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1168A -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1168A
CN117641168A CN202210989439.6A CN202210989439A CN117641168A CN 117641168 A CN117641168 A CN 117641168A CN 202210989439 A CN202210989439 A CN 202210989439A CN 117641168 A CN117641168 A CN 117641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layer
bone conduction
pickup
conduction microphon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94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晖
张立斌
杨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94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11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3710 priority patent/WO202403720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1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11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5/00Tone control or bandwidth control in amplifiers
    • H03G5/02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4Throat mountings f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骨传导麦克风,头戴式耳机和通信装置,可应用于使用无线通信与处于远处的对方进行通话的场景中,特别在环境噪音较大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降噪效果,能够提升骨传导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的信噪比。骨传导麦克风包括拾音器,振动获取部件和降噪部件,降噪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由弹性材料构成,且覆盖拾音器除拾音面以外的其他面,并对应于拾音面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振动获取部件包括第三介质层,第三介质层设置在拾音器靠近拾音面的一层,并封闭第一介质层的开口端,第一介质层与第二介质层之间的接触面为粗糙接触面。

Description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传导麦克风,一种骨传导头戴式耳机和一种通话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噪声场景中,基于空气传导的麦克风会被环境噪声淹没,使得无法有效捕捉到用户声音,严重影响用户通话体验。例如各种工业噪声场景,工业噪声大多在80分贝以上,有时甚至大于120分贝,而平时的人声大约在70分贝,会完全淹没在环境噪声之中。因此很多高噪声场景会采用骨传导麦克风,捕获人的嘴部或喉咙发出的振动通过皮肤肌肉和骨骼传导到骨传导麦克风的振动信号,提高在高噪声环境下的有用信号的信噪比。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界的噪声也会以振动的形式传播到骨传导麦克风上,如果不能有效的排除这部分噪声振动的干扰,会严重影响骨传导麦克风的使用效果。因此,如何降低外界噪声对骨传导麦克风的影响,提升骨传导麦克风的信噪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骨传导麦克风,通过骨传导麦克风的结构设计,减轻外界噪声对骨传导麦克风的影响,提升骨传导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的信噪比。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骨传导麦克风,可应用于高噪声环境下采集用户声带的振动,进而传播信号。该骨传导麦克风包括拾音器,振动获取部件和降噪部件,降噪部件包括至少两层介质层,该至少两层介质层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均由弹性材料构成,第一介质层固定于拾音器上,且覆盖拾音器除了拾音面以外的的其他面,第一介质层对应于拾音面的一端设置有开口。第二介质层固定于第一介质层远离拾音器的一侧,且覆盖第一介质层除了开口端以外的其他面。
第一介质层与拾音器除了拾音面以外的其他面之间可以紧密贴合也可以存在一些空隙,第一介质层与第二介质层接触的表面为粗糙表面,或者第二介质层与第一介质层接触的表面为粗糙表面,即,第二介质层与第一介质层之间存在一些空隙。
振动获取部件包括第三介质层,第三介质层设置在拾音器靠近拾音面的一侧,第一介质层的开口端由第三介质层封闭。
振动获取部件用于与人体接触以获取声带振动,降噪部件用于吸收除拾音面以外的其他方向的振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麦克风,通过设置多层介质层,通过弹性介质层吸收外界噪声传播至拾音器的振动,以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另外,通过将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之间的接触面设置为粗糙表面,一方面,可以在介质层之间增加空气间隔,通过空气间隔增加多层弹性材料之间的能量损耗,进一步减少传播到拾音器表面的外界噪声振动;另一方面,增加弹性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减少介质层之间进行摩擦产生的振动,减轻多层介质层对拾音效果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介质层的四周与第一介质层紧密接触以封闭第一介质层的开口端,第一介质层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和第二介质层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超过第三介质层。
