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81458A - 电动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端子连接机构和方法以及电动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端子连接机构和方法以及电动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81458A
CN117581458A CN202280042483.4A CN202280042483A CN117581458A CN 117581458 A CN117581458 A CN 117581458A CN 202280042483 A CN202280042483 A CN 202280042483A CN 117581458 A CN117581458 A CN 1175814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terminal
press
hous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24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船达朗
森田光
服部隆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81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814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在电动机罩的罩侧端子电动机壳体的电动机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基部以第一长度离开的第一位置通电地压入固定于电动机端子。与此相对,电动机罩的固定部在电动机壳体的电动机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基部以与第一长度不同的第二长度离开的第二位置压入固定于突出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长。

Description

电动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端子连接机构和方法以及电动制 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动机装置、电动机装置的制造方法、端子连接机构、端子连接方法以及电动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能够基于压入载荷对多个端子的压入状态进行个别管理的电动机。根据该电动机,各母线相对于电动机表面的突出高度全都不同。因此,各端子部压入各母线的狭缝的时机也全部不同。而且,每当开始各端子部相对于各狭缝的压入时,通过载荷传感器检测出的载荷的倾斜变化。即,在该检测出的载荷中,三个端子部的压入状态作为倾斜的变化而被分别反映。因此,能够基于载荷来管理各端子部的压入状态。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4中记载了基于电动机的驱动来施加制动力的电动制动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046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610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9-130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20-0081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果“电动机端子与电连接端子的压入时机”和“用于将电动机机械地固定在外壳上的压入部的压入时机”的设定大致相同,则载荷产生的时机大致相同。由此,有可能无法确认电动机端子和电连接端子是否正确嵌合。对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使多个端子的压入时机不同,基于载荷来管理各端子部的压入状态的点。但是,如上所述,没有考虑功能不同的两个部位的压入时机的影响。
本发明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装置、电动机装置的制造方法、端子连接机构、端子连接方法以及电动制动装置,在将功能不同的两个部位压入时,能够抑制端子(例如电动机端子)和电连接部(电连接端子)的嵌合状态的恶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及具有该电动机装置的电动制动装置,该电动机装置具有电动机壳体和电动机罩,所述电动机壳体具有:电动机;端子,其与所述电动机连接;壳体主体,其收纳有所述电动机,具有所述端子延伸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电动机罩具有:电连接部,其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所述基部以第一长度离开的第一位置通电地压入固定于所述端子;固定部,其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所述基部以与所述第一长度不同的第二长度离开的第二位置压入固定于所述突出部。
另外,本发明一方面的电动机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所述第一工序准备电动机壳体,所述电动机壳体具有:电动机、与所述电动机连接的端子、以及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收纳有所述电动机,具有所述端子延伸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二工序准备电动机罩,所述电动机罩具有:通电地固定在所述端子上的电连接部、被压入固定在所述突出部的固定部,所述第三工序以第一压入时机和第二压入时机不同的方式将所述电动机壳体和所述电动机罩相互固定,所述第一压入时机将所述端子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所述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压入时机将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所述固定部。
另外,本发明一方面的端子连接机构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端子、所述端子延伸的基部、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二外壳具有电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电连接部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所述基部以第一长度离开的第一位置通电地压入固定于所述端子,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所述基部以与所述第一长度不同的第二长度离开的第二位置压入固定于所述突出部。
