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1609A -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1609A
CN117581609A CN202180099943.2A CN202180099943A CN117581609A CN 117581609 A CN117581609 A CN 117581609A CN 202180099943 A CN202180099943 A CN 202180099943A CN 117581609 A CN117581609 A CN 117581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information
link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99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航
王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81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1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运输、智能制造、智能穿戴等智能终端领域。该方法包括:生成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第一链路包括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链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和/或通信资源信息,通信参数包括接入地址、超时阈值、节点属性中的一项或多项,通信资源信息包括连接事件信息、频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向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方法实现了从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以使从节点之间保持数据同步,提高了信息传输灵活性,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短距离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LE或L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相对于经典的蓝牙(classic Bluetooth)技术而言,其具有低功耗的特点。BLE通常由控制器、主机和应用(或应用程序)组成。设备和设备之间的通信通过控制器包括的链路层和物理层实现。其中,链路层和物理层主要负责广播、扫描、建立和维护连接功能。在设备和设备通信之前,设备之间需要先建立连接。
在如BLE等现有系统中,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将通信系统中的节点分为主节点(Master)和从节点(Slave)。目前通信交互常见于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升,从节点之间的通信机制亟待完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解决了从节点之间无法通信的问题,通过对从节点链路的管理,能够保障从节点之间链路通信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便于理解,以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为从节点之间链路的通信双方,以第三节点为主节点为例对本申请的方案展开陈述。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三节点生成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第一链路包括用于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链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和/或通信资源信息,通信参数包括接入地址信息、超时阈值,或者传输属性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通信资源信息包括连接事件信息、用于指示跳频样式的频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三节点向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超时阈值可以用于判断第一链路的连接状态,连接事件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通信的时域资源。
该方案由主节点为从节点之间的通信配置资源,以使从节点之间能够进行通信,解决了从节点之间无法通信的问题,同时,在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通信参数,能够对从节点之间链路的通信进行管理,以保障从节点之间链路通信的服务质量,以使从节点之间保持数据同步,提高了信息传输灵活性,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接入地址信息用于标识第一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包括相邻的连接事件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和/或相邻的连接子事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
应理解,作为从节点之间链路通信双方的从节点在连接事件和/或相邻的连接子事件的间隔内,数据的收发可以自行调配,在该间隔内,也可以进行多次交互。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还包括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个数、连接子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中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或者连接子事件中用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地,主节点可以通过连接事件信息指示连接事件的时长、个数等参数,也可以明确指示给从节点各自用于收发数据的时长,进一步提升从节点之间链路的通信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频域信息包括信道占用映射信息和跳频步长。
接收方,也即从节点,可以根据信道占用映射信息和跳频步长确定数据收发的跳频样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在第一链路上发送数据的顺序。
主节点指示从节点的收发顺序,可以是直接在传输属性信息中指示顺序,也可以是通过指示从节点在从节点之间链路上的节点属性,以使从节点确定各自的收发顺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传输属性信息可以包括节点属性信息,当第一节点的属性为第一链路上的主节点和/或当第二节点的属性为第一链路上的从节点时,在第一链路上,第一节点数据的发送先于第二节点数据的发送。
也即,两个从节点在从节点之间链路上也可以分主从,作为主节点的一方,数据的发送先于从节点一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超时阈值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的有效时长。
应理解,超时阈值可以用于从节点判断从节点之间链路的通信状况,以及时反馈给主节点。超时阈值可以是一定的时间长度,比如,有效时长。也可以是与连接事件对应的连接事件的个数。
示例地,T1在连续的3个连接事件中都未接收到T2的数据包,则可以判断从节点之间链路超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三节点可以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连接超时。
从节点以超时阈值为判断条件实时判断从节点之间链路的通信状态,如有超时可以及时上报给主节点,主节点可以重新配置资源,以保证从节点之间链路的通信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三节点可以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建立成功。
当T1接收到T2发来的数据包,或者,T2接收到T1发来的数据包,可以上报主节点,指示从节点之间链路建立成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生成第一配置信息之前,第三节点可以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第三节点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配置第一链路,第一请求信息包括第二节点的身份信息。
应理解,从节点可以存储有其他从节点的的身份信息。
从节点发送请求信息请求配置与其期望的通信对端的通信资源,可以进一步提高主节点配置资源的效率,避免可能的资源浪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链路的通信资源与承载第一配置信息的通信资源在时域上是正交的。
