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4940A - 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方法和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方法和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4940A
CN112434940A CN202011326450.1A CN202011326450A CN112434940A CN 112434940 A CN112434940 A CN 112434940A CN 202011326450 A CN202011326450 A CN 202011326450A CN 112434940 A CN112434940 A CN 112434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luation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index
index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64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荣
胡智星
张丽娜
廖琳
张颖
陈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uild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uild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uild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uilding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264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49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4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49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该后评估系统包括,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环境质量评价模块和环境负荷评价模块,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根据所述绿色建筑的使用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的使用感受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根据所述绿色建筑的管理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综合运行情况的记录和感受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模块,根据对所述绿色建筑测得的环境质量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环境负荷评价模块,根据对所述绿色建筑测得的环境负荷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方法和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科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方法和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和建筑用户对建筑性能的追求,建筑建成运行后的性能评估,即建筑后评估(Post-Occupancy Evaluation,POE)的研究逐渐兴起和扩展。同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建筑行业向节能和室内环境的改善有很大一个推动力是源于绿色建筑认证的驱动。大多数情况下,绿色认证主要应用于设计阶段,但是建筑物是否为绿色,最重要的检验指标应该是其建成后的实际性能。在此背景下,基于POE理论的实证方法对研究已获得绿色建筑认证的建筑实际性能来说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之一,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该后评估系统包括,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环境质量评价模块和环境负荷评价模块。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根据所述绿色建筑的使用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的使用感受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根据所述绿色建筑的管理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综合运行情况的记录和感受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模块,根据对所述绿色建筑建筑测得的环境质量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环境负荷评价模块,根据对所述绿色建筑建筑测得的环境负荷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二维评价综合定量方式示例图。
图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多个现有绿色建筑评估方法中,CASBEE是一个引入“环境效率”概念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CASBEE评估方法从BEE=Q/L(BEE=“环境效率”,Q=“环境品质”,L=“环境负荷”)的定义出发考虑建筑物的总体性能水平,评估建筑物在限定的环境性能下,通过措施降低环境负荷的效果。
还有一个“环境能源效率”的概念,系指使用者的健康舒适感受与能源资源消耗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环境能源效率”的定义中,环境质量(Quality,Q)作为分子,建筑外部环境负荷(Load,L)作为分母,二者“相除”(Q/L)得到效率,即将取得的建筑使用者健康舒适收益与建筑的能源资源消耗代价进行综合考量。
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尽管能对绿色建筑建成后的性能进行评估,但大部分评估方法都是在一个维度上对建筑的各项性能表现进行简单的得分加减,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无法对建筑的环境质量和环境负荷进行综合考量。如果从技术上更进一步,通过仪器设备对室内声、光、热湿、空气品质等环境质量参数的实测数据和能耗水耗监测数据与基准值进行对比来评估绿色建筑的性能,则由于监测设备数量,监测范围,监测精度和监测时间的限制往往会导致监测结果得到的建筑性能与用户实际感受到的环境质量之间存在差距。
在现有的建筑性能后评估中,国内外有众多评价方法都搜集分析了建筑使用者对建筑环境质量的感受数据,如英国的PROBE和美国的CBE,但还未有方法对建筑设备管理者使用建筑设备的感受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建筑设备管理者主要是物业工程部人员,其主要工作是观察,调控并维护楼宇系统和设备,从而使其能满足建筑内人员的使用。通过物业工程部人员的视角,对楼宇设备系统的有效受控性予以评价,从而间接评估楼宇在物业人员的管理进程中,由于电力、燃气、水等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所造成的环境负荷程度。
因此本发明提出,对于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1.由于现有国内外的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中,从绿色建筑视角出发的性能评估内容占比不多,已有的方法缺乏综合的定量结果,无法达到与同类型建筑相对比的目标。在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领域中,还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估方法对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性能进行总体评价来指导绿色建筑从设计、施工、建筑运行到人员使用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环保地开展。
