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3405B - 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3405B
CN117593405B CN202410067675.1A CN202410067675A CN117593405B CN 117593405 B CN117593405 B CN 117593405B CN 202410067675 A CN202410067675 A CN 202410067675A CN 117593405 B CN117593405 B CN 1175934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data
administrative region
edge contour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676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93405A (zh
Inventor
曹健
李响
徐保华
张松
高明
周专
刘慧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Zhit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Zhit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Zhit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Zhit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676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934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93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3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93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3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001Texturing; Colouring; Generation of texture or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在GIS开发平台中读取当前地图范围内的源数据,源数据包括线状区划数据、面状区划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第二步、根据读取到的线状区划数据、面状区划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逐一确定围绕每个行政区域的色带的走向;第三步、计算每条色带的宽度并匹配每条色带的颜色;第四步、选取前述颜色沿着色带的走向绘制缓冲区,使缓冲区的宽度与前述计算出的宽度相等;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当前地图范围内所有色带的生成。利用本方法可以自动批量生成当前地图范围内的所有色带,大大降低人工工作量,提高色带生成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
背景技术
色带是一种线状符号,用来突出表现、辅助标志其他对象的一种符号。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线状符号,真实世界中并不存在这种地理要素,主要依附于其他制图对象而存在,主要包括各类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类的区划界线。
现有技术中,地图制图过程中色带生成的方法主要以手工为主,这种生成方法的缺点是人工工作量较大,效率低下,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发明提供了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以解决现有制图过程中需要人工绘制色带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的生成方法:
第一步、在GIS开发平台中读取当前地图范围内的源数据,源数据包括线状区划数据、面状区划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
第二步、根据读取到的线状区划数据、面状区划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逐一确定围绕每个行政区域的色带的走向;
第三步、计算每条色带的宽度并匹配每条色带的颜色;
第四步、选取前述颜色沿着色带的走向绘制缓冲区,使缓冲区的宽度与前述计算出的宽度相等;
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当前地图范围内所有色带的生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线状区划数据包括用于划界的河流和道路;所述面状区划数据包括用于划界的湖泊、山脉;所述行政区划数据包括各个行政区域的位置、形状和覆盖范围。
作为优选方案:第二步中,根据读取到的线状区划数据、面状区划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先选取当前地图范围内的一个行政区域即目标行政区域;将线状区划数据中的河流、道路的走向、形状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边缘轮廓形状进行比对与匹配,以确定每条河流、道路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的重合部分,若匹配成功则截取河流、道路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重合部分的区段,该区段即为第一类拼接元素;
读取面状区划数据中的湖泊、山脉数据,将湖泊、山脉的边缘轮廓形状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边缘轮廓的形状进行比对与匹配,以确定湖泊、山脉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的重合部分,若匹配成功则截取湖泊、山脉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重合部分的区段,该区段即为第二类拼接元素;若匹配不成功,则读取面状区划数据中的湖泊、山脉边缘轮廓上的各个点的地理坐标,并将各个点的地理坐标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边缘轮廓的各个点的地理坐标进行比对,以此判断湖泊、山脉边缘轮廓上的某两个点的地理坐标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边缘轮廓上某两个点的地理坐标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截取目标行政区域与湖泊或山脉重合范围内的轮廓线区段,该区段即为第三类拼接元素;
