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3903A - 一种脉冲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和刺激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脉冲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和刺激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53903A
CN117653903A CN202211065837.5A CN202211065837A CN117653903A CN 117653903 A CN117653903 A CN 117653903A CN 202211065837 A CN202211065837 A CN 202211065837A CN 117653903 A CN117653903 A CN 117653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hannel
battery
pulse generato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658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周东
吴国良
朱为然
章海涛
李正
刘彬
夏宁
袁枝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yu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yu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yu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yu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658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5390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5708 priority patent/WO20240463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653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3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和刺激系统,脉冲发生器包括:连接模块、发生器模块和电池模块,连接模块包括顶盖和通道组件,通道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顶盖内并用于供插入件插入。发生器模块包括第一壳体、电路板和电池连接组件,连接模块安装在发生器模块上,电路板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并电连接通道组件。电池模块包括第二壳体和位于第二壳体内的电池,电池模块安装在发生器模块上并位于发生器模块外,电池通过电池连接组件电连接电路板。相互独立的模块在各自的组装工序时,可以分别单独进行,多线程进行组装,缩短脉冲发生器的整体组装周期,并且组装后的脉冲发生器出现损坏时,可以更换损坏的该模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脉冲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和刺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入式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脉冲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和刺激系统。
背景技术
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神经功能失调和神经损伤康复的手段,神经电刺激系统通过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向相关部位施加电刺激。目前的可植入脉冲发生器的组装工艺较为复杂,脉冲发生器的各部件采用堆叠方案连接,组装时必须完成前一个步骤之后,才能开展下一步,无法多个不同工序同时进行,从而导致产品的组装周期较长。在产品组装出厂前,当出现产品故障时,产品无法使用,需要全部拆卸并再次组装才能使用,会造成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大量消耗,不利于成本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发生器及组装方法和刺激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脉冲发生器,包括:连接模块、发生器模块和电池模块。
所述连接模块包括顶盖和通道组件,所述通道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顶盖内并用于供插入件插入。所述发生器模块包括第一壳体、电路板和电池连接组件,所述连接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电连接所述通道组件。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第二壳体和位于第二壳体内的电池,所述电池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并位于所述发生器模块外,所述电池通过电池连接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为绝缘件,所述顶盖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接合后形成容纳腔,所述后盖朝向前盖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槽。
所述通道组件包括通道盖和多个连接件,所述通道盖朝向后盖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通道槽对应的第二通道槽,所述通道盖和后盖接合后,所述第一通道槽和第二通道槽形成供插入件插入的轴向通道,所述轴向通道上间隔分布多个径向凹槽,每个径向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电连接插入件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电连接电路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层以及连通通道盖内外的通孔,所述通道盖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金属层,每个第二金属层分别通过一个通孔与对应径向凹槽内的第一金属层电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电连接电路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生器模块还包括馈通件,所述馈通件为绝缘件,所述馈通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