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3429A - 一种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3429A
CN117673429A CN202211098159.2A CN202211098159A CN117673429A CN 117673429 A CN117673429 A CN 117673429A CN 202211098159 A CN202211098159 A CN 202211098159A CN 117673429 A CN117673429 A CN 117673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separator
battery
positive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81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981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342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3819 priority patent/WO202405147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3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34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包括多个扁平部和多个弯折部,多个扁平部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每一个弯折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扁平部通过一个弯折部连接,相邻的两个弯折部沿第二方向位于扁平部的相反两侧;第二结构包括多个扁平部,第二结构的多个扁平部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沿第一方向,第二结构的扁平部位于第一结构的扁平部之间。本申请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介于卷绕式和叠片式之间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的结构主要是卷绕式,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现有的卷绕式锂电池是通过卷绕方式生产成型,即将正极片、负极片和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沿同一方向进行卷绕,此种方法生产效率高,但存在的缺点是在沿着电芯卷绕方向的宽度边缘存在R角,会损失能量密度,进而造成在相同X,Y、Z尺寸下,电池容量损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通过介于卷绕与叠片之间的方式形成电池,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其中,第一结构包括多个扁平部和多个弯折部,多个扁平部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每一个弯折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扁平部通过一个弯折部连接,相邻的两个弯折部沿第二方向位于扁平部的相反两侧;第二结构包括多个扁平部,第二结构的多个扁平部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沿第一方向,第二结构的扁平部位于第一结构的扁平部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包括相连接的扁平部和弯折部,第一结构是完整的结构,也即第一结构是没有经过切割的结构,这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结构包括多个扁平部,具有多个扁平部的第二结构是经切割的结构;由于第二结构的多个扁平部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使得第一结构经卷绕(例如按照类似之字形方式卷绕)可以形成扁平部和弯折部,由于采用部分层叠和部分卷绕的结构,第一结构的扁平部和弯折部之间的R角较小,从而电池的R角也较小,电池的R角的减小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多个经切割的第二结构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可以提升电池的生产效率。相比于完全采用叠片方式生产锂电池,本申请的电池结构减少了第一结构的切割工位,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结构的扁平部和弯折部可以垂直或近似垂直,例如扁平部和弯折部呈90°设置;也可以是在90°一定范围内浮动,例如夹角是88°、89°89.5°、90.1°、90.5°、91°、92°等;本申请不对第一结构的扁平部和弯折部做严格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结构的扁平部和弯折部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圆弧角(圆弧过渡)。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第一结构的扁平部是正极扁平部,第一结构的弯折部是正极弯折部;第二结构的多个扁平部包括负极扁平部和隔膜扁平部;正极扁平部和负极扁平部之间通过一个隔膜扁平部分隔。即,第一结构是正极片,第二结构包括负极片和隔膜。也就是说,正极片是完整的结构,负极片和隔膜不是完整的结构,而是经过切割后的结构,多个隔膜和多个负极片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可以提升电池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正极片经卷绕后,电池的R角较小。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正极扁平部之间设有两个隔膜扁平部和一个负极扁平部,一个正极扁平部和一个负极扁平部之间设有一个隔膜扁平部。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沿第二方向,每一个负极扁平部与相应的正极弯折部间隔设置。这样设置,避免负极片和正极片相接触,而产生短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沿第二方向,每一个负极扁平部的长度短于每一个隔膜扁平部的长度。这样设置,避免负极片和正极片相接触,而产生短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第一结构的扁平部包括正极扁平部和隔膜扁平部,第一结构的弯折部包括正极弯折部和隔膜弯折部;正极扁平部与正极弯折部连接,隔膜扁平部与隔膜弯折部连接;沿第一方向,每一个正极扁平部位于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之间;沿第二方向,每一个正极弯折部位于相邻的两个隔膜弯折部之间;第二结构的扁平部是负极扁平部;一个正极扁平部和一个负极扁平部之间通过一个隔膜扁平部分隔。
