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4954A - 汇流排装置和配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汇流排装置和配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4954A
CN117594954A CN202311017388.1A CN202311017388A CN117594954A CN 117594954 A CN117594954 A CN 117594954A CN 202311017388 A CN202311017388 A CN 202311017388A CN 117594954 A CN117594954 A CN 117594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cooling
electrical
cooling fins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1738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德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filed Critical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7594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4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H02G5/10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H02G5/04Partially-enclosed installations, e.g. in ducts and adapted for sliding or rolling current col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H02G5/06Totally-enclosed installations, e.g. in metal casings
    • H02G5/066Devices for maintaining distance between conductor and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汇流排装置(10),所述汇流排装置具有:电的汇流排(14),其具有两个端面(22)、一底面(24)、一顶面(26)和两个将所述底面(24)和所述顶面(26)彼此连接起来的侧面(28);以及金属的汇流排冷却体(12),其具有一底壁(16)和至少两个从所述底壁(16)延伸的冷却鳍片(18),其中所述冷却鳍片(18)与所述底壁(16)一起形成用于接纳所述汇流排(14)的接纳空间(20),并且其中所述汇流排(14)如此布置在所述接纳空间(20)中,使得所述汇流排(14)的两个侧面(28)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冷却鳍片(18)之一处于面状的接触之中。

Description

汇流排装置和配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汇流排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这样的汇流排装置的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并且特别是在电气化的车辆中,通常必须分配电流。这通常在配电器中进行。在用电池运行的车辆中,这样的配电器例如能够是电池接线盒。在这样的配电器中通常安装有电的汇流排,所述电的汇流排预先给定了在有待电连接的结构元件之间的导电路径。与正常的电导体不同,这样的汇流排大多被构造为实心汇流排,其导线横截面与通常有待传输的强电流相匹配。
由于在有待传输的电流方面的持续上升的要求,尤其产生以下两项挑战。一方面,有必要有效地给汇流排散热,因为所述汇流排由于有待传输的电流有时会剧烈地变热。另一方面,在现代车辆中的结构空间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在最窄的空间上必须紧凑地布置一个或多个汇流排,而不得出现电短路或过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汇流排装置,利用所述汇流排装置能够紧凑地布置一个或多个汇流排并且同时能够有效地给其散热。此外,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这样的汇流排装置的配电装置(S chaltanordnung)。
这些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和16来解决。本发明的其它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汇流排装置。该汇流排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电的汇流排,其中所述汇流排用作刚性的电连接件并且具有两个端面、一底面、一顶面和两个将所述底面和所述顶面彼此连接起来的侧面;一金属的汇流排冷却体,其具有底壁和多个、尤其至少两个从底壁延伸的冷却鳍片,其中每两个相邻的冷却鳍片与底壁一起形成用于接纳所述汇流排的、基本上U形的或者矩形的接纳空间。根据本发明,所述汇流排如此布置在接纳空间中,使得所述汇流排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与为其分配的冷却鳍片处于面状的接触之中。在本公开文件的范围内,名称“面状的”接触是指:所述两个侧面之一基本上全面状地与冷却鳍片的侧面接触,使得所述冷却鳍片能够在整个侧面的范围内给所述电的汇流排散热。在本公开文件的范围内,名称“面状的接触”不仅应该包括在汇流排的侧面与冷却鳍片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且也应该包括经由可能在冷却鳍片与汇流排的侧面之间存在的层、像比如绝缘层和/或导热膜进行的接触。尤其在所述金属的汇流排冷却体中,所述底壁基本上水平地伸展,并且所述多个、然而至少两个冷却鳍片基本上竖直地伸展,从而在两个相邻的冷却鳍片之间产生上面所描述的基本上矩形的接纳空间。此外,所述电的汇流排的底面和顶面与所述侧面相比明显较小。换句话说,所述电的汇流排正如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关于这样的刚性的电连接所熟知的那样可以这样说是条带状的,并且具有1mm到3mm的厚度,用于能够根据使用情况无危险地传输有待传输的电流。
