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4017A -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4017A
CN117274017A CN202311324048.3A CN202311324048A CN117274017A CN 117274017 A CN117274017 A CN 117274017A CN 202311324048 A CN202311324048 A CN 202311324048A CN 117274017 A CN117274017 A CN 117274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emission
information
enterpris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40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呼布庆
雷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ongz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ongz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ongz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ongz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240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40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4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4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涉及碳排放监控技术领域,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企业信息注册得到企业端,采集企业碳排放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设定模块,与采集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监管平台采集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标识模块,与采集模块连接,判断模块,与标识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碳排放采集点采集得到直接碳排放量,调整模块,与判断模块连接,基于碳排放限定指标得到企业碳排放总量是否合格。本发明大量数据的参与有效提高了直接碳排放量的准确度,能够提高企业的碳排放量预测的准确性,可更有效的对企业碳排放进行管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进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因此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信息的碳排放进行约束监控,目前难以对企业碳排放自产生到排出进行一个动态的了解,且在采集碳排放的过程中无法作为大量数据的共同参与,难以做到企业碳排放数据的更加准确和透明,难以有效的对企业碳排放进行管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企业信息注册得到企业端,采集企业碳排放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划分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得到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与间接排放活动信息作为排放分类信息,基于排放分类信息以及企业信息设定碳排放限定指标;
设定模块,与采集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监管平台采集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采集预设时间内的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得到企业碳排放使用信息,基于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采集企业间接排放活动信息得到间接碳排放量;
标识模块,与采集模块连接,用于采集企业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基于企业碳排放模型进行标识得到排放信息,基于排放信息设置碳排放采集点;
判断模块,与标识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碳排放采集点采集得到直接碳排放量,基于碳排放限定指标判断企业碳排放总量的排放状态,其中,排放状态包括异常状态和正常状态,将异常状态对应的碳排放采集点信息通过监管平台提示到监管端;
调整模块,与判断模块连接,基于碳排放限定指标得到企业碳排放总量是否合格,若企业碳排放总量不合格制定碳排放调整策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采集模块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采集企业信息,其中,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基础信息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信息,基于企业信息注册得到企业端,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信息进行设定碳排放信息标识,按照提取条件对碳排放信息标识进行提取得到企业碳排放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
划分模块,与提取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碳排放类型划分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得到直接排放活动信息与间接排放活动信息作为排放分类信息,根据排放分类信息以及企业信息设定碳排放限定指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模块包括:
对应单元,用于基于监管平台采集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其中,间接排放活动信息包括多个间接排放活动,将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与间接排放活动一一对应;
第一信息采集单元,与对应单元连接,用于采集预设时间内的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量得到单位排放量,采集多个单位排放量得到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将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与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进行对比得到企业碳排放使用信息;
