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6238A - 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56238A
CN117656238A CN202410016205.2A CN202410016205A CN117656238A CN 117656238 A CN117656238 A CN 117656238A CN 202410016205 A CN202410016205 A CN 202410016205A CN 117656238 A CN117656238 A CN 117656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ement pipe
die
assembly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162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尚武
周祥祥
底博涛
董世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Zhiyuan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Zhiyuan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Zhiyuan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Zhiyuan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1620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562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56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62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泥管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封堵环,所述封堵环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分体式外模,所述封堵环的内侧设置有可折叠内模;分体式外模的底部固接有连接杆,可折叠内模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弧形第一内模组件,连接杆的末端与远离该连接杆和分体式外模连接处的一个第一内模组件固接;当两个分体式外模相互远离运动时,两个第一内模组件相向运动使可折叠内模延径向折叠。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分体式外模和可折叠内模联动的方式,当分体式外模被移除时,可折叠内模延径向折叠从而减小内模的外径,无需转场和分批拆模,简化了脱模工序,显著的提高了脱模的效率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泥管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管在完成浇筑和塑形之后,需要对外模和内模进行拆解以便于起吊移除水泥管,该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完成复杂的操作步骤,脱模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分体式外模和可折叠内模联动的方式,当分体式外模被移除时,可折叠内模延径向折叠从而减小内模的外径,无需转场和分批拆模,简化了脱模工序,显著的提高了脱模的效率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包括封堵环,所述封堵环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分体式外模,所述封堵环的内侧设置有可折叠内模;
分体式外模的底部固接有连接杆,可折叠内模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弧形第一内模组件,连接杆的末端与远离该连接杆和分体式外模连接处的一个第一内模组件固接;
当两个分体式外模相互远离运动时,两个第一内模组件相向运动使可折叠内模延径向折叠。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贯穿封堵环并可在封堵环内滑动。
可选的,所述可折叠内模还包括内模联动组件和对称分布的两个弧形第二内模组件;
所述内模联动组件设置在第一内模组件的内侧,当两个第一内模组件相向运动时通过内模联动组件带动两个第二内模组件相向运动。
可选的,所述内模联动组件包括至少一组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弹片,所述弧形弹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内模组件的内侧连接;
所述内模联动组件还包括两个接触件,两个所述接触件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内模组件内侧,所述第一内模组件的末端指向弧形弹片。
可选的,第一内模组件对应的圆心角角度小于第二内模组件对应的圆心角角度。
可选的,第一内模组件靠近第二内模组件的一段以及第二内模组件靠近第一内模组件的一段均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弹性封条。
可选的,所述第二内模组件的连接部上开设有嵌合槽,所述第一内模组件的连接部上设置有支撑片,在所述可折叠内模合模状态下,所述支撑片嵌入靠近所述支撑片的嵌合槽内,所述支撑片和嵌合槽均呈弧形,所述支撑片的内侧面与其所在第一内模组件内侧面共面。
可选的,还包括外模合模组件,两个所述分体式外模上均设置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上开设有若干呈线性排布的通孔;
所述外模合模组件包括两根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具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与连接体上的通孔适配,其中一根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另一根固定杆的一端铰接,其中一根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另一根固定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凸起的截面直径延远离固定杆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连接体上通孔的直径与凸起的截面直径适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泥管模具的使用方法,使用如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包括如下步骤:
