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0295A -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40295A
CN117640295A CN202210972073.1A CN202210972073A CN117640295A CN 117640295 A CN117640295 A CN 117640295A CN 202210972073 A CN202210972073 A CN 202210972073A CN 117640295 A CN117640295 A CN 117640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ding matrix
precoding
reference signal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20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念
关文康
花梦
铁晓磊
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720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4029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1698 priority patent/WO202403259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640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40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8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装置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第一信息;接收装置根据第一信息对该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接收装置根据该第二预编码矩阵接收该第一数据信道。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能够节省大量的传输开销。还能够提高发送装置的功率放大效率,降低基站的能耗。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提高5.5代(generation,G)及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超高阶正交幅度调制(Super-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Super-QAM)技术概念应运而生。例如,Super-QAM的调制阶数范围从1024到4096甚至更高的调制阶数。目前,对Super-QAM的解调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中,通信链路的非线性干扰造成的不良影响最为严重。一种实现方式为,在接收装置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化处理,以保证在接收装置解调前的信号的线性度。然而,目前多输入多输出场景下,发送装置的发送天线多,与非线性干扰相关的参数体量也很大。接收装置如果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化处理,需要从发送装置接收大量的信息,例如与非线性干扰相关的参数,因此该实现方式产生的传输开销也很大。因此,如何降低传输开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能够降低传输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接收装置执行,或者,也可以由接收装置的组成部件执行。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第一信息;根据第一信息对该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根据该第二预编码矩阵接收该第一数据信道。
上述方案,通过接收装置估计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以便于后续接收装置对第一数据信道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增强super QAM的解调性能。相比于发送装置直接将第一预编码矩阵发送给接收装置,能够节省大量的传输开销。相比于降低发送装置侧的非线性干扰的方式,上述方案能够提高发送装置的功率放大效率,降低基站的能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第二预编码矩阵接收该第一数据信道,包括:根据该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该发送装置发送该第一数据信道时的非线性模型参数;根据该非线性模型参数接收该第一数据信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该发送装置的第一参考信号,该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CSI-RS)或(sounding RS,SRS);接收来自该发送装置的第二参考信号,该第二参考信号为该第一数据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该根据第一信息对该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具体包括:根据该第一信息、该第一参考信号和该第二参考信号,估计该发送装置发送该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
上述方案,接收装置通过从发送装置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来估计预编码矩阵,相比于发送装置直接将第一预编码矩阵发送给接收装置,能够节省大量的传输开销。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包括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指示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与该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对应关系;该根据该第一信息、该第一参考信号和该第二参考信号,估计该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包括:根据该第一参考信号、该第二参考信号、该对应关系,估计该发送装置发送该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
上述方案,能够避免在第一参考信号发送端口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不同的情况下,接收装置通过估计获得的第二预编码矩阵与第一预编码矩阵相差太大,而使得第二预编码矩阵无法用于对第一数据信道进行非线性处理的问题。上述方案能够提高接收装置估计预编码矩阵的准确度,提高估计预编码矩阵的效率,以便于提高接收装置对第一数据信道进行线性化处理的精度,增强super QAM的解调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指示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和该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相同;或者,该第二信息指示该第一参考信号的端口号该第二参考信号的端口号。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包括调制编码方案索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粒度,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整数个资源块RB,在一个预编码粒度的频域资源上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或,该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小于该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粒度,该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与该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
上述方案,在不增加信令交互的情况下,使得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对预编码粒度的理解一致,进一步节省信令开销。分别针对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和,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小于该第一阈值的场景,在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两个预编码粒度集合中选择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进一步地,前一个场景下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和后一个场景下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不同。从而能够根据高阶或低阶调制场景的不同需求,灵活地调控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该第一数据信道的全带宽。
上述方案,在高阶调制场景下,尽可能地给第一预编码矩阵配置最大的预编码粒度,进一步减少预编码估计的次数和复杂度,从而降低线性化处理的复杂度,减少资源消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指示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大于由物理资源块聚合大小指示指示的频域资源大小。
上述方案,相比于目前常用的由物理资源块聚合大小指示指示的频域资源大小,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更大,从而能够减少接收装置进行预编码估计的次数,降低处理复杂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该发送装置发送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指示该接收装置支持的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或子带数。
