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92802A - 应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92802A
CN117592802A CN202311490585.5A CN202311490585A CN117592802A CN 117592802 A CN117592802 A CN 117592802A CN 202311490585 A CN202311490585 A CN 202311490585A CN 117592802 A CN117592802 A CN 117592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building
real
time
sc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905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颖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905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928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92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92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7Strategic management or analysis, e.g. setting a goal or target of an organisation; Planning actions based on goals;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go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06Q50/265Personal security, identity or safe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10Terrestrial scenes
    • G06V20/176Urban or other man-mad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提高进行应急处理的准确度。上述方法包括:在目标建筑内发生安防事件的情况下,实时获取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目标图像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建筑内包括的建筑结构、障碍物、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目标监测信息为通过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安防事件对应的参数信息;基于实时获取的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构建,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生成应急处理方案。

Description

应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大型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于高层建筑的内部建构复杂,在面对突发事件(例如火灾)时,存在火势蔓延快、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等问题。当前可以基于真实应急场景中的数据信息,搭建孪生场景动态模型,以在识别到孪生场景动态模型中发生异常事件时,匹配相应的应急预案,为应急处理提供预警和/或救援方案预演效果。
然而,在上述方法中,孪生场景动态模型中的物体模型全部需要提前建模和定点位置摆放,而实际应急和事故场景中的环境的复杂多变,物体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可能会产生新的障碍物,导致匹配的应急方案不准确,从而,导致进行应急处理的准确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基于孪生场景动态模型进行应急处理时,孪生场景动态模型中的物体模型的位置是固定的,而实际应急场景中的物体位置多变,导致匹配的应急方案不准确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进行应急处理的准确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急处理方法,方法包括:在目标建筑内发生安防事件的情况下,实时获取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目标图像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建筑内包括的建筑结构、障碍物、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目标监测信息为通过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安防事件对应的参数信息;基于实时获取的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构建,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虚拟模型用于通过目标坐标系指示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生成应急处理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基于传感器采集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场景图像包括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基于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确定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并基于第二位置关系在目标坐标系内构建目标建筑的虚拟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实时获取的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构建,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包括:基于实时获取的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确定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基于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调整虚拟模型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基于目标监测信息在实时场景模型中构建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包括:基于预设识别算法确定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第一坐标位置,与虚拟模型中的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第二坐标位置之间的变化参数;基于第一坐标位置与第二坐标位置之间的变化参数,以及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确定安防事件的实时发展形势和未来预设时间段内的预测发展形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基于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第一坐标位置,以及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确定目标建筑内的人员从当前所处的位置撤离的第一目标路径、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的第二目标路径;基于第一目标路径指示目标建筑内的人员撤离目标建筑;基于第二目标路径指示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应急处理装置,应急处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处理单元和确定单元;获取单元,用于在目标建筑内发生安防事件的情况下,实时获取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目标图像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建筑内包括的建筑结构、障碍物、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目标监测信息为通过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安防事件对应的参数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基于实时获取的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构建,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虚拟模型用于通过目标坐标系指示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确定单元,用于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生成应急处理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传感器采集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场景图像包括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确定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并基于第二位置关系在目标坐标系内构建目标建筑的虚拟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实时获取的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确定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调整虚拟模型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目标监测信息在实时场景模型中构建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预设识别算法确定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第一坐标位置,与虚拟模型中的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第二坐标位置之间的变化参数;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第一坐标位置与第二坐标位置之间的变化参数,以及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确定安防事件的实时发展形势和未来预设时间段内的预测发展形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第一坐标位置,以及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确定目标建筑内的人员从当前所处的位置撤离的第一目标路径、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的第二目标路径;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第一目标路径指示目标建筑内的人员撤离目标建筑;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第二目标路径指示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
