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3548A - 一种低共熔溶剂、微脂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共熔溶剂、微脂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3548A
CN117643548A CN202410121788.5A CN202410121788A CN117643548A CN 117643548 A CN117643548 A CN 117643548A CN 202410121788 A CN202410121788 A CN 202410121788A CN 117643548 A CN117643548 A CN 117643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apsule
hydrogen bond
eutectic solvent
whitening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217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43548B (zh
Inventor
吴称玉
张嘉恒
潘梦丽
杨波
许慧娴
张计传
王振元
陈兵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anha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anha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anha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anha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217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35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3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3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43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3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共熔溶剂、微脂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日化用品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4‑丁基间苯二酚制备成低共熔溶剂的形式,提高美白活性成分的溶解性,同时利用纳米结构的微脂囊增加美白活性成分的水溶性和稳定性,确保美白活性成分被有效吸收的同时,保证了美白活性成分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本发明的微脂囊中包裹低共熔溶剂形成油相,与水相结合实现水包油的效果;实现高效美白的同时,更加稳定、安全无刺激;微脂囊中不含有有机溶剂,避免致敏性,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低共熔溶剂、微脂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化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共熔溶剂、微脂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结构紧实的角质层、均匀的水溶脂保护层和强韧的细胞膜都是肌肤最好的天然屏障,无论它们中间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肌肤就会流失水分,显得干枯暗哑。所以皮肤的补水工作一定要做好,湿敷适合自己肤质的纯露,或者补水面膜,可以每天湿敷,补水面膜一周两到三次就可以了。在中央空调下长期工作的女性,肌肤最容易缺水而“花容失色”,如何在紧凑的早八还能实现“精致”,一周一次的营养美白补给也要做到位,是缓解肌肤干燥状况和给肌肤补充营养达到美白的效果的有效途径,最快速的解决方法。因此,长效给皮肤补水,保护皮肤,显著提高美白效果成为护肤的一大重要举措,高效有保证的美白原料应用越来越受到更多的人关注,美白原料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成为必然的趋势。同时稳定的,安全的原料应用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苯乙基间苯二酚(俗称377)、4-丁基间苯二酚作为常用的美白原料,但其应用受到原料特性的影响,应用受限。苯乙基间苯二酚难溶于水,光稳定性差,光照情况下容易变色,极不稳定,透皮吸收差,容易结晶;4-丁基间苯二酚难溶于水、容易被氧化、容易变色且有刺激性,因此限制了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溶解性好、稳定性好的美白原料的低共熔溶剂及其制备的微脂囊。
为了提高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4-丁基间苯二酚的溶解性、稳定性,本发明将美白活性成分制备成低共熔溶剂(DES)的形式,同时结合微脂囊的结构,进一步提高美白活性成分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提高美白活性成分的吸收效率。
本发明将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4-丁基间苯二酚制备成低共熔溶剂的形式,提高美白活性成分的溶解性,同时利用纳米结构的微脂囊增加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 、4-丁基间苯二酚)的水溶性和光稳定性,确保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 、4-丁基间苯二酚)被有效吸收的同时,保证了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 、4-丁基间苯二酚)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从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年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共熔溶剂(DES),所述低共熔溶剂由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制备而成;所述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摩尔比为(1~10):(1~10);
