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50021A - 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智能墙壁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智能墙壁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50021A
CN117650021A CN202410076865.XA CN202410076865A CN117650021A CN 117650021 A CN117650021 A CN 117650021A CN 202410076865 A CN202410076865 A CN 202410076865A CN 117650021 A CN117650021 A CN 117650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positioning
switch
shell
contro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768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明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n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n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768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500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650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500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控组件,包括基壳;至少一按键,所述按键活动连接于所述基壳;所述基壳于每一所述按键的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提供复位力;其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基壳的固定端以及延伸于所述固定端的定位弯曲部,所述定位弯曲部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定位弯曲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按键定位连接;所述定位弯曲部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图形呈弯曲状,以使得所述定位弯曲部能够在第三方向上发生形变,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连接结构朝向所述固定端的方向;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按键的按压面。本发明提供的操控组件能够提高按键的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智能墙壁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智能墙壁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发展,智能开关逐渐替代传统墙壁开关,智能开关作为智能家居的触发设备,在整个系统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智能开关不仅能像传统墙壁开关一样控制受控设备通断,而且还具有远程控制、一键全开/全关、联动智能场景等功能。
现有的智能开关常在壳体上一体成型地设置有弹性臂,弹性臂抵接于按键下方,为按键提供复位力;并且将弹性臂的末端与按键之间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定位,使得按键在弹性臂的定位作用下能够提高位置精度,进而更准确地触发电子开关,并且使得各按键之间的间隙更均匀。
现有的智能开关一般采用直臂式弹性臂,当按键被按下时,按键抵压弹性臂向下发生变形,与此同时,弹性臂的端部也将发生水平位移,导致按键与弹性臂将在定位连接的部位产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而直臂式弹性臂难以通过变形来消除该相对位移。所以在现有技术中,只能增大按键与弹性臂之间定位配合的间隙,让两者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但这会造成按键的定位精度差,导致按键松松垮垮,各按键之间的间隙变得不均匀,且按键触发电子开关的精度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控组件,其中弹性支撑件的定位弯曲部能够在第三方向上发生形变,使得定位弯曲部能够通过形变来消除其末端在按压过程中发生的水平位移,进而让按键与定位弯曲部的定位配合更加紧密,以提高按键的定位精度;并且,由于定位弯曲部能够在第三方向上发生形变,使得定位弯曲部不会对按键的按压运动造成干涉,进而按键按压手感更加顺滑,同时,使得按键与弹性支撑件定位连接的部位不易损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控组件,其中定位弯曲部呈弧形弯曲状,使得定位弯曲部不仅能够在第三方向上变形,还能够朝向其它方向变形,从而适配按键的各区域都能被按压的特性,使得按键各区域按压所受到的复位力较为一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控组件,其中定位弯曲部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图形的弯曲角度大于60°,以增强定位弯曲部在第三方向上的变形能力,使得按键按压手感更顺滑,而且定位弯曲部的使用寿命更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控组件,其中弹性支撑件通过抵接的方式为按键提供复位力,相比于其它传递力的方式,本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与按键之间不会脱离抵接,可靠性更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控组件,其封闭的弹性支撑结构支撑稳定性更高,能够更平衡地支撑按键,以适配按键的各区域均能被按压的特性;并且,相比于开放的弹性支撑结构,封闭的弹性支撑结构使用寿命更长,弹力保持性更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控组件,其中两个弹性支撑件对称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对,以使得两个弹性支撑件能够平衡地支撑按键,适配于按键的各区域均能被按压的特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控组件,其中每一按键对应的定位结构的数量仅为两个,从而避免出现过定位,使得定位结构与连接结构的配合精度更高,以提高按键的定位精度,并且能够保证各定位结构均能于对应的连接结构完成配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控组件,其中各连接卡勾能够互为支点地发生按压运动,以实现按键的各区域都能被按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开关,其中显示屏被各触发凸起包围,以便于通过显示屏显示各电子开关对应的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开关,其中模式切换部被隐藏式地安装,当基壳安装于底壳时,模式切换部被遮挡而无法操作,当控制板跟随基壳拆离于底壳时,模式切换部对外暴露以便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开关,其中当网络断开时,用户可通过模式切换部将智能墙壁开关切换至第一模式,此时一部分电子开关功能将被强制改为控制对应的继电器,用户可通过操作电子开关控制继电器来给智能受控设备重新上电,如此一来,智能受控设备的重启不再需要拉闸,更加便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开关,其中拨动手柄被容纳于第二表面的凹陷,当操控组件被拆离于底壳时,拨动手柄对外暴露,以便于用户拨动;并且,拨动手柄被容纳于凹陷使得拨动手柄不凸出于第二表面。
为了实现以上至少之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操控组件,包括基壳;至少一按键,所述按键活动连接于所述基壳;所述基壳于每一所述按键的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提供复位力;
