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4770B - 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4770B
CN117674770B CN202311649920.1A CN202311649920A CN117674770B CN 117674770 B CN117674770 B CN 117674770B CN 202311649920 A CN202311649920 A CN 202311649920A CN 117674770 B CN117674770 B CN 117674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trap
convergence
notch
diffe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499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74770A (zh
Inventor
褚红发
庄亮
徐幸花
吴齐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Ruipukang Integrated Circui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Ruipukang Integrated Circui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Ruipukang Integrated Circui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Ruipukang Integrated Circui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4992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4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4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4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74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4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得到不同带宽下,不同K值对应的收敛性和3dB带宽的配置表,将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分成3个时间阶段,分别为T1、T2、T3;设定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本发明从陷波收敛时间和陷波精度性能角度综合考虑,采用自适应设计方法,使两者同时达到优化;在系统带有单音或窄脉冲干扰的情况下,本发明采用陷波器系数分阶段自适应的方法,在保护间隔内,通过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陷波器系数,可以保证信号尽可能快的收敛到合适范围,同时可以有效地消除掉单音或窄脉冲带来的干扰,保证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陷波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宽带OFDM系统(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中,在系统受到单音或者窄脉冲干扰的情况下,采用自适应陷波器,可以很好的抑制掉脉冲干扰,提高系统性能;一般而言,对单音干扰,陷波器越窄,陷波性能越好,但是收敛速度越慢;反之,陷波器越宽,陷波性能越差,但是收敛速度越快。因此,怎样在保证快速收敛的同时,陷波器可以达到较好的陷波性能,是本技术领域的难点,这也是本发明是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系统带有单音或窄带干扰的情况下,一般可以通过陷波器消除掉单音信号带来的干扰,但是不同类型的陷波器,存在着陷波性能和收敛速度快慢的差别,如何在保证具有良好的陷波性能的情况下,同时可以尽可能快的收敛到合适范围,这也是本发明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从陷波收敛时间和陷波精度性能角度综合考虑,采用自适应设计方法,使两者同时达到优化;在系统带有单音或窄脉冲干扰的情况下,本发明采用陷波器系数分阶段自适应的方法,在保护间隔内,通过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陷波器系数,可以保证信号尽可能快的收敛到合适范围,同时可以有效地消除掉单音或窄脉冲带来的干扰,保证系统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系统中,得到不同带宽下,不同K值对应的收敛性和3dB带宽的配置表,其中,K值为决定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获得不同K值和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关系;
步骤S2,将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分成3个时间阶段,分别为T1、T2、T3;
其中,将滤波器输出幅度小于等于滤波前输入的信号幅度的倍数门限值1,同时零陷宽度在n个子载波以内的时间阶段,定义为T1;
将滤波器输出幅度小于等于滤波前输入的信号的幅度的倍数门限值2,同时零陷宽度在m个子载波以内的时间阶段,定义为T2,其中m<n;
将滤波器输出幅度小于等于滤波前输入的信号的幅度的倍数门限值3,同时零陷宽度在1个子载波以内的时间阶段,定义为T3;
其中:倍数门限值3≤倍数门限值2≤倍数门限值1;
步骤S3,根据不同K值和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关系,设定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使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
其中,K1为:滤波器在T1时间内使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时,所采用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K值,;K2为:滤波器在T2时间内使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时,所采用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K值;K3为:滤波器在T3时间内使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时,所采用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K值。
