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34750A - 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634750A
CN117634750A CN202410104312.0A CN202410104312A CN117634750A CN 117634750 A CN117634750 A CN 117634750A CN 202410104312 A CN202410104312 A CN 202410104312A CN 117634750 A CN117634750 A CN 117634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index
monitoring
time
carbon e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043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634750B (zh
Inventor
陆校松
沈刘妮
葛曹鹏
杨俊�
李慧勇
蔡雪梅
范辉君
朱云峰
杭兵
万晓庆
姚梅芳
杭朋成
张恂
姚伯生
朱明兰
陆红娟
史伯文
周荣江
杨转芳
权亚平
王天君
王一冰
董伊翔
陈嘉舜
钱奕龙
彭天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wang Carbon Asset Management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4101043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6347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634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4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634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634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的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不能根据实时采集的碳排放量以及历史数据中的碳排放量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碳排放指标信息普遍性不高、准确性低,使得碳排放量易于出现超标现象的问题;该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装置,包括以下模块:实时监控模块、指标生成平台、数据存储模块、数据获取模块以及指标生成模块;该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获得的碳排放指标量普遍性高、准确性高,使得碳排放量指标设置合适且不会出现超标现象,可以有效的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加剧,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各国政府与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对于各地区而言,碳排放量的控制成为重要的管理指标。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生成碳排放指标信息,便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申请号为CN202211219717.6的专利公开了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对于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集中的每个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和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基于第一碳排放基本信息和第二碳排放基本信息,生成碳排放指数信息;对于所生成的每个碳排放指数信息,对碳排放指数信息包括的供应端碳排放强度均值比指数、碳排放强度趋势值指数和碳排放量趋势值指数进行加权求和处理,以生成碳排放指标信息;将所生成的各个碳排放指标信息确定为碳排放指标信息集合,该实施方式可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不能根据实时采集的碳排放量以及历史数据中的碳排放量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碳排放指标信息普遍性不高、准确性低,使得碳排放量易于出现超标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通过实时监控模块将需要监测碳排放量的所有区域标记为监控区,并获取监控区的单碳量、预测量,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将提取数据发送至数据获取模块,通过数据获取模块根据提取数据获得总碳值,通过指标生成平台根据预测量、总碳值获得标准排放量,通过指标生成模块根据标准排放量获得碳排放指标量,通过指标展示介质将所有的监控区的碳排放指标量进行展示,解决了现有的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不能根据实时采集的碳排放量以及历史数据中的碳排放量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碳排放指标信息普遍性不高、准确性低,使得碳排放量易于出现超标现象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装置,包括:
实时监控模块,用于将需要监测碳排放量的所有区域标记为监控区i,并获取监控区i的单碳量DT、预测量YC,并将单碳量DT、预测量YC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指标生成平台,用于生成数据提取指令,并将数据提取指令发送至数据存储模块;还用于根据预测量YC、总碳值ZT获得标准排放量BP,并将标准排放量BP发送至指标生成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到数据提取指令后将提取数据发送至数据获取模块;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提取数据获得总碳值ZT,并将总碳值ZT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指标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标准排放量BP获得碳排放指标量,并将碳排放指标量发送至指标展示介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实时监控模块获取单碳量DT、预测量YC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需要监测碳排放量的所有区域依次标记为监控区i,i=1、……、n,n为自然数;
实时监测监控区i中单位时间内的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单碳量DT;
获取预测时间与单位时间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预时比YS;