2.常规的建筑性能一维评价方法未考虑环境效率的评价指标,无法综合考虑建筑环境与建筑负荷之间的关系,对建筑的“收益”和“消耗”的配比关系认知不够清晰,因而无法有效地挖掘建筑在性能提升上的潜力。
3.现有的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中仅从建筑使用者角度评价建筑运行阶段的使用性能,未从建筑设备管理者角度对绿色建筑的运行阶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和方法不够科学全面。建筑设备管理者对绿色建筑的运行状态评价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建筑分析其环境负荷程度的原因,从而能在常规的降低能耗水耗为手段减少环境负荷之余,为建筑寻找到通过调控和改善建筑设备设施来减少环境负荷的新的有效的手段。
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平台,所述平台包括建筑环境质量数据监测系统、建筑环境负荷数据监测系统、建筑使用人员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和设备管理人员使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收集系统和数据监测系统中的仪器实体组件,形成一套系统平台,使整个评价过程和方法具有实体的仪器系统和组件作为支撑。
所述建筑环境质量数据监测系统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器,温湿度传感器,声传感器,照度传感器,水质监测器,分别监测收集室内CO2浓度/TVOC浓度/细颗粒物浓度数据,温湿度数据,噪声级数据,采光系数数据,水质数据,
所述建筑环境负荷数据监测系统远程计量水表,远程计量电表,分别监测收集建筑水耗数据,能耗数据,碳排放数据。
所述建筑使用人员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收集建筑使用人员对建筑使用的感受数据。
所述设备管理人员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收集设备管理人员对建筑设施设备使用的感受数据。
所述平台包括还包括服务器,服务器具有存储器;存储器包括人员使用数据存储器和建筑监测数据存储器,
所述人员使用数据存储器用以存储建筑使用人员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和设备管理人员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收集的建筑使用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对建筑和设备的使用感受数据。
所述建筑监测数据存储器用以存储建筑环境质量数据监测系统和建筑环境负荷数据监测系统监测收集的建筑环境质量数据和建筑环境负荷数据。
所述平台服务器还包括耦合到所述人员使用数据存储器和建筑监测数据存储器的人员使用数据性能分析处理器和建筑测量数据性能分析处理器,计算步骤内置于性能分析处理器中,将对照标准进行得分判定转别为处理器经过一套内置的逻辑运算输出True/False结果。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人员使用数据存储器内使用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的使用感受数据使用置信区间均值法计算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下的二级分项评价指标基准线,判定该绿色建筑是否达到基准线,输出判定结果True或False,结果为True得分,结果为False不得分,将二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权累积得到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得分,对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所述人员使用数据存储器内管理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综合运行情况的记录和感受数据使用置信区间均值法计算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下的二级分项评价指标基准线,判定该绿色建筑是否达到基准线,输出判定结果True或False,结果为True得分,结果为False不得分,将二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权累积得到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得分,对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所述建筑监测数据存储器内绿色建筑建筑环境质量数据使用线性插值法计算环境质量评价模块下的二级分项评价指标基准线,判定该绿色建筑是否达到基准线,输出判定结果True或False,结果为True得分,结果为False不得分,将二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权累积得到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得分,对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所述建筑监测数据存储器内绿色建筑建筑环境负荷数据使用线性插值法计算环境负荷评价模块下的二级分项评价指标基准线,判定该绿色建筑是否达到基准线,输出判定结果True或False,结果为True得分,结果为False不得分,将二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权累积得到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得分,对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所述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和所述环境质量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获得所述绿色建筑环境质量综合得分Q,
根据所述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和所述环境负荷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获得所述绿色建筑环境负荷综合得分L,
根据环境效率BEE=Q/L,确定所述绿色建筑的绿色性能等级。
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图2和1所示,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建筑环境质量数据监测系统监测收集室内CO2浓度/TVOC浓度/细颗粒物浓度数据,温湿度数据,噪声级数据,采光系数数据,水质数据
根据所述环境负荷数据监测系统记录收集建筑水耗数据,能耗数据,碳排放数据
根据所述建筑使用人员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收集建筑使用人员对建筑使用的感受数据。
根据所述设备管理人员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收集设备管理人员对建筑设施设备使用的感受数据。
根据所述人员使用数据存储器存储建筑使用人员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和设备管理人员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收集的建筑使用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对建筑和设备的使用感受数据。
根据所述建筑监测数据存储器存储建筑环境质量数据监测系统和建筑环境负荷数据监测系统监测收集的建筑环境质量数据和建筑环境负荷数据。