合并两个分体式外模,可折叠内模和两个分体式外模在合模状态下合并成管状,可折叠内模和分体式外模之间围成半封闭的成型腔;
向成型腔内放置钢筋网;
向成型腔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使成型腔内的水泥管成型;
水泥管成型凝固后,打开两个分体式外模并使两个分体式外模径向远离水泥管,可折叠内模同步折叠、直径减小,分体式外模和可折叠内模表面离开水泥管;
吊起移除水泥管,完成脱模。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分体式外模和可折叠内模联动的方式,当分体式外模被移除时,可折叠内模延径向折叠从而减小内模的外径,无需转场和分批拆模,简化了脱模工序,显著的提高了脱模的效率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分体式外模的底部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分体式外模的顶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可折叠内模的折叠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外模合模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封堵环;
20、分体式外模;21、连接杆;22、连接体;23、外模合模组件;24、固定杆;25、凸起;
30、可折叠内模;31、第一内模组件;32、第二内模组件;33、连接部;34、弹性封条;35、嵌合槽;36、支撑片;
40、内模联动组件;41、弧形弹片;42、接触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首先对于现有的水泥管浇注成型以及脱模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在水泥管浇筑之前,首先需要制作水泥管的内钢筋网,把成型的钢筋网放进水泥管模具的成型腔内,该成型腔一般为内外模合模后围成的半开式环形腔室,随后操作人员即可向该腔室内注入混凝土,在混凝土的持续注入期间内,需要持续的振动模具,减小注入进成型腔内混凝土的孔隙率,经过振捣和浇筑后,等待混凝土凝固后即可进行拆模。
现有的混凝土模具一般包括外模和内模,由于水泥管在成型后其内壁和外壁均紧贴并挤压内模和外模,内模和外模对水泥管施加的摩擦力使得水泥管难以快速的从模具中抽离,这就使得操作人员需要首先拆除外模,对水泥管、封装环以及内模这一整体进行转场,随后依次拆除封装环和内模,最后对完成的水泥管进行转场存放,从整个拆模或者脱模的过程来看,操作步骤多,转场次数多、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并且脱模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参照图1-图5,包括封堵环10,封堵环10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分体式外模20,两个分体式外模20在合模状态下合并形成模具外模,封堵环10的内侧设置有可折叠内模30,可折叠内模30在两个分体式外模20合并成管状的外模时张开形成管状的内模,在合模状态下,也即在两个分体式外模20形成了一个管状的外模的状态下,管状的外模、管状的内模以及位于封堵环10之间共同围城了一个半开式的成型腔,该成型腔呈环形并且顶部开口,在该水泥管模具合模时,两个分体式外模20内模的外模和可折叠内模30形成的内模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分别与封堵环10的外侧和内侧贴合;
分体式外模20的底部固接有连接杆21;
可折叠内模30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截面呈弧形的第一内模组件31,连接杆21的末端与远离该连接杆21和分体式外模20连接处的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固接,也即连接杆21的末端穿过靠近该连接杆21和分体式外模20连接处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后,与另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固接,当两个分体式外模20相互远离运动时,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相向运动使可折叠内模30延径向折叠、外径减小。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为了方便理解,将该水泥管模具在合模状态下外模和内模的共同中轴线成为轴线,指向轴线并且与外模截面中某一条半径共线的方向为径向方向。
从上述连接方式可以看到,分体式外模20底部的连接杆21穿过靠近该分体式外模20的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与另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固接,另一个分体式外模20底部的连接杆21也是穿过靠近该分体式外模20的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与另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固接,这样就形成了分体式外模20与第一内模组件31的刚性连接。
当某一分体式外模20远离轴线时,与其连接的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向靠近轴线的方向运动,从尺寸的角度来看,当一分体式外模20远离轴线时,由于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向轴线方向靠近,导致可折叠内模30半径减小,而两个分体式外模20形成的外模半径扩大;在水泥管已经在该水泥管模具成型腔内成型的情况下,从与水泥管的接触面积来看,当一分体式外模20远离轴线时,与其连接的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向轴线方向靠近,导致了水泥管与外模和内模的接触面积均减小。
从上述联动状态来看,当水泥管在该水泥管模具中成型后,操作人员通过延远离轴线的方向移动分体式外模20即可同时减小水泥管与内模和外模的接触面积,即减少了水泥管与外模和内模的摩擦力,换句话说,当操作人员延远离轴线的方向移动分体式外模20时,移动的分体式外模20将同步驱动可折叠内模30径向折叠,致使外模和内模脱离与水泥管的接触,操作人员即可起吊水泥管完成脱模操作,与现有技术脱模方式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分批次的拆除外模和内模、无需转场,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小、脱模效率高。