上述方案,通过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发送装置根据接收装置的能力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信道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编码粒度,收装置根据能力信息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估计获得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相对于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准确度,提高线性化处理的成功率,进而增强super QAM的解调性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指示该第一预编码矩阵与该发送装置在第二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二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三预编码矩阵是否相同,该第二时间单元在第一时间单元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当该第一预编码矩阵与该第三预编码矩阵相同时,确定对该第三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得到的第四预编码矩阵为该第二预编码矩阵。
上述方案,通过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指示第二时间单元对应的第四预编码矩阵与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是否相同,接收装置可以在第二预编码矩阵与第四预编码矩阵相同的情况下,将第四预编码矩阵作为第二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不用对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上述方案能够减少预编码估计的次数,降低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复杂度,降低开销。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该方法是与第一方面的方法对应的由发送装置执行的方法,因此也能实现第一方面的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该方法也可以由发送装置的组成部件执行。该方法包括: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信息;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使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向该接收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该第一信息用于估计该第一预编码矩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该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参考信息,该第一参考信号为CSI-RS或SRS;向该接收装置发送第二参考信号,该第二参考信号为该第一数据信道的DMRS。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包括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指示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与该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指示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和该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相同;或者,该第二信息指示该第一参考信号的端口号和该第二参考信号的端口号。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包括调制编码方案索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粒度,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整数个资源块RB,在一个预编码粒度的频域资源上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或,该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小于该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粒度,该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与该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该第一数据信道的全带宽。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指示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大于由物理资源块聚合大小指示指示的频域资源大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该接收装置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指示该接收装置支持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或子带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指示该第一预编码矩阵与该发送装置在第二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二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三预编码矩阵是否相同,该第二时间单元在第一时间单元之前。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接收装置执行,或者,也可以由接收装置的组成部件执行。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第一发送功率信息,该第一发送功率信息指示该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平均发送功率;根据该第一发送功率信息确定该发送装置的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根据该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在该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数据信道。
上述方案,通过接收装置根据第一发送功率信息确定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使用的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以便于后续接收装置对第一数据信道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增强super QAM的解调性能相比于发送装置直接将第一预编码矩阵发送给接收装置,能够节省大量的传输开销。相比于降低发送装置侧的非线性干扰的方式,上述方案能够提高发送装置的功率放大效率,降低基站的能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发送功率信息可以指示平均发送功率的数值,或者,指示平均发送功率的数值的索引,或者,指示平均发送功率属于的级别或功率档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第二发送功率信息,该第二发送功率信息指示该发送装置在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平均发送功率,该第二时间单元在该第一时间单元之前,根据该第一发送功率信息确定该发送装置的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包括:当该第一发送功率信息与该第二发送功率信息不同时,根据该第一发射功率信息确定该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根据该第一发送功率信息确定该发送装置的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包括:当该第一发送功率信息与该第二发送功率信息相同时,将根据该第二发射功率信息确定的该发送装置的第二非线性模型参数作为该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
上述方案,在第一发送功率信息与第二发送功率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接收装置可以不通过计算或处理获得第一非线性参数模型,直接将第二非线性模型参数作为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上述方案能够降低确定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的复杂度,降低开销。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方法,该方法是与第三方面的方法对应的由发送装置执行的方法,因此也能实现第三方面的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该方法也可以由发送装置的组成部件执行。该方法包括: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信息,该第一发送功率信息指示该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平均发送功率;在该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数据信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该接收装置发送第二发送功率信息,该第二发送功率信息指示该发送装置在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平均发送功率,该第二时间单元在该第一时间单元之前。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和/或模块,如收发单元和/或处理单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单元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或处理电路。