所述按本发明的汇流排装置至少部分地基于以下认识,即:当所述汇流排的侧面与冷却体处于面状的接触之中时,所述电的汇流排的侧面提供用于给电的汇流排散热的相对大的联结面。经由所述侧面进行的散热当然明显比经由顶面或者底面进行的散热更加有效,所述顶面或者底面正如已经提及的那样在这样的汇流排中与所述侧面相比明显较小。
此外,所述按本发明的汇流排装置至少部分地基于以下认识,即:当所述汇流排冷却体具有多个彼此相邻地且平行地布置的冷却鳍片时,由此能够实现尤其用于多个电的汇流排的紧凑的汇流排装置。所述汇流排冷却体由此为相邻布置的汇流排提供多个相邻的接纳空间。由此而可能的是,能够借助于所属的冷却鳍片通过相应的侧面来有效地给所述相应的电的汇流排散热。通过所述多个冷却鳍片的相邻布置,多个电的汇流排的并排布置也是可能的。所述按本发明的汇流排装置因此不仅允许有效地、即通过其侧面来给电的汇流排散热,而且也允许并排地且由此以特别紧凑的布置方式来接纳多个电的汇流排。
在所述按本发明的汇流排装置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在所述冷却鳍片与所述汇流排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冷却鳍片处于接触中的侧面之间布置了电的绝缘体。换言之,一方面在所述汇流排的侧面与所述绝缘体之间存在接触,并且另一方面在所述绝缘体与所述冷却鳍片的侧面之间存在接触。因为所述汇流排冷却体是金属的并且因此是导电的,所以,如果要在所述金属的汇流排冷却体上布置多个电的汇流排,则需要绝缘体。由此,不仅能够对一个唯一的电的汇流排进行散热,而且能够借助于唯一的汇流排冷却体来给多个电的汇流排散热,其中每个汇流排布置在同一个汇流排冷却体的、为其分配的接纳空间中。
尤其有利的是,所述绝缘体由至少被施加到冷却鳍片上并且必要时也被施加到底壁上的并且电绝缘的聚合物材料来形成。这尤其具有制造技术上的优点。因为就这样能够在第一步骤中比如制造具有多个冷却鳍片的金属的汇流排冷却体,并且在第二步骤中给所述冷却体涂覆电绝缘的聚合物材料,使得所述底壁的表面和所述冷却鳍片的侧面用绝缘体来覆盖。
在另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在所述汇流排的底面与所述汇流排冷却体的底壁之间存在气隙。在将所述电的汇流排布置在接纳空间中时,所述气隙尤其用作公差补偿。因为正如已经提到的那样,所述电的汇流排是相对刚性的电导体,该电导体在没有花费很多力的情况下不能被弯曲。在所述冷却鳍片与所述汇流排的两个侧面之一之间的面状的接触可以通过所述气隙来更容易地建立,因为所述汇流排和/或冷却体中的制造技术上的公差能够借助于所述气隙来得到补偿。
另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规定,导热膜布置在所述冷却鳍片与所述汇流排的至少一个与冷却鳍片处于接触中的侧面之间。特别优选的是,在存在绝缘体的情况下所述导热膜布置在绝缘体与汇流排的侧面之间。然而,如果仅仅存在一个唯一的电的汇流排,则并非强制地需要设置所述绝缘体。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导热膜能够完全地布置在汇流排的侧面与冷却鳍片之间。然而,也可能的是,所述导热膜本身是电绝缘的,由此对于应该将多个汇流排布置在冷却体中的情况而言并非强制地需要设置电的绝缘体。
另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规定,在所述汇流排冷却体的接纳空间中布置了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将所述汇流排侧向地朝向为其分配的冷却鳍片的方向挤压,并且将所述汇流排固定在其相对于冷却鳍片的位置中。所述固定元件用作另外的公差补偿器件。
特别优选的是,在汇流排与冷却鳍片之间存在绝缘体的情况下,所述固定元件被集成到绝缘体中或被模制到该绝缘体上。这减少了在制造所述汇流排装置时的零件。
特别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元件被构造为施加弹力的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在预紧力下被安装在所述接纳空间中。弹簧元件的突出之处在于其弹力。这能够用于将所述汇流排朝向冷却鳍片的方向挤压。在此,所述弹簧元件例如能够借助于保持凸起或类似器件被固定在对置的冷却鳍片上。尤其能够设想,在存在绝缘体的情况下,这样的保持凸起被集成在绝缘体中或被模制到该绝缘体上。
另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规定,所述接纳空间利用填料来填充。所述填料改进了散热。
另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规定,所述汇流排冷却体的底壁与壳体的壳体壁相连接。在此,所述壳体能够由金属或绝缘的塑料制成,并且例如是上面所描述的配电器的一部分。
特别优选的是,所述底壁具有用于使汇流排冷却体相对于壳体壁进行定向的定向槽口。所述定向槽口允许有利地并且容易地将汇流排装置安装到壳体中并且/或者固定在壳体的壳体壁上。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壳体壁在背向底壁的一侧上与壳体冷却体相连接。由此实现的是,能够从所述汇流排经由汇流排冷却体并且经由壳体壁直至处于外部的壳体冷却体进行散热。
