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4536A -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4536A
CN117674536A CN202410128714.4A CN202410128714A CN117674536A CN 117674536 A CN117674536 A CN 117674536A CN 202410128714 A CN202410128714 A CN 202410128714A CN 117674536 A CN117674536 A CN 117674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oating conductor
conductor plate
polar
pol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287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毓麟
张耀国
夏波
聂波
沈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ge Semiconductor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ge Semiconductor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ge Semiconductor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ge Semiconductor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287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45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4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45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本申请的对焦马达包括: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动子支架、导体件、以及处理单元;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固定设置;第一浮空导体板设置在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的第一表面上,第二浮空导体板设置在动子支架远离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第一浮空导体板通过导体件与第二浮空导体板连接;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可移动;第一浮空导体板与第一极板相对设置,第二浮空导体板与第二极板相对设置;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形成参考电容;从而使得对焦马达尺寸的进一步减小以及提高了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摄像设备中的摄像头模组通常采用闭环控制的方法,在对焦过程中检测对焦马达中动子支架的实时位置,并根据检测的动子支架的位置调整驱动镜头的驱动电流,以便动子支架可以快速到达准确的对焦位置。相关技术中采用发射极板与接收极板相对设置的方式,发射极板作为动子极板,与接收极板之间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发射极板与接收极板之间的电容变化,根据电容的变化实现光学对焦马达的位置检测。
然而,相关技术中需要在对焦马达中预留足够的空间去设计发射极板与接收极板,对空间要求较高,不利于对焦马达尺寸的进一步缩减;并且,由于动子极板需要设置连线以实现电容的检测且动子极板会不断地运动以实现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而动子极板的连线不利于动子极板的运动,导致动子极板的运动受限,从而影响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从而使得对焦马达的尺寸进一步减小以及提高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焦马达,包括: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动子支架、导体件、以及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浮空导体板设置在所述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设置在所述动子支架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浮空导体板通过所述导体件与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连接;所述动子支架沿所述对焦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浮空导体板与所述第一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与所述第二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形成参考电容;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参考电容控制所述动子支架在所述对焦方向上移动。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对焦马达的所述处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动子支架沿所述对焦方向移动之后,获取所述参考电容;根据所述参考电容的电容值判断所述动子支架所在位置是否与目标位置重合;若未重合,则控制所述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再次移动,直至判定所述动子支架所在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重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包括:镜头,用于驱动所述镜头的上述的对焦马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焦马达还包括:所述对焦马达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沿所述对焦方向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一极板固定设置在一个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极板固定设置在另一个所述侧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体件设置在动子支架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通过嵌入式注塑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浮空导体板、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通过嵌入式注塑与所述动子支架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极板沿所述对焦方向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动子支架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浮空导体板与所述第一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固定不变;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与一个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浮空导体板、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固定设置,并分别与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相对设置,将第一浮空导体板通过导体件连接第二浮空导体板,利用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对电容信号的跳跃桥接的特性改变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电容,相比较相关技术而言,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的空间设计的灵活性较高,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可以设置在对焦马达中的空闲区域,并且,第一浮空导体板与第一极板、第二浮空导体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距离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的设置对对焦马达的尺寸影响较小,有利于对焦马达的尺寸的进一步减小。