可选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该处理器或将来自该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其它通信装置,该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可通过收发器接收信号,通过发射器发射信号,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发送端发送信号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的方法200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的方法300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CSI-RS端口配置DMRS的端口配置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预编码粒度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预编码粒度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的方法400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发送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信息的时间与发送装置的平均发送功率变化的周期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10示出了对非线性信号进行非线性失真补偿之前和之后的星座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种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100、无线接入网设备11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3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相连,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1中未画出。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NR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gNodeB、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移动终端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终端设备、增强现实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无线接入网设备(或接入网网元)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下行信号传输,也可以适用于上行信号传输,还可以适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信号传输。对于下行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无线接入网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终端设备。对于上行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无线接入网设备。对于D2D的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也是终端设备。本申请的实施例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G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以下的频谱和6G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介绍一些本申请涉及的技术用语。
1、非线性失真:指由于传输系统或设备的输出和输入不能保持线性关系而使输出信号产生的失真。
2、数字后失真(digital post-distortion,DPoD):接收端对失真进行失真补偿操作。
3、预编码矩阵:发送设备(如网络设备)可以在已知信道状态的情况下,借助与信道资源相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来对待发送信号进行处理,使得经过预编码的待发送信号与信道相适配,从而使得接收设备(如终端设备)消除信道间影响的复杂度降低。因此,通过对待发送信号的预编码处理,接收信号质量(例如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等)得以提升。应理解,有关预编码技术的相关描述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通信链路的非线性干扰主要由发送端链路和接收端链路产生。目前,对于发射端链路应用数字预失真(digital pre-distortion,DPD)进行非线性失真补偿的方式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已经遇到瓶颈。且发射端链路进行线性化处理达到的最优效果也不能满足Super-QAM的线性度要求。一种实现方式为,在接收装置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化处理,以保证在接收装置解调前的信号的线性度。然而,目前多输入多输出场景下,发送装置的发送天线多,与非线性干扰相关的参数体量也很大。接收装置如果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化处理,需要从发送装置接收大量的信息,例如与非线性干扰相关的参数,产生的传输开销也很大。因此,如何降低传输开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2示出了发送端发送信号的示意图。图2中以多输入多输出场景为例,最右边的每个Y形直线图表示一根天线,每根天线上的数据符号或信号经过预编码、离散傅立叶逆变换(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IDFT)、加循环前缀(add cyclic prefix,ADDCP)、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后经天线端口发送。具体地,S1……SL为L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X1为该跟天线上的PDSCH与对应的DMRS经过预编码后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相加获得的信号,其他天线上的X2……XM类似。x1……xM分别为X1……XM经过IDFT和ADD CP处理后获得的信号,x1……xM经过PA后经天线端口发送。
由图2可知,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经历的预编码过程以及与PA相关的参数都对发送装置发送的信号造成非线性干扰,从而产生非线性失真。因此,接收装置如果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化处理,需要获得发送装置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以及与PA相关的参数。
下面将结合图3至图9详细介绍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的方法与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的方法,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装置可以是图1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装置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设备;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接收装置可以是图1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装置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设备。
示例性地,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的方法可以理解为接收装置对来自发送装置的非线性信号进行线性化处理的过程中的一部分。例如,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的方法可以与非线性补偿流程相结合。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的方法200的示意图。
S201,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信息,相应地,接收装置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第一信息。
其中,该第一信息用于估计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第一预编码矩阵。
S202,接收装置根据第一信息对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
如果对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得到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是准确的,那么第一预编码矩阵与第二预编码矩阵可能完全相同。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二预编码矩阵相对于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偏差小于预设值。
S203,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装置使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相应地,接收装置根据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信道。
示例性地,发送装置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接收装置为终端设备的情况下,第一数据信道可以是PDSCH。发送装置为终端设备,接收装置为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第一数据信道可以是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上述方案,通过接收装置估计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以便于后续接收装置对第一数据信道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增强super QAM的解调性能。相比于发送装置直接将第一预编码矩阵发送给接收装置,能够节省大量的传输开销。