即,第一结构包括正极片和隔膜,隔膜具有两个;第二结构是负极片。也就是说,正极片和隔膜是完整的结构,负极片不是完整的结构,而是经过切割后的结构,多个负极片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可以提升电池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正极片经卷绕后,电池的R角较小。此外,正极片和隔膜没有经过切割,可以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每一个负极扁平部位于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之间。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沿第二方向,每一个负极扁平部与相应的隔膜弯折部间隔设置。这样设置,避免负极片和正极片相接触,而产生短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沿第二方向,每一个负极扁平部长度短于相应的隔膜扁平部的长度。这样设置,避免负极片和正极片相接触,而产生短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第一结构的扁平部是负极扁平部,第一结构的弯折部是负极弯折部;第二结构的多个扁平部包括正极扁平部和隔膜扁平部;负极扁平部和正极扁平部之间通过一个隔膜扁平部分隔。即,第一结构是负极片,第二结构包括正极片和隔膜。也就是说,负极片是完整的结构,正极片和隔膜不是完整的结构,而是经过切割后的结构,多个隔膜和多个正极片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可以提升电池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负极片经卷绕后,电池的R角较小。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负极扁平部之间设有两个隔膜扁平部和一个正极扁平部,一个负极扁平部和一个正极扁平部之间设有一个隔膜扁平部。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沿第二方向,每一个正极扁平部与相应的负极弯折部间隔设置。这样设置,避免负极片和正极片相接触,而产生短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沿第二方向,每一个正极扁平部的长度短于每一个隔膜扁平部的长度。这样设置,避免负极片和正极片相接触,而产生短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第一结构的扁平部包括负极扁平部和隔膜扁平部,第一结构的弯折部包括负极弯折部和隔膜弯折部;负极扁平部与负极弯折部连接,隔膜扁平部与隔膜弯折部连接;沿第一方向,每一个负极扁平部位于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之间;沿第二方向,每一个负极弯折部位于相邻的两个隔膜弯折部之间;第二结构的扁平部是正极扁平部;一个负极扁平部和一个正极扁平部之间通过一个隔膜扁平部分隔。
即,第一结构包括负极片和隔膜,隔膜具有两个;第二结构是正极片。也就是说,负极片和隔膜是完整的结构,正极片不是完整的结构,而是经过切割后的结构,多个正极片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可以提升电池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负极片经卷绕后,电池的R角较小。此外,负极片和隔膜没有经过切割,可以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每一个正极扁平部位于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之间。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沿第二方向,每一个正极扁平部与相应的隔膜弯折部间隔设置。这样设置,避免负极片和正极片相接触,而产生短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沿第二方向,每一个正极扁平部长度短于相应的隔膜扁平部的长度。这样设置,避免负极片和正极片相接触,而产生短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即,第一结构的扁平部和弯折部是垂直连接,扁平部和弯折部之间的R角较小,从而电池的R角也较小,电池的R角的减小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第一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极耳;第二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极耳,沿第三方向,一个第一极耳和多个第二极耳位于电池的第三方向相反两侧,且多个第二极耳位于电池的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并串联。由于第一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极耳,从而可以减少极耳的使用数量,减少因使用多个极耳而占用电池的侧向(例如第三方向)的空间,造成电池的侧向空间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损失。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附图说明
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锂电池结构示意图二;
图3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3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3a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通过介于卷绕式与叠片式之间的生产方式形成电池,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是以锂电池为示例说明的,但本申请的锂电池的结构和形成方法还可以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电池,例如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电池类型。
图1示出了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锂电池1的结构示意图一。该锂电池1的生产方式是卷绕式。
如图1所示,锂电池1包括正极片10、负极片11和位于正极片10和负极片11之间的隔膜12。即,锂电池1的正极片10和负极片11是通过隔膜12分隔开。其中,正极片10是经过分条机之后的极片,属于一个完整的没有切割的极片,正极片10整体呈带状。负极片11是经过分条机之后的极片,属于一个完整的没有切割的极片,负极片11整体呈带状。隔膜12是经过分条机之后的膜片,属于一个完整的没有切割的膜片,隔膜12整体呈带状。
示例性地,按照正极片10-隔膜12-负极片11-隔膜12沿锂电池的厚度方向(图1中Z方向所示)堆叠在一起,然后按同一个方向进行卷绕(图1中A方向示出卷绕方向),在卷绕过程中,正极片10、负极片11以及隔膜12都会同步被卷绕,形成了大致呈跑道状的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正极片10、负极片11以及隔膜12都会同步被卷绕,从而卷绕成型后的锂电池1长度方向(图1中X方向所示)的两侧形成了弯曲部13(R角)。这导致电池的四个角落处(A1、A2、A3、A4)没有正极片10或负极片11,会损失能量密度,并且空间也浪费,进而造成电池容量损失。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通过叠片方式形成的锂电池1。即,该锂电池1的生产方式为叠片式。
