娱乐工具。设计上对其外观和可靠性的极致追求,在越小的空间内满足越多的功能已然成为手机的大趋势方向。
比如,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手机音效的可靠性,在电路板的背面额外增加麦克风,与原有的音响装置共同实现优质音效;在实际设计中,麦克风位于主板上,拾音通道需要连通手机外部,因为内部器件及主板上电子器件较多,拾音通道路径复杂,在有限空间内,无疑是增加了设计及稳定性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可以解决因有限空间内无法保证麦克风收音效果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主体、摄像头模组、降噪麦克风及拾音孔,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外表面,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位于所述外表面相对两侧,所述摄像头模组装于主体并露出所述外表面,所述主体包括电路板,所述降噪麦克风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拾音孔包括收音端和出音端,所述收音端贯穿所述外表面,所述收音端位于所述外表面的一侧位置并靠近所述第一侧边,所述出音端开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降噪麦克风的出音孔连通;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拾音孔位于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所述拾音孔到所述第一侧边的距离小于所述拾音孔到所述第二侧边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可以理解为是位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左上角,拾音孔与第一端边的距离小于拾音孔与第二端边的距离;拾音孔与第一侧边的距离小于拾音孔与第二侧边的距离,并且拾音孔位于摄像头模组和第一侧边之间的位置,(距离摄像模组有足够的距离,保证摄像头摄像时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同时可以理解为拾音孔位于电路板的边缘以及手机的边缘位置,电路板上元件和弹片较多,将拾音孔设置在电路板边缘,而不是中间位置,也不是摄像头组件内部,不用在电路板中补位置设置部分拾音孔,更利于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布局和设计,提高电路板的利用率,减小对电子装置内部空间的使用,节省电子装置内部空间。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拾音孔包括所述收音端、通音缝隙、第三子孔、第二子孔、连接缝隙、第一子孔及所述出音端,所述收音端、通音缝隙、第三子孔、第二子孔、连接缝隙、第一子孔及出音端依次连通形成呈曲线延伸的孔结构。
本实施例中,将拾音孔设置成曲线延伸的孔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装置内部结构之间的空间,如中框,电路板、支架、摄像头模组之间的排布和缝隙,在一定的区域内,提高拾音位置设置的灵活性。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收音端位于通音缝隙一端并贯穿所述外表面,所述出音端为所述第一子孔的一端,所述通音缝隙、第三子孔、第二子孔、连接缝隙、第一子孔及出音端位于所述主体内部,所述第一子孔、第二子孔和所述第三子孔的轴向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三子孔和所述第二子孔均与所述第一子孔错位设置,所述连接缝隙和所述通音缝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向所述第一侧边延伸。本实施例中的拾音孔不局限于一定是穿板的孔,也利用了中框,电路板、支架和后壳之间缝隙,简化结构,更利于拾音孔的形成。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中框、围绕所述中框周缘的边框和主板支架,所述第一子孔贯穿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主板支架,所述连接缝隙位于所述主板支架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边框朝向所述主板支架的内侧面凹设有卡槽,所述主板支架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子孔相邻,所述卡扣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中框和所述主板支架之间,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持。
本实施例中,将设有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主板支架与间接承载所述主板支架的边框通过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持,增加在第二子孔孔轴方向的相互卡持力,可以增加主板支架和中框之间在电子装置厚度方向的固定力,用来增强对主板支架、电路板及中框之间的装配紧密性所述连接缝隙及第二子孔的密封性能,进而保证拾音孔的密封性能,以保证拾音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支架设有连接孔,所述卡扣和所述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子孔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孔的孔轴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孔连接有螺钉,以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主板支架。本实施例中,将设有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主板支架与电路板直接通过螺钉连接固定,连接螺钉的连接孔和卡扣位于第二子孔的相对两侧,进一步提高主板支架与电路板之间的装配紧密性,进而保证所述连接缝隙及第二子孔的密封性能,进而保证拾音孔的密封性能,以保证拾音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第一子孔相邻,所述主板支架包括本体和挡墙,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本体两个相对的面,所述卡扣位于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挡墙设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且与所述卡扣间隔相对;