其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基壳的固定端以及延伸于所述固定端的定位弯曲部,所述定位弯曲部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定位弯曲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按键定位连接;所述定位弯曲部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图形呈弯曲状,以使得所述定位弯曲部能够在第三方向上发生形变,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连接结构朝向所述固定端的方向;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按键的按压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弯曲部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图形呈弧形弯曲状,所述按键的各区域均能被按压,每一所述按键的覆盖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以平衡地支撑所述按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弯曲部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图形的弯曲角度大于60°,以增强所述定位弯曲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变形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件抵接于所述按键,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所述固定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壳,所述弹性支撑件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所述定位弯曲部,使得所述弹性支撑件形成封闭的弹性支撑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弯曲部构造为半圆环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一体成型于所述基壳,所述定位弯曲部朝向所述按键翘起以使所述连接结构抵接于所述按键;每一所述按键的覆盖区域内设置有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对称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与所述定位弯曲部的所述连接结构定位连接;其中,每一所述按键对应的定位结构的数量仅为两个;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弯曲部的连接结构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以实现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的定位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朝向所述基壳设置有多个连接卡勾,所述基壳于所述连接卡勾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接位,所述卡接位的背离所述按键的一侧设置有活动空间,所述连接卡勾卡接于所述卡接位,以实现所述按键与所述基壳的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卡勾能够在所述活动空间内活动,以使得各所述连接卡勾能够互为支点地发生按压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控组件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基壳;所述控制板设置有多个电子开关,所述按键包括多个触发凸起,所述触发凸起与所述电子开关一一对应,所述触发凸起用于触发所述电子开关;其中,每一所述按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触发凸起,每一所述按键设置有四个所述连接卡勾,所述连接卡勾位于所述触发凸起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墙壁开关,包括上述的操控组件,还包括:底壳,所述操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壳;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基壳;所述操控组件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基壳,所述显示屏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所述操控组件的所述按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按键并列排布,所述显示屏设置于两个所述按键之间,且被两个所述按键包围;每一所述按键设置有多个触发凸起,所述控制板于各所述触发凸起对应位置设置有电子开关,所述按键在接收按压操作时通过触发凸起触发对应的电子开关实现按键功能,所述显示屏被各所述触发凸起包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模式切换部,所述模式切换部具有多个档位,用于指示所述智能墙壁开关的多个预设的工作模式;所述模式切换部的多个档位之间是可切换的,所述智能墙壁开关在上电后根据所述模式切换部的当前档位切换至对应的工作模式;所述操控组件通过所述基壳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壳,所述模式切换部被设置于所述控制板的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以被隐藏式地安装,当所述基壳安装于所述底壳时,所述模式切换部被遮挡而无法操作,当所述控制板跟随所述基壳拆离于底壳时,所述模式切换部对外暴露以便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墙壁开关还包括:至少一继电器;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模式切换部,所述处理模块在上电后根据所述模式切换部的当前档位切换至对应的工作模式;通信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以能够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对外通信;所述处理模块的多个工作模式中至少具有用于控制继电器通断的第一模式以及用于通过通信模块对外通信的第二模式;
所述智能墙壁开关还包括限位壳体,所述限位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壳,所述控制板被夹持于所述限位壳体与所述基壳之间;所述模式切换部包括一拨码开关,所述拨码开关包括多个拨动位,每一所述拨动位表征一所述档位,进而所述拨动位之间的切换能够指示所述智能墙壁开关切换各工作模式;所述拨码开关具有用于切换拨动位的拨动手柄,所述限位壳体于所述拨动手柄对应位置开设有拨码孔,所述拨动手柄穿过所述拨码孔;所述限位壳体的背离所述按键的一面设为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于所述拨码孔对应位置设置有凹陷,所述拨动手柄被容纳于所述凹陷,当所述操控组件被拆离于所述底壳时,所述拨动手柄对外暴露。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上述各发明内容可以任意结合,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将通过下述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智能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智能开关的按键与弹性臂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智能开关的弹性臂发生形变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与弹性支撑件的剖视图;
图6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未连接按键时被按压后的俯视图;
图6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连接按键并被按键抵压后的俯视图;
图7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俯视图;
图7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俯视图;