另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规定,所述汇流排沿着纵向延伸方向至少局部地弯曲地、尤其弓形地伸展并且所述汇流排冷却体的冷却鳍片与这种至少局部地弯曲的伸展相匹配,其中所述纵向延伸方向是所述汇流排的电导线路径的方向。通过一方面汇流排冷却体的冷却鳍片与另一方面汇流排的相匹配的走向,也沿着所述汇流排的纵向延伸方向产生在所述汇流排的侧面与为其分配的冷却鳍片之间的面状的接触。此外,电流流动导引能够与可能存在的和预先限定的连接部位相匹配。
另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规定,所述汇流排冷却体具有多个冷却鳍片,其中的每两个冷却鳍片形成一个相应的用于一相应的汇流排的接纳空间,从而在所述汇流排冷却体的相应的接纳空间中分别如此布置了一汇流排,以便总是所述相应的汇流排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与为相应的汇流排所分配的冷却鳍片处于面状的接触之中。现在,这种优选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多个汇流排的、开头已经描述的在汇流排装置中的布置。
特别有利的是,多个汇流排并排地且彼此平行地布置在所述冷却体中。由此产生具有小的位置空间需求的特别紧凑的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配电装置。该配电装置具有:第一电结构元件、例如电池配电器组件,其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电的连接部位;第二电结构元件,例如插塞连接器,其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电的连接部位;以及按照第一方面或其设计方案的汇流排装置,其中所述电的汇流排在第一汇流排区段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位进行电连接并且在第二汇流排区段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位进行电连接。因此,利用按照第二方面的按本发明的配电装置,可以有效地且对于小的结构空间来说在所述两个电结构元件之间敷设一个或多个汇流排,从而能够借助于所述汇流排将所述电结构元件电连接起来。
附图说明
通过本理论的施行以及对于附图的观察,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任务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清楚易见。其中:
图1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汇流排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所述汇流排装置具有一个唯一的汇流排,
图2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汇流排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所述汇流排装置具有多个并排布置的汇流排以及将金属的冷却鳍片包围起来的绝缘体,
图3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汇流排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所述汇流排装置具有作为弹簧元件来构成的固定元件和相对于壳体的螺纹连接部,
图4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汇流排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所述汇流排装置具有作为弹簧元件来构成的固定元件和相对于壳体的热压连接部,
图5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汇流排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在所述汇流排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存在至少局部地弯曲的走向,并且
图6示出了按本发明的电路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所述按本发明的汇流排装置将两个电结构元件相互电地连接起来。
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结构的元件在所有附图中都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1示出了汇流排装置10的示意性的剖视图,所述汇流排装置具有金属的汇流排冷却体12以及电的汇流排14。
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具有底壁16并且在图1的具体示例中具有两个与所述底壁16相连接的冷却鳍片18。在图1的具体示例中,所述底壁16基本上水平地延伸,并且所述冷却鳍片18基本上垂直地延伸,使得所述冷却鳍片18和底壁16共同形成用于所述汇流排14的基本上矩形的接纳空间20。换言之,沿着所述汇流排14的纵向延伸方向可以这样说产生了用于所述汇流排14的矩形的接纳通道。
与正常的电导体不同,所述电的汇流排14是条带形的、刚性的电连接件,正如其尤其在用电池运行的车辆中通常用于分配强电流那样。所述电的汇流排14具有两个端面22,在图1的剖面图中示出了其中一个端面。所述汇流排14还具有一底面24、一顶面26和两个将底面24与顶面26连接起来的侧面28。这两个侧面28明显大于所述底面24或顶面26,正如在这样的汇流排14中通常的情况那样。所述汇流排14的在两个对置的侧面28之间测得的典型厚度例如在1mm至3mm的范围内。所述汇流排14的、在底面24与顶面26之间测得的典型高度例如在5mm至30mm的范围内。
所述金属的汇流排冷却体12用于给汇流排14散热。为了有效地给汇流排14散热,在所述按本发明的汇流排装置10中建议,所述汇流排14的两个侧面28之一与两个冷却鳍片18中之一处于面状的且导热的接触之中。在图1的具体示例中,所述汇流排14的右侧面28接触右冷却鳍片18的左侧面。因为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是金属的并且在冷却鳍片18与汇流排14之间存在面状的接触,所以能够有效地、即在侧面28的整个宽度范围内给所述汇流排14散热。
