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69268A - 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69268A
CN117669268A CN202410122453.5A CN202410122453A CN117669268A CN 117669268 A CN117669268 A CN 117669268A CN 202410122453 A CN202410122453 A CN 202410122453A CN 117669268 A CN117669268 A CN 117669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wave
target
signal wave
dimens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224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69268B (zh
Inventor
陆锦浩
邵德喜
徐陈超
李腾超
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4101224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692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69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9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69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692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显示在预设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生成光刺激项;获取电信号波的频率;基于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湍流、螺旋波。该方式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激发出靶波,可以彻底驱除介质中的螺旋波与电湍流,即使驱除成功后停止光刺激,介质也不会重新演化为螺旋波态或湍流态,而是成为静息态。

Description

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号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可激发介质广泛存在于物理、化学以及生态系统中,当外界对介质的刺激超过一定阈值,就会引起介质中波的传播。波传播形成的图案就是可激发介质的斑图。一般而言,螺旋波和湍流波是常见的可激发斑图,在特定系统中,会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破坏可激发介质的稳定,因此需要对其控制,使可激发介质的状态恢复稳定。目前的控制方法都无法完全驱除螺旋波与湍流,比如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施加比湍流原特征频率更快频率的螺旋波图案的光刺激来控制电湍流,最终图案会变为一个与光刺激图案同频的螺旋波,但是当撤去光刺激后,由于电湍流本身就是特定参数下的螺旋波破碎形成的,此时介质参数未发生变化,所以光刺激所产生的螺旋波也会破碎从而回到湍流态,导致无法彻底驱除湍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彻底驱除介质中的螺旋波与电湍流,即使驱除成功后停止光刺激,介质也不会重新演化为螺旋波态或湍流态,而是成为静息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信号波控制方法,方法包括:
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显示在预设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生成光刺激项;
获取电信号波的频率;
基于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
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湍流、螺旋波;
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电信号波的步骤包括:
采用预设算法对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电信号波;
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以三维空间平面的形式显示,在三维空间平面上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格点;采用预设算法对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电信号波的步骤包括:
调整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中的指定参数,得到电信号波;
在三维空间平面上,基于预设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显示电信号波。
进一步的,电信号波的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频率、第二频率;其中,第一频率为电湍流的频率,第二频率为螺旋波的频率;如果电信号波为电湍流,获取电信号波的频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电湍流的多个特定点的第一电位数据;
对多个特定点的第一电位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
将第一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中,指数最高的点对应的频率确定为第一频率。
进一步的,如果电信号波为螺旋波,获取电信号波的频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时间内螺旋波的多个特定点的第二电位数据;
针对每个特定点,计算该特定点的每两个相同的第二电位数据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第一差值结果;
将数值最小的第一差值结果确定为第二频率。
进一步的,基于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的步骤包括:
如果频率为第一频率,将第一频率确定为光刺激频率;
如果频率为第二频率,根据预先获取的光刺激频率与靶波频率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靶波频率,基于第二频率与目标靶波频率确定阈值区间,并将光刺激频率确定为目标频率;其中,目标频率满足阈值区间;目标靶波频率为最大的靶波频率。
进一步的,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电信号波的步骤包括:
将光刺激项按第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以使电湍流向靶波演化,得到第一演化结果;其中,第一演化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于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获取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第三频率;
根据映射关系,确定第一频率对应的第一靶波频率;
将第三频率与第一靶波频率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基于第一比较结果控制电湍流;
和/或,将光刺激项按目标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以使螺旋波向靶波演化,得到第二演化结果;其中,第二演化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于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获取第二演化结果对应的第四频率;
根据映射关系,确定目标频率对应的第二靶波频率;
将第四频率与第二靶波频率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基于第二比较结果控制螺旋波。
进一步的,基于第一比较结果控制电湍流,和/或第二比较结果控制螺旋波的步骤包括:
如果第一比较结果指示第三频率与第一靶波频率同步,确定电湍流已终止;
如果第一比较结果指示第三频率与第一靶波频率不同步,则重复执行将光刺激项按第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步骤,直至电湍流终止;
和/或,如果第二比较结果指示第四频率与第二靶波频率同步,确定螺旋波已终止;
如果第二比较结果指示第四频率与第二靶波频率不同步,则重复执行将光刺激项按目标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直至螺旋波终止。