总的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分体式外模20和可折叠内模30联动的方式,当分体式外模20被移除时,可折叠内模30延径向折叠从而减小内模的外径,无需转场和分批拆模,简化了脱模工序,显著的提高了脱模的效率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体式外模20的底部固接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末端与远离该连接杆21和分体式外模20连接处的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固接”,其中连接杆21的末端是指连接杆21远离其与分体式外模20连接点的一端,而连接杆21与分体式外模20和第一内模组件31的固接是指,在装配完成后,连接杆21与分体式外模20和第一内模组件31是刚性连接,形位不变,并不意味着连接杆21与分体式外模20和第一内模组件31是焊接或一体成型等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当然,连接杆21与分体式外模20和第一内模组件31可以通过螺栓或者卡扣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杆21贯穿封堵环10并可在封堵环10内滑动,从结构上来看,封堵环10上可开设有用于连接杆21贯通滑动的通孔,这样,能够限制分体式外模20的运动方向,使分体式外模20在封堵环10贯通孔的约束下指定以径向的方向远离轴线,并且在内模外模均脱离水泥管、操作人员起吊水泥管的时候,外模和内模的自重加载封堵环10上,水泥管起升时能够直接脱离封堵环10,减少了封堵环10拆解这一工序,显著的提高了水泥管的脱模效率;在水泥管完成脱模之后,由于有封堵环10上通孔的约束,操作人员推动两分体式外模20向轴线的方向运动,分体式外模20延指定的方向合拢就位,又减小了操作人员合模的时间。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行的具体实施方式,可折叠内模30还包括内模联动组件40和对称分布的两个弧形第二内模组件32,在两个分体式外模20合模的状态下,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和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组成管状的内模;
内模联动组件40设置在第一内模组件31的内侧,当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相向运动时通过内模联动组件40带动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相向运动。
从外形尺寸来看,第一内模组件31和第二内模组件32外侧面的曲率相同,也即在合模状态下或者可折叠内模30张开时,第一内模组件31和第二内模组件32的外侧曲面,内模联动组件40在分体式外模20带动某一第一内模组件31移动时,通过第一内模组件31的运动带动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向轴线方向运动从而脱离水泥管内模表面,从效果上来看,第二内模组件32和第一内模组件31联动,在两个分体式内模组件均脱离水泥管外表面时,第一内模组件31和第二内模组件32将同步离开水泥管的内侧表面,使得水泥管脱离内外模摩擦力的约束,操作人员即可快速的将水泥管起吊抽离,显著的提高了水泥管脱模的效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第二内模组件32,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和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共同形成了可折叠内模30,通过内模联动组件40使分体式外模20远离轴线的运动能够带动可折叠内模30同步径向折叠,也即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和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同步向轴线方向运动,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仅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向轴线方向运动脱离水泥管内表面使水泥管仍然难以抽离脱模;
通过对现有技术中水泥管脱模方式可以看出,之所以不能在内外模合模的状态下仅通过抽离的方式抽出水泥管,是因为水泥管在成型后其内壁和外壁均紧贴并挤压内模和外模,内模和外模对水泥管施加的摩擦力过大,从而难以抽离水泥管;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径向运动脱离水泥管的内侧表面也代表着充当外模的两个分体式外模20也已经脱离的水泥管的外侧表面,这样,已经减小了水泥管与内外模之间的接触面积,显著的减小了内外模对水泥管的摩擦力,因此,在缺失内模联动组件40的情况下,随着分体式外模20脱离水泥管外侧表面,水泥管内侧的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同步脱离水泥管的内侧表面,在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不动、紧贴水泥管内侧表面时,水泥管仍然能够被起吊抽离;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内模联动组件40后,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同步脱离水泥管的内侧表面,在不增加操作人员操作步骤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的减小模具对水泥管的摩擦力,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更加快速的起吊抽离水泥管,进一步的提高了成型水泥管的脱模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模联动组件40可包括至少一组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弹片41,此处的一组特指两个而非其他数量,弧形弹片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的内侧连接,两个弧形弹片41在安装状态下弧形开口方向相反,两个弧形弹片41的开口方向均朝向其靠近的一侧第一内模组件31,从形状上来看,在两个弧形弹片41的截面均与合模后外模的端面平行的情况下,两个弧形弹片41均向轴线方向内凹;
在合模状态下,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在两个弧形弹片41弹力的作用下紧贴水泥管内侧表面,也即在第二内模组件32紧贴水泥管内侧表面的情况下,两个弧形弹片41处于压缩状态;
内模联动组件40还包括两个接触件42,两个接触件42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内侧,第一内模组件31的末端指向弧形弹片41的内侧。