为了改进在汇流排14与冷却鳍片18之间的接触并且在所述装置10的较长的运行持续时间内确保所述接触,在所述汇流排装置10的接纳空间20中额外地存在固定元件30。所述固定元件30将汇流排14朝右侧的冷却鳍片18的方向挤压,并且将所述汇流排14固定在其在接纳空间20之内的或相对于冷却鳍片18的位置中。所述固定元件30在此能够任意地成形。在图1的具体示例中,所述固定元件30是单独的并且布置在接纳空间20中的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一方面被固定在左侧的冷却鳍片18上并且另一方面以右侧挤压到汇流排14上。能够在形状和材料方面设想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此外,如图1所示,在所述汇流排14的底面24与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的底壁16之间存在用附图标记32表示的气隙。所述气隙32在装入所述汇流排14时带来优点,并且能够在将汇流排14安装在汇流排冷却体12中时用作公差补偿。
现在参照图2。
与图1的汇流排装置不同,图2的汇流排装置10的汇流排冷却体12具有两个以上的冷却鳍片18。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示出了四个冷却鳍片18。所述冷却鳍片18并排地布置、基本上竖直地伸展并且布置在汇流排冷却体12的共同的底壁16上。每两个相邻的冷却鳍片18形成用于接纳相应的汇流排14的接纳空间20。在图2的汇流排装置10中,示例性地平行且相邻地布置了三个汇流排14,其中各一个汇流排14分别布置在各一个接纳空间20中。然而,并非强制的是,每个接纳空间20具有一个汇流排14。
因为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是金属的冷却体,所以需要在汇流排14之间不发生电短路。因此,尤其所述冷却鳍片18用电的绝缘体34覆盖。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所述电的绝缘体34是被施加到冷却鳍片18上的并且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同样被施加到底壁16上的聚合物材料,该聚合物材料起电绝缘的作用。所述电的绝缘体34防止由于汇流排14与冷却鳍片18的接触而发生到相邻的汇流排14的电短路。
正如此外在图2中所示的那样,所述固定元件30被集成或者如此被模制到电的绝缘体34中:使得所述固定元件30或者绝缘体34的相应的区段将相应的汇流排14朝向为其所分配的冷却鳍片18的方向挤压。
此外,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在相应的汇流排14和为其分配的冷却鳍片18之间存在导热膜36。所述导热膜36改进在汇流排14和冷却鳍片18之间的导热接触。在另一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膜36同样集成到绝缘体34中。但是也可能的是,代替绝缘体34而仅仅存在所述导热膜36,其中对于多个汇流排14布置在汇流排冷却体12中的情况来说所述导热膜36而后必须被构造为电的绝缘体,以便防止已经提及的在汇流排14之间的短路。
正如此外在图2中所示出的那样,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的底壁16与在图2中局部地示出的壳体40的壳体壁38相连接。所述壳体40能够是配电器的壳体,所述汇流排装置10布置在该壳体中。
在图2的具体示例中,所述底壁16还借助于热压的销钉42与所述壳体壁38相连接。
现在参照图3。
与图2的汇流排装置10不同,在图3的汇流排装置10中,所述固定元件被构造成弹簧元件35,该弹簧元件在预紧力下布置在相应的接纳空间20中,其中所述弹簧元件35又将汇流排14朝向冷却鳍片18的方向挤压。在图3的具体示例中,所述作为弹簧元件35来构成的固定元件借助于被集成到绝缘体34中的保持凸起44被固定在接纳空间20中。
与图2的汇流排装置10不同,在图3的汇流排装置10中所述底壁16与壳体壁38还借助于螺栓46来固定在一起。
现在参照图4。
在图4的具体示例中,所述汇流排装置10的汇流排冷却体12借助于热压的销钉42被固定在壳体壁38上。与至此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40的壳体壁38还与处于外部的壳体冷却体48相连接。换句话说,所述壳体壁38在背向底壁16的一侧上与壳体冷却体48相连接。所述壳体冷却体48建立了经由冷却鳍片18、底壁16和壳体壁38与汇流排14的导热连接。这实现了所述汇流排14的直至壳体40之外的周围环境的还更有效的散热。
在图4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纳空间20还用填料50来填充。所述填料50改进了所述汇流排14的散热。
现在参照图5,该图示出了所述汇流排装置10的剖视图,其中所述汇流排14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尤其沿着汇流排14的纵向延伸方向至少局部地弯曲地伸展。所述汇流排14的至少局部地弯曲的、在图5中局部地弓形地伸展的走向使得所述汇流排14沿着纵向延伸方向、即沿着电导线路径的方向不对齐。因此,所述汇流排14的第一区段比如沿着第一轴线52延伸,并且所述汇流排14的第二区段比如沿着第二轴线54延伸,该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52不对齐或者说与其隔开地布置。在所述汇流排14的两个线性地伸展的区段之间,存在弯曲的、至少局部地弓形地伸展的区段56。通过所述汇流排14的这种弯曲的走向,可能的是,例如使电流流动导引与必要时预先限定的接头部位相匹配。所述两条轴线52、54的平行布置不是强制必需的。
正如同样可在图5中清楚地看出的那样,所述冷却鳍片18沿着纵向延伸方向的走向与汇流排14的至少部分地弯曲的走向相匹配,使得所述侧面28再次与冷却鳍片18接触。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出,所述多个汇流排14彼此平行地伸展,从而实现彼此平行地伸展的汇流排14的沿着水平方向堆叠的布置。
