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5154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5154A
CN117675154A CN202211009166.0A CN202211009166A CN117675154A CN 117675154 A CN117675154 A CN 117675154A CN 202211009166 A CN202211009166 A CN 202211009166A CN 117675154 A CN117675154 A CN 117675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alignment
equipment
targe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91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动
黎帮毅
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091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51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5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51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生成包含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设备时间的目标数据传输信息,通过该目标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数据交互,从而无需通过修改时钟的方式实现时间同步,能够有效避免相关技术中因频繁修改设备时间而导致的传输数据破坏、数据丢失等现象,能够在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有利于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人机、无人车及机器人等智能硬件领域,单个智能主体通常由多个不同分工、协同工作的硬件平台组成,各平台需将自身传感设备的数据、状态等实时信息传输到主控平台中,由主控平台完成数据融合和计算,并由主控平台下发相应控制命令,从而使所有平台有序的协同运行,以实现智能主体的自主导航等智能化控制。然而,主体中不同硬件平台以其独立的晶振电路和操作系统维护着自己的时间体系,这将导致各平台相互间存在着系统时间的偏差,因此,通常需要以周期性地修改系统时钟的形式,保证不同硬件平台之间时间同步,从而保证数据交互、数据融合有效进行。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传输至第二设备的目标数据;
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间对齐数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包括指定历史时长内的多个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时间;
根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设备时间;
根据所述目标设备时间和所述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目标设备时间对应的目标时间戳。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设备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所述时间变化率用于表征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间变化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变化的比值;
根据所述时间变化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所述目标设备时间。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间对齐数据,包括:
从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时间;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所述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第二时间确定所述时间变化率。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时间变化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所述目标设备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本地时间,当前的所述时间变化率,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设备时间。
可选地,在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间对齐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
根据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所述待定时间和第二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确定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预测时间;
根据所述预测时间以及所述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所述待定时间确定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根据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生成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生成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包括:
对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之后的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进行校准处理,以得到校准之后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作为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和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保存至预设数据库,以得到所述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对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之后的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进行校准处理,以得到校准之后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采集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的周期确定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
获取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以及与所述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指定历史采样时间对应的指定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根据所述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所述指定历史采样时间以及所述指定第二设备校准时间确定的待用时间变化率;
根据所述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所述待用时间变化率、所述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确定所述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预测时间;
在所述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获取第二设备的目标待定时间;
对所述目标预测时间和所述目标待定时间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得到所述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可选地,所述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和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保存至预设数据库,以得到所述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包括:
确定当前所述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包含的数据量;
若所述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阈值,则在存储当前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本次对齐时间数据的情况下,删除历史上与所述当前对齐采样时间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指定时长阈值的历史对齐时间数据,所述本次对齐时间数据包括当前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当前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待融合数据,获取所述待融合数据中指定时间戳对应的目标本地时间;
根据所述目标本地时间对所述待融合数据进行融合。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待融合数据中指定时间戳对应的目标本地时间,包括:
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与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
根据所述指定时间戳,所述时间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确定所述目标本地时间。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待传输至第二设备的目标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间对齐数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包括指定历史时长内的多个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时间;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设备时间;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设备时间和所述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目标设备时间对应的目标时间戳。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所述时间变化率用于表征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间变化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变化的比值;
根据所述时间变化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所述目标设备时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
从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时间;
相应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所述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第二时间确定所述时间变化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当前本地时间,当前的所述时间变化率,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设备时间。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所述待定时间和第二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确定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预测时间;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预测时间以及所述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所述待定时间确定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生成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被配置为:
对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之后的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进行校准处理,以得到校准之后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作为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和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保存至预设数据库,以得到所述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采集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的周期确定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