进一步优选的,不同K值和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关系为:在固定陷波频率和采样频率的前提下,K值越小,收敛速度越快,但同时,零陷宽度越大,对附近子载波的影响越大,陷波性能稍差;反之,K值越大,收敛速度变慢,零陷宽度越小,对附近子载波的影响越小,陷波效果越好。
进一步优选的,在步骤S1中,当带宽20M,不同K值对应的收敛性和3dB带宽的配置表如下表1:
进一步优选的,在步骤S3中,K1≤K2≤K3。
进一步优选的,系统至少为宽带OFDM系统、窄带系统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在步骤S3中,在FDD模式下,第一个符号CP范围内采用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将第一个符号CP范围的时间作为步骤2中提到的OFDM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在此后的时间,全部采用K3。
进一步优选的,在步骤S3中,在TDD模式下,在UE测,对每个连续的下行符号工作区间内,在第一个符号的CP范围内采用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将第一个符号CP范围的时间作为步骤2中提到的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在其他下行时间,全部采用K3。
进一步优选的,对于宽带系统,在CP范围内达到收敛。
进一步优选的,对于窄带系统,在相应帧结构的保护时隙GAP内达到收敛。
进一步优选的,将陷波器工作时间分为阶段I)和阶段II);
对阶段I)进行陷波自适应处理步骤如下:在小区搜索阶段,对于滤波之后的信号首先采用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小区搜索阶段的时间作为步骤2中提到的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在此后的连续时间段,采用系数K3;
对阶段2)进行陷波自适应处理步骤如下:陷波器工作时段仅限于上行或下行,在上行或下行连续时间范围内,首先采用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上行或下行连续时间范围作为步骤2中提到的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在此后的连续时间段,采用系数K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系统带有单音或窄脉冲干扰的情况下,采用陷波器系数分阶段自适应的方法,在保护间隔内,通过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陷波器系数,可以保证信号尽可能快的收敛到合适范围,同时可以有效地消除掉单音或窄脉冲带来的干扰,保证系统性能。
2.本发明的对收敛时间进行了自适应设计,把OFDM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分成3个阶段(T1,T2,T3),每一阶段采用不同系数的陷波器,按照不同时间段自适应配置参数(K1,K2,K3);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在保证算法尽快收敛的同时,充分消除掉窄带脉冲带来的干扰,保证陷波器算法的性能和算法的鲁棒性。
3.本发明获得在系统中,不同K值和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关系为:在固定陷波频率和采样频率的前提下,一般而言,K值越小,收敛速度越快,但同时,零陷宽度越大,对附近子载波的影响越大,陷波性能稍差;反之,K值越大,收敛速度变慢,零陷宽度越小,对附近子载波的影响越小,陷波效果越好。在保证陷波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快速的达到收敛,这是本发明的核心。
4.本发明决定滤波器系数的时候,在T1时间内,选取滤波系数K1,在T1结束的时候,滤波器输出幅度的相对误差可以控制到滤波前输入的信号的幅度的倍数门限值1以内,同时零陷宽度控制在几个子载波以内;在T2时间内,选取滤波系数K2,滤波器输出的相对误差达到滤波前幅度的倍数门限值2以内,同时零陷宽度更窄;此后的时间内,选取滤波系数K3,滤波器输出信号幅度的相对误差收敛到滤波前幅度的倍数门限值3以内,同时零陷宽度限定在在1个子载波以内;这样的选取准则可以保证信号尽可能快的收敛到合适范围,同时可以有效地消除掉单音或窄脉冲带来的干扰,保证系统性能。
5、本发明在时域和频域上的不同情况都进行了独特的设计,在时域上还考虑了陷波器的收敛时间(比如是否在CP保护时间以内),频域上考虑陷波宽度(比如是否在一个子载波以内),从而设定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在频域上,除了考虑陷波器宽度以外,还考虑了单音干扰频率在两个子载波之间的不同位置,在使用陷波器在效果上的差别,在设置陷波器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单音干扰的位置,和有用子载波的位置关系,从而把两个子载波之间的位置分成把不同的区域,从而划分出不同的工作区间,分成陷波器有效区和失效区,这样独特的设计,能够在保证陷波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快速的达到收敛。
6、本发明将陷波器工作时间分为阶段I)和阶段II),并对阶段I)和阶段II)分别进行陷波自适应处理,使本发明在通信的不同过程,可以使用不同的陷波器处理方法,大大提高其应用范围。
7、本发明的适用性非常广,对宽带系统和窄带系统,都设置了合适的收敛区间。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图2为宽带OFDM系统陷波器有效区和失效区;
图3为使用本发明陷波器自适应设计前后的功率谱对比图;
图4为采用本发明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的LTE系统PDSCH的BLER性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其中,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每个时隙由包括循环前缀(CP)在内的一定数量的OFDM符号组成。除了CP之外的OFDM符号时间称为有用的OFDM符号时间,若系统是Normal CP类型(普通CP类型),则每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若是Extended CP类型(扩展CP类型),则每个时隙包括6个OFDM符号。