根据所述人员使用数据性能分析处理器对所述人员使用数据存储器内使用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的使用感受数据判定该绿色建筑是否达到基准线,输出判定结果True或False,结果为True得分,结果为False不得分,将二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权累积得到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得分,对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所述人员使用数据存储器对所述人员使用数据存储器所述人员使用数据存储器内管理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综合运行情况的记录和感受数据使用判定该绿色建筑是否达到基准线,输出判定结果True或False,结果为True得分,结果为False不得分,将二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权累积得到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得分,对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所述建筑测量数据性能分析处理器对建筑监测数据存储器内的绿色建筑建筑环境质量数据判定该绿色建筑是否达到基准线,输出判定结果True或False,结果为True得分,结果为False不得分,将二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权累积得到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得分,对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所述建筑测量数据性能分析处理器对建筑监测数据存储器内绿色建筑建筑环境负荷数据判定该绿色建筑是否达到基准线,输出判定结果True或False,结果为True得分,结果为False不得分,将二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权累积得到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得分,对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根据所述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和所述环境质量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获得所述绿色建筑环境质量综合得分Q,
根据所述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和所述环境负荷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获得所述绿色建筑环境负荷综合得分L,
根据环境效率BEE=Q/L,确定所述绿色建筑的绿色性能等级。
根据实际开展过的后评估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对其评价指标和实施途径进行汇总排序后,可以得到六个使用频次最高的评价指标和三个最为常用的评价做法,分别是热舒适参数、照度、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噪声、能耗、用水量,以及问卷调查法、采访调查法和专家会议法。在后评估实际案例中通过问卷调查搜集建筑使用者对建筑品质满意度的数据的方式越来越成为主流。
相对于已有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和后评估的实际案例,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侧重体现建筑物所提供的环境品质、用户对此的满意度和与之相匹配的能源、水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管理等。绿色建筑评价方法的内容和指标尽管覆盖了场地规划、建筑和结构、材料资源等内容,但由于这些要素在建筑运营期已不可更改,因此在本项绿色建筑后评估指标中并不考虑纳入此类指标。同时,结合国内与绿色建筑运行性能关系密切的碳排放量核算标准ISO 14064,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还考虑了与绿色建筑运行性能关系密切的碳排放量和建筑成本两个创新性指标,可言更加全面地对绿色建筑运行性能进行评估。除此之外,本发明专利考虑到物业工程管理人员对建筑物的综合运行情况的观察记录以衡量楼宇系统设备的实际运行表现的评估作用,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筑设备管理者对建筑系统设备受控性满意度的评价指标,用以分析楼宇消耗资源和处理废弃物处理所造成的环境负荷,这是建立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指标体系特别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此前国内外的建筑后评估方法中未有涉及的。对以上评价指标从评价类别上分类,可分为环境质量和环境负荷两大维度;从数据搜集评价方法上分类,可分为建筑测量数据评价和人员感受数据评价两大板块。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还综合考虑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方面。其中,定量评价主要针对运营使用阶段的建筑性能和设备性能,定性评价主要针对建筑使用者对环境质量的感受和行为模式,以及建筑管理者对设备性能评估的使用感受数据的搜集。综合两部分评价内容得到绿色建筑后评估总分,体现了被评建筑在运营使用阶段的综合性能水平,同时也可以借由后评估确定建筑未来性能提升及改善的方向路径。
基于对建筑性能评价常用模型框架的梳理,POE常用的评价模型主要有逻辑框架模型、对比分析模型、成功度综合评价模型、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模型、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灰色度关联分析模型等几类。这几种常见后评估方法模型对比如表二。
表二
Figure BDA0002794454050000071
Figure BDA0002794454050000081
通过表二分析可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解决不确定因素的量化问题;多指标权重层次模型适用范围广并且评价方法中包括可量化的使用感受和建筑测量评价指标;灰色模糊评价模型是降低不可控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进行评价;熵权优化模型主要用于同类项目的横向比较。从目前绿色建筑评估方法来看,包括德国的DGNB、加拿大的GB TOOL、中国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2015、《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65-2016等大多采用的是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模型。考虑到多指标权重层次模型通过将指标体系逐级分层展开,并设置多级权重,加权汇总获得评价结果,可使指标之间层次强、可靠性高、误差小,在科学性和可扩展性方面有较大优势,因此本发明方法选取多指标权重层次模型作为评价模型。
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以环境效率为核心,将评价内容根据属性分为四个模块,包括人员感受数据评价模块-建筑使用者(Subjective-Occupancy,SOC)、人员感受数据评价模块-建筑管理者(Subjective-Equipment Management,SFM),建筑测量数据模块-环境质量(Objective-Quality,OQ)和建筑测量数据模块-环境负荷(Objective-Load,OL),并根据理论研究和实际需求将指标进行了分级细化,构建了16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8个二级评价指标的层次模型。如表三所示。
表三
Figure BDA0002794454050000082
Figure BDA0002794454050000091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搜集到的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判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评分规则是以环境效率为内核的“建筑环境质量(Quality,Q)和“建筑环境负荷(Load,L)的二维比值判定模型,通过在Q和L为横、纵坐标的二维空间图上划分不同分布区域来划定绿色性能等级。这种框架相对复杂,但在科学性和可扩展性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利于建筑绿色性能的科学直观评价。Q和L之下的分级指标体系,本发明采用多指标权重层次模型,参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各分项指标不得低于40分基本分的方式,对项目的环境负荷设置低限值(Lmin),并对高星级绿色建筑设置不同级别的环境质量低限值(QA、QB),模型表达效果如图1所示。基于环境效率Q/L的方法,使得人员感受数据评价结果和建筑测量数据评价结果以定量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性能可与同类型建筑相对比。同时,二维的环境效率理念,相比于一维的加权求和方法,更能符合我国新时代的绿色建筑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本发明的评价数据的搜集分为人员感受数据搜集和建筑测量数据搜集两个部分,考虑到结果的有效性,应确保人员感受数据搜集与建筑仪器参数实测同时进行。在人员感受数据评价模块-建筑使用者SOC和人员感受数据评价模块-建筑管理者SFM模块下采用人员感受数据调研搜集的方式,对评价数据统计整理后进行置信区间均值方式进行处理计算评价结果。