所述氢键供体包括:苯乙基间苯二酚或4-丁基间苯二酚;
所述氢键受体包括:艾地苯醌、辅酶Q-10或肽安密多。
本发明以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4-丁基间苯二酚作为氢键供体,利用特定的氢键受体,结合特定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摩尔比,成功得到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或4-丁基间苯二酚的低共熔溶剂。本发明通过将美白活性成分制备成低共熔溶剂的形式,提高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4-丁基间苯二酚的溶解性,解决苯乙基间苯二酚、4-丁基间苯二酚在化妆品应用中因溶解性差而受限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所述低共熔溶剂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摩尔比为(1~2):(1~2)。该摩尔比下得到的低共熔溶剂溶解性更好。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低共熔溶剂(DES)的制备方法,将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按照摩尔比混合,40~90℃搅拌20~120min,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低共熔溶剂。
本发明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混合后,只有以特定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才能制备得到低共熔溶剂。若是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无法形成低共熔溶剂;若是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美白活性成分失活。
作为本发明所述低共熔溶剂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搅拌的条件为55~60℃搅拌20~120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低共熔溶剂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将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按照摩尔比为(1~2):(1~2)混合。
本发明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混合的摩尔比也会影响DES制备的微脂囊的包裹效果和促渗效果,如果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摩尔比过小,微脂囊包裹DES形成油相的效果差,微脂囊美白的效果降低;若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摩尔比过大,也会导致微脂囊包裹的DES的促渗效果变差,微脂囊的美白的效果降低、稳定性降低。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低共熔溶剂在制备微脂囊中的应用。
本发明将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或4-丁基间苯二酚的低共熔溶剂制备成纳米结构的微脂囊,进一步提高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 、4-丁基间苯二酚)的水溶性和光稳定性,确保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 、4-丁基间苯二酚)被有效吸收的同时,保证了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 、4-丁基间苯二酚)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年限。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脂囊,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所述低共熔溶剂(DES)1%~20%、油脂1%~20%、乳化剂2%~8%、辅助成分为0.5%~15%,去离子水37.0%~95.5%;
所述辅助成分为甘油、1,2-丁二醇、1,2-己二醇、1,2-戊二醇、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对羟基苯乙酮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利用重量百分比为1%~20%的低共熔溶剂,与油脂、乳化剂、辅助成分和去离子水结合,成功制备得到粒径为100-300nm的微脂囊,得到的微脂囊稳定性好,渗透性好,美白效果好,无刺激。同时,低共熔溶剂的重量百分比会影响微脂囊高效美白的效果,如果DES的重量百分比低,含量低,微脂囊包裹的DES组成的被包裹层过少,则会导致微脂囊美白的效果变差;若DES的重量百分比高,含量高,微脂囊包裹的DES组成的被包裹层过多,则会导致美白活性成分不能及时的发挥美白效果,微脂囊的美白效果降低,稳定性降低。
本发明利用低共熔溶剂、油脂和乳化剂作为油相成分,辅助成分和去离子水作为水相成分,制备得到水包油结构的微脂囊,实现水包油的效果;水包油的结构使美白成分在皮肤内更高效,实现了高效美白的作用,同时降低了苯乙基间苯二酚、4-丁基间苯二酚等美白成分活性成分的刺激性,提高美白成分的安全性;同时包裹后的DES在皮肤内高效渗透,具有促渗作用,不仅进一步增强了美白效果,实现了高效美白的作用,而且DES制备成微脂囊后粒径更小,提高了美白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不变色且含量稳定,实现了高效美白、高稳定性等效果。