进一步的,获取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第三频率,和/或第二演化结果对应的第四频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多个特定点的第三电位数据;
对多个特定点的第三电位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二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
将第二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中,指数最高的点对应的频率确定为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第三频率;
和/或,获取第二预设时间内第二演化结果对应的多个特定点的第四电位数据;
针对每个特定点,计算该特定点的每两个相同的第四电位数据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第二差值结果;
将数值最小的第二差值结果确定为第四频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信号波控制装置,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显示在预设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生成光刺激项;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信号波的频率;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湍流、螺旋波;
第一生成模块,还用于采用预设算法对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电信号波;
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以三维空间平面的形式显示,在三维空间平面上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格点;第一生成模块,还用于:
调整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中的指定参数,得到电信号波;
在三维空间平面上,基于预设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显示电信号波。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电信号波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的电信号波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显示在预设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生成光刺激项;获取电信号波的频率;基于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湍流、螺旋波。该方式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激发出靶波,可以彻底驱除介质中的螺旋波与电湍流,即使驱除成功后停止光刺激,介质也不会重新演化为螺旋波态或湍流态,而是成为静息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信号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螺旋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电湍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信号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湍流信号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刺激频率与靶波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湍流演化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旋波演化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信号波终止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信号波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可激发介质是指一类能够在特定条件下产生自组织斑图的物质系统。这种系统广泛存在与物理、化学系统中。斑图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它们通常是由系统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的。可激发介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们能够在受到外部刺激时产生快速的、局部的响应,然后在一段时间后恢复到静息状态。这种响应通常被称为“激发”,而斑图的产生正是由于其的这一系统特性。
螺旋波和湍流是常见的可激发斑图,螺旋波的中心位置是一个相奇点,这个点周围的相分布是不连续的,这种奇异的性质使得螺旋波能够一直持续下去。然而,当螺旋波受到外界干扰而失去稳定性时,它们会破裂成更多的相奇点,这些点产生的波相互作用,使得整个系统变得更加混乱,形成湍流。在特定系统中,波会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而可激发介质中的电信号波,比如电湍流、电螺旋波(也即螺旋形电波)是难以控制的,导致可激发介质的状态不稳定。
现有技术通过施加比电湍流原特征频率更快频率的螺旋波图案的光刺激来控制电湍流,最终图案会变为一个与光刺激同频的螺旋波,但是当撤去光刺激后,由于电湍流本身就是特定参数下的螺旋波破碎形成的,此时介质参数未发生变化,所以光刺激所产生的螺旋波也会破碎从而回到湍流态,因此,无法彻底驱除湍流。现有技术利对于电螺旋波控制,比如Majumder等人利用圆形光照在介质中产生一个圆形障碍,使螺旋波钉扎并按照设计的路线移动。Hussaini等人利用低于激发阈值的光照强度改变电信号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而实现控制螺旋波漂移。因此目前的控制方法都无法完全驱除螺旋波与电湍流。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技术可以应用于需要对电信号波进行控制的应用中。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显示在预设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上述电信号波可以是电湍流,也可以是螺旋波(一般指电螺旋波),还可以是电湍流和螺旋波。
上述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可以是Barkley模型,Barkley模型可以表示为:
该模型是一个通用的反应扩散方程,可以用于数值模拟可激发介质,当选取合适的参数时,系统可以呈现出稳定螺旋波、漂移螺旋波、湍流等斑图。其中,u是一个快变量, v是一个慢变量, D表示扩散系数,实际实现时,可以取D=0.001cm2/ms;非线性项描述的是一个瞬间的起激发作用的离子电流,而/>则代表了缓慢的恢复离子电流。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电信号波时,具体可以采用预设算法对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电信号波,电信号波显示在预设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上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可以以三维空间平面的形式显示,在三维空间平面上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格点,上述采用预设算法对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电信号波这个过程具体可以通过下述步骤一至步骤二实现:
步骤一:调整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中的指定参数,得到电信号波。
步骤二:在三维空间平面上,基于预设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显示电信号波。
实际实现时,上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可以理解为是使用Barkley模型模拟的一个100cm*100cm*50cm的可激发介质(相当于上述三维空间平面),将该可激发介质分成500*500*250的格点,每个格点的体积为0.2cm×0.2cm×0.2cm,每个格点间的距离为dx=0.2cm,具体的,建立两个500*500*250的数组vx,y,z, ux,y,z,数组中的每个元素数值表示该对应格点的电位大小,通过这两个三维数组可以画出三维图像,呈现出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的电位斑图(相当于上述电湍流或螺旋波)。
