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5498A - 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5498A
CN117575498A CN202311412183.3A CN202311412183A CN117575498A CN 117575498 A CN117575498 A CN 117575498A CN 202311412183 A CN202311412183 A CN 202311412183A CN 117575498 A CN117575498 A CN 117575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hall
virtual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121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强
朱金美
李峰
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3114121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54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5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54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6Asset management; Financial planning or analysi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Fina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可以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客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是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或生成的,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一一对应;以及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设备和介质。

Description

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在一个典型的场景中,用户通过金融业务的客户端的办理线上金融业务,如,用户通过手机中的金融业务APP,通过点击APP中的相关选项,进入到某一金融业务的具体办理界面,填写相关信息,最终实现金融业务的办理。
针对办理金融业务,已存在一些金融机构尝试采用虚拟金融大厅的方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用户作为虚拟形象在虚拟金融大厅中的参观浏览。
现有技术中,通常生成标准化的虚拟业务大厅以供用户使用,此类虚拟业务大厅仅保证基础的金融业务办理功效,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且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提高用户体验的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客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是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或生成的,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一一对应;以及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包括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和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所述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包括: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和功能列表加载信息,分别形成虚拟业务大厅场景和功能列表,其中,所述功能列表是可供用户操作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在所述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用户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用户操作所述功能列表生成的;以及将所述业务办理指令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客户终端包括第一客户终端和第二客户终端,所述第一客户终端展现第一人称视角,所述第二客户终端展现第三人称视角。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接收来自用户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用户操作所述功能列表加载信息生成的,包括:在用户使用所述第一客户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用户的针对所述功能列表的手势操作,形成所述业务办理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接收来自用户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用户操作所述功能列表加载信息生成的,还包括:在用户使用所述第二客户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用户的针对所述功能列表的点击操作或触摸操作,形成所述业务办理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客户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预存的用户相关信息;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以及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由所述客户端完成加载得到虚拟业务大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用户相关信息包括用户画像信息,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包括:基于所述用户画像信息,通过第一机器学习模型,得到用户画像分类;以及基于所述用户画像分类,获取预存的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所述用户画像分类和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还包括用户配置信息,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还包括:基于所述用户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机器学习模型,得到用户功能分类;以及基于所述用户功能分类,获取预存的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所述用户功能分类和所述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还包括:基于所述用户配置信息提取所述用户的功能偏好信息;基于所述功能偏好信息获取推荐功能;以及基于所述推荐功能形成推荐功能列表加载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在所述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由所述客户端完成加载得到虚拟业务大厅后,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终端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手势操作生成的,或者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点击操作或触摸操作生成的;以及基于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所述方法分别执行于客户终端和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由所述客户终端,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由所述客户终端,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接收来自于客户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由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预存的用户相关信息;由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由所述客户终端,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以及由所述客户终端,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客户终端,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身份识别信息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加载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是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或生成的,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一一对应;以及加载渲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包括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和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所述加载渲染模块包括加载渲染单元,所述加载渲染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和功能列表加载信息,分别形成虚拟业务大厅场景和功能列表,其中,所述功能列表是可供用户操作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业务办理指令接收模块和业务办理指令转发模块,业务办理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用户操作所述功能列表生成的;以及所述业务办理指令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办理指令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客户终端包括第一客户终端和第二客户终端,所述第一客户终端展现第一人称视角,所述第二客户终端展现第三人称视角。