图7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墙壁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智能墙壁开关结构爆炸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屏与基壳的安装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板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件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件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壳、控制板与限位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壳与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壳与底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壳、电源板和隔离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拆离基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四键版本智能墙壁开关的按键装配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两键版本智能墙壁开关的按键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耦接”、“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而形成联动关系,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符号“/”表示同时具有两种功能的含义。而对于符号“A和/或B”则表明由该符号连接的前后对象之间的组合包括“A”、“B”、“A和B”三种情况。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请参阅图4-图2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操控组件被具体阐释。所述操控组件包括:基壳1;至少一按键2,所述按键2活动连接于所述基壳1;所述基壳1于每一所述按键2的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弹性支撑件3,所述弹性支撑件3用于提供复位力。其中,所述按键2活动连接于基壳1可以是枢转连接、活动卡接或者通过弹性支撑件3连接,或者是其它可活动的连接方式等,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2通过连接卡勾23活动连接于基壳1,其具体结构下文有详细记载。本发明提供的操控组件不仅适用于智能墙壁开关,还适用于无线开关以及各类产品与按键相关的结构,只要是使用了本操控组件的产品,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图3示出了一种现有的四键智能开关结构,现有的智能开关常在壳体上一体成型地设置有弹性臂33,弹性臂33抵接于按键2下方,为按键2提供复位力;并且将弹性臂33的末端与按键2之间通过定位柱221和定位孔3211配合定位,使得按键2在弹性臂33的定位作用下能够提高位置精度,进而更准确地触发电子开关,并且使得各按键2之间的间隙更均匀。
如图1所示,现有的智能开关一般采用直臂式弹性臂33,即弹性臂33于按键2上表面的投影为直臂。如图2和图3所示,图3中虚线所示为弹性臂33被按压之前的形态,实线所示为弹性臂33被按压之后的形态;当按键2被按下时,弹性臂33被按键2抵压而向下发生变形,与此同时,弹性臂33的端部也将发生水平位移(由图3可以看出,弹性臂33末端的定位孔3211在第四方向上发生了位移),而由于按键2在按压过程中的水平位移量极小,因此,按键2与弹性臂33将在定位连接的部位产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但直臂式弹性臂33由于其延伸方向与第四方向同向,难以通过变形来消除该相对位移,导致弹性臂33对按键2的按压运动产生干涉,造成按键2按压手感卡顿且定位连接的部位易损坏。在现有技术中为弥补该相对位移,只能增大按键2与弹性臂33之间定位配合的间隙,但这会造成按键2的定位精度差,导致按键2松松垮垮,各按键2之间的间隙变得不均匀,且按键2触发电子开关的精度变差。
因此,为提高按键2的定位精度,同时避免按键2按压卡顿并且避免按键2定位连接的部位损坏,根据发明提供的操控组件,如图4-图7c所示,所述弹性支撑件3包括连接于所述基壳1的固定端31以及延伸于所述固定端31的定位弯曲部32,所述定位弯曲部32上设置有连接结构321,所述定位弯曲部32通过所述连接结构321与所述按键2定位连接;所述定位弯曲部32在第一平面21的投影图形呈弯曲状,以使得所述定位弯曲部32能够在第三方向上发生形变,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连接结构321朝向所述固定端31的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已在图5-图7c中标出。所述第一平面21平行于所述按键2的按压面,其中,当所述按键2的按压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一平面21可以等同于所述按压面,当所述按压面为曲面时,所述第一平面21可以理解为与所述按压面的中心位置的法线相垂直的平面。所述固定端31可以一体成型于基壳1,也可以固定连接于基壳1。按键2与所述连接结构321定位连接可以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限制位置关系的连接方式,按键2与连接结构321在竖直方向上可以是相对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所述定位连接包括销孔式定位连接、固定连接等。所述连接结构321可以是定位孔、定位销等具有定位功能的结构,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321包括定位孔3211,所述按键2设置有定位柱221,所述定位柱221插设于定位孔3211,以实现所述定位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操控组件,其弹性支撑件3的定位弯曲部32能够在第三方向上发生形变,使得定位弯曲部32能够通过形变来消除其末端在按压过程中发生的水平位移,进而让按键2与定位弯曲部32的定位配合更加紧密,以提高按键2的定位精度;并且,由于定位弯曲部32能够在第三方向上发生形变,使得定位弯曲部32不会对按键2的按压运动造成干涉,进而按键2按压手感更加顺滑,同时,使得按键2与弹性支撑件3定位连接的部位不易损坏。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弯曲部32能够在第三方向上发生形变包括朝向第三方向的形变以及反向于第三方向的形变。具体的,当定位弯曲部32的初始状态为上翘状态时(图5所示),定位弯曲部32被按键2抵压会导致所述连接结构321具有向右位移的趋势,此时定位弯曲部32需要向左变形以消除该位移;当定位弯曲部32的初始状态为水平状态时(图中未示出),定位弯曲部32被按键2抵压而向下弯曲会导致所述连接结构321具有向左位移的趋势,此时定位弯曲部32需要向右变形以消除该位移。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图4-图6b提供了一种半圆环形的弹性支撑件3,其中,图4为该弹性支撑件3的立体图,图5为弹性支撑件3与按键2装配后的剖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弹性支撑件3向上翘起以使所述连接结构321抵接于按键2下表面,当按键2下压时,弹性支撑件3被按键2抵压为水平状态,所述连接结构321具有向右产生位移的趋势。图6a为弹性支撑件3未连接按键2时被按压后的俯视图,图6b为弹性支撑件3连接按键2并被按键2抵压后的俯视图,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当弹性支撑件3被按键2抵压时,连接结构321受到按键2向左的定位力F,弹性支撑件3的定位弯曲部32在定位力F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定位弯曲部32通过形变来消除所述连接结构321的水平位移,进而消除与按键2之间的相对位移。
图7a提供了一种类似“L”形的弹性支撑件3,其固定端31一体成型于基壳1,定位弯曲部32的中间位置呈弧形弯曲,所述连接结构321位于所述定位弯曲部32的远离固定端31的一端,定位弯曲部32朝向按键2翘起,其连接结构321抵接于按键2,当按键2抵压弹性支撑件3时,连接结构321具有向右产生位移的趋势,定位弯曲部32通过形变来消除在按压过程中产生的水平位移,进而消除与按键2之间的相对位移。
图7b提供了一种类似蚊香形的弹性支撑件3,其固定端31一体成型于基壳1,定位弯曲部32呈蚊香形弯曲,所述连接结构321设置在定位弯曲部32的远离固定端31的一端,定位弯曲部32朝向按键2翘起,其连接结构321抵接于按键2,定位弯曲部32能够通过形变来消除在按压过程中产生的水平位移,进而消除与按键2之间的相对位移。与图7a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弯曲部32更易于朝向多个方向发生形变,以消除在按压过程中产生的多个方向的水平位移,更加适配于具有多区域按压功能的按键2。