并且,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的跳跃桥接的特性无需设置其他连线即可实现,摆脱了由于动子极板的连线导致的对焦马达组装工艺复杂以及局部信号线性变差的问题,提高了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对焦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对焦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的跳跃桥接特性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两个参考电容的变化趋势曲线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对焦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判断与目标位置是否重合的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如图1所示,为相关技术中对焦马达的结构示意图,相关技术通过将极板1、极板2作为接收极板,极板3作为发射极板,将发射极板与接收极板相对设置,发射极板3作为动子极板随动子支架运动,从而使得实现光学对焦马达的位置检测。然而,为了实现对焦马达位置的精准检测,不仅需要在对焦马达中设置专门的空间以设置发射极板3以及接收极板1、2,以确保发射极板3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还需要发射极板3以及接收极板1、2之间存在足够的间隔,对空间要求较高,因此,相关技术中需要在对焦马达上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去设计极板,导致对焦马达的尺寸无法进一步地减小。
相关技术中,由于动子极板需要设置连线以实现电容的检测,且动子极板会不断地运动以实现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而动子极板的连线不仅导致的组装工艺复杂,还会导致连线的位置可能会造成局部信号线性变差,从而影响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对焦马达尺寸较大且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的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对焦马达,包括: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动子支架、导体件、以及处理单元;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固定设置;第一浮空导体板设置在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的第一表面上,第二浮空导体板设置在动子支架远离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第一浮空导体板通过导体件与第二浮空导体板连接;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可移动;第一浮空导体板与第一极板相对设置,第二浮空导体板与第二极板相对设置;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形成参考电容;处理单元根据参考电容控制动子支架在对焦方向上移动。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固定设置,并设置与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相对设置的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随着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可移动,使得第一浮空导体板与第一极板之间的投影区域、第二浮空导体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投影区域发生改变,而第一极板的投影区域、第二极板的投影区域之间的电容会受到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的跳跃桥接特性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在沿动子支架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电容会呈现线性变化的趋势,处理单元根据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电容判断动子支架的位置,并控制动子支架在对焦方向上移动,使动子支架可以移动至目标位置。
本实施例将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固定设置,并分别与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相对设置,将第一浮空导体板通过导体件连接第二浮空导体板,利用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对电容信号的跳跃桥接的特性改变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电容,相比较相关技术而言,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的空间设计的灵活性较高,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可以设置在对焦马达中的空闲区域,并且,第一浮空导体板与第一极板、第二浮空导体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距离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的设置对对焦马达的尺寸影响较小,有利于对焦马达的尺寸的进一步减小。并且,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的跳跃桥接的特性无需设置其他连线即可实现,摆脱了由于动子极板的连线导致的对焦马达组装工艺复杂以及局部信号线性变差的问题,提高了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的准确性。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对焦马达,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焦马达包括: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动子支架(图未标识)、导体件50、以及处理单元(图未标识)。
具体地说,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固定设置;第一浮空导体板30设置在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的第一表面上,第二浮空导体板40设置在动子支架远离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第一浮空导体板30通过导体件50与第二浮空导体板40连接;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可移动;第一浮空导体板30与第一极板10相对设置,第二浮空导体板40与第二极板20相对设置;第一极板10与第二极板20之间形成参考电容;处理单元根据参考电容控制动子支架在对焦方向上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第二极板2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图中仅是以两个第二极板20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极板10为发射极板,第二极板20为接收极板。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极板10为接收极板、第二极板20为发射极板。以下以第一极板10为发射极板,第二极板20为接收极板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并不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具体地说,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随着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浮空导体板30与第一极板10之间的投影区域、第二浮空导体板40与第二极板20之间的投影区域发生改变,第一极板10的投影区域、第二极板20的投影区域之间的电容会受到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的跳跃桥接特性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图3为本实施例的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的跳跃桥接特性的原理示意图,其中,在检测第一极板10与第二极板20之间的参考电容时,是将第一极板10和第二极板20连接在外围电路,通过上面的电荷转移去测量第一极板10与第二极板20之间的参考电容;当给第一极板10一个正向电压信号时候,第一极板10的表面会聚集大量正电荷,那么与第一极板10对应的第一浮空导体板30这面会聚集负电荷;由于第一浮空导体板30与第二浮空导体板40通过导体件50连接,第一浮空导体板30与第二浮空导体板40电荷守恒,所以正电荷就会聚集在第二浮空导体板40上;那么第二极板20这面会受到第二浮空导体板40正电荷的影响,表面聚集负电荷,这样就完成了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容效应。