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接收模块包括第一业务办理指令接收单元,所述第一业务办理指令接收单元,用于在用户使用所述第一客户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用户的针对所述功能列表的手势操作,形成所述业务办理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接收模块包括第二业务办理指令接收单元,所述第二业务办理指令接收单元,用于在用户使用所述第二客户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用户的针对所述功能列表的点击操作或触摸操作,形成所述业务办理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第二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客户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用户相关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预存的用户相关信息;加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以及加载信息返回模块,用于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由所述客户端完成加载得到虚拟业务大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用户相关信息包括用户画像信息,所述加载信息获取模块包括背景信息获取单元,所述背景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画像信息,通过第一机器学习模型,得到用户画像分类;以及基于所述用户画像分类,获取预存的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所述用户画像分类和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还包括用户配置信息,所述加载信息获取模块还包括功能列表获取单元,基于所述用户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机器学习模型,得到用户功能分类;以及基于所述用户功能分类,获取预存的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所述用户功能分类和所述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加载信息获取模块还包括偏好设置单元,所述偏好设置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户配置信息提取所述用户的功能偏好信息;基于所述功能偏好信息获取推荐功能;以及基于所述推荐功能形成推荐功能列表加载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业务办理指令接收模块和业务逻辑执行模块,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终端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手势操作生成的,或者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点击操作或触摸操作生成的;以及所述业务逻辑执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身份识别信息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第二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客户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用户相关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预存的用户相关信息;加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加载信息返回模块,用于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加载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以及加载渲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
本公开的第九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客户端通过获取与用户身份识别相关的信息并转发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返回与该客户一一对应的虚拟业务大厅。相比传统金融服务和交易,虚拟金融大厅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便捷性,并且虚拟金融大厅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内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业务大厅办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虚拟业务大厅办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种虚拟业务大厅办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虚拟业务大厅办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业务大厅办理方法的全流程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个人信息、用户图像信息、用户设备信息,例如位置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和应用等处理,均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了必要保密措施,不违背公序良俗,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在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揭示之前,对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关键技术术语进行一一说明,如下所示: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为VR),是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通过计算机模拟的环境来实现用户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感觉。
元宇宙: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由现实时间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
在金融领域中,可以尝试采用元宇宙技术,设置虚拟金融大厅实现远端业务的执行,该虚拟金融大厅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形象在大厅中的参观浏览。大厅通过与后台系统交互,能够获取图片视频等相关信息。用户可通过浏览多媒体信息获取金融知识。
但是,当前技术无法实现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展现符合用户特征的虚拟金融大厅,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客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是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或生成的,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一一对应;以及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客户端通过获取与用户身份识别相关的信息并转发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返回与该客户一一对应的虚拟业务大厅。相比传统金融服务和交易,虚拟金融大厅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便捷性,并且虚拟金融大厅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应用场景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仅为示例)。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台式计算机以及虚拟现实穿戴设备等等。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101、102、103所浏览的网站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仅为示例)。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用户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根据用户请求获取或生成的网页、信息、或数据等)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方法一般可以由服务器105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装置一般可以设置于服务器105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方法也可以由不同于服务器105且能够与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或服务器1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装置也可以设置于不同于服务器105且能够与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或服务器1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中。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以下将基于图1描述的场景,通过图2~图6对公开实施例的虚拟业务大厅办理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在终端101、102、103执行的虚拟业务大厅办理业务的过程,总体可以分为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渲染和虚拟业务大厅使用两个阶段。
其中,针对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渲染过程,如下所示: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业务大厅办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方法包括操作S210~操作S240,该方法可以终端101、102、103执行。
在操作S210中,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