再将第一类拼接元素、第二类拼接元素、第三类拼接元素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的其余保留区段进行拼接,从而得到目标行政区域的色带走向。
作为优选方案:第三步中,色带的宽度W= W0×S/S0,若X<Y则S=X,如X>Y则S=Y;式中W0为当前成图比例尺下的标准色带宽度值、S为当前成图比例尺下目标行政区域的跨度、X为目标行政区域的横向跨度、Y为目标行政区域的纵向跨度、S0为预设的当前成图比例尺下的对照跨度。
作为优选方案:第三步中,匹配色带颜色时读取第一类拼接元素、第二类拼接元素数据和第三类拼接元素的颜色色值;在颜色色卡中选取与各类拼接元素颜色最接近的标准色,即得到第一标准色、第二标准色和第三标准色;根据第一类拼接元素、第二类拼接元素和第三类拼接元素的跨度确定第一标准色、第二标准色和第三标准色的权重;将第一标准色的色值和权重、第二标准色的色值和权重以及第三标准色的色值和权重输入到颜色模拟器中,模拟出混合色;再在颜色色卡中选取与混合色反差最大的颜色,选取的该颜色即为色带的颜色。
作为优选方案:在第四步中,绘制缓冲区时选取该颜色对缓冲区着色并采取淡化处理,使缓冲区为“半透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利用本方法可以自动批量生成当前地图范围内的所有色带,大大降低人工工作量,提高色带生成效率。且相比于传统制图过程中仅通过行政区划数据来确定色带的走向,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色带走向,融合了线状区划数据、面状区划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得出的色带走向更清晰直观同时又保证了色带的走向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方法,具体为:
第一步,在GIS平台中读取生成色带数据的源数据。
在GIS开发平台中读取当前地图范围内的源数据,源数据包括线状区划数据、面状区划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
线状区划数据包括用于划界的河流(包含河流的名称、位置、走向等信息)和道路(包含道路的名称、位置、走向等信息)。面状区划数据包括用于划界的湖泊(包含湖泊的名称、形状、分布位置范围)、山脉(包含山脉的名称、形状、分布位置范围)。行政区划数据包括各个行政区域的位置、形状和覆盖范围。
第二步,根据读取到的源数据,逐一确定围绕每个行政区域的色带的走向。
根据读取到的线状区划数据、面状区划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先选取当前地图范围内的一个行政区域即目标行政区域;将线状区划数据中的河流、道路的走向、形状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边缘轮廓形状进行比对与匹配,以确定每条河流、道路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的重合部分,若匹配成功则截取河流、道路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重合部分的区段,该区段即为第一类拼接元素。
读取面状区划数据中的湖泊、山脉数据,将湖泊、山脉的边缘轮廓形状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边缘轮廓的形状进行比对与匹配,以确定湖泊、山脉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的重合部分,若匹配成功则截取湖泊、山脉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重合部分的区段,该区段即为第二类拼接元素。若匹配不成功,则读取面状区划数据中的湖泊、山脉边缘轮廓上的各个点的地理坐标,并将各个点的地理坐标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边缘轮廓的各个点的地理坐标进行比对,以此判断湖泊、山脉边缘轮廓上的某两个点的地理坐标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边缘轮廓上某两个点的地理坐标是否相同(若相同说明湖泊或山脉的覆盖范围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覆盖范围有重合部分,色带需要穿过湖泊或山脉的区域),若相同则截取目标行政区域与湖泊或山脉重合范围内的轮廓线区段,该区段即为第三类拼接元素。
最后将第一类拼接元素、第二类拼接元素、第三类拼接元素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的其余保留区段进行拼接,从而得到目标行政区域的色带走向。
重复上述方法可以得到当前地图范围内所有目标行政区域的色带走向。
相比于传统制图过程中仅通过行政区划数据来确定色带的走向,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色带走向,融合了线状区划数据、面状区划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得出的色带走向更清晰直观同时又保证了色带的走向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第三步,计算每条色带的宽度并匹配每条色带的颜色。
色带的宽度W= W0×S/S0,若X<Y则S=X,如X>Y则S=Y;式中W0为当前成图比例尺下的标准色带宽度值、S为当前成图比例尺下目标行政区域的跨度(“跨度”即比例尺的格数)、X为目标行政区域的横向跨度、Y为目标行政区域的纵向跨度、S0为预设的当前成图比例尺下的对照跨度。
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实现对不同行政区域的色带宽度的差异化配置,使得色带的宽度可以随行政区域的大小和形状自适应调节,如此得到的成图中各条色带的宽度各有不同,更容易区分各个行政区域。
之后再生成色带的颜色,就实现了色带的自动生成。
本实施例中在生成色带颜色时,读取第一类拼接元素、第二类拼接元素数据和第三类拼接元素的颜色色值;在颜色色卡中选取与各类拼接元素颜色最接近的标准色,即得到第一标准色、第二标准色和第三标准色;根据第一类拼接元素、第二类拼接元素和第三类拼接元素的跨度确定第一标准色、第二标准色和第三标准色的权重,例如第一类拼接元素的跨度(“跨度”即比例尺的格数,由于拼接元素可能是曲线,可以将曲线理想化为直线,选取曲线两个端点,通过两个端点的横向距离和纵向距离计算得出曲线的跨度)为K1、第二类拼接元素的跨度为K2、第三类拼接元素的跨度为K3,则第一标准色的权重为K1/(K1+K2+K3),第二标准色的权重为K2/(K1+K2+K3),第三标准色的权重为K3/(K1+K2+K3)。
将第一标准色的色值和权重、第二标准色的色值和权重以及第三标准色的色值和权重输入到颜色模拟器中,模拟出混合色;再在颜色色卡中选取与混合色反差最大的颜色,选取的该颜色即为色带的颜色,在绘制缓冲区时选取该颜色对缓冲带着色并采取淡化处理,使缓冲带为“半透明”,如此得出的色带既能起到标识界限的作用,又不会遮挡地图上的道路、河流。
第四步,选取前述颜色沿着色带的走向绘制缓冲区,使缓冲区的宽度与前述计算出的宽度相等。
通过重复上述方法可以自动生成所有的色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其特征是:
第一步、在GIS开发平台中读取当前地图范围内的源数据,源数据包括线状区划数据、面状区划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所述线状区划数据包括用于划界的河流和道路;所述面状区划数据包括用于划界的湖泊、山脉;所述行政区划数据包括各个行政区域的位置、形状和覆盖范围;
第二步、根据读取到的线状区划数据、面状区划数据和行政区划数据逐一确定围绕每个行政区域的色带的走向;先选取当前地图范围内的一个行政区域即目标行政区域;将线状区划数据中的河流、道路的走向、形状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边缘轮廓形状进行比对与匹配,以确定每条河流、道路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的重合部分,若匹配成功则截取河流、道路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重合部分的区段,该区段即为第一类拼接元素;读取面状区划数据中的湖泊、山脉数据,将湖泊、山脉的边缘轮廓形状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边缘轮廓的形状进行比对与匹配,以确定湖泊、山脉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的重合部分,若匹配成功则截取湖泊、山脉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重合部分的区段,该区段即为第二类拼接元素;若匹配不成功,则读取面状区划数据中的湖泊、山脉边缘轮廓上的各个点的地理坐标,并将各个点的地理坐标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边缘轮廓的各个点的地理坐标进行比对,以此判断湖泊、山脉边缘轮廓上的某两个点的地理坐标与目标行政区域的边缘轮廓上某两个点的地理坐标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截取目标行政区域与湖泊或山脉重合范围内的轮廓线区段,该区段即为第三类拼接元素;再将第一类拼接元素、第二类拼接元素、第三类拼接元素与目标行政区域边缘轮廓的其余保留区段进行拼接,从而得到目标行政区域的色带走向;
第三步、计算每条色带的宽度并匹配每条色带的颜色;色带的宽度W= W0×S/S0,若X<Y则S=X,如X>Y则S=Y;式中W0为当前成图比例尺下的标准色带宽度值、S为当前成图比例尺下目标行政区域的跨度、X为目标行政区域的横向跨度、Y为目标行政区域的纵向跨度、S0为预设的当前成图比例尺下的对照跨度;匹配色带颜色时读取第一类拼接元素、第二类拼接元素数据和第三类拼接元素的颜色色值;在颜色色卡中选取与各类拼接元素颜色最接近的标准色,即得到第一标准色、第二标准色和第三标准色;根据第一类拼接元素、第二类拼接元素和第三类拼接元素的跨度确定第一标准色、第二标准色和第三标准色的权重;将第一标准色的色值和权重、第二标准色的色值和权重以及第三标准色的色值和权重输入到颜色模拟器中,模拟出混合色;再在颜色色卡中选取与混合色反差最大的颜色,选取的该颜色即为色带的颜色;
第四步、选取前述颜色沿着色带的走向绘制缓冲区,使缓冲区的宽度与前述计算出的宽度相等;
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当前地图范围内所有色带的生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其特征是:
在第四步中,绘制缓冲区时选取该颜色对缓冲区着色并采取淡化处理,使缓冲区为“半透明”。
CN202410067675.1A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 Active CN1175934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67675.1A CN117593405B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67675.1A CN117593405B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3405A CN117593405A (zh) 2024-02-23
CN117593405B true CN117593405B (zh) 2024-03-19

Family

ID=89922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67675.1A Active CN117593405B (zh) 2024-01-17 2024-01-17 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9340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670A (zh) * 2000-12-08 2002-07-0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区域文件建构电子地图系统的方法
JP2011248275A (ja) * 2010-05-31 2011-12-0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地図表示方法、地図表示装置、地図表示プログラム
US8799799B1 (en) * 2013-05-07 2014-08-05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Interactive geospatial map
JP2015095230A (ja) * 2013-11-14 2015-05-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地図描画装置
CN105227646A (zh) * 2015-09-16 2016-01-06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html5富客户端行政区划地图制图方法
WO2016034141A1 (zh) * 2014-09-04 2016-03-10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电网gis地图的上报数据展示方法及系统
CN107168994A (zh) * 2017-03-29 2017-09-1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基于电网gis平台地图显示样式模型库的设计实现方法
CN110489499A (zh) * 2019-05-31 2019-11-22 武汉大学 一种在线智能专题地图编制方法
CN112084271A (zh) * 2019-06-13 2020-12-15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964381A (zh) * 2022-12-28 2023-04-14 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变更信息的行政区划边界数据自动更新方法
CN116993857A (zh) * 2023-08-11 2023-11-03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一种专题图制备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89606347A (en) * 1896-03-23 1896-09-12 Benjamin Hoyland Cut Outline Maps and Map Building Blocks.