本发明微脂囊组分中的乳化剂具有两亲性,其疏水(亲油)端能够与低共熔溶剂、油脂等油相接触,并将油相包裹于内部;其亲水端与辅助成分、去离子水接触,最终形成水包油形式的微脂囊。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脂囊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脂囊中,所述低共熔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5%~12%。该含量范围的低共熔溶剂制备的微脂囊,粒径更小,介于100-200nm。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脂囊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脂囊中,所述低共熔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8%~12%。该含量范围的低共熔溶剂制备的微脂囊,粒径更小,介于100-155nm。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脂囊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油脂为橄榄油、葡萄籽油、山茶油、角鲨烷、橄榄油、霍霍巴油、乳木果油、白池花籽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乳化剂为大豆磷脂、吐温80、聚甘油-3甲基葡糖二硬脂酸酯、PEG-40氢化蓖麻油、硬脂醇聚醚-2、菊粉月桂基氨基甲酸酯、二十二醇、聚山梨醇酯-60、PEG-15甘油月桂酸酯、甘油硬脂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脂囊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油脂为白池花籽油和角鲨烷;
所述乳化剂为大豆磷脂和甘油硬脂酸酯;
所述辅助成分为1,2-戊二醇、1,2-丁二醇、甘油和苯氧乙醇。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脂囊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油脂中,所述白池花籽油的重量百分比为0.1%~19%;
所述乳化剂中,所述大豆磷脂的重量百分比为0.8%~6%;
所述辅助成分中,所述1,2-戊二醇的重量百分比为0.1%~3%,所述1,2-丁二醇的重量百分比为0.05%~1%;所述甘油的重量百分比为0.25%~10%。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微脂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所述低共熔溶剂(DES)、油酯和乳化剂在70~75℃搅拌均匀,得到A相;
S2、将辅助成分和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B相;
S3、将步骤S1得到的A相与步骤S2得到的B相混合均匀,剪切、70~75℃均质,即得所述微脂囊。
本发明将油酯、乳化剂和DES混合作为油相,辅助成分和去离子水作为水相,然后将水相和油相进行均质,可以制备得到粒径为纳米的美白微脂囊,实现水包油的效果,稳定性高。
本发明利用特定温度使低共熔溶剂(DES)、油酯和乳化剂混合均匀,如温度过低,则会导致油脂和/或DES成分不能完全乳化,导致微脂囊的美白效果降低;如果温度过高,导致油脂和/或DES成分挥发,降低微脂囊的有效成分,也会导致微脂囊的美白效果降低。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脂囊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1、S2中,所述搅拌包括磁力搅拌、机械搅拌等,只要能够将组分混合均匀即可。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脂囊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1、S2中,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000-6000rpm,搅拌的时间为3-5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脂囊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3中,所述剪切的转速为1000-6000rpm,剪切的时间为3-5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脂囊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3中,所述均质的压力为100-600 bar;不局限于100bar、150bar、200bar、250bar、300bar、350bar、400bar、450 bar、500 bar、550 bar、600 bar;优选为200-500 bar;所述均质的次数为3-7次,不局限于3次、4次、5次、6次、7次;优选为4-6次。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微脂囊在制备美白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微脂囊具有美白效果,能够制备成美白产品用于皮肤美白。
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美白制剂,包括所述微脂囊和辅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将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4-丁基间苯二酚制备成低共熔溶剂的形式,提高美白活性成分的溶解性。
(2)本发明的微脂囊中包裹DES形成油相,与水相结合实现水包油的效果;被包裹的DES,使美白成分在皮肤内高效渗透,具有促渗作用,增强了美白效果,实现了高效美白的作用,同时降低了美白活性成分的刺激性,提高微脂囊的安全性;DES制备成微脂囊后粒径更小,使美白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更高,实现了高稳定性的效果;也即本发明的微脂囊实现高效美白的同时,更加稳定、安全无刺激。
(3)本发明的微脂囊中不含有有机溶剂,避免致敏性,所得微脂囊的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4)本发明的微脂囊的粒径为纳米,粒径小,使用肤感清爽,美白效果更佳、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苯乙基间苯二酚艾地苯DES的渲染依赖性图表(IRI);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苯乙基间苯二酚艾地苯DES的静电势(ESP)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利用苯乙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制备DES进而制备微脂囊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效果例1中苯乙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按照摩尔比为1:1制备得到的DES的差示扫描量热(DSC)谱图;