另外,本发明一方面的端子连接方法具有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所述第一工序准备具有端子、所述端子延伸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工序准备具有电连接部和固定部的第二外壳,所述电连接部通电地固定在所述端子上,所述固定部被压入固定于所述突出部,所述第三工序以第一压入时机和第二压入时机不同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相互固定,所述第一压入时机将所述端子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所述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压入时机将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所述固定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在将功能不同的两个部位压入时,能够抑制端子(例如电动机端子)和电连接部(电连接端子)的嵌合状态的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端子连接机构)的电动制动装置的外形图。
图2是从图1中的电动制动装置取出电动机装置(端子连接机构),并且将电动机壳体(第一外壳)和电动机罩(第二外壳)分离表示的外形图。
图3是将电动机壳体(第一外壳)和电动机罩(第二外壳)固定时的状态从(A)依次阶段性地表示到(D)的一部分为剖面的外形图。
图4是表示将电动机壳体(第一外壳)和电动机罩(第二外壳)固定时的行程与载荷的关系的一例的特性线图。
图5是表示将变形例的电动机壳体(第一外壳)和电动机罩(第二外壳)固定时的行程与载荷的关系的一例的特性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将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端子连接机构)搭载于四轮汽车的电动制动装置的情况为例,根据附图进行说明。
图1至图4表示实施方式。在图1中,电动制动装置1例如对应于具备电动机的液压式盘式制动器(带电动停车制动功能的液压式盘式制动器)。电动制动装置1搭载在未图示的车辆(汽车)上。电动制动装置1具有制动主体部2和电动致动部3。
制动主体部2例如具有被称为载体的安装部件、作为轮缸的制动钳、作为制动部件(摩擦部件、摩擦垫)的一对制动垫以及作为按压部件的活塞。在这种情况下,制动钳和活塞构成气缸机构,即,活塞通过液压而移动,将制动块按压在盘式转子上。制动主体部2对应于通过液压将制动块按压在盘式转子上而施加制动力的液压式制动机构(液压制动器)。作为被制动部件(旋转部件)的盘式转子与车辆的车轮一起旋转。
电动致动部3具有电动机装置4、电动机装置罩5、减速器6、减速器罩7以及旋转直动变换机构。电动机装置4包括作为用于推进制动器主体部2的活塞的推进源(驱动源)的电动机12(线圈及永久磁铁)而构成。电动机装置罩5是将电动机装置4的电动机壳体11(电动机12)与外部空气隔断并保持的电动机装置4用的罩部件。在电动机装置罩5上设有凸缘部5A。电动机装置4的电动机罩21的凸缘部27使用未图示的螺钉螺纹固定在电动机装置罩5的凸缘部5A上。由此,电动机装置4被保持在电动机装置罩5上。
减速器6例如由齿轮式减速器构成。减速器6使电动机12的旋转减速并传递给旋转直动变换机构。减速器罩7是将减速器6与外部空气隔断并保持的减速器6用的罩部件。即,构成减速器6的多个齿轮可旋转地支承在减速器罩7内。电动机装置罩5及减速器罩7例如可以分别独立形成,也可以作为一个罩一体形成。如图1所示,电动机装置4、减速器6、电动机装置罩5以及减速器罩7构成作为它们的组装体的电动机齿轮单元8。
旋转直动变换机构也被称为旋转直动机构,例如设置在制动器主体部2的活塞内。旋转直动变换机构构成保持制动块的按压力的保持机构(按压部件保持机构)。旋转直动变换机构例如由螺纹部件和直动部件构成,所述螺纹部件由形成有阳螺纹的棒状体构成,所述直动部件成为在内周侧形成有阴螺纹孔的推进部件。旋转直动变换机构将电动机12的旋转变换为活塞的轴向位移,并且保持由电动机12推进的活塞。
在实施方式中,电动制动装置1通过基于制动踏板的操作等产生的制动液压来推进活塞,通过用制动块按压盘式转子,从而对车轮进而对车辆施加制动力。此外,电动制动装置1根据来自停车制动器开关的信号等的动作要求,通过电动机12经由旋转直动变换机构推进活塞,对车辆施加制动力(停车制动器、行驶中的辅助制动器)。因此,电动制动装置1具有电动机装置4。另外,关于电动制动装置1的制动主体部2及电动致动部3的基本结构,由于是由包含上述专利文献2-4等的各种文献公知的,因此省略对基本结构的进一步说明。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动制动装置1,以具备电动机的液压式的盘式制动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电动制动装置例如可以使用具有电动钳的电动式盘式制动器、通过电动机将制动靴按压在鼓上而施加制动力的电动式鼓式制动器、具有电动鼓式的停车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通过用电动机拉拽电缆而使停车制动器进行装置动作的电缆式电动停车制动器等。即,电动制动装置1只要是能够基于电动机的驱动将摩擦部件(制动块、制动靴)按压(推进)于旋转部件(转子、鼓)并进行该按压力的保持和解除的结构,就能够使用各种电动制动器(电动制动机构)。
接着,关于作为端子连接机构的电动机装置4,除了图1之外,还参照图2~图4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电动机装置4具有作为第一外壳的电动机壳体11和作为第二外壳的电动机罩21。另外,图2表示将构成电动机装置4的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分离的状态。即,图2表示将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相互固定之前(组装前)的状态。对此,图1表示将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相互固定后的电动机装置4组装到电动制动装置1(更具体而言为电动机齿轮单元8)中的状态。
即,图1表示将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相互固定的状态的电动机装置4安装在电动制动装置1(更具体而言为电动机齿轮单元8)的电动机装置罩5上的状态。该安装例如可通过在使电动机装置4的电动机罩21的凸缘部27与电动机装置罩5的凸缘部5A抵接的状态下使用未图示的螺钉进行螺纹固定来进行。
如图2所示,电动机装置4的电动机壳体11具有电动机12、作为端子的电动机端子13、壳体主体14。电动机12例如具有由线圈构成的定子(定子)和可旋转地设置在定子的中央部并由永久磁铁构成的转子(转子)。另外,也可以将线圈作为转子,将永久磁铁作为定子。
电动机端子13与电动机12连接。例如,电动机端子13与电动机12的线圈连接。电动机端子13通过压入与电动机罩21的罩侧端子24连接。电动机端子13例如构成为平板状的板体的端子。经由罩侧端子24和电动机端子13向电动机12(线圈)供给电力。壳体主体14收纳有电动机12。反过来说,电动机12被收纳在壳体主体14中。