金属层,每个所述第三金属层分别电连接所述一个第二金属层和电路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充电线圈和天线,所述充电线圈埋设在所述前盖或后盖内,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通道盖的背向径向凹槽的一侧,所述馈通件上设置有第四金属层和两个第五金属层,所述第四金属层分别电连接所述天线和电路板,两个第五金属层分别电连接所述充电线圈和电路板,所述第四金属层和第五金属层分别靠近所述馈通件相对的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朝向顶盖的第一卡部,所述前盖或后盖上设置有第二卡部,所述连接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时,所述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相卡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部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卡部为设置在所述后盖内表面上的带斜面的凸起,所述连接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时,所述第一卡部在所述第二卡部的斜面的导向作用下卡接在所述第二卡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盖上设置有连通容纳腔内外的开孔,所述前盖的开孔是位于所述前盖边缘的缺口或非延伸至所述前盖边缘的开孔;
所述后盖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一辅助定位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后盖的第二辅助定位部,所述连接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时,所述第一辅助定位部和第二辅助定位部相接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深入所述容纳腔内的舌板,所述容纳腔设置有用于填充缝隙的绝缘封装料,所述绝缘封装料封堵所述前盖上的开孔,所述绝缘封装料包裹所述舌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组件还包括防水件和定位件,所述防水件和定位件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在所述轴向通道的开口处,所述防水件和定位件上设置有用于供插入件穿过并进入所述轴向通道的孔,所述定位件用于固定所述插入件,所述连接件为圈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标识件,所述标识件设置在所述顶盖内,所述标识件为金属件并为镂空结构,所述标识件的镂空结构形成所述标识件的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缝线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连接组件包括正极连接器和负极连接器,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器,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器。
所述发生器模块还包括测温器,所述测温器电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测温器用于测量所述电池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钛壳并焊接在一起以形成密闭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壳体复用为所述电池本身的壳体。
一种脉冲发生器的组装方法,所述脉冲发生器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脉冲发生器,所述组装方法包括:
S1:分别独立地组装连接模块、发生器模块和电池模块;
S2:组装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使所述电池模块安装在发生器模块上;
S3:将所述连接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组装方法还包括:
通过焊接组装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向所述顶盖内注入绝缘封装料以使顶盖和第一壳体连接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封装料为环氧树脂。
一种刺激系统,包括:刺激电极、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和导线,所述导线上设置有插入件,所述插入件插入所述通道组件,所述脉冲发生器通过所述导线电连接所述刺激电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刺激系统还包括转换器和多个刺激电极,所述转换器电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并用于将所述脉冲发生器的刺激脉冲信号分为多路刺激脉冲信号,每一路刺激脉冲信号分别通过一个刺激电极进行释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包括延伸导线和多个电极导线,所述转换器通过延伸导线电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每个所述刺激电极通过一个电极导线上的插入件电连接所述转换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将脉冲发生器设计为分别独立的连接模块、发生器模块和电池模块,三个相互独立的模块在各自的组装工序时,可以分别单独进行,多线程进行组装,缩短脉冲发生器的整体组装周期,并且组装后的脉冲发生器出现损坏时,可以更换损坏的该模块,无需将整个脉冲发生器报废处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脉冲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脉冲发生器除去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脉冲发生器除去前盖和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脉冲发生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生器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刺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模块;11、顶盖;111、前盖;112、后盖;1121、第一辅助定位部;113、第一通道槽;114、通道盖;115、第二通道槽;116、轴向通道;117、径向凹槽;118、第一金属层;119、第二金属层;12、通道组件;121、防水件;122、定位件;13、充电线圈;131、充电端子;14、天线;15、第二卡部;16、开孔;17、连接件;18、标识件;19、缝线孔;2、发生器模块;21、馈通件;221、第四金属层;222、第五金属层;22、第三金属层;23、电路板;24、测温器;25、第一壳体;251、第一卡部;252、舌板;253、第二辅助定位部;3、电池模块;31、正极连接器;32、负极连接器;41、延伸导线;42、电极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参照图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脉冲发生器,包括:连接模块1、发生器模块2和电池模块3。