获取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以及与所述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指定历史采样时间对应的指定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根据所述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所述指定历史采样时间以及所述指定第二设备校准时间确定的待用时间变化率;
根据所述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所述待用时间变化率、所述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确定所述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预测时间;
在所述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获取第二设备的目标待定时间;
对所述目标预测时间和所述目标待定时间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得到所述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可选地,所述生成模块,被配置为:
确定当前所述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包含的数据量;
若所述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阈值,则在存储当前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本次对齐时间数据的情况下,删除历史上与所述当前对齐采样时间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指定时长阈值的历史对齐时间数据,所述本次对齐时间数据包括当前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当前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待融合数据,获取所述待融合数据中指定时间戳对应的目标本地时间;
数据融合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本地时间对所述待融合数据进行融合。
可选地,所述第四获取模块,被配置为:
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与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
根据所述指定时间戳,所述时间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确定所述目标本地时间。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以上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待传输至第二设备的目标数据;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间对齐数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包括指定历史时长内的多个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时间;根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设备时间;根据所述目标设备时间和所述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目标设备时间对应的目标时间戳。这样,通过包含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设备时间的目标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在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相关技术中为保证不同设备之间时间同步而频繁修改设备时间的现象,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因修改设备时间而导致的传输数据破坏、数据丢失等问题,有利于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图1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图2所示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图3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图3所示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图1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图7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所有获取信号、信息或数据的动作都是在遵照所在地国家相应的数据保护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并获得由相应装置所有者给予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详细介绍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前,首先,对本公开的应用场景进行以下说明,本公开可以应用于具有不同时钟源的两个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相关技术中,进行数据交互的两个设备通常需要频繁的修改设备的时钟时间,以保证两个设备之间时间同步,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软件模块(如果Linux系统中的ntpdate模块)或外接硬件芯片,基于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或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精密时间协议)等类似的方法获取设备间的时间偏差后,周期性修改从设备的时钟时间以趋近主设备时钟源。然而,修改从设备的时钟时间会导致本机系统时间出现跳变,设备中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将造成潜在的影响,特别的在数据融合的应用程序中,将会导致生成的带有时间戳的连续数据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重复”或“丢失”的问题,并且,时钟时间修改的偏差越大、频率越高对数据的破坏程度越大;而且由于不同设备之间的时间计数是独立的,不同设备之间的时间偏差将随着物理世界时间的增长而积累,因此,修改设备时钟的时间同步方式,需要持续的对设备的时钟时间进行修改,所以会将导致数据“重复”或“丢失”的问题反复出现。也就是说,通过相关技术中的时间同步方式进行时间同步,容易造成传输数据重复,数据损坏或者丢失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生成包含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设备时间的目标数据传输信息,通过该目标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数据交互,从而无需通过修改时钟的方式实现时间同步,能够有效避免相关技术中因频繁修改设备时间而导致的传输数据破坏、数据丢失等现象,能够在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有利于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可以包括:
步骤101,获取待传输至第二设备的目标数据。
其中,该第一设备与该第二设备的时钟源不同。
本步骤中,可以基于物理链路连接的中断触发相应的数据获取指定指令,也可以基于网络链路连接的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精密时间协议)获取该目标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设备和该第二设备可以是一对多拓扑中的设备,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设备为一对多拓扑中的中心节点设备,该第二设备为一对多拓扑中的边缘节点设备中的一个。
步骤102,获取该第一设备与该第二设备的时间对齐数据。
其中,该时间对齐数据包括指定历史时长内的多个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该指定历史时长可以是与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预设时间段,例如,该指定历史时长内的多个对齐采样时间可以是当前本地时间之前的10分钟内的多个对齐采样时间,若每分钟进行2次对齐时间采样,则10分钟内会有20个对齐采样时间。
步骤103,根据该时间对齐数据,确定该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设备时间。
本步骤中,可以根据该时间对齐数据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该时间变化率用于表征该第二设备的时间变化与该第一设备的时间变化的比值;根据该时间变化率确定该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该目标设备时间。
步骤104,根据该目标设备时间和该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并将该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该第二设备。
其中,该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包括该目标数据和该目标设备时间对应的目标时间戳。
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生成包含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设备时间的目标数据传输信息,通过该目标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数据交互,从而无需通过修改时钟的方式实现时间同步,能够有效避免相关技术中因频繁修改设备时间而导致的传输数据破坏、数据丢失等现象,能够在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有利于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图2是根据本公开图1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以上步骤103所述的根据该时间对齐数据,确定该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设备时间,可以包括:
步骤1031,根据该时间对齐数据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该时间变化率用于表征该第二设备的时间变化与该第一设备的时间变化的比值。
其中,该时间对齐数据可以包括:从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获取到的与该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与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时间。该预设时长可以是10秒,30秒,1分钟等。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包括了与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30秒内时间对齐采样的每个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时间,本步骤中,可以根据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与该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与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时间/>通过公式(1)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k,其中,
步骤1032,根据该时间变化率确定该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该目标设备时间。
本步骤中,可以通过公式(2)根据该当前本地时间,当前的该时间变化率,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第一时间确定该目标设备时间;
在该公式(2)中textern为该目标设备时间,该tlocal为当前本地时间,该为与该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该/>为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
通过以上步骤1031和步骤1032能够根据该时间对齐数据,通过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根据该当前的时间变化率得到该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该目标设备时间,能够有效保证该目标设备时间的准确性,从而能够为后续的数据交互提供可靠的时间依据。
图3是根据本公开图2所示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图1中步骤102所述的获取该第一设备与该第二设备的时间对齐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S1,获取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
其中,可以周期性的采集第二设备的时间,每个采样周期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对齐采样时间,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时间作为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