正如同样在图5中所示的那样,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的底壁16具有定向槽口58,所述定向槽口58用于使汇流排冷却体12相对于壳体的壳体壁进行定向。这种定向可行方案例如可以在图3中在用于螺栓46的钻孔中的间隙处看出,或者在图4中在用于热压的销钉42的钻孔中的间隙处看出。因此,例如能够首先将汇流排冷却体12施加在壳体的壳体壁上,并且紧接着能够将销钉或螺栓导引穿过定向槽口58。紧接着装入所述汇流排14和固定元件。由于相对刚性的汇流排14和固定元件,可能出现汇流排冷却体12相对于壳体壁的运动,其中所述定向槽口58在这里用作浮动轴承。一旦所述汇流排14与固定元件一起被装入到汇流排冷却体12中,那么所述朝向壳体壁定向的汇流排冷却体12就能够例如通过以下方式被固定在壳体壁上,即:对所述销钉进行热压或者将所述螺栓拧紧。
最后还要参照图6,该图示出了电路装置100,其中所述电路装置10尤其具有已经描述的汇流排装置10以及第一电结构元件102和第二电结构元件104。所述第一电结构元件102例如能够是电池电流分配器组件,并且所述第二电结构元件104例如能够是插塞连接器,其中所述汇流排装置10建立了在所述两个结构元件102、104之间的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结构元件102在图6的具体示例中具有两个第一电连接部位106。所述第二电结构元件104在图6的具体示例中同样具有两个第二电连接部位108。所述汇流排14以第一区段被电地连接到第一连接部位106上,并且在第二区段上被电地连接到第二连接部位108上。在图6的具体示例中,所述第一电结构元件102被电地连接到仅仅一个汇流排14上,而所述第二电结构元件104则被电地连接到两个汇流排14上。当然在其它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能够设想其它适宜的布置,其中一个或多个汇流排14被电地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电连接部位106、108上。
当然,能够设想,以任意适宜的方式将结合图1至6所描述的各种变型方案和实施方式彼此组合起来。

Claims (16)

1.汇流排装置(10),具有:
-电的汇流排(14),其具有两个端面(22)、一底面(24)、一顶面(26)以及两个将所述底面(24)和所述顶面(26)彼此连接起来的侧面(28);以及
-金属的汇流排冷却体(12),其具有一底壁(16)和至少两个从所述底壁(16)延伸的冷却鳍片(18),其中所述冷却鳍片(18)与所述底壁(16)一起形成用于接纳所述汇流排(14)的接纳空间(20),并且其中所述汇流排(14)如此布置在所述接纳空间(20)中,使得所述汇流排(14)的两个侧面(28)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冷却鳍片(18)之一处于面状的接触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在所述冷却鳍片(18)与所述汇流排(14)的至少一个与冷却鳍片(18)接触的侧面(28)之间布置了电的绝缘体(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所述绝缘体(34)由至少被施加到所述冷却鳍片(18)上的并且电绝缘的聚合物材料来形成。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在所述汇流排(14)的底面(24)与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的底壁(16)之间存在气隙(32)。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此外具有:
-导热膜(36),所述导热膜布置在所述冷却鳍片(18)与所述汇流排(14)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冷却鳍片(18)相接触的侧面(28)之间。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此外具有:
-布置在所述接纳空间(20)中的固定元件(30),所述固定元件将所述汇流排(14)侧向地朝向所述冷却鳍片(18)的方向挤压并且固定在其位置中。
7.根据权利要求6结合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所述固定元件(30)被集成到所述绝缘体(34)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所述固定元件(30)被构造为施加弹力的弹簧元件(35),所述弹簧元件在预紧力下被安装在所述接纳空间(20)中。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所述接纳空间(20)用填料(50)来填充。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的底壁(16)与壳体(40)的壳体壁(38)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所述底壁(16)具有用于使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相对于所述壳体壁(38)定向的定向槽口(58)。
12.根据权利要求10-11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所述壳体壁(38)在背向所述底壁(16)的一侧上与壳体冷却体(48)相连接。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所述汇流排(14)沿着纵向延伸方向至少局部地弯曲地走向,并且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的冷却鳍片(18)与这种至少局部地弯曲的走向相匹配。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具有多个冷却鳍片(18),其中每两个冷却鳍片形成一个相应的用于一相应的汇流排(14)的接纳空间(20),并且其中在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的相应的接纳空间(20)中分别如此布置了汇流排(14):使得总是所述相应的汇流排(14)的两个侧面(28)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与所述冷却鳍片(18)之一处于面状的接触之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多个汇流排(14)并排地并且彼此平行地布置在所述汇流排冷却体(12)中。