图7c提供了一种类似“M”形的弹性支撑件3,其固定端31包括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一体成型于基壳1,第一端311与第二端312之间形成所述定位弯曲部32,定位弯曲部32呈“M”形弯曲,所述连接结构321设置在定位弯曲部32的中间位置,定位弯曲部32朝向按键2翘起,其连接结构321抵接于按键2,定位弯曲部32能够通过形变来消除在按压过程中产生的水平位移,进而消除与按键2之间的相对位移。与图6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定位弯曲部32更易于在第三方向上发生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图7c所示,所述定位弯曲部32在所述第一平面21的投影图形呈弧形弯曲状,其中所述弧形弯曲状包括圆弧形弯曲、椭圆弧形弯曲、类似圆弧形的弯曲或者多个弧形弯曲的组合。如图10所示,所述按键2的各区域均能被按压,每一所述按键2的覆盖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3以平衡地支撑所述按键2。其中,所述按键2的各区域均能被按压可以理解为按键2覆盖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电子开关106,按压按键2的各区域被按压均能触发电子开关106。本实施例的定位弯曲部32呈弧形弯曲状,使得定位弯曲部32不仅能够在第三方向上变形,还能够朝向其它方向变形,从而适配按键2的各区域都能被按压的特性,使得按键2各区域按压所受到的复位力较为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图7c所示,所述定位弯曲部32在所述第一平面21的投影图形的弯曲角度大于60°,以增强所述定位弯曲部32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变形能力。其中,所述弯曲角度可以理解为定位弯曲部32在所述第一平面21上的所有发生弯曲的部位的弯曲角度之和,例如图6b中定位弯曲部32的弯曲角度为180°,图7a中定位弯曲部32的弯曲角度为90°,图7b中定位弯曲部32的弯曲角度为360°,图7c中定位弯曲部32的弯曲角度为540°。在图7a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弯曲角度即β角,由于定位弯曲部32朝向按键2翘起,当按键2抵压定位弯曲部32时,所述连接结构321具有向右运动的趋势,连接结构321将受到按键2向左的定位力F,同时,定位弯曲部32还受到所述固定端31向右的支撑力,定位弯曲部32在定位力以及支撑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弯曲。发明人通过受力分析以及实验验证发现,当所述弯曲角度大于60°时,在同样的定位力F作用下,定位弯曲部32更容易发生弯曲变形,而且当变形量较大时也不易折断,为此,本实施例的所述弯曲角度设置为大于60°,使得按键2按压手感更顺滑,而且定位弯曲部32的使用寿命更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和图7c所示,所述弹性支撑件3抵接于所述按键2,所述弹性支撑件3的所述固定端31包括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所述第一端311和所述第二端312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壳1,所述弹性支撑件3于所述第一端311与所述第二端312之间形成所述定位弯曲部32,使得所述弹性支撑件3形成封闭的弹性支撑结构。其中,由于按键2的运动为按压式运动,本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3通过抵接的方式为按键2提供复位力,相比于其它传递力的方式,本实施例的弹性支撑件3与按键2之间不会脱离抵接,可靠性更高。本实施例提供的封闭的弹性支撑结构支撑稳定性更高,能够更平衡地支撑按键2,以适配按键2的各区域均能被按压的特性。并且,相比于图7a和图7b的开放的弹性支撑结构,本实施例的封闭的弹性支撑结构使用寿命更长,弹力保持性更好。
进一步地,如图4-图6b和图10所示,所述定位弯曲部32构造为半圆环状;所述弹性支撑件3的所述第一端311和所述第二端312一体成型于所述基壳1,所述定位弯曲部32朝向所述按键2翘起以使所述连接结构321抵接于所述按键2;每一所述按键2的覆盖区域内设置有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3,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3对称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对,以使得两个弹性支撑件3能够平衡地支撑按键2,适配于按键2的各区域均能被按压的特性。
现有的智能开关,如图1所示,其每一按键2覆盖区域内对应设置有四个弹性臂33,且每个弹性臂33均与按键2定位连接,造成了过定位,导致四个弹性臂33的定位关系相互冲突,出现一部分弹性臂33无法与按键2定位配合的情况;为避免出现弹性臂33无法与按键2定位配合,现有技术中常将定位孔3211与定位柱221之间的配合间隙加大,但这又导致了按键2定位精度下降,各按键2之间的间隙不均匀。为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0所示,所述按键2设置有定位结构22,所述定位结构22用于与所述定位弯曲部32的所述连接结构321定位连接;其中,每一所述按键2对应的定位结构22的数量仅为两个,从而避免出现过定位,使得定位结构22与连接结构321的配合精度更高,以提高按键2的定位精度,并且能够保证各定位结构22均能于对应的连接结构321完成配合。所述定位结构22包括定位柱221,所述定位弯曲部32的连接结构321包括定位孔3211,所述定位柱221插设于所述定位孔3211,以实现所述定位结构22与所述连接结构321的定位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按键2朝向所述基壳1设置有多个连接卡勾23,所述基壳1于所述连接卡勾23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接位18,所述卡接位18的背离所述按键2的一侧设置有活动空间,所述连接卡勾23卡接于所述卡接位18,以实现所述按键2与所述基壳1的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卡勾23能够在所述活动空间内活动,以使得各所述连接卡勾23能够互为支点地发生按压运动,以实现所述按键2的各区域都能被按压。其中,所述互为支点地发生运动可以理解为,当按键2的偏向于某一连接卡勾23的一端向下按压时,其它连接卡勾23将成为按键2运动的支点。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控制板10于各连接卡勾23对应位置开设有避让通孔1071,所述避让通孔1071用于避让所述连接卡勾23向下运动,使得控制板10能够贴近于基壳1安装,从而减薄开关面板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操控组件还包括控制板10,所述控制板10设置于所述基壳1;所述控制板10设置有多个电子开关106,所述按键2包括多个触发凸起24,所述触发凸起24与所述电子开关106一一对应,所述触发凸起24用于触发所述电子开关106;其中,每一所述按键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触发凸起24,每一所述按键2设置有四个所述连接卡勾23,所述连接卡勾23位于所述触发凸起24的内侧,以避免当按键2触发一电子开关106时,位于同一端的另一电子开关106被误触发。其中,所述电子开关106可以采用轻触开关、微动开关、检测开关、薄膜开关等,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开关106采用轻触开关。所述触发凸起24可以是触发柱、触发条、触发凸台等,用于提高触发电子开关106精度。所述基壳1于各电子开关106对应位置开设有开关触发孔12,所述电子开关106的触发部位被暴露于所述开关触发孔12。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每一所述按键2的覆盖区域内设置有4个所述电子开关106,四个电子开关106分别位于对应按键2的四角处,以在按键2的四角处形成按压区域,用户可按压任一按压区域以触发对应的电子开关106。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如图4-图22所示,还提供一种智能墙壁开关100,包括上述操控组件,还包括:底壳4,所述操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壳4;显示屏30,设置于所述基壳1;所述操控组件还包括控制板10,所述控制板10设置于所述基壳1,所述显示屏30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10;如图8、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操控组件的所述按键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按键2并列排布,所述显示屏30设置于两个所述按键2之间,且被两个所述按键2包围;每一所述按键2设置有多个触发凸起24,所述控制板10于各所述触发凸起24对应位置设置有电子开关106,所述按键2在接收按压操作时通过触发凸起24触发对应的电子开关106实现按键2功能,所述显示屏30被各所述触发凸起24包围,以便于通过显示屏30显示各电子开关106对应的功能。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基壳1于显示屏30对应位置设置有安装槽13,用于容纳所述显示屏30,所述显示屏30上方盖设有透明盖板14,所述显示屏30具有一显示区域302,所述显示区域302透过所述透明盖板14对外显示内容。所述透明盖板14呈跑道圆形,显示区域302呈矩形,显示区域302被设置在透明盖板14的中心位置。所述透明盖板14粘贴于所述基壳1,以将显示屏30限位于所述安装槽13。所述控制板10设置于基壳1的背离所述显示屏30的一侧,所述安装槽13开设有第一排线通孔131,所述显示屏30的排线301穿过第一排线通孔131连接于控制板10。如图17和图12所示,所述控制板10的背离所述显示屏30的一面设置有排线连接器70,控制板10开设有第二排线通孔1072,所述排线301穿过第二排线通孔1072连接于排线连接器70。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30采用1.47寸的TFT屏,分辨率为172×320。