图2示出了采用叠片方式形成的锂电池2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的类似是图1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2所示,锂电池2为叠片结构,该锂电池2包括多个正极片21、多个负极片22和多个位于正极片21和负极片22之间的隔膜23。同样,锂电池2的正极片21和负极片22是通过隔膜23分隔开。示例性地,多个正极片21构成正极片单元,多个负极片22构成负极片单元,多个隔膜23构成隔膜单元。
其中,每个正极片21是经过模切机切割后的极片,即在一个完整的正极片上按照需要的样式进行切割,形成多个正极片21。也即,先经过分条机之后形成完整的正极片,完整的正极片通过模切机切割成多个正极片21。
负极片22是经过模切机切割后的极片,即在一个完整的负极片上进行切割,形成多个负极片22。也即,先经过分条机之后形成完整的负极片,完整的负极片通过模切机切割成多个负极片22。
隔膜23是经过模切机切割后的膜片,即在一个完整的隔膜上进行切割,形成多个隔膜23。也即,先经过分条机之后形成完整的隔膜,完整的隔膜通过模切机切割成多个隔膜23。
示例性地,集流体在涂布上活性物质之后,进行相应的辊压,按照电池尺寸裁切。然后按照隔膜23-正极片21-隔膜23-负极片22-隔膜23的方式,沿厚度方向(图2中Z方向所示)将极片堆叠起来,形成一个长方体状的锂电池2结构。此种叠片式方案制作流程复杂,成本高,但是生产的锂电池2的能量密度高。
但同时,由于各个正极片21和各个负极片22是经过切割后形成的极片,如图2所示,每个正极片21的宽度方向(图2中Y方向所示)的一侧上设有正极极耳211,每个负极片2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上设有负极极耳221。而正极极耳211和负极极耳221是沿宽度方向凸出锂电池2,这就导致锂电池2沿宽度方向布置有负极极耳221和正极极耳211,锂电池2在该方向上会损失一定的尺寸空间,浪费一定的能量密度。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介于卷绕式与叠片式之间的生产方式形成的锂电池。下文会示例性介绍本实施例中锂电池的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中的一个或两个结构采用完整结构(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卷绕),锂电池的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中的一个或两个结构采用切割后的结构(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叠片)。
示例性地,在应用场景一中,锂电池3的正极片31采用完整结构,锂电池3的负极片32和隔膜33采用经切割后的结构(可参考图3a和图3b);在应用场景二中,锂电池3的正极片31和隔膜33采用完整结构,锂电池3的负极片32采用经切割后的结构(可参考图4);在应用场景三中,锂电池3的负极片32采用完整结构,锂电池3的正极片31和隔膜33采用经切割后的结构(可参考图5);在应用场景四中,锂电池3的负极片32和隔膜33采用完整结构,锂电池3的正极片31采用经切割后的结构(可参考图6)。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各应用场景的锂电池3结构和锂电池3的制造方法。
应用场景一:
参考图3a,本申请实施例的锂电池3包括:一个呈带状的正极片31、多个呈片状的负极片32和多个呈片状的隔膜33。示例性地,一个呈带状的正极片31构成锂电池3的正极片单元,多个呈片状的负极片22构成锂电池3的负极片单元,多个隔膜33构成锂电池3的隔膜单元。其中,正极片31是完整的结构,例如是经过分条机之后后的极片。负极片32是经切割后的结构,例如是经过模切机切割后的极片。隔膜33是经切割后的结构,例如是经过模切机切割后的膜片。
如图3a所示,锂电池3中的正极片31括多个正极扁平部311和多个正极弯折部312,多个正极扁平部311沿厚度方向(图3a中Z方向所示)层叠设置,每一个正极弯折部312沿厚度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正极扁平部311通过一个正极弯折部312连接,相邻的两个正极弯折部312沿锂电池3的长度方向(图3a中X方向所示)位于正极扁平部311的相反两侧。相当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完整的结构的正极片31卷绕方式类似之字形的卷绕方式。
本申请对锂电池3中正极扁平部311和正极弯折部312的数量不做限制,与正极片31卷绕的次数有关系。图3a中示出,锂电池3的正极片31卷绕后形成了三个正极扁平部311以及两个正极弯折部312。
由于本申请中,锂电池3采用部分堆叠和部分卷绕的方式形成,因此,锂电池3四周形成的R角小。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正极片31经卷绕后形成的正极弯折部312和正极扁平部311之间形成的R角小,从而导致锂电池3整体的R角小。从而提升了锂电池3的能量密度,减小锂电池3的容量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正极扁平部311和正极弯折部312可以垂直或近似垂直,例如正极扁平部311和正极弯折部312呈90°设置;也可以是在90°一定范围内浮动,例如夹角是88°、89°89.5°、90.1°、90.5°、91°、92°等;本申请不对正极扁平部311和正极弯折部312做严格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正极扁平部311和正极弯折部312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圆弧角(圆弧过渡)。
同时,多个负极片32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多个隔膜33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沿厚度方向,正极片31的相邻的两个正极扁平部311之间设有两个隔膜33和一个负极片32,一个正极扁平部311和一个负极片32之间设有一个隔膜33。也即,正极片31采用卷绕方式形成正极扁平部311和正极弯折部312,其中,多个正极扁平部311、多个负极片32以及多个隔膜33沿厚度方向采用叠片的形式堆叠起来,例如是按照正极扁平部311-隔膜33-负极片32-隔膜33-正极扁平部311的方式堆叠形成锂电池3。这种叠片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供了锂电池3的生产效率。
继续参考图3a,沿长度方向,每一个负极片32与相应的正极弯折部312间隔设置,图3a中示出负极片32与正极弯折部312之间存在间隔A。防止负极片32与正极弯折部312相接触造成短路。示例性地,沿长度方向,每一个负极片32的长度短于每一个隔膜33的长度,以防止负极片32与正极弯折部312相接触造成短路。
请参考图3a和图3b,图3b是图3a中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一个呈带状的正极片31包括一个正极极耳313;而多个呈片状的负极片32中的每一个负极片32包括一个负极极耳323。即,本申请实施例的锂电池3包括一个正极极耳313和多个负极极耳323。示例性地,多个负极极耳323位于锂电池3的宽度方向的同一侧并串联。正极极耳313位于锂电池3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并设于正极扁平部311,正极极耳313并不占用锂电池3的宽度方向的空间。
相比于图2所示的锂电池的结构,使用完整结构的正极片,可以只设置一个正极极耳,可以提升加工效率;同时可以减少正极极耳的使用数量,减少因使用多个正极极耳而占用电池的宽度方向的空间,造成电池的宽度方向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损失。