第二信息采集单元,与第一信息采集单元连接,用于采集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使用时间并根据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得到间接碳排放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模块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企业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其中,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包括直接碳排放活动与直接碳排放活动对应的位置,根据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采集排放信息;
标识单元,与采集单元连接,用于在企业电子地图中标识排放信息得到监控孪生体,将排放信息与对应的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进行关联得到直接碳排放活动链,基于直接碳排放活动链设置碳排放采集点得到碳排放采集点信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单元还包括:
构建单元,用于采集企业电子地图,采集排放通道与排放通道所在的位置作为排放信息,将排放通道按照排放通道所在的位置构建在企业电子地图中得到监控地图,将监控地图中的排放通道与企业建筑进行三维构建作为监控孪生体;
信息设置单元,与构建单元连接,用于将排放信息与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进行关联作为直接碳排放活动链,基于直接碳排放活动链赋予排放通道身份,基于设置条件在排放通道中选择多个设置位置,在多个设置位置上分别设置碳排放采集点,对多个碳排放采集点赋予不同的身份作为碳排放采集点身份,将对应的设置位置、碳排放采集点身份与排放通道身份作为碳排放采集点信息并信息标注在监控孪生体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预测单元,用于基于碳排放采集点采集得到直接碳排放单位量,通过直接碳排放单位量根据管理时间预测得到直接碳排放量;
判断单元,与预测单元连接,用于基于碳排放限定指标判断直接碳排放量与在管理时间内的间接碳排放量的排放状态,将直接碳排放量与在管理时间内的间接碳排放量作为企业碳排放总量;
提示单元,与判断单元连接,用于基于监管平台采集监管人员信息注册得到监管端,将异常状态对应的碳排放采集点信息通过监管平台提示到监管端,将异常状态对应的碳排放采集点信息标识在监控孪生体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测单元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预设采集时间间隔通过碳排放采集点获取排放通道内的排放气体,在管理时间内对排放气体进行监测得到单个碳排放含量信息;
计算单元,与检测单元连接,用于获取多个碳排放含量信息的平均值作为直接碳排放单位量,通过直接碳排放单位量根据管理时间预测得到直接碳排放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信息制定单元,用于设定企业碳排放总量大于碳排放限定指标的超出排放量,设定超出排放量的标记程度,根据标记程度制定对应的碳排放调整策略;
调整单元,与信息制定单元连接,用于采集企业实际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碳排放限定指标的超出排放量并判断为不合格碳排放企业,基于标记程度对不合格碳排放企业进行标记并匹配对应的碳排放调整策略提示到企业端与监管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能够直接的反应一个企业的碳排放生产经营活动自产生到排出的一个动态的观察,通过构建该流动模型了解碳排放情况,通过该多次碳排放含量信息的获取,且在管理时间内的所有碳排放含量信息均参与直接碳排放量的获取,大量数据的参与有效提高了直接碳排放量的准确度,能够提高企业的碳排放量预测的准确性,可更有效的对企业碳排放进行管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企业信息注册得到企业端,采集企业碳排放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划分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得到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与间接排放活动信息作为排放分类信息,基于排放分类信息以及企业信息设定碳排放限定指标;
设定模块,与采集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监管平台采集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采集预设时间内的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得到企业碳排放使用信息,基于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采集企业间接排放活动信息得到间接碳排放量;
标识模块,与采集模块连接,用于采集企业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基于企业碳排放模型进行标识得到排放信息,基于排放信息设置碳排放采集点;
判断模块,与标识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碳排放采集点采集得到直接碳排放量,基于碳排放限定指标判断企业碳排放总量的排放状态,其中,排放状态包括异常状态和正常状态,将异常状态对应的碳排放采集点信息通过监管平台提示到监管端;
调整模块,与判断模块连接,基于碳排放限定指标得到企业碳排放总量是否合格,若企业碳排放总量不合格制定碳排放调整策略;
进一步说明,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企业的进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因此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信息的碳排放进行约束监控,目前难以对企业碳排放自产生到排出进行一个动态的了解,且在采集碳排放的过程中无法作为大量数据的共同参与,难以做到企业碳排放数据的更加准确和透明,难以有效的对企业碳排放进行管控,而本申请中能够直接的反应一个企业的碳排放生产经营活动自产生到排出的一个动态的观察,通过构建该流动模型了解碳排放情况,通过该多次碳排放含量信息的获取,且在管理时间内的所有碳排放含量信息均参与直接碳排放量的获取,大量数据的参与有效提高了直接碳排放量的准确度,能够提高企业的碳排放量预测的准确性,可更有效的对企业碳排放进行管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模块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采集企业信息,其中,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基础信息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信息,基于企业信息注册得到企业端,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信息进行设定碳排放信息标识,按照提取条件对碳排放信息标识进行提取得到企业碳排放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