第三方面,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上述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应急处理的场景中。在目标建筑内发生安防事件的情况下,可以实时获取目标建筑内的图像信息和监测信息,进一步的,基于图像信息和监测信息,基于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更新,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以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生成应急处理方案。即可以实时根据目标建筑内的图像信息和监测信息对预先构建的目标建筑内的虚拟模型进行更新,实时得到目标建筑内的场景模型,并可以实时分析场景模型内发生的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更新得到实时场景模型,并实时分析场景模型中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以生成应急处理方案。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孪生场景动态模型进行应急处理时,孪生场景动态模型中的物体模型的位置是固定的,而实际应急场景中的物体位置多变,导致匹配的应急方案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进行应急处理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随着大型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于高层建筑的内部建构复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存在火势蔓延快、难以及时感知其态势发展、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等特点。当前可以通过应急疏散系统的中央控制模块发送疏散指示指令给应急设备模块,然后通过应急设备模块向各应急设备发送运行控制指令,并且,该应急疏散系统还设置有疏散指挥模块,在将建筑结构信息、建筑应急预案信息和疏散指示信息进行可视化的同时,能够与用户进行交互,实现了对火灾现场疏散的指挥,提高了疏散效果。
当前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与预设在室内的蓝牙设备连接,实时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进一步的,当发生火灾报警时,该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指令,启动预设的地图引擎,获取室内空间的地图数据,以及启动导航功能,根据获取的室内地图数据自动规划疏散救援路线,实时规避火灾发生点与障碍物。该方法通过使用蓝牙设备对用户进行定位,当火灾发生时,可以精准的获取人员的位置,通过获取室内地图数据进行路径规划,提供距离最短且最安全的疏散与救援路径,从而到达实时应急救援的目的。
当前还可以通过应急处理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真实场景中的数据信息,进一步的,通过孪生场景搭建模块基于数据信息搭建孪生场景动态模型,并通过应急处理模块基于安全生产预案,模拟预案中涉及的救援方案,当应急处理模块识别到孪生场景动态模型中发生异常事件时,应急处理模块匹配相应的应急预案,为应急处理提供预警和/或救援方案预演效果。该方法能够对真实场景中出现的异常提前预警,并提供救援方案的预演效果,便于管理者和参与者及时采取措施。
然而,在上述方法中,基于孪生场景动态模型进行应急处理时,孪生场景动态模型中的物体模型全部需要提前建模和定点位置摆放,而实际应急和事故场景中的环境的复杂多变,物体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也可能会产生新的障碍物,导致匹配的应急方案不准确。并且,当前进行应急处理的方法中没有提供对突发事件的实时态势感知和态势预测等场景自适应的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实际应急和事故环境中往往不能从容应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急处理方法,在目标建筑内发生安防事件的情况下,可以实时获取目标建筑内的图像信息和监测信息,进一步的,基于图像信息和监测信息,基于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更新,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以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生成应急处理方案。即可以实时根据目标建筑内的图像信息和监测信息对预先构建的目标建筑内的虚拟模型进行更新,实时得到目标建筑内的场景模型,并可以实时分析场景模型内发生的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更新得到实时场景模型,并实时分析场景模型中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以生成应急处理方案。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孪生场景动态模型进行应急处理时,孪生场景动态模型中的物体模型的位置是固定的,而实际应急场景中的物体位置多变,导致匹配的应急方案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进行应急处理的准确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可以适用于应急处理系统。图1示出了一种应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应急处理系统10包括:物联网信息采集端(即传感器)11、云端服务器12。
物联网信息采集端11用于在目标建筑内发生安防事件的情况下实时获取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将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12;云端服务器12用于接收物联网信息采集端11发送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基于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构建,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以及生成应急处理方案,以基于物联网信息采集端11、云端服务器12在发生安防事件进行应急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物联网信息采集端11可以包括:烟雾报警器、气体检测仪、视频监控、人体识别传感器。
图2示出了一种应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应急处理系统20包括:物联网信息采集端21、云端服务器22、网页应用端23。
物联网信息采集端21用于采集现实物理世界中的建筑物信息、现实物体信息、现实人员信息、将物理世界中的建筑物信息、现实物体信息、现实人员信息发送至云端服务器22;云端服务器22用于基于物理世界中的建筑物信息、现实物体信息、现实人员信息,通过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模型生成算法进行图像智能分析实时生成仿真3D模型、根据物联网信息采集端21采集的各要素实现突发事件的识别、人员实时位置信息的识别、态势感知和态势预测,并生成态势信息、根据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信息、态势信息、人员实时位置信息计算生成最优疏散路径/最优救援路径;网页应用端23用于展示云端服务器22生成的最优疏散方案/最优救援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方法包括S201-S203:
S201、在目标建筑内发生安防事件的情况下,实时获取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
其中,目标图像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建筑内包括的建筑结构、障碍物、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目标监测信息为通过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安防事件对应的参数信息。
可以理解,可以在目标建筑内发生安防事件的情况下,通过电子设备实时获取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
可选地,可以通过布控在建筑物(即目标建筑)上的视频监控摄像头,对目标建筑内的视频数据进行采集,并对采集的视频数据进行图像智能分析,具体的,可以使用目标检测算法按帧读取视频数据,得到每帧图像。进一步的,可以提取每帧图像的图像关键信息,并将目标检测算法作为突发事件识别算法模型,通过突发事件识别算法模型对每帧图像的图像关键信息进行识别,识别出可能的安防事件。
在识别出目标建筑内发生安防事件的情况下,可以实时获取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
示例性的,目标检测算法可以为YOLOv5。安防事件可以为火灾、人员摔倒。目标监测信息可以为布控在建筑物内的烟雾报警器、气体检测仪、人体识别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据信息。
S202、基于实时获取的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构建,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
其中,虚拟模型用于通过目标坐标系指示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