因此,由于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的存在,所以第一极板10与第二极板20之间这部分被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占据的空间的介电质就相当于消失了,等效拉近了第一极板10与第二极板20的距离,即使第一极板10与第二极板20之间距离较大,但实际等效的距离也近;根据电容计算公式C=εS/4πkd,其中,C为电容,ε为介质介电常数,k为静电力常量,S为两极板重叠面积,d为两极板间垂直距离,可知,在由于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的存在,等效拉近了第一极板10与第二极板20的距离d,使得有投影区域的部分第一极板10、部分第二极板20之间的电容较大,从而在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在随动子支架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极板10与第二极板20之间的电容会呈现线性变化的趋势,从而使得处理单元根据第一极板10与第二极板20之间的呈线性变化的电容可更容易确定动子支架的位置,并控制动子支架在对焦方向上移动,使动子支架可以移动至目标位置,提高对焦马达闭环控制的精度。
继续参考图2,在第二极板2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的情况下,在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随着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浮空导体板30与第一极板10之间的正对面积不变,第二浮空导体板40与一个第二极板20之间的正对面积逐渐减小,与另一个第二极板20的正对面积逐渐增大。
因此,在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随着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极板10与一个第二极板20之间的参考电容逐渐增加,第一极板10与另一个第二极板20之间的参考电容逐渐减小,两个参考电容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其中,横坐标为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移动的距离,纵坐标为参考电容的电容值,曲线A呈线性递减的趋势,曲线B呈线性递增的趋势;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第二极板20,通过第一极板10分别与两个第二极板20之间呈线性变化的电容,加强电容信号的鲁棒性,更进一步提高对焦马达闭环控制的精度。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形成的两个参考电容控制动子支架移动至目标位置,更便于抵消环境因素对获取的电容信号的影响,使控制动子支架移动的位置更加精确,从而提高对焦马达闭环控制的精度。
具体地说,参考图2,在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随着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第一浮空导体板30与第一极板10之间的正对面积不变,第一浮空导体板30的长度应当大于或等于第一极板10的长度与动子支架的最大行程之和,第一浮空导体板30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极板10的宽度;其中,第一浮空导体板30的长度、第一极板10的长度均为在沿对焦方向的长度;从而实现无论第一浮空导体板30如何移动,第一浮空导体板30均可完全覆盖第一极板10,第一浮空导体板30与第一极板10的正对面积均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极板10、第二浮空导体板40的形状大小是相同的,第二极板2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浮空导体板40的宽度,两个第二极板20的大小形状相同,其中,第二极板20的宽度、第二浮空导体板40的宽度均为在垂直于对焦方向的宽度,从而在动子支架移动过程中,受到跳跃桥接特性影响的第一极板10的面积与受到跳跃桥接特性影响的两个第二极板20的面积之和是相同的,相当于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仅仅是将拉近了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之间的距离,其过程可以完全等效于在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之间不存在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在设置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时,可以摆脱空间的限制,将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设置地较远,提高对焦马达的空间利用率。
上述中的对焦马达可以是电磁马达,压电马达或形状记忆合金马达,但不仅仅局限于这三类马达。电磁马达为利用线圈和磁铁的电磁作用力作为驱动力的马达,压电马达为利用超声波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作为驱动力的马达,形状记忆合金马达为利用记忆金属的变形特性作为驱动力的马达。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极板10与第二极板20固定设置,并分别与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相对设置,通过将第一浮空导体板30通过导体件50连接第二浮空导体板40,利用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对电容信号的跳跃桥接的特性改变第一极板10与第二极板20之间的电容,相比较相关技术而言,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的空间设计的灵活性较高,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可以设置在对焦马达中的空闲区域,并且,第一浮空导体板30与第一极板10、第二浮空导体板40与第二极板20之间的距离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第一极板10与第二极板20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的设置对对焦马达的尺寸影响较小,有利于对焦马达的尺寸的进一步减小。并且,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的跳跃桥接的特性无需设置其他连线即可实现,摆脱了由于动子极板的连线导致的对焦马达组装工艺复杂以及局部信号线性变差的问题,提高了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体件50设置在动子支架的内部。本实施例的第一浮空导体板30通过导体件50与第二浮空导体板40连接,且第一浮空导体板30设置在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的第一表面上,第二浮空导体板40设置在动子支架远离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将导体件50设置在动子支架的内部,节省了对对焦马达体积的占用,有利于对焦马达尺寸的进一步缩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导体件50也可以设置在动子支架外部,例如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可以通过绕着动子支架的外圈一周的线圈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焦马达还包括:底座;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对焦马达的结构示意图,对焦马达包括: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动子支架60、导体件(图未标识)、以及处理单元(图未标识)、底座(图未标识)。
具体地说,底座包括底板以及沿对焦方向的两个侧壁70;第一极板10固定设置在一个侧壁70上,第二极板20固定设置在另一个侧壁70上;第一浮空导体板30设置在动子支架60沿对焦方向的第一表面上,第二浮空导体板40设置在动子支架60远离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第一浮空导体板30通过导体件与第二浮空导体板40连接;动子支架60沿对焦方向可移动;第一浮空导体板30与第一极板10相对设置,第二浮空导体板40与第二极板20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限定了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与底座之间的具体设置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分别设置在两个侧壁70上,从而节省了极板对对焦马达体积的占用,进一步提高了对焦马达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说,在底座的两个侧壁70上分别设置的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可以直接将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贴附在侧壁70上对应区域并将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和马达内部连线导通;或者,使用塑料件中加入金属零部件的嵌入注塑,直接注塑成型,节省马达的组装工序;或者,通过激光直接成型工艺,通过对塑料件局部表面镭雕活化电镀,使电镀区域具有导电能力,实现在底座的相应区域加工出电极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极板10、第二极板20通过嵌入式注塑与底座一体成型;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通过嵌入式注塑与动子支架60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的材质为不锈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浮空导体板30、第二浮空导体板40还可以为其他金属材质,例如铜、铝以及其他能够实现导体功能的材质。