S2,根据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待定时间和第二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确定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预测时间。
示例地,为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为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待定时间,/>为第二个对齐采样时间,/>为第二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待定时间,可以将该/>以及/>代入以上公式(1)和公式(2)后,得到该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预测时间textern.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是周期性的采样,因此,在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已知的情况下,该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tlocal.3为/>T为周期时长。
S3,根据该预测时间以及该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待定时间确定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本步骤中,可以根据预设的权重对该预测时间以及该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待定时间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得到该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S4,根据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该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生成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
本步骤中,可以对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之后的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进行校准处理,以得到校准之后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作为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和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保存至预设数据库,以得到所述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作为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时间,并将第二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作为第二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时间,可以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和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时间存储保存至预设数据库,以得到所述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
其中,图4是根据本公开图3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以上所述的对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之后的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进行校准处理,以得到校准之后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可以包括以下图4所示步骤:
S41,根据该第一设备采集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的周期确定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
示例地,在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的情况下,该第n个对齐采样时间tlocal.nT为周期时长。
S42,获取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以及与该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指定历史采样时间对应的指定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示例地,若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为(第20个对齐采样时间),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为/>(第20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时间),该预设时长为10秒,每秒进行2次时间对齐采样,即该时间对齐采样周期T为0.5秒,则该指定历史采样时间为/>(第1个对齐采样时间),该指定历史采样时间对应的指定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为/>(第1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时间)。
S43,根据该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该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该指定历史采样时间以及该指定第二设备校准时间确定的待用时间变化率。
示例地,可以将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该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该指定历史采样时间/>以及该指定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代入公式(1)即可得到该待用时间变化率k20可以是:
S44,根据该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该待用时间变化率、该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确定该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预测时间。
示例地,可以将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该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待用时间变化率k20代入公式(2)得到该目标预测时间:
以上为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第20个对齐采样时间,属于第一设备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预测时间,该tlocal.20为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第20个对齐采样时间),/>为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k20为待用时间变化率。
S45,在该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获取第二设备的目标待定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待定时间为在该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采集到的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
S46,对该目标预测时间和该目标待定时间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得到该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示例地,若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为tlocal.20,该tlocal.20对应的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第20个对齐采样时间采集到的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可以用textern.20表示,该/>为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待定时间,该/>为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待定时间,该/>为:
其中,该为第20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第二设备的预测时间,textern.20为第20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待定时间,a和b为各自的权重。
这样,通过以上S41至S46所述的步骤,能够有效确定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另外,图5是根据本公开图3所示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以上所述的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作为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保存至预设数据库,以得到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还可以包括以下图5所示步骤:
S47,确定当前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包含的数据量。
其中,该数据量可以是指时间对齐采样记录的条数,例如每次时间对齐采样为一条数据记录,该数据记录包括本次采样的对齐采样时间(第一设备的时间),以及本次采样的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S48,若该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阈值,则在存储当前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本次对齐时间数据的情况下,删除历史上与该当前对齐采样时间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指定时长阈值的历史对齐时间数据。
其中,该本次对齐时间数据包括当前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当前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指定时长阈值可以是1秒、2.5秒、15秒或30秒等,由于每秒中进行时间对齐采样的次数固定,因此,限定该指定时长阈值,即间接地限定了该数据量条数,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的对该目标预测时间和该目标待定时间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得到该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第二设备校准时间时,可以预先设置该目标预测时间和目标待定时间各自的权重,该目标预测时间的权重可以与该指定时长阈值(或者该数据量条数),正相关,即目标预测时间的权重可以随着指定时长阈值(或者该数据量条数)的增大而增大。
示例地,若该预设数量阈值为30条,则在第31条数据记录(即第31次时间对齐采样对应的对齐时间数据)存储至该预设数据库时,第1条数据记录(即第31次时间对齐采样对应的对齐时间数据)会被删除,这样能够有效保证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保存有固定长度的时间对齐数据。
通过以上S1至S4所述的步骤,能够预先生成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包括了与该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与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时间。能够通过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的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该第一时间,该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第二时间确定当前该时间变化率,进而能够根据该时间变化率确定该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该目标设备时间。
图6是根据本公开图1所示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05,响应于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待融合数据,获取该待融合数据中指定时间戳对应的目标本地时间。
本步骤中,可以先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与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然后根据该指定时间戳,该时间变化率以及该第一时间和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确定该目标本地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该时间变化率的确定过程可以参见以上步骤1031中的相关描述,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以上所述的根据该指定时间戳,该时间变化率以及该第一时间和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确定该目标本地时间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将该时间变化率,该第一时间和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代入公式(3),