所述挡墙上设有悬臂,所述悬臂与所述本体连接处为镂空区,所述镂空区与所述第二子孔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间隔,所述卡扣和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镂空区两侧的挡墙相对间隔相对,所述弹片弹性抵持所述挡墙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支架与间接承载所述主板支架的边框通过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持,所述弹片弹性抵持所述挡墙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弹性抵持力可以被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持的卡持力抵消,避免弹性抵持力将主板支架向远离电路板方向向推移,避免增加连接缝隙的缝隙尺寸。进一步的,所述弹片的弹性力向远离电路板方向抵推所述挡墙,由于所述镂空区与所述第二子孔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间隔,螺钉和卡扣位于第二子孔的相对两侧,弹性力会绕镂空区域,沿着悬臂向镂空区域两侧位置传递,可以经过螺钉和卡扣分解弹性力,进一步减小对主板支架的反作用力,进而保证连接缝隙及第二子孔的密封性能,以保证拾音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背向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凹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凹槽的槽底壁,所述凹槽与所述镂空区连通并用于收容密封泡棉。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泡棉放置于凹槽内来密封第二子孔远离连接缝隙的一端,密封泡棉密封于第二子孔的位于凹槽的槽底壁的端部的周缘,提高第二子孔的密封性能。同时本实施例的支架会抵压密封泡棉,使其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密封泡棉设置在凹槽内,不会直接受到支架和主板支架之间的因固定力不够的影响,进一步保证了第二子孔的密封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上设有凹部,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凹部的底部,所述凹部和凹槽在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凹部的底部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之间形成所述连接缝隙。本实施例中,将与第二子孔连接的所述电路板与主板支架之间的缝隙,通过凹部来划分区域,即凹部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之间形成连接缝隙,而不是平面与平面之间直接设置缝隙,可以控制缝隙区域,而且更利于凹部的密封性能,进而更利于连接缝隙的密封,以保证拾音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装于中框的后壳,所述后壳包括壳体和盖于所述壳体的盖板,所述收音端贯穿所述盖板的侧边缘,在所述电子装置厚度方向,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所述通音缝隙,所述通音缝隙与所述收音端连通。
本实施例中,利用固定摄像头组件的盖板和后盖之间的缝隙形成通音缝隙作为拾音孔的一部分,且将拾音孔的收音端设于后壳的侧部位置,即与电子装置厚度方向相交的位置,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利于拾音效果的接收。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外表面的表面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支撑所述摄像头模组,沿着电子装置厚度方向,所述第三子孔贯穿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架边缘位置,所述第三子孔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孔,另一端连接所述通音缝隙。本实施例中,将第三子孔设置于支架的边缘,靠近摄像头模组,利于摄像头录影时音效的保证。
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中框、围绕所述中框周缘的边框、电路板、主板支架、降噪麦克风及拾音孔;
所述电路板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背面设有弹片;
所述拾音孔包括依次连通第一子孔、连接缝隙及第二子孔,所述第一子孔贯穿所述正面和背面并与弹片相邻,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主板支架;
所述主板支架设有卡扣和连接孔,所述卡扣和所述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子孔相对的两侧,所述卡扣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孔的孔轴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边框朝向所述主板支架的内侧面凹设有卡槽;
所述降噪麦克风装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与所述第一子孔一端连通,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中框和所述主板支架之间,所述连接缝隙形成于所述主板支架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弹片弹性抵持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主板支架,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持,所述连接孔连接有螺钉以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主板支架。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支架与边框通过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持,通过螺钉与电路板螺接,连接螺钉的连接孔和卡扣位于第二子孔的相对两侧,所述弹片弹性抵持所述主板支架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弹性抵持力可以被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持的卡持力抵消,避免弹性抵持力将主板支架向远离电路板方向推移,避免增加连接缝隙的缝隙尺寸,进而保证拾音孔的密封性能,以保证拾音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支架包括本体和挡墙,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本体两个相对的面,所述卡扣位于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挡墙设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且与所述卡扣间隔相对;