应理解,对于发送装置而言,非线性干扰的能量与功率放大效率成正比。如果通过降低发送装置侧的非线性干扰的方式来降低通信链路的非线性干扰,发送装置的功率放大效率也会受到限制,从而发送装置传输能量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相比于降低发送装置侧的非线性干扰的方式,上述方案能够提高发送装置的功率放大效率,降低基站的能耗。
作为S203的一个示例,接收装置根据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的非线性模型参数。接收装置根据非线性模型参数接收第一数据信道。例如,这里的非线性模型参数可以是非线性模型的项数,延迟,系数等。
可选地,方法100还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与发送装置在第二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二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三预编码矩阵是否相同,第二时间单元在第一时间单元之前。当第一预编码矩阵与第三预编码矩阵相同时,发送装置确定对第三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得到的第四预编码矩阵为第二预编码矩阵。可选地,第二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相邻。
进一步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第三预编码矩阵相同或不同的情况下,均可以执行S202。或者,S202也可以只在第一预编码矩阵与第三预编码矩阵不同的情况下进行。
上述方案,通过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指示第二时间单元对应的第四预编码矩阵与第一时间单元对应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是否相同,接收装置可以在第二预编码矩阵与第四预编码矩阵相同的情况下,将第四预编码矩阵作为第二预编码矩阵,从而可以不用对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上述方案能够减少预编码估计的次数,降低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复杂度,降低开销。
下面结合图4,针对方法200中的S202给出具体的示例。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的方法300的示意图。
S301,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相应地,接收装置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装置的第一参考信号。
其中,发送装置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时不使用第一预编码矩阵。例如,第一参考信号为CSI-RS或SRS;
S302,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相应地,接收装置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装置的第二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数据信道均使用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例如,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一数据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
S303可以作为S202的一种具体示例。S303,接收装置根据第一信息、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估计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
上述方案,接收装置通过从发送装置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来估计预编码矩阵,相比于发送装置直接将第一预编码矩阵发送给接收装置,能够节省大量的传输开销。
可选地,在方法300中,接收装置在估计第一预编码矩阵时,进一步考虑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对应关系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即上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S303’,可以作为S202的另一种具体示例。S303’,接收装置根据第一参考信号、第二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对应关系,估计第一预编码矩阵。
应理解,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可能不一样。为了更精确的估计第一预编码矩阵,接收装置在基于S303’,使用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中的相同的发送端口估计第一预编码矩阵。
下面以第一参考信号为CSI-RS,第二参考信号为DMRS为例进行说明。应理解,发送装置周期性发送CSI-RS。每个发送周期内,发送装置可能发送多个CSI-RS,该多个CSI-RS的发送端口不完全相同。且一个CSI-RS在一个发送周期内只发送一次。而对于DMRS而言,只要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数据,发送装置都会向接收装置发送DMRS。因此,在CSI-RS的一个发送周期内,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时间单元上的DMRS的发送端口与CSI-RS的发送端口不同。例如,CSI-RS可能有多套发送端口组合,其中一个或多个发送端口组合中的全部端口与DMRS的发送端口中的部分或全部一致,或者,一个或多个发送端口组合中的部分端口与DMRS的发送端口中的部分或全部一致。
示例性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指示。
示例1-1,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相同。
示例1-2,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端口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端口号。
下面结合图5给出示例。例如,CSI-RS对应的可用发送端口共有16个。CSI-RS端口有2套发送端口组合,如图5中(a)中的CSI-RS端口(port)配置(set)1和CSI-RS端口配置2。其中,每个圆圈表示一个发送端口,不同的CSI-RS端口配置中斜线填充的圆圈表示使用的发送端口,未填充的圆圈表示未使用的发送端口。每个CSI-RS对应8个端口。将16个可用发送端口的前8个端口作为CSI-RS端口配置1,将16个可用发送端口的后8个端口作为CSI-RS端口配置2。
步骤1,接入网网元通过端口集合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配置这2套发送端口组合的信息,例如总端口数信息,端口映射的位图(bitmap)信息等。比如,接入网网元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向终端设备发送端口集合指示信息,该端口集合指示信息例如用位图的方式指示图5中的(a)中所示的CSI-RS端口配置1和CSI-RS端口配置2。例如分别用1111111100000000,0000000011111111指示CSI-RS端口配置1和CSI-RS端口配置2。
步骤2,接入网网元用DCI指示当前DMRS的发送端口是哪一种组合。例如,CSI-RS端口配置1用0指示,CSI-RS端口配置2用1指示。
步骤3,终端设备根据DCI确定当前DMRS的发送端口。
例如,DCI用于指示当前DMRS的发送端口的指示域为bit0,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DCI确定当前DMRS的发送端口与CSI-RS端口配置1相同,即,当前DMRS的发送端口如图5中的(b)所示。
示例1-3,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中与第二参考信号发送端口相同的发送端口。或者,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中与第一参考信号发送端口相同的发送端口。
例如,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端口索引为{1,2,3,4}。下面给出几种可能的情况。情况1,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索引包括{1,2,3,4}。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索引包括{1,2,3,4}。情况2,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索引包括{1,2,3,4}。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索引包括{1,2,3,4,5,6,7,8}。情况3,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索引包括{1,2,3,4}。第二参考信号#1的发送端口的索引包括{1,2},第二参考信号#2的发送端口的索引包括{3,4}。情况4,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索引包括{1,2,3,4}。第二参考信号#1的发送端口的索引包括{1,2,5,6},第二参考信号#2的发送端口的索引包括{3,4,7,8}。
上述方案,能够避免在第一参考信号发送端口与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不同的情况下,接收装置通过估计获得的第二预编码矩阵与第一预编码矩阵相差太大,而使得第二预编码矩阵无法用于对第一数据信道进行非线性处理的问题。上述方案能够提高接收装置估计预编码矩阵的准确度,提高估计预编码矩阵的效率,以便于提高接收装置对第一数据信道进行线性化处理的精度,增强super QAM的解调性能。
下面结合图6至图7,针对S202,给出几种确定接收装置估计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的实现方式。其中,本申请涉及的预编码粒度可以理解为,使用同一个预编码矩阵的频率资源的大小。图6和图7中的每个小方块表示一个RB,每12个连续的小方块中,填充不同图案的小方块表示使用不同预编码矩阵的RB。
实现方式一,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约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在高阶调制或super-QAM(例如,MCS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与低阶调制时(例如,MCS索引小于第一阈值)不同。