壳体主体14具有基部15和突出部16。基部15将壳体主体14的一端侧、即与电动机罩21相对的一侧封闭。基部15延伸电动机端子13。即,电动机端子13从基部15向电动机罩21侧延伸。突出部16从基部15突出。即,突出部16从基部15向电动机罩21侧突出。突出部16例如作为圆柱部件形成在基部15上。基部15被压入固定于电动机罩21的固定部25。
另一方面,成为电动机盖的电动机罩21具有保持电动机12的功能。电动机罩21例如由树脂成形,整体形成为大致有底筒状。在电动机罩21上设有嵌入车辆侧的连接器(车辆侧连接器)的电动机装置侧连接器22。另外,在电动机罩21上设有凸缘部27,该凸缘部27在将电动机装置4安装在电动机装置罩5上时与电动机装置罩5的凸缘部5A抵接。电动机罩21的凸缘部27和电动机装置罩5的凸缘部5A例如使用未图示的螺钉进行螺纹固定。
在电动机罩21上嵌入成形有用于向电动机12供电的具有导通性的导通部件23。成为导通部件23的一方的一端侧成为与车辆侧的连接器连接的平板形状。成为导通部件23的另一方的另一端侧具有成为与电动机12侧的电动机端子13的连接部的罩侧端子24。罩侧端子24例如也被称为母线,构成为鳄鱼口形状的连接端子(鳄鱼口形状端子)。即,罩侧端子24例如构成为平板状的板体的端子,并且具有通过在内侧夹入板状的电动机端子13而压入电动机端子13的切口部。由此,罩侧端子24整体形成为大致U字状或大致Y字状。
罩侧端子24与电动机端子13电连接,并且压入固定于电动机端子13。即,罩侧端子24和电动机端子13通过压入端子间而电连接。另外,包含电动机12的电动机壳体11与电动机罩21的机械连接在与罩侧端子24和电动机端子13的连接部位(电连接部位)不同的部位进行。即,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通过将电动机壳体11侧的突出部16和电动机罩21侧的固定部25压入固定(压入嵌合)而被保持。
这样,电动机罩21具备:作为电连接部的罩侧端子24,其通电地压入固定在电动机壳体11的电动机端子13上;固定部25,其被压入固定在电动机壳体11的突出部16上。而且,电连接通过将电动机端子13压入鳄鱼口形状的罩侧端子24的嵌合部来进行。罩侧端子24的嵌合部对应于比电动机端子13的板厚窄的部位。
另一方面,机械连接通过设置在电动机壳体11侧的圆柱状的突出部16和设置在电动机罩21侧的圆筒状的固定部25的压入嵌合来进行。此时,如图3所示,在电动机罩21的固定部25内,以固定部25的内径尺寸比突出部16的外径尺寸小的方式在周向上分离设有多个肋26。因此,突出部16在固定部25的内侧压入内径尺寸比突出部16的外径尺寸窄的部位、即与肋26对应的部分。
即,圆柱状的突出部16和圆筒状的固定部25在将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相互固定时,从固定部25的内径比突出部16的外径小的部位(与肋26对应的部位)开始压入。然后,突出部16插入到固定部25内,直到成为电动机壳体11的抵接面17的基部15的端面与电动机罩21的固定部25的前端抵接为止。由此,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的位置相互固定。
另外,在该状态下,突出部16和固定部25的压入部位以及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的压入部位被电动机罩21以及电动机壳体11的壳体主体14(更具体地说为基部15)覆盖整体。即,在将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相互固定的中途、以及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的固定完成的状态下,覆盖各自的压入部位。换言之,电动机罩21在固定于电动机壳体11的状态下,成为从外侧覆盖突出部16、固定部25、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的形状(有底筒状)。即,电动机罩21具备在内侧具有固定部25和电动机端子13的有底筒状的主体部29(盖部)。
在实施方式中,具备用于电连接电动机12的电动机端子13及基于罩侧端子24的压入部位(2个)、和用于机械地固定电动机12的树脂制的突出部16及基于固定部25的压入部位(1处)。即,在实施方式中,电动机罩21和电动机壳体11具有两处端子压入部和一处树脂压入部的多个压入部(共计三处压入部)。
因此,在组装电动机罩21和电动机壳体11时,进行端子压入部(端子连接部)的压入和树脂压入部(机械连接部)的压入。此时,为了监视端子压入部的压入状态,利用测量机检测电动机罩21和电动机壳体11的推压载荷与推压位置的变化量(行程)的关系(特性)。即,通过测量机检测“载荷-行程”的特性,根据该特性判定端子压入部的压入状态是否合适。
在此,例如考虑端子压入部的高度与树脂压入部的高度相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组装电动机罩和电动机壳体的制造工序(组装工序)中,端子压入部和树脂压入部的压入的时机同时,有可能无法根据载荷判别各自正确连接的情况。
因此,在实施方式中,使进行电连接的端子压入部(电动机端子13与罩侧端子24的连接部位)的高度尺寸与进行机械连接的树脂压入部(突出部16与固定部25的连接部位)的高度尺寸错开。即,为了判别电连接部位的连接状态是否合适,在电接合(端子部件的压入)和机械接合(树脂部件的压入)的开始时期具有相位。由此,能够进行基于载荷的连接状态是否合适的判断。
因此,如图3所示,在实施方式中,端子压入部(电动机端子13、罩侧端子24)的连接位置比树脂压入部(突出部16、固定部25)的压入开始点高。由此,使端子压入部(电动机端子13、罩侧端子24)的连接(压入)的时机比树脂压入部(突出部16、固定部25)的连接(压入)的时机早。其结果,如图4所示,在端子压入部(电动机端子13、罩侧端子24)被压入之后,将树脂压入部(突出部16、固定部25)压入,因此在制造工序(组装工序)中,能够通过载荷来确认端子压入部(电动机端子13、罩侧端子24)及树脂压入部(突出部16、固定部25)分别正确连接的情况。
即,在实施方式中,基于“电动机罩21的电动机端子13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量即行程”与“行程时产生的载荷”的关系,检查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的压入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预先通过实验或分析,取得正确进行连接时的载荷与位置(行程)的关系、以及不正确进行连接时的载荷与位置(行程)的关系,设定规定的行程区域中的载荷阈值。作为不正确进行连接的情况,例如可举出电动机端子13从罩侧端子24的间隙偏离而上升的情况等。并且,在制造工序(组装工序)中,在规定行程范围内的载荷偏离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连接不正确,在规定行程范围内的载荷为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判断为连接正确。