图5为本发明效果例1中4-丁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按照摩尔比为1:1制备得到的DES的差示扫描量热(DSC)谱图;
图6为本发明效果例2中苯乙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按照摩尔比为1:1制备得到的DES的红外谱图;
图7为本发明效果例2中4-丁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按照摩尔比为1:1制备得到的DES的红外谱图;
图8为本发明效果例3中微脂囊1的电镜图;
图9为本发明效果例3中微脂囊1以及对比微脂囊1于室温、45℃分别放置不同时间(一周、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后的粒径结果;
图10为本发明效果例3中室温放置三个月后微脂囊1的粒径分布图;
图11为本发明效果例3中室温放置三个月后对比例1的微脂囊的粒径分布图;
图12为本发明效果例4中微脂囊1和对比例1微脂囊于不同温度(-15℃、25℃、45℃)放置一周、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后与放置前美白活性成分含量的比值结果;
图13为本发明效果例5中微脂囊1和对比例1微脂囊的美白活性成分在猪皮皮内的滞留量的折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所用的其他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低共熔溶剂(DES)的制备
1、氢键受体对低共熔溶剂(DES)制备的影响
以苯乙基间苯二酚、4-丁基间苯二酚分别作为氢键供体,利用不同的氢键受体与氢键供体结合制备DES;氢键受体包括十二酸、十八酸、烟酰胺、艾地苯醌、辅酶Q-10、肽安密多。
将氢键供体分别与氢键受体以1:1的摩尔比混合放入容器中,放入60℃水浴锅内密封加热搅拌30 min,冷却至室温。
氢键供体与不同氢键受体结合对DES制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表1结果显示,只有特定的氢键受体才能与氢键供体苯乙基间苯二酚或4-丁基间苯二酚形成低共熔溶剂(DES),氢键受体艾地苯醌、辅酶Q-10或肽安密多能够与氢键供体苯乙基间苯二酚或4-丁基间苯二酚形成低共熔溶剂(DES)。
2、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摩尔比对低共熔溶剂(DES)制备的影响
以苯乙基间苯二酚作为氢键供体,以艾地苯醌作为氢键受体,以1:15至15:1不同摩尔比混合制备低共熔溶剂。
将氢键供体苯乙基间苯二酚与氢键受体艾地苯醌分别以不同摩尔比混合放入容器中,放入60℃(55~60℃)水浴锅内密封加热搅拌30 min(20 min~120 min),冷却至室温,并观察得到的产物的状态、外观、并将产物溶于白池花籽油等常见的化妆品油脂,观察产物的溶解性。
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不同摩尔比对DES制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表2结果显示,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摩尔比在(1~10):(1~10)的范围内,氢键供体苯乙基间苯二酚与氢键受体艾地苯醌才能形成低共熔溶剂(DES),超过这个范围,未形成DES,且未完全溶解;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摩尔比在(1~2):(1~2)的范围内,形成的低共熔溶剂溶解性能好,易溶于油脂。
以苯乙基间苯二酚作为氢键供体,以辅酶Q-10、肽安密多分别作为氢键受体,同样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摩尔比在(1~10):(1~10)的范围内,才能形成DES,摩尔比在(1~2):(1~2)的范围内DES溶解性更好。
以4-丁基间苯二酚作为氢键供体,以艾地苯醌、辅酶Q-10、肽安密多分别作为氢键受体,同样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摩尔比在(1~10):(1~10)的范围内,才能形成DES,摩尔比在(1~2):(1~2)的范围内DES溶解性更好。
本发明以苯乙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按照摩尔比为1:1制备得到的苯乙基间苯二酚艾地苯DES。
苯乙基间苯二酚艾地苯DES的渲染依赖性图表(IRI)如图1所示。如果IRI中等值面颜色明显偏红,说明存在一定位阻作用,若是鲜红则说明位阻很强。如果等值面颜色明显偏蓝,说明存在显著的吸引作用,比如一般强度的氢键、卤键等。如果等值面完全是蓝色的,说明此处要么是相对来说很强的弱相互作用,因此作用区域的电子密度能达到>=0.04a.u.的程度,要么是化学键作用,成键区域电子密度通常显著大于0.04 a.u.。结果显示,IRI中等值面基本上是绿色,说明此处是范德华作用区域,有极弱的氢键,存在弱相互作用,说明形成了DES。
苯乙基间苯二酚艾地苯DES的静电势(ESP)图如图2所示,静电势(ESP)的图中最正和最负的静电势区域分别呈红色和蓝色;静电势值为负,表示这一区域更容易给出电子,或者说相对于其他区域更具有亲核性(指某物质向其他分子或离子贡献电子的能力);而蓝色区域静电势值为正,表示这一区域更容易获得电子,相对于其他区域更具有亲电性(指某物质从其他分子或离子获得电子的能力)。结果表明,区域的氢键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动到这一点做功,说明形成了DES。
实施例2低共熔溶剂(DES)的制备
将氢键供体苯乙基间苯二酚与氢键受体艾地苯醌以1:1的摩尔比混合放入容器中,放入40℃水浴锅内密封加热搅拌120 min,冷却至室温,即得低共熔溶剂(DES)。本实施例制备的DES呈红色流动液体,容易溶于白池花籽油等油脂。
实施例3低共熔溶剂(DES)的制备
将氢键供体苯乙基间苯二酚与氢键受体艾地苯醌以1:1的摩尔比混合放入容器中,放入90℃水浴锅内密封加热搅拌20 min,冷却至室温,即得低共熔溶剂(DES)。本实施例制备的DES呈红色至深红色流动液体,容易溶于白池花籽油等油脂。
实施例4微脂囊的制备
本发明的微脂囊,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实施例制备的低共熔溶剂(DES)1-20%、油脂1-20%、乳化剂2-8%、辅助成分为0.5-15%,去离子水37.0-95.5%;