所述挡墙上设有悬臂,所述悬臂与所述本体连接处为镂空区,所述镂空区与所述第二子孔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间隔,所述卡扣和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镂空区两侧的挡墙相对间隔相对,所述弹片弹性抵持所述挡墙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片的弹性力向远离电路板方向抵推所述挡墙,由于所述镂空区与所述第二子孔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间隔,螺钉和卡扣位于第二子孔的相对两侧,弹性力会绕镂空区域,沿着悬臂向镂空区域两侧位置传递,可以经过螺钉和卡扣分解弹性力,进一步减小对电路板的反作用力,进而保证连接缝隙及第二子孔的密封性能,以保证拾音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背向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凹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凹槽的槽底壁,所述凹槽与所述镂空区连通并用于收容密封泡棉。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泡棉放置于凹槽内来密封第二子孔远离连接缝隙的一端,密封泡棉密封于第二子孔的位于凹槽的槽底壁的端部的周缘,提高第二子孔的密封性能。同时本实施例的支架会抵压密封泡棉,使其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密封泡棉设置在凹槽内,不会直接受到支架和主板支架之间的因固定力不够的影响,进一步保证了第二子孔的密封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上设有凹部,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凹部的底部,所述凹部和凹槽在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凹部的底部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之间形成所述连接缝隙。本实施例中,将与第二子孔连接的所述电路板与主板支架之间的缝隙,通过凹部来划分区域,即凹部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之间形成连接缝隙,而不是平面与平面之间直接设置缝隙,可以控制缝隙区域,而且更利于凹部的密封性能,进而更利于连接缝隙的密封,以保证拾音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拾音孔包括所述收音端、和通音缝隙,所述主体包括装于中框的后壳,所述后壳包括壳体和盖于所述壳体的盖板,所述收音端贯穿所述盖板的侧边缘,在所述电子装置厚度方向,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所述通音缝隙,所述通音缝隙与所述收音端连通。
本实施例中,利用固定摄像头组件的盖板和后盖之间的缝隙形成通音缝隙作为拾音孔的一部分,且将拾音孔的收音端设于后壳的侧部位置,即与电子装置厚度方向相交的位置,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利于拾音效果的接收。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拾音孔包括第三子孔,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外表面的表面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支撑所述摄像头模组,沿着电子装置厚度方向,所述第三子孔贯穿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架边缘位置,所述第三子孔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孔,另一端连接所述通音缝隙。本实施例中,将第三子孔设置于支架的边缘,靠近摄像头模组,利于摄像头录影时音效的保证。
本申请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将拾音孔设置在电路板边缘,而不是中间位置,也不是摄像头组件内部,不用在电路板中补位置设置部分拾音孔,更利于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布局和设计,提高电路板的利用率,减小对电子装置内部空间的使用,节省电子装置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个角度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主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个角度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竖向”、“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主体、摄像头模组、降噪麦克风及拾音孔,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外表面,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位于所述外表面相对两侧,所述摄像头模组装于主体并露出所述外表面,所述主体包括电路板,所述降噪麦克风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拾音孔包括收音端和出音端,所述收音端贯穿所述外表面,所述收音端位于所述外表面的一侧位置并靠近所述第一侧边,所述出音端开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降噪麦克风的出音孔连通;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拾音孔位于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所述拾音孔到所述第一侧边的距离小于所述拾音孔到所述第二侧边的距离。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去除了后壳。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耳机、音频播放器、智能手表等具有播放音频和录音功能的电子产品。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厚度为Y轴方向,也就是主体A和显示屏B的排列方向;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宽度长度方向为Z轴方向。
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主体A、显示屏B、摄像头组件50、麦克风模组及拾音孔60。显示屏B装于主体A的一侧,摄像头组件50装于主体A的另一侧。显示屏B用于操作手机及显示手机功能界面、图像及影像;显示屏B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当然也可以为液晶显示。本实施例中为OLED显示。
摄像头组件50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摄像头模组50A和闪光灯,用于手机的拍照和摄像功能。本实施例的摄像头组件50包括三个摄像头模组50A,三个摄像头模组排列于主体A靠近顶部的左侧边缘或者右侧边缘位置。比如第一个摄像头模组50A为主摄像头,第二和第三个摄像头模组为辅助摄像头,可以是深景摄像头、长焦/广角摄像头或者黑白摄像头等。需要说明的是,三个摄像头仅仅是一个实施例,可以是并排设置,也可以是围成环形设置。