所述连接模块1包括顶盖11和通道组件12,所述通道组件1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顶盖11内并用于供插入件插入,插入件例如是延伸导线41的插入端。所述发生器模块2包括第一壳体25、电路板23和电池连接组件,所述连接模块1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2上,所述电路板23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25内并电连接所述通道组件12。所述电池模块3包括第二壳体和位于第二壳体内的电池,第二壳体复用为所述电池本身的壳体,换言之,第二壳体就是电池本身的壳体,由此,无需在电池壳体外再设置一个壳体,从而简化产品结构,节约成本。所述电池模块3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2上并位于所述发生器模块2外,所述电池通过电池连接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板23。
连接模块1、发生器模块2和电池模块3在组装时包括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首先是各个模块自身的组装,以发生器模块2为例,发生器模块2在自身组装时,首先将电路板23、电池连接组件依次安装在第二壳体内固定后完成初步组装,第二个步骤是将发生器模块2和组装后的连接模块1对接组装,底部和组装后的电池模块3组装,从而完成脉冲发生器组装。完成组装后,在检测时,当任意的组装模块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可以将损坏的该模块取下,并更换同类型的模块再次组装,能够节约成本。并且相对独立的各个模块在组装时,可以在多个工位上互不影响的同时独立的进行组装,能够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缩短每个脉冲发生器的生产工期。此外,采用模块化设计的连接模块1、发生器模块2和电池模块3可以分别各自设计成不同的型号,不同型号的模块采用标准或统一接口,例如,电池模块3可以做成电量不同的模块,从而可以匹配多种电量需求,可以配置小容量电池或大容量电池,或者圆形电池、方形电池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11为绝缘件,可以为塑胶材质,所述顶盖11包括前盖111和后盖112,前盖111和后盖112优选是形状匹配的两个绝缘壳体,所述前盖111和后盖112接合后形成容纳腔,所述后盖112朝向前盖111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槽113。
所述通道组件12包括通道盖114和多个连接件17,所述通道盖114朝向后盖11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通道槽113对应的第二通道槽115,所述通道盖114和后盖112接合后,所述第一通道槽113和第二通道槽115形成供插入件插入的轴向通道116,第一通道槽113和第二通道槽115优选分别是轴向通道116的1/2部分,所述轴向通道116上间隔分布多个径向凹槽117,每个径向凹槽117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电连接插入件的连接件17,径向凹槽117和轴向通道116内部连通,连接件17例如是圈簧和电导丝,所述连接件17电连接电路板23。后盖112上形成第一通道槽113,通道盖114上形成有第二通道槽115,在连接时,第一通道槽113和第二通道槽115经过通道盖114和后盖112的扣合下形成一个轴向通道116,轴向通道116内连接有连接件17(图中未示出)。相较于传统的在后盖112和前盖111之间单独设置两个通道盖114,两个通道盖114接合形成轴向通道116的组装方式,本实施例在后盖112上开设第一通道槽113,第一通道槽113作为轴向通道116的一部分与第二通道槽115配合共同形成轴向通道116,该方式集成化更高,充分利用后盖112的结构,减小厚度,在后盖112上预先制作装配结构,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顶盖11上的各个部件组装时的尺寸配合公差,进而从整体上减小脉冲发生器的体积,更加轻便。
其中后盖112的底部还可以具有一段条形凸起,用来和发生器模块2上对应后盖112的底部的凹槽配合,在组合时通过填充密封胶等起到固定作用。
优选的,所述径向凹槽117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层118以及连通通道盖114内外的通孔,所述通道盖114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金属层119,每个第二金属层119分别通过一个通孔与对应径向凹槽117内的第一金属层118电连接,所述连接件17通过第一金属层118和第二金属层119电连接电路板23。第一金属层118和第二金属层119可以是通过电镀等工艺形成在通道盖114上,在此不一一列举。在工作时,发生器模块2产生刺激信号,刺激信号通过第二金属层119传递并穿过通孔后,通过第一金属层118传递并到连接件17上,最终连接件17将刺激信号传递给插入件后输送至其他部位,完成信号传递。第一金属层118和第二金属层119为均为厚度均匀的导电金属材料,分别贴合或形成在通道该的内侧、通孔及外侧,具有良好的电连接稳定性,同时第一金属层118和第二金属层119连接时的接触面积较大,相较于传统的点与点、以及点与面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的面与面的金属层连接,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同时第一金属层118和第二金属层119不易脱落和不易移动并导致短路,当脉冲发生器受到振动或碰撞时,第一金属层118和第二金属层119仍然能保持良好的电连接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生器模块2还包括馈通件21,所述馈通件21为绝缘件,所述馈通件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金属层22,每个所述第三金属层22分别电连接所述一个第二金属层119和电路板23。多个第三金属层22和多个第二金属层119一一对应连接,在工作时,发生器模块2产生的刺激信号通过多个第三金属层22和第二金属层119电连接并传递到连接模块1,然后刺激信号通过连接模块1内插接的插入件传递到外部,最终通过刺激电极将刺激信号作用在待刺激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连接组件包括正极连接器31和负极连接器32,所述电池模块3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未示出),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器31,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器32。在电池模块3和发生器模块2连接后,电池模块3的正极连接器31和负极连接器32分别对应连接在发生器模块2的底部接口,为发生器模块2供电。