综上,在应用场景一中,正极片31是完整的结构,正极片31经卷绕(例如按照类似之字形方式卷绕)形成正极扁平部311和正极弯折部312,正极扁平部311和正极弯折部312之间的R角的减小提升了能量密度;同时,负极片32和隔膜33采用经切割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相比于完全采用叠片方式生产锂电池3,减少正极片31的切割工位,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应用场景二:
应用场景二与应用场景一的区别在于,锂电池3的正极片31和隔膜33采用完整结构,锂电池3的负极片32采用经切割后的结构。参考图4,本申请实施例的锂电池3包括:一个呈带状的正极片31、多个呈片状的负极片32、两个呈带状的隔膜33。示例性地,一个呈带状的正极片31构成锂电池3的正极片单元,多个呈片状的负极片22构成锂电池3的负极片单元,两个呈带状的隔膜33构成锂电池3的隔膜单元。
其中,正极片31经卷绕后也是包括多个扁平部和多个弯折部,具体结构形式与应用场景一中的正极片31的结构相同,具体可以参见应用场景一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个隔膜33包括多个隔膜扁平部331和多个隔膜弯折部332,每一个隔膜33的多个隔膜扁平部331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每一个隔膜33的每一个隔膜弯折部332沿厚度方向延伸,每一个隔膜33的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331通过隔膜33的一个隔膜弯折部332连接,每一个隔膜33的相邻的两个隔膜弯折部332沿长度方向位于隔膜33的隔膜扁平部331的相反两侧。相当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完整的结构的每一个隔膜33卷绕方式类似之字形的卷绕方式。本申请对锂电池3中隔膜扁平部331和隔膜弯折部332的数量不做限制,与隔膜33卷绕的次数有关系。图4中示出,锂电池3的隔膜33卷绕后形成了三个隔膜扁平部331以及两个隔膜弯折部332。
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正极片31经卷绕后形成的正极弯折部312和正极扁平部311相互垂直,所形成的R角小。同时,本申请实施例的两个隔膜33经卷绕后分别形成的隔膜弯折部332和隔膜扁平部331相互垂直,所形成的R角小。从而提升了锂电池3的能量密度,减小锂电池3的容量损失。
其中,正极片31位于两个隔膜33之间。示例性地,正极片31的正极扁平部311平行于两个隔膜33的隔膜扁平部331,正极片31的正极弯折部312平行于两个隔膜33的隔膜弯折部332。
同时,多个负极片32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每一个负极片32位于相应的隔膜33的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331之间。例如,图4中示出,相邻的两个负极片32中的一个负极片32位于其中一个隔膜33(例如图4所示的左侧的隔膜33)的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331之间,相邻的两个负极片32中的另外一个负极片32位于另外一个隔膜33(例如图4所示的右侧的隔膜33)的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331之间。
也即,正极片31采用卷绕方式形成正极扁平部311和正极弯折部312,两个隔膜33采用卷绕方式分别形成隔膜扁平部331和隔膜弯折部332。其中,多个正极扁平部311、多个负极片32以及多个隔膜扁平部331沿厚度方向采用叠片的形式堆叠起来,例如是按照隔膜扁平部331-正极扁平部311-隔膜扁平部331-负极片32-隔膜扁平部331-正极扁平部311的方式堆叠形成锂电池3。这种叠片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供了锂电池3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隔膜弯折部332和隔膜扁平部331可以垂直或近似垂直,例如隔膜弯折部332和隔膜扁平部331呈90°设置;也可以是在90°一定范围内浮动,例如夹角是88°、89°89.5°、90.1°、90.5°、91°、92°等;本申请不对隔膜弯折部332和隔膜扁平部331做严格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隔膜弯折部332和隔膜扁平部331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圆弧角(圆弧过渡)。
同样,本实施例中,沿长度方向,每一个负极片32与相应的隔膜33的隔膜弯折部332间隔设置(图4中A示出间隔)。示例性地,沿长度方向,每一个负极片32的长度短于相应的隔膜33的隔膜扁平部331的长度。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呈带状的正极片31包括一个正极极耳313;而多个呈片状的负极片32中的每一个负极片32也包括一个负极极耳323。具体设置形式可参见应用场景一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在应用场景二中,正极片31和隔膜33是完整的,正极片31经卷绕(例如按照类似之字形方式卷绕)形成正极扁平部311和正极弯折部312,正极扁平部311和正极弯折部312之间的R角减小;隔膜33片经卷绕(例如按照类似之字形方式卷绕)形成隔膜扁平部331和隔膜弯折部332,隔膜扁平部331和隔膜弯折部332之间的R角的减小,提升了能量密度提升了能量密度;同时,负极片32采用经切割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相比于完全采用叠片方式生产锂电池3,减少正极片31和隔膜33的切割工位,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应用场景三:
应用场景三与应用场景一的区别在于,锂电池3的负极片32采用完整结构,锂电池3的正极片31和隔膜33采用经切割后的结构。
参考图5,本申请实施例的锂电池3包括:一个呈带状的负极片32、多个呈片状的正极片31和多个呈片状的隔膜33。示例性地,一个呈带状的负极片32构成锂电池3的负极片单元,多个呈片状的正极片31构成锂电池3的正极片单元,多个呈片状的隔膜33构成锂电池3的隔膜单元。
如图5所示,锂电池3中的负极片32括多个负极扁平部321和多个负极弯折部322,多个负极扁平部321沿厚度方向(图5中Z方向所示)层叠设置,每一个负极弯折部322沿厚度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负极扁平部321通过一个负极弯折部322连接,相邻的两个负极弯折部322沿锂电池3的长度方向(图5中X方向所示)位于负极扁平部321的相反两侧。相当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完整的结构的负极片32卷绕方式是之字形。
本申请对锂电池3中负极扁平部321和负极弯折部322的数量不做限制,与负极片32卷绕的次数有关系。图5中示出,锂电池3的负极片32卷绕后形成了三个负极扁平部321以及两个负极弯折部322。
上述的锂电池3的厚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垂直。也即,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片32经卷绕后形成的负极弯折部322和负极扁平部321相互垂直,所形成的R角小。从而提升了锂电池3的能量密度,减小锂电池3的容量损失。