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主体A包括顶边101和底边102以及第一侧边103和第二侧边104,顶边101设有用于发出声音的出音孔,底边102设有话筒音孔及连接器插口等;在使用者使用手机通话时,顶边101对应使用者的耳部,底边102对应人的口部,利于音量互相的传播。当然,出音孔和话筒音孔也可以适用于外方功能声音的传播。本实施例中仅仅列举出部分手机功能部件,顶边101和底边102还可以包括其它功能孔和按键等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描述。第一侧边103和第二侧边104用于设置手机音量键或者关机键。可以理解,当显示屏B装于主体A后,主体的顶边101和底边102也是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顶部和底部,第一侧边103和第二侧边104也是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两个侧部。
请一并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个角度截面示意图;主体A还包括后壳10、中框组件20和电路板30。当然主体A不限所述列举器件,还包括如扬声器、天线、处理器等器件,满足现有手机多功能性能,在此不过多做赘述。中框组件20用于承载后壳10、电路板30及麦克风模组以及显示屏B和摄像头组件50。后壳10与显示屏B位于中框组件20的相对两侧位置且后壳10位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背部。麦克风模组位于电路板30背向后壳10的一侧并与电路板30电性连接,摄像头组件50位于主体A背向显示屏B的一侧并露出后壳10。拾音孔60位于主体A内部并与手机外部连通。
本实施例中,麦克风模组包括主麦克风(图未示)、副麦克风(图未示)和降噪麦克风40。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分别位于主体A内靠近顶边101位置和底边102位置,手机还设有播放音频的扬声器(图未示),扬声器位于主体A内靠近顶边101位置并与所述的出音孔对应。主麦克风用于手机在录音、录像等功能时拾取外界音频(包括降噪功能),在顶边101或者主体背部对应主麦克风设置拾音孔,用于音量通过。副麦克风与话筒音孔对应,一般用于在手机通话时拾取讲话音频。降噪麦克风用于与主麦克风同时工作,拾取外界噪音进行降噪。降噪麦克风40可以与主麦克风同时工作,拾取外界噪音进行降噪。
所述拾音孔包括所述收音端、通音缝隙、第三子孔、第二子孔、连接缝隙、第一子孔及所述出音端,所述收音端、通音缝隙、第三子孔、第二子孔、连接缝隙、第一子孔及出音端依次连通形成呈曲线延伸的孔结构。本实施例中,将拾音孔设置成曲线延伸的孔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装置内部结构之间的空间,如中框,电路板、支架、摄像头模组之间的排布和缝隙,在一定的区域内,提高拾音位置设置的灵活性。
具体的,拾音孔60包括收音端61和出音端62,拾音孔60贯穿后壳10、中框组件20及电路板30,收音端61位于后壳10,出音端62位于主体A内部与麦克风模组的降噪麦克风40连接,用于降噪麦克风40的拾音。本实施例中,拾音孔60设于摄像头组件50一侧,便于摄像头摄像录音时去除杂音。
本实施例中,后壳10包括壳体11、盖板13以及第三子孔16,壳体11为矩形薄板,可以作为手机的电池盖,也是手机背部外观件。
具体的,所述壳体11包括外表面111和与外表面111背向设置的背面(图未标)。壳体11上还设有贯穿外表面111和背面的开孔(图未标),开孔位于壳体11的一角位置,其用于容置摄像头组件50;也可以理解为摄像头组件50位于主体A的左上角位置。
支架14固定于所述壳体11的背面,用于支撑摄像头组件50,将支撑摄像头组件50固定于后壳10上。可以理解支架14可以是壳体11的一部分,与壳体1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连接方式与壳体11固定。本实施例中支架14部分位于开孔内,盖板13位于外表面111一侧装于开孔上,用于遮盖摄像头组件50部分结构,防止摄像头组件内部结构影响电子装置的外观,并且盖板13还可以用于光线透过或者露出摄像模组的镜头。
所述的第三子孔16沿着后壳10的厚度方向贯穿外表面111和背面,具体是贯穿支架14和部分壳体11。也可以理解为所述的第三子孔16贯穿壳体11或者后壳10。
如图6所示,图6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个角度截面示意图。盖板13周缘弯折设有连接边131,连接边131上设有一缺口132,盖板13装于壳体11的开孔后,连接边131与开孔周围的外表面111连接并密封。其中,盖板13与壳体11的外表面111之间具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通音缝隙a,缺口132与外表面111之间围成所述收音端61,所述收音端61与通音缝隙a连通。本实施例中收音端61朝向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第一侧边103。当然,收音端61也可以朝向顶边101位置。盖板13的外表面和外表面111可以理解为是主体A或者手机的背部外表面,收音端61贯穿外表面。
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4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电路板30为板体,其包括正面31和与正面31背向设置的背面32;电路板30内部设有走线层,且走线层漏出于正面31,用于与安装于正面31的中心处理器等电子器件电性连接,以及用于摄像头、扬声器等外接器件的电连接;正面31和背面32设有多个弹片35。用于接地或者导通。背面32也可以用于安装电子器件。
本实施例中,降噪麦克风40安装于正面31上并与电路板30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0还设有第一子孔301,第一子孔301贯穿正面31和背面32。第一子孔301用于与所述第三子孔16相对并连通。第一子孔301位于电路板30的一侧边缘的位置且避开弹片35,电路板30的一侧边缘弹片35的数量较少,可以理解为第一子孔301避开电路板30上的电子器件及弹片。将第一子孔301设置在电路板30边缘,而不是中间位置,也不是摄像头组件内部,不用在电路板30中部位置设置部分拾音孔,更利于电路板30上电子元件的布局和设计,提高电路板的利用率,减小对电子装置内部空间的使用,节省电子装置内部空间。
一并参阅图5,图5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主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中框组件20包括中框21、边框22和主板支架23。中框21整体大致呈矩形的板体,其包括第一侧(第一侧边103所在一侧)和与第一侧2111背向设置的第二侧212(第二侧边104所在一侧)。边框22为矩形框架结构,其围绕中框21周缘设置。本实施例中,中框21为金属件,边框22为塑胶件,边框22与中框21一体成型。主板支架23固定于中框21的第一侧211上,可以理解为主板支架23位中框21的一部分,可以与中框21一体成型,主板支架23用于支撑电路板30。