较优的,所述发生器模块2还包括测温器24,所述测温器24电连接所述电路板23,所述测温器24用于测量所述电池的温度。测温器24可以延伸至所述电池模块3内,或者,电池模块3上设置有凹部,测温器24的测温端接触电池模块3上的凹部,测温器24例如是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在工作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测出电池的温度,测温器24也可以是非接触式的红外测温仪,通过红外测温仪测出电池的温度。温度信息可以储存在储存器内,也可以传递给外部设备,供医护人员及时了解脉冲发生器的内部情况。
优选的,所述连接模块1还包括充电线圈13和天线14,所述充电线圈13埋设在所述前盖111或后盖112内,在充电时,外部的无线充电器和充电线圈13感应,从而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最终通过电池模块3将产生的电量储存,用户无需通过物理方式更换脉冲发生器的电池,来维持脉冲发生器持续工作。具体的讲,充电线圈13产生的感应电流通过线圈和电路板23的连接处传递,然后电流经过电路板23上的线路传递,并通过正极连接器31和负极连接器32进入到电池内蓄电。采用上述无线充电方式能够长久维持脉冲发生器的使用寿命,此外,将充电线圈13埋设在所述前盖111或后盖112内,一方面,由于前盖111或后盖112一般为无机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能够减小或避免产生涡流热效应,充电效率高,另一方面,充电线圈13埋入后,能够避免充电线圈13占用空间,有利于减小产品尺寸。
所述天线14设置在所述通道盖114的背向径向凹槽117的一侧,所述馈通件21上设置有第四金属层221和两个第五金属层222,所述第四金属层221分别电连接所述天线14和电路板23,两个第五金属层222分别电连接所述充电线圈13和电路板23,所述第四金属层221和第五金属层222分别靠近所述馈通件21相对的两端。用户可以通过天线14使脉冲发生器与外部接收装置进行通信,从而使脉冲发生器的内部信息实时反馈给外部接收装置,从而外部的接收装置可以了解到脉冲发生器的工作参数,例如工作时的电池温度、电池电量,或者发生模块内部的温度信息,帮助外部的医护人员对脉冲发生器的性能稳定性做出判断,还可以通过天线14对脉冲发生器进行控制。第五金属层222和充电线圈13分别与引出到前盖111或后盖112外部的充电端子131电性连接,从而将充电线圈13的电流经过电路板23最终为电池模块3进行充电。第四金属层221和第五金属层222分别靠近所述馈通件21相对的两端,即第四金属层221靠近所述馈通件21的一端,第五金属层222靠近所述馈通件21相对的另一端,由此,能够减少第五金属层222对用于通信的第四金属层221的信号造成干扰,信号传输可靠性更高。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25上设置有朝向顶盖11的第一卡部251,所述前盖111或后盖112上设置有第二卡部15,所述连接模块1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2上时,所述第一卡部251和第二卡部15相卡接。其中第一卡部251例如是带有斜面的卡接插头,第二卡部15例如是带有卡槽的卡环,插头卡接在卡环的槽内形成卡接,前盖111和后盖112通过第一卡部251和第二卡部15卡接在一起,组装方式较为简便,不需要复杂的工序完成组装,减少了组装步骤,缩短了脉冲发生器的组装周期。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部251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卡部15为设置在所述后盖112内表面上的带斜面的凸起,所述连接模块1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2上时,所述第一卡部251在所述第二卡部15的斜面的导向作用下卡接在所述第二卡部15上。在连接时,将连接模块1的连接端和发生器模块2的连接端竖直对接,带有斜面的凸起,会最先抵接第一卡部251,第一卡部251在斜面的作用下被推动偏移一定角度,直至第二卡部15的凸起移动到第一卡部251的槽内,第一卡部251恢复竖直的角度,将第二卡部15卡紧固定,在组装时,方便组装人员快速准确的组装,缩短脉冲发生器的整体组装周期。第一卡部251和第二卡部15还具有辅助定位的作用,防止连接模块1和发生器模块2组装时偏离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111上设置有连通容纳腔内外的开孔16,开孔16可以是条形状开孔,所述前盖111的开孔16可以是位于所述前盖111边缘的缺口,也可以是非延伸至所述前盖111边缘的开孔,开孔16具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在组装时,将连接模块1和发生器模块2连接后,组装人员可以通过条形状开孔16,直接将上述的第二金属层119和第三金属层22通过焊线连接、第四金属层221和天线14通过焊线连接、第五金属层222和充电端子131焊线连接,无需组装人员将连接模块1和发生器模块2的全部电路板23露出操作,简化组装步骤,降低产品的报废率。第二作用是,第二金属层119和第三金属层22焊线结束,并经过测试合格后可以通过此处的开孔16向脉冲发生器的内部注入用来固化的胶,从而将连接模块1和发生器模块2连接在一起,并有效封装内部的各元件,起到防水作用。
后盖11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25的边缘设置有第一辅助定位部1121,第一辅助定位部1121可以是第一壳体25的边缘的凸起,所述第一壳体25上设置有与后盖112的第二辅助定位部253,第二辅助定位部253可以是后盖112上的凹槽,或者,第一辅助定位部1121是凹槽,第二辅助定位部253是后盖112上的凸起,所述连接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时,所述第一辅助定位部1121和第二辅助定位部253相接合,例如第一辅助定位部1121插入第二辅助定位部253,或者,第二辅助定位部253插入第一辅助定位部1121,由此,在连接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时,第一辅助定位部1121和第二辅助定位部253起到辅助定位作用,同时,后盖112的边缘不会翘起,提高整个脉冲发生器的平整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25上设置有深入所述容纳腔内的舌板252,所述容纳腔设置有用于填充缝隙的绝缘封装料,绝缘封装料例如是环氧树脂,所述绝缘封装料封堵所述前盖111上的开孔16,所述绝缘封装料包裹所述舌板252。在连接模块1和发生器模块2对接时,舌板252会同时插入在容纳腔的内部预设的位置处,为上述第一卡部251和第二卡部15的连接起到导向和辅助定位作用,简化了第一卡部251和第二卡部15在组装时位置校准步骤,方便组装,绝缘封装料注入并固化后,绝缘封装料包裹所述舌板252,能够有效提高连接模块1和发生器模块2的连接强度,并有效封装内部的各元件,起到防水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组件12还包括防水件121和定位件122,所述防水件121和定位件122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在所述轴向通道116的开口处,所述防水件121和定位件122上设置有用于供插入件穿过并进入所述轴向通道116的孔,所述定位件122用于固定所述插入件,所述连接件17为圈簧。