在此,在“作为机械压入部位的突出部16与固定部25的压入”和“作为通电地压入部位的电动机端子13与罩侧端子24的压入”的相位接近的情况下,测定的载荷成为各自的总和,判定灵敏度有可能下降。因此,在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高精度地测定电动机端子13与罩侧端子24的压入载荷,通过成为“电动机端子13与罩侧端子24的压入”比“突出部16与固定部25的压入”短的行程,设定为先开始“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的压入”。
一般来说,电连接(端子的压入)与机械连接(用于固定的压入)相比,压入载荷小。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在机械连接的压入之前,以较短的行程开始电连接的压入。即,如图4所示,与突出部16和固定部25的机械保持压入开始点相比,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的电连接端子压入开始点靠前。其结果,能够正确地检测电连接部位(电动机端子13、罩侧端子24)和机械连接部位(突出部16、固定部25)双方的压入载荷,能够更加正确地检测因载荷引起的组装不良。
为了满足这样的压入顺序,在实施方式中,如下设定各部的尺寸。即,如图3(A)所示,将从电动机罩21的抵接面28到罩侧端子24的连接部(即,开始与电动机端子13连接的部位)的高度设为“h1”,将从电动机壳体11(基部15)的抵接面17到电动机端子13的连接部(即,开始与罩侧端子24的连接的部位)的高度设为“h2”,将从电动机壳体11(基部15)的抵接面17到突出部16的连接部(即,开始与固定部25连接的部位)的高度为“h3”,将从电动机罩21的抵接面28到固定部25的连接部(即,开始与突出部16连接的部位)的深度为“h4”。
并且,在该情况下,在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被压入后,以成为突出部16和固定部25被压入的尺寸关系的方式满足以下的数1式。即,在下面的数1式中,设定为左边大于0。
[数1]
(h1-h4)+(h2-h3)>0
例如,将“h1”设为8mm,将“h2”设为5mm,将“h3”设为4mm,将“h4”设为5mm。在这种情况下,在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被压入4mm之后,开始突出部16和固定部25的压入。图4表示进行这样的组装时的行程与载荷的关系的一例。
这样,在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将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相互固定时,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的压入开始的时机与突出部16和固定部25的连接开始的时机不同。因此,在实施方式中,如图3(D)所示,电动机罩21的罩侧端子24在电动机壳体11的电动机端子13的延伸方向上,在从基部15以第一长度L1离开的第一位置被通电地压入固定在电动机端子13上。与此相对,电动机罩21的固定部25在电动机壳体11的电动机端子13的延伸方向上,在从基部15以与第一长度不同的第二长度L2离开的第二位置被压入固定于突出部16。在实施方式中,第二长度L2比第一长度L1长(L1<L2)。
实施方式的电动制动装置1及电动机装置4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接着,对电动机装置4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电动机装置4具有以下3个工序。在第一工序中,准备电动机壳体11。电动机壳体11具有电动机12、与电动机12连接的电动机端子13、收纳电动机12的壳体主体14。壳体主体14具有电动机端子13延伸的基部15和从基部15突出的突出部16。在第一工序中,准备这样的电动机壳体11。
在第二工序中,准备电动机罩21。电动机罩21具有通电地固定在电动机壳体11的电动机端子13上的罩侧端子24和压入固定在电动机壳体11的壳体主体14的突出部16上的固定部25。在第二工序中,准备这样的电动机罩21。另外,在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准备工序)的前后,可以是第一工序前(先)、第二工序后,也可以是第二工序前(先)、第一工序后,还可以并行进行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
在第三工序中,将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相互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将电动机端子13从电动机端子13的延伸方向压入罩侧端子24的时机作为第一压入时机。另外,将电动机壳体11的突出部16从电动机端子13的延伸方向压入电动机罩21的固定部25的时机作为第二压入时机。在第三工序中,以第一压入时机和第二压入时机不同的方式将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相互固定。
此时,在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开始通电地端子连接的第一压入时机(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的压入开始时刻)比开始机械保持的连接的第二压入时机(电动机壳体11的突出部16和电动机罩21的固定部25的压入开始时刻)早。另外,在第三工序中,根据图4所示的“作为电动机罩21的移动量(电动机端子13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量)的行程”和“在行程时产生的载荷”的关系,检查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的压入状态。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基于载荷的电连接端子(电动机端子13、罩侧端子24)的连接状态的判别精度提高。由此,在是否发生了电连接端子的异品及误组装的制造工序内的检测精度提高,产品的品质提高。另外,在现有结构中,为了确认电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例如需要非破坏性检查(X射线检查装置)等高价设备,有可能增加投资额。对此,在实施方式中,不需要这样昂贵的设备,能够谋求成本的降低。另外,在制造工序内,能够不是目视而是基于载荷来管理电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因此,不需要形成能够从外部观察电连接端子的结构,作为电动机罩21的结构,能够将罩侧端子24和覆盖其的覆盖部件(盖部件)一体化。由此,能够实现零件数量削减带来的成本降低、产品小型化。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电动机罩21包括:罩侧端子24,其在从基部15以第一长度L1离开的第一位置通电地压入固定在电动机壳体11的电动机端子13上;固定部25,其在从基部15以第二长度L2离开的第二位置压入固定于电动机壳体11的突出部16。因此,在将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相互固定时,能够使“开始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的压入的时机(第一压入时机)”和“开始突出部16和固定部25的压入的时机(第二压入时机)”不同。