所述油脂为橄榄油、葡萄籽油、山茶油、角鲨烷、橄榄油、霍霍巴油、乳木果油、白池花籽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乳化剂为大豆磷脂、吐温80、聚甘油-3甲基葡糖二硬脂酸酯、PEG-40氢化蓖麻油、硬脂醇聚醚-2、菊粉月桂基氨基甲酸酯、二十二醇、聚山梨醇酯-60、PEG-15甘油月桂酸酯、甘油硬脂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辅助成分为甘油、1,2-丁二醇、1,2-己二醇、1,2-戊二醇、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对羟基苯乙酮中的至少一种。
1、将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以摩尔比为1:1混合放入容器中,放入60℃水浴锅内密封加热搅拌30 min,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到低共熔溶剂;将该低共熔溶剂与油脂、乳化剂、辅助成分和去离子水组合,制备微脂囊1~19;其中苯乙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制备的低共熔溶剂(DES)简称苯-艾DES;4-丁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制备的低共熔溶剂(DES)简称丁-艾DES;4-丁基间苯二酚与辅酶Q-10制备的低共熔溶剂(DES)简称丁-辅酶DES。
2、微脂囊1~18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白池花籽油、角鲨烷、大豆磷脂、甘油硬脂酸酯、低共熔溶剂(DES)混合,在温度为70℃、转速为800 rpm的条件下,搅拌均匀,得到A相;
S2、将1,2-戊二醇、1,2-丁二醇、甘油、苯氧乙醇、水在温度为70℃、转速为800 rpm的条件下搅拌均匀,得到B相;
S3、在3000 rpm的转速下,将A相滴加至B相中,滴加结束后,继续在3000rpm的转速下剪切4 min,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在温度为70℃、压力为600bar的条件下均质4次,得到微脂囊1~18。
3、微脂囊19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白池花籽油、角鲨烷、大豆磷脂、甘油硬脂酸酯、低共熔溶剂(DES)混合,在温度为75℃、转速为800 rpm的条件下,搅拌均匀,得到A相;
S2、将1,2-戊二醇、1,2-丁二醇、甘油、苯氧乙醇、水在温度为70℃、转速为800 rpm的条件下搅拌均匀,得到B相;
S3、在3000 rpm的转速下,将A相滴加至B相中,滴加结束后,继续在3000rpm的转速下剪切4 min,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在温度为75℃、压力为600bar的条件下均质4次,得到微脂囊19。
本发明利用苯乙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制备DES进而制备微脂囊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微脂囊1~18的组分及含量如下表3所示,微脂囊19的组分及含量同微脂囊1,
表3
对比例1
对比例1提供了一种微脂囊,记为对比例1;对比例1的微脂囊与微脂囊1的区别仅在于:将微脂囊1组分中8%的苯乙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制备的低共熔溶剂(DES)替换成3.12%的苯乙基间苯二酚单体和4.88%的艾地苯醌单体。
对比例2
对比例2提供了一种微脂囊,记为对比例2;对比例2的微脂囊与微脂囊10的区别仅在于:将微脂囊10组分中8%的4-丁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制备的低共熔溶剂(DES)替换成3.12%的4-丁基间苯二酚单体和4.88%的艾地苯醌单体。
对比例3
对比例3提供了一种微脂囊,记为对比例3;对比例3的微脂囊与微脂囊1的区别仅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白池花籽油、角鲨烷、大豆磷脂、甘油硬脂酸酯、低共熔溶剂(DES)混合,在温度为65℃、转速为800 rpm的条件下,搅拌均匀,得到A相;
S2、将1,2-戊二醇、1,2-丁二醇、甘油、苯氧乙醇、水在温度为70℃、转速为800 rpm的条件下搅拌均匀,得到B相;
S3、在3000 rpm的转速下,将A相滴加至B相中,滴加结束后,继续在3000rpm的转速下剪切4 min,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在温度为65℃、压力为600bar的条件下均质4次,得到微脂囊。
对比例4
对比例4提供了一种微脂囊,记为对比例4;对比例4的微脂囊与微脂囊1的区别仅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白池花籽油、角鲨烷、大豆磷脂、甘油硬脂酸酯、低共熔溶剂(DES)混合,在温度为80℃、转速为800 rpm的条件下,搅拌均匀,得到A相;
S2、将1,2-戊二醇、1,2-丁二醇、甘油、苯氧乙醇、水在温度为70℃、转速为800 rpm的条件下搅拌均匀,得到B相;
S3、在3000 rpm的转速下,将A相滴加至B相中,滴加结束后,继续在3000rpm的转速下剪切4 min,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在温度为80℃、压力为600bar的条件下均质4次,得到微脂囊。
效果例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实施例1、2、3制备的低共熔溶剂(DES)的熔点以及各DES的氢键供体及氢键受体单体的熔点。
测定结果显示,实施例1、2、3制备得到的DES的熔点均比对应的氢键供体、氢键受体单体的熔点低,说明本发明成功制备得到低共熔溶剂(DES)。
其中以苯乙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按照摩尔比为1:1制备得到的DES的差示扫描量热(DSC)谱图如图4所示;以4-丁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按照摩尔比为1:1制备得到的DES的差示扫描量热(DSC)谱图如图5所示。
效果例2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Spirit, Shimadzu Corporation, Tokyo,Japan)测定实施例1、2、3制备的低共熔溶剂(DES)的红外谱图以及各DES的氢键供体及氢键受体单体的红外谱图。
测定结果显示,实施例1、2、3制备得到的DES在不同波长下的透过率均比对应的氢键供体、氢键受体单体的不同波长下的透过率低,说明本发明成功制备得到低共熔溶剂(DES)。