LTE技术主要存在TDD和FDD两种主流模式。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是4GLTE系统中的最核心技术之一,其最核心的优势是可以很好地应对多径干扰。
在系统带有单音或窄带干扰的情况下,一般可以通过陷波器消除掉单音信号带来的干扰,但是不同类型的陷波器,存在着陷波性能和收敛快慢的差别,如何在保证具有良好的陷波性能的情况下,同时可以尽可能快的收敛到合适范围,是本发明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陷波收敛时间和陷波精度性能角度综合考虑,采用自适应设计方法,使两者同时达到优化。
陷波器性能(陷波收敛速度,陷波效果和带宽自适应)综合考虑是自适应陷波器的主要特征。
本发明首先考虑影响陷波器性能的主要因素(陷波效果和收敛速度),优先考虑一阶陷波器。
陷波器的传递函数公式为:
其中,H(z)表示陷波器的传递函数,fnotch是陷波器频率,fs是采样频率,K是决定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z是复变量,表示频域的复数变量。
本发明得到,在系统中,不同K值和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关系为:在固定陷波频率和采样频率的前提下,一般而言,K值越小,收敛速度越快,但同时,零陷宽度越大,对附近子载波的影响越大,陷波性能稍差;反之,K值越大,收敛速度变慢,零陷宽度越小,对附近子载波的影响越小,陷波效果越好。在保证陷波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快速的达到收敛,这是本发明的核心。
基于此,参照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系统中,得到不同带宽下,不同K值对应的收敛性和3dB带宽的配置表,其中,K值为决定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
当带宽20M,不同K值对应的收敛性和3dB带宽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
表1
同时,获得不同K值和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关系为:在固定陷波频率和采样频率的前提下,K值越小,收敛速度越快,但同时,零陷宽度越大,对附近子载波的影响越大,陷波性能稍差;反之,K值越大,收敛速度变慢,零陷宽度越小,对附近子载波的影响越小,陷波效果越好。
步骤S2,将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分成3个时间阶段,分别为T1、T2、T3;
其中,将滤波器输出幅度小于等于滤波前输入的信号的幅度的倍数门限值1(优选1/2),同时零陷宽度在n个子载波以内的时间阶段,定义为T1;
将滤波器输出幅度小于等于滤波前输入的信号的幅度的倍数门限值2(优选1/4),同时零陷宽度在m个子载波以内的时间阶段,定义为T2,其中m<n;
将滤波器输出幅度小于等于滤波前输入的信号的幅度的倍数门限值3(优选1/16),同时零陷宽度在1个子载波以内的时间阶段,定义为T3;
其中:倍数门限值3≤倍数门限值2≤倍数门限值1;
步骤S3,根据不同K值和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关系,设定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使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该合适范围是指在保证陷波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快速的达到收敛;其中,K1≤K2≤K3。
其中,K1为:滤波器在T1时间内使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时,所采用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K值,;K2为:滤波器在T2时间内使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时,所采用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K值;K3为:滤波器在T3时间内使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时,所采用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K值。
举例说明如下:当带宽20M时,根据本发明获得的不同K值和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关系和表1,对K1、K2、K3进行选取,首先在陷波性能较粗的基础上,保证尽快收敛,根据表1,此时尽量选择K值较小的配置,比如K1的选择范围可以选择1~3;然后在保证快速收敛的基础上,充分保证陷波器性能,此时主要考虑陷波带宽稍窄一些的滤波器,同时稍微放宽一下收敛时间,比如陷波宽度可虑几个子载波,考虑收敛时间在十几个采样点以内;尽量减少对相邻子载波的干扰,此时可以考虑K2的选择范围为4~8,在这两步陷波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陷波精度更好的滤波器,保证陷波宽度在1个子载波以内,尽可能消除对附近子载波的干扰。此时K3的选择范围为9~12。
上述自适应参数选择K1,K2,K3,T1,T2,T3,可以在保证算法陷波器尽快收敛的同时,充分抑制掉窄带脉冲带来的干扰,保证陷波器算法的性能,即使得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
本发明的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可以用于宽带OFDM系统或者其他窄带通信系统,并且在OFDM系统中,应该在保护时隙CP阶段完成收敛,尽可能减少对信号的影响。
本发明在陷波器自适应设计上,在时域上还考虑了陷波器的收敛时间(比如是否在CP保护时间以内),频域上考虑陷波宽度(比如是否在一个子载波以内),从而设定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在T1时间内,滤波器采用系数K1;在T2时间内,滤波器采用系数K2;在T3时间内,采用系数K3;不同的系数由陷波效果和陷波器宽度共同来决定(即根据本发明获得的不同K值和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关系,从不同带宽下,不同K值对应的收敛性和3dB带宽的配置表中选取K1、K2、K3)。