在操作S220中,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具体地,客户终端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该身份识别信息用以标识区分客户,例如,该身份识别信息可以是该客户的唯一标识(ID)。接着,将该唯一标识发送至服务器。在一个典型的场景中,终端101、102、103的虚拟业务大厅办理客户端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账号密码信息。并其发送至服务器105端,以进行鉴权。
在操作S230中,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是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或生成的,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一一对应。
具体地,服务器105接收到该唯一标识,并通过该唯一标识,通过后台相应的逻辑获取或生成专属于该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的唯一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其中,“获取或生成”是指在获取情况下后台预存有相应的加载信息,直接获取即可,在生成情况下后台按照一定逻辑生成相应的加载信息,并将该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终端101、102、103中。可以理解的是,该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可以是预先存储于服务器105中的,通过与身份识别信息的映射关系即可获得,该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也可以是部分预先存储于服务器105中的,通过该预先存储的部分结合一定的生成逻辑,最终生成得到的。其中,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是以资源包的形式存在的。
在操作S240中,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
具体地,终端101、102、103在接收到来自于服务器105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后,执行加载并渲染,形成能够供用户操作的虚拟业务大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包括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和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所述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包括: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和功能列表加载信息,分别形成虚拟业务大厅场景和功能列表,其中,所述功能列表是可供用户操作的。
具体地,所形成的虚拟业务大厅包括两方面,一个方面是:虚拟业务大厅场景,该虚拟业务大厅场景用于提供用户办理体验,该虚拟业务大厅可以进行场景性操作,该场景性操作可以是诸如开门、移动等操作,但是该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不能进行业务性操作,该业务性操作是指涉及金融业务办理的操作,例如,业务性操作包括理财、转账、查询余额、贵金属等,这些业务性操作存在于功能列表中。在一个典型的场景中,对于老年客户,展示古香古色的中式虚拟金融大厅,对于Z时代用户,则显示科技感较强的虚拟金融大厅。另一个方面是:功能列表,该功能列表是可以进行上述功能性操作的,用户可以通过与该功能列表(也可理解为功能菜单)的互动操作,实现某一业务链路(或称业务路径)的执行,该业务链路是指需要用户进行多次互动而实现某一业务的办理,例如,用户通过点击功能列表中“余额查询服务”,功能列表返回用户鉴权的界面,用户再进一步进行鉴权,并在鉴权通过后返回余额信息,在此过程中,用户在多个可操作的节点进行操作,完成该“余额查询服务”的业务链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客户端通过获取与用户身份识别相关的信息并转发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返回与该客户一一对应的虚拟业务大厅。相比传统金融服务和交易,虚拟金融大厅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便捷性,并且虚拟金融大厅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渲染完成后,则进入到虚拟业务大厅的使用阶段,其中,针对虚拟业务大厅使用过程,如下所示: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虚拟业务大厅办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另一种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方法包括操作S310~操作S320,该操作S310~操作S320至少可以执行于操作S230后。
在操作S310中,接收来自用户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用户操作所述功能列表生成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客户终端包括第一客户终端和第二客户终端,所述第一客户终端展现第一人称视角,所述第二客户终端展现第三人称视角。
其中,客户终端包括使用虚拟现实设备的第一客户终端和使用非虚拟现实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以及台式计算机等)的第二客户终端。用户可以通过使用第一客户终端和第二客户终端采取相对应的业务办理指令生成的方案。例如,可以通过VR眼镜等设备进行展示,也可以在手机端直接展示。手机端和VR眼镜端实现功能相同,区别在于手机端虚拟场景下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展现的视角,VR端展现的是第一人称视角,VR端能够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供VR专属交互,如通过手势来控制打开某一功能,或者通过遥控器来控制开门关门等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接收来自用户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用户操作所述功能列表加载信息生成的,包括:在用户使用所述第一客户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用户的针对所述功能列表的手势操作,形成所述业务办理指令。
具体地,针对VR设备的特性,通过手势或遥控器操控功能列表的方式,形成相应的业务办理指令,以对业务路径中的某个节点形成交互操作。例如,用户可通过虚拟现实设备进入到虚拟世界,与后台进行数据交互,进行金融服务和交易。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高度真实感和沉浸感,使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用户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接收来自用户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用户操作所述功能列表加载信息生成的,还包括:在用户使用所述第二客户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用户的针对所述功能列表的点击操作或触摸操作,形成所述业务办理指令。
具体地,针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以及台式计算机等的特性,通过点击或触摸功能列表,形成相应的业务办理指令,以对业务路径中的某个节点形成交互操作。
在操作S320中,将所述业务办理指令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具体地,用户通过业务办理指令与服务器105交互,实现跳转对应的功能,以实现相应的业务逻辑。
需要说明的是,同样地,针对在服务器105执行的虚拟业务大厅办理业务的过程,总体可以分为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渲染和虚拟业务大厅使用两个阶段。
其中,针对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渲染过程,如下所示: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种虚拟业务大厅办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方法包括操作S410~操作S440,该方法可以服务器105执行。
在操作S410中,接收来自于客户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
在操作S420中,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预存的用户相关信息。
在操作S430中,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用户相关信息包括用户画像信息和用户配置信息。
具体地,用户画像信息是后台对该用户的描述,包括:用户年龄、职业、爱好、婚姻状态、生育情况、地理信息、活跃度、层级、受教育程度以及投资风格等等;用户配置信息是用户自身设置的对自身特点的描述,包括在手机银行侧配置的功能:偏好理财、转账以及贵金属等等。可以理解的是,此处配置除了是用户手动配置的功能外,还包括常用功能等(也可以根据常用功能扩充用户画像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包括:基于所述用户画像信息,通过第一机器学习模型,得到用户画像分类;以及基于所述用户画像分类,获取预存的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所述用户画像分类和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还包括:基于所述用户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机器学习模型,得到用户功能分类;以及基于所述用户功能分类,获取预存的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所述用户功能分类和所述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具体地,客户在进入到虚拟金融大厅之前,预测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画像,分析出用户类型和常用银行系统功能。客户端获取到相关用户信息后,根据不同的用户画像和用户配置,加载对应的金融大厅模型,以及对应的功能列表,实现千人千面的大厅展示效果,给客户提供更加贴心的虚拟现实服务。
其中,第一机器学习模型基于输入的用户画像信息,对用户进行画像分类,通过用户画像分类获取预设的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该虚拟大厅场景信息可以理解为场景模板);第二机器学习模型基于输入的用户配置信息,对用户进行功能分类,通过用户功能分类获取预设的功能列表加载信息。通过第一机器学习模型和第二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场景的样式和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采用支持单种机器学习算法或多个算法配合使用,如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KMeans,还可以结合知识图谱等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虚拟金融大厅不同于传统的客户端画面,若采用虚拟金融大厅的技术,那么针对功能列表的设计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还包括:基于所述用户配置信息提取所述用户的功能偏好信息;基于所述功能偏好信息获取推荐功能;以及基于所述推荐功能形成推荐功能列表加载信息。