划分模块,与提取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碳排放类型划分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得到直接排放活动信息与间接排放活动信息作为排放分类信息,根据排放分类信息以及企业信息设定碳排放限定指标;
进一步说明,采集企业信息,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基础信息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信息,其中,企业基础信息包括企业名称与企业位置以及经营合格信息,基于企业信息注册得到企业端,企业端由负责人员管理,之后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信息进行设定碳排放信息标识,即代表在录入介绍企业的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信息时,便标记是不是碳排放经营活动作为经营活动性质,之后根据提取条件对放信息标识进行提取得到企业碳排放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其中,提取条件为关键词,对应碳排放信息标识的关键词,对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信息进行删选得到企业碳排放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之后根据碳排放类型,碳排放类型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之后进行划分得到排放分类信息,之后根据排放分类信息以及企业信息设定碳排放限定指标,其中,碳排放限定指标作为对企业限定的碳排放总量的限制量,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进行采集并划分,更好的对碳排放量进行采集,便于后续对碳排放的监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定模块包括:
对应单元,用于基于监管平台采集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其中,间接排放活动信息包括多个间接排放活动,将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与间接排放活动一一对应;
第一信息采集单元,与对应单元连接,用于采集预设时间内的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量得到单位排放量,采集多个单位排放量得到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将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与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进行对比得到企业碳排放使用信息;
第二信息采集单元,与第一信息采集单元连接,用于采集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使用时间并根据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得到间接碳排放量;
进一步说明,基于监管平台采集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间接排放活动信息包括多个间接排放活动,将采集到的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与间接排放活动一一对应,在这里作为一个对比项,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为存在间接碳排放的机器标准记载,之后对实际使用的存在间接碳排放的机器的单位碳排放量进行采集,其操作为:采集预设时间内的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量得到单位排放量,此为一个采集项,采集多个不同时段相同时间间隔的单位排放量,将多个单位排放量进行计算得到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将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与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进行对比得到企业碳排放使用信息,若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大于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代表为过度使用情况,反之,则代表为节约使用情况,采集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使用时间并根据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得到间接碳排放量,其计算公式为:其中,/>间接碳排放量,Cd为单位排放量,h为预设时间,需要说明的是,Cd的数值越大,h的数值越小,则代表/>的数值越大,间接碳排放量越高,能够对企业的间接排放活动信息进行准确的采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模块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企业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其中,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包括直接碳排放活动与直接碳排放活动对应的位置,根据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采集排放信息;
标识单元,与采集单元连接,用于在企业电子地图中标识排放信息得到监控孪生体,将排放信息与对应的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进行关联得到直接碳排放活动链,基于直接碳排放活动链设置碳排放采集点得到碳排放采集点信息;