本发明在频域上,除了考虑陷波器宽度以外,还考虑了单音干扰频率在两个子载波之间的不同位置,在使用陷波器在效果上的差别,在设置陷波器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单音干扰的位置,和有用子载波的位置关系,从而把两个子载波之间的位置分成把不同的区域,从而划分出不同的工作区间,分成陷波器有效区和失效区。
根据陷波干扰的位置,比如LTE系统,单音干扰位于两个子载波中间不同的位置,考虑是否采用陷波的方法,划分出不同的工作区间(陷波器有效区和失效区)。
如图2所示,f_n-1,f_n,f_n+1是不同子载波位置,在子载波附近是陷波失效区,在这个范围内,使用陷波器类似打孔的效果,会降低系统性能。
图2所示:在OFDM系统中,
a)单音干扰在子载波附近,[-1/6,1/6]子载波附近,采用零陷对单音干扰进行抑制,此时BLER性能与不抑制相比,反而会带来性能损失,原因在于抑制掉干扰的同时,也抑制掉了该载波上的有用信号,类似于打孔的效果。
b)单音干扰距离有用子载波大于1/6个子载波,[-5/6,-1/6]、[1/6,5/6]此时利用陷波器,在有效地抑制掉干扰的同时,对有用信号带来的损伤要小,可以带来BLER性能的提升。
BLER(block error rate),即误块率,是出错的块在所有发送的块中所占的百分比。
在单音或者窄带干扰位于有效区,打开自适应陷波开关,进行陷波处理,可以带来性能增益。
反之,在陷波器失效区,关闭陷波器功能,会带来好的性能提升,这里,需要设置合适的门限,判断出陷波器有效区和失效区。
基于此,本发明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采用K1,K2,K3按时间先后顺序自适应进行处理的同时,还对于FDD/TDD不同制式进行了不同处理方法。
1)在FDD模式下,下行OFDM symbol(即OFDM符号)是连续的,此时第一个符号CP范围内采用K1/K2/K3的自适应陷波方法(即上述提到的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将第一个符号CP范围的时间作为步骤2中提到的OFDM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来得到T1,T2,T3,保证波形收敛到合适范围,在此后的时间,全部采用K3陷波保证窄的陷波带宽和陷波性能。
2)在TDD模式下,有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在接收端,需要采用陷波器来抑制单音或窄带干扰。在UE测,需要对每个连续的下行符号工作区间内,在第一个符号的CP范围内,采用不同的陷波系数(K1,K2,K3;T1,T2,T3))进行陷波处理,将第一个符号CP范围的时间作为步骤2中提到的OFDM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来得到T1,T2,T3,在下行其他时间,采用K3进行陷波处理。
举例说明如下:
对于子帧配比:DSUUD DSUUD DSUUD DSUUD…
这里S=[DwPTS GP UpPTS]
这里按照下行符号连续来决定陷波器系数的组合,分成下面几个部分:
b1)在第一个子帧D的所有symbol(符号)和S子帧的DwPTS时隙的所有symbol为止,即:“D+DwPTS”,首先在D子帧的第一个symbol的CP范围内,依次采用(K1,K2,K3;T1,T2,T3)进行陷波处理,在其他时间直到第一个S子帧的DwPTS的最后一个symbol为止,采用K3进行陷波处理。
b2)在第二个下行连续符号的时间间隔内:即“D+D+DwPTS”,首先在此处的第一个D子帧的第一个symbol的CP位置上,依次采用K1,K2,K3进行陷波处理,在其他时间直到第一个S子帧的DwPTS的最后一个symbol为止,采用K3进行陷波处理。
b3)在后面的连续下行符号的时间间隔内,即“D+D+DwPTS”,此时处理方式同b2类似。
此外,本发明还针对宽带系统和窄带系统,设置合适的收敛区间,如下:
对于宽带系统:比如OFDM系统,在CP范围内达到收敛
对于窄带系统,首先在相应帧结构的保护时隙GAP内达到收敛
本发明还将陷波器工作时间分成几个阶段:
阶段I)小区搜索阶段的陷波处理:
在此阶段,尚未建立下行同步,此时不区分FDD/TDD模式,在小区搜索阶段,对于滤波之后的信号首先采用K1,K2,K3进行陷波处理,在此后的阶段,采用K3进行陷波处理,采用小带宽(比如LTE 1.4MHz)下的系数组合进行设计。
表2:不同带宽下对应的陷波器自适应参数的差异
阶段II)业务阶段的陷波处理
此时已经建立下行同步,可以把陷波器工作时段仅限于上行或下行,在上行或下行连续时间范围内,首先进行K1,K2,K3的变系数的陷波过程,
在此后的连续时间段,采用系数K3的陷波处理。
在系统带有单音或窄脉冲干扰的情况下,采用本发明的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在保护间隔内,通过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陷波器系数,可以保证信号尽可能快的收敛到合适范围,同时可以有效地消除掉单音或窄脉冲带来的干扰,保证系统性能。
(1)陷波器输入/输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举例:
图3为使用陷波器自适应设计前后的功率谱对比图,这里对于OFDM系统,这里上图是使用陷波器之前的功率谱,在+3MHz频点有脉冲干扰存在,下图是使陷波器的输出频谱,这里陷波器系数配置为:K1=3,K2=7;K3=10,T1=20;T2=110,可以明显看出,使用陷波器以后,在陷波器输出端,脉冲干扰已经消除掉。
(2)使用陷波器前后的BLER性能举例:
图4为采用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的LTE系统PDSCH的BLER性能示意图,给出了在有单音干扰的情况下,是否使用陷波器的性能比较,同时添加了无干扰“no interf””的用例做了比较:
a)无单音干扰(no interf)
b)使用自适应陷波器(nulling)
c)有单音干扰不加陷波器(no nulling),
从图4中曲线可以明确看出在有3MHz单音干扰的情况下,采用陷波器可以明显降低单音干扰带来的影响,在10-2的误码率下,与无干扰”no interf”的性能已经非常接近(性能低于0.5dB),带来BLER误码性能的明显提升。
本发明还可以进行进一步拓展在有单音或窄带干扰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系统性能,尽可能在保护间隔CP范围内收敛,要求收敛速度要快;因此可以采用分阶段采用不同的陷波器系数的自适应陷波器(即采用本发明自适应设计方法的陷波器),首先采用收敛速度快带宽较宽的陷波器,后面采用带宽窄,陷波性能更好的陷波器;通过陷波器系数的自适应调整,可以达到收敛速度和陷波性能同时得到优化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系统中,得到不同带宽下,不同K值对应的收敛性和3dB带宽的配置表,其中,K值为决定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获得不同K值和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关系;
