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7395A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7395A
CN117637395A CN202310970982.6A CN202310970982A CN117637395A CN 117637395 A CN117637395 A CN 117637395A CN 202310970982 A CN202310970982 A CN 202310970982A CN 117637395 A CN117637395 A CN 117637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tact
movable contact
movable
adhesiv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09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塚航平
堀江彩太
岩坂博之
箕轮亮太
小川真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637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7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60Auxiliary mean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 for cleaning or lubricating contact-mak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3Details concerning sealing, e.g. sealing casing with res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1Details concerning assembly of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01H50/38Part of main magnetic circuit shaped to suppress arcing between the contacts of th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53Cases; Reservoirs, tanks, piping or valves, for arc-extinguishing fluid;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afety arrangements, pressure relief devices
    • H01H33/57Recuperation of liquid or g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其能够抑制异物附着于触点。电磁继电器具备固定触点、可动触点、可动接触片、壳体以及粘附件。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对置配置。可动接触片与可动触点连接。可动接触片能够在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接触的闭合位置与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离开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壳体收纳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粘附件配置在壳体内。粘附件在壳体内捕集异物。

Description

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具备固定触点、可动触点、可动接触片以及壳体。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对置,并与可动接触片连接。可动接触片能够在闭合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可动接触片位于闭合位置的情况下,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在可动接触片位于断开位置的情况下,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离开。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配置在壳体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79109号公报
在电磁继电器中,可动接触片等可动部件相对于壳体等其它部件滑动。由此,有时在壳体内产生磨损粉等异物。或者,当在壳体存在间隙时,有时异物从电磁继电器的外部通过间隙而侵入到壳体内。若异物附着于可动触点或固定触点,则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的稳定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电磁继电器中,抑制异物附着于触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具备固定触点、可动触点、可动接触片、壳体以及粘附件。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对置配置。可动接触片与可动触点连接。可动接触片能够在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接触的闭合位置与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离开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壳体收纳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粘附件配置在壳体内。粘附件在壳体内捕集异物。
在本方式的电磁继电器中,当在壳体内产生了异物时,或者当异物侵入到壳体内时,异物被粘附件捕集。由此,抑制异物附着于固定触点或可动触点。
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配置于壳体内的可动部件。粘附件也可以配置在可动部件与固定触点或可动触点之间。在该情况下,即使因可动部件动作而在壳体内产生磨损粉等异物,异物也会在到达固定触点或可动触点之前被粘附件捕集。
壳体也可以包含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也可以与第一壳体分体。第二壳体也可以安装于第一壳体。粘附件也可以配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与固定触点或可动触点之间。在该情况下,即使异物通过壳体的间隙而侵入到壳体内,异物也会在到达固定触点或可动触点之前被粘附件捕集。