进一步地,如图12、图10和图8所示,所述控制板10于各电子开关106附近位置设置有第二发光件50,所述第二发光件50采用LED灯,所述基壳1于所述第二发光件50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透光孔15,所述按键2于第二发光件50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透光孔261,所述第二发光件50发出的光穿过所述第一透光孔15和第二透光孔261对外显示,用于指示所述电子开关106所在位置,以便于用户准确按压按键2的按压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0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显示屏30不用于显示按键名称,而是显示其它信息,例如天气、温度、湿度等信息。所述第一透光孔15上覆盖有匀光膜151,所述按键2于所述匀光膜151对应区域镭雕有透光文字262,所述透光文字262将按键2镂空,所述第二发光件50发出的发光经匀光膜151匀光后由所述透光文字262透出,用于指示各电子开关106对应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图18所示,所述控制板10上设置有至少一模式切换部102,所述模式切换部102具有多个档位,用于指示所述智能墙壁开关100的多个预设的工作模式;所述模式切换部102的多个档位之间是可切换的,所述智能墙壁开关100在上电后根据所述模式切换部102的当前档位切换至对应的工作模式;所述操控组件通过所述基壳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壳4,所述模式切换部102被设置于所述控制板10的朝向所述底壳4的一侧,以被隐藏式地安装,当所述基壳1安装于所述底壳4时,所述模式切换部102被遮挡而无法操作,当所述控制板10跟随所述基壳1拆离于底壳4时,所述模式切换部102对外暴露以便操作。其中,多个预设的工作模式之间,所述智能墙壁开关100的至少一个可执行功能是不同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单一且固定工作模式的智能墙壁开关,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墙壁开关100的多个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能够带来至少部分或者全部功能的改变,具有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功能,能够满足更加复杂的使用需求和适用更丰富的控制场景。所述可拆卸地连接包括卡接、通过螺钉连接等。所述模式切换部102可以是拨码开关1021、按压式电子开关106、或者是其它能够切换通断状态的电子元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式切换部102被设置为拨码开关1021。所述多个档位可以是2个档位、3个档位或者更多数量的档位。所述隐藏式地安装可以理解为模式切换部102被隐藏地安装于智能墙壁开关100内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10盖设于底壳4的开口侧,所述模式切换部102被包围在底壳4与控制板10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18所示,所述底壳4两侧开设有安装孔43,所述安装孔43用于通过安装螺钉固定安装于墙壁,当所述基壳1安装于所述底壳4时,所述安装孔43被基壳1遮挡。
进一步地,如图18和图17所示,所述基壳1两端的侧壁内侧设置有多个卡接凸起16,所述底壳4于卡接凸起16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接台阶41,所述卡接凸起16卡接于所述卡接台阶41,以实现所述基壳1与底壳4的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墙壁开关100,其电子开关106对应的功能可以通过手机APP设置,用户可将电子开关106对应的功能设置为直接控制继电器111通断,或者设置为通过通信模块103发送信号来控制受控设备,并且继电器111对应的电子开关106也能够被设置为不再控制继电器111。在网络断开的情况下,本智能墙壁开关100无法通过通信模块103对外发送信号,并且用户也无法通过手机APP更改电子开关106对应功能,此时若继电器111对应的电子开关106功能已被更改,则智能墙壁开关100将无法控制继电器111通断,给使用带来不便。
基于上述问题,为使智能墙壁开关100在断网的情况下也能将电子开关106对应的功能切换为控制继电器11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图19所示,所述智能墙壁开关100还包括:至少一继电器111;处理模块101,电连接所述模式切换部102,所述处理模块101在上电后根据所述模式切换部102的当前档位切换至对应的工作模式;通信模块103;所述处理模块101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103,以能够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03对外通信;所述处理模块101的多个工作模式中至少具有用于控制继电器111通断的第一模式以及用于通过通信模块103对外通信的第二模式。其中,本智能墙壁开关100既能通过继电器111物理地控制受控设备通断,又能通过通信模块103对外发射通信信号以控制受控设备。当网络断开时,用户可通过模式切换部102将智能墙壁开关100切换至第一模式,此时一部分电子开关106功能将被强制改为控制对应的继电器111,用户可通过操作电子开关106控制继电器111来给智能受控设备重新上电,如此一来,智能受控设备的重启不再需要拉闸,更加便捷。当网络恢复后,用户可通过模式切换部102将智能开关100切换至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下,电子开关106的功能可以通过手机APP设置,即并非强制于继电器模式,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对其功能进行自定义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103可以是无线通信模块(例如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等),也可以是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所述通信信号可以是无线信号,也可以是电信号。所述处理模块101可以理解为任意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电路,其可以是分离器件搭建而成的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电路,亦可以是以芯片或者模组形式体现的集成电路,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所述通信模块103采用蓝牙通信模块,通信模块103和处理模块101被集成在同一块电路板。进一步地,所述按键2包括按键壳体25以及盖设于按键壳体25上表面的金属盖板26,所述通信模块103连接一外接天线1031,所述外接天线1031粘贴在基壳1的靠近边缘的位置,以减小金属盖板26对通信模块103的信号屏蔽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所述底壳4内部设置有电源板11,所述电源板11下表面设置有三个继电器111,所述电源板11上表面设置有排母112。所述底壳4的开口侧盖设有隔离盖板42,所述隔离盖板42卡接于底壳4,隔离盖板42将电源板11封闭在底壳4内部,所述隔离盖板42开设有排母通孔421,所述排母112穿过所述排母通孔421对外暴露。所述控制板10下表面设置有排针108,当基壳1安装于底壳4时,所述排针108插设于排母112,以实现控制板10与电源板11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控制板10上表面设置有8个所述电子开关106,8个电子开关106四四一组的排列于控制板10两端,其中,位于开关面板左上角、右上角以及左下角的三个电子开关106分别控制对应的继电器111,其它电子开关106不能直接控制继电器111。所述开关面板可以理解为智能墙壁开关100的位于墙壁外部的部分。如图21提供了一种四键版本的智能墙壁开关100,其电子开关10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电子开关106分布于开关面板四角处,其同样具有三个继电器111,且继电器111对应的电子开关106同样位于开关面板的左上角、右上角以及左下角。