步骤S2,将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分成3个时间阶段,分别为T1、T2、T3;
其中,将滤波器输出幅度小于等于滤波前输入的信号幅度的倍数门限值1,同时零陷宽度在n个子载波以内的时间阶段,定义为T1;
将滤波器输出幅度小于等于滤波前输入的信号的幅度的倍数门限值2,同时零陷宽度在m个子载波以内的时间阶段,定义为T2,其中m<n;
将滤波器输出幅度小于等于滤波前输入的信号的幅度的倍数门限值3,同时零陷宽度在1个子载波以内的时间阶段,定义为T3;
其中:倍数门限值3≤倍数门限值2≤倍数门限值1;
步骤S3,根据不同K值和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关系,设定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使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
其中,K1为:滤波器在T1时间内使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时,所采用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K值;K2为:滤波器在T2时间内使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时,所采用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K值;K3为:滤波器在T3时间内使陷波效果达到合适范围时,所采用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参数K值;
在步骤S3中,K1 ≤K2≤K3;
在FDD模式下,第一个符号CP范围内采用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将第一个符号CP范围的时间作为步骤2中提到的OFDM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在此后的时间,全部采用K3;
在TDD模式下,在UE测,对每个连续的下行符号工作区间内,在第一个符号的CP范围内采用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将第一个符号CP范围的时间作为步骤2中提到的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在其他下行时间,全部采用K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K值和陷波效果和收敛时间的关系为:在固定陷波频率和采样频率的前提下, K值越小,收敛速度越快,但同时,零陷宽度越大,对附近子载波的影响越大,陷波性能稍差;反之,K值越大,收敛速度变慢,零陷宽度越小,对附近子载波的影响越小,陷波效果越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当带宽20M,不同K值对应的收敛性和3dB带宽的配置表如下表1:
K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收敛时间(样点) 2 4 9 16 20 41 92 174 389 666 1290 2755 3dB 宽度子载波数 266 133 80 40 20 10 5 2 1 2/3 1/3 1/12 零陷深度(dB) 77.8 72 66.8 60 53.8 47.8 41.7 35.7 29.7 23.7 17.7 1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至少为宽带OFDM系统、窄带系统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宽带系统,在CP范围内达到收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窄带系统,在相应帧结构的保护时隙GAP内达到收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陷波器工作时间分为阶段I)和阶段II);
对阶段I)进行陷波自适应处理步骤如下:在小区搜索阶段,对于滤波之后的信号首先采用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小区搜索阶段的时间作为步骤2中提到的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在此后的连续时间段,采用系数K3;
对阶段2)进行陷波自适应处理步骤如下:陷波器工作时段仅限于上行或下行,在上行或下行连续时间范围内,首先采用不同时间段自适应设计规则(K1,K2,K3;T1,T2,T3),上行或下行连续时间范围作为步骤2中提到的系统的整个工作时间,在此后的连续时间段,采用系数K3。
CN202311649920.1A 2023-12-04 2023-12-04 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 Active CN117674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9920.1A CN117674770B (zh) 2023-12-04 2023-12-04 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9920.1A CN117674770B (zh) 2023-12-04 2023-12-04 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4770A CN117674770A (zh) 2024-03-08
CN117674770B true CN117674770B (zh) 2024-05-10

Family

ID=90069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9920.1A Active CN117674770B (zh) 2023-12-04 2023-12-04 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477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13951A2 (en) * 1997-10-31 1999-05-06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Method for suppressing narrow-band, fixed-frequency interference in an audio signal
CN1339198A (zh) * 1999-02-02 2002-03-06 伊利诺伊超导加拿大股份有限公司 保持存在窄带干扰的宽带系统的性能质量