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根据调制编码解调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索引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其中,接收装置从发送装置接收的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该MCS索引。
这里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可以理解为,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接收装置在接收第一数据信道时使用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相同的预编码粒度。
上述方案,在不增加信令交互的情况下,使得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对预编码粒度的理解一致,进一步节省信令开销。
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粒度。该预编码粒度为整数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并且,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在一个预编码粒度的频域资源上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
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粒度。其中,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与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
上述方案,分别针对高阶调制和低阶调制的场景,在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两个预编码粒度集合中选择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进一步地,高阶调制场景下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和低阶调制的场景下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不同。从而能够根据高阶或低阶调制场景的不同需求,灵活地调控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
下面结合表1给出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和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的一种示例。如表1所示,表1的第一列为上述两种情况,表1的第一行为DCI中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 block,PRB)聚合大小指示(PRB bundling size indicator)的比特值的两种情况。表1的第二行的第二列和第三列可以理解为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表1的第三行的第二列和第三列可以理解为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进一步地,根据PRB bundling sizeindicator的比特值的不同,结合第一列的两种情况,可以分别在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和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
可选地,PRB bundling size indicator的比特值为同一个值的情况下,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对应的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的预编码粒度,大于,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对应的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的预编码粒度。
应理解,在高阶调制场景下,接收装置可能对非线性失真更加敏感,从而可能对第一数据信道进行频繁的线性化处理,对资源消耗过大。
还应理解,预编码粒度越大,接收装置需要估计预编码的次数就越少,预编码估计的复杂度越低。
上述方案中,高阶调制场景下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大于低阶调制场景下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因此,高阶调制场景下采用更大的预编码粒度能够减少预编码估计的次数和复杂度,从而降低线性化处理的复杂度,减少资源消耗。
表1
或者,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和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还可以是其他取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假设PRB bundling size indicator的比特值为0,当MCS索引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则如图6中的(a)左图所示,连续2个RB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即预编码粒度为2RB;当MCS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则如图6中的(a)右图所示,连续4个RB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即预编码粒度为4RB。
具体地,假设PRB bundling size indicator的比特值为0,当MCS索引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则如图6中的(b)左图所示,连续4个RB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即预编码粒度为2RB;当MCS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则如图6中的(b)右图所示,连续8个RB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即预编码粒度为8RB。
下面结合图7给出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和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的另一种示例。
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第一数据信道的全带宽或宽带(wideband)。
上述方案,在高阶调制场景下,尽可能地给第一预编码矩阵配置最大的预编码粒度,进一步减少预编码估计的次数和复杂度,从而降低线性化处理的复杂度,减少资源消耗。
具体地,假设当MCS索引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则如图7中的(a)左图所示,连续2个RB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即预编码粒度为2RB;当前MCS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则如图7中的(a)右图所示,全带宽(以12个RB为例)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
具体地,假设当MCS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则如图7中的(b)左图所示,连续4个RB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即预编码粒度为4RB;当前MCS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则如图7中的(b)右图所示,全带宽(以12个RB为例)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
实现方式二,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之间通过信令交互确定预编码粒度。
示例2-1,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指示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大于由物理资源块聚合大小指示(PRB bundling size indicator)指示的频域资源大小。接收装置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也大于由物理资源块聚合大小指示(PRB bundling size indicator)指示的频域资源大小。
或者,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指示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大于由物理资源块聚合大小指示(PRB bundling size indicator)指示的频域资源大小。
上述方案,相比于目前常用的由物理资源块聚合大小指示(PRB bundling sizeindicator)指示的频域资源大小,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更大,从而能够减少接收装置进行预编码估计的次数,降低处理复杂度。
示例2-2,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发送能力信息,相应地,发送装置接收来自接收装置的能力信息。发送装置根据能力信息确定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编码粒度。接收装置根据能力信息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
其中,能力信息指示接收装置支持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或子带数。其中,一个子带对应一个编码粒度大小的频域资源。
上述方案,通过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发送装置根据接收装置的能力信息确定用于发送第一数据信道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编码粒度,收装置根据能力信息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能够进一步提高通过估计获得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相对于第一预编码矩阵的准确度,提高线性化处理的成功率,进而增强super QAM的解调性能。