公式(3)中,该tlocal为该目标本地时间,该textern为指定时间戳中的时间,为第一时间,/>为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k为时间变化率。
步骤106,根据该目标本地时间对该待融合数据进行融合。
示例地,将该目标本地时间的发送机温度,发动机转速以及飞行环境数据融合,以得到同一个时间内多个维度的飞行数据。
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在数据融合之前,获取到待融合数据中指定时间戳对应的目标本地时间,能够在不修改时钟时间的情况下,实现数据融合,即能够在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融合,能够有效保证数据融合的可靠性。
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701,被配置为获取待传输至第二设备的目标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702,被配置为获取该第一设备与该第二设备的时间对齐数据,该时间对齐数据包括指定历史时长内的多个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时间;
第一确定模块703,被配置为根据该时间对齐数据,确定该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设备时间;
发送模块704,被配置为根据该目标设备时间和该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并将该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该第二设备,该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包括该目标数据和该目标设备时间对应的目标时间戳。
以上技术方案,通过生成包含第二设备对应的目标设备时间的目标数据传输信息,通过该目标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数据交互,从而无需通过修改时钟的方式实现时间同步,能够有效避免相关技术中因频繁修改设备时间而导致的传输数据破坏、数据丢失等现象,能够在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有利于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可选地,该第一确定模块703,被配置为:
根据该时间对齐数据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该时间变化率用于表征该第二设备的时间变化与该第一设备的时间变化的比值;
根据该时间变化率确定该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该目标设备时间。
可选地,该第二获取模块702,被配置为:
从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获取与该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与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时间;
相应地,该第一确定模块703,被配置为:
根据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该第一时间,该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第二时间确定该时间变化率。
可选地,该第一确定模块703,被配置为:
根据该当前本地时间,当前的该时间变化率,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第一时间确定该目标设备时间。
图8是根据本公开图7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705,被配置为获取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
第二确定模块706,被配置为根据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所述待定时间和第二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确定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预测时间;
第三确定模块707,被配置为根据该预测时间以及该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待定时间确定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生成模块708,被配置为根据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该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生成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
可选地,该生成模块708,被配置为:
对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之后的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进行校准处理,以得到校准之后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作为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和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保存至预设数据库,以得到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
可选地,该生成模块708,被配置为:
根据该第一设备采集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的周期确定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
获取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以及与该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指定历史采样时间对应的指定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根据该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该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该指定历史采样时间以及该指定第二设备校准时间确定的待用时间变化率;
根据该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该待用时间变化率、该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确定该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预测时间;
在该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获取第二设备的目标待定时间;
对该目标预测时间和该目标待定时间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得到该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该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可选地,该生成模块708,被配置为:
确定当前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包含的数据量;
若该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阈值,则在存储当前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本次对齐时间数据的情况下,删除历史上与该当前对齐采样时间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指定时长阈值的历史对齐时间数据,该本次对齐时间数据包括当前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当前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以上技术方案,能够预先生成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包括了与该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与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时间。能够通过该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的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该第一时间,该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第二时间确定当前该时间变化率,进而能够根据该时间变化率确定该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该目标设备时间。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709,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待融合数据,获取该待融合数据中指定时间戳对应的目标本地时间;
数据融合模块710,被配置为根据该目标本地时间对该待融合数据进行融合。
可选地,该第四获取模块709,被配置为:
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与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
根据该指定时间戳,该时间变化率以及该第一时间和该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确定该目标本地时间。
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在数据融合之前,获取到待融合数据中指定时间戳对应的目标本地时间,能够在不修改时钟时间的情况下,实现数据融合,即能够在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融合,能够有效保证数据融合的可靠性。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900可以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该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903,输入/输出(I/O)接口904,以及通信组件905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处理器901用于控制该电子设备9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9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电子设备9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电子设备9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9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9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902或通过通信组件9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904为处理器9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905用于该电子设备9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4G、NB-IOT、eMTC、或其他5G等等,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此不做限定。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9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等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9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9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900的处理器9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19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10,电子设备1900包括处理器1922,其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以及存储器1932,用于存储可由处理器1922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193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器1922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另外,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电源组件1926和通信组件1950,该电源组件1926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电子设备1900的电源管理,该通信组件195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电子设备1900的通信,例如,有线或无线通信。此外,该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1958。电子设备19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932的操作设备,例如Windows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等等。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例如,该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93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1900的处理器1922执行以完成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能够由可编程的装置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当由该可编程的装置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代码部分。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传输至第二设备的目标数据;