具体的,如果上述电信号波为螺旋波,可以基于上述Barkley模型,选取a=1.1,b=0.19,ε=0.02,使用欧拉步长法对Barkley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计算机中数值模拟上述方程),得到螺旋波斑图。具体的,建立两个500*500*250的数组vx,y,z, ux,y,z,选取一组初始螺旋波数组(v0)x,y,z, (u0)x,y,z,其中,x,y,z分别为3个轴向方向的格点序号;对于该初始螺旋波数组,可以在60≤x≤75,1≤y≤40,1≤z≤50这个区域内,将对应的v0(也即v的初始值)设置为1.0,在1≤x≤60,1≤y≤120,1≤z≤50这个区域内,将对应的u0(也即u的初始值)设置为0.9,除此之外其他区域内u,v的初始值均为0。然后使用欧拉步长法,取空间步长为dx=0.2cm,取时间步长为dt=0.0125ms,即每隔0.0125个时间单位进行一次迭代计算,输出一组新的数组(相当于指定参数),也即通过程序每隔一个dt计算模型中各点的电位大小,每次迭代计算可以输出一个新的数组,将各个数组画出的图像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各个时刻的螺旋波斑图,通常进行到在t=50s时,介质内可以演化出一个可以自旋转的螺旋波,参见如图2所示的一种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螺旋波示意图。
具体的,如果上述电信号波为电湍流,可以基于上述Barkley模型,选取a=0,84,b=0.07,ε=0.075,使用欧拉步长法对Barkley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电湍流斑图。具体的,建立两个500*500*250的数组vx,y,z, ux,y,z,选取一组初始电湍流数组(v0)x,y,z, (u0)x,y,z,其中,x,y,z分别为3个坐标轴轴向方向的格点序号;对于该初始电湍流数组,可以在1≤x≤210,1≤y≤210,40≤z≤55这个区域内,且3600的范围内,将对应的u0(也即u的初始值)设置为1.0;在1≤x≤210,1≤y≤210,1≤z≤39范围内,且/>3600的范围内,将对应的v0(也即v的初始值)设置为1.0;其他区域的/>均设为0;然后使用欧拉步长法,取空间步长为dx=0.2cm,取时间步长为dt=0.0125ms,即每隔0.0125个时间单位进行一次迭代计算,输出一组新的数组(相当于指定参数),也即通过程序每隔一个dt计算模型中各点的电位大小,每次迭代计算可以输出一个新的数组,将各个数组画出的图像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各个时刻的电湍流斑图,通常进行到t=300s时,介质内可以演化出一个电湍流(呈现出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的电位斑图),参见如图3所示的一种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电湍流示意图。
具体的,如果上述电信号波为螺旋波和电湍流,可以使用上述Barkley模型采用上述生成方法,先在一个500*500*250的三维介质中获得螺旋波斑图,再在另一个500*500*250的三维介质中获得电湍流斑图。
实际实现时,上述通过Barkley模型生成螺旋波和电湍流的方式是可变的。可以采用其他可激发介质模型,如Fenton-Kamma模型等。
步骤S104,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生成光刺激项。
上述第二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其中,/>代表了光照刺激的强度;/>为光刺激频率,/>项的作用则是使得光照按照上述光刺激频率可以周期性地作用在介质上;/>代表了三维空间平面中任意一个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每个格点可以理解为边长为0.2cm的正方体,三维空间平面中可以有多个这样的正方体,而这里所说的三维空间平面中任意一个点并不是格点,而是任意一个格点的点,也即某个正方体的点)在整个三维空间平面中的坐标;/>和/>分别为每个格点的长和宽,而/>(相当于上述x),/>(相当于上述y)则分别代表了格点在所在长或宽(也即在坐标轴x轴或y轴)方向上的序号;/>为一种函数,当m和n相等时,该函数的输出值为1,当m和n不相等时,该函数的输出值为0,在上述第二数学模型中,如果该函数的输出值为0,将没有实际意义。
因此,对于第二数学模型,需要保证相等,且/>也相等;据此,可以通过预先设定好的/>,/>值精确控制三维空间平面的哪些区域可以受到光照刺激,哪些部位不能,一般情况下,通常设定三维空间平面的中间区域为光照区域,以达到良好的祛除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定k和j的取值区间均为[250,255],对应的/>和/>取值区间均为[49.8,50.8],也即确定了光照区域,/>光照刺激的强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此得到光刺激项。
步骤S106,获取电信号波的频率。
具体实现时,如果上述电信号波为螺旋波可以通过仪器收集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相当于模拟的可激发介质)中螺旋波的几个特定点的电位变化数据对应的时间间隔,从而得出螺旋波的旋转角频率;如果上述电信号波为电湍流,可以通过仪器收集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相当于模拟的可激发介质)中电湍流的几个特定点的电位变化数据,然后对收集到的电位变化数据(电湍流信号)做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从FFT结果中找到指数最高的频率,作为电湍流的主导角频率(相当于上述电信号波的频率);如果上述电信号波为螺旋波和电湍流,则电信号波的频率包括螺旋波的旋转角频率和电湍流的主导角频率。
步骤S108,基于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
实际实现时,在获取电信号波的频率后,可以确定光刺激项的光刺激频率,如果上述电信号波的频率为螺旋波的旋转角频率,在驱除螺旋波时,光刺激项的光刺激频率范围一般为高于螺旋波的旋转角频率,且低于三维空间平面中靶波能够达到的最大角频率(光刺激频率与靶波频率存在对应关系,靶波能够达到的最大角频率可以理解为对应关系中的最大靶波频率),在数值模拟中,上述光刺激频率范围能够较快驱除介质中的螺旋波。
如果上述电信号波的频率为电湍流的主导角频率,在驱除电湍流时,光刺激项的光刺激频率一般与电湍流的主导角频率相等,在数值模拟中,该光刺激频率与电湍流的主导角频率相等能够较快驱除介质中的电湍流。确定光刺激频率后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光刺激项以对应的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光照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电信号波,最优的光刺激频率不尽相同,因此,光刺激频率不具有限制性。
步骤S110,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湍流、螺旋波。
实际实现时,可以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模拟刺激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时,引起的电位变化;进而模拟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电信号波。具体的,可以对上述Barkley模型,增加一个光刺激项:
除了外的其他部分均与之前相同,而/>表示施加的光刺激项,代表了由光刺激引发的介质的电位变化,它与非线性项/>一样起到激发介质的作用。
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介质受到光刺激将会被激发,继而影响原有的电信号波的传播,具体的,通过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可以产生靶波的斑图(靶波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由中心刺激点以一定频率向外扩散的波)。在靶波的同步下,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原有的电信号波演化成靶波,如果演化后的靶波的频率与光刺激频率对应的靶波频率相同,此时原有的电信号波已经被驱除,并且在光刺激停止后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介质会进入静息态,不会恢复为螺旋波和/或电湍流态。
上述光刺激激发的靶波是可激发介质中能够存在的斑图,因此利用光刺激激发出靶波可以使可激发介质中的电信号波被同步,局部持续的光刺激可以控制全局的电信号波,利用光刺激激发出靶波可以彻底驱除介质中的螺旋波与螺旋波湍流态,使可激发介质呈现出可控、有序的靶波斑图,而且即便驱除成功后停止光刺激系统也不会恢复为螺旋波态或螺旋波湍流态,而是成为静息态,因此不需要长时间得施加光刺激。