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均由弹性材料构成,在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由于受到人体皮肤的挤压,产生与弹性模量对应的弹性形变,进而通过弹性形变的作用力使得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更紧密的贴合用户的皮肤。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界噪声从骨传导麦克风与用户皮肤之间的缝隙传播到拾音器上,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由于骨传导麦克风的移动,与用户皮肤表面产生摩擦导致的噪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ΔL1/L1与ΔL2/L2的比值与E1与E2的比值成反比,其中,E1为第一介质层的弹性模量,E2为第二介质层的弹性模量,ΔL1为第一介质层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三介质层的长度,ΔL2为第二介质层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超出第三介质层的长度,L1为第一介质层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的总长度,L2为第二介质层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的总长度。
在施加的相同大小的作用力于两个不同的介质层时,弹性模量大的介质层发生的弹性形变比弹性模量小的介质层发生的弹性形变大。因此,通过上述设计,可以进一步保证各个介质层均与用户的皮肤紧密贴合。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界噪声从骨传导麦克风与用户皮肤之间的缝隙传播到拾音器上,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由于骨传导麦克风的移动,与用户皮肤表面产生摩擦导致的噪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通过便面的微观纹理的间距来衡量便面的粗糙度,第一介质层与第二介质层接触的表面的微观纹理的间距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二介质层与第一介质层接触的表面的微观纹理的间距大于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阈值可以是1mm,2mm或者5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噪部件包括多层介质层,多层介质层的材料的弹性模量由靠近拾音器的方向向远离拾音器的方向依次增大。
这种设置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其对噪音的吸收效果越好,因此,当部分噪音振动通过外层介质层(例如,第二介质层)到达内层介质层(例如。第一介质层)时,内层介质层能够更好的衰减外层介质层没能吸收的噪音振动。第二,通常来讲,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其材质更柔软,因此内层介质层比外层介质层更柔软,能够对拾音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噪部件包括的多层介质层中位于最外侧的介质层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阈值。示例性的,第二阈值可以是5GPa。
最外侧的介质层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阈值,能够保证最外侧的介质层具有一定的硬度,更好的保护拾音器和整个骨传导麦克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介质层与所述拾音器除所述拾音面以外的其他面紧密贴合。
第一介质层紧密贴合于拾音器上,一方面,便于保持第一介质层与拾音器连接的稳定性,提升整个骨传导麦克风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将第一介质层21紧密贴合于拾音器3上的设计,在工程上更容易实现,有利于骨传导麦克风的产品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介质层与所述拾音面紧密贴合。
通过将第三介质层与拾音面紧密贴合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最大效率的将振动传播给拾音面,提升振动采集效率,另一方面,便于将骨传导麦克风设计得更加小型化,有利于美化骨传导麦克风的整体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噪部件上设置有引线口,用于引出拾音器的信号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拾音器为电容式传感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骨传导麦克风以及扬声器。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式设备,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描述的骨传导头戴式耳机,和设备主体,其中,设备主体包括眼镜或头盔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童话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骨传导麦克风以及收发器,收发器与骨传导麦克风连接,且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到第四方面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骨传导麦克风的使用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骨传导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骨传导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骨传导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骨传导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骨传导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传导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下描述中,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方面或可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方面的附图。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可在其它方面中使用,并可包括附图中未描绘的结构或逻辑变化。因此,以下详细描述不应以限制性的意义来理解,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例如,应理解,结合所描述方法的揭示内容可以同样适用于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对应设备或系统,且反之亦然。例如,如果描述一个或多个具体方法步骤,则对应的设备可以包含如功能单元等一个或多个单元,来执行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例如,一个单元执行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多个单元,其中每个都执行多个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即使附图中未明确描述或说明这种一个或多个单元。另一方面,例如,如果基于如功能单元等一个或多个单元描述具体装置,则对应的方法可以包含一个步骤来执行一个或多个单元的功能性(例如,一个步骤执行一个或多个单元的功能性,或多个步骤,其中每个执行多个单元中一个或多个单元的功能性),即使附图中未明确描述或说明这种一个或多个步骤。进一步,应理解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提出,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示例性实施例和/或方面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发明。