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间对齐数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包括指定历史时长内的多个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设备时间;
根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设备时间;
根据所述目标设备时间和所述目标数据生成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并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目标数据传输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数据和所述目标设备时间对应的目标时间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设备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所述时间变化率用于表征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间变化与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变化的比值;
根据所述时间变化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所述目标设备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间对齐数据,包括:
从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与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第二时间;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时间对齐数据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第一时间,所述第二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第二时间确定所述时间变化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间变化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的当前本地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所述目标设备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当前本地时间,当前的所述时间变化率,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第一时间确定所述目标设备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时间对齐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
根据第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所述待定时间和第二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确定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预测时间;
根据所述预测时间以及所述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所述待定时间确定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根据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生成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以及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生成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包括:
对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之后的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进行校准处理,以得到校准之后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作为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和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保存至预设数据库,以得到所述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三个对齐采样时间之后的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待定时间进行校准处理,以得到校准之后的第二设备校准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采集第二设备的待定时间的周期确定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
获取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以及与所述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间隔预设时长的指定历史采样时间对应的指定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根据所述上一个对齐采样时间,所述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所述指定历史采样时间以及所述指定第二设备校准时间确定的待用时间变化率;
根据所述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所述待用时间变化率、所述目标第二设备校准时间确定所述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第二设备的目标预测时间;
在所述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获取第二设备的目标待定时间;
对所述目标预测时间和所述目标待定时间进行加权平均处理,以得到所述下一个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所述第二设备校准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个对齐采样时间和该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保存至预设数据库,以得到所述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包括:
确定当前所述预设时间同步数据库中包含的数据量;
若所述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阈值,则在存储当前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本次对齐时间数据的情况下,删除历史上与所述当前对齐采样时间间隔时长大于或者等于指定时长阈值的历史对齐时间数据,所述本次对齐时间数据包括当前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当前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的设备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待融合数据,获取所述待融合数据中指定时间戳对应的目标本地时间;
根据所述目标本地时间对所述待融合数据进行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待融合数据中指定时间戳对应的目标本地时间,包括:
确定当前的时间变化率,与当前本地时间距离最近的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以及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对应第二设备的第一时间;
根据所述指定时间戳,所述时间变化率以及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一历史对齐采样时间确定所述目标本地时间。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1009166.0A 2022-08-22 2022-08-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6751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9166.0A CN117675154A (zh) 2022-08-22 2022-08-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9166.0A CN117675154A (zh) 2022-08-22 2022-08-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5154A true CN117675154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62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9166.0A Pending CN117675154A (zh) 2022-08-22 2022-08-22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51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82481B1 (en) Controller, control program, and control system field
EP2850540B1 (en) Mechanism, system and methodfor synchronising devices
CN108712332B (zh)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RU2485570C2 (ru)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я тактовых генераторов в асинхронной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ой системе
US2011022256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CN104883376A (zh) 应用程序推荐方法及终端
CN112367137B (zh) 用于实现时钟源选取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6098B (zh) 网关授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KR20210078403A (ko) 양자 컴퓨터 위상 추적 및 보정
CN111148211A (zh) 时钟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12135A (zh) 消息订阅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489746B2 (en) Detection device, detec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program
CN111443685B (zh) 用于在控制设备中提供通用时间的方法以及控制设备
CN117675154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566534A (zh) 时间的同步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44120A (zh) 多传感器的事件生成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50424B (zh) 资源巡检方法和装置
JP2015232820A (ja) サーバ装置、情報共有システム、情報共有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328129A (zh) 消息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U201722309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mart event paging
CN114265601A (zh) 管理人工智能应用的方法、设备和程序产品
JP2018157462A (ja) ログ保存方法
CN114978794B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17221159A (zh) 换流站时间同步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044802A1 (zh) 时间同步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