根据单碳量DT、预时比YS的乘积获取预设时间内的预测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预测量YC;
将单碳量DT、预测量YC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得总碳值ZT的具体过程如下:
接收到提取数据后,获取当前时刻,并以当前时刻为监测终点、相同预测时间的时长为监测时间段,获取碳排放量总量,并将其标记为当总量DZ;
获取单碳量DT的生成时刻,并以前一年的相同生成时刻为监测起点,获取历史数据中相同预测时间内的碳排放量总量,并将其标记为历总量LZ;
将当总量DZ、历总量LZ代入公式中得到总碳值ZT,其中,w1、w2分别为当总量DZ、历总量LZ的预设比例系数,且w1+w2=1,0<w1<w2<1,取w1=0.44,w2=0.56;
将总碳值ZT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指标生成平台获得标准排放量BP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预测量YC、总碳值ZT进行比较:
若预测量YC>总碳值ZT,则生成重新监测指令,并重新选取监测时间并获得单碳量DT;
若预测量YC≤总碳值ZT,则生成继续监测指令,并以单碳量DT的生成时刻,并以前一年的相同生成时刻为监测起点,选取后续连续的若干个监测时间并获得若干个单碳量DT,并将其标记为监测单碳量DTj,j=1、……、m,m为自然数;
将单碳量DT与监测单碳量DTj代入公式得到偏差系数PC,其中,γ为误差因子,取γ=0.962,π为常数;
将偏差系数PC与偏差阈值PCy进行比较:
若偏差系数PC>偏差阈值PCy,则生成重新监测指令,并重新选取监测时间并获得单碳量DT;
若偏差系数PC≤偏差阈值PCy,则将偏差系数PC所对应的单碳量DT标记为标准排放量BP;
将标准排放量BP发送至指标生成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指标生成模块获得碳排放指标量的具体过程如下:
接收到标准排放量BP后获取碳排放量指标时间与单位时间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指标比ZB;
根据标准排放量BP、指标比ZB的乘积获取碳排放量指标时间内的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碳排放指标量;
将碳排放指标量发送至指标展示介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电子设备,所述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电子设备内部安装有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介质,包括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电子设备和指标展示介质,所述指标展示介质包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实时监控模块将需要监测碳排放量的所有区域依次标记为监控区i,i=1、……、n,n为自然数;
步骤s2:实时监控模块实时监测监控区i中单位时间内的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单碳量DT;
步骤s3:实时监控模块获取预测时间与单位时间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预时比YS;
步骤s4:实时监控模块根据单碳量DT、预时比YS的乘积获取预设时间内的预测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预测量YC;
步骤s5:实时监控模块将单碳量DT、预测量YC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步骤s6:指标生成平台接收到单碳量DT、预测量YC后生成数据提取指令,并将数据提取指令发送至数据存储模块;
步骤s7:数据存储模块接收到数据提取指令后根据监控区i将监控区i历史数据中的碳排放量标记为提取数据,并将提取数据发送至数据获取模块;
步骤s8:数据获取模块接收到提取数据后,获取当前时刻,并以当前时刻为监测终点、相同预测时间的时长为监测时间段,获取碳排放量总量,并将其标记为当总量DZ;
步骤s9: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单碳量DT的生成时刻,并以前一年的相同生成时刻为监测起点,获取历史数据中相同预测时间内的碳排放量总量,并将其标记为历总量LZ;
步骤s10:数据获取模块将当总量DZ、历总量LZ代入公式中得到总碳值ZT,其中,w1、w2分别为当总量DZ、历总量LZ的预设比例系数,且w1+w2=1,0<w1<w2<1,取w1=0.44,w2=0.56;
步骤s11:数据获取模块将总碳值ZT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步骤s12:指标生成平台将预测量YC、总碳值ZT进行比较:
若预测量YC>总碳值ZT,则生成重新监测指令,并重新选取监测时间并获得单碳量DT;
若预测量YC≤总碳值ZT,则生成继续监测指令,并以单碳量DT的生成时刻,并以前一年的相同生成时刻为监测起点,选取后续连续的若干个监测时间并获得若干个单碳量DT,并将其标记为监测单碳量DTj,j=1、……、m,m为自然数;
步骤s13:指标生成平台将单碳量DT与监测单碳量DTj代入公式得到偏差系数PC,其中,γ为误差因子,取γ=0.962,π为常数;
步骤s14:指标生成平台将偏差系数PC与偏差阈值PCy进行比较:
若偏差系数PC>偏差阈值PCy,则生成重新监测指令,并重新选取监测时间并获得单碳量DT;
若偏差系数PC≤偏差阈值PCy,则将偏差系数PC所对应的单碳量DT标记为标准排放量BP;
步骤s15:指标生成平台将标准排放量BP发送至指标生成模块;
步骤s16:指标生成模块接收到标准排放量BP后获取碳排放量指标时间与单位时间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指标比ZB;
步骤s17:指标生成模块根据标准排放量BP、指标比ZB的乘积获取碳排放量指标时间内的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碳排放指标量;
步骤s18:指标生成模块将碳排放指标量发送至指标展示介质;
步骤s19:指标展示介质接收到碳排放指标量后将其与相对应的监控区i一一对应,并将所有的监控区i的碳排放指标量进行展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通过实时监控模块将需要监测碳排放量的所有区域标记为监控区,并获取监控区的单碳量、预测量,通过数据存储模块将提取数据发送至数据获取模块,通过数据获取模块根据提取数据获得总碳值,通过指标生成平台根据预测量、总碳值获得标准排放量,通过指标生成模块根据标准排放量获得碳排放指标量,通过指标展示介质将所有的监控区的碳排放指标量进行展示;该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首次实时采集单碳量,并根据单碳量进行预测,得到预测量,之后通过历史数据中的提取数据获得总碳值,总碳值用于历史数据中同样预设时间的实际碳排放量,通过预测量、总碳值比较筛选出预测碳排放量未超标的单碳量,之后再将偏差系数、偏差阈值比较筛选出偏差小的单碳量,表示筛选出的单碳量稳定、波动小、代表性大,最终得到精确的标准排放量,最终通过标准排放量进行计算,获得碳排放指标量,因此,获得碳排放指标量普遍性高、准确性高,使得碳排放量指标设置合适且不会出现超标现象,可以有效的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装置,包括以下模块:实时监控模块、指标生成平台、数据存储模块、数据获取模块以及指标生成模块;