其中,防水件121例如通过橡胶或硅胶等材料通过注塑而成。在组装时,插入件通过轴向开口插入,并沿着轴向通道116径直插入,直至插入件上的连接位置和所有的圈簧保持一一对应,然后通过紧固件将插入的插入件的一端夹紧固定在连接模块1内。其中紧固件可以是螺纹连接在后盖112上的螺栓,在组装时,操作人员旋拧螺栓,使螺帽压紧插入件的轴面,完成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模块1还包括标识件18,所述标识件18设置在所述顶盖11内,所述标识件18为金属件并为镂空结构,所述标识件18的镂空结构形成所述标识件18的标识,金属件可以通过镂空部分作为标记,来记录该脉冲发生器的连接模块1、发生器模块2和电源模块等模块的型号,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在X光机扫描用户的身体,可以通过标识件18了解到脉冲发生器的各个模块的信息,方便医护人员了解到更多关于脉冲发生器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11上设置有缝线孔19。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缝合线穿过开孔16,将脉冲发生器缝合在用户的体内,防止用户在日常生活的活动,导致脉冲发生器在体内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减小脉冲发生器的故障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25和第二壳体均为钛壳并焊接在一起以形成密闭容纳空间。在组装时,电池模块3组装在发生器模块2的底部的这一步骤优选放在发生器模块2和连接模块1组装前完成,在此不做限定。钛壳为生物相容性材料,植入在患者体内后,不会出现排斥反应。形成的密闭容纳空间能够起到防水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脉冲发生器的组装方法,所述脉冲发生器为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脉冲发生器,所述组装方法包括:步骤S1至S3。
步骤S1:分别独立地组装连接模块1、发生器模块2和电池模块3。
首先通过多道、可同时进行的工序分别将以上三个模块做出并组装完毕,不同的模块在组装时可以通过不同的产线和工序独立完成,并且在完成组装后可以通过各自的检测工序,检测产品质量,多线程加工组装,相较于传统的一条龙组装方式具有更优的组装效率,缩短了脉冲发生器的整体组装时间,同时相互独立的三个模块在损坏后方便损坏的模块,并将同型号的该模块再次和另外两个模块组装,形成新的脉冲发生器。
步骤S2:组装连接第一壳体25和第二壳体,以使所述电池模块3安装在发生器模块2上。第一壳体25和第二壳体对接,使电池模块3的伸出的正极连接器31和负极连接器32对接在发生器模块2的底部对接,电池模块3的可以为发生器模块2的工作提供电力支持。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2包括步骤S21:通过焊接组装连接第一壳体25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25和第二壳体在连接后,通过焊接工序将第一壳体25和第二壳体密封连接。
步骤S3:将所述连接模块1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2上。
可以在将电池模块3和发生器模块2连接后,再将发生器模块2和连接模块1通过卡扣的形式扣合在一起,并继续将连接模块1和发生器模块2的导电层电连接,随后可以通过测试工序,将初步组装成型的脉冲发生器进行功能测试。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S3包括步骤S31:向所述顶盖11内注入绝缘封装料以使顶盖11和第一壳体25连接在一起。功能测试合格的脉冲发生器将会最终通过顶盖11上的开口,向内部灌装绝缘封装料,固化后脉冲发生器整体形成密封的状态,在植入患者的体内使用时,可以实现防水。其中绝缘封装料可以是优选为环氧树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刺激系统,包括:刺激电极、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和导线,所述导线上设置有插入件,所述插入件插入所述通道组件12,所述脉冲发生器通过所述导线电连接所述刺激电极。插入件的连接位点和通道组件12上的圈簧的位置一一对应,在工作时,脉冲发生器产生的电刺激信号,通过通道模组和连接在通道组件12内的插入件传递,然后通过导线传递到刺激电极,并通过刺激电极将刺激信号释放在患者的待刺激点,辅助患者刺激治疗,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刺激系统还包括转换器和多个刺激电极,所述转换器电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并用于将所述脉冲发生器的刺激脉冲信号分为多路刺激脉冲信号,每一路刺激脉冲信号分别通过一个刺激电极进行释放。现有脉冲发生器通常设置两个通道组件12,并通两个通道组件12连接两个刺激电极,进而实现释放两路脉冲刺激,目前两路脉冲刺激已经无法满足治疗需求,需要增加刺激电极数量,本实施方式中,转换器上可以设置多个通道模组,通道模组可以供插入件插入,通过设置转换器,能够将一路多触点的刺激脉冲分离为多路多触点的刺激脉冲,每一路刺激脉冲信号再通过一个刺激电极进行释放,由此可以实现超过两个刺激电极施加电刺激的要求,满足临床更多根电极刺激的需求。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包括延伸导线41和多个电极导线42,所述转换器通过延伸导线41电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每个所述刺激电极通过一个电极导线42上的插入件电连接所述转换器,通过设置延伸导线41和多个电极导线42,便于脉冲发生器和多个刺激电极之间的电连接。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所有的这些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包括顶盖和通道组件,所述通道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顶盖内并用于供插入件插入;
发生器模块,所述发生器模块包括第一壳体、电路板和电池连接组件,所述连接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电连接所述通道组件;
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第二壳体和位于第二壳体内的电池,所述电池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并位于所述发生器模块外,所述电池通过电池连接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为绝缘件,所述顶盖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接合后形成容纳腔,所述后盖朝向前盖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槽;