粘附件具有存在凹凸的表面。在该情况下,粘附件的表面积因凹凸而增大。由此,利用粘附件有效地捕集异物。
壳体的内表面也可以包含凹凸。粘附件也可以安装在凹凸上。在该情况下,通过壳体的凹凸,在粘附件的表面形成凹凸。由此,粘附件的表面积增大,从而利用粘附件有效地捕集异物。
壳体的内表面也可以包含角部。粘附件也可以安装于角部。在该情况下,聚集于壳体的角部的异物被粘附件有效地捕集。
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磁铁和壁部。磁铁也可以产生用于引导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的磁力。壁部也可以在壳体内以面向粘附件的方式配置。壁部也可以保护粘附件免受电弧的影响。在该情况下,利用壁部抑制由电弧导致的粘附件的劣化。
根据本发明,在电磁继电器中,能够抑制异物附着于触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断开状态下的电磁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2是闭合状态下的电磁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3是壳体以及触点装置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图。
图5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粘附件的图。
图6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粘附件的图。
图7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触点装置以及壳体的图。
图8是示出第四变形例的触点装置以及壳体的图。
图9是图8中IX-IX剖视图。
符号说明
2:壳体;8:可动接触片;10:第一固定触点;12:第一可动触点;27:磁铁;28:壁部;33:第一内壳体;34:第二内壳体;35:第一外壳体;36:第二外壳体;37:凹凸;38:角部;41:粘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A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电磁继电器1A具备壳体2、触点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4。壳体2由树脂或陶瓷等绝缘材料形成。在壳体2内收纳有触点装置3。触点装置3包含第一固定端子6、第二固定端子7、可动接触片8、可动机构9、第一固定触点10、第二固定触点11、第一可动触点12以及第二可动触点13。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固定触点10与第一可动触点12相互对置的方向定义为移动方向Z1、Z2。移动方向Z1、Z2包含接触方向Z1和分离方向Z2。将可动触点12、13向固定触点10、11接近的方向定义为接触方向Z1。将可动触点12、13从固定触点10、11离开的方向定义为分离方向Z2。
将可动接触片8所延伸的方向定义为长度方向X1、X2。长度方向X1、X2是与移动方向Z1、Z2垂直的方向。长度方向X1、X2包含第一长度方向X1和第二长度方向X2。第二长度方向X2是与第一长度方向X1相反的方向。将从第二固定触点11朝向第一固定触点10的方向定义为第一长度方向X1。将从第一固定触点10朝向第二固定触点11的方向定义为第二长度方向X2。
第一固定端子6、第二固定端子7、可动接触片8、第一固定触点10、第二固定触点11、第一可动触点12以及第二可动触点13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一固定端子6、第二固定端子7以及可动接触片8由作为铜系金属等端子材料而公知的金属材料制成。其中,第一固定端子6、第二固定端子7以及可动接触片8也可以由与上述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第一固定触点10、第二固定触点11、第一可动触点12以及第二可动触点13由作为铜系金属或银系金属等触点材料而公知的金属材料制成。
第一固定端子6和第二固定端子7在长度方向X1、X2上相互分离地配置。第一固定端子6和第二固定端子7从壳体2内向壳体2的外方突出。在第一固定端子6连接有第一固定触点10。在第二固定端子7连接有第二固定触点11。第一固定触点10和第二固定触点11配置在壳体2内。
可动接触片8、第一可动触点12以及第二可动触点13配置在壳体2内。第一可动触点12和第二可动触点13与可动接触片8连接。第一可动触点12与第一固定触点10对置。第二可动触点13与第二固定触点11对置。第一可动触点12在长度方向X1、X2上与第二可动触点13分离地配置。
可动接触片8能够沿移动方向Z1、Z2移动。可动接触片8能够在图1所示的断开位置与图2所示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如图1所示,在可动接触片8处于断开位置时,可动触点12、13从固定触点10、11离开。如图2所示,在可动接触片8处于闭合位置时,可动触点12、13与固定触点10、11接触。
可动机构9支撑可动接触片8。可动机构9包含驱动轴15和触点弹簧16。驱动轴15与可动接触片8连结。驱动轴15沿移动方向Z1、Z2延伸,并通过可动接触片8的孔14而在移动方向Z1、Z2上贯通可动接触片8。驱动轴15能够相对于可动接触片8相对移动。驱动轴15设为能够沿移动方向Z1、Z2移动。触点弹簧16朝向接触方向Z1对可动接触片8进行施力。
如图1及图2所示,驱动装置4使驱动轴15沿移动方向Z1、Z2移动。驱动装置4包含线圈21、卷线筒22、可动铁芯23、固定铁芯24、磁轭25以及复位弹簧26。驱动装置4通过电磁力经由可动机构9使可动接触片8在断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线圈21卷绕于卷线筒22。可动铁芯23和固定铁芯24配置在卷线筒22内。可动铁芯23与驱动轴15连接。可动铁芯23能够沿移动方向Z1、Z2移动。固定铁芯24与可动铁芯23对置配置。复位弹簧26向分离方向Z2对可动铁芯23进行施力。
在电磁继电器1A中,若线圈21通电,则通过线圈21的磁力,可动铁芯23被吸引至固定铁芯24。由此,可动铁芯23和驱动轴15克服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而向接触方向Z1移动。由此,可动接触片8向图2所示的闭合位置移动,可动触点12、13与固定触点10、11接触。
此外,在可动触点12、13开始与固定触点10、11接触后,驱动轴15进一步向接触方向Z1移动,由此触点弹簧16被压缩。将驱动轴15进一步从可动触点12、13开始与固定触点10、11接触时的位置向接触方向Z1移动的距离定义为触点跟随。
若对线圈21的通电断开,则可动铁芯23和驱动轴15通过复位弹簧26的作用力向分离方向Z2移动。由此,可动接触片8向图1所示的断开位置移动,可动触点12、13从固定触点10、11离开。
图3是壳体2以及触点装置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壳体2包含内壳体31和外壳体32。内壳体31配置在外壳体32内。触点装置3配置在内壳体31内。内壳体31包含第一内壳体33和第二内壳体34。第一内壳体33和第二内壳体34相互分体。第二内壳体34安装于第一内壳体33。
