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4371A - 供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供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4371A
CN117674371A CN202410144289.8A CN202410144289A CN117674371A CN 117674371 A CN117674371 A CN 117674371A CN 202410144289 A CN202410144289 A CN 202410144289A CN 117674371 A CN117674371 A CN 117674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module
switching tube
voltag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442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74371B (zh
Inventor
吕金叶
于秀圆
杨警卫
高梦奇
王贤兵
钱律求
曹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442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43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4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4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74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4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其中,第一电源模块,与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分别连接,用于在预设电压接入时,输出供电电压,并将预设电压、供电电压分别提供给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第一供电模块,用于在预设电压的作用下,输出供电电压,以给负载供电;第二供电模块,包括储能单元,用于在预设电压的作用下,利用供电电压为储能单元充电,并在预设电压断开时,通过储能单元给负载供电。该供电电路,可以实现灵活高效地切换供电类型。

Description

供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多路供电电路,供电方式通常采用二极管隔离供电输出,或者,采用理想二极管在轻负载下供电。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多路供电电路自动切换电路缺乏对不同供电电源类型有针对性的自动切换功能,若每路采用二极管隔离供电输出,会存在压损,且在大功率下损耗增大,降低输出效率,特别针对电池供电情况下降低电池使用效率,缩短使用年限;采用理想二极管在轻负载下供电,供电切换会存在震荡,造成供电异常,且供电使用范围受限,灵活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供电电路,以实现灵活高效地切换供电类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分别连接,用于在预设电压接入时,输出供电电压,并将所述预设电压、所述供电电压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和所述第二供电模块;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电压的作用下,输出所述供电电压,以给负载供电;所述第二供电模块,包括储能单元,用于在所述预设电压的作用下,利用所述供电电压为所述储能单元充电,并在所述预设电压断开时,通过所述储能单元给所述负载供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电路,通过设置第一电源模块与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分别连接,在预设电压接入时输出供电电压,并将预设电压和供电电压分别提供给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并设置第一供电模块在预设电压的作用下输出供电电压以给负载供电,以及设置第二供电模块在预设电压的作用下利用供电电压为第二供电模块内的储能单元充能,并在预设电压断开时通过储能单元给负载供电,从而实现通过预设电压是否接入实现控制第一供电模块、第二供电模块分别为负载供电,即实现切换实际投入使用的供电模块,实现供电电源类型的自动切换,且由于切换供电仅需依靠是否提供预设电压,灵活性好,电路切换无需使用如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之类的设备,抗干扰能力提高,稳定性高。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供电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示例的供电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示例的第一供电模块的工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示例的第二供电模块与第二电源模块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电路,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供电电路的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供电电路10,包括:第一电源模块1、第一供电模块2和第二供电模块3;其中,第一电源模块1,与第一供电模块2和第二供电模块3分别连接,用于在预设电压接入时,输出供电电压,并将预设电压、供电电压分别提供给第一供电模块2和第二供电模块3;第一供电模块2,用于在预设电压的作用下,输出供电电压,以给负载供电;第二供电模块3,包括储能单元,用于在预设电压的作用下,利用供电电压为储能单元充电,并在预设电压断开时,通过储能单元给负载供电。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电源模块1与第一供电模块2和第二供电模块3分别连接,在预设电压接入时输出供电电压,并将预设电压和供电电压分别提供给第一供电模块2和第二供电模块3,并设置第一供电模块2在预设电压的作用下输出供电电压以给负载供电,以及设置第二供电模块3在预设电压的作用下利用供电电压为第二供电模块3内的储能单元充能,并在预设电压断开时通过储能单元给负载供电,从而实现通过预设电压是否接入实现控制第一供电模块2、第二供电模块3分别为负载供电,即实现切换实际投入使用的供电模块,实现供电电源类型的自动切换,且由于切换供电仅需依靠是否提供预设电压,灵活性好且稳定性高。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源模块1,包括:电压转换单元,电压转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电压转换单元的第二端作为第一电源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电压转换单元用于将电源提供的预设电压转换为供电电压,并通过第二端输出供电电压;其中,电源还连接至第一电源模块1的第二输出端,以通过第一电源模块1的第二输出端输出预设电压。
具体地,上述电源可提供预设电压,当电源供电时,电压转换单元将预设电压转换为供电电压,此时,第一电源模块1通过第一电源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通过第一电源模块1的第二输出端输出预设电压。
当电源停止供电时,第一电源模块1停止输出预设电压和供电电压。