在人员感受数据评价模块-建筑使用者SOC的数据搜集中,被调研的客观主体量小于100时,数据搜集的样本应基本覆盖所有被调研的主体;当被调研的客观主体量大于100时,被调研的主体量不少于建筑所有被调研主体的20%,且总数不少于100。在人员感受数据评价模块-建筑管理者SFM的数据搜集中,对收据搜集的样本量不做要求,但被调研的客观主体须为物业工程部人员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在建筑测量数据评价模块-环境质量OQ和建筑测量数据评价模块-环境负荷OL模块下采用仪器建筑搜集记录数据的方式,对实测数据采用插值法或分档得分等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式获得评价结果。在建筑测量数据评价模块-环境质量OQ的数据搜集中,使用相对应的检测仪对主要功能房间进行抽样布点,连续监测评价指标参数,采样间隔15min,然后将实测结果与相应国家标准中对应类型房间的要求进行比对。在建筑测量数据评价模块-环境负荷OL的数据搜集中,先确定参评建筑所处气候区和建筑类型,获取建筑面积等基本信息,并获取建筑在一个时间周期内(通常为连续12个月或一个日历年)中评价指标的实际消耗量,计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扣除车库面积)指标消耗量,将被评建筑的能耗指标实测值结果与本方法创新性提出的基准线确定的上下区间值进行比对。
以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做一详细说明。
本发明基于“建筑环境质量与性能(Quality,Q)”和“建筑外部环境负荷(Load,L)”的二维体系结构,构建以建筑环境效率为原理的评价体系,提出了以双主客观为原则的绿色建筑后评估的评价方法。基于系统性、科学性等原则,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研、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了十六个一级评价指标,建立了在绿色建筑运行阶段以低环境负荷、高环境质量为导向的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方法,弥补了现有专利和研究在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上的不足,指导绿色建筑从设计、施工、建筑运行到人员使用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环保地开展,有效地挖掘绿色建筑在性能提升上的潜力,开创了物业工程部对设备评价数据采集分析以评价建筑环境负荷的先河,从建筑设施设备的使用角度帮助绿色建筑分析其环境负荷程度的原因,从而能在常规的降低能耗水耗为手段减少环境负荷之余,为建筑寻找到通过调控和改善建筑设备设施来减少环境负荷的新的有效的手段。
本发明中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后评估系统包括,
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环境质量评价模块和环境负荷评价模块,
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根据所述绿色建筑的使用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的使用感受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根据所述绿色建筑的管理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综合运行情况的记录和感受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模块,根据对所述绿色建筑建筑测得的环境质量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环境负荷评价模块,根据对所述绿色建筑建筑测得的环境负荷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对于所述绿色建筑的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室内物理性能指标和总体满意度指标,
所述的室内物理性能包括多个二级评价指标,包括温度满意度指标、湿度满意度指标、声指标、光指标和室内空气品质指标,
所述总体满意度包括的二级评价指标是综合感受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对于所述绿色建筑的一级评价指标包括供暖空调及通风系统指标、电气系统指标、建筑用水指标、垃圾废弃物管理指标,
所述供暖空调及通风系统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空调系统配置与控制指标和人员使用与保养维护指标,
所述电气系统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电气设备的控制与人员使用指标,
所述建筑用水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节水系统的使用、控制与故障率指标和绿化用水系统的使用与控制指标,
所述垃圾废弃物管理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废弃物管理内容与管理现状指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质量评价模块对于所述绿色建筑的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室内声环境指标、室内光环境指标、室内空气品质指标、室内热湿环境指标、用水质量指标,
所述室内声环境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室内噪声级指标,
所述室内光环境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室内采光系数指标,
所述室内空气品质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CO2浓度指标、TVOC浓度指标、细颗粒物浓度指标,
所述室内热湿环境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温湿度指标,
所述用水质量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直饮水水质指标、生活热水水质指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负荷评价模块对于所述绿色建筑的一级评价指标包括能耗指标、水耗指标、污染物控制指标、建筑碳排放量指标、建筑建造运营成本指标,
所述能耗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单位面积年运行能耗指标,
所述水耗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年运行水耗指标,
所述污染物控制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废气污水噪声排放指标、垃圾分类收集指标,
所述建筑碳排放量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单位建筑面积的碳排放量指标,
所述建筑建造运营成本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建筑建造运营成本展示指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和所述环境质量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获得所述绿色建筑环境质量综合得分Q,
根据所述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和所述环境负荷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获得所述绿色建筑环境负荷综合得分L,
根据环境效率BEE=Q/L,确定所述绿色建筑的绿色性能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评价指标或二级评价指标的确定符合多指标权重层次模型。