外壳体32包含第一外壳体35和第二外壳体36。第一外壳体35和第二外壳体36相互分体。第二外壳体36安装于第一外壳体35。
电磁继电器1A具备粘附件41~46。粘附件41~46配置在壳体2内。粘附件41包含具有粘合性的粘合面41A。粘附件41以使粘合面41A在壳体2内的空间露出的方式配置。其它粘附件42~46也与粘附件41相同,包含粘合面,以使粘合面在壳体2内的空间露出的方式配置。粘附件41~46例如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有机硅粘合剂、聚氨酯粘合剂或橡胶系粘合剂。粘附件41~46也可以是胶带。粘附件41~46在壳体2内捕集异物。
粘附件41~44配置在内壳体31内。粘附件41、42安装于内壳体31的底面。粘附件41、42以面向驱动轴15与内壳体31接触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粘附件41配置于驱动轴15与内壳体31接触的位置和第一固定触点10或第一可动触点12之间的路径。粘附件42配置于驱动轴15和内壳体31接触的位置与第二固定触点11或第二可动触点13之间的路径。
粘附件43、44安装于内壳体31的侧面。粘附件43配置在第一内壳体33和第二内壳体34之间的间隙G1与第一固定触点10或第一可动触点12之间。粘附件43以面向第一固定触点10或第一可动触点12的方式配置。粘附件44配置在第一内壳体33和第二内壳体34之间的间隙G2与第二固定触点11或第二可动触点13之间。粘附件44以面向第二固定触点11或第二可动触点13的方式配置。
粘附件45、46安装于外壳体32的侧面。粘附件45配置在第一外壳体35和第二外壳体36之间的间隙G3与第一固定触点10或第一可动触点12之间。粘附件45以面向第一外壳体35与第二外壳体36之间的间隙G3的方式配置。粘附件46配置在第一外壳体35和第二外壳体36之间的间隙G4与第二固定触点11或第二可动触点13之间。粘附件46以面向第一外壳体35与第二外壳体36之间的间隙G4的方式配置。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A中,当在壳体2内产生了异物时,或者当异物侵入到壳体2内时,异物被粘附件41~46捕集。由此,抑制异物附着于固定触点10、11或可动触点12、13。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驱动装置4的构造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4配置于触点装置3的分离方向Z2。但是,驱动装置4也可以相对于触点装置3而配置于长度方向X1、X2或者与移动方向Z1、Z2和长度方向X1、X2垂直的横向。分离方向Z2和接触方向Z1也可以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的方向。
触点装置3的构造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例如,第一固定触点10可以与第一固定端子6分体,或者也可以为一体。第二固定触点11可以与第二固定端子7分体,或者也可以为一体。第一可动触点12可以与可动接触片8分体,或者也可以为一体。第二可动触点13可以与可动接触片8分体,或者也可以为一体。固定触点的数量不限定于两个,可以为一个,或者也可以比两个多。可动触点的数量不限定于两个,可以为一个,或者也可以比两个多。
上述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A是所谓的柱塞型电磁继电器。但是,电磁继电器不限定于柱塞型,也可以是铰链型等其它类型的电磁继电器。
例如,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B的图。电磁继电器1B是铰链型电磁继电器。如图4所示,电磁继电器1B具备壳体81、触点装置82以及驱动装置83。触点装置82和驱动装置83配置在壳体81内。触点装置82包含固定端子84、可动接触片85、固定触点86以及可动触点87。驱动装置83包含线圈88、卷线筒89、铁芯90、衔铁91、磁轭92、复位弹簧93以及卡件94。
壳体81包含第一壳体95和第二壳体96。第一壳体95和第二壳体96相互分体。第二壳体96安装于第一壳体95。触点装置82和驱动装置83配置在第二壳体96上。第一壳体95从上方覆盖触点装置82、驱动装置83以及第二壳体96。第一壳体95包含分隔壁97。分隔壁97从第一壳体95的顶面向下方突出。分隔壁97在壳体81内配置在第一空间S1与第二空间S2之间。在第一空间S1配置触点装置82。在第二空间S2配置驱动装置83。
在电磁继电器1B中,若线圈88通电,则通过线圈88的磁力,衔铁91被吸引至铁芯90。由此,衔铁91克服复位弹簧93的作用力而转动,从而经由卡件94按压可动接触片85。由此,可动接触片85弹性变形,可动触点87向接触方向Z1移动。由此,可动触点87与固定触点86接触。
若对线圈88的通电断开,则衔铁91通过复位弹簧93的作用力而向反方向转动。由此,解除卡件94对可动接触片85的按压,通过可动接触片85的弹力,可动触点87向分离方向Z2移动。由此,可动触点87从固定触点86离开。
电磁继电器1B具备粘附件47~50。粘附件47、48配置在第二壳体96上。粘附件47以面向可动接触片85的方式配置。粘附件47配置在可动接触片85和第二壳体96接触的位置与可动触点87之间。粘附件47配置于可动触点87的下方。粘附件48以面向固定端子84的方式配置。粘附件48配置于固定触点86的下方。
粘附件49、50安装于第一壳体95。粘附件49安装于第一壳体95的内侧面。粘附件49配置在第一壳体95和第二壳体96的间隙G5与可动触点87及固定触点86之间。粘附件50安装于分隔壁97。粘附件50配置在衔铁91与可动触点87及固定触点86之间。粘附件50与衔铁91对置配置。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B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A相同,当在壳体81内产生了异物时,或者当异物侵入到壳体81内时,异物被粘附件47~50捕集。由此,抑制异物附着于固定触点86或可动触点87。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A中,也可以仅设置上述粘附件41~46的一部分。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1B中,也可以仅设置上述粘附件47~50的一部分。粘附件41~50的配置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
图5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粘附件51的图。如图5所示,粘附件51也可以具有存在凹凸51A的表面。图6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粘附件52的图。如图6所示,壳体2的内表面也可以包含凹凸37。粘附件52也可以安装在凹凸37上。在该情况下,粘附件52例如也可以呈柔软的带状。或者,粘附件52也可以是液状或凝胶状,涂敷在凹凸37上。