具体地,针对功能列表,可以基于用户配置信息对用户的功能进行偏好和推荐设置。例如,对于偏见偏好设置:一进入到场景中,在眼前直观展示的内容,如理财、转账、查询余额、贵金属等功能;对于推荐设置:可设立专属推荐区域,推荐潜在的应用功能,也可推荐一些投资理财相关的信息,如基金信息等。
在操作S440中,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由所述客户端完成加载得到虚拟业务大厅。
具体地,服务器105发送终端101、102、103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后,执行加载并渲染,终端101、102、103形成能够供用户操作的虚拟业务大厅。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服务器端查找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相关信息,并获取该客户一一对应的虚拟业务大厅,返回值客户端进行加载渲染。相比传统金融服务和交易,虚拟金融大厅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便捷性,并且虚拟金融大厅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在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渲染完成后,则进入到虚拟业务大厅的使用阶段,
其中,针对虚拟业务大厅使用过程,如下所示: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虚拟业务大厅办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另一种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方法包括操作S510~操作S520,该操作S510~操作S520执行于操作S440后。
在操作S510中,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终端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手势操作生成的,或者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点击操作或触摸操作生成的。
在操作S520中,基于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
具体地,用户通过业务办理指令与服务器105交互,服务器105收集来自终端101、102、103的业务办理指令,并实现跳转对应的功能,以实现相应的业务逻辑。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业务大厅办理方法的全流程图。
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方法包括操作S610~操作S680,
在操作S610中,由所述客户终端,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
在操作S620中,由所述客户终端,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在操作S630中,由所述服务器,接收来自于客户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
在操作S640中,由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预存的用户相关信息。
在操作S650中,由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在操作S660中,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
在操作S670中,由所述客户终端,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
在操作S680中,由所述客户终端,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
在一个典型的场景中,用户通过移动端登录金融业务的APP,服务器根据后台相关服务,获取到用户相关信息后,从相应的库中下载对应虚拟场景的资源包并传输至移动端;移动端在资源包下载成功后,通过引擎自动加载程序,将场景资源包加载出来;移动端还加载用户对应的专属虚拟形象,同时根据后台服务返回的用户偏好及推荐功能列表,在场景中一一加载渲染,其中,功能所对应的模型,也是通过下载资源库的资源包中获取的,不同功能模型对应的资源包地址不同;功能模型加载成功后,用户点击与其交互,即可实现跳转对应的功能,同样采用3D模型展示。功能及后续展示将打包成一个资源包。
基于上述虚拟业务大厅办理方法,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虚拟业务大厅办理装置。以下将结合图7和图8对该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700应用于终端101、102、103,该实施例的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700包括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710、身份识别信息转发模块720、加载信息接收模块730和加载渲染模块740。
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710用于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71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10,在此不再赘述。
身份识别信息转发模块720用于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在一实施例中,身份识别信息转发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20,在此不再赘述。
加载信息接收模块730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是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或生成的,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一一对应。在一实施例中,加载信息接收模块73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30,在此不再赘述。
加载渲染模块740用于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在一实施例中,加载渲染模块74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40,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客户端通过获取与用户身份识别相关的信息并转发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返回与该客户一一对应的虚拟业务大厅。相比传统金融服务和交易,虚拟金融大厅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便捷性,并且虚拟金融大厅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包括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和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所述加载渲染模块包括加载渲染单元,所述加载渲染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和功能列表加载信息,分别形成虚拟业务大厅场景和功能列表,其中,所述功能列表是可供用户操作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业务办理指令接收模块和业务办理指令转发模块,业务办理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用户操作所述功能列表生成的;以及所述业务办理指令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办理指令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客户终端包括第一客户终端和第二客户终端,所述第一客户终端展现第一人称视角,所述第二客户终端展现第三人称视角。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接收模块包括第一业务办理指令接收单元,所述第一业务办理指令接收单元,用于在用户使用所述第一客户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用户的针对所述功能列表的手势操作,形成所述业务办理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接收模块包括第二业务办理指令接收单元,所述第二业务办理指令接收单元,用于在用户使用所述第二客户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用户的针对所述功能列表的点击操作或触摸操作,形成所述业务办理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710、身份识别信息转发模块720、加载信息接收模块730和加载渲染模块740中的任意多个模块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710、身份识别信息转发模块720、加载信息接收模块730和加载渲染模块7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710、身份识别信息转发模块720、加载信息接收模块730和加载渲染模块7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800应用于服务器105,该实施例的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800包括第二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810、用户相关信息获取模块820、加载信息获取模块830和加载信息返回模块840。
第二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810用于接收来自于客户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81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410,在此不再赘述。
用户相关信息获取模块820用于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预存的用户相关信息。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相关信息获取模块82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420,在此不再赘述。