所述通道组件包括通道盖和多个连接件,所述通道盖朝向后盖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通道槽对应的第二通道槽,所述通道盖和后盖接合后,所述第一通道槽和第二通道槽形成供插入件插入的轴向通道,所述轴向通道上间隔分布多个径向凹槽,每个径向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电连接插入件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电连接电路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层以及连通通道盖内外的通孔,所述通道盖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金属层,每个第二金属层分别通过一个通孔与对应径向凹槽内的第一金属层电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电连接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模块还包括馈通件,所述馈通件为绝缘件,所述馈通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金属层,每个所述第三金属层分别电连接所述一个第二金属层和电路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充电线圈和天线,所述充电线圈埋设在所述前盖或后盖内,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通道盖的背向径向凹槽的一侧,所述馈通件上设置有第四金属层和两个第五金属层,所述第四金属层分别电连接所述天线和电路板,两个第五金属层分别电连接所述充电线圈和电路板,所述第四金属层和第五金属层分别靠近所述馈通件相对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朝向顶盖的第一卡部,所述前盖或后盖上设置有第二卡部,所述连接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时,所述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相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部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卡部为设置在所述后盖内表面上的带斜面的凸起,所述连接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时,所述第一卡部在所述第二卡部的斜面的导向作用下卡接在所述第二卡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上设置有连通容纳腔内外的开孔,所述前盖的开孔是位于所述前盖边缘的缺口或非延伸至所述前盖边缘的开孔;
所述后盖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一辅助定位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后盖的第二辅助定位部,所述连接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时,所述第一辅助定位部和第二辅助定位部相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深入所述容纳腔内的舌板,所述容纳腔设置有用于填充缝隙的绝缘封装料,所述绝缘封装料封堵所述前盖上的开孔,所述绝缘封装料包裹所述舌板。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组件还包括防水件和定位件,所述防水件和定位件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在所述轴向通道的开口处,所述防水件和定位件上设置有用于供插入件穿过并进入所述轴向通道的孔,所述定位件用于固定所述插入件,所述连接件为圈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还包括标识件,所述标识件设置在所述顶盖内,所述标识件为金属件并为镂空结构,所述标识件的镂空结构形成所述标识件的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缝线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组件包括正极连接器和负极连接器,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器,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器;
所述发生器模块还包括测温器,所述测温器电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测温器用于测量所述电池的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钛壳并焊接在一起以形成密闭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壳体复用为所述电池本身的壳体。
15.一种脉冲发生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发生器为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脉冲发生器,所述组装方法包括:
分别独立地组装连接模块、发生器模块和电池模块;
组装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使所述电池模块安装在发生器模块上;
将所述连接模块安装在所述发生器模块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焊接组装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向所述顶盖内注入绝缘封装料以使顶盖和第一壳体连接在一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封装料为环氧树脂。
18.一种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刺激电极;
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脉冲发生器;
导线,所述导线上设置有插入件,所述插入件插入所述通道组件,所述脉冲发生器通过所述导线电连接所述刺激电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系统还包括转换器和多个刺激电极,所述转换器电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并用于将所述脉冲发生器的刺激脉冲信号分为多路刺激脉冲信号,每一路刺激脉冲信号分别通过一个刺激电极进行释放。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包括延伸导线和多个电极导线,所述转换器通过延伸导线电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每个所述刺激电极通过一个电极导线上的插入件电连接所述转换器。
CN202211065837.5A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脉冲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和刺激系统 Pending CN117653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5837.5A CN117653903A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脉冲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和刺激系统
