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70117A - 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70117A
CN117670117A CN202311630375.1A CN202311630375A CN117670117A CN 117670117 A CN117670117 A CN 117670117A CN 202311630375 A CN202311630375 A CN 202311630375A CN 117670117 A CN117670117 A CN 117670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g
management
project
green building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303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6303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701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70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70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属于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侧重环境影响而缺乏经营阶段的全过程监控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为:该体系包括建设竣工阶段评分模块、建设竣工阶段评级模块、运营阶段评分模块和运营阶段评级模块;该方法为根据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现场评分和数据评分,对评分结果处理后进行评级;根据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和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在线数据评分,对评分结果处理后进行在线评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实现对绿色建筑项目的评价能够结合其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的外部性以及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日趋成熟,国际上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建立的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英国建筑研究院开发的自愿绿色建筑评级体系BREEAM、德国非营利组织可持续性建筑委员会的第二代绿色建筑认证体系DGNB等,国内现行的统一评级体系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主编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以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分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提高与创新六个大项,每个大项下包含控制项(必须满足)和得分项(选择满足)若干评价点,从场地、绿化、建筑空间布局、结构、构造、设备、材料等各方面对建筑的绿色标准进行评价,侧重建筑建设施工阶段,兼顾了运维阶段。
ESG和绿色建筑都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同之处在于绿色建筑偏微观,注重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建设与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而ESG更为宏观,系统性更强,维度更广,需要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方面综合考量。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的建立,是对现有两类评估方法的整合与升级,使ESG在绿色建筑领域的评级更加细化和具有针对性,同时使国内的绿色建筑评级结合ESG的发展趋势,从更为多元的视角了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无论对于绿色建筑建设项目本身的环境和社会意义,还是自下而上作为行业企业治理的结果反馈,都将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
但是,目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1)研究表明,国际和本土的ESG评级机构对于同一企业的ESG评级结果往往会存在较大差异,归因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阶段、能源结构、经营理念和社会文化存在较大区别,因而ESG评级机构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也会不同,导致企业ESG评级结果迥异;套用国际现有ESG评级体系和标准不能较好识别中国企业的环境、社会与治理方面的表现;(2)ESG的研究应用集中在企业政策和策略等宏观层面,项目层面研究不足;在ESG评级体系研究方面,目前大多是ESG机构建立相应指标,应用领域集中在企业层面尤其是金融企业的ESG评价,对项目层面的ESG研究欠缺;(3)国内现有通行评估体系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侧重建筑建设阶段,且主要侧重建筑对于环境(E)的影响,对建筑运营阶段的全过程检测及对ESG的社会(S)和治理(G)缺乏;另外,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全国建设项目的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已基本达峰,控制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成为接下来控排重点;(4)传统对拆除回收的理解仅在于建材使用,以及最终被动式固废回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通过以ESG理论为基础,建立绿色建筑实质性议题及相应细化评估指标,判断绿色建筑项目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的外部性及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所述体系包括:
建设竣工阶段评分模块,用于根据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由绿色建筑项目建设验收专家组现场评分和数据评分;
建设竣工阶段评级模块,用于对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的评分结果处理后进行评级;
运营阶段评分模块,用于获取运营周期内绿色建筑运营数据和项目建设初期对项目未来拆除及材料回收利用的项目规划方案,根据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和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由绿色建筑项目运营验收及拆除预评估专家组在线数据评分;
运营阶段评级模块,用于对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和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的指标评分结果处理后进行在线评级。
结合国际和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容流程,设计了指标评价体系,根据评估阶段的不同,基于ESG的绿色建筑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为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和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