加载信息获取模块830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在一实施例中,加载信息获取模块83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430,在此不再赘述。
加载信息返回模块840用于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由所述客户端完成加载得到虚拟业务大厅。在一实施例中,加载信息返回模块84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440,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服务器端查找身份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相关信息,并获取该客户一一对应的虚拟业务大厅,返回值客户端进行加载渲染。相比传统金融服务和交易,虚拟金融大厅具有更高的效率和便捷性,并且虚拟金融大厅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用户相关信息包括用户画像信息,所述加载信息获取模块包括背景信息获取单元,所述背景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画像信息,通过第一机器学习模型,得到用户画像分类;以及基于所述用户画像分类,获取预存的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所述用户画像分类和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还包括用户配置信息,所述加载信息获取模块还包括功能列表获取单元,基于所述用户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机器学习模型,得到用户功能分类;以及基于所述用户功能分类,获取预存的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所述用户功能分类和所述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加载信息获取模块还包括偏好设置单元,所述偏好设置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用户配置信息提取所述用户的功能偏好信息;基于所述功能偏好信息获取推荐功能;以及基于所述推荐功能形成推荐功能列表加载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业务办理指令接收模块和业务逻辑执行模块,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终端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手势操作生成的,或者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点击操作或触摸操作生成的;以及所述业务逻辑执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810、用户相关信息获取模块820、加载信息获取模块830和加载信息返回模块840中的任意多个模块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二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810、用户相关信息获取模块820、加载信息获取模块830和加载信息返回模块8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第二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810、用户相关信息获取模块820、加载信息获取模块830和加载信息返回模块8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9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9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9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9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9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9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 903中,存储有电子设备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901、ROM902以及RAM 903通过总线904彼此相连。处理器901通过执行ROM 902和/或RAM 903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 902和RAM 9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9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905,输入/输出(I/O)接口905也连接至总线904。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I/O接口9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9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9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9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909。通信部分9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9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905。可拆卸介质9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9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908。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 902和/或RAM 903和/或ROM 902和RAM 9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时,该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系统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物品推荐方法。
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装置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依托于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等有形存储介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在网络介质上以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分发,并通过通信部分909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911被安装。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网络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9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9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具体地,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诸如Java,C++,python,“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客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
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是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或生成的,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一一对应;以及
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包括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和功能列表加载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包括:
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和功能列表加载信息,分别形成虚拟业务大厅场景和功能列表,其中,所述功能列表是可供用户操作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用户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用户操作所述功能列表生成的;以及
将所述业务办理指令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客户终端包括第一客户终端和第二客户终端,所述第一客户终端展现第一人称视角,所述第二客户终端展现第三人称视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来自用户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用户操作所述功能列表加载信息生成的,包括:
在用户使用所述第一客户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用户的针对所述功能列表的手势操作,形成所述业务办理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来自用户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用户操作所述功能列表加载信息生成的,还包括:
在用户使用所述第二客户终端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用户的针对所述功能列表的点击操作或触摸操作,形成所述业务办理指令。
7.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于客户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
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预存的用户相关信息;
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以及
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由所述客户端完成加载得到虚拟业务大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相关信息包括用户画像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画像信息,通过第一机器学习模型,得到用户画像分类;以及