图7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触点装置3以及壳体2的图。如图7所示,壳体2的内表面也可以包含角部38、39。粘附件53、54也可以安装于角部38、39。
图8是示出第四变形例的触点装置3以及壳体2的图。图9是图8中的IX-IX剖视图。如图9所示,触点装置3也可以包含磁铁27、29。如图8所示,磁铁27、29产生用于引导在可动触点12、13与固定触点10、11之间产生的电弧A1的磁场H1。电弧A1通过由磁场H1产生的洛伦兹力而朝向壳体2的内侧面延伸。壳体2也可以包含壁部28。壁部28也可以在内壳体31内以面向粘附件43的方式配置。壁部28也可以配置在延伸后的电弧A1与粘附件43之间。在该情况下,粘附件43被壁部28保护而不受电弧A1的影响。由此,能够抑制由电弧A1导致的粘附件43的劣化。此外,也可以对其它粘附件设置壁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在电磁继电器中,能够抑制异物附着于触点。

Claims (7)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固定触点;
可动触点,其与所述固定触点对置配置;
可动接触片,其与所述可动触点连接,能够在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闭合位置与所述可动触点从所述固定触点离开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
壳体,其收纳所述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以及
粘附件,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内捕集异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可动部件,
所述粘附件配置在所述可动部件与所述固定触点或所述可动触点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含:
第一壳体;以及
第二壳体,其与所述第一壳体分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粘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与所述固定触点或所述可动触点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附件具有存在凹凸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包含凹凸,
所述粘附件安装在所述凹凸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包含角部,
所述粘附件安装于所述角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磁铁,其产生用于引导在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的磁力;以及
壁部,其在所述壳体内以面向所述粘附件的方式配置,保护所述粘附件免受所述电弧的影响。
CN202310970982.6A 2022-08-25 2023-08-03 电磁继电器 Pending CN1176373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34448 2022-08-25
JP2022134448A JP2024031108A (ja) 2022-08-25 2022-08-25 電磁継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7395A true CN117637395A (zh) 2024-03-01

Family

ID=89905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0982.6A Pending CN117637395A (zh) 2022-08-25 2023-08-03 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1702A1 (zh)
JP (1) JP2024031108A (zh)
KR (1) KR20240028922A (zh)
CN (1) CN117637395A (zh)
DE (1) DE10202311947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79109A (ja) 2015-10-19 2017-04-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3119473A1 (de) 2024-03-07
US20240071702A1 (en) 2024-02-29
JP2024031108A (ja) 2024-03-07
KR20240028922A (ko)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48095A1 (en) Contact switching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ing same
EP2221846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9314016B (zh) 电磁继电器
US11295918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EP2945178B1 (en) Contact device
US20100245002A1 (en) Electromagnetic contractor
CN110970266A (zh) 电磁继电器
CN117637395A (zh) 电磁继电器
US11515113B2 (en) Contact device
JP2007109470A (ja) 電磁継電器
CN111819649B (zh) 触点开关装置
US11373830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to ensure stable energization even when contact is dissolved
WO2022091574A1 (ja) 電磁継電器
WO2020148994A1 (ja) リレー
US12040149B2 (en) Relay
CN117174537A (zh) 电磁继电器
US11469063B2 (en) Contact device
WO2021181876A1 (ja) 電磁継電器
US20240120165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16913731A (zh) 电磁继电器
US20220102102A1 (en) Relay
JP2022086208A (ja) 電磁継電器
CN114521281A (zh) 电磁继电器
KR20210020336A (ko) 릴레이
JPH08235991A (ja) 電磁リレ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