也即,主节点与从节点交互的时域资源,与,从节点之间链路通信的时域资源正交,能够避免干扰,提高通信质量。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节点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第一链路包括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链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和/或通信资源信息,通信参数包括接入地址信息、超时阈值,或者传输属性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通信资源信息包括连接事件信息,或者用于指示跳频样式的频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节点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接入地址用于标识第一链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连接事件信息包括相邻的连接事件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和/或相邻的连接子事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还包括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个数、连接子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中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或者连接子事件中用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中的一项或多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频域信息包括信道占用映射信息和跳频步长。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在第一链路上发送数据的顺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传输属性信息包括节点属性信息,当第一节点的属性为第一链路上的主节点时,第一节点先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超时阈值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的有效时长。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在有效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时,向第三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连接超时。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时,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建立成功。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接收第一配置信息之前,第一节点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配置第一链路,第一请求信息包括第二节点的身份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链路的通信资源与承载第一配置信息的通信资源在时域上是正交的。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二节点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第一 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第一链路包括用于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链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和/或通信资源信息,通信参数包括接入地址信息、超时阈值,或者传输属性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通信资源信息包括连接事件信息、用于指示跳频样式的频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二节点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接入地址信息用于标识第一链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包括相邻的连接事件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和/或相邻的连接子事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还包括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个数、连接子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中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或者连接子事件中用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中的一项或多项。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频域信息包括信道占用映射信息和跳频步长。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在第一链路上发送数据的顺序。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传输属性信息包括节点属性信息,当第二节点的属性为第一链路上的主节点时,第二节点先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超时阈值指示第一链路的有效时长。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在第一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时,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连接超时。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链路的通信资源与承载第一配置信息的通信资源在时域上是正交的。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第一系统包括至少三个节点,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节点对应的多数据传输MD值包括至少两个取值不同的MD时,至少三个节点均保持工作状态。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第一链路包括用于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链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和/或通信资源信息,通信参数包括接入地址信息、超时阈值,或者传输属性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通信资源信息包括连接事件信息、用于指示跳频样式的频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接入地址信息用于标识第一链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包括相邻的连接事件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和/或相邻的连接子事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还包括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个数、连接子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中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或者连接子事件中用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中的一项或多项。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频域信息包括信道占用映射信息和跳频步长。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在第一链路上发送数据的顺序。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传输属性信息包括节点属性信息,当第一节点的属性为第一链路上的主节点和/或当第二节点的属性为第一链路上的从节点时,在第一链路上,第一节点数据的发送先于第二节点数据的发送。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超时阈值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的有效时长。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连接超时。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建立成功。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生成第一配置信息之前,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配置第一链路,第一请求信息包括第二节点的身份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链路的通信资源与承载第一配置信息的通信资源在时域上是正交的。