进一步地,如图16、图18和图13所示,所述智能墙壁开关100还包括限位壳体5,所述限位壳体5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壳1,所述控制板10被夹持于所述限位壳体5与所述基壳1之间;所述模式切换部102包括一拨码开关1021,所述拨码开关1021包括多个拨动位,每一所述拨动位表征一所述档位,进而所述拨动位之间的切换能够指示所述智能墙壁开关100切换各工作模式;所述拨码开关1021具有用于切换拨动位的拨动手柄1022,所述限位壳体5于所述拨动手柄1022对应位置开设有拨码孔52,所述拨动手柄1022穿过所述拨码孔52;所述限位壳体5的背离所述按键2的一面设为第二表面56,所述第二表面56于所述拨码孔52对应位置设置有凹陷53,所述拨动手柄1022被容纳于所述凹陷53,当所述操控组件被拆离于所述底壳4时,所述拨动手柄1022对外暴露,以便于用户拨动。其中,拨动手柄1022被容纳于所述凹陷53使得所述拨动手柄1022不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5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壳体5通过四颗连接螺钉54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壳1。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控制板10上开设有两个电路板定位孔1073,所述基壳1设置有一定位筋,所述定位筋插设于电路板定位孔1073以将控制板10定位。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所述限位壳体5于所述排针108对应位置开设有排针通孔51,所述排针108穿过所述排针通孔51连接于排母112。所述排线连接器70具有一锁定扳手,通过扳动锁定扳手能够锁定/解锁排线301,所述限位壳体5于所述锁定扳手对应位置凸设有锁定筋位55,如图13所示,当限位壳体5安装于基壳1时,所述锁定筋位55抵接于所述锁定扳手,使得锁定扳手保持锁定状态,以防止排线301意外脱落。
现有的具有发光饰条的智能开关,其发光件朝向导光件的方向与导光件对外出光的方向相同,进而发光件发出的光以直射的方式穿过导光件,导致导光件在发光件正对的位置出光强度过高,显示较为刺眼,且发光件、导光件的纵向堆叠将占用开关面板较多纵向空间;同时,发光件与导光件之间需要具有一定间距以提高匀光效果,这将进一步占用纵向空间,导致开关面板较厚。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5所示,所述智能墙壁开关100还包括第一发光件60,用于发光;导光件6,所述第一发光件60设置于所述导光件6的侧方,所述导光件6的用于接受所述第一发光件60照射的一面设为受光面611;所述导光件6于第一方向设置有一出光面621,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按键2被按压的方向相反;所述出光面621暴露于所述智能墙壁开关100的外表面,用于将所述导光件6的光线对外射出;所述第一发光件60正对朝向所述受光面611的方向被设置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向。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件60可以是LED灯或者是其它能够发光的电子元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件60被设置为彩色LED灯。所述受光面611可以是平面或者是曲面,所述第一发光件60正对朝向所述受光面611的方向可以理解为由第一发光件60的中心射向受光面611的靠近中心的位置且垂直于所述受光面611的方向,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方向为水平向右的方向。所述第一发光件60设置于导光件6的侧方包括设置于导光件6端部对应的侧方(图14所示的实施例)或者设置于导光件6中间位置对应的侧方(图15所示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发光件60设置于所述导光件6的侧方,避免了第一发光件60和导光件6在纵向方向堆叠,减小了对开关面板纵向空间的占用,使得开关面板得以减薄。另外,光线射入导光件6的方向(即所述第二方向)与射出导光件6的方向(即所述第一方向)不同向,避免了光线以直射的方式穿过导光件6导致导光件6在第一发光件60正对的位置出光强度过高,从而使得导光件6的匀光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件6采用半透明材质制造而成,使得导光件6的匀光效果更好,从而让所述出光面621的出光强度更加均匀。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6采用PC材质混入光扩散剂后注塑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一指定夹角,所述指定夹角被设置为60°~90°,或者90°~120°,以更好地避免光线以直射的方式穿过导光件6,并且让光线在导光件6内匀光更充分。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指定夹角被设置为9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导光件6的远离所述第一发光件6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64,所述第一斜面64用于逐渐减薄所述导光件6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以使得所述出光面621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发光件60的方向出光强度逐渐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8所示,所述导光件6的所述出光面621平行于所述按键2的第三表面27,所述第三表面27被设置为所述按键2被按压一面,所述导光件6的所述出光面621为长条形,所述按键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出光面621被夹设在两个所述按键2之间,所述出光面621与所述第三表面27之间的高度差小于1.5mm,以使得出光面621更加靠近外部,保证用户从倾斜视角也能够看到出光面6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8所示,所述导光件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光件6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显示屏30两侧,两个所述导光件6的所述出光面621均被夹设在两个所述按键2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件6的远离所述第一发光件60的一端与所述按键2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5mm,使得导光件6侧端发出的光能够从按键2侧面对外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智能墙壁开关100还包括控制板10,设置于所述基壳1的背离所述按键2的一侧,所述第一发光件60设置于所述控制板10;所述导光件6被所述基壳1和所述控制板10共同限位。其中,所述导光件6被基壳1和控制板10共同限位可以理解为,当基壳1与控制板10装配完成以后,基壳1和控制板10以夹持的方式或者其它方式将导光件6固定,以便于导光件6装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导光件6包括导光座61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座61的导光板62和限位凸起63,所述第一发光件60设置于所述导光座61端部对应的侧方,所述导光板62与导光座61垂直设置,所述受光面611被设置在所述导光座61的侧面,受光面611正对于第一发光件60,所述出光面621被设置为所述导光板62的远离所述导光座61的一面;所述第一斜面64被设置在导光板62的背离所述出光面621的一侧,所述导光座61的底面贴合于控制板10,所述第一发光件60设置于所述控制板10。如图13和图11所示,所述基壳1设置有与所述导光板62相适配的导光孔17,以及与所述限位凸起63相适配的限位槽;其中,所述导光孔17呈长条形,导光孔17的间隙稍大于导光板62的板厚,使得导光板62正好能够穿过导光孔17;导光孔17的长度与导光板62的长度相适配,使得导光孔17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斜面64,另一端抵接于导光板62的侧面;装配导光件6的过程为:所述导光板62由所述基壳1的朝向所述控制板10的一侧穿过所述导光孔17,所述导光座61的宽度大于所述导光孔17以被所述导光孔17限制穿过,所述限位凸起63卡入所述限位槽,所述控制板10抵接于所述导光座61,以使得所述导光座61被所述基壳1与所述控制板10夹持固定,基于上述装配过程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6能够快速便捷地装配至智能墙壁开关100,提高了装配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6能够左右对称地安装,操作工在装配该零件时,无需分辨左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发光件60被覆盖于所述基壳1内侧。