其中以苯乙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按照摩尔比为1:1制备得到的DES的红外谱图如图6所示;以4-丁基间苯二酚与艾地苯醌按照摩尔比为1:1制备得到的DES的红外谱图如图7所示。
效果例3
对实施例4制备的微脂囊1-19以及对比例1-4制备的微脂囊的外观、粒径、粒径稳定性进行测试。
通过目测,观察微脂囊的外观;利用扫描电镜观测微脂囊的微观结构;利用粒径仪测定微脂囊的粒径以及粒径分布;
将各微脂囊分别置于室温、45℃环境3个月,分别在第一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分别测试微脂囊的粒径大小。
1、外观及粒径测试结果显示,微脂囊1-19的外观均为鲜红色,均一液态;粒径大小为100-300nm;而对比例1-4的微脂囊的外观为淡红色,液态,粒径大小为510-810nm。微脂囊1-5、对比例1-4微脂囊的外观、粒径结果如下表4所示,所述粒径为微脂囊的平均粒径,
表4
2、电镜结果显示,微脂囊1-19为规整圆球型,粒径为100-300nm左右;其中微脂囊1的电镜图如图8所示。
3、将各微脂囊分别置于室温、45℃环境3个月,测试结果显示,微脂囊1-19的粒径仍为100-300nm,粒径无明显变化;而对比例1-4微脂囊的粒径显著增大,达到8800-60000nm。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微脂囊的粒径稳定性更好。
其中微脂囊1-5、对比例1-4微脂囊的室温、45℃环境放置3个月后的粒径如下表5所示,
表5
微脂囊1以及对比微脂囊1于室温、45℃分别放置不同时间(一周、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后的粒径结果如图9所示,微脂囊1的粒径基本无变化,而对比例1的微脂囊的粒径显著增大;
于室温放置三个月后,微脂囊1的粒径分布图如图10所示,对比例1的微脂囊的粒径分布图如图11所示;微脂囊1的粒径基本无变化,而对比例1的微脂囊的粒径显著增大。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微脂囊粒径更小,粒径稳定性更好。
利用实施例1中摩尔比为(1~2):(1~2)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制备的DES,按照实施例4中微脂囊1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微脂囊,得到的微脂囊粒径介于1~300nm,粒径稳定好。
效果例4
对实施例4制备的微脂囊1-19以及对比例1-4制备的微脂囊的美白活性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或4-丁基间苯二酚)的含量稳定性进行测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微脂囊样品中的苯乙基间苯二酚或4-丁基间苯二酚的含量进行测定。
将标准品苯乙基间苯二酚或4-丁基间苯二酚稀释至浓度为1000ppm;将微脂囊待测样品以同样方法稀释为0.1ug/ml。
色谱柱:选择色谱柱C18(150mm*4.6mm*5um)。
流动相:0.1%磷酸水-乙腈35:65。
流速1.0 mL/min。
1、分别测试各微脂囊于不同温度(-15℃、25℃、45℃)放置一周、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前后美白活性成分的含量,并计算放置后与放置前美白活性成分含量的比值。
测试结果显示,微脂囊1-19于不同温度(-15℃、25℃、45℃)放置3个月后与放置前美白活性成分含量的比值介于80.01%-93.23%,而对比例1-4的微脂囊于不同温度(-15℃、25℃、45℃)放置3个月后与放置前美白活性成分含量的比值介于53.25%-72.32%,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微脂囊稳定性好,微脂囊中美白活性成分的含量受温度影响较小。
微脂囊1-5和对比例1-4微脂囊于不同温度(-15℃、25℃、45℃)放置3个月后与放置前美白活性成分含量的比值如下表6所示;微脂囊1和对比例1微脂囊于不同温度(-15℃、25℃、45℃)放置一周、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后与放置前美白活性成分含量的比值结果如图12所示,
表6
利用实施例1中摩尔比为(1~2):(1~2)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制备的DES,按照实施例4中微脂囊1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微脂囊,25℃放置3个月后与放置前美白活性成分含量的比值大于85%,微脂囊稳定性好。
效果例5
对实施例4制备的微脂囊1-19以及对比例1-4制备的微脂囊的渗透性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将预处理的厚度均一的新鲜猪皮皮肤固定在扩散池(上)与接受池之间,扩散池在接收池上方;扩散池内加入微脂囊测试样品,接收池内加入生理盐水,微脂囊样品与猪皮皮肤表层接触,生理盐水与猪皮皮肤内层接触,扩散池内开动电磁搅拌器和恒温水浴,在搅拌速度为320 rpm、温度为32℃的条件下,以微脂囊1-19和对比例1-4的微脂囊分别作为测试样品,进行扩散试验,分别于扩散实验开始后2h、4h、6h取猪皮样,剪碎过夜萃取。测定各微脂囊样品的美白活性成分(以苯乙基间苯二酚或4-丁基间苯二酚为检测对象)在猪皮皮内的滞留量。
测试结果显示,扩散2h,微脂囊1-19的美白活性成分在猪皮皮内的滞留量为20.01-25.66μg/cm2;而对比例1-4的微脂囊的美白活性成分在猪皮皮内的滞留量为5.66-8.36μg/cm2
扩散4h,微脂囊1-19的美白活性成分在猪皮皮内的滞留量为40-44.35μg/cm2;而对比例1-4的微脂囊的美白活性成分在猪皮皮内的滞留量为11.41-13.55μg/cm2
扩散6h,微脂囊1-19的美白活性成分在猪皮皮内的滞留量为69-75.55μg/cm2;而对比例1-4的微脂囊的美白活性成分在猪皮皮内的滞留量为18.23-21.58μg/cm2
综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微脂囊的美白活性成分在猪皮皮内的滞留量更高,微脂囊的促渗效果更好。
其中微脂囊1-5和对比例1-4微脂囊的美白活性成分在猪皮皮内的滞留量如下表7所示;微脂囊1和对比例1微脂囊的美白活性成分在猪皮皮内的滞留量的折线图如图13所示,与对比例1微脂囊相比,微脂囊1的促渗效果提高了4倍,
表7
利用实施例1中摩尔比为(1~2):(1~2)的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制备的DES,按照实施例4中微脂囊1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微脂囊,促渗效果好。
效果例6