可以理解,可以基于实时获取的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通过电子设备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构建,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
可选地,可以通过算法模型分析实时获取的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得到用于指示安防事件当前的实时发展形势的实时态势数据信息。进一步的,通过预测算法模型对实时态势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用于指示安防事件在未来预设时间段内的预测发展形势的实时态势预测数据信息。
对实时态势数据和实时态势预测数据进行处理转化,生成3D场景仿真数据。然后通过生成的3D场景仿真数据对原始网络(Web)3D场景(即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更新展示,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以通过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可视化模拟呈现实时态势情况和态势发展预测情况。
示例性性的,预测算法模型可以为时空图卷积网络深度学习模型。实时态势数据信息可以为火势蔓延情况,实时态势预测数据信息可以为火势蔓延对周边环境和物体的影响。
S203、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生成应急处理方案。
可以理解,可以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电子设备,确定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生成应急处理方案。
在一种设计中,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在上述步骤S201之前,方法还包括S301-S302:
S301、基于传感器采集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
其中,场景图像包括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
可以理解,可以基于传感器采集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
可选地,可以通过布控在目标建筑上的视频监控摄像头采集目标建筑内的视频数据。
S302、基于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确定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并基于第二位置关系在目标坐标系内构建目标建筑的虚拟模型。
可选地,可以对采集的视频数据进行图像智能分析,得到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基于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通过目标算法生成物体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根据布控的视频监控摄像头的空间坐标以及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通过YOLOv5的单目视觉测距法计算出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包括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空间坐标。即可以确定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
基于物体三维模型、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包括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空间坐标(即可以基于第二位置关系)在目标坐标系内构建目标建筑的虚拟模型。
示例性的,目标算法可以为3D卷积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network,GAN)算法。
需要说明的是,视频监控摄像头的空间坐标是已知且固定的。
在一种设计中,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上述步骤S202中的方法,具体包括S401-S403:
S401、基于实时获取的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确定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
S402、基于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调整虚拟模型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
S403、基于目标监测信息在实时场景模型中构建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
在一种设计中,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中,上述步骤S203中的方法,具体包括S501-S502:
S501、基于预设识别算法确定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第一坐标位置,与虚拟模型中的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第二坐标位置之间的变化参数。
S502、基于第一坐标位置与第二坐标位置之间的变化参数,以及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确定安防事件的实时发展形势和未来预设时间段内的预测发展形势。
在一种设计中,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中,方法还包括S601-S603:
S601、基于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第一坐标位置,以及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确定目标建筑内的人员从当前所处的位置撤离的第一目标路径、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的第二目标路径。
可选地,可以基于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目标监测信息包括的人体识别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确定目标建筑内的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进一步的,基于BIM信息、目标建筑内的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实时态势数据信息、实时态势预测数据信息,得到障碍物的位置和空间范围大小,构建网络地图。
针对疏散过程,可以以目标建筑内的人员的位置为源节点,室外安全区域为目标节点,通过单源最短路径算法(即Dijkstra算法)计算得到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并将该最短路径作为最优疏散路径(即目标建筑内的人员从当前所处的位置撤离的第一目标路径)。
针对救援过程,可以以目标建筑外的救援队人员的位置为源节点,建筑内被困的人员的位置为目标节点,通过Dijkstra算法计算得到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并将该最短路径作为最优救援路径(即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的第二目标路径)。
示例性的,BIM信息可以包括楼道、楼梯、安全出口。
S602、基于第一目标路径指示目标建筑内的人员撤离目标建筑。
S603、基于第二目标路径指示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
可选地,可以对最优疏散路径、最优救援路径进行处理转化,得到最优疏散路径的三维坐标数组、最优救援路径的三维坐标数组,并基于最优疏散路径的三维坐标数组、最优救援路径的三维坐标数组,生成最优疏散路径对应的3D场景仿真数据、最优救援路径的3D场景仿真数据。
根据最优疏散路径对应的3D场景仿真数据、最优救援路径的3D场景仿真数据,对实时场景模型进行更新展示,以可视化呈现疏散路径和救援路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急处理方法,本申请可以对视频监控图像进行图像智能分析,提取图像物体信息,通过3D卷积GAN算法生成物体的三维模型。进一步的,根据布控的视频监控摄像头的空间坐标以及物体图像信息,计算出物体的3D场景空间坐标,使用物体的三维模型和3D场景空间坐标,对Web3D场景进行更新展示。
进一步的,通过算法模型对视频监控图像信息、布控在建筑物内的各关键要素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实时态势数据信息,并通过预测算法模型对实时态势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实时态势预测数据信息。对实时态势数据和实时态势预测数据进行处理转化,生成3D场景仿真数据,以对Web3D场景进行更新展示,实现3D可视化模拟实时态势情况和态势发展预测情况。
还可以结合BIM信息、人员实时位置信息、实时态势数据信息、实时态势预测数据信息,计算得到最优疏散路径信息和最优救援路径信息。并对最优疏散路径信息和最优救援路径信息进行处理转化,生成3D场景仿真数据,以对Web3D场景进行更新展示,实现3D可视化呈现疏散路径和救援路径。
本申请可以通过视频图像分析,实现物体的实时三维模型生成和Web3D场景物体的定位摆放,实时可视化呈现三维场景中各要素的动态变化。以及,通过实时感知突发事件以及突发事件的态势发展,对实时态势数据和实时态势预测数据进行处理转化,生成3D场景仿真数据,以对Web3D场景进行更新展示,可视化模拟呈现实时态势情况和态势发展预测情况,可以给应急疏散和救援提供很好的参考,让决策更加准确。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一种应急处理方法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一种应急处理装置40用于提高进行应急处理的准确度,例如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该应急处理装置40包括:获取单元401、处理单元402和确定单元403。
获取单元401,用于在目标建筑内发生安防事件的情况下,实时获取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目标图像信息用于指示目标建筑内包括的建筑结构、障碍物、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目标监测信息为通过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安防事件对应的参数信息。
处理单元402,用于基于实时获取的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构建,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虚拟模型用于通过目标坐标系指示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