进一步的,采集企业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其中,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包括直接碳排放活动与直接碳排放活动对应的位置,例如,该直接碳排放活动可为物料燃烧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的经营活动,之后根据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采集排放信息,这里排放信息对应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为排放通道信息,例如,物料燃烧产生的气体需要通过排放通道进行排放,这里的排放通道信息即为排放信息,将排放信息标识在企业碳排放模型中,并对应排放信息设置碳排放采集点,对碳排放采集点赋予身份信息,将碳排放采集点与排放信息(排放通道信息)对应号绑定,能够直接的反应一个企业的碳排放生产经营活动自产生到排出的一个动态的观察,通过构建该流动模型了解碳排放情况,具有较好的监控作用,且能够直接且明确的对各个碳排放点的数据进行了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单元还包括:
构建单元,用于采集企业电子地图,采集排放通道与排放通道所在的位置作为排放信息,将排放通道按照排放通道所在的位置构建在企业电子地图中得到监控地图,将监控地图中的排放通道与企业建筑进行三维构建作为监控孪生体;
信息设置单元,与构建单元连接,用于将排放信息与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进行关联作为直接碳排放活动链,基于直接碳排放活动链赋予排放通道身份,基于设置条件在排放通道中选择多个设置位置,在多个设置位置上分别设置碳排放采集点,对多个碳排放采集点赋予不同的身份作为碳排放采集点身份,将对应的设置位置、碳排放采集点身份与排放通道身份作为碳排放采集点信息并信息标注在监控孪生体中;
进一步说明,采集企业电子地图以及排放信息,将排放信息与企业电子地图进行组合构建得到监控地图,将监控地图进行三维构建,三维构建的内部为排放通道与排放通道所在的建筑,将排放信息与对应的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进行关联,将监控地图中的排放通道与企业建筑进行三维构建作为监控孪生体,将排放信息与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进行关联作为直接碳排放活动链,分别赋予排放通道身份,基于设置条件在排放通道中选择多个设置位置,在多个设置位置上分别设置碳排放采集点,其中,设置条件为排放管道内部预设距离以及管道分叉位置,对多个碳排放采集点赋予不同的身份作为碳排放采集点身份,将对应的设置位置、碳排放采集点身份与排放通道身份作为碳排放采集点信息并信息标注在监控孪生体中,能够清楚且明确的对直接碳排放活动链中的信息进行标记,并对应设置了碳排放采集点,根据碳排放采集点的异常,能够在监控孪生体的距离位置上现实,供后续人员的调查和管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预测单元,用于基于碳排放采集点采集得到直接碳排放单位量,通过直接碳排放单位量根据管理时间预测得到直接碳排放量;
判断单元,与预测单元连接,用于基于碳排放限定指标判断直接碳排放量与在管理时间内的间接碳排放量的排放状态,将直接碳排放量与在管理时间内的间接碳排放量作为企业碳排放总量;
提示单元,与判断单元连接,用于基于监管平台采集监管人员信息注册得到监管端,将异常状态对应的碳排放采集点信息通过监管平台提示到监管端,将异常状态对应的碳排放采集点信息标识在监控孪生体中;
进一步说明,在准备工作监控孪生体的设置信息各自完善之后,便投入使用,首先通过碳排放采集点采集得到直接碳排放单位量,根据采集直接碳排放单位量所有的时间结合所要管理的时间预测得到直接碳排放量,例如,其中,Cz为直接碳排放量,Czd为直接碳排放单位量,Sz为管理时间,Szd为直接碳排放单位量所有的时间,能够得到一个预测的结果,之后将直接碳排放量与在管理时间内的间接碳排放量作为企业碳排放总量,异常状态对应的碳排放采集点信息通过监管平台提示到监管端,将异常状态对应的碳排放采集点信息标识在监控孪生体中,监管端能够实时对企业的排放状态进行监控,将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发现,供管理人员后续对企业的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进行碳排放的调整管理,能够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较好的监控,避免企业碳排放量超出设定的碳排放限定指标,在低碳经济转型时具有较好的监控性,更好的实现该目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测单元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预设采集时间间隔通过碳排放采集点获取排放通道内的排放气体,在管理时间内对排放气体进行监测得到单个碳排放含量信息;
计算单元,与检测单元连接,用于获取多个碳排放含量信息的平均值作为直接碳排放单位量,通过直接碳排放单位量根据管理时间预测得到直接碳排放量;
进一步说明,在预设采集时间间隔的条件下通过碳排放采集点获取排放通道内的排放气体,例如,通过碳排放采集点在预设采集时间间隔的条件下随机获取碳排放采集点位置附近一定量的排放气体进行收集,之后对收集之后的排放气体进行检测得到单个碳排放含量信息,在管理时间内已经采集的所有单个碳排放含量信息作为多个碳排放含量信息,之后计算多个碳排放含量信息的平均值作为直接碳排放单位量,通过直接碳排放单位量根据管理时间预测得到直接碳排放量,在下一个管理时间时,将上一个管理时间的碳排放含量信息进行删除,不作为这一次管理时间内的直接碳排放量的获取,通过该多次碳排放含量信息的获取,且在管理时间内的所有碳排放含量信息均参与直接碳排放量的获取,大量数据的参与有效提高了直接碳排放量的准确度,能够提高企业的碳排放量预测的准确性,可更有效的对企业碳排放进行管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信息制定单元,用于设定企业碳排放总量大于碳排放限定指标的超出排放量,设定超出排放量的标记程度,根据标记程度制定对应的碳排放调整策略;
调整单元,与信息制定单元连接,用于采集企业实际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碳排放限定指标的超出排放量并判断为不合格碳排放企业,基于标记程度对不合格碳排放企业进行标记并匹配对应的碳排放调整策略提示到企业端与监管端;
进一步说明,根据企业碳排放总量大于碳排放限定指标的超出排放量,对超出排放量进行划分数据区间,根据数据区间设置标记程度,根据标记程度制定对应的碳排放调整策略,例如,处于轻微的超出碳排放量,建议调整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管控,过量的超出碳排放量那便需要通过直接排放活动信息上进行碳排放调整,之后根据企业在管理时间内实际使用的企业碳排放总量,基于标记程度对不合格碳排放企业进行标记并匹配对应的碳排放调整策略提示到企业端与监管端,通过监管端能够对企业端的调整进行监管,看是否进行企业碳排放量的调整,可更好的提高企业碳排放的管控力度,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碳排放数据,数据更加的透明直观,更便于人员对企业碳排放的管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企业信息注册得到企业端,采集企业碳排放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划分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得到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与间接排放活动信息作为排放分类信息,基于排放分类信息以及企业信息设定碳排放限定指标;