由此,可以实现仅需对电源是否工作进行控制,即可实现对第一电源模块1的两个输出端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源模块1,还包括:电感,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电压转换单元的第二端,电感的第二端作为第一电源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电压转换单元的第三端,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电感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电压转换单元的第四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电压转换单元的第二端;第三电容,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感的第二端,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容,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感的第二端,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源模块1,还包括:第五电容,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供电模块2,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作为第一供电模块2的输入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作为第一供电模块2的输出端;第二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第一供电模块2的控制端;其中,第一供电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一电源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第一供电模块2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一电源模块1的第二输出端,第一供电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至负载的供电端。
具体地,第一电源模块1在预设电压接入状态时,通过其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至第一供电模块2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并通过其的第二输出端输出预设电压至第一供电模块2的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由于预设电压输出至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使得第二开关管开启,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地,第一开关管开启,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导通,使得供电电压可以通过第一开关管为负载供电。
第一电源模块1在预设电压未接入状态时,停止输出预设电压和供电电压,使得第二开关管关闭,进而使得第一开关管关闭,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使得第一开关管不再为负载供电。
由此,可以实现在第一电源模块1预设电压接入时,为负载供电。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供电模块2,还包括:第一稳压管,第一稳压管的第一端作为第一供电模块2的控制端,第一稳压管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储能单元为超级电容,第二供电模块3还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其中,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作为第二供电模块3的输出端,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至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还连接至超级电容的第一端,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作为第二供电模块3的输入端,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至超级电容的第一端;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第二供电模块3的控制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超级电容的第二端接地;第二供电模块3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一电源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第二供电模块3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一电源模块1的第二输出端,第二供电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至负载的供电端。
具体地,第一电源模块1在预设电压接入状态时,通过其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至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并通过其的第二输出端输出预设电压至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
此时,若超级电容馈电,则第五开关管会处于导通状态,第二供电模块3通过供电电压为超级电容充电,直至超级电容第一端的电压提高到使得第五开关管关断。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预设电压被输出至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第六开关管处于截止状态,进而使得第三开关管与第四开关管均处于截止状态,使得超级电容无法为负载供电。
然而,当第一电源模块1在预设电压未接入状态时,第一电源模块1停止输出预设电压和供电电压,第六开关管导通,进而使得第三开关管与第四开关管均处于导通状态,使得超级电容为负载供电。
由此,可以实现在第一电源模块1预设电压未接入时,通过超级电容为负载供电。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供电模块3,还包括:第二稳压管,第二稳压管的第一端作为第二供电模块3的控制端,第二稳压管的第二端连接至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
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电路还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包括电池,第二电源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至第一电源模块1的第二输出端,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负载的供电端;其中,第二电源模块在未接收到控制信号时,通过电池为负载供电,并在接收到控制信号时,停止为负载供电。
由此,可以实现在第一电源模块1预设电压未接入时,通过电池为负载供电,从而实现对负载的稳定供电。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源模块,还包括:第七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池,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第二电源模块的控制端;第八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作为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第八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第二电源模块的控制端。
具体地,第一电源模块1在预设电压接入状态时,通过其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供电电压至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并通过其的第二输出端输出预设电压至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此时,第七开关管与第八开关管关断,电池不工作。
当第一电源模块1在预设电压未接入状态时,第一电源模块1停止输出预设电压和供电电压,第七开关管与第八开关管导通,使得电池为负载供电。
下面结合图2所示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Q1为第一开关管,Q2为第二开关管,Q3为第三开关管,Q4为第四开关管,Q5为第五开关管,Q6为第六开关管,Q7为第七开关管,Q8为第八开关管,U1为电压转换单元,L1为电感,R1为第一电阻,R2为第二电阻,C1为第一电容,C2为第二电容,C3为第三电容,C4为第四电容,C5为第五电容,ZD1为第一稳压管,ZD2为第二稳压管,BT1为电池,C7为超级电容,DC为电源,DC可提供24V预设电压,VIN1为电压转换单元U1的第一端,SW为电压转换单元U1的第二端,FB为电压转换单元U1的第三端,CB为电压转换单元U1的第四端,还包括电压转换单元U1的第五端SHDN,电压转换单元U1的第六端GND,第六电容C6,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三稳压管ZD3,第四稳压管ZD4,VIN表示输入第一供电模块2、第二供电模块3的供电电压,VOUT表示第一供电模块2、第二供电模块3提供给负载的电压。第一供电模块2的通路用通道1表示,第二供电模块3的通路用通道2表示。BAT表示电池BT1供电情况。4表示第二电源模块。