上面各种部件的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部件或者对某些部件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部件,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对焦马达,如图6所示,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移动之后,获取参考电容。
步骤102,根据参考电容的电容值判断动子支架所在位置是否与目标位置重合。
若未重合则进入步骤103,通过增大或减少输出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控制动子支架继续移动,并返回步骤101在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移动之后,获取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参考电容,以及重复步骤102的判断,直至判定动子支架所在位置与目标位置重合,进入步骤104完成对动子支架的移动。
步骤103,通过增大或减少输出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控制动子支架继续移动。
步骤104,完成对动子支架的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2即根据参考电容的电容值判断动子支架所在位置是否与目标位置重合,具体子步骤如图7所示,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201,接收主机发送的动子支架所需移动的目标位置。
步骤202,根据预先存储的位置与电容值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位置对应的电容值为目标电容值。
步骤203,根据参考电容的电容值、目标电容值判断动子支架所在位置是否与目标位置重合。
具体地说,当第二极板的数量为两个时,在利用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的参考电容控制动子支架在对焦方向上移动时,可以根据以下方式判断动子支架是否与目标位置重合:第一种方式,若获取的两个参考电容分别与预先调试过程中对焦马达处于目标位置获取的第一极板与两个第二极板之间的两个电容相同,则动子支架与目标位置重合;第二种方式,将获取的两个参考电容做差值运算,若计算的差值与预先调试过程中对焦马达处于目标位置时获取的第一极板与两个第二极板之间的两个电容之间的差值相同,则动子支架与目标位置重合。需要说明的时,在进行差分运算后,可以将差值进行放大以增加电容信号的鲁棒性,使对焦马达的控制更加灵敏;第三种方式,根据上述提到两个参考电容、以及在动子支架处于对焦马达的底部时第一极板与两个第二极板之间的两个电容值,计算得到校准值,根据该校准值对两个参考电容的差值进行校准,以抵消环境因素对两个参考电容的影响,利用校准后的差值与预先调试过程中对焦马达处于目标位置时两个参考电容之间的差值进行比对,两者若相同则动子支架与目标位置重合。
具体地说,闭环控制由处理单元来实现,处理单元包括:电容检测电路,分析计算电路和控制输出电路。其中,电容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参考电容,分析计算电路用于根据获取的参考电容判断是否对动子进行移动,以及移动所需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控制输出电路用于将计算得到的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输出至马达,以控制马达的动子支架进行移动。
具体地说,在控制马达动子支架移动之后,移动后的动子支架再次带动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参考电容发生改变,处理单元再次根据变化后的电容信号进行分析计算,直至动子支架的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重合,完成对马达的控制。
具体地说,在步骤202中预先存储的位置与电容值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首先,将动子支架移动至对焦马达的底部;之后,控制动子支架以预设间隔逐步移动,并记录每次移动后参考电容的电容值以及每次移动后动子支架与对焦马达的底板之间的距离;将每次移动后动子支架与底板之间的距离与参考电容的电容值的对应关系作为位置与电容值的对应关系。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涉及一种摄像设备,包括:镜头,用于驱动镜头的上述的对焦马达。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摄像装置中设置有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对焦马达,因此,其同样具备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效果,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第一浮空导体板、第二浮空导体板、动子支架、导体件、以及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浮空导体板设置在所述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设置在所述动子支架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浮空导体板通过所述导体件与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连接;所述动子支架沿所述对焦方向可移动;
所述第一浮空导体板与所述第一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与所述第二极板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形成参考电容;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参考电容控制所述动子支架在所述对焦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马达还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沿所述对焦方向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一极板固定设置在一个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极板固定设置在另一个所述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件设置在所述动子支架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通过嵌入式注塑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浮空导体板、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通过嵌入式注塑与所述动子支架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极板沿所述对焦方向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子支架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浮空导体板与所述第一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固定不变;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与一个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空导体板、所述第二浮空导体板的材质为不锈钢。
8.一种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对焦马达的所述处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动子支架沿所述对焦方向移动之后,获取所述参考电容;
根据所述参考电容的电容值判断所述动子支架所在位置是否与目标位置重合;
若未重合,则控制所述动子支架沿所述对焦方向再次移动,直至判定所述动子支架所在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参考电容的电容值判断所述动子支架所在位置是否与目标位置重合,包括:
根据预先存储的位置与电容值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位置对应的电容值为目标电容值;
根据所述参考电容的电容值、所述目标电容值判断所述动子支架所在位置是否与所述目标位置重合。
10.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镜头的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对焦马达。
CN202410128714.4A 2024-01-30 2024-01-30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Pending CN1176745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28714.4A CN117674536A (zh) 2024-01-30 2024-01-30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28714.4A CN117674536A (zh) 2024-01-30 2024-01-30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4536A true CN117674536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64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28714.4A Pending CN117674536A (zh) 2024-01-30 2024-01-30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453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7493A (zh) * 1999-04-19 2002-05-01 内茨精密运动传感器有限公司 电容式位移编码器
CN1497237A (zh) * 2002-01-11 2004-05-19 ���չ�˾ 基于电容的位置传感器
KR20200123994A (ko) * 2019-04-23 2020-11-02 권준모 감지장치
CN112235511A (zh) * 2020-12-14 2021-01-15 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防抖马达、防抖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CN218413015U (zh) * 2022-09-28 2023-01-31 北京可利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致动器、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218728347U (zh) * 2022-10-25 2023-03-24 北京可利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致动器、相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9938449U (zh) * 2023-03-10 2023-10-31 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防抖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319779A (zh) * 2023-09-28 2023-12-29 福州瑞恒成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及摄像模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7493A (zh) * 1999-04-19 2002-05-01 内茨精密运动传感器有限公司 电容式位移编码器
CN1497237A (zh) * 2002-01-11 2004-05-19 ���չ�˾ 基于电容的位置传感器
KR20200123994A (ko) * 2019-04-23 2020-11-02 권준모 감지장치
CN112235511A (zh) * 2020-12-14 2021-01-15 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防抖马达、防抖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CN218413015U (zh) * 2022-09-28 2023-01-31 北京可利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致动器、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218728347U (zh) * 2022-10-25 2023-03-24 北京可利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致动器、相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9938449U (zh) * 2023-03-10 2023-10-31 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防抖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319779A (zh) * 2023-09-28 2023-12-29 福州瑞恒成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闭环致动器及摄像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7223B (zh)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KR20070005946A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카메라 렌즈의 위치 검출 장치
KR101920130B1 (ko) 카메라 모듈의 조정 방법과 렌즈 위치 제어 장치 및 선형 운동 디바이스의 제어 장치와 그 제어 방법
CN112235511B (zh) 防抖马达、防抖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US8036524B2 (en) Auto-focu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mera
US8363324B2 (en) Lens positioning system
CN112531981B (zh) 防抖马达、防抖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CN113300563B (zh)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US20160344923A1 (en) Camera module and auto focusing method of camera module
CN1118444A (zh) 控制变焦透镜的设备
CN113572938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895A1 (zh) 摄像模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285988A (zh) 微型摄像头模块位移感知传感器
CN112600360B (zh)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US7589768B2 (en) Image-taking apparatus and focus control method of image-taking apparatus with first and second control method in first zoom state and only second control method in second zoom state
CN117674536A (zh)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CN112740650A (zh) 摄像装置设备
CN117674537A (zh)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KR20180012839A (ko) 액추에이터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8728347U (zh) 光学致动器、相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2153271A (zh) 电子设备的光学镜头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845030A (zh) 摄像模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00009982A (ja) 撮影レンズの組立時ピント調整方法
US8558418B2 (en) Voice coil motor
JP6837315B2 (ja) 静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回路、カメラ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容量測定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