设定模块,与采集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监管平台采集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采集预设时间内的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得到企业碳排放使用信息,基于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采集企业间接排放活动信息得到间接碳排放量;
标识模块,与采集模块连接,用于采集企业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基于企业碳排放模型进行标识得到排放信息,基于排放信息设置碳排放采集点;
判断模块,与标识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碳排放采集点采集得到直接碳排放量,基于碳排放限定指标判断企业碳排放总量的排放状态,其中,排放状态包括异常状态和正常状态,将异常状态对应的碳排放采集点信息通过监管平台提示到监管端;
调整模块,与判断模块连接,基于碳排放限定指标得到企业碳排放总量是否合格,若企业碳排放总量不合格制定碳排放调整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采集企业信息,其中,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基础信息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信息,基于企业信息注册得到企业端,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活动信息进行设定碳排放信息标识,按照提取条件对碳排放信息标识进行提取得到企业碳排放的生产经营活动信息;
划分模块,与提取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碳排放类型划分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得到直接排放活动信息与间接排放活动信息作为排放分类信息,根据排放分类信息以及企业信息设定碳排放限定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模块包括:
对应单元,用于基于监管平台采集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其中,间接排放活动信息包括多个间接排放活动,将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与间接排放活动一一对应;
第一信息采集单元,与对应单元连接,用于采集预设时间内的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碳排放量得到单位排放量,采集多个单位排放量得到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将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与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进行对比得到企业碳排放使用信息;
第二信息采集单元,与第一信息采集单元连接,用于采集间接排放活动信息的使用时间并根据实际碳排放单位指标信息得到间接碳排放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模块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企业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其中,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包括直接碳排放活动与直接碳排放活动对应的位置,根据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采集排放信息;
标识单元,与采集单元连接,用于在企业电子地图中标识排放信息得到监控孪生体,将排放信息与对应的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进行关联得到直接碳排放活动链,基于直接碳排放活动链设置碳排放采集点得到碳排放采集点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单元还包括:
构建单元,用于采集企业电子地图,采集排放通道与排放通道所在的位置作为排放信息,将排放通道按照排放通道所在的位置构建在企业电子地图中得到监控地图,将监控地图中的排放通道与企业建筑进行三维构建作为监控孪生体;
信息设置单元,与构建单元连接,用于将排放信息与直接碳排放活动信息进行关联作为直接碳排放活动链,基于直接碳排放活动链赋予排放通道身份,基于设置条件在排放通道中选择多个设置位置,在多个设置位置上分别设置碳排放采集点,对多个碳排放采集点赋予不同的身份作为碳排放采集点身份,将对应的设置位置、碳排放采集点身份与排放通道身份作为碳排放采集点信息并信息标注在监控孪生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预测单元,用于基于碳排放采集点采集得到直接碳排放单位量,通过直接碳排放单位量根据管理时间预测得到直接碳排放量;
判断单元,与预测单元连接,用于基于碳排放限定指标判断直接碳排放量与在管理时间内的间接碳排放量的排放状态,将直接碳排放量与在管理时间内的间接碳排放量作为企业碳排放总量;
提示单元,与判断单元连接,用于基于监管平台采集监管人员信息注册得到监管端,将异常状态对应的碳排放采集点信息通过监管平台提示到监管端,将异常状态对应的碳排放采集点信息标识在监控孪生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单元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基于预设采集时间间隔通过碳排放采集点获取排放通道内的排放气体,在管理时间内对排放气体进行监测得到单个碳排放含量信息;
计算单元,与检测单元连接,用于获取多个碳排放含量信息的平均值作为直接碳排放单位量,通过直接碳排放单位量根据管理时间预测得到直接碳排放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信息制定单元,用于设定企业碳排放总量大于碳排放限定指标的超出排放量,设定超出排放量的标记程度,根据标记程度制定对应的碳排放调整策略;
调整单元,与信息制定单元连接,用于采集企业实际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碳排放限定指标的超出排放量并判断为不合格碳排放企业,基于标记程度对不合格碳排放企业进行标记并匹配对应的碳排放调整策略提示到企业端与监管端。
CN202311324048.3A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Pending CN1172740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4048.3A CN117274017A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4048.3A CN117274017A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4017A true CN117274017A (zh) 2023-12-22

Family