基于所述用户画像分类,获取预存的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所述用户画像分类和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场景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还包括用户配置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还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机器学习模型,得到用户功能分类;以及
基于所述用户功能分类,获取预存的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所述用户功能分类和所述功能列表加载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还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配置信息提取所述用户的功能偏好信息;
基于所述功能偏好信息获取推荐功能;以及
基于所述推荐功能形成推荐功能列表加载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由所述客户端完成加载得到虚拟业务大厅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客户终端的业务办理指令,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手势操作生成的,或者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是基于点击操作或触摸操作生成的;以及
基于所述业务办理指令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
12.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所述方法分别执行于客户终端和服务器,
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客户终端,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
由所述客户终端,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由所述服务器,接收来自于客户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
由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预存的用户相关信息;
由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
由所述客户终端,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以及
由所述客户终端,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
13.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客户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
身份识别信息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加载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是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或生成的,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一一对应;以及
加载渲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
14.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客户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
用户相关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预存的用户相关信息;
加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以及
加载信息返回模块,用于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由所述客户端完成加载得到虚拟业务大厅。
15.一种虚拟大厅业务办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
身份识别信息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身份识别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第二身份识别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客户终端的身份识别信息;
用户相关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身份识别信息获取预存的用户相关信息;
加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相关信息,获取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和所述身份识别信息是一一对应的;
加载信息返回模块,用于将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返回至客户端;
加载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以及
加载渲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虚拟业务大厅加载信息,形成虚拟业务大厅,所述虚拟业务大厅用以展示至用户,实现用户的业务办理行为。
1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412183.3A 2023-10-27 2023-10-27 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75754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2183.3A CN117575498A (zh) 2023-10-27 2023-10-27 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2183.3A CN117575498A (zh) 2023-10-27 2023-10-27 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5498A true CN117575498A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94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12183.3A Pending CN117575498A (zh) 2023-10-27 2023-10-27 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7549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785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multimedia commerce service
US20170344257A1 (en) Enhanced Keyboard
US9904469B2 (en) Keyboard stream logging
US2016029474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essage dissemination from public accounts to user accounts
CN101390103B (zh) 可定制的服务提供方用户界面
US11153633B2 (en) Generating and presenting directional bullet screen
WO2019084922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服务器、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0768810B2 (en) Enhanced keyboard including multiple application execution
US11676155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device messaging-based communications using custom-generated deeplinks and based on the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US11750612B2 (en) Client-server security enhancement using information accessed from access tokens
EP288729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line shopping
JP2019525295A (ja) 対話内容検索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1281803B2 (en) Obfuscating content based on requesting user roles
US20190139077A1 (en) Providing reporting and analysis for campaign-driven messages and websites
CN113093910A (zh) 基于vr场景的交互方法及交互设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40060A (zh) 风险控制方法、风险处理系统、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333866B (zh) 承接页面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228391A (zh)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196596A (zh) 基于数字货币的支付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575498A (zh) 虚拟大厅业务办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20190036835A1 (en) Client side information to influence service level for client system
US10616293B1 (en) Multiple account binding
US11830061B1 (en) Network traffic surge resistant platform
US20220329545A1 (en) Intelligent Assistant Content Generation
CN110891120B (zh) 界面内容展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