对实施例4制备的微脂囊1-5以及对比例1-4制备的微脂囊的美白效果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如下:随机选取志愿者,年龄18~35岁,取测试样品及对照样各3mL薄敷于皮肤表面,(盲测,不告知样品液的种类),评判标准如表8所示,
表8
/>
微脂囊1-5以及对比例1-4微脂囊的测试结果如下表9所示,
表9
结果显示,微脂囊1-5具有显著的美白效果,且70%以上的志愿者无刺激现象;而对比例1-4的微脂囊美白效果不明显,且91%以上的志愿者出现刺激现象和/或美白效果不明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微脂囊美白效果更好。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低共熔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共熔溶剂由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制备而成;所述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摩尔比为(1~10):(1~10);
所述氢键供体包括苯乙基间苯二酚或4-丁基间苯二酚;
所述氢键受体包括艾地苯醌、辅酶Q-10或肽安密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共熔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摩尔比为(1~2):(1~2)。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低共熔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按照摩尔比混合,40~90℃搅拌20~120min,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低共熔溶剂。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低共熔溶剂在制备微脂囊中的应用。
5.一种微脂囊,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权利要求1或2所述低共熔溶剂1%~20%、油脂1%~20%、乳化剂2%~8%、辅助成分为0.5%~15%和去离子水37.0%~95.5%;
所述辅助成分为甘油、1,2-丁二醇、1,2-己二醇、1,2-戊二醇、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对羟基苯乙酮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脂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脂囊中,所述低共熔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5%~1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脂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为橄榄油、葡萄籽油、山茶油、角鲨烷、橄榄油、霍霍巴油、乳木果油、白池花籽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乳化剂为大豆磷脂、吐温80、聚甘油-3甲基葡糖二硬脂酸酯、PEG-40氢化蓖麻油、硬脂醇聚醚-2、菊粉月桂基氨基甲酸酯、二十二醇、聚山梨醇酯-60、PEG-15甘油月桂酸酯、甘油硬脂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8.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微脂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所述低共熔溶剂、油酯和乳化剂在70~75℃搅拌均匀,得到A相;
S2、将辅助成分和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B相;
S3、将步骤S1得到的A相与步骤S2得到的B相混合均匀,剪切、70~75℃均质,即得所述微脂囊。
9.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微脂囊在制备美白产品中的应用。
10.一种美白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微脂囊和辅料。
CN202410121788.5A 2024-01-30 2024-01-30 一种低共熔溶剂、微脂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17643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21788.5A CN117643548B (zh) 2024-01-30 2024-01-30 一种低共熔溶剂、微脂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21788.5A CN117643548B (zh) 2024-01-30 2024-01-30 一种低共熔溶剂、微脂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3548A true CN117643548A (zh) 2024-03-05
CN117643548B CN117643548B (zh) 2024-05-28

Family

ID=90043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21788.5A Active CN117643548B (zh) 2024-01-30 2024-01-30 一种低共熔溶剂、微脂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354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81903A (zh) * 2021-04-20 2021-07-09 东晟源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含4-丁基间苯二酚的透明美白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KR102276980B1 (ko) * 2020-01-03 2021-07-13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복합공융용매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용성분의 추출 방법
KR20210095352A (ko) * 2020-01-23 2021-08-02 (주)에이티 랩 피부 투과 성능이 향상된 리포좀의 제조방법.