同时,多个正极片31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多个隔膜33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沿厚度方向,负极片32的相邻的两个负极扁平部321之间设有两个隔膜33和一个正极片31,一个负极扁平部321和一个正极片31之间设有一个隔膜33。也即,负极片32采用卷绕方式形成负极扁平部321和负极弯折部322,其中,多个负极扁平部321、多个正极片31以及多个隔膜33沿厚度方向采用叠片的形式堆叠起来,例如是按照负极扁平部321-隔膜33-正极片31-隔膜33-负极扁平部321的方式堆叠形成锂电池3。这种叠片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供了锂电池3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负极弯折部322和负极扁平部321可以垂直或近似垂直,例如负极弯折部322和负极扁平部321呈90°设置;也可以是在90°一定范围内浮动,例如夹角是88°、89°89.5°、90.1°、90.5°、91°、92°等;本申请不对负极弯折部322和负极扁平部321做严格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负极弯折部322和负极扁平部321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圆弧角(圆弧过渡)。
继续参考图5,沿长度方向,每一个正极片31与相应的负极弯折部322间隔设置(图5中A示出了间隔),防止正极片31与负极弯折部322相接触造成短路。示例性地,沿长度方向,每一个正极片31的长度短于每一个隔膜33的长度,以防止正极片31与负极弯折部322相接触造成短路。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呈带状的负极片32包括一个负极极耳;而多个呈片状的正极片31中的每一个正极片31包括一个正极极耳。即,本申请实施例的锂电池3包括一个正极极耳313和多个负极极耳323。示例性地,多个正极极耳位于锂电池3的宽度方向的同一侧并串联。负极极耳位于锂电池3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并设于负极扁平部321,负极极耳并不占用锂电池3的宽度方向的空间。一个负极极耳和多个正极极耳的布置形式可参见图3b所示。
相比于图2所示的锂电池的结构,使用完整结构的正负极片,可以提升加工效率;同时可以减少负极极耳的使用数量,减少因使用多个负极极耳而占用电池的宽度方向的空间,造成电池的宽度方向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损失。综上,在应用场景三中,负极片32是完整的,负极片32经卷绕(例如按照类似之字形方式卷绕)形成负极扁平部321和负极弯折部322,负极扁平部321和负极弯折部322之间的R角的减小提升了能量密度;同时,正极片31和隔膜33采用经切割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相比于完全采用叠片方式生产锂电池3,减少负极片32的切割工位,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应用场景四:
应用场景四与应用场景二的区别在于,锂电池3的负极片32和隔膜33采用完整结构,锂电池3的正极片31采用经切割后的结构。
参考图6,本申请实施例的锂电池3包括:一个呈带状的负极片32、多个呈片状的正极片31、两个呈带状的隔膜33。示例性地,一个呈带状的负极片32构成锂电池3的负极片单元,多个呈片状的正极片31构成锂电池3的正极片单元,两个呈带状的隔膜33构成锂电池3的隔膜单元。
其中,两个隔膜33经卷绕后也是分别包括多个隔膜扁平部331和多个隔膜弯折部332,具体结构形式与应用场景二中的隔膜33的结构相同,具体可以参见应用场景二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锂电池3中的负极片32括多个负极扁平部321和多个负极弯折部322,多个负极扁平部321沿厚度方向(图6中Z方向所示)层叠设置,每一个负极弯折部322沿厚度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负极扁平部321通过一个负极弯折部322连接,相邻的两个负极弯折部322沿锂电池3的长度方向(图6中X方向所示)位于负极扁平部321的相反两侧。相当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完整的结构的负极片32卷绕方式类似之字形卷绕方式。
本申请对锂电池3中负极扁平部321和负极弯折部322的数量不做限制,与负极片32卷绕的次数有关系。图6中示出,锂电池3的负极片32卷绕后形成了三个负极扁平部321以及两个负极弯折部322。
上述的锂电池3的厚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垂直。也即,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片32经卷绕后形成的负极弯折部322和负极扁平部321相互垂直,所形成的R角小。同时,本申请实施例的两个隔膜33经卷绕后分别形成的隔膜弯折部332和隔膜扁平部331相互垂直,所形成的R角小。从而提升了锂电池3的能量密度,减小锂电池3的容量损失。
其中,负极片32位于两个隔膜33之间。示例性地,负极片32的负极扁平部321平行于两个隔膜33的隔膜扁平部331,负极片32的正极弯折部312平行于两个隔膜33的隔膜弯折部332。
同时,多个正极片31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每一个正极片31位于相应的隔膜33的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331之间。例如,图6中示出,相邻的两个正极片31中的一个正极片31位于其中一个隔膜33(例如图6所示的左侧的隔膜33)的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331之间,相邻的两个正极片31中的另外一个负极片32位于另外一个隔膜33(例如图6所示的右侧的隔膜33)的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331之间。
也即,负极片32采用卷绕方式形成负极扁平部321和负极弯折部322,两个隔膜33采用卷绕方式分别形成隔膜扁平部331和隔膜弯折部332。其中,多个负极扁平部321、多个正极片31以及多个隔膜扁平部331沿厚度方向采用叠片的形式堆叠起来,例如是按照隔膜扁平部331-负极扁平部321-隔膜扁平部331-正极片31-隔膜扁平部331-正极扁平部311的方式堆叠形成锂电池3。这种叠片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供了锂电池3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负极弯折部322和负极扁平部321可以垂直或近似垂直,例如负极弯折部322和负极扁平部321呈90°设置;也可以是在90°一定范围内浮动,例如夹角是88°、89°89.5°、90.1°、90.5°、91°、92°等;本申请不对负极弯折部322和负极扁平部321做严格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负极弯折部322和负极扁平部321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圆弧角(圆弧过渡)。
同样,本实施例中,沿长度方向,每一个正极片31与相应的隔膜33的隔膜弯折部332间隔设置(图6中A示出间隔)。示例性地,沿长度方向,每一个正极片31的长度短于相应的隔膜33的隔膜扁平部331的长度。
综上,在应用场景四中,负极片32和隔膜33是完整的,负极片32经卷绕(例如按照类似之字形方式卷绕)形成负极扁平部321和负极弯折部322,负极扁平部321和负极弯折部322之间的R角减小;隔膜33片经卷绕(例如按照类似之字形方式卷绕)形成隔膜扁平部331和隔膜弯折部332,隔膜扁平部331和隔膜弯折部332之间的R角的减小,提升了能量密度提升了能量密度;同时,正极片31采用经切割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相比于完全采用叠片方式生产锂电池3,减少负极片32和隔膜33的切割工位,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呈带状的负极片32包括一个负极极耳;而多个呈片状的正极片31中的每一个正极片31包括一个正极极耳。具体设置形式可参见应用场景三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场景一中的锂电池3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个呈带状的正极片31,将正极片31卷绕,以形成图3所示的正极片31的结构,具体参见上文应用场景一中的相关描述;示例性地,正极片31是完整的结构,例如是经过分条机之后的极片;