实际实现时,通过计算机控制可以改变光刺激频率,光照刺激的强度,光照区域大小,也可以改变可激发介质的模型参数来改变螺旋波的频率、湍流的特征频率,从而改变驱除其所需要的光刺激频率,强度或区域大小,还可以采用其他可激发系统的模型,如Fenton-Kamma模型等,但是必须通过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形成靶波才能完全驱除螺旋波与螺旋波湍流态,其他方式的驱除无法做到撤去光刺激项后可激发系统进入静息态。
上述电信号波控制方法,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显示在预设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生成光刺激项;获取电信号波的频率;基于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湍流、螺旋波。该方式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激发出靶波,可以彻底驱除介质中的螺旋波与电湍流,即使驱除成功后停止光刺激,介质也不会重新演化为螺旋波态或湍流态,而是成为静息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该方法在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所述电信号波。
步骤S204,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生成光刺激项。
步骤S206,如果电信号波为电湍流,获取电湍流的多个特定点的第一电位数据。
步骤S208,对多个特定点的第一电位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
步骤S210,将第一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中,指数最高的点对应的频率确定为第一频率。
上述电信号波的频率可以是第一频率,也可以是第二频率,还可以是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其中,第一频率为电湍流的频率,第二频率为螺旋波的频率。
在实际实现时,可以选取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几个特定点,记录该点数组元素一段时间内数值的变化,记录为数组Wx,y,z(t)(相当于上述第一电位数据),即模拟可激发介质中该点电位大小的变化,将Wx,y,z(t)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频谱(第一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频谱中指数最高的点对应的频率即为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电湍流(电信号)的主导角频率(相当于上述第一频率)。
具体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电湍流的各个特定点的电位变化数据通过FFT后得到的指数最高的点对应的频率是相同的,图5是记录图3所示的电湍流的其中一个点的电位变化数据后,进行FFT得到的结果,根据54所示的一种电湍流信号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示意图可知,指数最高的点对应的频率(电湍流的第一频率)为0.168Hz。
步骤S212,如果电信号波为螺旋波,获取第一预设时间内螺旋波的多个特定点的第二电位数据。
步骤S214,针对每个特定点,计算该特定点的每两个相同的第二电位数据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第一差值结果。
步骤S216,将数值最小的第一差值结果确定为第二频率。
在实际实现时,可以选取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几个特定点,记录该点数组元素一段时间内(相当于上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数值的变化,记录为数组Mx,y,z(t)(相当于上述第二电位数据),即模拟可激发介质中该点电位大小的变化,从Mx,y,z(t)中,获取所有数值相同的数据(比如都为1),然后确定这些相同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所对应的记录时间点,并计算每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值,得到的最小差值(相当于螺旋波旋转了一个周期)即为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螺旋波(电信号)的旋转角频率(相当于上述第二频率)。
具体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螺旋波各个特定点的电位变化数据通过计算后对应的频率是相同的。
步骤S218,如果频率为第一频率,将第一频率确定为光刺激频率。
实际实现时,如果电信号波的频率是第一频率,当根据电信号波的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时,可以直接将上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电湍流的主导角频率(相当于上述第一频率)确定为光刺激频率,然后将光刺激项按第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步骤S220,如果频率为第二频率,根据预先获取的光刺激频率与靶波频率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靶波频率,基于第二频率与目标靶波频率确定阈值区间,并将光刺激频率确定为目标频率;其中,目标频率满足阈值区间;目标靶波频率为最大的靶波频率。
实际实现时,如果电信号波的频率是第二频率,当根据电信号波的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时,需要根据预先确定的光刺激频率与靶波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的,可以参见如图6所示的一种光刺激频率与靶波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示意图),确定出最大的靶波频率(相当于上述目标靶波频率,也即图6中的最高点对应的纵坐标1.6)。然后将阈值区间确定为大于上述第二频率,且小于上述目标靶波频率,光刺激频率可以取该阈值区间中的任意一个值(相当于上述目标频率)。
具体的,上述光刺激频率与靶波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通过三维空间平面显示螺旋波后,可以在三维空间平面的中心区域,选取边长为n的正方形区域,使用光照照射这个区域,激发这个区域的电信号并在介质中从而演化为靶波。并且检测不同光刺激区域大小,光刺激强度情况下能否产生靶波,如果产生则测量靶波的频率是否稳定,并且记录下光刺激频率与靶波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光刺激频率与靶波频率存在m/n(m和n均为整数)的频率锁定关系。
步骤S222,将光刺激项按第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以使电湍流向靶波演化,得到第一演化结果;其中,第一演化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于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上述第一演化结果可以理解为光刺激项按第一频率施加过程中三维空间平面(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所呈现的整体图案(可以包括最终演化后得到的靶波,演化过程中得到的靶波和未完全演化完成的电湍流)。
实际实现时,如果电信号波为电湍流,可以将光刺激项按第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一种叫做靶波的斑图,持续光照一段时间后,电湍流可以被彻底驱除,完全演化成靶波,之后光照停止施加,系统会进入静息态,不会重新回到电湍流的状态中。
具体的,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一种电湍流演化过程示意图,将光刺激项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局部区域(也即光照区域,一般为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的中间区域),可以驱赶局部区域的电湍流(被光刺激的区域的电位呈现出靶波的斑图),当光刺激继续施加,没有被光刺激的区域(外围区域)电湍流也被完全驱赶(没有被光刺激的区域的电位也呈现出靶波的斑图),之后光照停止施加,系统会进入静息态,不会重新回到电湍流的状态中。其中,图7的(a)为施加光刺激项前的电湍流示意图,图7的(b)为光刺激项刚施加之后的电湍流示意图,图7的(c)-图7的(f)为持续施加光刺激项并成功终止电湍流的过程示意图。
步骤S224,获取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第三频率。
具体的,该步骤S224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三至步骤五实现:
步骤三:获取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多个特定点的第三电位数据。
步骤四:对多个特定点的第三电位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二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
步骤五:将第二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中,指数最高的点对应的频率确定为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第三频率。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判断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电湍流是否完全演化成靶波,可以通过收集介质内任意一点的电位变化,当其变化频率与光刺激频率相同,则可认为电湍流被成功驱除。
具体的,可以选取第一演化结果上的几个特定点,记录该点数组元素一段时间内数值的变化,记录为数组 (W1)x,y,z(t)(相当于上述第三电位数据),即模拟的可激发介质中该点电位大小的变化。将(W1)x,y,z(t)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频谱(第二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频谱中指数最高的点对应的频率即为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第一演化结果(电信号)的主导角频率f(相当于上述第三频率)。
步骤S226,根据映射关系,确定第一频率对应的第一靶波频率。
实际实现时,可以根据图6确定光刺激频率为第一频率时对应的第一靶波频率。
步骤S228,将第三频率与第一靶波频率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步骤S230,基于第一比较结果控制电湍流。
具体的,该步骤S230可以通过步骤六至步骤七实现:
步骤六:如果第一比较结果指示第三频率与第一靶波频率同步,确定电湍流已终止。
步骤七:如果第一比较结果指示第三频率与第一靶波频率不同步,则重复执行将光刺激项按第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步骤,直至电湍流终止。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模拟施加光刺激之后,画出新生成的三维数组的三维图像(如图7所示),可以直接观察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电位斑图,若整体为靶波形状(如图7的(f)),则判断为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电湍流被光刺激后产生的靶波同步,电湍流被终止,即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第三频率为第一靶波频率(相当于第三频率与第一靶波频率同步)。如果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第三频率与第一靶波频率不同步(对应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电位斑图如图7的(b)-(e)),则重复执行将光刺激项按第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步骤,直至电湍流终止。
步骤S232,将光刺激项按目标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以使螺旋波向靶波演化,得到第二演化结果;其中,第二演化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于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上述第二演化结果可以理解为光刺激项按第二频率施加过程中三维空间平面(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所呈现的整体图案(可以包括最终演化后得到的靶波,演化过程中得到的靶波和未完全演化完成的螺旋波)。
实际实现时,如果电信号波为螺旋波,可以将光刺激项按第二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一种叫做靶波的斑图,持续光照一段时间后,螺旋波可以被彻底驱除,完全演化成靶波,之后光照停止施加,系统会进入静息态,不会重新回到螺旋波的状态中。
具体的,可以参见图8所示的一种螺旋波演化过程示意图,将光刺激项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局部区域(也即光照区域,一般为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的中间区域),可以驱赶局部区域的螺旋波(被光刺激的区域的电位呈现出靶波的斑图),当光刺激继续施加,没有被光刺激的区域(外围区域)螺旋波也被完全驱赶(没有被光刺激的区域的电位也呈现出靶波的斑图),之后光照停止施加,系统会进入静息态,不会重新回到电湍流的状态中。其中,图8的(a)为施加光刺激项前的螺旋波示意图,图8的(b)为光刺激项刚施加之后的螺旋波示意图,图8的(c)-图8的(f)为持续施加光刺激项并成功终止螺旋波的过程示意图。
步骤S234,获取第二演化结果对应的第四频率。
具体的,该步骤S234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八至步骤十实现:
步骤八:获取第二预设时间内第二演化结果对应的多个特定点的第四电位数据。
步骤九:针对每个特定点,计算该特定点的每两个相同的第四电位数据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第二差值结果。
步骤十:将数值最小的第二差值结果确定为第四频率。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判断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螺旋波是否完全演化成靶波,可以通过收集介质内任意一点的电位变化,当其变化频率与光刺激频率相同,则可认为螺旋波被成功驱除。
具体的,可以选取第二演化结果上的几个特定点,记录该点数组元素一段时间内(相当于上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数值的变化,记录为数组 (M1)x,y,z(t)(相当于上述第四电位数据),即模拟的可激发介质中该点电位大小的变化。从(M1)x,y,z(t)中,获取所有数值相同的数据(比如都为1),然后确定这些相同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所对应的记录时间点,并计算每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值,得到的最小差值(相当于螺旋波旋转了一个周期)即为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第二演化结果(电信号)的旋转角频率(相当于上述第四频率)。
步骤S236,根据映射关系,确定目标频率对应的第二靶波频率。
实际实现时,可以根据图6确定光刺激频率为第二频率时对应的第二靶波频率。
步骤S238,将第四频率与第二靶波频率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步骤S240,基于第二比较结果控制螺旋波。
具体的,该步骤S240可以通过步骤十一至步骤十二实现:
步骤十一:如果第二比较结果指示第四频率与第二靶波频率同步,确定螺旋波已终止。
步骤十二:如果第二比较结果指示第四频率与第二靶波频率不同步,则重复执行将光刺激项按目标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直至螺旋波终止。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在模拟施加光刺激之后,画出新生成的三维数组的三维图像(如图8所示),可以直接观察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电位斑图,若整体为靶波形状(如图8的(f)),则判断为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螺旋波被光刺激后产生的靶波同步,螺旋波被终止,即第二演化结果对应的第四频率为第二靶波频率(相当于第四频率与第二靶波频率同步)。如果第二演化结果对应的第四频率与第二靶波频率不同步(对应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电位斑图如图8的(b)-(e)),则重复执行将光刺激项按目标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步骤,直至螺旋波终止。
上述电信号波控制方法,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生成光刺激项,控制光刺激项按照第一频率和/或第二频率施加,也即,光刺激项按照上述第一频率和/或第二频率可以周期性地作用在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控制电湍流向靶波演化的第一演化结果的第三频率与第一频率对应的第一靶波频率同步,以终止电湍流;和或控制螺旋波向靶波演化的第二演化结果的第四频率与第二频率对应的第二靶波频率同步,以终止螺旋波。该方式利用按照第一频率和/或第二频率施加的光刺激项激发出靶波可以快速有效地彻底终止电湍流和/或螺旋波,且局部持续的光刺激就可以控制全局的电信号波。