其中,所述实时监控模块用于将需要监测碳排放量的所有区域标记为监控区i,并获取监控区i的单碳量DT、预测量YC,并将单碳量DT、预测量YC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其中,所述指标生成平台用于生成数据提取指令,并将数据提取指令发送至数据存储模块;还用于根据预测量YC、总碳值ZT获得标准排放量BP,并将标准排放量BP发送至指标生成模块;
其中,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到数据提取指令后将提取数据发送至数据获取模块;
其中,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提取数据获得总碳值ZT,并将总碳值ZT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其中,所述指标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标准排放量BP获得碳排放指标量,并将碳排放指标量发送至指标展示介质。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实时监控模块将需要监测碳排放量的所有区域依次标记为监控区i,i=1、……、n,n为自然数;
步骤s2:实时监控模块实时监测监控区i中单位时间内的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单碳量DT;
步骤s3:实时监控模块获取预测时间与单位时间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预时比YS;
步骤s4:实时监控模块根据单碳量DT、预时比YS的乘积获取预设时间内的预测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预测量YC;
步骤s5:实时监控模块将单碳量DT、预测量YC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步骤s6:指标生成平台接收到单碳量DT、预测量YC后生成数据提取指令,并将数据提取指令发送至数据存储模块;
步骤s7:数据存储模块接收到数据提取指令后根据监控区i将监控区i历史数据中的碳排放量标记为提取数据,并将提取数据发送至数据获取模块;
步骤s8:数据获取模块接收到提取数据后,获取当前时刻,并以当前时刻为监测终点、相同预测时间的时长为监测时间段,获取碳排放量总量,并将其标记为当总量DZ;
步骤s9: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单碳量DT的生成时刻,并以前一年的相同生成时刻为监测起点,获取历史数据中相同预测时间内的碳排放量总量,并将其标记为历总量LZ;
步骤s10:数据获取模块将当总量DZ、历总量LZ代入公式中得到总碳值ZT,其中,w1、w2分别为当总量DZ、历总量LZ的预设比例系数,且w1+w2=1,0<w1<w2<1,取w1=0.44,w2=0.56;
步骤s11:数据获取模块将总碳值ZT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步骤s12:指标生成平台将预测量YC、总碳值ZT进行比较:
若预测量YC>总碳值ZT,则生成重新监测指令,并重新选取监测时间并获得单碳量DT;
若预测量YC≤总碳值ZT,则生成继续监测指令,并以单碳量DT的生成时刻,并以前一年的相同生成时刻为监测起点,选取后续连续的若干个监测时间并获得若干个单碳量DT,并将其标记为监测单碳量DTj,j=1、……、m,m为自然数;
步骤s13:指标生成平台将单碳量DT与监测单碳量DTj代入公式得到偏差系数PC,其中,γ为误差因子,取γ=0.962,π为常数;
步骤s14:指标生成平台将偏差系数PC与偏差阈值PCy进行比较:
若偏差系数PC>偏差阈值PCy,则生成重新监测指令,并重新选取监测时间并获得单碳量DT;
若偏差系数PC≤偏差阈值PCy,则将偏差系数PC所对应的单碳量DT标记为标准排放量BP;
步骤s15:指标生成平台将标准排放量BP发送至指标生成模块;
步骤s16:指标生成模块接收到标准排放量BP后获取碳排放量指标时间与单位时间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指标比ZB;
步骤s17:指标生成模块根据标准排放量BP、指标比ZB的乘积获取碳排放量指标时间内的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碳排放指标量;
步骤s18:指标生成模块将碳排放指标量发送至指标展示介质;
步骤s19:指标展示介质接收到碳排放指标量后将其与相对应的监控区i一一对应,并将所有的监控区i的碳排放指标量进行展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时监控模块,用于将需要监测碳排放量的所有区域标记为监控区,并获取监控区的单碳量、预测量,并将单碳量、预测量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指标生成平台,用于生成数据提取指令,并将数据提取指令发送至数据存储模块;还用于根据预测量、总碳值获得标准排放量,并将标准排放量发送至指标生成模块;所述指标生成平台获得标准排放量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预测量、总碳值进行比较:
若预测量>总碳值,则生成重新监测指令,并重新选取监测时间并获得单碳量;
若预测量≤总碳值,则生成继续监测指令,并以单碳量的生成时刻,并以前一年的相同生成时刻为监测起点,选取后续连续的若干个监测时间并获得若干个单碳量,并将其标记为监测单碳量;
将单碳量与监测单碳量经过分析得到偏差系数;
将偏差系数与偏差阈值进行比较:
若偏差系数>偏差阈值,则生成重新监测指令,并重新选取监测时间并获得单碳量;
若偏差系数≤偏差阈值,则将偏差系数所对应的单碳量标记为标准排放量;
将标准排放量发送至指标生成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到数据提取指令后将提取数据发送至数据获取模块;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提取数据获得总碳值,并将总碳值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指标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标准排放量获得碳排放指标量,并将碳排放指标量发送至指标展示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监控模块获取单碳量、预测量的具体过程如下:
将需要监测碳排放量的所有区域标记为监控区;
实时监测监控区中单位时间内的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单碳量;
获取预测时间与单位时间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预时比;
根据单碳量、预时比的乘积获取预设时间内的预测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预测量;
将单碳量、预测量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得总碳值的具体过程如下:
接收到提取数据后,获取当前时刻,并以当前时刻为监测终点、相同预测时间的时长为监测时间段,获取碳排放量总量,并将其标记为当总量;
获取单碳量的生成时刻,并以前一年的相同生成时刻为监测起点,获取历史数据中相同预测时间内的碳排放量总量,并将其标记为历总量;
将当总量、历总量经过分析得到总碳值;
将总碳值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标生成模块获得碳排放指标量的具体过程如下:
接收到标准排放量后获取碳排放量指标时间与单位时间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指标比;
根据标准排放量、指标比的乘积获取碳排放量指标时间内的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碳排放指标量;
将碳排放指标量发送至指标展示介质。
5.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电子设备内部安装有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装置。
6.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电子设备和指标展示介质,所述指标展示介质包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
7.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实时监控模块将需要监测碳排放量的所有区域标记为监控区;
步骤s2:实时监控模块实时监测监控区中单位时间内的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单碳量;
步骤s3:实时监控模块获取预测时间与单位时间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预时比;
步骤s4:实时监控模块根据单碳量、预时比的乘积获取预设时间内的预测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预测量;
步骤s5:实时监控模块将单碳量、预测量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步骤s6:指标生成平台接收到单碳量、预测量后生成数据提取指令,并将数据提取指令发送至数据存储模块;
步骤s7:数据存储模块接收到数据提取指令后根据监控区将监控区历史数据中的碳排放量标记为提取数据,并将提取数据发送至数据获取模块;
步骤s8:数据获取模块接收到提取数据后,获取当前时刻,并以当前时刻为监测终点、相同预测时间的时长为监测时间段,获取碳排放量总量,并将其标记为当总量;
步骤s9: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单碳量的生成时刻,并以前一年的相同生成时刻为监测起点,获取历史数据中相同预测时间内的碳排放量总量,并将其标记为历总量;
步骤s10:数据获取模块将当总量、历总量经过分析得到总碳值;
步骤s11:数据获取模块将总碳值发送至指标生成平台;
步骤s12:指标生成平台将预测量、总碳值进行比较:
若预测量>总碳值,则生成重新监测指令,并重新选取监测时间并获得单碳量;
若预测量≤总碳值,则生成继续监测指令,并以单碳量的生成时刻,并以前一年的相同生成时刻为监测起点,选取后续连续的若干个监测时间并获得若干个单碳量,并将其标记为监测单碳量;
步骤s13:指标生成平台将单碳量与监测单碳量经过分析得到偏差系数;
步骤s14:指标生成平台将偏差系数与偏差阈值进行比较:
若偏差系数>偏差阈值,则生成重新监测指令,并重新选取监测时间并获得单碳量;
若偏差系数≤偏差阈值,则将偏差系数所对应的单碳量标记为标准排放量;
步骤s15:指标生成平台将标准排放量发送至指标生成模块;
步骤s16:指标生成模块接收到标准排放量后获取碳排放量指标时间与单位时间的比值,并将其标记为指标比;
步骤s17:指标生成模块根据标准排放量、指标比的乘积获取碳排放量指标时间内的碳排放量,并将其标记为碳排放指标量;
步骤s18:指标生成模块将碳排放指标量发送至指标展示介质;
步骤s19:指标展示介质接收到碳排放指标量后将其与相对应的监控区一一对应,并将所有的监控区的碳排放指标量进行展示。
CN202410104312.0A 2024-01-25 2024-01-25 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76347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04312.0A CN117634750B (zh) 2024-01-25 2024-01-25 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04312.0A CN117634750B (zh) 2024-01-25 2024-01-25 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4750A true CN117634750A (zh) 2024-03-01
CN117634750B CN117634750B (zh) 2024-04-05

Family

ID=90016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04312.0A Active CN117634750B (zh) 2024-01-25 2024-01-25 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63475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9585A (zh) * 2021-09-02 2021-10-01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碳管理数据调整方法、碳管理平台、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781272A (zh) * 2022-05-11 2022-07-22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碳排放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93657A (zh) * 2022-10-08 2022-11-04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6664161A (zh) * 2023-05-25 2023-08-29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燃煤火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技术选择方法
CN116882569A (zh) * 2023-07-11 2023-10-13 米塔碳(杭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元时间序列的企业碳排放量预测系统与方法
CN117151329A (zh) * 2023-08-22 2023-12-01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考虑碳排放强度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74017A (zh) * 2023-10-13 2023-12-22 东莞市东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CN117332952A (zh) * 2023-09-19 2024-0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排放自主调控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9585A (zh) * 2021-09-02 2021-10-01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碳管理数据调整方法、碳管理平台、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781272A (zh) * 2022-05-11 2022-07-22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碳排放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93657A (zh) * 2022-10-08 2022-11-04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6664161A (zh) * 2023-05-25 2023-08-29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燃煤火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技术选择方法