术语解释
1.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
表面粗糙度可以理解为在加工产品过程中细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整度,通常被定义为两个波峰或者两个波谷之间的微笑距离,波峰或者波谷也称为微观纹理。因此,表面粗糙度可以用微观纹理之间的间距进行衡量。
2.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一般地讲,对弹性体施加一个外界作用力,弹性体会发生形状的改变(称为“形变”),“弹性模量”的一般定义是:单向应力状态下应力除以该方向的应变。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描述物质弹性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统称,表示方法可以是“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等。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麦克风所涉及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麦克风可应用于各种使用无线通信与处于远处的对方进行通话的场景。特别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麦克风可在高噪声环境下采集人体发出的声带振动,并将声带振动转化为电信号进而进行传输。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将骨传导麦克风的一部分推压于下颚或者喉咙等部位,通过骨传导来获取从人体发出的声带振动。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麦克风的一种使用方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骨传导麦克风的拾音面用于从人体的皮肤上采集振动信号,并将该振动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形式,并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传输。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环境中的噪声信号会以振动的方式传播到骨传导麦克风上。因此,骨传导麦克风除了会从皮肤上采集到有用的振动信号以外,还会采集到从其他方向传播到骨传导麦克风上的噪声信号。这些噪声信号会使得骨传导麦克风采集得到的电信号中存在大量噪音信号,对骨传导麦克风的正常使用造成很大的干扰。
针对骨传导麦克风存在的噪音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的骨传导麦克风。具体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麦克风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麦克风包括振动获取部1,降噪部件2和拾音器3。
其中,拾音器3包括拾音面32和除了拾音面32以外的其他面31。举例来说,拾音器可以是一个包括6个面的六面体,其中一个面为拾音面32(假设底面是拾音面),那么其他5个面就是其他面31(此时,顶面和4个侧面为其他面)。拾音面32用于与人体皮肤5接触,采集人体皮肤上的振动,其他面31通常不与人体皮肤接触。
拾音器3可采用炭精粒式麦克风、电磁式麦克风、电容式麦克风(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压电晶体式麦克风、压电陶瓷式麦克风、二氧化硅式麦克风等常用的麦克风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降噪部件2包括至少两层介质层,例如,降噪部件2可包括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可由弹性材料构成,第一介质层21固定于拾音器3上,第一介质层21覆盖拾音器3除了拾音面31以外的其他面32,第一介质层21对应于拾音器3的拾音面3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介质层21的弹性模量可以小于0.1GPa。
降噪部件2用于吸收除所属拾音面以外的其他方向的振动,应当理解,降噪部件2还可以包括除了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以外的其他介质层,例如,在第二介质层22外侧还可以设置有一层或者多层介质层,以更好的对环境噪音振动进行衰减。本申请实施例对降噪部件2包括的介质层的数量不进行限定,理论上,降噪部件2包括的介质层的层数越多,降噪部件的整体降噪效果越好。以下实施例部分主要以降噪部件2包括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两层介质层为例进行说明。
采用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覆盖拾音器3的其他面3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衰减外界噪声振动的传输,减少传播到拾音器其他面31上的振动,提高信噪比。
第一介质层21可通过各种方式固定于拾音器3上,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介质层21可紧密贴合于拾音器3上,将第一介质层21紧密贴合于拾音器3上,一方面,便于保持第一介质层21与拾音器3连接的稳定性,提升整个骨传导麦克风的可靠性,并便于将骨传导麦克风设计得更加小型化,有利于美化骨传导麦克风的整体设计;另一方面,将第一介质层21紧密贴合于拾音器3上的设计,在工程上更容易实现,有利于骨传导麦克风的产品化。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介质层21与拾音器之间可存在一定的间隔,该间隔可以是空气间隔也可以是真空间隔。示例性的,第一介质层21可通过两端固定在拾音器3上,其他部分与拾音器保持一定的间隔;或者,第一介质层21与拾音器3的接触面可以是粗糙表面。在第一介质21和拾音器3之间设置一定的真空间隔,能够进一步通过真空阻断噪声带来的振动,提升降噪效果。
第二介质层22固定于第一介质层21远离拾音器3的一侧,第二介质层22覆盖第一介质层21除开口端以外的其他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噪部件2包括的多层介质层的材料的弹性模量由靠近拾音器3的方向向远离拾音器3的方向依次增大。这种设置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振动在材料中传输时的衰减越大,也即,材料对噪音的吸收效果越好,因此,当部分噪音振动通过外层介质层(例如,第二介质层22)到达内层介质层(例如。第一介质层21)时,内层介质层能够更好的衰减外层介质层没能吸收的噪音振动。第二,通常来讲,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其材质更柔软,因此内层介质层比外层介质层更柔软,能够对拾音器3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噪部件2包括的至少两层介质层中位于最外侧的介质层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阈值。示例性的,第二阈值可以是5GPa。最外侧的介质层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阈值,能够保证最外侧的介质层具有一定的硬度,更好的保护拾音器和整个骨传导麦克风。