进一步的,上述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还给出了能够成功驱除的靶波频率的大小范围,并且即便驱除成功后停止光刺激(撤去光刺激项),系统也不会恢复为螺旋波态或螺旋波湍流态,因此,可以不需要长时间得施加光刺激。
为进一步理解上述实施例,参见图9所示的一种电信号波终止的流程图: 图9中,电信号波包括电湍流和螺旋波,可以采集电湍流的电位变化数据(相当于第一电位数据)和螺旋波的电位变化数据(相当于第二电位数据),然后计算出电湍流特征频率(相当于第一频率)和螺旋波的旋转频率(相当于第二频率),之后根据电湍流特征频率和螺旋波的旋转频率可以施加特定频率(相当于光刺激频率)光刺激到介质中(相当于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产生靶波,判断介质电信号频率与靶波频率是否相等(相当于判断第三频率与第一靶波频率是否相等,以及判断第四频率与第二靶波频率是否相等);如果都相等,则电湍流和螺旋波驱除成功(电信号波终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信号波控制装置,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生成模块10,用于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显示在预设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第二生成模块11,用于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生成光刺激项;获取模块12,用于获取电信号波的频率;确定模块13,用于基于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第一控制模块14,用于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湍流、螺旋波;第一生成模块19,还用于采用预设算法对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电信号波;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以三维空间平面的形式显示,在三维空间平面上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格点;第一生成模块10,还用于:调整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中的指定参数,得到电信号波;在三维空间平面上,基于预设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显示电信号波。
上述电信号波控制装置,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显示在预设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生成光刺激项;获取电信号波的频率;基于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电信号波;其中,电信号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湍流、螺旋波。该装置将光刺激项按光刺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激发出靶波,可以彻底驱除介质中的螺旋波与电湍流,即使驱除成功后停止光刺激,介质也不会重新演化为螺旋波态或湍流态,而是成为静息态。
进一步的,电信号波的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频率、第二频率;其中,第一频率为电湍流的频率,第二频率为螺旋波的频率;如果电信号波为电湍流,获取模块还用于:
获取电湍流的多个特定点的第一电位数据;
对多个特定点的第一电位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
将第一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中,指数最高的点对应的频率确定为第一频率。
进一步的,如果电信号波为螺旋波,获取模块还用于:
获取第一预设时间内螺旋波的多个特定点的第二电位数据;
针对每个特定点,计算该特定点的每两个相同的第二电位数据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第一差值结果;
将数值最小的第一差值结果确定为第二频率。
进一步的,确定模块还用于:
如果频率为第一频率,将第一频率确定为光刺激频率;
如果频率为第二频率,根据预先获取的光刺激频率与靶波频率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靶波频率,基于第二频率与目标靶波频率确定阈值区间,并将光刺激频率确定为目标频率;其中,目标频率满足阈值区间;目标靶波频率为最大的靶波频率。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
将光刺激项按第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以使电湍流向靶波演化,得到第一演化结果;其中,第一演化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于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获取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第三频率;
根据映射关系,确定第一频率对应的第一靶波频率;
将第三频率与第一靶波频率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基于第一比较结果控制电湍流;
和/或,将光刺激项按目标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以使螺旋波向靶波演化,得到第二演化结果;其中,第二演化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于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获取第二演化结果对应的第四频率;
根据映射关系,确定目标频率对应的第二靶波频率;
将第四频率与第二靶波频率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基于第二比较结果控制螺旋波。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
如果第一比较结果指示第三频率与第一靶波频率同步,确定电湍流已终止;
如果第一比较结果指示第三频率与第一靶波频率不同步,则重复执行将光刺激项按第一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步骤,直至电湍流终止;
和/或,如果第二比较结果指示第四频率与第二靶波频率同步,确定螺旋波已终止;
如果第二比较结果指示第四频率与第二靶波频率不同步,则重复执行将光刺激项按目标频率施加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直至螺旋波终止。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
获取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多个特定点的第三电位数据;
对多个特定点的第三电位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二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
将第二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中,指数最高的点对应的频率确定为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第三频率;
和/或,获取第二预设时间内第二演化结果对应的多个特定点的第四电位数据;
针对每个特定点,计算该特定点的每两个相同的第四电位数据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第二差值结果;
将数值最小的第二差值结果确定为第四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信号波控制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电信号波控制方法实施例相同,电信号波控制装置实施例部分,可参考前述电信号波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30和存储器131,该存储器131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130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该处理器130执行机器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电信号波控制方法。