具体的,如图2,边框22包括第一端边221、第二端边222、第一侧边223和第二侧边224。第一端边221和第二端边222沿着Z轴方向间隔相对,第一侧边223和第二侧边224沿着X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端边221、第二端边222、第一侧边223和第二侧边224首尾连接围成框体。第一端边221连接于中框21的一端,第二端边222连接于中框21的另一端;第一侧边223连接于中框21的一侧边,第二侧边224连接于中框21的另一侧边。第一端边221作为主体A的顶边101,且位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顶部位置作为顶部的外壳,所述第二端边222作为主体A的底边102,且位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底部位置作为底部的外壳。第一侧边223作为主体A的第一侧边103,且位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一个侧部位置作为侧部的外壳,第二侧边224作为主体A的第二侧边104,且位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一个侧部位置作为侧部的外壳。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支架23包括本体230和设于本体230的悬臂235、卡扣236、第二子孔233和连接孔237。
具体的,本体230包括第一面231、与第一面231背向设置的第二面232、第一侧238和与第一侧238相对的第二侧239。第一侧238和第二侧239均连接第一面231和第二面232。第二子孔233贯穿第一面231和第二面232。第二子孔233用于与第一子孔301连通,其中,所述的连通是指第一子孔301和第二子孔233同孔轴相对连通,或者错位连通。连接孔237贯穿第一面231和第二面232,沿着Z方向,连接孔237与第二子孔233间隔设置。
第一面231上凹设有凹部2311,凹部2311用于与电路板的背面32之间形成连接缝隙b,连接缝隙b用于连通第二子孔233和第一子孔301。第二子孔233贯穿凹部2311的底壁。第二面232上凹设有凹槽2321,凹槽2321用于容纳密封泡棉,实现对部分拾音孔进行密封。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部2311和凹槽2321在Y轴方向至少部分重叠,第二子孔233(Y方向)贯穿凹部2311的底壁和凹槽2321的槽底壁。其中,所述凹部2311更靠近第一侧238,用于适应电路板30上的第一子孔301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泡棉放置于凹槽2321来密封第二子孔远离连接缝隙的一端,密封泡棉密封于第二子孔233的位于凹槽2321的槽底壁的端部的周缘,提高第二子孔233的密封性能。同时本实施例的支架会抵压密封泡棉,使其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密封泡棉设置在凹槽内,不会直接受到支架和主板支架23之间的因固定力不够的影响,进一步保证了第二子孔233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凹槽2321与镂空区连通。
卡扣236设于第一面231与第一侧238连接的边缘,并且位于凹槽2321远离连接孔237的一侧,卡扣236平行于第一面231的向凸出第一侧238方向延伸,即卡扣236凸出第一侧238。边框22的第一侧边223朝向中框21的表面凹设有卡槽225,所述主板支架23装于中框21后,卡扣236伸入卡槽225内与卡槽225卡持,防止主板支架23在Y轴方向相对电路板远离。
本实施例中,将设有所述第二子孔233贯穿所述主板支架23与电路板30直接通过螺钉连接固定,连接螺钉的连接孔237和卡扣236位于第二子孔233的相对两侧,进一步提高主板支架23与电路板30之间的装配紧密性,进而保证所述连接缝隙b及第二子孔233的密封性能,进而保证拾音孔60的密封性能,以保证拾音效果。
第二面232上凸设有沿着第二面232长度方向延伸的挡墙2320,挡墙2320靠近第二侧239设置。挡墙2320与本体230连接处具有镂空区C,且挡墙2320上对应镂空区C形成悬臂235;即在挡墙2320形成镂空区C时剩余的部分为悬臂235,可以理解为悬臂235与本体230的第一面231之间通过镂空区C间隔,悬臂235位于凹槽2321一侧上方。本实施例的镂空区C贯穿挡墙2320并且连接凹槽2321,且镂空区C贯穿方向与挡墙2320延伸方向相交。在其他实施例中镂空区C贯穿挡墙2320可以贯穿部分本体230和部分挡墙2320。可以理解为,挡墙2320具有缺口,缺口将挡墙2320分成两部分,所述悬臂235位于缺口内并连接缺口两侧的挡墙部分,悬臂235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所述悬臂235与本体230之间通过部分缺口间隔。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板支架23与间接承载所述主板支架23的边框22通过卡扣236与所述卡槽225卡持,所述弹片35弹性抵持所述挡墙2320与所述电路板30之间的弹性抵持力可以被卡扣236与所述卡槽225卡持的卡持力抵消,避免弹性抵持力将主板支架23向远离电路板方向推移,避免增加连接缝隙b的缝隙尺寸。
所述的主板支架23包括延伸臂23A,延伸臂23A连接于本体230的第二侧234,且延伸臂23A与23围成大致矩形的避让槽D,用于避让摄像头组件50。可以理解为,主板支架23为薄板,避让槽开设于薄板上并形成所述本体230和延伸臂23A。
主板支架23固定于中框21上靠近第一端边221和第一侧边223。主板支架23的第一面231与第一侧2111朝向相同,第二面232与第二侧212朝向相同。可以理解的是主板支架23可以嵌设在中框21上,可以由中框21支撑。本实施例中,主板支架23由中框21支撑。
电路板30和显示屏B位于第一侧2111,显示屏B通过中框21和边框22支撑。摄像头组件50及后壳10位于第二侧212,后壳10盖于中框21的第二侧212并与边框22连接。盖板13将摄像头组件50限位于主体A上。摄像头组件50的支架14抵持主板支架23的第二面232上,凹槽2321内装有密封泡棉,支架14部分挤压密封泡棉,实现对第二子孔233周缘密封的效果。电路板30通过主板支架23和部分中框21支撑,第一面231朝向电路板30的背面32,设于本体230的连接孔237上装有螺钉,螺钉螺接电路板30和主板支架23,使电路板30和主板支架23在Y方向相对锁紧,同时,卡扣236伸入边框22的卡槽225内与卡槽225卡持。
本实施例主板支架23的第一面231与电路板30的背面32接触;第一子孔301和第二子孔233沿着Y轴方向排列并错位(孔轴不在同一直线上)设置,第一面231上的凹部2311与背面32之间具有连接缝隙b,连接缝隙b沿着X轴方向向第一侧边223延伸。第一子孔301贯穿第一面231的一端和第二子孔233贯穿背面32的一端分别连通连接缝隙b,可以理解为连接缝隙b位于第一子孔301和第二子孔233之间错位产生区域内。本实施例中,在X轴方向上,第一子孔301相较于第二子孔233靠近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第一侧边103,也就是第一子孔301相较于第二子孔233靠近边框22的第一侧边223。