其中,所述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所述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减排措施、场地条件及土地开发、雨水管理、室内外节水、非传统水资源管理、绿色建材、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建筑固废管理、废水/废气排放管理、噪声管理、室内外光环境管理、项目人员安全风险管理、员工发展与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工程安全与质量、建设规范管理政策与措施、建筑原材料来源与采购、供应商ESG战略和评级、建设考虑所在社区的生活及历史文化要素、EPC项目管理架构及运作模式、工程分包责任管理、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团队开发建设及运营维护单位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披露、项目管理绩效与ESG目标关联、项目管理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风险管理、数据安全、监督与问责、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设计、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和AI工程设计及智能管理服务体系。
其中,所述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所述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减排措施、绿色交通工具、可再生能源生产、绿色电力、能源效率及节能设备、雨水管理、室内外节水、非传统水资源管理、建筑固废管理、废水/废气排放管理、噪声管理、企业员工就业、健康及保障、项目人员安全风险管理、员工发展与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项目运营效果评估与公示、绿色教育宣传与建筑绿色性能客户满意度调查、公益活动参与情况、社区公共条件响应、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团队开发建设及运营维护单位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披露、风险管理、数据安全、监督与问责、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绿色建筑数字孪生和AI工程设计及智能管理服务体系;增加了对运营阶段的全程监控方法以及评估指标。
其中,所述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所述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筑固废管理、噪声管理、工程安全与质量、风险管理、监督与问责、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设计、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和绿色建筑数字孪生;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增加了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的方案预设和评估。
体系在项目前期的设计阶段,将拆除回收纳入设计考虑范围,最大化固废回收利用的百分比,最小化对环境的负面性;可以反应在材料采购成本中,即可循环材料成本和可自然废弃对环境无害的材料成本。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待评价项目竣工,建立绿色建筑项目建设验收专家组;根据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现场评分和数据评分;
(2)将步骤(1)中每个指标的评分结果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总分进行评级,得到待评价项目的级别,若达到申报的级别,则颁发ESG绿色建筑建设证书,进入下一步骤(3);
(3)获取运营周期内绿色建筑运营数据,和项目建设初期对未来拆除及材料回收利用的项目规划方案,建立绿色建筑项目运营验收及拆除预评估专家组;根据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和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在线数据评分;
(4)将步骤(3)中每个指标的评分结果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总分进行在线评级,得到待评价项目的级别,若达到申报的级别,则颁发ESG绿色建筑运营证书。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数据通过直接收集或间接收集的方法收集得到,所述直接收集的来源包括企业披露、公司调研、公司报告和公开文档;所述间接收集的来源包括宏观数据媒体、学术、政府和NGO组织的第三方报告。
进一步地,步骤(2)和步骤(4)中,所述评分结果的处理包括分别确定每个指标所对应的权重;每个指标所对应的权重根据每个指标的外部性影响、实现的时间范围和作用程度而定。
步骤(2)和步骤(4)中,总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Ei表示第i个环境指标的二级指标的得分,n表示环境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数量;表示环境指标的得分;Si表示第i个社会指标的二级指标的得分,m表示社会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数量;/>表示环境指标的得分;Gi表示第i个治理指标的二级指标的得分,/>表示治理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数量;/>表示环境指标的得分;W表示总分;K1、K2、K3分别表示环境指标、社会指标、治理指标的权重系数;
其中,环境指标、社会指标、治理指标的权重系数满足如下关系:
K1+K2+K3=1
其中,二级指标的得分由该二级指标的三级指标的得分求平均而得;每个指标采用百分制的方式进行评分。
步骤(2)和步骤(4)中,评级按照总分的分值大小分为3类级别,3类级别包括一等、二等和三等;一等、二等和三等分别对应优秀、良好和合格。
总分≥90,为一等,表示绿色建筑项目具有优秀的ESG综合管理水平,具有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建设或运营期整体表现优秀;
90>总分≥75,为二等,表示绿色建筑项目具有良好的ESG综合管理水平,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尚可,建设或运营期间有少数影响ESG因素的事件,但整体表现稳健;
75>总分≥60,为三等,表示绿色建筑项目ESG综合管理水平一般,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设或运营期间有一些影响ESG因素的事件,其中不排除处理完毕的重大事件。
进一步地,所述绿色建筑项目建设验收专家组的专业知识领域包括绿色建筑、建筑材料、施工管理、建筑设备和智能建造;所述绿色建筑项目运营验收及拆除预评估专家组的专业知识领域包括企业管理、数字建筑、碳管理、绿色能源、建筑节能和固废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对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的《企业ESG披露指南》等国内外报告文件的ESG披露和监管要求、评级指标进行综合研究,然后结合绿色建筑领域的美国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评级标准和国内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统一评级体系,根据“双碳”政策趋势和我国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了具有绿色建筑行业针对性的ESG评价指标体系;
(2)本发明是ESG顶层宏观规划在建筑领域具体落地的体系,是目前可以作为量化的非财务因素自下而上的反馈到开发企业上层ESG战略规划和发展管理中,影响企业外部性的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及内部的财务价值和公司治理。