进一步地,图11所示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总线132和通信接口133,处理器130、通信接口133和存储器131通过总线132连接。
其中,存储器13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3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介质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总线13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处理器13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3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3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31,处理器130读取存储器13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上述电信号波控制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信号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所述电信号波;其中,所述电信号波显示在预设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生成光刺激项;
获取所述电信号波的频率;
基于所述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
将所述光刺激项按所述光刺激频率施加到所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所述电信号波;其中,所述电信号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湍流、螺旋波;
所述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所述电信号波的步骤包括:
采用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所述电信号波;
所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以三维空间平面的形式显示,在所述三维空间平面上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格点;所述采用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所述电信号波的步骤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中的指定参数,得到所述电信号波;
在所述三维空间平面上,基于预设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显示所述电信号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波的频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第一频率、第二频率;其中,所述第一频率为所述电湍流的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为所述螺旋波的频率;如果所述电信号波为电湍流,获取所述电信号波的频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电湍流的多个特定点的第一电位数据;
对所述多个特定点的第一电位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一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
将所述第一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中,指数最高的点对应的频率确定为所述第一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电信号波为螺旋波,获取所述电信号波的频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时间内所述螺旋波的多个特定点的第二电位数据;
针对每个所述特定点,计算该特定点的每两个相同的所述第二电位数据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第一差值结果;
将数值最小的所述第一差值结果确定为所述第二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频率为第一频率,将所述第一频率确定为所述光刺激频率;
如果所述频率为第二频率,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光刺激频率与靶波频率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靶波频率,基于所述第二频率与所述目标靶波频率确定阈值区间,并将所述光刺激频率确定为目标频率;其中,所述目标频率满足所述阈值区间;所述目标靶波频率为最大的所述靶波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光刺激项按所述光刺激频率施加到所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所述电信号波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光刺激项按所述第一频率施加到所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以使所述电湍流向靶波演化,得到第一演化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演化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于所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获取所述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第三频率;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频率对应的第一靶波频率;
将所述第三频率与所述第一靶波频率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电湍流;
和/或,将所述光刺激项按所述目标频率施加到所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以使所述螺旋波向靶波演化,得到第二演化结果;其中,所述第二演化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于所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获取所述第二演化结果对应的第四频率;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频率对应的第二靶波频率;
将所述第四频率与所述第二靶波频率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基于所述第二比较结果控制所述螺旋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电湍流,和/或所述第二比较结果控制所述螺旋波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三频率与所述第一靶波频率同步,确定所述电湍流已终止;
如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三频率与所述第一靶波频率不同步,则重复执行将所述光刺激项按所述第一频率施加到所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的步骤,直至所述电湍流终止;
和/或,如果所述第二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四频率与所述第二靶波频率同步,确定所述螺旋波已终止;
如果所述第二比较结果指示所述第四频率与所述第二靶波频率不同步,则重复执行将所述光刺激项按所述目标频率施加到所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直至所述螺旋波终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第三频率,和/或所述第二演化结果对应的第四频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多个特定点的第三电位数据;
对所述多个特定点的第三电位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第二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
将所述第二快速傅里叶变换结果中,指数最高的点对应的频率确定为所述第一演化结果对应的第三频率;
和/或,获取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第二演化结果对应的多个特定点的第四电位数据;