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第一链路包括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链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和/或通信资源信息,通信参数包括接入地址信息、超时阈值,或者传输属性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通信资源信息包括连接事件信息、或者用于指示跳频样式的频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收发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接入地址信息用于标识第一链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包括相邻的连接事件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和/或相邻的连接子事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还包括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个数、连接子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中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或者连接子事件中用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中的一项或多项。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频域信息包括信道占用映射信息和跳频步长。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在第一链路上发送数据的顺序。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传输属性信息包括节点属性信息,当第一节点的属性为第一链路上的主节点时,第一节点先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超时阈值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的有效时长。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在有效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时,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二指示信息,收发单元用于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连接超时。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当收发单元首次接收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时,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建立成功。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接收第一配置信息之前,收发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一请求信息,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配置第一链路,第一请求信息包括第二节点的身份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链路的通信资源与承载第一配置信息的通信资源在时域上是正交的。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第一链路包括用于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链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和/或通信资源信息,通信参数包括接入地址信息、超时阈值,或者传输属性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通信资源信息包括连接事件信息、用于指示跳频样式的频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收发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一链路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数据包。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接入地址信息用于标识第一链路。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包括相邻的连接事件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和/或相邻的连接子事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还包括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个数、连接子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中用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或者连接子事件中用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中的一项或多项。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频域信息包括信道占用映射信息和跳频步长,处理单元根据该频域信息确定用于数据收发的跳频样式。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在第一链路上发送数据的顺序。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传输属性信息包括节点属性信息,当第二节点的属性为第一链路上的主节点时,第二节点先于第一节点发送数据包。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超时阈值指示第一链路的有效时长。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时,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连接超时,收发单元用于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链路的通信资源与承载第一配置信息的通信资源在时域上是正交的。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 中的方法。
应理解,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能运输、智能穿戴等领域的设备。例如车辆、手机、耳机、车载设备等。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五、六、七方面以及第五、六、七方面中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装置。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五、六、七、八方面以及第五、六、七、八方面中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装置,至少三个通信装置对应的多数据传输MD值包括至少两个取值不同的MD时,至少三个通信装置均保持工作状态。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至少一个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信息包括指令和数据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接收端,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当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时,通信接口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接收端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可选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发送端,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当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时,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发送端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可选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可选地,该通信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与通信接口耦合,通信接口用于输入和/或输出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发送端,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当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 统时,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处理器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配置于发送端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可选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用于接收输入芯片的信号或用于从芯片输出信号,处理器与通信接口通信且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用于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实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实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二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 四方面中任一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BLE协议框架的示意图;