降噪麦克风40装于电路板30的正面31上并与第一子孔301连通,第一子孔301贯穿正面31的一端为出音端62。也就是沿着Y方向,主板支架23位于电路板30和摄像头组件50之间。即拾音孔60由收音端61、通音缝隙a、第三子孔16、第二子孔233、连接缝隙b及第一子孔301和位于第一子孔301的出音端62组成。降噪麦克风40的拾音路径为曲线且即为拾音孔60的延伸路径。手机外部声源通过收音端61进入拾音孔60经过出音端62传播至麦克风,达到降噪作用。可以理解为,所述收音端61位于通音缝隙a一端并贯穿所述外表面111,所述出音端62为所述第一子孔301的一端,所述通音缝隙a、第三子孔16、第二子孔233、连接缝隙b、第一子孔301及出音端位于所述主体A内部,所述第一子孔301、第二子孔233和所述第三子孔16的轴向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三子孔16和所述第二子孔233均与所述第一子孔301错位设置,所述连接缝隙b和所述通音缝隙a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向所述第一侧边延伸。本实施例中的拾音孔60不局限于一定是穿板的孔,也利用了中框21,电路板30、主板支架23和后壳之间缝隙,简化结构,更利于拾音孔的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30的部分弹片35位于电路板30与主板支架23之间,并且弹片35向远离电路板30的方向的反弹力抵持挡墙2320以及悬臂235,对主板支架23向远离电路板的方向产生一定抵持力。由于电路板30和主板支架23通过螺钉螺接,使电路板30和主板支架23在Y轴方向相对方向锁紧,同时,卡扣236伸入边框22的卡槽225内与卡槽225卡持,在Y轴方向也会产生卡持力。挡墙2320将弹片35的反弹力经本体230转移至卡扣236和螺钉上;在经过卡扣236和螺钉转移至中框21和边框22,且卡扣236和螺钉的限位方向皆为Y轴方向框上,从而主板支架23和电路板30的压合密封效果不受弹片反弹力的影响,因此会抵消弹片35对主板支架23的抵持力,可以增加主板支架23和电路板30板之间的压合力,改善拾音孔60的连接缝隙b的密封效果,防止连接缝隙b漏音影响拾音效果。
同时,挡墙2320靠近第二子孔233的位置形成有镂空区C,弹片35对挡墙2320产生的反弹力绕过镂空区而在悬臂235上,因此可以减小弹片35的反弹力直接对第二子孔233的密封性能的影响。即所述弹片的弹性力向远离电路板30方向抵推所述挡墙,由于所述镂空区与所述第二子孔233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间隔,螺钉和卡扣236位于第二子孔233的相对两侧,弹性力会绕镂空区,沿着悬臂235向镂空区两侧位置传递,可以经过螺钉和卡扣分解弹性力,进一步减小对主板支架的反作用力,进而保证连接缝隙b及第二子孔233的密封性能,以保证拾音效果。
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50装于主体A上,并位于后壳10左上角位置,也就是位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背部左上角,沿着Z轴方向(手机长度方向),拾音孔60与第一端边221的距离L1小于拾音孔60与第二端边222的距离(图未示);沿着X轴方向,拾音孔60与第一侧边223的距离L3小于拾音孔60与第二侧边224的距离(图未示),其中,拾音孔60的界限以拾音孔60所在整个区域基准。拾音孔60位于摄像头组件50的摄像头模组50A和第一侧边223之间的位置,可以理解为拾音孔60位于电路板30的边缘以及手机的边缘位置;由于拾音孔60经过后壳10、主板支架23、电路板30和摄像头模支架52,并且电路板30上元件和弹片35较多,将拾音孔60设置在电路板30边缘,而不是中间位置,或者摄像头组件靠近中间的一侧,不用在电路板中间位置设置部分拾音孔,更利于电路板30上电子元件的布局和设计,减小对主体内部空间的使用,提高电路板的利用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摄像头模组、降噪麦克风及拾音孔,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外表面,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位于所述外表面相对两侧,所述摄像头模组装于主体并露出所述外表面,所述主体包括电路板,所述降噪麦克风装于所述电路板,
所述拾音孔包括收音端和出音端,所述收音端贯穿所述外表面,所述收音端位于所述外表面的一侧位置并靠近所述第一侧边,所述出音端开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降噪麦克风的出音孔连通;
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拾音孔位于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所述拾音孔到所述第一侧边的距离小于所述拾音孔到所述第二侧边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孔包括所述收音端、通音缝隙、第三子孔、第二子孔、连接缝隙、第一子孔及所述出音端,所述收音端、通音缝隙、第三子孔、第二子孔、连接缝隙、第一子孔及出音端依次连通形成呈曲线延伸的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音端位于所述通音缝隙一端并贯穿所述外表面,所述出音端为所述第一子孔的一端,所述通音缝隙、第三子孔、第二子孔、连接缝隙、第一子孔及出音端位于所述主体内部,所述第一子孔、第二子孔和所述第三子孔的轴向与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三子孔和所述第二子孔均与所述第一子孔错位设置,所述连接缝隙和所述通音缝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向所述第一侧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中框、围绕所述中框周缘的边框和主板支架,所述第一子孔贯穿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主板支架和,所述连接缝隙位于所述主板支架和所述电路板之间;
所述边框朝向所述主板支架的内侧面凹设有卡槽,所述主板支架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子孔相邻,所述卡扣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中框和所述主板支架之间,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支架设有连接孔,所述卡扣和所述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子孔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孔的孔轴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孔连接有螺钉,以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主板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第一子孔相邻,
所述主板支架包括本体和挡墙,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本体两个相对的面,所述卡扣位于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挡墙设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且与所述卡扣间隔相对;