(3)本发明基于现有问题,首先将评价指标整合到44条,并简化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物化阶段,即建材生产阶段和施工阶段的评价内容,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为33条;增加了对运营阶段的全程监控方法以及评估指标,其中,全程监控方法即绿色建筑数字孪生&AI工程设计及智能管理服务体系,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为30条;增加了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的方案预设和评估,其中,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为9条,真正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另外,本发明体系中对建设项目的社会与治理因素也有相应阶段的考核指标;
(4)本发明中,将拆除回收加入运营评估阶段,并在评价指标对该阶段增加“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设计”和“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两项,即要求在项目前期的设计阶段,就将拆除回收纳入方案设计考虑范围,最大化固废回收利用的百分比和无害化可自然降解材料的使用,最小化对环境的负面性;可以反应在材料采购成本中,即可循环材料成本和可自然废弃对环境无害的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ESG是从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ety)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维度评估衡量公司或行业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其中,环境是指与自然界有关的因素,包括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相互作用,如水、矿产、生物多样性等;社会因素是指影响人类生活的因素,包括劳动标准、健康与安全、社区及客户管理等;治理则涉及与国家或司法管辖区有关的问题或行业中常见做法的因素,以及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包括企业财务透明性、多元管理架构、风险管理等。
基于对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的《企业ESG披露指南》等综合性ESG实质性议题及制定标准的研究,结合前述国际和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前期准备阶段、建筑物化阶段、运营维护阶段拆除回收阶段的流程内容,设计了指标评价体系,表1~3列出了指标评价体系每个指标对应的数据类型、分析类别以及所属的评估阶段。
根据评估阶段的不同,基于ESG的绿色建筑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为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和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
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环境指标、社会指标和治理指标;
环境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能源管理和污染防治;社会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员工权益、工程责任、供应链管理和社会响应;治理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协同创新;
气候变化的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减排措施;
自然资源的三级指标包括场地条件及土地开发、雨水管理、室内外节水、非传统水资源管理、绿色建材和被动式太阳能利用;
能源管理的三级指标包括可再生能源生产;
污染防治的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固废管理、废水/废气排放管理、噪声管理、室内外光环境管理;其中,固废包括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员工权益的三级指标包括项目人员安全风险管理、员工发展与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
工程责任的三级指标包括工程安全与质量、建设规范管理政策与措施;
供应链管理的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原材料来源与采购、供应商ESG战略和评级;
社会响应的三级指标包括建设考虑所在社区的生活及历史文化要素;
治理结构的三级指标包括EPC项目管理架构及运作模式、工程分包责任管理;其中,项目管理包括工程、采购和建设;
治理机制的三级指标包括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团队开发建设及运营维护单位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披露、项目管理绩效与ESG目标关联、项目管理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风险管理、数据安全、监督与问责;
协同创新的三级指标包括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设计、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管理、AI工程设计及智能管理服务体系。
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环境指标、社会指标和治理指标;
环境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能源管理和污染防治;社会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员工权益、工程责任和社会响应;治理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治理机制和协同创新;
气候变化的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减排措施;
能源管理的三级指标包括绿色交通工具、可再生能源生产、绿色电力、能源效率及节能设备;
自然资源的三级指标包括雨水管理、室内外节水、非传统水资源管理;
污染防治的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固废管理、废水/废气排放管理、噪声管理、室内外光环境管理;其中,固废包括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员工权益的三级指标包括企业员工就业、健康及保障、项目人员安全风险管理、员工发展与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
工程责任的三级指标包括项目运营效果评估与公示、绿色教育宣传与建筑绿色性能客户满意度调查;
社会响应的三级指标包括公益活动参与情况、社区公共条件响应;其中,社区公共包括交通、绿地、医疗和学校;
治理机制的三级指标包括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团队开发建设及运营维护单位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披露、风险管理、数据安全、监督与问责;
协同创新的三级指标包括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绿色建筑数字孪生、AI工程设计及智能管理服务体系。
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环境指标、社会指标和治理指标;
环境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气候变化、污染防治;社会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工程责任;治理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治理机制、协同创新;
气候变化的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量;
污染防治的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固废管理、噪声管理;其中,固废包括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工程责任的三级指标包括工程安全与质量;