图3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流程的示意图;
图4中的(a)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资源的示意图;
图4中的(b)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资源的示意图;
图5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流程的示意图;
图6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术语“包括”、“可以包括”、“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可以包括直接指示和间接指示,也可以包括显式指示和隐式指示。将某一信息(如下文所述的用于指示目标时频资源的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的各个信息的排列顺序来实现对特定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指示信息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长可以理解为是时间资源窗口,即时域资源和/或频域资源。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对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通信系统进行介绍。
应理解,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节点,节点可以指具有数据收发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 可以包括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包括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例如,节点可以汽车座舱(cockpit domain)设备,或者汽车座舱设备中的一个模块,例如座舱域控制器(cockpit domain controller,CDC)、摄像头、屏幕、麦克风、音响、电子钥匙、无钥匙进入或启动控制器等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具体的实施例中,节点还可以是数据中转设备,例如网络设备、路由器、中继器、桥接器或交换机;也可以是一个终端设备,例如各种类型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台式电脑、耳机、音响等;还可以包括机器智能设备,如无人驾驶(self-driving)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还可以包括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等等。在某些技术场景中,具备相似数据收发能力的设备的名称也可能不称为节点。
应理解,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参见图1,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例通信系统。例如,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节点包括但不限于基站、笔记本、手机、耳机、眼镜、手表、pad、手写笔、电视(television,TV)、键盘等。
在短距通信系统中,一般的,一些节点可称为管理节点/主控节点/通用节点(grant node,G节点),一些节点可称为终端节点(terminal node,T节点)。G节点可以称为主节点(或主设备),T节点可以称为从节点(或从设备)。主节点和从节点可以是在逻辑功能上区分的两类节点。其中,主节点管理从节点,主节点具有分配资源的功能,负责为从节点分配资源;从节点听从主节点的调度,使用主节点分配的资源与主节点进行通信。例如,上述网络设备可以为主节点,上述终端设备可以为从节点。又例如,上述终端设备可以为主节点,另一终端设备可以为从节点。
应理解,从节点也可以是某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的不同的部件。示例地,一副耳机的主耳机与副耳机可以作为不同的从节点。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一个节点(装置或设备)可以在一个通信系统中或多个通信系统中。例如,当手机与耳机进行无线通信时,手机和耳机构成第一通信系统,在该第一通信系统中,手机为主节点,耳机为从节点,该耳机听从手机的调度。进一步地,若该手机检测到CDC,并与该CDC建立无线连接后,该手机还和CDC构成了第二通信系统,在第二通信系统中, CDC为主节点,手机为从节点,该手机听从CDC的调度。可选地,第二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从节点,如车载音箱、麦克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节点可以是网络设备,从节点可以是终端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节点和从节点都可以是终端设备。例如主节点为手机,从节点为车辆、耳机、车钥匙或者车载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也并不限定主节点和从节点的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现对本申请可能涉及到的概念做一解释。
1.资源正交:用于信息传输的时域资源和/或频域资源互不重叠,比如,用于传输信息A的时域资源A(和/或频域资源A),与用于传输信息B的时域资源B(和/或频域资源B)之间互不重叠。
2.通信参数:用于管理节点之间的通信的参数,比如可以是接入地址信息、信道状态参数等。
3.连接间隔(Connection Interval):两个连续的连接事件的开始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长度。连接间隔可以是配置的,也可以是协议约定的。连接间隔包括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和预设时间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是收发转换的等待时间,预设时间间隔是协议约定的,也可以是收发两端协商确定的。连接间隔可以视为用于通信的时域资源的一部分。
4.连接事件(Connection event):节点之间建立的一个连接包括一个或多个连接事件,在每个连接事件中通信双方进行交互。一个连接事件可以是在一个连接间隔中节点之间相互发送数据包的过程。
5.传输属性信息:用于确定节点交互顺序的信息,可以指示传输顺序,也可以指示节点属性,节点根据其属性确定交互顺序,其中,节点属性一般包括某链路上的主节点或者从节点。
6.信道占用映射信息:用于确定哪些信道可以被使用的信息。例如,假定整个系统有4个信道,信道占用映射信息可以是一个长度为4比特的序列(例如1110),用于指示系统中第一、第二、第三信道可用,第四信道不可用。
7.跳频步长: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散变化,调频步长指相邻两次频率跳动的频域间隔。例如,如果2MHz为一个信道宽度,当跳频步长为2时,指示相邻两次频率跳动间隔2个信道(或4MHz)。
目前的通信交互常见于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当主节点确认两个从节点中至少一个未能成功接收数据时,向某个接收到数据的节点发送指令,丢弃该数据包,来保障数据的同步播放。随着技术发展和用户体验的亟待提升,从节点之间如何通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如图3所示:
301:主节点生成第一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从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的第一链路,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和/或通信资源信息;
302:主节点向从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303:从节点接收第一配置信息,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进行通信。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指示的通信资源配置可以是时域资源配置、频域资源配置,或者同时包括时间和频率域资源配置。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资源信息,也可以包括T1与T2的通信参数。