第一介质层21的开口和第二介质层22的开口设置有振动获取部件1,以获取人体皮肤表面的振动。振动获取部件1包括第三介质层,第三介质层设置在拾音器3靠近拾音面32的一侧,第三介质层用于与人体接触以获取声带振动,第一介质层21的开口端由第三介质层封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介质层的弹性模量可以小于0.1GPa。
应当理解,除了第三介质层外,获取部件1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获取部件1还可以包括其他介质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获取部件1可以与第一介质层21的内测连接,以封闭第一介质层21的开口端。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获取部件1可以与第一介质层21的开口端的端侧连接,并与第二介质层22的内测连接,以封闭第一介质层21的开口端和第二介质层22的开口端。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获取部件1可以与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的开口端的端侧连接,以封闭第一介质层21的开口端和第二介质层22的开口端。应当理解,上述关于获取部件1与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的耦合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其他耦合方式也是可能的。例如,在获取部件1包括多层介质层或者获取部件的厚度较厚的情况下,获取部件可以同时与第一介质层21的内侧和/或第一介质层21的开口端的端侧和/或第二介质层22的内侧和/或第二介质层22的开口端的端侧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介质层与拾音器3的拾音面32紧密贴合。通过将第三介质层与拾音面32紧密贴合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最大效率的将振动传播给拾音面,提升振动采集效率,另一方面,便于将骨传导麦克风设计得更加小型化,有利于美化骨传导麦克风的整体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噪部件2上设置有引线口4,用于引出拾音器3的信号线。应当理解,图2中关于引线口4的位置设置仅仅是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对引线口4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例如,引线口4也可以位于降噪部件2的左半边,引线口4也可以位于降噪部件2的右半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噪部件2包括的多个介质层之间的接触面是粗糙表面。以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第一介质层21与第二介质层22不是紧密贴合的,第一介质层21与第二介质层22的接触面是粗糙表面,具体的,可以是第一介质层21与第二介质层22的接触面为粗糙表面,也可以是第二介质层22与第一介质层21的接触面为粗糙表面。
表面的粗糙度可以由微观纹理的间距进行定义。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介质层21与第二介质层22接触的表面的微观纹理的间距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二介质层22与第一介质层21接触的表面的微观纹理的间距大于第一阈值。根据实际场景的设计需要,第一阈值可以是1mm,2mm或者5mm等。
第一介质层21与第二介质层22的接触面可以包括各种微观纹理,示例性的,微观纹理可以是锯齿状的,锯齿的具体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将降噪部件2的多个介质层之间的接触面设置为粗糙表面,一方面,可以在介质层之间增加空气间隔,通过空气间隔增加多层弹性材料之间的能量损耗,进一步减少传播到拾音器3表面的外界噪声振动;另一方面,增加弹性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减少介质层之间进行摩擦产生的振动,减轻多层介质层对拾音效果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动获取部件1通过图2所示的方式封闭第一介质层21的开口端,即,第三介质层的四周与第一介质层21紧密接触以封闭第一介质层21的开口端。此时,当使用骨传导麦克风获取人体皮肤上的振动时,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开口端的端侧也会与用户的皮肤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介质层21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和第二介质层22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三介质层。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均由弹性材料构成,在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由于受到人体皮肤的挤压,产生与弹性模量对应的弹性形变,进而通过弹性形变的作用力使得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更紧密的贴合用户的皮肤。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界噪声从骨传导麦克风与用户皮肤之间的缝隙传播到拾音器上,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由于骨传导麦克风的移动,与用户皮肤表面产生摩擦导致的噪音。
称第一介质层21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的长度为L1,称第二介质层22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的长度为L2,称第一介质层21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三介质层的长度ΔL1,称第二介质层22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三介质层的长度ΔL2。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1,称第二介质层的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ΔL1/L1与ΔL2/L2的比值与E1与E2的比值成反比。