EP4011353A1 (en) * 2020-12-09 2022-06-15 Beiersdorf AG New cosmetics solvents comprising ascorbic acid
CN114917133A (zh) * 2022-05-30 2022-08-19 深圳市萱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分子溶剂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969762A (zh) * 2022-12-27 2023-04-18 深圳市萱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长效高效保湿超分子微脂囊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50073A (zh) * 2023-06-25 2023-10-10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一种活性物低共熔溶剂脂质体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76980B1 (ko) * 2020-01-03 2021-07-13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복합공융용매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용성분의 추출 방법
KR20210095352A (ko) * 2020-01-23 2021-08-02 (주)에이티 랩 피부 투과 성능이 향상된 리포좀의 제조방법.
EP4011353A1 (en) * 2020-12-09 2022-06-15 Beiersdorf AG New cosmetics solvents comprising ascorbic acid
CN113081903A (zh) * 2021-04-20 2021-07-09 东晟源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含4-丁基间苯二酚的透明美白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17133A (zh) * 2022-05-30 2022-08-19 深圳市萱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分子溶剂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969762A (zh) * 2022-12-27 2023-04-18 深圳市萱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长效高效保湿超分子微脂囊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50073A (zh) * 2023-06-25 2023-10-10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一种活性物低共熔溶剂脂质体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s://www.nmpa.gov.cn/hzhp/hzhpggtg/hzhpqtgg/20151223120001986.htm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3548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irz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synergistic thermosensitive gel for vaginal candidiasis: an in vitro, in vivo evaluation
Nokhodchi et al. The effect of terpene concentrations on the skin penetration of diclofenac sodium
JP7250689B2 (ja) 活性化合物のための局所送達系
EP0554343B1 (fr) Liposomes d&#39;eaux thermales stabilises dans un gel d&#39;adn
EP0499399A1 (en) Analgesic compositions
KR101851388B1 (ko) 진세노사이드의 경피흡수 촉진용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조성물을 함유하는 탈모방지 화장료 조성물
US20220339090A1 (en) Retinal-containing multilamellar vesicle and cosme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ame
SG178559A1 (en) Transdermal composition of phosphatidylcholi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11450003A (zh) 含黄金香柳提取物的抗初老亮颜营养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精华液、黄金香柳提取物的提取方法
CN114617785A (zh) 一种囊泡型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化妆品辅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40420A (zh) 一种紫檀芪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Sujatha et al.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inasteride ethosomes
US20030017183A1 (en) Dermatological suspensions(micro-matrix)
CN117643548B (zh) 一种低共熔溶剂、微脂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H0791173B2 (ja) リポソーム含有皮膚化粧料
KR20190079276A (ko) 난용성 올레아노릭산을 가용화한 나노입자 유용물을 포함하는 항노화 화장품 및 항노화 화장품 제조방법
CN101664369B (zh) 用于皮肤营养保湿的三甲基甘氨酸内酯复合纳米乳及制备方法
KR0154366B1 (ko) 유용성 감초추출물을 안정화시킨 지질 액정겔 및 이를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2656695A (zh) 一种低刺激且稳定性高的视黄醇纳米乳液的制备
CN115969762A (zh) 一种长效高效保湿超分子微脂囊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Amasya A novel formulation strategy for skin occlusion: Semi-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Ammar et al.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opical hydroquinone niosomal gel form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
JPH09216810A (ja) 皮膚及び口腔用組成物
KR101598210B1 (ko) 보습 펩타이드, 세라마이드를 함유하는 투명한 젤상 가용화 조성물
KR20050080627A (ko) 키토산 마이크로 캡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함유하는화장료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