可选地,能力信息指示接收装置支持的预编码的最小编码粒度;或者,能力信息指示接收装置支持的预编码对应的最大子带数。
上述方案,通过接收装置根据自身能力向发送装置上报尽可能大的预编码粒度,能够通过提高预编码粒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接收装置进行预编码估计的次数,降低处理复杂度。
示例2-3,示例2-1与示例2-2结合。先执行示例2-2,再执行示例2-1。示例2-1中的第三信息是根据示例2-2中的能力信息确定的。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示例2-1与示例2-2的有益效果。
下面结合图8介绍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的方法400。方法400提供了接入装置确定非线性模型参数的一种实现方式。方法400中的非线性模型参数可以理解为S203的一个示例中的非线性模型参数。
S401,发送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信息,相应地,接收装置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第一发送功率信息。
其中,第一发送功率信息指示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平均发送功率。
作为一个示例,该平均发送功率可以是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装置的某一个天线的平均发送功率,或者,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装置的部分或全部天线的总发射功率。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第一发送功率信息可以指示平均发送功率的数值,或者,指示平均发送功率的数值的索引,或者,指示平均发送功率属于的级别或功率档位。例如,假设发送装置可使用的功率档位为从A到D的四个功率档位,其中,功率档位B的功率范围为[b1,b2],0<b1<b2。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平均发送功率属于[b1,b2],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平均发送功率属于功率档位B。可选地,平均发送功率属于的功率档位中,每个功率档位的划分可以是均匀划分的,也可以是非均匀划分的。例如,功率档位D的功率范围为[d1,d2],0<d1<d2。其中,d2-d1可以等于b2-b1,或者,d2-d1可以不等于b2-b1。
关于何时执行S401,下面结合图9介绍几种实现方式。图9中的(a)、图9中的(b)和图9中的(c)中,以从左到右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4个时间单元为例,发送装置在该4个时间单元内的平均发送功率分别为P1、P2、P3和P4。何时执行S402可以根据发送装置的平均发送功率的变化的周期(图9中以一个时间单元为例)确定。例如,每个时间单元发送该时间单元对应的平均发送功率。如图9中的(a)所示,发送装置在第1个时间单元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一发送功率信息用于指示P1,发送装置在第2个时间单元向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一发送功率信息用于指示P2。再例如,发送装置每隔多个时间单元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信息。如图9中的(b)所示,发送装置每个2个时间单元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信息,例如,发送装置在第一个时间单元发送的第一发送功率信息指示(P1+P2)/2,发送装置在第三个时间单元发送的第一发送功率信息指示(P3+P4)/2。再例如,发送装置一次发送多个时间单元中的每个时间单元的平均发送功率。如图9中的(c)所示,发送装置在第一个时间单元发送的第一发送功率信息指示P1和P2,发送装置在第三个时间单元发送的第一发送功率信息指示P3和P4。或者,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方案,图9中的(b)和图9中的(c)中,发送装置的平均发送功率变化后,发送装置并不是立即向接收装置发送变化后的平均发送功率。发送装置的平均发送功率变化的周期小于第一发送功率信息的发送周期。能够减少接收装置确定非线性模型参数的频次,降低处理复杂度。
S402,接收装置根据第一发送功率信息确定发送装置的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
作为另一个示例,在第一时间单元之前,接收装置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第二发送功率信息,第二发送功率信息指示发送装置在第二时间单元内的平均发送功率。当第一发送功率信息与第二发送功率信息不同时,接收装置根据第一发射功率信息确定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当第一发送功率信息与第二发送功率信息相同时,接收装置将根据第二发射功率信息确定的发送装置的第二非线性模型参数作为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
上述方案,在第一发送功率信息与第二发送功率信息相同的情况下,接收装置可以不通过计算或处理获得第一非线性参数模型,直接将第二非线性模型参数作为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上述方案能够降低确定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的复杂度,降低开销。
可选地,第一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相邻。
作为一个示例,接收装置存储有第一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平均发送功率与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的对应关系,接收装置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可选地,接收装置存储有多个平均发送功率与多个非线性模型参数的对应关系。
例如,第一发送功率信息指示的平均发送功率与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的对应关系,或,多个平均发送功率与多个非线性模型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由接收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之前的时间单元获取的。
上述方案,通过存储每次接收的平均发送功率,以及根据该平均发送功率确定的非线性模型参数的对应关系。如果存储的平均发送功率包括与接收到的平均发送功率相同的平均发送功率,或者,存储的平均发送功率包括与接收到的平均发送功率相同功率档位的平均发送功率,接收装置能够直接根据对应关系确定该接收到的平均发送功率对应的非线性模型参数。从而降低确定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的复杂度,降低开销。
S403,发送装置在所述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数据信道,相应地,接收装置根据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在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数据信道。
上述方案,通过接收装置根据第一发送功率信息确定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使用的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以便于后续接收装置对第一数据信道进行线性化处理,从而增强super QAM的解调性能相比于发送装置直接将第一预编码矩阵发送给接收装置,能够节省大量的传输开销。
应理解,对于发送装置而言,非线性干扰的能量与功率放大效率成正比。如果通过降低发送装置侧的非线性干扰的方式来降低通信链路的非线性干扰,发送装置的功率放大效率也会受到限制,从而发送装置传输能量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相比于降低发送装置侧的非线性干扰的方式,上述方案能够提高发送装置的功率放大效率,降低基站的能耗。
下面对本申请方法200至方法400中涉及的信息的发送方式给出几种示例。
发送装置可以使用RRC,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媒介访问控制控制单元(medium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CE),组通用(group common)DCI或者UE特定(UE-SPECIFIC)DCI来发送本申请涉及的信息。
其中,可以使用group common DCI或者UE-SPECIFIC DCI或者MAC CE发送频繁变化的信息。如果是采用group common DCI发送,可以使用Format 2-x格式,并在Format2-x格式对应的信息后加上要发送的信息。如果采用UE-SPECIFIC DCI,可以为本申请定义专用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DCI格式,也可以直接使用Format 2-x格式。
上述方案,通过上述信令承载本申请中频繁变化的信息,能够实施更新本申请中涉及的信息,提高估计预编码矩阵或确定非线性模型参数的准确度。
可以使用RRC消息来发送不频繁变化的信息。
上述方案,通过上述信令承载本申请中不频繁变化的信息,能够在不影响估计预编码矩阵或确定非线性模型参数的准确度的情况下,节省信令开销。
示例性地,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为了确定第二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而交互的信令,可以作为不频繁变化的信息承载于RRC中,也可作为频繁变化的信息承载于PDCCH中。示例性地,方法300中的端口集合指示信息可以作为不频繁变化的信息承载于RRC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中,发送装置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或其他因素确定使用何种消息承载本申请中涉及的信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结合图10介绍接收装置对接收到的非线性信号进行线性化处理的效果。其中,接收装置根据该第二预编码矩阵和该非线性模型参数对接收到的非线性信号进行非线性失真补偿。以1024QAM为例,图10中的(a)和图10中的(b)分别示出了对非线性信号进行非线性失真补偿之前和之后的星座图。其中,星座图的横坐标为同相(in-phase,I)路,纵坐标为正交(quadrature,Q)路。