避免第一发光件60发出的光以直射的方式穿过导光件6,使得光线在导光件6内匀光更充分。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外一种导光件6结构,所述导光件6包括导光座61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座61的导光板62,导光板62与导光座61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发光件60设置于所述导光件6中间位置对应的侧方,所述受光面611被设置在所述导光座61正对于第一发光件60的侧面,所述出光面621被设置为所述导光板62的远离所述导光座61的一面。所述导光座61的底面贴合于控制板10,所述第一发光件60设置于所述控制板10。进一步地,所述导光座61于所述第一发光件60正对位置开设有减光通孔612,所述减光通孔612用于减少导光座61在第一发光件60正对方向的光线传递,进而减少出光面621在第一发光件60正对位置的出光强度,使得出光面621发出的光更均匀。进一步地,所述减光通孔612内可以插入遮光板,以阻挡导光座61在第一发光件60正对方向的光线传递,进一步减少出光面621在第一发光件60正对位置的出光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导光件6的所述受光面611为内凹的弧面,所述第一发光件60的朝向所述受光面611的一面为外凸的弧面,以增大受光面611接收光照的面积,让更多光照入导光件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所述控制板10的背离所述按键2的一面设置有雷达模块105,能够对外发射微波以探测人体存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雷达模块105采用觅感科技推出的MS58-2020S9M4小型化5.8G雷达传感器模块。如图12所示,所述控制板10于所述雷达模块105对应位置开设有防屏蔽孔1074,以避免雷达模块105发射的微波信号被控制板10屏蔽。
如图21提供了一种四键版本的智能墙壁开关100,与图10所示的八键版本的智能墙壁开关100的区别在于,八键版本的智能墙壁开关100具有八个电子开关106,本实施例提供的四键版本的智能墙壁开关100仅具有四个电子开关106,四个电子开关106分布于控制板10的四角处,控制板10于每一电子开关106附近设置有第二发光件50,所述基壳1于所述第二发光件50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透光孔15,所述按键2于第二发光件50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透光孔261,所述第二发光件50发出的光穿过所述第一透光孔15和第二透光孔261对外显示,用于指示所述电子开关106所在位置。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2的数量依旧为两个,每一按键2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透光孔261;所述按键2于电子开关106正对位置设置有触发凸起24,所述触发凸起24用于触发所述电子开关106。所述基壳1于各电子开关106对应位置开设有开关触发孔12,所述电子开关106的触发部位被暴露于所述开关触发孔12。
如图22提供了一种两键版本的智能墙壁开关100,与图10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电子开关10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子开关106分别位于两个按键2的中心对应位置,控制板10两端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发光件50,第二发光件50与两个电子开关106被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基壳1于所述第二发光件50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透光孔15。所述按键2的数量依旧为两个,所述按键2包括按键壳体25以及盖设于按键壳体25上表面的金属盖板26,所述金属盖板26于第二发光件50对应位置开设有所述第二透光孔261,所述按键壳体25于所述第一透光孔15对应位置开设有透光位251,所述透光位251贯穿所述按键壳体25。所述第二发光件50发出的光穿过所述第一透光孔15、透光位251和第二透光孔261对外显示,用于指示所述电子开关106所在位置。所述按键壳体25于电子开关106正对位置设置有触发凸起24,所述触发凸起24用于触发所述电子开关106。所述基壳1于各电子开关106对应位置开设有开关触发孔12,所述电子开关106的触发部位被暴露于所述开关触发孔12。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基壳1预留有上述四键和八键版本的智能墙壁开关100所需要的第一透光孔15以及开关触发孔12,即基壳1开设有5个第一透光孔15以及5个开关触发孔12;按键壳体25预留有四键和八键版本的智能墙壁开关100所需要的透光位251和触发凸起24,即按键壳体25设置有5个透光位251以及5个触发凸起24,使得本实施例的基壳1和按键壳体25能够适配于双键、四键和八键版本的智能墙壁开关1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过程”、“一种举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对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即,在后(记载于文本的先后顺序)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应该包括记载于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记载于该实施例之前的所有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壳;
至少一按键,所述按键活动连接于所述基壳;
所述基壳于每一所述按键的覆盖区域内设置有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提供复位力;
其中,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基壳的固定端以及延伸于所述固定端的定位弯曲部,所述定位弯曲部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定位弯曲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按键定位连接;所述定位弯曲部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图形呈弯曲状,以使得所述定位弯曲部能够在第三方向上发生形变,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连接结构朝向所述固定端的方向;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按键的按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弯曲部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图形呈弧形弯曲状,所述按键的各区域均能被按压,每一所述按键的覆盖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以平衡地支撑所述按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弯曲部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图形的弯曲角度大于60°,以增强所述定位弯曲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变形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抵接于所述按键,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所述固定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基壳,所述弹性支撑件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所述定位弯曲部,使得所述弹性支撑件形成封闭的弹性支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弯曲部构造为半圆环状;
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一体成型于所述基壳,所述定位弯曲部朝向所述按键翘起以使所述连接结构抵接于所述按键;