CN116882569A (zh) * 2023-07-11 2023-10-13 米塔碳(杭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元时间序列的企业碳排放量预测系统与方法
CN117151329A (zh) * 2023-08-22 2023-12-01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考虑碳排放强度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32952A (zh) * 2023-09-19 2024-0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排放自主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17274017A (zh) * 2023-10-13 2023-12-22 东莞市东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634750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8955B (zh) 一种新能源并网性能自动测试分析平台及检测方法
CN114386735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的快速大气污染溯源方法
CN117932976B (zh) 一种工艺机台组用能数据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1524026A (zh) 一种电力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5002171A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施的智能运营监管系统
CN117930042A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5271390A (zh) 基于工业园区的碳中和系统
CN114677015A (zh) 一种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城市安全管控平台及管控方法
CN117634750B (zh) 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07742162B (zh) 一种基于配调监控信息的多维特征关联分析方法
CN116681307B (zh) 基于多端融合反馈的河道四乱监管追溯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1428155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地图的电网空间数据展示方法
CN111752991B (zh) 一种表计数据统计方法、装置和获取表计统计数据方法
CN115438812A (zh) 输电设备全生命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46735A (zh) 一种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系统
CN114240070A (zh) 一种配电网工程造价智能化评估系统
CN116307407B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企业数据可视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6011758B (zh) 一种多数据分析智能整合排程系统及方法
CN115718664B (zh) 一种边缘计算平台算力分配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1258865B (zh) 处理器、多信息化系统的告警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6910681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6052404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技术的电网数据交互系统
CN115936339A (zh) 一种基于服务行为监督的电力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6578789A (zh) 一种基于计量大数据筛查窃电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CN113659717A (zh) 一种基于模型模拟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820

Address after: No. 1021, 10th Floor, Building 5, No. 66 Beijing Road, Longquan Street,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10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Jincheng Ruizhi Interne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26010 No.185 Tongsheng Avenue, Nanto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VOCATIONAL & 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011

Address after: Room 001, mezzanine 101, Building 3, No. 62 Dayong Road,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00

Patentee after: Nanwang Carbon Asset Management (Guangzho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021, 10th Floor, Building 5, No. 66 Beijing Road, Longquan Street,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100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Jincheng Ruizhi Interne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