治理机制的三级指标包括风险管理、监督与问责;
协同创新的三级指标包括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设计、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绿色建筑数字孪生。
表1指标评价体系中环境指标对应的数据类型、分析类别以及所属的评估阶段
表2指标评价体系中社会指标对应的数据类型、分析类别以及所属的评估阶段
表3指标评价体系中治理指标对应的数据类型、分析类别以及所属的评估阶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体系包括:
建设竣工阶段评分模块,用于根据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由绿色建筑项目建设验收专家组现场评分和数据评分;
建设竣工阶段评级模块,用于对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的评分结果处理后进行评级;
运营阶段评分模块,用于获取运营周期内绿色建筑运营数据和项目建设初期对项目未来拆除及材料回收利用的项目规划方案,根据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和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由绿色建筑项目运营验收及拆除预评估专家组在线数据评分;
运营阶段评级模块,用于对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和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的指标评分结果处理后进行在线评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方法,旨在通过以ESG理论为基础,建立绿色建筑实质性议题及相应细化评估指标,判断绿色建筑项目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的外部性及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待评价项目竣工,建立绿色建筑项目建设验收专家组;根据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现场评分和数据评分;
(2)将步骤(1)中每个指标的评分结果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总分进行评级,得到待评价项目的级别,若达到申报的级别,则颁发ESG绿色建筑建设证书,进入下一步骤(3);
(3)获取运营周期内绿色建筑运营数据,和项目建设初期对未来拆除及材料回收利用的项目规划方案,建立绿色建筑项目运营验收及拆除预评估专家组;根据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和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在线数据评分;
(4)将步骤(3)中每个指标的评分结果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总分进行在线评级,得到待评价项目的级别,若达到申报的级别,则颁发ESG绿色建筑运营证书。
步骤(1)中,绿色建筑项目建设验收专家组的专业知识领域包括绿色建筑、建筑材料、施工管理、建筑设备和智能建造。
步骤(3)中,绿色建筑项目运营验收及拆除预评估专家组的专业知识领域包括企业管理、数字建筑、碳管理、绿色能源、建筑节能和固废循环。
步骤(1)中,数据通过直接收集或间接收集的方法收集得到,直接收集的来源包括企业披露、公司调研、公司报告和公开文档;间接收集的来源包括宏观数据媒体、学术、政府和NGO组织的第三方报告。
步骤(3)中,运营周期内绿色建筑运营数据包括建筑能源消耗数据:采暖,照明,空调;能源类型生产/使用数据: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核能),不可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气、煤),能源效率与节约情况;水资源管理数据:雨水管理,室内外节水,非传统水资源管理;碳排放监测数据:范围1、2、3,减排数据;污染监测数据:废水,废气,噪声;员工管理情况:企业员工就业,健康及保障,项目人员安全风险管理,员工发展与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项目宣传与运营效果:项目运营效果评估与公示,绿色教育宣传与建筑绿色性能客户满意度调查;社会参与情况:公益活动参与情况,社区公共(交通、绿地、医疗、学校等)条件响应;项目披露情况:绿建项目管理团队开发建设及运营维护单位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披露;治理情况:风险发生与应对策略,监督与问责情况;数字化情况:绿色建筑数字孪生平台应用效率,AI智能管理服务体系;
步骤(3)中,项目拆除与材料回收利用设计方案包括可拆除及回收建的材料清单:根据建筑材料(物化阶段)采购清单和建筑设备(运营阶段)采购清单;废弃建筑材料:废气混凝土、砖瓦、土、石材、金属、木材、玻璃、PVC等;拆除方式:人工/机器拆除,爆破技术拆除;废弃物处理方式:回收生产/重新利用,自然降解;拆除成本估算:拆除器械、人工、物料、工程周期、废弃物运输等;拆除的能源消耗与材料回收减少的能源消耗估算;通过数字技术(绿色建筑数字孪生)模拟拆除场景、材料回收情况、拆除的能源消耗、回收的能源节约、所有费用成本。
步骤(2)和步骤(4)中,评分结果的处理可以采用对每一个指标的评分结果相加计算总分。
或者,在步骤(2)和步骤(4)中,评分结果的处理包括分别确定每个指标所对应的权重。每个指标所对应的权重根据每个指标的外部性影响、实现的时间范围和作用程度而定。
步骤(2)和步骤(4)中,总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Ei表示第i个环境指标的二级指标的得分,n表示环境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数量;表示环境指标的得分;Si表示第i个社会指标的二级指标的得分,m表示社会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数量;/>表示社会指标的得分;Gi表示第i个治理指标的二级指标的得分,/>表示治理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数量;/>表示治理指标的得分;W表示总分;K1、K2、K3分别表示环境指标、社会指标、治理指标的权重系数;
其中,环境指标、社会指标、治理指标的权重系数满足如下关系:
K1+K2+K3=1
其中,二级指标的得分由该二级指标的三级指标的得分求平均而得;每个指标采用百分制的方式进行评分。
比如,如表1所示,建设竣工阶段,环境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数量n为4,社会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数量m为4,治理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数量为3。
步骤(2)和步骤(4)中,评级按照总分的分值大小分为3类级别,3类级别包括一等、二等和三等;一等、二等和三等分别对应优秀、良好和合格。
总分≥90,为一等,表示绿色建筑项目具有优秀的ESG综合管理水平,具有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建设或运营期整体表现优秀;
90>总分≥75,为二等,表示绿色建筑项目具有良好的ESG综合管理水平,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尚可,建设或运营期间有少数影响ESG因素的事件,但整体表现稳健;
75>总分≥60,为三等,表示绿色建筑项目ESG综合管理水平一般,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设或运营期间有一些影响ESG因素的事件,其中不排除处理完毕的重大事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系包括:
建设竣工阶段评分模块,用于根据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由绿色建筑项目建设验收专家组现场评分和数据评分;
建设竣工阶段评级模块,用于对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的评分结果处理后进行评级;
运营阶段评分模块,用于获取运营周期内绿色建筑运营数据和项目建设初期对项目未来拆除及材料回收利用的项目规划方案,根据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和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由绿色建筑项目运营验收及拆除预评估专家组在线数据评分;