由此,即使在不能目视监视各自的压入(连接)的情况下,即,在压入(连接)时各自的压入部(连接部)被成为第一外壳的电动机壳体11和成为第二外壳的电动机罩21覆盖的情况下,也能够判定是否适当地进行了各自的压入(连接)。换言之,在连接功能不同的两个部位时,即连接“成为电连接部位的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且连接“成为机械连接部位的突出部16和固定部25”时,能够判定电连接部位(电动机端子13、罩侧端子24)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是否适合。由此,能够抑制电连接部位(电动机端子13、罩侧端子24)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恶化。
根据实施方式,第二长度L2比第一长度L1长。因此,在将电动机壳体11和电动机罩21相互固定时,在开始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的压入之后,能够开始突出部16和固定部25的压入。而且,根据实施方式,罩侧端子24是鳄鱼口形状端子。因此,能够将作为鳄鱼口形状端子的罩侧端子24压入固定在与电动机12(线圈)连接的电动机端子13上。
根据实施方式,基于“电动机罩21的行程”和“行程时产生的载荷”的关系,检查电动机端子13和罩侧端子24的压入状态。因此,能够基于行程与载荷的关系判定电连接部位(电动机端子13、罩侧端子24)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是否适当。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构成为先行压入电连接部位(电动机端子13、罩侧端子24),然后将机械连接部位(突出部16、固定部25)压入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在电连接部位的压入载荷高、机械连接部位的压入载荷低的情况等下,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变形例那样设为使机械连接部位的压入先行,之后进行电连接部位的压入这样的压入顺序。即,在固定电动机壳体(第一外壳)和电动机罩(第二外壳)时,机械保持压入开始点也可以在电连接端子压入开始点之前。
即,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固定了电动机壳体(第一外壳)和电动机罩(第二外壳)的状态下,使成为自固定部的基部起的长度的第二长度L2比成为自电连接部(罩侧端子)的基部起的长度的第一长度L1短。换言之,在将电动机壳体(第一外壳)和电动机罩(第二外壳)固定时的第三工序中,也可以使端子(电动机端子)被压入电连接部(罩侧端子)的第一压入时机比突出部被压入固定部的第二压入时机迟。在这种变形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端子(电动机端子)和电连接部(罩侧端子)的嵌合状态的恶化。
在实施方式中,以突出部16为圆柱状、固定部25为圆筒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突出部设为圆筒状,将固定部设为圆柱状。另外,突出部及固定部不限于圆筒、圆柱,可以使用各种截面形状的筒及柱。进而,突出部及固定部除了筒及柱以外,只要是能够相互通过机械的压入进行接合(连接)的凹凸形状等的卡合机构即可,可使用各种机械的接合结构(卡合结构)。
在实施方式中,以将成为电连接部的罩侧端子24设为鳄鱼口形状端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电连接部设为鳄鱼口形状端子以外的端子。即,如果第一外壳(电动机壳体)端子及第二外壳(电动机罩)的电连接部是能够相互通电地固定、且在该固定(连接)时至少一部分没有间隙(不晃动)地抵接等而压入的形状,可以使用各种形状的部件(端子)。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动机装置,以构成电动制动装置1的电动机装置4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电动机装置例如可以作为构成电动转向装置的电动机装置等、构成电动制动装置以外的各种电动机械装置的电动机装置使用。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端子连接机构,以具备电动机的电动机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即,在实施方式中,作为端子连接机构,以具备与第一外壳对应的电动机壳体11和与第二外壳对应的电动机罩21的电动机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端子连接机构例如可以作为螺线管装置等电动机装置以外的各种电动装置的端子连接机构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端子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具有端子、该端子延伸的基部、从该基部突出的突出部。第二外壳具有通电地固定于端子的电连接部和压入固定于突出部的固定部。在这种情况下,电连接部在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基部以第一长度离开的第一位置被通电地压入固定在端子上。固定部在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基部以与第一长度不同的第二长度离开的第二位置被压入固定于突出部。然后,例如,使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长。或者,例如使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短。
另外,端子连接方法包括:准备第一外壳的第一工序、准备第二外壳的第二工序、以及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互固定的第三工序。此时,在第三工序中,以“端子从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电连接部的第一压入时机”和“突出部从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固定部的第二压入时机”不同的方式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互固定。而且,第一压入时机例如比第二压入时机早或晚。
作为基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电动机装置的制造方法、端子连接机构、端子连接方法以及电动制动装置,例如可以考虑下述方式。