所述挡墙上设有悬臂,所述悬臂与所述本体连接处为镂空区,所述镂空区与所述第二子孔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间隔,所述卡扣和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镂空区两侧的挡墙相对间隔相对,所述弹片弹性抵持所述挡墙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背向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凹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凹槽的槽底壁,所述凹槽与所述镂空区连通并用于收容密封泡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上设有凹部,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凹部的底部,所述凹部和凹槽在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凹部的底部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之间形成所述连接缝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装于中框的后壳,所述后壳包括壳体和盖于所述壳体的盖板,所述收音端贯穿所述盖板的侧边缘,在所述电子装置厚度方向,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所述通音缝隙,所述通音缝隙与所述收音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外表面的表面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支撑所述摄像头模组,沿着电子装置厚度方向,所述第三子孔贯穿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架,所述第三子孔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孔,另一端连接所述通音缝隙。
1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围绕所述中框周缘的边框、电路板、主板支架、降噪麦克风及拾音孔;
所述电路板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背面设有弹片;
所述拾音孔包括依次连通第一子孔、连接缝隙及第二子孔,所述第一子孔贯穿所述正面和背面并与弹片相邻,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主板支架;
所述主板支架设有卡扣和连接孔,所述卡扣和所述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子孔相对的两侧,所述卡扣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孔的孔轴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边框朝向所述主板支架的内侧面凹设有卡槽;
所述降噪麦克风装于所述电路板正面与所述第一子孔一端连通,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中框和所述主板支架之间,所述连接缝隙形成于所述主板支架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弹片弹性抵持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主板支架,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持,所述连接孔连接有螺钉以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主板支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支架包括本体和挡墙,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本体两个相对的面,所述卡扣位于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挡墙设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且与所述卡扣间隔相对;
所述挡墙上设有悬臂,所述悬臂与所述本体连接处为镂空区,所述镂空区与所述第二子孔沿着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方向间隔,所述卡扣和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镂空区两侧的挡墙相对间隔相对,所述弹片弹性抵持所述挡墙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背向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凹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凹槽的槽底壁,所述凹槽与所述镂空区连通并用于收容密封泡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上设有凹部,所述第二子孔贯穿所述凹部的底部,所述凹部和凹槽在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厚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凹部的底部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之间形成所述连接缝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孔包括所述收音端、和通音缝隙,所述主体包括装于中框的后壳,所述后壳包括壳体和盖于所述壳体的盖板,所述收音端贯穿所述盖板的侧边缘,在所述电子装置厚度方向,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所述通音缝隙,所述通音缝隙与所述收音端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孔包括第三子孔,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外表面的表面上设有支架,沿着电子装置厚度方向,所述第三子孔贯穿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架,所述第三子孔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孔,另一端连接所述通音缝隙。
CN202211021683.XA 2022-08-24 2022-08-24 便携式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7675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1683.XA CN117675979A (zh) 2022-08-24 2022-08-24 便携式电子装置
PCT/CN2023/090621 WO2024041012A1 (zh) 2022-08-24 2023-04-25 便携式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1683.XA CN117675979A (zh) 2022-08-24 2022-08-24 便携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5979A true CN117675979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12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1683.XA Pending CN117675979A (zh) 2022-08-24 2022-08-24 便携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5979A (zh)