这样,在操作人员脱模时,分体式外模20远离轴线带动第一内模组件31向轴线方向靠近,此时,第一内模组件31内侧的接触件42末端逐步压迫弧形弹片41,弧形弹片41受压形变使其弯曲角度减小,从而使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向轴线方向靠拢脱离水泥管的内侧表面,减小内模对水泥管的摩擦力,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更加快速的起吊抽离水泥管,进一步的提高了成型水泥管的脱模效率。
需要注意到的是,当某一个分体式外模20远离轴线运动时会带动其中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向轴线方向靠拢,在内模联动组件40的带动下,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靠近移动的这一第一内模组件31的一部分会首先脱离水泥管的内侧,形成了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逐步脱离水泥管内侧面的运动方式,显著的减小了第二内模组件32与水泥管的脱离难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触件42的末端可设置倒圆,使接触件42末端与弧形弹片41的内侧能够更好的相互配合运动,弧形弹片41可通过螺栓、铆钉等连接方式固定在第二内模组件32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内模组件31对应的圆心角角度小于第二内模组件32对应的圆心角角度,在第一内模组件31向轴线方向运动时,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也随之向轴线方向运动脱离水泥管内侧面,完成脱模时,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在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内侧,也即在不产生干涉的情况下,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包裹着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能够较大限度的缩小可折叠内模30在折叠状态下的直径以满足脱模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可折叠内模30合模状态下,第一内模组件31靠近第二内模组件32的一段以及第二内模组件32靠近第一内模组件31的一段均设置连接部33,连接部33上设置有弹性封条34,从行为上来看,在可折叠内模30合模时,第一内模组件31和第二内模组件32通过弹性封条34接触以形成较为致密的可折叠内模30,并且在可折叠内模30折叠时,具有弹性的弹性封条34能够有效的规避第一内模组件31和第二内模组件32运动时的干涉现象,弹性封条34可采用橡胶、硅胶等材质制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内模组件32的连接部33上开设有嵌合槽35,第一内模组件31的连接部33上设置有支撑片36,在可折叠内模30合模状态下,支撑片36嵌入靠近支撑片36的嵌合槽35内,支撑片36和嵌合槽35均呈弧形,支撑片36的内侧面与其所在第一内模组件31内侧面共面,这样,在可折叠内模30形成管状内模时,第一内模组件31上的支撑片36能够给第二内模组件32提供有效的支撑,在合模状态下,两个分体式外模20锁定,通过连接杆21与分体式外模20锁定的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位置也随之锁定,这样,第一内模组件31就能够通过支撑片36给第二内模组件32提供稳定的刚性支撑,以维持管状内模结构,并且嵌合槽35的设置能够给第一内模组件31提供一定的避让,使可折叠内模30在的折叠运动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此外,无需操作人员对可折叠内模30进行额外的锁定,减少了可折叠内模30合模和脱模的步骤,显著的提高了合模和脱模的效率。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行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外模合模组件23,两个分体式外模20上均设置有连接体22,连接体22的上开设有若干呈线性排布的通孔;
外模合模组件23包括两根固定杆24,固定杆24上具有若干凸起25,凸起25与连接体22上的通孔适配,如果将固定杆24的两端分别成为第一端和第二端,那么,其中一根固定杆24的第一端与另一根固定杆24的第一端铰接,其中一根固定杆24的第二端与另一根固定杆24的第二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在进行合模的时候,操作人员将两根铰接在一起的固定杆24放置在两个连接体22相互远离的一侧,随后减小两根固定杆24的角度直至两根固定杆24的第二端接触,操作人员即可使用螺栓对两个固定杆24进行紧固,两个固定杆24上的凸起25插入连接体22上的通孔中,已完成对两个可拆卸外模的固定,操作过程简便,无需操作人员紧固或拆卸多个螺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凸起25的截面直径延远离固定杆24的方向逐渐减小,连接体22上通孔的直径与凸起25的截面直径适配,这样,能够使凸起25更加轻易的进入连接体22的通孔,并且连接体22上通孔与棱台状的凸起25适配,能够有效的减小分体式外模20在振捣浇筑中的位移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泥管模具的使用方法,使用如前述的任意一项水泥管模具,包括如下步骤:
S101、合并两个分体式外模20,可折叠内模30和两个分体式外模20在合模状态下合并成管状,可折叠内模30和分体式外模20之间围成半封闭的成型腔;
S102、向成型腔内放置钢筋网;
S103、向成型腔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使成型腔内的水泥管成型;
S104、水泥管成型凝固后,打开两个分体式外模20并使两个分体式外模20径向远离水泥管,可折叠内模30同步折叠、直径减小,分体式外模20和可折叠内模30表面离开水泥管;
S105、吊起移除水泥管,完成脱模。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环(10),所述封堵环(10)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分体式外模(20),所述封堵环(10)的内侧设置有可折叠内模(30);
分体式外模(20)的底部固接有连接杆(21),可折叠内模(30)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弧形第一内模组件(31),连接杆(21)的末端与远离该连接杆(21)和分体式外模(20)连接处的一个第一内模组件(31)固接;
当两个分体式外模(20)相互远离运动时,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相向运动使可折叠内模(30)延径向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1)贯穿封堵环(10)并可在封堵环(10)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内模(30)还包括内模联动组件(40)和对称分布的两个弧形第二内模组件(32);