在施加的相同大小的作用力于两个不同的介质层时,弹性模量大的介质层发生的弹性形变比弹性模量小的介质层发生的弹性形变大。因此,通过上述设计,可以进一步保证各个介质层均与用户的皮肤紧密贴合,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界噪声从骨传导麦克风与用户皮肤之间的缝隙传播到拾音器上,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由于骨传导麦克风的移动,与用户皮肤表面产生摩擦导致的噪音。
应当理解,图6以第一介质层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二介质层22的材料的弹性模量为例进行说明,因此,ΔL1大于ΔL2的长度。若第一介质层21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介质层22的材料的弹性模量为例进行说明,则ΔL1小于ΔL2的长度。
应当理解,图6及上述实施例仅以降噪部件2包括两层介质层为例进行说明,但降噪部件2还可以包括更多的介质层,关于介质层之间的长度设置可以参考上述原理,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如图7所示,头戴式耳机7包括夹具70,扬声器71(可以是空气传导扬声器也可以是骨传导扬声器),骨传导麦克风72和麦克风线73。骨传导麦克风72通过麦克风线73与夹具70连接。应当理解,上述关于头戴式耳机的结构描述和图7的图示仅仅是示例性的,其他可能的骨传导耳机的设计方式均是可能的,本申请实施例对骨传导耳机的具体设计不做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对骨传导耳机的结构进行一些变形设计,例如,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扬声器71或者两个扬声器71。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骨传导耳机还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其他部件,例如,可以根据降噪需要增设用于采集环境噪声的传感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式设备,该头戴式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上述骨传导耳机。
在一些示例中,该设备主体为眼镜。其中,该眼镜可以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眼镜,也可以为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goggles,AR)眼镜。
在一些示例中,耳机的夹具70与眼镜的夹具为同一个,也即,耳机的夹具70为眼镜的眼镜架,或,眼镜架的眼镜腿,骨传导麦克风72和扬声器可以均与眼镜的眼镜架(眼镜腿)连接。
当然,耳机的夹具70也可以不与眼镜共用同一夹具,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些示例中,该设备主体为头盔。其中,该头盔可以为普通的头盔,如普通的安全帽。该头盔也可以为智能头盔,例如,智能安全帽、头盔式摄像机、取证头盔、对讲头盔、通讯头盔、热成像头盔、单目显示智能头盔和蓝牙对讲头盔等。
在一些示例中,耳机的夹具70与头盔固定连接,耳机与头盔集成在一起。在另一些示例中,耳机和头盔也可以互相分离的两个部件,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话装置,包括骨传导麦克风和收发器,收发器与骨传导麦克风连接,用于与通信对象所持有的外部设备进行通信。骨传导麦克风与收发器连接,以向收发器输入信号,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骨传导麦克风可以通过数据线与收发器连接,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骨传导麦克风也可以通过蓝牙等无线方式与收发器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麦克风包括拾音器(3),振动获取部件(1)和降噪部件(2);
所述降噪部件(2)包括至少两层介质层,所述至少两层介质层包括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所述第一介质层(21)和第二介质层(22)均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第一介质层(21)固定于所述拾音器(3)上,所述第一介质层(21)覆盖所述拾音器(3)除拾音面(32)以外的其他面(31),所述第一介质层(21)对应于所述拾音面(32)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介质层(22)固定于所述第一介质层(21)远离所述拾音器(3)的一侧,所述第二介质层(22)覆盖所述第一介质层(21)除开口端以外的其他面;
所述第一介质层与所述第二介质层接触的表面为粗糙表面,或者所述第二介质层与所述第一介质层接触的表面为粗糙表面;
所述振动获取部件(1)包括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三介质层设置在所述拾音器(3)靠近所述拾音面(32)一侧,所述第一介质层(21)的开口端由所述第三介质层封闭;
所述振动获取部件(1)用于与人体接触以获取声带振动;
所述降噪部件(2)用于吸收除所述拾音面(32)以外的其他面(31)所在方向上的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介质层的四周与所述第一介质层(21)紧密接触以封闭所述第一介质层(21)的开口端;
所述第一介质层(21)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和所述第二介质层(22)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三介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
ΔL1/L1与ΔL2/L2的比值与E1与E2的比值成反比,其中,E1为所述第一介质层(21)的弹性模量,E2为所述第二介质层(22)的弹性模量,ΔL1为所述第一介质层(21)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在垂直于所述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三介质层的长度,ΔL2为所述第二介质层(22)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在垂直于所述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三介质层的长度,L1为所述第一介质层(21)在垂直于所述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的总长度,L2为所述第二介质层(22)在垂直于所述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的总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21)与所述第二介质层(22)接触的表面的微观纹理的间距大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二介质层(22)与所述第一介质层(21)接触的表面的微观纹理的间距大于第一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部件(2)包括多层介质层,所述多层介质层的材料的弹性模量由靠近所述拾音器的方向向远离所述拾音器的方向依次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介质层中位于最外侧的介质层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21)与所述拾音器(3)除所述拾音面(32)以外的其他面(31)紧密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介质层与所述拾音面(32)紧密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部件(2)上设置有引线口(4),所述拾音器(3)的信号线由所述引线口(4)引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3)为电容式传感器。