应理解,主节点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向从节点(T1、T2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组播、单播的方式发送,本申请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主节点发送配置信息的资源与从节点之间链路的通信资源在时域上可以是正交的。
该方法对从节点之间链路通信的基本参数和资源进行了基本配置,从节点之间的通信得以实现。
其中,通信资源信息,可以用于确定从节点之间通信的资源。比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连接事件信息、用于指示跳频样式的频域信息等。
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可以用于管理或配置从节点之间的通信。比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接入地址信息、超时阈值、或者传输属性信息等。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通信资源可以包括连接间隔的资源。
在该连接间隔内,从节点T1可以在每个连接事件里向从节点T2发送数据包。并在数据包发送完成之后,等待一个预设的时间间隔,开始接收从节点T2发送的数据。在每个连接事件中,从节点T1与从节点T2完成相互的数据交互。
应理解,在这种实现方式中,主节点为从节点T1和从节点T2配置“共享”的时间资源。从节点T1完成数据发送,经过预设时间间隔,从节点T2就可以进行数据发送。在每个连接事件中从节点T2开始进行数据发送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从节点T1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
应理解,从节点T1和/或从节点T2单次数据发送的最大数据包大小可以是协议约定的,也可以是主节点配置的,T1占用的最大时间长度和T2占用的最大时间长度可以是根据待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确定的。
其中,预设的时间间隔主要用来进行收发转换。节点在完成数据发送之后,经过该预设时间间隔之后,开始进行收据接收;或者,节点在完成数据接收之后,经过该预设时间间隔之后,开始进行数据发送。其中,该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是协议约定的,也可以是收发两端协商确定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该预设时间间隔也可能被称为帧间间隔(inter frame space,IFS)时间,或者包间间隔(inter packet space,IPS)时间,或者转换时间间隔(考虑到主要用于收发转换)。其他名称不同但作为接收与发送之间的时间间隔都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应理解,节点可以在该预设时间间隔之后立即开始进行数据接收或发送。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节点可以在预设时间间隔之后的第一个整数时隙上才开始接收或者发送,从而保障收发两端时间对齐。
示例地,从节点包括T1和T2,T1向T2发送数据包,该数据包发送完成后,T2需要向T1发送另一个数据包,T2从接收方转换为发送方需要一定的调整时间(预设时间间隔)。
连接间隔决定了从节点T1与从节点T2的交互间隔,连接间隔可以是两个连续的连接事件的开始时间点之间的时间距离,比如可以是7.5ms~4s内的为1.25ms的整数倍的值。连接间隔可以是主节点配置的,也可以是协议约定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4中的(a)所示,连接间隔可以是相邻的两个连接事件的起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比如,可以是图4中的CI,第一个连接事件中包括从节点T1与从节点T2之间的 两轮交互,其中从节点T1向从节点T2发送数据,并接收从节点T2发送的数据(从节点T2向从节点T1发送数据)称为完成一轮数据交互,即图4中的(a)所示的相邻的T1->T2与T2->T1为一轮数据交互。图中的第二个连接事件中仅包括从节点T1与T2之间的一轮数据交互。在该实施方式中,配置的连接事件中收发双方可以共享配置的资源,比如,一个CE内可用于T1向T2发送数据,也可以用于T2向T1发送数据。在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在满足配置的预设时间间隔的条件下,T1向T2发送数据,和T2向T1发送数据占用的时间资源的长度可以是变化的(取决于发送的数据包大小),T2向T1发送数据的开始时间也是不确定的。比如,第一组T1->T2的时间资源与第二组的T1->T2占用的时间资源的大小可以不同。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事件信息可以包括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T1进行数据发送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T2进行数据发送的时间长度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需要说明的,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主节点配置用于T1进行数据发送的时间资源不可用于T2进行数据发送,反之亦然。
其中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可以是从连接事件开始到连接事件结束的时间长度,可以与连接间隔不完全相同。
应理解,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可以是从连接事件开始到连接事件结束的最大时间长度。
由于连接事件主要用来进行数据传输,因此连接间隔也可以称为传输间隔,连接事件也可以称为传输事件。
进一步地,在配置连接间隔和连接事件时,可以同时约定T1和T2收发的先后顺序。
示例地,配置信息中可以携带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T1和T2收发的先后顺序。
具体地,传输属性信息可以是节点属性信息,节点属性可以是T1和T2在第一链路上的节点属性。比如,在第一链路中,T1可以是主节点,T2可以是从节点;或者,T2可以是主节点,T1可以是从节点。
应理解,主节点和从节点的区分可以用于指示T1和T2的收发顺序。示例地,T1为第一链路上的主节点,T2为第一链路上的从节点,T1可以先于T2发送数据,T2接收该数据后可以向T1发送数据。
又或者,传输属性信息可以包括传输顺序,直接指示T1和T2的收发顺序。
应理解,传输属性信息不作限定,示例地,传输属性信息可以只包括T1为主节点或者T1先于T2的顺序,也可以是包括T2为从节点或T1先于T2的顺序,也可以同时包括T1为主节点,T2为从节点;或者,T1先于T2的顺序。
应理解,连接事件中还可能包括多个连接子事件,因此,连接事件信息还可以包括连接子事件间隔、连接子事件个数、连接子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中用于T1数据发送的时间长度、或者连接子事件中用于T2数据发送的时间长度等。
如图4中的(b)所示,单个连接事件可以包含多个连接子事件,比如图4中的(a)中的连接事件包括T1与T2的两轮交互,单个连接子事件中可以包括从节点T1和从节点T2的一轮交互,该一轮交互可以是T1向T2发送数据后T2再向T1发送数据,也可以是T2向T1发送数据后T1再向T2发送数据。应理解,T1与T2数据发送顺序可以是配置的, 也可以是协议约定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相邻的两个连接子事件开始时刻的间隔称为连接子事件间隔;单个连接子事件的开始时刻到连接子事件的结束时刻称为连接子事件的时间长度。单个连接子事件中T1数据发送的时间长度和T2数据发送的时间长度也可以通过主节点进行配置。在一个连接子事件内部,用于T1向T2发送数据的时间资源与用于T2向T1发送数据的时间资源可以预先配置为周期出现的在时间上固定的资源,用于数据传输的时间资源不可调整,从节点T1只能在配置的T1->T2方向的时间资源上进行数据传输,且分配给T1->T2方向的时间资源不可用于T2->T1方向数据传输,反之亦然。此外,这里可以看到,T2向T1进行数据发送的时间是确定的,在时间上,不依赖于T1向T2发送数据占用的时间长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协议可以配置时域上的半静态资源。即在时域上周期性出现的资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半静态资源的频域资源也可以是固定的,当然也可以是不固定的,例如频域上可以采用跳频方式。
配置时域上的半静态资源可以是,配置固定的周期性时域资源,比如,可以是配置一个用于T1向T2发送数据的周期性时域资源,和/或用于T2向T1发送数据的周期性时域资源。
需要说明的,配置用于T1向T2发送数据的资源与用于T2向T1发送数据的资源可以承载在两条不同的信令中,也可以承载在一条信令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用于T1向T2发送数据的周期性时域资源,与,用于T2向T1发送数据的周期性时域资源,可以是相同的时间长度,比如,用于T1向T2发送数据的周期性时域资源,与,用于T2向T1发送数据的周期性时域资源可以都是6ms,也可以不同,比如,用于T1向T2发送数据的周期性时域资源可以是2ms,用于T2向T1发送数据的周期性时域资源可以是1ms。
应理解,上述数字只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配置跳频样式的方式实现频域资源配置,比如,主节点需要配置T1发送数据的跳频样式。可选地,主节点还需要配置T1接收数据的跳频样式。跳频样式可以根据信道占用映射信息和跳频步长确定,也即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信道占用映射信息和跳频步长。
应理解,T1发送数据的跳频样式与T2接收数据的跳频样式应是对应的,T1接收数据的跳频样式与T2发送数据的跳频样式可以是对应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主节点向T1节点、T2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中还包括T1与T2通信的接入地址信息。接入地址用于标识一对数据收发单元的通信信道。