具体地,当DC提供24V供电时,该24V预设电压经过U1转换得到供电电压。供电电压的电压大小例如可以为3.6V。U1在输出供电电压时,该供电电压即可通过第一供电模块2的电路优先为负载供电;并且,U1输出的供电电压还可通过第二供电模块3的电路给超级电容C7充电,等待超级电容充满Q5自动关闭,且在此时,Q3、Q4会在预设电压的控制下关闭,以防止超级电容漏电及VOUT端电压反灌。当DC断电,电压瞬时下降,ZD2、ZD1管稳压截止,Q3、Q4导通,Q1截止。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设置第一稳压管ZD1的稳压值VZ1小于第二稳压管ZD2的稳压值VZ2,以保障当DC断电时,ZD2、ZD1管先后稳压截止,从而保障自动切换供电输出无缝衔接,实现不间断电源功能。
其中,第一供电模块2的工作方式为:VIN通过Q1管的PN结导通S极输出电压(VIN-VDS),此时24V预设电压通过稳压管ZD1稳压导通,Q2管VGS>VGS(th)完全开启电压,使Q2饱和导通,至Q1的S极端电压为0,Q1管VGS>VGS(th)完全开启电压,Q1导通。其中,开关管Q1处的Rds(on)<0.05Ω(该器件可灵活选型,可选型Rds(on)更低阻抗、大功率管),使VIN低损耗通过Q1输出VOUT给负载供电,因此输出具有无压损特点;当DC断电时,电压下降,ZD1管电流截止,Q2管VGS为0,Q2截止,Q1管的VGS=0,Q1截止,Rds高阻态,具有二极管反向截止特性,使其他通道输出电压无法流入VIN,因此具有防反灌功能,防止出现电路振荡。第一供电模块2具体工作方式可参见图3。
第二供电模块3的工作方式为:DC供电时,供电电压通过Q5管的PN结导通S极输出电压(VIN-VDS)经用于限流的电阻R5给C7充电,在超级电容馈电时电压为0V,Q5管端VGS>VGS(on),使Q5开启导通,实现无压损给超级电容C7充电,等超级电容C7缓慢充满时,Q5管端VGS<VGS(on),Q5截止,Rds高阻态,具有二极管反向截止特性,防止充满超级电容反向漏电,而且,由于供电电压>(Vz2+R8*Izk2),此时Q6截止,Q3和Q4的VGS<VGS(ON),因此属于截止状态,阻断C7超级电容输出及其他通道输出VOUT反向流入C7超级电容,因此Q3和Q4的S极相连,G栅极相连,因PMOS在截止状态具有的二极管特性和饱和时导通特性使此电路具有开关和防反灌功能,防止电路出现振荡。当DC停止供电时,供电电压<(Vz2+R8*Izk2),电路工作逻辑与上述逻辑相反。其中,Izk2为第二稳压管ZD2稳压的拐点电流。第二供电模块3具体工作方式可参见图4。
第二电源模块4的工作方式为:当DC供电时,经ZD4管稳压导通,使Q7与Q8的VGS<VGS(on),其截止关断,断开电池电压输出。当DC断电时,电压下降<(Vz4+VGS(on)),ZD4管电流截止,Q7与Q8的VGS>VGS(on),使得Q7、Q8饱和导通,使电池供电导通输出。因此Q7和Q8的S极相连,G栅极相连,因PMOS在截止状态具有的二极管特性和饱和时导通特性使此电路具有开关和防反灌功能,防止出现电路振荡。Vz4为第四稳压管ZD4的稳压值。第二电源模块的具体工作方式可参见图4。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电路,通过设置第一电源模块与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分别连接,在预设电压接入时输出供电电压,并将预设电压和供电电压分别提供给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并设置第一供电模块在预设电压的作用下输出供电电压以给负载供电,以及设置第二供电模块在预设电压的作用下利用供电电压为第二供电模块内的储能单元充能,并在预设电压断开时通过储能单元给负载供电,从而实现通过预设电压是否接入实现控制第一供电模块、第二供电模块分别为负载供电,即实现切换实际投入使用的供电模块,实现供电电源类型的自动切换,且由于切换供电仅需依靠是否提供预设电压,灵活性好,电路切换无需使用如MCU之类的设备,抗干扰能力提高,稳定性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和第二供电模块分别连接,用于在预设电压接入时,输出供电电压,并将所述预设电压、所述供电电压分别提供给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和所述第二供电模块;
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用于在所述预设电压的作用下,输出所述供电电压,以给负载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模块,包括储能单元,用于在所述预设电压的作用下,利用所述供电电压为所述储能单元充电,并在所述预设电压断开时,通过所述储能单元给所述负载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
电压转换单元,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第一端连接至电源,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电源提供的所述预设电压转换为所述供电电压,并通过所述第二端输出所述供电电压;
其中,所述电源还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预设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输出端;
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控制端;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还包括:
第一稳压管,所述第一稳压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稳压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为超级电容,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还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六开关管,
其中,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
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
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还连接至所述超级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超级电容的第一端;
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超级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还包括:
第二稳压管,所述第二稳压管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稳压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电池,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的供电端;
其中,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在未接收到所述预设电压时,通过所述电池为所述负载供电,并在接收到所述预设电压时,停止为所述负载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还包括:
第七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池,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控制端;
第八开关管,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控制端作为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控制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还包括:
电感,所述电感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第三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电感的第二端;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第四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转换单元的第二端;
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还包括:
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CN202410144289.8A 2024-02-01 2024-02-01 供电电路 Active CN1176743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4289.8A CN117674371B (zh) 2024-02-01 2024-02-01 供电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44289.8A CN117674371B (zh) 2024-02-01 2024-02-01 供电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4371A true CN117674371A (zh) 2024-03-08
CN117674371B CN117674371B (zh) 2024-05-03

Family

ID=90084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44289.8A Active CN117674371B (zh) 2024-02-01 2024-02-01 供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437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86405U (zh) * 2015-08-25 2015-12-1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隔离电路
CN206759147U (zh) * 2017-03-23 2017-12-1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电路
CN109088446A (zh) * 2017-06-14 2018-12-25 重庆无线绿洲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供电装置保护电路、车用蓄电池及供电装置保护方法
WO2019129280A1 (en) * 2017-12-29 2019-07-04 Sengled Co., Ltd. Load switch circuit, battery assembly, and multi-power system
CN115483755A (zh) * 2022-09-28 2022-12-16 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无缝双电池电源切换装置及其方法
CN115833358A (zh) * 2022-12-15 2023-03-21 麦特科(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CN115882580A (zh) * 2021-09-30 2023-03-31 金卡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系统及双电源供电设备
CN219372089U (zh) * 2023-01-30 2023-07-18 杭州衡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供电自动切换系统
CN116667516A (zh) * 2023-06-01 2023-08-29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控制电路、电子装置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16707118A (zh) * 2023-06-20 2023-09-05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掉电检测和掉电保持功能电路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86405U (zh) * 2015-08-25 2015-12-1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隔离电路
CN206759147U (zh) * 2017-03-23 2017-12-15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电路及电源电路
CN109088446A (zh) * 2017-06-14 2018-12-25 重庆无线绿洲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供电装置保护电路、车用蓄电池及供电装置保护方法
WO2019129280A1 (en) * 2017-12-29 2019-07-04 Sengled Co., Ltd. Load switch circuit, battery assembly, and multi-power system
CN115882580A (zh) * 2021-09-30 2023-03-31 金卡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切换系统及双电源供电设备
CN115483755A (zh) * 2022-09-28 2022-12-16 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无缝双电池电源切换装置及其方法
CN115833358A (zh) * 2022-12-15 2023-03-21 麦特科(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CN219372089U (zh) * 2023-01-30 2023-07-18 杭州衡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供电自动切换系统
CN116667516A (zh) * 2023-06-01 2023-08-29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控制电路、电子装置和供电控制方法
CN116707118A (zh) * 2023-06-20 2023-09-05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掉电检测和掉电保持功能电路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4371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6458B (zh) 一种外部电源和电池供电的电源切换电路
CN105281568A (zh) 降压电路
CN102570840A (zh) 一种电压正负极极性切换电路
CN103066690A (zh) 低功耗待机电路
WO2023016574A1 (zh) 开关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用电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0225056U (zh) 外部拓展装置、无人飞行器的遥控装置及套件
CN208904889U (zh) 供电时序控制电路
CN117674371B (zh) 供电电路
CN111665764A (zh) 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智能开关和控制系统
CN110311453A (zh) 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CN210405094U (zh) 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双向直流变换器和电器设备
CN208782539U (zh) 一种具有路径选择的锂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
CN113472048A (zh) 一种开关机控制系统和开关电源供电系统
CN112713582A (zh) 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968512A (zh) 后备电源充放电管理模块、充放电装置及电子产品
CN220067227U (zh) Buck电路、电源变换装置及家电设备
CN216216605U (zh) 一种电机驱动电路与电器设备
CN214429320U (zh) 电池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9450071A (zh) 一种供电切换电路
CN109873485A (zh) 一种自动切换的掉电保持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219801944U (zh) 备用电源充放电控制电路、系统及车辆
CN114243826B (zh) 电池充电管理电路
CN219960206U (zh) 一种电源应急切换电路
CN219202167U (zh) 一种智能开关
CN213846540U (zh) 辅助电源电路、驱动器和风力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