确定单元403,用于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生成应急处理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402,还用于基于传感器采集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场景图像包括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确定单元403,还用于基于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确定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并基于第二位置关系在目标坐标系内构建目标建筑的虚拟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403,还用于基于实时获取的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确定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处理单元402,还用于基于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调整虚拟模型得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处理单元402,还用于基于目标监测信息在实时场景模型中构建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403,还用于基于预设识别算法确定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第一坐标位置,与虚拟模型中的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第二坐标位置之间的变化参数;确定单元403,还用于基于第一坐标位置与第二坐标位置之间的变化参数,以及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确定安防事件的实时发展形势和未来预设时间段内的预测发展形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403,还用于基于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建筑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第一坐标位置,以及实时场景模型中的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确定目标建筑内的人员从当前所处的位置撤离的第一目标路径、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的第二目标路径;处理单元402,还用于基于第一目标路径指示目标建筑内的人员撤离目标建筑;处理单元402,还用于基于第二目标路径指示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
在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上述集成的模块的功能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一种电子设备60,用于提高进行应急处理的准确度,例如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该电子设备60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以及总线603。处理器601与存储器602之间可以通过总线603连接。
处理器601是通信装置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6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6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9中所示的CPU 0和CPU 1。
存储器6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存储器602可以独立于处理器601存在,存储器602可以通过总线603与处理器601相连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处理器601调用并执行存储器602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代码时,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602也可以和处理器601集成在一起。
总线603,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围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需要指出的是,图9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电子设备60的限定。除图9所示部件之外,该电子设备6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8,应急处理装置40中的获取单元401、处理单元402和确定单元403实现的功能与图9中的处理器601的功能相同。
可选的,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6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604。
通信接口604,用于与其他设备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该通信网络可以是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604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单元。
在一种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通信接口还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执行该指令时,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寄存器、硬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人以合适的组合、或者本领域数值的任何其他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由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应用于上述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也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目标建筑内发生安防事件的情况下,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所述目标图像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内包括的建筑结构、障碍物、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目标监测信息为通过固定在所述建筑结构上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安防事件对应的参数信息;
基于实时获取的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所述目标图像信息和所述目标监测信息,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构建,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所述虚拟模型用于通过目标坐标系指示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
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所述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所述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生成应急处理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传感器采集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所述场景图像包括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确定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之间的所述第二位置关系,并基于所述第二位置关系在所述目标坐标系内构建所述目标建筑的所述虚拟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实时获取的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所述目标图像信息和所述目标监测信息,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构建,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包括:
基于实时获取的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所述目标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之间的所述第一位置关系;
基于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之间的所述第一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虚拟模型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应的所述实时场景模型;
基于所述目标监测信息在所述实时场景模型中构建所述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所述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所述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识别算法确定所述实时场景模型中的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的第一坐标位置,与所述虚拟模型中的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的第二坐标位置之间的变化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坐标位置与所述第二坐标位置之间的所述变化参数,以及所述实时场景模型中的所述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确定所述安防事件的实时发展形势和未来预设时间段内的预测发展形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实时场景模型中的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的第一坐标位置,以及所述实时场景模型中的所述安防事件对应的所述虚拟场景,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人员从当前所处的位置撤离的第一目标路径、所述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的第二目标路径;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路径指示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人员撤离所述目标建筑;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路径指示所述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