例如,T1向T2发送数据的链路与T2向T1发送数据的链路采用相同的接入地址,接入地址可以是长度为8比特的标识。例如00000001。
可选的,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T1向T2进行数据发送的链路可以与T2向T1进行数据发送的链路具有不同的接入地址。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接入地址信息可以携带在数据帧的帧头上,从而使得接收端通过该接入地址比较快速地确定是否为其期望的第一链路上的数据包。如果不是期望的第一链路上的数据,则可以不用继续接收该数据,从而节省功耗。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主节点向T1节点、T2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超时阈 值。
该超时阈值可以是超时次数M,示例地,当出现在连续M个配置的发送资源上,或者在连续M个连接间隔内,T1都未接收到T2发送的数据时,T1向主节点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从节点链路连接超时。
示例性的,当出现在连续M个配置的发送资源上,或者在连续M个连接间隔内,T2都未接收到T1发送的数据时,T2向主节点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从节点链路连接超时。
应理解,连接超时可以是链路建立失败,也可以是链路建立成功后链路出现问题出现连接超时。
超时阈值也可以是一定的时间范围,示例地,超时阈值可以是6ms,T1超过6ms未接收到T2的数据,则可以判断T1与T2连接超时。
应理解,上述超时阈值的列举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其他可以作为连接超时的判断条件都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还应理解,上述数字只是作为一种示例,不作特别限定。
可选地,T1还可以向主节点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T1和T2的通信链路建立成功。通信链路建立成功可以是,该链路可以用于节点之间的正常通信。
比如,可以是T1节点在配置的链路上接收到T2发送的数据包时,向主节点上报连接完成的信息,也可以是T2节点在配置的链路上接收到T1发送的数据包时,向主节点上报连接完成的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T1节点与T2节点之间可以在配置的资源上交互逻辑信道配置相关信息,便于T1与T2之间传输丰富的业务。逻辑信道配置相关信息可以是逻辑信道的传输属性、可靠度、或传输质量等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从节点之间链路通信采用固定的逻辑信道编号,不用进行逻辑信道协商,能够节省信令。
示例地,对于音量调节等类型的业务,对应逻辑信道ID为0001,逻辑信道编号是固定的,无需再通过信令交互来协商。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用于T1与T2进行通信的帧结构中还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位,第一指示位用于指示T1节点是否成功接收到了至少一个数据包,其中,该数据包为主节点发送给T1节点的数据包。
也即,T1接收到主节点发来的数据包后,可以通过从节点通信的帧结构中的指示位将“收到数据包”的信息告知给T2,T2获知后进行相应的通信准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主节点为T1节点配置从节点之间链路通信资源之前,T1节点可以向主节点发送从节点链路资源请求,请求信息中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T1期望通信的对端设备T2的身份信息;
T1与T2传输的业务类型信息或者传输速率、传输时延等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T1可以通过设备发现过程,发现T2节点的身份信息,例如媒体接入层地址信息。
当然可以理解的,如果之前进行过设备发现过程,T1也可能存储有T2的身份信息, 也即,每个从节点存储有其他从节点的身份信息。
通过请求的方式以使主节点为从节点配置通信资源,能够尽可能的避免资源浪费,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升。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
501:主节点生成第一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T1与T2进行通信的第一链路,该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和/或通信资源信息,该配置信息还包括T1与T2之间本次数据传输的传输模式;
502:主节点向T1、T2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503:T1、T2接收第一配置信息,通过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资源进行通信。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指示的通信资源配置与前文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主节点发送给T节点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的传输模式信息,为T1与T2传输数据包进行通信的传输模式。其中所述传输模式信息可以包括:透传模式、或者可靠传输模式等。不同的传输模式对应不同的数据帧结构。
应理解,该传输模式可以是T1与T2某次数据传输的传输模式,也可以是T1与T2在某段时间内的传输模式,也可以是T1与T2固定的传输模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主节点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向T1、T2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组播、或单播的方式发送,本申请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第一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的内容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主节点为T节点配置TT链路传输资源之前,T节点需要向主节点发送请求信息,用于请求主节点为T1和T2配置链路资源,请求信息中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从节点T1期望通信的对端设备T2的身份信息;
从节点T1向从节点T2传输的业务类型信息、传输速率、或传输时延等QoS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从节点之间的链路通信场景下,在一个连接事件内,可以认为所有资源是由从节点共享的,如果任一一方存在数据发送需求,在通信资源允许的条件下(未超过连接事件间隔,且未超出配置的连接事件时间长度(如果配置)),则应该允许从节点之间持续进行数据交互,假定在一个连接事件中,从节点T1先与从节点T2进行数据发送,则此时MD(More Data)资源运行机制如表1所示:
表1 MD取值与节点执行动作的关系
应理解,表1只是作为一种示例,不作限定。
应理解,发送空包是指发送的数据包中不包括有效负载。即从节点无待发送的数据。
应理解,当从节点有待发送数据时,其发送的数据包中可以包括有效负载。
根据表1的内容可知,该实施方式中,从节点T1和从节点T2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当从节点T1或从节点T2存在待发送数据时,连接事件就需要保持,两者就需要持续进行数据交互,直至连接间隔结束。
当然可以理解的,当系统配置了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时(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小于等于连接间隔),当从节点T1或从节点T2存在待发送数据时,连接事件就需要保持,两者就需要持续进行数据交互,直到达到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
当从节点T1和从节点T2都不存在待发送数据时,关闭连接事件,从节点T1和从节点T2不再进行数据交互。
本实施例中T节点之间的通信模式、通信状态完全由主节点进行管理,能够进一步保障TT链路通信的资源利用率。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6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的功能。例如,该装置可以为软件模块或者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该装置6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610和通信单元620。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发送和接收的步骤。
以下,结合图6至图7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通信单元62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通信单元62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通信单元 62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通信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接口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通信装置600执行上面实施例中图2至5任一所示的流程中主节点的功能时:
处理单元,用于配置资源,生成第一配置信息
通信单元用于信息的收发。
通信装置600执行上面实施例中图2至5任一所示的流程中T节点的功能时: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通信资源,
通信单元,用于收发信息。
以上只是示例,处理单元610和通信单元620还可以执行其他功能,更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考图2至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或其他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加赘述。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700,图7所示的装置可以为图6所示的装置的一种硬件电路的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可适用于前面所示出的流程图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的功能。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该通信装置的主要部件。
如图7所示,通信装置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10和接口电路720。至少一个处理器710和接口电路7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7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30,用于存储处理器7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7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7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图2至5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7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单元610的功能,接口电路720用于实现上述通信单元620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第一设备的芯片时,该第一设备芯片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的功能。该第一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的,也可以是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给该第一设备的;或者,该第一设备芯片向第一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可以是该第一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也可以是该第一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应理解,该第一设备可以是作为通信双方的任一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 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可以包括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可以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2)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所述第一链路包括用于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链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和/或通信资源信息,所述通信参数包括接入地址信息、超时阈值,或者传输属性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通信资源信息包括连接事件信息,或者用于指示跳频样式的频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向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地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事件信息包括相邻的连接事件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和/或相邻的连接子事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事件信息还包括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个数、连接子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中用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或者连接子事件中用于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中的一项或多项。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信息包括信道占用映射信息和跳频步长。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发送数据的顺序。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属性信息包括节点属性信息,其中:
    当所述第一节点的属性为所述第一链路上的主节点和/或当所述第二节点的属性为所述第一链路上的从节点时,在所述第一链路上,所述第一节点数据的发送先于所述第二节点数据的发送。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时阈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有效时长。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连接超时。
  10.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建立成功。
  11.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配置所述第一链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信息。
  12.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的通信资源与承载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通信资源在时域上是正交的。
  13.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所述第一链路包括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链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和/或通信资源信息,所述通信参数包括接入地址信息、超时阈值,或者传输属性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通信资源信息包括连接事件信息,或者用于指示跳频样式的频域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包。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地址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链路。
  15.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事件信息包括相邻的连接事件的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和/或相邻的连接子事件起始时刻之间的间隔。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事件信息还包括连接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事件中用于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个数、连接子事件的时间长度、连接子事件中用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或者连接子事件中用于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长度中的一项或多项。
  17. 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信息包括信道占用映射信息和跳频步长。
  18. 如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属性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发送数据的顺序。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属性信息包括节点属性信息,其中:
    当所述第一节点的属性为所述第一链路上的主节点时,所述第一节点先于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数据包。