NL2008690C2 (en) * 2011-04-25 2014-07-15 Google Inc Dynamic highlighting of geographic entities on electronic maps.
CN109064506B (zh) * 2018-07-04 2020-03-1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高精度地图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30368469A1 (en) * 2022-05-10 2023-11-16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nd applying 3d tint bands to a map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670A (zh) * 2000-12-08 2002-07-0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区域文件建构电子地图系统的方法
JP2011248275A (ja) * 2010-05-31 2011-12-0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地図表示方法、地図表示装置、地図表示プログラム
US8799799B1 (en) * 2013-05-07 2014-08-05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Interactive geospatial map
JP2015095230A (ja) * 2013-11-14 2015-05-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地図描画装置
WO2016034141A1 (zh) * 2014-09-04 2016-03-10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电网gis地图的上报数据展示方法及系统
CN105227646A (zh) * 2015-09-16 2016-01-06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html5富客户端行政区划地图制图方法
CN107168994A (zh) * 2017-03-29 2017-09-1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基于电网gis平台地图显示样式模型库的设计实现方法
CN110489499A (zh) * 2019-05-31 2019-11-22 武汉大学 一种在线智能专题地图编制方法
CN112084271A (zh) * 2019-06-13 2020-12-15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显示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964381A (zh) * 2022-12-28 2023-04-14 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变更信息的行政区划边界数据自动更新方法
CN116993857A (zh) * 2023-08-11 2023-11-03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一种专题图制备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3405A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56270B1 (ko) 지도데이터 작성방법 및 작성장치
CN101763658B (zh) 全要素真三维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制作方法
KR101755134B1 (ko) 디지털 지도 섹션을 공간적으로 재현하기 위한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07193888B (zh) 一种面向车道级导航定位的城市道路路网模型
CN107038259A (zh) 一种构造交通路网数据的作业方法及其系统
CN108052642A (zh) 基于瓦片技术的电子海图显示方法
CN103916876B (zh) 一种计算全网络覆盖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网络
CN111005274A (zh) 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自动生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4281746A (zh) 一种基于点云的交通安全道路特征图成图方法
CN117593405B (zh) 一种地图制图色带自动生成的方法
CN113111428B (zh) 一种挡墙立面图优化标高标注的方法
CN103700063A (zh) 基于高清卫星影像的地形图一体化快速成图方法
CN107316474B (zh) 基于svg矢量数据格式的动态交通信息简图制作方法
CN106097408B (zh) 一种海岸线要素连续多尺度表达方法及系统
Forbes et al. Guidelines for evaluating the adequacy of soil resource inventories
CN107180033A (zh) 一种电子地图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02706326B (zh) 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文件数据处理方法
CN106772425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182812B (zh) 一种配电线路设计方法
CN116089519A (zh) 基于gis的污染溯源路径可视化平台
CN106971667B (zh) 全值坐标快速判读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地图
CN105047068B (zh) 顾及红绿色盲人群视觉特性的旅游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6409128B (zh) 一种遥感影像铁路专题地图要素自动处理方法
CN112131323A (zh) 一种地图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0019584A (zh) 地图数据生成方法、地图显示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