WO (1) WO2024041012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0205A (ja) * 2001-04-27 2002-11-15 Aiphone Co Ltd 玄関子機筐体構造
CN202094955U (zh) * 2011-04-26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cb及包括所述pcb的移动终端
US20160014488A1 (en) * 2013-03-27 2016-01-14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microphone
CN210469408U (zh) * 2019-12-04 2020-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US20210037125A1 (en) * 2019-08-01 2021-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mera bracket including audio signal path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camera bracket
WO2021190198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430430A (zh) * 2020-10-28 2022-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装饰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5907B (zh) * 2019-12-23 2021-09-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291391B (zh) * 2020-10-28 2022-09-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38301A (zh) * 2020-12-23 2021-04-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0205A (ja) * 2001-04-27 2002-11-15 Aiphone Co Ltd 玄関子機筐体構造
CN202094955U (zh) * 2011-04-26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cb及包括所述pcb的移动终端
US20160014488A1 (en) * 2013-03-27 2016-01-14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microphone
US20210037125A1 (en) * 2019-08-01 2021-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mera bracket including audio signal path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camera bracket
CN210469408U (zh) * 2019-12-04 2020-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1190198A1 (zh) * 2020-03-27 2021-09-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430430A (zh) * 2020-10-28 2022-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装饰件、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1012A1 (zh) 2024-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406327B2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8322574B (zh) 显示屏、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AU2018406326B2 (en) Terminal display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US10963004B2 (en) Display screen, terminal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US795712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8429831B (zh) 电子设备
CN110113460B (zh) 电子设备
WO2022135324A1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641740B (zh) 电子设备
CN108632409B (zh) 显示屏、终端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9964100U (zh) 移动终端及安装驱动模组
US20210314429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08494903B (zh) 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390967B (zh) 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182425A (zh) 电子设备
CN117675979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JP5364914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CN211429753U (zh) 电子设备
CN108418913B (zh) 电子装置
JP5477882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8182490A (ja)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機能ユニットの接地構造、電子機器の組立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N219875805U (zh) 后壳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7428174U (zh) 一种手机壳体和手机
CN220342340U (zh) 移动终端
CN215773927U (zh) 装配电路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