作为第一方式,电动机装置具备电动机壳体和电动机罩,所述电动机壳体具有:电动机;端子,其与所述电动机连接;壳体主体,其收纳有所述电动机,具有所述端子延伸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电动机罩具有:电连接部,其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所述基部以第一长度离开的第一位置通电地压入固定于所述端子;固定部,其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所述基部以与所述第一长度不同的第二长度离开的第二位置压入固定于所述突出部。
根据该第一方式,在将电动机壳体和电动机罩相互固定时,能够使“端子和电连接部的压入开始的时机”和“突出部和固定部的压入开始的时机”不同。由此,即使在不能目视监视各自的压入(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判定各自的压入(连接)是否适当地进行。换言之,在将功能不同的两个部位连接时,即,在将“成为电连接部位的端子和电连接部”连接且将“成为机械连接部位的突出部和固定部”连接时,能够判定电连接部位(端子及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是否合适。由此,能够抑制电连接部位(端子及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恶化。
作为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中,所述第二长度比所述第一长度长。根据该第二方式,在将电动机壳体和电动机罩相互固定时,能够在开始了端子和电连接部的压入之后,开始突出部和固定部的压入。
作为第三方式,在第一方式中,所述第二长度比所述第一长度短。根据该第三方式,在将电动机壳体和电动机罩相互固定时,能够在开始了突出部和固定部的压入之后,开始端子和电连接部的压入。
作为第四方式,在第一方式中,所述电连接部是鳄鱼口形状端子。根据该第四方式,能够将鳄鱼口形状端子(电连接部)压入固定在与电动机连接的端子上。
作为第五方式,电动机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所述第一工序准备电动机壳体,所述电动机壳体具有:电动机、与所述电动机连接的端子、以及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收纳有所述电动机,具有所述端子延伸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二工序准备电动机罩,所述电动机罩具有:通电地固定在所述端子上的电连接部、被压入固定在所述突出部的固定部,所述第三工序以第一压入时机和第二压入时机不同的方式将所述电动机壳体和所述电动机罩相互固定,所述第一压入时机将所述端子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所述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压入时机将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所述固定部。
根据该第五方式,在将电动机壳体和电动机罩相互固定时,“开始端子和电连接部的压入的第一压入时机”和“开始突出部和固定部的压入的第二压入时机”不同。由此,即使在不能目视监视各自的压入(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判定是否适当地进行了各自的压入(连接)。换言之,在将功能不同两个部位连接时,即,在将“成为电连接部位的端子和电连接部”连接且将“成为机械连接部位的突出部和固定部”连接时,能够判定电连接部位(端子及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是否合适。由此,能够抑制电连接部位(端子及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恶化。
作为第六方式,在第五方式中,在所述第三工序中,所述第一压入时机比所述第二压入时机早。根据该第六方式,在将电动机壳体和电动机罩相互固定时,能够在开始了端子和电连接部的压入之后,开始突出部和固定部的压入。
作为第七方式,在第五方式中,在所述第三工序中,所述第一压入时机比所述第二压入时机迟。根据该第七方式,在将电动机壳体和电动机罩相互固定时,能够在开始突出部和固定部的压入之后,开始端子和电连接部的压入。
作为第八方式,在第五方式中,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基于作为所述电动机罩的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量的行程与在所述行程时产生的载荷的关系,检查所述端子和所述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根据该第八方式,能够基于行程与载荷的关系,判定电连接部位(端子及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是否合适。
作为第九方式,端子连接机构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端子、所述端子延伸的基部、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第二外壳具有电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电连接部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所述基部以第一长度离开的第一位置通电地压入固定于所述端子,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所述基部以与所述第一长度不同的第二长度离开的第二位置压入固定于所述突出部。
根据该第九方式,在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固定时,能够使“端子和电连接部的压入开始的时机”和“突出部和固定部的压入开始的时机”不同。由此,即使在不能目视监视各自的压入(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判定各自的压入(连接)是否适当地进行。换言之,在将功能不同的两个部位连接时,即,在将“成为电连接部位的端子和电连接部”连接且将“成为机械连接部位的突出部和固定部”连接时,能够判定电连接部位(端子及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是否合适。由此,能够抑制电连接部位(端子及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恶化。
作为第十方式,端子连接方法具有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所述第一工序准备具有端子、所述端子延伸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工序准备具有电连接部和固定部的第二外壳,所述电连接部通电地固定在所述端子上,所述固定部被压入固定于所述突出部,所述第三工序以第一压入时机和第二压入时机不同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相互固定,所述第一压入时机将所述端子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所述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压入时机将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所述固定部。