提供多个呈片状的负极片32,将多个负极片32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示例性地,每个负极片32是经切割后的结构,例如是经过模切机切割后的极片;
提供多个呈片状的隔膜33,将多个隔膜33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示例性地,隔膜33是经切割后的结构,例如是经过模切机切割后的膜片;
沿厚度方向,正极片31的相邻的两个正极扁平部311之间设有两个隔膜33和一个负极片32,一个正极扁平部311和一个负极片32之间设有一个隔膜33。
通过采用介于卷绕式与叠片式之间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锂电池3,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锂电池3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场景二中的锂电池3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个呈带状的正极片31,示例性地,正极片31是完整的结构,例如是经过分条机之后的极片;
提供两个呈带状的隔膜33,示例性地,隔膜33是完整的结构,例如是经过分条机之后的膜片;
正极片31位于两个隔膜33之间;
将正极片31卷绕,以形成图4所示的正极片31的结构,具体参见上文应用场景二中的相关描述;
将两个隔膜33卷绕,以形成图4所示的隔膜33的结构,具体参见上文应用场景二中的相关描述;示例性地,可以将两个隔膜33和两个隔膜33之间的正极片31同时卷绕;
提供多个呈片状的负极片32,将多个负极片32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每一个负极片32位于相应的隔膜33的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331之间;
通过采用介于卷绕式与叠片式之间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锂电池3,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锂电池3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场景三中锂电池3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个呈带状的负极片32,将负极片32卷绕,以形成图5所示的负极片32的结构,具体参见上文应用场景三中的相关描述;示例性地,负极片32是完整的结构,例如是经过分条机之后的极片;
提供多个呈片状的正极片31,将多个正极片31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示例性地,每个正极片31是经切割后的结构,例如是经过模切机切割后的极片;
提供多个呈片状的隔膜33,将多个隔膜33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示例性地,隔膜33是经切割后的结构,例如是经过模切机切割后的膜片。
沿厚度方向,负极片32的相邻的两个负极扁平部321之间设有两个隔膜33和一个正极片31,一个负极扁平部321和一个正极片31之间设有一个隔膜33。
通过采用介于卷绕式与叠片式之间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锂电池3,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锂电池3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场景四中的锂电池3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个呈带状的负极片32,示例性地,负极片32是完整的结构,例如是经过分条机之后的极片;
提供两个呈带状的隔膜33,示例性地,隔膜33是完整的结构,例如是经过分条机之后的膜片;
负极片32位于两个隔膜33之间;
将负极片32卷绕,以形成图6所示的负极片32的结构,具体参见上文应用场景四中的相关描述;
将两个隔膜33卷绕,以形成图6所示的隔膜33的结构,具体参见上文应用场景四中的相关描述;示例性地,可以将两个隔膜33和两个隔膜33之间的负极片32同时卷绕;
提供多个呈片状的正极片31,将多个正极片31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每一个正极片31位于相应的隔膜33的相邻的两个隔膜扁平部331之间。
通过采用介于卷绕式与叠片式之间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锂电池3,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锂电池3的能量密度。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介于卷绕式与叠片式之间的生产方式生产锂电池,所生产的锂电池的R角减小,提升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还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Claims (2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结构包括多个扁平部和多个弯折部,所述多个扁平部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每一个所述弯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扁平部通过一个所述弯折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折部沿第二方向位于所述扁平部的相反两侧;
所述第二结构包括多个扁平部,所述第二结构的所述多个扁平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层叠设置;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结构的所述扁平部位于所述第一结构的所述扁平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的所述扁平部是正极扁平部,所述第一结构的所述弯折部是正极弯折部;所述第二结构的所述多个扁平部包括负极扁平部和隔膜扁平部;
所述正极扁平部和所述负极扁平部之间通过一个所述隔膜扁平部分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正极扁平部之间设有两个所述隔膜扁平部和一个所述负极扁平部,一个所述正极扁平部和一个所述负极扁平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隔膜扁平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每一个所述负极扁平部与相应的所述正极弯折部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每一个所述负极扁平部的长度短于每一个所述隔膜扁平部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的所述扁平部包括正极扁平部和隔膜扁平部,所述第一结构的所述弯折部包括正极弯折部和隔膜弯折部;所述正极扁平部与所述正极弯折部连接,所述隔膜扁平部与所述隔膜弯折部连接;