运营阶段评级模块,用于对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和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的指标评分结果处理后进行在线评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所述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减排措施、场地条件及土地开发、雨水管理、室内外节水、非传统水资源管理、绿色建材、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建筑固废管理、废水/废气排放管理、噪声管理、室内外光环境管理、项目人员安全风险管理、员工发展与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工程安全与质量、建设规范管理政策与措施、建筑原材料来源与采购、供应商ESG战略和评级、建设考虑所在社区的生活及历史文化要素、EPC项目管理架构及运作模式、工程分包责任管理、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团队开发建设及运营维护单位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披露、项目管理绩效与ESG目标关联、项目管理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风险管理、数据安全、监督与问责、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设计、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和AI工程设计及智能管理服务体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所述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减排措施、绿色交通工具、可再生能源生产、绿色电力、能源效率及节能设备、雨水管理、室内外节水、非传统水资源管理、建筑固废管理、废水/废气排放管理、噪声管理、企业员工就业、健康及保障、项目人员安全风险管理、员工发展与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项目运营效果评估与公示、绿色教育宣传与建筑绿色性能客户满意度调查、公益活动参与情况、社区公共条件响应、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团队开发建设及运营维护单位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披露、风险管理、数据安全、监督与问责、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绿色建筑数字孪生和AI工程设计及智能管理服务体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所述三级指标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1温室气体排放量、建筑固废管理、噪声管理、工程安全与质量、风险管理、监督与问责、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设计、ESG融入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和绿色建筑数字孪生。
5.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待评价项目竣工,建立绿色建筑项目建设验收专家组;根据ESG体系建设竣工阶段评估指标,现场评分和数据评分;
(2)将步骤(1)中每个指标的评分结果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总分进行评级,得到待评价项目的级别,若达到申报的级别,则颁发ESG绿色建筑建设证书,进入下一步骤(3);
(3)获取运营周期内绿色建筑运营数据,和项目建设初期对未来拆除及材料回收利用的项目规划方案,建立绿色建筑项目运营验收及拆除预评估专家组;根据ESG体系运营阶段评估指标和ESG体系拆除回收阶段评估指标,在线数据评分;
(4)将步骤(3)中每个指标的评分结果进行处理,对处理后的总分进行在线评级,得到待评价项目的级别,若达到申报的级别,则颁发ESG绿色建筑运营证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数据通过直接收集或间接收集的方法收集得到,所述直接收集的来源包括企业披露、公司调研、公司报告和公开文档;所述间接收集的来源包括宏观数据媒体、学术、政府和NGO组织的第三方报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4)中,所述评分结果的处理包括分别确定每个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4)中,所述评级按照总分的分值大小分为3类级别,3类级别包括一等、二等和三等;所述一等、二等和三等分别对应优秀、良好和合格;
步骤(2)和步骤(4)中,总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Ei表示第i个环境指标的二级指标的得分,n表示环境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数量;表示环境指标的得分;Si表示第i个社会指标的二级指标的得分,m表示社会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数量;/>表示社会指标的得分;Gi表示第i个治理指标的二级指标的得分,/>表示治理指标的二级指标的数量;/>表示治理指标的得分;W表示总分;K1、K2、K3分别表示环境指标、社会指标、治理指标的权重系数;
其中,环境指标、社会指标、治理指标的权重系数满足如下关系:
K1+K2+K3=1
其中,二级指标的得分由该二级指标的三级指标的得分求平均而得;每个指标采用百分制的方式进行评分;
所述步骤(2)和步骤(4)中的总分≥90,为一等,表示绿色建筑项目具有优秀的ESG综合管理水平,具有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建设或运营期整体表现优秀;90>总分≥75,为二等,表示绿色建筑项目具有良好的ESG综合管理水平,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尚可,建设或运营期间有少数影响ESG因素的事件,但整体表现稳健;75>总分≥60,为三等,表示绿色建筑项目ESG综合管理水平一般,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有待完善,建设或运营期间有一些影响ESG因素的事件,其中不排除处理完毕的重大事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建筑项目建设验收专家组的专业知识领域包括绿色建筑、建筑材料、施工管理、建筑设备和智能建造。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建筑项目运营验收及拆除预评估专家组的专业知识领域包括企业管理、数字建筑、碳管理、绿色能源、建筑节能和固废循环。
CN202311630375.1A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 Pending CN1176701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0375.1A CN117670117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0375.1A CN117670117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70117A true CN117670117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74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30375.1A Pending CN117670117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70117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7069A (zh) * 2018-11-05 2019-02-22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综合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CN112434940A (zh) * 2020-11-24 2021-03-02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方法和平台