根据该第十方式,在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相互固定时,“开始端子和电连接部的压入的第一压入时机”和“开始突出部和固定部的压入的第二压入时机”不同。由此,即使在不能目视监视各自的压入(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判定是否适当地进行了各自的压入(连接)。换言之,在将功能不同的两个部位连接时,即将“成为电连接部位的端子和电连接部”连接且将“成为机械连接部位的突出部和固定部”连接时,能够判定电连接部位(端子及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是否合适。由此,能够抑制电连接部位(端子及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恶化。
作为第十一方式,是具备第一方式的电动机装置的电动制动装置。根据该第十一方式,在将构成电动制动装置的电动机装置的电动机壳体和电动机罩相互固定时,即使在不能目视监视电连接部位(端子及电连接部)的压入(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判定电连接部位(端子及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是否合适。由此,能够抑制电动制动装置(电动机装置)的电连接部位(端子及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连接状态、嵌合状态)恶化。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一定限定于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可以将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可以追加、删除、置换其他结构。
本申请基于2021年6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1-099232号主张优先权。包括2021年6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099232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照作为整体并入到本申请中。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制动装置
4:电动机装置(端子连接机构)
11:电动机壳体(第一外壳)
12:电动机
13:电动机端子(端子)
14:壳体主体
15:基部
16:突出部
21:电动机罩(第二外壳)
24:罩侧端子(电连接部)
25:固定部。

Claims (11)

1.一种电动机装置,其中,
该电动机装置具有电动机壳体和电动机罩,
所述电动机壳体具有:
电动机;
端子,其与所述电动机连接;
壳体主体,其收纳有所述电动机,具有所述端子延伸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电动机罩具有:
电连接部,其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所述基部以第一长度离开的第一位置通电地压入固定于所述端子;
固定部,其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所述基部以与所述第一长度不同的第二长度离开的第二位置压入固定于所述突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长度比所述第一长度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长度比所述第一长度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中,
所述电连接部是鳄鱼口形状端子。
5.一种电动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电动机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
所述第一工序准备电动机壳体,所述电动机壳体具有:电动机、与所述电动机连接的端子、以及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收纳有所述电动机,具有所述端子延伸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第二工序准备电动机罩,所述电动机罩具有:通电地固定在所述端子上的电连接部、被压入固定在所述突出部的固定部,
所述第三工序以第一压入时机和第二压入时机不同的方式将所述电动机壳体和所述电动机罩相互固定,所述第一压入时机将所述端子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所述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压入时机将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所述固定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三工序中,所述第一压入时机比所述第二压入时机早。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三工序中,所述第一压入时机比所述第二压入时机迟。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三工序中,根据所述电动机罩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量即行程和在所述行程时产生的载荷的关系,检查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连接部的压入状态。
9.一种端子连接机构,其中,
所述端子连接机构具有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端子、所述端子延伸的基部、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第二外壳具有电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电连接部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所述基部以第一长度离开的第一位置通电地压入固定于所述端子,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在从所述基部以与所述第一长度不同的第二长度离开的第二位置压入固定于所述突出部。
10.一种端子连接方法,其中,该端子连接方法具有第一工序、第二工序以及第三工序,
所述第一工序准备具有端子、所述端子延伸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突出的突出部的第一外壳,