6.一种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处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处理单元和确定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在目标建筑内发生安防事件的情况下,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建筑内的目标图像信息和目标监测信息,所述目标图像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建筑内包括的建筑结构、障碍物、通道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目标监测信息为通过固定在所述建筑结构上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安防事件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基于实时获取的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所述目标图像信息和所述目标监测信息,对预先构建的虚拟模型进行构建,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应的实时场景模型,所述虚拟模型用于通过目标坐标系指示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通过预设识别算法对所述实时场景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所述安防事件的发展形势,生成应急处理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传感器采集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所述场景图像包括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建筑内的场景图像,确定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之间的所述第二位置关系,并基于所述第二位置关系在所述目标坐标系内构建所述目标建筑的所述虚拟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实时获取的所述目标建筑内的所述目标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之间的所述第一位置关系;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之间的所述第一位置关系,调整所述虚拟模型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对应的所述实时场景模型;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监测信息在所述实时场景模型中构建所述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预设识别算法确定所述实时场景模型中的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的第一坐标位置,与所述虚拟模型中的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的第二坐标位置之间的变化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坐标位置与所述第二坐标位置之间的所述变化参数,以及所述实时场景模型中的所述安防事件对应的虚拟场景,确定所述安防事件的实时发展形势和未来预设时间段内的预测发展形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实时场景模型中的所述建筑结构、所述障碍物和所述通道的第一坐标位置,以及所述实时场景模型中的所述安防事件对应的所述虚拟场景,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人员从当前所处的位置撤离的第一目标路径、所述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的第二目标路径;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路径指示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人员撤离所述目标建筑;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路径指示所述目标建筑外的人员到达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人员当前所处的位置。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
12.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急处理方法。
CN202311490585.5A 2023-11-09 2023-11-09 应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5928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0585.5A CN117592802A (zh) 2023-11-09 2023-11-09 应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90585.5A CN117592802A (zh) 2023-11-09 2023-11-09 应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92802A true CN117592802A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10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90585.5A Pending CN117592802A (zh) 2023-11-09 2023-11-09 应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928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0462A (zh) * 2023-11-09 2024-02-09 江苏瀚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应急模拟监测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0462A (zh) * 2023-11-09 2024-02-09 江苏瀚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应急模拟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7540462B (zh) * 2023-11-09 2024-10-22 江苏瀚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应急模拟监测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3533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iding responses to an event detected by a monitoring system
CN110737989A (zh) 一种平行智能应急协同方法、系统及电子装备
US11729597B2 (en) Digital twin disaster management system customized for underground public areas
CN105404231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监控管理系统
US20060265664A1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user interface operations for ad-hoc sensor node tracking
CN109495533A (zh) 一种智能物联网管理系统及方法
US10997832B1 (en) Augmented reality based dynamic guidance
CN106294724A (zh) 一种巡更轨迹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3913165A (zh) 一种室内应急响应情景感知导航系统与导航方法
CN111612671B (zh) 应急演练系统
US20200387716A1 (en) Automated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CN110807345B (zh) 建筑物疏散方法和建筑物疏散系统
CN114913663B (zh) 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39825A (zh) 基于A-Star算法是森林火灾指示逃生路径方法及系统
CN118590834A (zh) 一种基于融合定位模块的高层建筑救援与疏散方法及系统
CN112288320A (zh) 一种地铁运行风险监控和管理系统
CN117592802A (zh) 应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9017374A (zh) 基于移动巡检机器人的公共空间安全风险识别系统
CN118570991B (zh) 用于智能救援头盔的全方位环境感知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8823992A (zh) 基于应急救援场景的智能防护头盔快速响应方法及系统
CN114549984A (zh) 电瓶车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KR102633938B1 (ko) Cctv 영상을 활용한 군중 밀집도 계산 방법 및 장치
CN117575154A (zh) 便携式移动设备联锁的灾难疏散系统
JP6796000B2 (ja) 監視支援装置及び監視システム
CN115167660A (zh) 一种自动调整vr设备的虚拟防护区域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