每一所述按键的覆盖区域内设置有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对称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与所述定位弯曲部的所述连接结构定位连接;其中,每一所述按键对应的定位结构的数量仅为两个;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弯曲部的连接结构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以实现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连接结构的定位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朝向所述基壳设置有多个连接卡勾,所述基壳于所述连接卡勾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接位,所述卡接位的背离所述按键的一侧设置有活动空间,所述连接卡勾卡接于所述卡接位,以实现所述按键与所述基壳的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卡勾能够在所述活动空间内活动,以使得各所述连接卡勾能够互为支点地发生按压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基壳;
所述控制板设置有多个电子开关,所述按键包括多个触发凸起,所述触发凸起与所述电子开关一一对应,所述触发凸起用于触发所述电子开关;
其中,每一所述按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触发凸起,每一所述按键设置有四个所述连接卡勾,所述连接卡勾位于所述触发凸起的内侧。
9.一种智能墙壁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操控组件,还包括:
底壳,所述操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壳;
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基壳;
所述操控组件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基壳,所述显示屏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
所述操控组件的所述按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按键并列排布,所述显示屏设置于两个所述按键之间,且被两个所述按键包围;
每一所述按键设置有多个触发凸起,所述控制板于各所述触发凸起对应位置设置有电子开关,所述按键在接收按压操作时通过触发凸起触发对应的电子开关实现按键功能,所述显示屏被各所述触发凸起包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墙壁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模式切换部,所述模式切换部具有多个档位,用于指示所述智能墙壁开关的多个预设的工作模式;所述模式切换部的多个档位之间是可切换的,所述智能墙壁开关在上电后根据所述模式切换部的当前档位切换至对应的工作模式;
所述操控组件通过所述基壳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壳,所述模式切换部被设置于所述控制板的朝向所述底壳的一侧,以被隐藏式地安装,当所述基壳安装于所述底壳时,所述模式切换部被遮挡而无法操作,当所述控制板跟随所述基壳拆离于底壳时,所述模式切换部对外暴露以便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智能墙壁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继电器;
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模式切换部,所述处理模块在上电后根据所述模式切换部的当前档位切换至对应的工作模式;
通信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以能够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对外通信;
所述处理模块的多个工作模式中至少具有用于控制继电器通断的第一模式以及用于通过通信模块对外通信的第二模式;
所述智能墙壁开关还包括限位壳体,所述限位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壳,所述控制板被夹持于所述限位壳体与所述基壳之间;
所述模式切换部包括一拨码开关,所述拨码开关包括多个拨动位,每一所述拨动位表征一所述档位,进而所述拨动位之间的切换能够指示所述智能墙壁开关切换各工作模式;
所述拨码开关具有用于切换拨动位的拨动手柄,所述限位壳体于所述拨动手柄对应位置开设有拨码孔,所述拨动手柄穿过所述拨码孔;
所述限位壳体的背离所述按键的一面设为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于所述拨码孔对应位置设置有凹陷,所述拨动手柄被容纳于所述凹陷,当所述操控组件被拆离于所述底壳时,所述拨动手柄对外暴露。
CN202410076865.XA 2024-01-18 2024-01-18 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智能墙壁开关 Pending CN1176500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6865.XA CN117650021A (zh) 2024-01-18 2024-01-18 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智能墙壁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76865.XA CN117650021A (zh) 2024-01-18 2024-01-18 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智能墙壁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50021A true CN117650021A (zh) 2024-03-05

Family

ID=90047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76865.XA Pending CN117650021A (zh) 2024-01-18 2024-01-18 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智能墙壁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500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60836B1 (en) Flat c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635832B1 (en) Electrical switch
US6784382B2 (en) Push-on switch
US5570778A (en) Electrical rocker switch
US4585914A (en) Miniature push-button switch
JP4973302B2 (ja) 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EP1530227A1 (en) Steering wheel switch device
US8730655B2 (en) Side key connection device of mobile terminal
CN111276352B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终端
CN117650021A (zh) 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智能墙壁开关
CN117747332A (zh) 一种智能开关
US7786399B2 (en) Apparatus comprising a button formed with a panel and flat panel display
JP2002075129A (ja)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EP1363301B1 (en) Power-supply switch device with detection switch
JP2009134950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付き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CN210296173U (zh) 按压开关
KR101197285B1 (ko) 사이드 스위치 모듈
JP4524247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KR200461085Y1 (ko) 로커 스위치
CN214505321U (zh) 一种按键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US20040238341A1 (en) Tact switch
JP5835841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KR200297761Y1 (ko) 전자제품의 택트스위치
KR800001363Y1 (ko) 램프가 부설된 버튼 스위치
KR100458445B1 (ko) 영상표시기기의 겸용 버튼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