所述第二工序准备具有电连接部和固定部的第二外壳,所述电连接部通电地固定在所述端子上,所述固定部被压入固定于所述突出部,
所述第三工序以第一压入时机和第二压入时机不同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相互固定,所述第一压入时机将所述端子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所述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压入时机将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压入所述固定部。
11.一种电动机制动装置,其中,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装置。
CN202280042483.4A 2021-06-15 2022-06-02 电动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端子连接机构和方法以及电动制动装置 Pending CN1175814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9232 2021-06-15
JP2021-099232 2021-06-15
PCT/JP2022/022484 WO2022264825A1 (ja) 2021-06-15 2022-06-02 モータ装置、モータ装置の製造方法、端子接続機構、端子接続方法および電動ブレー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81458A true CN117581458A (zh) 2024-02-20

Family

ID=84526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2483.4A Pending CN117581458A (zh) 2021-06-15 2022-06-02 电动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端子连接机构和方法以及电动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58373A1 (zh)
JP (1) JPWO2022264825A1 (zh)
CN (1) CN117581458A (zh)
WO (1) WO202226482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59784B2 (ja) * 2010-12-27 2015-01-2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コネクタの組物
JP2016004616A (ja) * 2014-06-13 2016-01-1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端子接続構造、端子接続方法およびモータ
JP2017046405A (ja) * 2015-08-25 2017-03-02 株式会社ミツバ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375522B2 (ja) 2019-12-20 2023-1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ユニット、電子機器および移動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58373A1 (en) 2024-04-24
WO2022264825A1 (ja) 2022-12-22
JPWO2022264825A1 (zh) 2022-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78429B1 (en) Connector for an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CN107531225B (zh) 用于机动车制动器的操纵设备
US6799812B2 (en) Integrated pressure sensor module
JP5693572B2 (ja) 電気的にブーストされた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EP3521118B1 (en)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package with multi-stage belt drive mechanism
EP3337015B1 (en) Motor and brake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101657149B1 (ko) 주차 브레이크용 전기기계식 액추에이터, 그 액추에이터용 전기 모터 및 조립 방법
KR102557295B1 (ko)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브레이크 장치
EP3260724A1 (en) Actuator for brake, and brake device
US20230077416A1 (en) Brake pedal movement device
CN115191073A (zh) 用于制动系统的驱动装置、制动系统
JP2012035814A (ja) 電動倍力装置
CN117581458A (zh) 电动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端子连接机构和方法以及电动制动装置
CN117578796B (zh) 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电子控制执行单元及其应用
CN110920585A (zh) 一种制动力放大器
CN113541404A (zh) 电子换向电动机、可电子防滑控制的制动设备和用于制造电子换向电动机的方法
CN115003574A (zh) 液压机组、特别是用于控制和调节机动车辆的可电子防滑调节的制动设备的制动回路中的制动压力的液压机组和用于安装液压机组的方法
CN220830379U (zh) 一种电机、驱动系统及制动系统
KR20190094850A (ko) 페달 스트로크 센서의 설치구조체
KR20230144038A (ko) 브레이크 시스템의 작동 장치용 제동력 발생기 및 작동 장치
CN211696227U (zh) 相对位移检测传感器及包括其的电子助力制动系统
EP164918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braking device in a vehicle and braking device
JP7431279B2 (ja) 車両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圧力供給ユニット
CN116811822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制动系统的电操作制动组件
KR102457763B1 (ko) 브레이크 패드 마모량 센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