如图10中的(a)所示,对非线性信号进行非线性失真补偿之前,存在非线性误差的星座点无规律地分布在整个星座图中。如图10中的(b)所示,对非线性信号进行非线性失真补偿之后,1024个星座点规律地排列在星座图中。因此,进行非线性失真补偿后,接收装置对密集的星座图能够实现更精确地解调,获得的星座图上星座点的误差明显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功能,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11和图1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还可以是应用于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的模块(如芯片)。
如图11所示,通信装置1100包括处理单元1110和收发单元1120。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上述图3-图10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接收装置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120,用于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第一信息;处理单元1110,用于根据第一信息对该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收发单元1120,还用于根据该第二预编码矩阵接收该第一数据信道。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装置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120,用于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信息;收发单元1120,还用于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使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向该接收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该第一信息用于估计该第一预编码矩阵。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装置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120,用于接收来自该发送装置的第一参考信号,该第一参考信号为CSI-RS或SRS;收发单元1120,还用于接收来自该发送装置的第二参考信号,该第二参考信号为该第一数据信道的DMRS;处理单元1110,具体用于根据该第一信息、该第一参考信号和该第二参考信号,估计该发送装置发送该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装置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120,用于向该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参考信息,该第一参考信号为CSI-RS或SRS;收发单元1120,还用于向该接收装置发送第二参考信号,该第二参考信号为该第一数据信道的DMRS。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8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装置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120用于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第一发送功率信息,该第一发送功率信息指示该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平均发送功率;处理单元1110,用于根据该第一发送功率信息确定该发送装置的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收发单元1120,还用于根据该第一非线性模型参数在该第一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数据信道。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8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装置的功能时:收发单元1120用于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信息,该第一发送功率信息指示该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平均发送功率;收发单元1120,还用于在该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数据信道。
有关上述处理单元1110和收发单元1120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图3至图10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
如图12所示,通信装置1200包括处理器1210和接口电路1220。处理器1210和接口电路12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12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230,用于存储处理器12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12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12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1200用于实现图12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12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单元1110的功能,接口电路122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1120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接收装置的芯片时,该接收装置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装置的功能。该接收装置芯片从接收装置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由发送装置或发送给接收装置的;或者,该接收装置芯片向接收装置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接收装置发送给发送装置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发送装置的芯片时,该终端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装置的功能。该发送装置的芯片从发送装置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接收装置发送给发送装置的;或者,该发送装置的芯片向基站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发送装置发送给接收装置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在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在可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指令中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基站或终端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基站或终端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两种类型的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包括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表示:包括A;包括B;包括C;包括A和B;包括A和C;包括B和C;包括A、B和C。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23)

1.一种数据通信方法,由接收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第一信息;
根据第一信息对所述发送装置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得到第二预编码矩阵;
根据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信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确定所述发送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信道时的非线性模型参数;
根据所述非线性模型参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装置的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或探测参考信号;
接收来自所述发送装置的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一数据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
所述根据第一信息对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估计所述发送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对应关系;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估计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对应关系,估计所述发送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一预编码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相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端口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端口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调制编码方案索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粒度,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整数个资源块,在一个预编码粒度的频域资源上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或,