8.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包括服务器,服务器具有存储器;以及耦合到存储器的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人员使用数据存储器内使用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的使用感受数据使用置信区间均值法计算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下的二级分项评价指标基准线,判定该绿色建筑是否达到基准线,输出判定结果True或False,结果为True得分,结果为False不得分,将二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权累积得到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得分,对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所述人员使用数据存储器内管理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综合运行情况的记录和感受数据使用置信区间均值法计算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下的二级分项评价指标基准线,判定该绿色建筑是否达到基准线,输出判定结果True或False,结果为True得分,结果为False不得分,将二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权累积得到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得分,对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根据所述建筑监测数据存储器内绿色建筑建筑环境质量数据使用线性插值法计算环境质量评价模块下的二级分项评价指标基准线,判定该绿色建筑是否达到基准线,输出判定结果True或False,结果为True得分,结果为False不得分,将二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权累积得到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得分,对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所述建筑监测数据存储器内绿色建筑建筑环境负荷数据使用线性插值法计算环境负荷评价模块下的二级分项评价指标基准线,判定该绿色建筑是否达到基准线,输出判定结果True或False,结果为True得分,结果为False不得分,将二级评价指标得分加权累积得到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得分,对一级分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所述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和所述环境质量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获得所述绿色建筑环境质量综合得分Q,
根据所述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和所述环境负荷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获得所述绿色建筑环境负荷综合得分L,
根据环境效率BEE=Q/L,确定所述绿色建筑的绿色性能等级。
9.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绿色建筑的使用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的使用感受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所述绿色建筑的管理人员对该绿色建筑综合运行情况的记录和感受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物理环境数据监测系统对所述绿色建筑建筑测得的环境质量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物理环境数据监测系统对所述绿色建筑建筑测得的环境负荷数据对该绿色建筑做出评价;
根据所述建筑使用者评价模块和所述环境质量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获得所述绿色建筑环境质量综合得分Q,
根据所述建筑管理者评价模块和所述环境负荷评价模块的评价结果获得所述绿色建筑环境负荷综合得分L,
根据环境效率BEE=Q/L,确定所述绿色建筑的绿色性能等级。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CN202011326450.1A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方法和平台 Pending CN1124349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6450.1A CN112434940A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方法和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6450.1A CN112434940A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方法和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4940A true CN112434940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93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6450.1A Pending CN112434940A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方法和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494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6396A (zh) * 2021-03-10 2021-05-25 同济大学 一种建筑实时能耗异常诊断系统
CN113268098A (zh) * 2021-06-23 2021-08-17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环境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13379285A (zh) * 2021-06-24 2021-09-10 深圳市绿大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环境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819766A (zh) * 2022-06-27 2022-07-29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办公建筑运行性能批量化诊断方法、节能方法及系统
CN117196399A (zh) * 2023-09-21 2023-12-08 深圳市科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客服中台运行监管优化系统
CN117670117A (zh) * 2023-11-30 2024-03-08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
CN117196399B (zh) * 2023-09-21 2024-05-31 深圳市科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客服中台运行监管优化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4075A (zh) * 2011-10-29 2012-01-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WebGIS的绿色建筑智能化节能评估管理系统
US20120072187A1 (en) * 2010-09-21 2012-03-22 Scott Irving System for evalu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CN104599198A (zh) * 2015-01-27 2015-05-0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校园建筑能效管理的指标式多级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4751376A (zh) * 2015-03-03 2015-07-01 国家电网公司 绿色建筑测评系统及方法
CN107168175A (zh) * 2017-06-15 2017-09-15 深圳森阳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CN110991874A (zh) * 2019-11-29 2020-04-10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群微环境测评方法、平台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72187A1 (en) * 2010-09-21 2012-03-22 Scott Irving System for evalu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CN102324075A (zh) * 2011-10-29 2012-01-1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WebGIS的绿色建筑智能化节能评估管理系统