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一个所述正极扁平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隔膜扁平部之间;
沿所述第二方向,每一个所述正极弯折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隔膜弯折部之间;
所述第二结构的所述扁平部是负极扁平部;
一个所述正极扁平部和一个所述负极扁平部之间通过一个所述隔膜扁平部分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负极扁平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隔膜扁平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每一个所述负极扁平部与相应的所述隔膜弯折部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每一个所述负极扁平部长度短于相应的所述隔膜扁平部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的所述扁平部是负极扁平部,所述第一结构的所述弯折部是负极弯折部;所述第二结构的所述多个扁平部包括正极扁平部和隔膜扁平部;
所述负极扁平部和所述正极扁平部之间通过一个所述隔膜扁平部分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负极扁平部之间设有两个所述隔膜扁平部和一个所述正极扁平部,一个所述负极扁平部和一个所述正极扁平部之间设有一个所述隔膜扁平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每一个所述正极扁平部与相应的所述负极弯折部间隔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每一个所述正极扁平部的长度短于每一个所述隔膜扁平部的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的所述扁平部包括负极扁平部和隔膜扁平部,所述第一结构的所述弯折部包括负极弯折部和隔膜弯折部;所述负极扁平部与所述负极弯折部连接,所述隔膜扁平部与所述隔膜弯折部连接;
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一个所述负极扁平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隔膜扁平部之间;
沿所述第二方向,每一个所述负极弯折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隔膜弯折部之间;
所述第二结构的所述扁平部是正极扁平部;
一个所述负极扁平部和一个所述正极扁平部之间通过一个所述隔膜扁平部分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正极扁平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隔膜扁平部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每一个所述正极扁平部与相应的所述隔膜弯折部间隔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每一个所述正极扁平部长度短于相应的所述隔膜扁平部的长度。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19.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包括一个第一极耳;所述第二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极耳,沿第三方向,一个第一极耳和多个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电池的第三方向相反两侧,且多个所述第二极耳位于所述电池的第三方向的同一侧并串联。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CN202211098159.2A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电池 Pending CN1176734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8159.2A CN117673429A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电池
PCT/CN2023/113819 WO2024051477A1 (zh) 2022-09-08 2023-08-18 一种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8159.2A CN117673429A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3429A true CN117673429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65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8159.2A Pending CN117673429A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3429A (zh)
WO (1) WO2024051477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4304A (zh) * 2002-03-08 2003-09-24 居永明 可反复充放电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55180A (zh) * 2008-09-09 2009-01-28 吉安市优特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芯构造
CN101958430A (zh) * 2010-10-11 2011-01-26 李文漫 连续叠片结构的锂离子电池芯及锂离子电池
CN201893414U (zh) * 2010-10-21 2011-07-06 力佳电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电池电芯结构
DE102011015830A1 (de) * 2011-04-01 2012-10-04 Li-Tec Battery Gmbh Elektrochemische Zelle zum Speichern elektrischer Energie
CN103746144A (zh) * 2014-01-20 2014-04-23 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叠片电池电芯及电池
KR20150049602A (ko) * 2013-10-30 2015-05-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의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4900905A (zh) * 2015-06-03 2015-09-09 深圳市迪凯特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及其生产工艺
CN108054331A (zh) * 2017-11-03 2018-05-18 山西长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卷绕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