16.配电装置(100),具有:
-第一电结构元件(102),其具有第一电的连接部位(106),
-第二电结构元件(104),其具有第二电的连接部位(108),和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装置(10),其中所述电的汇流排(14)在第一区段上与第一连接部位(106)进行电连接并且在第二区段上与第二连接部位(108)进行电连接。
CN202311017388.1A 2022-08-12 2023-08-11 汇流排装置和配电装置 Pending CN1175949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2208416.0 2022-08-12
DE102022208416.0A DE102022208416A1 (de) 2022-08-12 2022-08-12 Stromschienenanordnung und Schaltanordn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4954A true CN117594954A (zh) 2024-02-23

Family

ID=89809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17388.1A Pending CN117594954A (zh) 2022-08-12 2023-08-11 汇流排装置和配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5847A1 (zh)
CN (1) CN117594954A (zh)
DE (1) DE10202220841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9676A (en) 1970-11-27 1972-02-01 Cutler Hammer Inc Feeder bus duct with improved housing structure
US8926351B2 (en) 2012-11-20 2015-01-06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Busway joint pack with heat sink inser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208416A1 (de) 2024-02-15
US20240055847A1 (en)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2097B (zh) 用于连接电池单格的板以及电池
US8063594B2 (en) Motor drive apparatus
US7837496B1 (en) Contactor mounting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CN101297611B (zh) 用于功率器件的集成的热和电连接系统
US6611066B2 (en) Power distributor for vehicle
CN102082349B (zh) 连接结构
US20110130028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9156090B (zh) 电路结构体
US20170186572A1 (en) Service plug
JP2001308566A (ja) 車両用制御ユニットの冷却構造
JP2019153583A (ja) バッテリに組み込まれた電力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システムを冷却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0168767B (zh) 用于电气保险地连接电池单格的板以及电池
US20230035457A1 (en) Power cable assembly for a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having an integrated cooling system
CN113708014A (zh) 具有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池模块
KR20010053234A (ko) 모터 엔드실드 조립체와, 전자 정류식 모터용 모터엔드실드 및 그의 조립 방법
CN210744671U (zh) 电气接线箱
US20090167122A1 (en) Rectifier and electric machine comprising said type of device
CN105990753B (zh) 连接电路板的固定元件、汇流条以及配备有该固定元件和汇流条的车辆配电器
KR20210008366A (ko) 차량, 및 차량용 전력 변환 장치
CN117594954A (zh) 汇流排装置和配电装置
CN111989834B (zh) 用于将断路器连接到叠层式汇流条的传导层的组件和包括这样的组件的开关设备
CN116648026A (zh) 汇流条冷却构造
CN113170596B (zh) 电路结构体
US20230007958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15039188A (zh) 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