CN104599198A (zh) * 2015-01-27 2015-05-0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校园建筑能效管理的指标式多级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4751376A (zh) * 2015-03-03 2015-07-01 国家电网公司 绿色建筑测评系统及方法
CN107168175A (zh) * 2017-06-15 2017-09-15 深圳森阳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的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CN110991874A (zh) * 2019-11-29 2020-04-10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群微环境测评方法、平台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宏军 等: "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运营后评估标准研究与应用分析", 《建筑科学》, vol. 36, no. 8, pages 131 - 135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6396A (zh) * 2021-03-10 2021-05-25 同济大学 一种建筑实时能耗异常诊断系统
CN112836396B (zh) * 2021-03-10 2022-12-27 同济大学 一种建筑实时能耗异常诊断系统
CN113268098A (zh) * 2021-06-23 2021-08-17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环境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13379285A (zh) * 2021-06-24 2021-09-10 深圳市绿大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环境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819766A (zh) * 2022-06-27 2022-07-29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办公建筑运行性能批量化诊断方法、节能方法及系统
CN117196399A (zh) * 2023-09-21 2023-12-08 深圳市科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客服中台运行监管优化系统
CN117196399B (zh) * 2023-09-21 2024-05-31 深圳市科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客服中台运行监管优化系统
CN117670117A (zh) * 2023-11-30 2024-03-08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esg理念的绿色建筑项目评价体系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4940A (zh) 一种绿色建筑性能的后评估系统、方法和平台
CN111445060B (zh) 一种社区碳排放监测和预测系统及方法
Aksoezen et al. Building age as an indicator for energy consumption
Chang et al. Data and analytics for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e case of a severe cold climate region of China
Yu et al. A decision tree method for building energy demand modeling
Zhao et al.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after adopting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Wei et al. A study of city-leve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benchmarking system for China
Ding et al. Benchmark analysis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for complex campus buildings in China
Tian et al. A review of data-driven build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design on big on-site building performance data
Ghansah et al. Underlying indicators for measuring smartness of building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Liu et al. A data mining research on office building energy pattern based on time-series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CN109242158B (zh) 一种寒冷地区的城市居住建筑系统的能耗预测方法
Sh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key-variable-based parallel HVAC energy predictive model
CN116681177A (zh) 一种基于建筑能耗碳积分减免制的建筑节能方法和系统
Bernett et al.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for early design (SEED) framework for energy use, embodied carbon, cost, and daylighting assessment
Nikolaou et al. Virtual Building Dataset for energy and indoor thermal comfort benchmarking of office buildings in Greece
Su et 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door environment evaluation of large irregular commercial green building in Dalian, China
Ding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city-level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quota methods
Zhou et al. A dynamic energy 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on room level for energ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Zhang et al. Effects of cooking and window opening behaviors on indoor ultrafine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urban residences: A field stud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
CN112365082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公共能源消耗预测方法
CN116720610A (zh) 一种用于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预测方法及系统
KR101655850B1 (ko) 에너지기술 경쟁력 평가장치 및 그 평가방법
Gong et al. An energy efficiency solution based on time series data mining algorithm on elementary school building
CN114626692A (zh) 镇村规模结构优化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