CN112038708A (zh) * 2020-10-10 2020-12-0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卷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14542314U (zh) * 2021-03-31 2021-10-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芯及锂电池和汽车
CN114883659A (zh) * 2022-05-23 2022-08-09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叠片电芯组件及叠片电芯组件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2304B2 (ja) * 2001-03-13 2010-10-13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2569901B (zh) * 2011-12-27 2016-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芯及其制作方法
CN103346353B (zh) * 2013-06-24 2016-05-25 深圳市量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芯、其制造方法及其电池
CN111354981A (zh) * 2020-05-22 2020-06-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终端设备
CN112467230B (zh) * 2020-12-02 2022-02-1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4304A (zh) * 2002-03-08 2003-09-24 居永明 可反复充放电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55180A (zh) * 2008-09-09 2009-01-28 吉安市优特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芯构造
CN101958430A (zh) * 2010-10-11 2011-01-26 李文漫 连续叠片结构的锂离子电池芯及锂离子电池
CN201893414U (zh) * 2010-10-21 2011-07-06 力佳电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电池电芯结构
DE102011015830A1 (de) * 2011-04-01 2012-10-04 Li-Tec Battery Gmbh Elektrochemische Zelle zum Speichern elektrischer Energie
KR20150049602A (ko) * 2013-10-30 2015-05-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의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3746144A (zh) * 2014-01-20 2014-04-23 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叠片电池电芯及电池
CN104900905A (zh) * 2015-06-03 2015-09-09 深圳市迪凯特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及其生产工艺
CN108054331A (zh) * 2017-11-03 2018-05-18 山西长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卷绕型动力锂离子电池极耳结构
CN112038708A (zh) * 2020-10-10 2020-12-0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卷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14542314U (zh) * 2021-03-31 2021-10-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芯及锂电池和汽车
CN114883659A (zh) * 2022-05-23 2022-08-09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叠片电芯组件及叠片电芯组件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51477A1 (zh) 2024-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0905A (zh) 一种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及其生产工艺
KR20110037781A (ko) 전지용 전극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0078081A1 (zh) 叠片电芯及其制作方法、锂电池
KR101799570B1 (ko) 양 방향으로 권취되어 있는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5811016A (zh) 一种叠片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KR101291063B1 (ko) 2차 전지 내부 셀 스택 적층 장치 및 방법
CN110783638B (zh) 一种卷绕堆叠式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1340A (zh) 一种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71761B (zh) 一种夹叠式电极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KR101785759B1 (ko) 전극조립체의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13224392A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用卷芯、并联卷芯组及大容量电池
CN113571762A (zh) 一种电芯及其制作方法
CN113224393A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用卷芯、并联卷芯组及大容量电池
CN209119243U (zh) 一种叠片式卷绕锂离子电池结构
CN111799515A (zh) 一种l型叠片锂离子电池芯包的制作工艺
KR101090684B1 (ko) 전지용 전극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7673429A (zh) 一种电池
CN114122325A (zh) 一种分段式间隔涂布极片及裸电芯
CN220774673U (zh) 一种正负极片交错排布的叠片电芯及电池
CN217562605U (zh) 一种叠片复合带及电池卷芯
CN215732080U (zh) 一种夹叠式电芯以及电池
CN220774652U (zh) 一种叠片电芯及电池
KR102159530B1 (ko) 고정 홀이 형성된 단위셀을 포함하고 있는 전극조립체 스택
CN221150070U (zh) 极片、电芯以及电池
CN219759678U (zh) 一种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