  20. 如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时阈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的有效时长。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有效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时,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连接超时。
  22. 如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时,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建立成功。
  23. 如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一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用于请求配置所述第一链路,所述第一请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身份信息。
  24. 如权利要求13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路的通信资源与承载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的通信资源在时域上是正交的。
  25.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链路,所述第一链路包括用于第 一节点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链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链路的通信参数和/或通信资源信息,所述通信参数包括接入地址信息、超时阈值、或者传输属性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通信资源信息包括连接事件信息、用于指示跳频样式的频域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数据包。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时,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链路连接超时。
  27. 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系统,所述第一系统包括至少三个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节点对应的多数据传输MD值包括至少两个取值不同的MD时,所述至少三个节点均保持工作状态。
  28.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3至24,或,权利要求2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27的方法。
  29.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27的方法。
  30.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2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
  31.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25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
  32. 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通信装置。
CN202180099943.2A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75816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02793 WO2023272444A1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1609A true CN117581609A (zh) 2024-02-20

Family

ID=84692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9943.2A Pending CN117581609A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81609A (zh)
WO (1) WO202327244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54238B2 (en) * 2014-12-23 2017-01-24 Goog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orm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WO2017193385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US10039057B1 (en) * 2017-06-06 2018-07-31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ptimized deployment of BLE network and power efficient and secure management of data exchange between BLE devices
CN111149313B (zh) * 2018-04-04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U2018435973B2 (en) * 2018-08-09 2023-11-02 Zte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indication inform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2444A1 (zh)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228321A1 (zh) 资源分配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11757403B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980469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042489A1 (zh) 资源指示、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18176324A1 (zh) 数据交互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3630738B (zh) 一种侧行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164827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263613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19415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72662A1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装置
US2020026044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internet of vehicles and terminal
WO2019051654A1 (zh) 一种逻辑信道的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766575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0178404B (zh) 一种资源使用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WO2022140996A1 (zh)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58160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WO202025929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546211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279359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131222A1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WO202314297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芯片系统
CN112640495B (zh) 针对组播业务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4093832A1 (zh)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2401155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283793A1 (zh) 传输资源的请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