PCT/CN2023/115708 WO2024046346A1 (zh) 2022-09-01 2023-08-30 脉冲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和刺激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5837.5A CN117653903A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脉冲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和刺激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53903A true CN117653903A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65837.5A Pending CN117653903A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脉冲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和刺激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53903A (zh)
WO (1) WO202404634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77737U (zh) * 2014-01-17 2014-07-02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在头部植入的脑深部电刺激系统
EP3856328A1 (en) * 2018-09-24 2021-08-04 Galvani Bioelectronics Limited Implantable pulse generator with suture holes, methods for implanting the same, and encapsulation of external components in active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US20210187291A1 (en) * 2019-12-23 2021-06-24 Medtronic, Inc. Ceramic-to-metal joint for implantable pulse generators
CN111744110A (zh) * 2020-06-05 2020-10-09 清华大学 一种接线槽单侧设置的脉冲发生器及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
CN216725525U (zh) * 2021-12-07 2022-06-14 上海神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植入式脉冲发生器及电刺激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46346A1 (zh)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54843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nternal seal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988497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nternal seal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8103348B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 header assembly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10449373B2 (en) Connector enclosure assemblies of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an angled lead passageway
US7489968B1 (en) Pre-molded header with universal tip-to-tip feedthru adaptor
US20100285697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king
US4226244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implantable electrical generators
US6327502B1 (en) Implantable stimulator housing with electrode connector
JP2005500143A (ja) 植込み型医療装置組立体及び製造方法
US9401562B2 (en) Down the bore with open windows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EP2968953B1 (e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and assembly thereof
WO2024032576A1 (zh) 一种连接器、加工方法和刺激系统
US20220379123A1 (e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comprising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117653903A (zh) 一种脉冲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和刺激系统
US8941020B2 (en) Lead feedthrough and electrical functional unit
CN112533667A (zh) 植入物和组装植入物的方法
EP1501599A1 (en) Device in connection with pacers
US20220143413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edical implant
CN218652732U (zh) 一种具有透窗的脉冲发生器和刺激系统
US11497922B2 (en) Modular connector housing concept
US11541244B2 (en) Detachable seal for medical implants
US20070213780A1 (en) Implantable pulse generator
CN215780987U (zh) 一种导电组件及体内植入神经刺激器
CN210631207U (zh) 一种体内植入设备
CN112533669A (zh) 植入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