所述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粒度,所述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与所述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所述第一数据信道的全带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大于由物理资源块聚合大小指示指示的频域资源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指示所述接收装置支持的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或子带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所述发送装置在第二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二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三预编码矩阵是否相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在第一时间单元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相同时,确定对所述第三预编码矩阵进行估计得到的第四预编码矩阵为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
12.一种数据通信方法,由发送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接收装置发送第一信息;
在第一时间单元内使用第一预编码矩阵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第一数据信道,所述第一信息用于估计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第一参考信息,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或探测参考信号;
向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为所述第一数据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的对应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发送端口相同;或者,
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端口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的端口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调制编码方案索引。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粒度,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整数个资源块RB,在一个预编码粒度的频域资源上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相同;或,
所述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中的一个预编码粒度,所述第二预编码粒度集合与所述第一预编码粒度集合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编码方案索引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为所述第一数据信道的全带宽。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大于由物理资源块聚合大小指示指示的频域资源大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接收装置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指示所述接收装置支持的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粒度或子带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指示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与所述发送装置在第二时间单元内发送第二数据信道时所使用的第三预编码矩阵是否相同,所述第二时间单元在第一时间单元之前。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72073.1A 2022-08-12 2022-08-12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76402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2073.1A CN117640295A (zh) 2022-08-12 2022-08-12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23/111698 WO2024032595A1 (zh) 2022-08-12 2023-08-08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2073.1A CN117640295A (zh) 2022-08-12 2022-08-12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40295A true CN117640295A (zh) 2024-03-01

Family

ID=89850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2073.1A Pending CN117640295A (zh) 2022-08-12 2022-08-12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40295A (zh)
WO (1) WO202403259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9012B (zh) * 2012-01-12 2016-10-0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辅助多维天线阵列的信道测量的方法
JP6102606B2 (ja) * 2013-07-26 2017-03-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
CN107196749B (zh) * 2013-12-31 2020-03-3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7231223B (zh) * 2016-03-24 2019-12-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199754B (zh) * 2017-12-21 2020-12-1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矩阵确定方法及基站
CN115136699A (zh) * 2020-02-14 2022-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2595A1 (zh)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47627B (zh) 资源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023631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1385042B (zh) 干扰测量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TWI679871B (zh) 資料傳輸方法、裝置、網路側設備和使用者設備
CN109150477B (zh) 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0034883B (zh) 资源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7130747B2 (ja) 位相追従参照信号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US202001953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WO2021219060A1 (zh) 信息指示方法、信息确定方法、载频信息确定方法、通信节点、终端及介质
CN111817798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EP3800945B1 (en)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8347324B (zh)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8366375B (zh) 一种共享下行频谱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149628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8126987A1 (zh) 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终端
US1055428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plink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US20240098635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671442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436107B (zh) 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信道质量确定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4424469A (zh) 一种干扰测量上报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640295A (zh)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61782A1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53690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EP3361660A1 (en) Mapping configuration
CN114556874A (zh) 基于ofdm的单载波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