CN114707969A (zh) * 2022-04-27 2022-07-05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智慧城市项目应用实施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7069A (zh) * 2018-11-05 2019-02-22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综合环境影响评估方法
CN112434940A (zh) * 2020-11-24 2021-03-02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方法和平台
CN114707969A (zh) * 2022-04-27 2022-07-05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智慧城市项目应用实施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SCI ESG RESEARCH LLC: "MSCI ESG Ratings Methodology: Opportunities in Green Building Key Issue", 《METHODOLOGY DOCUMENT MSCI ESG RESEARCH LLC 》, 31 October 2023 (2023-10-31), pages 1 - 13 *
支家强;赵靖;常晨晨;: "基于技术方案设计和运行管理分析的绿色建筑评价模型",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no. 03, 20 June 2010 (2010-06-20), pages 44 - 47 *
谭文宇: "绿色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 《优秀硕士论文集》, 15 June 2020 (2020-06-15), pages 40 - 102 *
陈敬武;张云;陈立文;: "基于全过程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方法", 科技和产业, no. 10, 25 October 2013 (2013-10-25), pages 149 - 15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The economics of green buildings: A 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of non-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ropic climates
CN114048955A (zh) 一种建筑碳排放监管系统
CN113205272A (zh) 一种绿色建筑整合碳排放的评价规划方法
Ge et al. Study on the suitability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for affordable housing: A case study o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Xu et al. Approach and practices of district energy planning to achieve low carbon outcomes in China
Meng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model for existing building green-retrofitting
Zhu et al. Urban residential heating policy in China: A review
CN117670117A (zh) 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
Xing Optimization of management structure and resource coordination management method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under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eng et al. Low Carbon Building Design Optimization Based on Intelligent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hen et al. Calc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building therm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Geethika et al. A sustainable approach on socio-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al impact of hospitals
Optis Incorporat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into the LEED gree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Li et al.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lean heating compound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carbon neutrality goal
Tian et al. Study on the life-cycle carbon emission and energy-efficiency management of the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in Hangzhou, China
Liu et al. [Retracted] Application of Lightweight Thermal Insulation Building Materials for Green Building Design
Rothwell et al. Methodological Appendix for Sizing the Clean Economy: A National and Regional Green Jobs Assessment
Fu et 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evaluation indexes regarding China’s eco-industrial parks
Wang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ility in Green Building
Yashwanth How Sustainable is a Conventional Building?
Wang et al. Assessment of Synergy Degree among Process of Integrated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Harbin, China
Wang et al. ICCREM
AL-NAEMI A METHODOLOGY TO ASSE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EDUCATIONAL BUILDINGS IN QATAR WITH A CASE STUDY
Du et al. Dual-carbo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roperty industry: A key role in China’s low-carbon transition
Wang Sequencing the carbon emission cycle of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 based on an ecological city perspec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