11.一种骨传导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耳机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以及扬声器(71)。
12.一种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耳机,其中,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眼镜或头盔。
13.一种通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骨传导麦克风以及收发器,所述收发器与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连接,且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CN202210989439.6A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Pending CN1176411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439.6A CN117641168A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PCT/CN2023/103710 WO2024037209A1 (zh) 2022-08-17 2023-06-29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439.6A CN117641168A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1168A true CN117641168A (zh) 2024-03-01

Family

ID=89940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9439.6A Pending CN117641168A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1168A (zh)
WO (1) WO202403720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90660A1 (en) * 2008-02-08 2010-11-18 Temco Japan Co., Ltd. Vibration pickup microphone
CN103096225B (zh) * 2011-11-03 2018-05-18 北京美尔斯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骨传导麦克风
CN103096196B (zh) * 2011-11-03 2017-12-01 北京美尔斯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骨传导麦克风
JP6114963B2 (ja) * 2013-04-10 2017-04-19 興弘 小林 Mri音声通話装置
CN207543288U (zh) * 2017-12-19 2018-06-26 深圳市国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CN112584264A (zh) * 2020-12-12 2021-03-30 湖南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7209A1 (zh)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83096B2 (en) Bone-conduction pickup transducer for microphonic applications
CN110177326B (zh) 超声接近传感器以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US10063958B2 (en) Earpiece attachment devices
US9240195B2 (en) Speech enhanc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denoising communication headphone enhanc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denoising communication headphones
EP2878136A1 (en) Head-mounted sound capture device
EP288210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214883A (ja) 受話装置
JP2008042741A (ja) 肉伝導音採取用マイクロホン
US11778371B2 (en) Helmet for communication in extreme wind and environmental noise
CN117641168A (zh)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
CN115250395A (zh) 声学输入输出设备
CN111770405A (zh) 一种耳机
EP4277296A1 (en) Acoustic input and output device
CN212588497U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及其语音上行降噪结构
AU2014274681C1 (en) Acoustic isolation mechanism with membrane
CN115250392A (zh) 声学输入输出设备
CN115803672A (zh) 一种眼镜
US12052538B2 (en) Voice communication in hostile noisy environment
RU2809947C1 (ru) Очки
CN219843711U (zh) 一种双咪骨传导耳机
CN114007154B (zh) 可携式电子组件及其贴附式耳机结构
RU2809948C1 (ru) Датчик вибрации
TWI853236B (zh) 聲學輸入輸出設備
Weyer et al. Analysis of Earbud-Mounted Bone-Conduction Micropho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