针对每个所述特定点,计算该特定点的每两个相同的所述第四电位数据对应的时间点之间的第二差值结果;
将数值最小的所述第二差值结果确定为所述第四频率。
8.一种电信号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的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生成所述电信号波;其中,所述电信号波显示在预设的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的第二数学模型,生成光刺激项;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信号波的频率;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频率,确定光刺激频率;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光刺激项按所述光刺激频率施加到所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中,产生靶波,以控制所述电信号波;其中,所述电信号波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电湍流、螺旋波;
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还用于采用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所述电信号波;
所述三维可激发介质模型以三维空间平面的形式显示,在所述三维空间平面上设置有预设数量的格点;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还用于:
调整所述第一可激发介质数学模型中的指定参数,得到所述电信号波;
在所述三维空间平面上,基于预设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显示所述电信号波。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信号波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信号波控制方法。
CN202410122453.5A 2024-01-30 2024-01-30 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76692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22453.5A CN117669268B (zh) 2024-01-30 2024-01-30 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22453.5A CN117669268B (zh) 2024-01-30 2024-01-30 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9268A true CN117669268A (zh) 2024-03-08
CN117669268B CN117669268B (zh) 2024-04-26

Family

ID=90071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22453.5A Active CN117669268B (zh) 2024-01-30 2024-01-30 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6926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4659A (zh) * 2022-10-25 2022-11-22 华南师范大学 电湍流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235076A (zh) * 2020-08-27 2023-06-06 易思科波伊克斯公司 用于估算速度场的装置和方法
WO2023109375A1 (zh) * 2021-12-16 2023-06-22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增强方法、装置、opa激光雷达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35076A (zh) * 2020-08-27 2023-06-06 易思科波伊克斯公司 用于估算速度场的装置和方法
WO2023109375A1 (zh) * 2021-12-16 2023-06-22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增强方法、装置、opa激光雷达及存储介质
CN115374659A (zh) * 2022-10-25 2022-11-22 华南师范大学 电湍流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69268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An $ n $-dimensional chaotic system generation method using parametric pascal matrix
CN108805174A (zh) 聚类方法及装置
Baumgarte Aspherical deformations of the Choptuik spacetime
CN111731326A (zh) 避障策略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669268B (zh) 电信号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374659B (zh) 电湍流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111619A (zh) 基于谱图稀疏化的供电网络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05677963B (zh) 一种构建多孔介质模型的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5513051A (zh) 一种点云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1079843A (zh) 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
Moreno et al. Re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aving algorithm applied to electromagnetic tools
Han et al. A novel meminductor-based chaotic oscillating circuit and its DSP realisation for generating PN sequences
CN108256642B (zh) 一种用于非精确计算神经网络的电路设计方法
CN114693687A (zh) 一种车载激光雷达点云分割方法及系统
Heinämäki et al. Three-body dynamics: intermittent chaos with strange attractor
CN110826904A (zh) 风机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处理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706045B (zh) 基于物联网实现大气臭氧监测设备的联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Zhao et al. Cellular automata modelling of dendritic crystal growth based on Moore and von Neumann neighbourhoods
Weinert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one-dimensional cellular automata using reconfigurable computing
Sallow et al. Constructing Sierpinski Gasket Using GPUs Arrays
CN116431503A (zh) 基于高性能分类器的边缘场景生成方法
CN116563415A (zh) 一种车道线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ozierski et al. Parallel uniform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in FPGA
CN117392333A (zh) 地形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Vittorietti et al. Accurate approxim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3D Poisson-Voronoi typical cell geometrical fea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