ID=89204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4048.3A Pending CN117274017A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40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4214A (zh) * 2023-12-27 2024-01-30 深圳市宏大联合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监测的碳中和进程分析管理系统
CN117634750A (zh) * 2024-01-25 2024-03-01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01469A (ko) * 2013-02-08 2014-08-20 주식회사 휴디콤 소비요소별 탄소배출 목표관리 및 감축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5260836A (zh) * 2015-10-13 2016-01-20 天津大学 汽车制造企业碳排放采集核算系统及其方法
CN115545450A (zh) * 2022-09-27 2022-12-30 广东师大维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碳排放协同预测方法
CN116579675A (zh) * 2023-03-28 2023-08-11 江苏省盐城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
CN116681187A (zh) * 2023-08-03 2023-09-01 北京滴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企业碳配额预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01469A (ko) * 2013-02-08 2014-08-20 주식회사 휴디콤 소비요소별 탄소배출 목표관리 및 감축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5260836A (zh) * 2015-10-13 2016-01-20 天津大学 汽车制造企业碳排放采集核算系统及其方法
CN115545450A (zh) * 2022-09-27 2022-12-30 广东师大维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碳排放协同预测方法
CN116579675A (zh) * 2023-03-28 2023-08-11 江苏省盐城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
CN116681187A (zh) * 2023-08-03 2023-09-01 北京滴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企业碳配额预测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4214A (zh) * 2023-12-27 2024-01-30 深圳市宏大联合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监测的碳中和进程分析管理系统
CN117474214B (zh) * 2023-12-27 2024-03-29 深圳市宏大联合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监测的碳中和进程分析管理系统
CN117634750A (zh) * 2024-01-25 2024-03-01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7634750B (zh) * 2024-01-25 2024-04-05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碳排放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74017A (zh) 一种基于企业经营数据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CN110516820B (zh) 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桥梁信息化运维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5574593B (zh) 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轨道状态静态检控系统及方法
CN109190915B (zh) 一种基于城市规划的碳排放管理系统
CN111506618B (zh) 一种结合lightgbm-stacking算法的异常用电行为分析方法
CN113672592A (zh) 基于区块链的温室气体核算系统
CN106570567A (zh) 一种主网检修多约束多目标评估专家系统及优化方法
CN112633779B (zh) 一种对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进行评估的方法
CN110285329A (zh) 一种生态管网管理方法、系统及用于该系统的管道机器人
CN112862233A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数据的故障关联性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1522864B (zh) 基于用电数据的企业生产模式识别及转移生产预警方法
CN113988573A (zh) 基于电力系统巡检无人机的风险判断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6660633A (zh) 一种通信基站环境电磁辐射检测系统
CN114493550A (zh) 一种应用于油库的智能气味传感器智慧监测系统
CN114021754A (zh) 一种调度配网抢修系统
CN117634678A (zh) 基于实际运行场景的低碳园区碳排放预测方法
CN117231910A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氢气充装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4118463B (zh) 汽车售后市场服务管理系统
CN115658772A (zh) 一种无人机光伏巡检数据类资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953279A (zh)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碳排放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5186935A (zh) 一种机电设备非线性故障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2732773B (zh) 一种继电保护缺陷数据的唯一性校核方法及系统
CN206023811U (zh) 路测监管系统
CN117458711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网调度工作监测管理系统
CN116843495B (zh) 一种植被修复工程实施区识别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