所述内模联动组件(40)设置在第一内模组件(31)的内侧,当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相向运动时通过内模联动组件(40)带动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相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联动组件(40)包括至少一组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弹片(41),所述弧形弹片(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内模组件(32)的内侧连接;
所述内模联动组件(40)还包括两个接触件(42),两个所述接触件(42)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内模组件(31)内侧,所述第一内模组件(31)的末端指向弧形弹片(4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内模组件(31)对应的圆心角角度小于第二内模组件(32)对应的圆心角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内模组件(31)靠近第二内模组件(32)的一段以及第二内模组件(32)靠近第一内模组件(31)的一段均设置连接部(33),所述连接部(33)上设置有弹性封条(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模组件(32)的连接部(33)上开设有嵌合槽(35),所述第一内模组件(31)的连接部(33)上设置有支撑片(36),在所述可折叠内模(30)合模状态下,所述支撑片(36)嵌入靠近所述支撑片(36)的嵌合槽(35)内,所述支撑片(36)和嵌合槽(35)均呈弧形,所述支撑片(36)的内侧面与其所在第一内模组件(31)内侧面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模合模组件(23),两个所述分体式外模(20)上均设置有连接体(22),所述连接体(22)的上开设有若干呈线性排布的通孔;
所述外模合模组件(23)包括两根固定杆(24),所述固定杆(24)上具有若干凸起(25),所述凸起(25)与连接体(22)上的通孔适配,其中一根所述固定杆(24)的一端与另一根固定杆(24)的一端铰接,其中一根所述固定杆(24)的另一端与另一根固定杆(24)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5)的截面直径延远离固定杆(24)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连接体(22)上通孔的直径与凸起(25)的截面直径适配。
10.一种水泥管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包括如下步骤:
合并两个分体式外模(20),可折叠内模(30)和两个分体式外模(20)在合模状态下合并成管状,可折叠内模(30)和分体式外模(20)之间围成半封闭的成型腔;
向成型腔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使成型腔内的水泥管成型;
水泥管成型凝固后,打开两个分体式外模(20)并使两个分体式外模(20)径向远离水泥管,可折叠内模(30)同步折叠、直径减小,分体式外模(20)和可折叠内模(30)表面离开水泥管;
吊起移除水泥管,完成脱模。
CN202410016205.2A 2024-01-05 2024-01-05 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76562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6205.2A CN117656238A (zh) 2024-01-05 2024-01-05 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6205.2A CN117656238A (zh) 2024-01-05 2024-01-05 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56238A true CN117656238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6205.2A Pending CN117656238A (zh) 2024-01-05 2024-01-05 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562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60802U (zh) 一种压辊芯模及成型模具
CN114248409B (zh) 一种汽车进气管成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7656238A (zh) 一种脱模方便的水泥管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1469438A (zh) 一种玻璃钢罐体模具
CN108798190B (zh) 电线杆、模具
CN209381234U (zh) 一种管状结构成型内模
CN216551539U (zh) 一种内模系统
CN103934897A (zh) 一种可收缩排烟排气管道内模装置
CN110630834B (zh) 一种带胶圈槽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
CN212147616U (zh) 一种玻璃钢罐体模具
CN114704076A (zh) 一种水泥房主动分级脱合模的内模板结构
CN109795054B (zh) 一种复合材料折痕管的成型装置及方法
KR100511207B1 (ko) 수로관 제조용 모울드 장치 및 그 모울드를 이용한 수로관의 제작 방법
CN107498699B (zh) 一种双变节空心板梁内模结构
CN217891314U (zh) 一种用于生产空心预制构件的芯模和模具
CN217174386U (zh) 一种制备铁路装配化空心墩柱的可收缩内模
CN217494637U (zh) 一种节段梁模板
CN220796462U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线圈成形模具
CN219741619U (zh) 一种推拉式折叠网
CN220995304U (zh) 一种可组装式圆型塑料试模
CN219820362U (zh) 一种脱模装置
CN212312310U (zh) 一种混凝土腔体成型模具
CN213006387U (zh) 一种直压式锁模结构
CN215618868U (zh) 一种适用于小型预制构件内的可抽拔成孔装置
CN210370696U (zh) 一种隧道电缆沟槽施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