CN104144138A (zh) * 2013-05-10 2014-11-12 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单频窄带干扰陷波滤波装置及双频滤波设备
CN106685445A (zh) * 2016-11-25 2017-05-17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Tdd系统中反向自激干扰检测及消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13951A2 (en) * 1997-10-31 1999-05-06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Method for suppressing narrow-band, fixed-frequency interference in an audio signal
CN1339198A (zh) * 1999-02-02 2002-03-06 伊利诺伊超导加拿大股份有限公司 保持存在窄带干扰的宽带系统的性能质量
CN104144138A (zh) * 2013-05-10 2014-11-12 钜泉光电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单频窄带干扰陷波滤波装置及双频滤波设备
CN106685445A (zh) * 2016-11-25 2017-05-17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Tdd系统中反向自激干扰检测及消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4770A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0000B2 (en) Channel estimating method for FBMC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Bogucka et al. Dynamic spectrum aggregation for future 5G communications
Wu et al. A phase noise suppression algorithm for OFDM-based WLANs
Schaich Filterbank based multi carrier transmission (FBMC)—evolving OFDM: FBMC in the context of WiMAX
Wang et al. Filter optimization for carrier-frequency-and timing-offset in 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306012B2 (en) Channel estimation for synchronized cell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83596B (zh) 頻率相關之同相正交相不均衡估測
RU2379846C2 (ru) Выбор параметра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порога для оценки канала
US8422595B2 (en) Channel estim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US8520750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ncelling 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US9001935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BRPI0809425A2 (pt) Estimador de canal com alta supressão de ruído e baixo erro de interpolação para sistemas ofdm
EP2289216B1 (en) Methods for estimating a residual frequency error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8696305B (zh) 适用于lte-a mimo信号分析系统的高精度频偏测量方法
US20150189608A1 (en) LTE-Advanced Sample Clock Timing Acquisition
KR10092418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장치
Hu et al. SINR analysis of OFDM and f-OFDM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WO2013055268A1 (en) Method and node related to channel estimation
Zhang et al. MU-UFMC system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al filter length and zero padding length design
CN117674770B (zh) 一种陷波器自适应设计方法
KR20160135341A (ko) 비동기 ofdma/sc-fdma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12579B1 (ko) 비직교 파형을 갖는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성분을 구성하고 채널을 추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Roy et al. Interpolated band-pass method based narrow-band FIR filter: A prospective candidate in filtered-OFDM technique for the 5G cellular network
US20050259628A1 (e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Okano et al. Overlap-windowed-DFTs-OFDM with overlap FFT filter-bank for flexible uplink access in 5G and beyo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