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72649B - 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72649B
CN117572649B CN202410056341.4A CN202410056341A CN117572649B CN 117572649 B CN117572649 B CN 117572649B CN 202410056341 A CN202410056341 A CN 202410056341A CN 117572649 B CN117572649 B CN 1175726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son
personnel
image
training
analy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563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72649A (zh
Inventor
雷鸣
刘建曦
谭家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ngbi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ngbi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ngbi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ngbi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563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726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72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2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72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72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2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G02B27/022View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2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G02B27/022Viewing apparatus
    • G02B27/027View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magnify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本体,一侧设置显示屏;显示器,设置在本体内,且位于本体内的底端;远像光学系统,设置在本体内,用于采集显示器显示的图形并将采集的图像输出至显示屏;控制器,设置在本体内部,与显示器电连。本发明的远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优化光学折射成像,将显示器显示出的图像进行折射到镜面成像,形成远距离成像视觉效果,让人眼保持一直在观看5‑6米远120吋巨幕成像效果;瞳孔眼压也保持在观看5‑6米的状态,实现对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调剂。

Description

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并且逐渐改变着学校的教学模式;青少年由于身体成长的原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极易造成近视;因此,如何实现对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进行调剂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优化光学折射成像,将显示器显示出的图像进行折射到镜面成像,形成远距离成像视觉效果,让人眼保持一直在观看5-6米远120吋巨幕成像效果;瞳孔眼压也保持在观看5-6米的状态,实现对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调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包括:
本体,一侧设置显示屏;
显示器,设置在本体内,且位于本体内的底端;
远像光学系统,设置在本体内,用于采集显示器显示的图形并将采集的图像输出至显示屏;
控制器,设置在本体内部,与显示器电连接。
优选的,远像光学系统包括:
平面镜,斜向设置在显示器上方;
曲面镜,设置在平面镜一侧;平面镜将显示器显示的画面反射至曲面镜,曲面镜将画面输出至显示屏。
优选的,平面镜为圆偏光左旋45度反射,圆偏光右旋45度透过;
或,
圆偏光右旋45度反射,圆偏光左旋45度透过。
优选的,远像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距离调节机构,与曲面镜连接,用于调整曲面镜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第二距离调节机构,与显示屏连接,用于调整显示屏的位置。
优选的,远像显示装置,还包括:
人机交互终端,设置在本体的外侧,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讯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与服务器通讯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系统,应用于上述任一的远像显示装置,包括:
注册登录模块,用于通过人机交互终端接收用户的注册、登录信息;
训练计划调用模块,用于将用户的信息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训练计划数据;
训练计划执行模块,用于基于训练计划数据,执行训练操作。
优选的,训练计划执行模块基于训练计划数据,执行训练操作,包括:
解析训练计划数据,确定显示规划时间轴以及显示规划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显示图像;
基于显示规划时间轴控制显示器显示各个显示图像;
和/或,
解析训练计划数据,确定第一控制时间轴以及第一控制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第一控制参数;
基于第一控制时间轴控制第一距离调节机构的动作;
和/或,
解析训练计划数据,确定第二控制时间轴以及第二控制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第二控制参数;
基于第二控制时间轴控制第二距离调节机构的动作。
优选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组网模块,用于与其他的远像显示装置组网。
优选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计划接收模块,应用在多人训练的场景,在第一使用者使用过程中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使用者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执行模块,用于在第一使用者训练完成后,通过激活模块检测到第二使用者使用时,执行第二使用者的训练计划;
其中,多人训练的场景为远像显示装置设置在训练室,训练室设置有一出口和一进口,进口为一长廊,长廊的尽头设置有准备室,使用者按次序进入长廊后从进口进入训练室训练,训练完成后从出口离开;
其中,服务器生成第二使用者的训练计划的步骤如下:
通过设置在长廊内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图像;
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是否有人员从长廊内往进口方向行走;
当有人员从长廊内往进口方向行走时,对图像进行人员身份识别,依据人员的次序和人员身份识别结果,构建使用者列表;
依次提取使用者列表中的人员存储在系统内的身份信息、历史视力数据、用眼习惯数据;
基于提取的数据,构建训练计划。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的远像显示装置,包括:
通过人机交互终端接收用户的注册、登录信息;
将用户的信息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训练计划数据;
基于训练计划数据,执行训练操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远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远像显示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远像光学系统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在教学领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远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本体1,一侧设置有显示屏2;
显示器3,设置在本体1内,且位于本体1内的底端;
远像光学系统4,设置在本体1内,用于采集显示器3显示的图形并将采集的图像输出至显示屏2;
控制器5,设置在本体1内部,与显示器3电连接。
其中,如图3所示,远像光学系统包括:
平面镜41,斜向设置在显示器3上方;
曲面镜42,设置在平面镜41一侧;平面镜41将显示器3显示的画面反射至曲面镜42,曲面镜42将画面输出至显示屏。
其中,平面镜为圆偏光左旋45度反射,圆偏光右旋45度透过;
或,
圆偏光右旋45度反射,圆偏光左旋45度透过。
显示器3显示的画面经由平面镜41反射至曲面镜42,然后经过曲面镜42反射后再通过平面镜41透射在显示屏上成像,用户在显示屏处进行观看即可;此外,显示屏可以设置为成像玻璃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显示器显示画面,然后由远像光学系统进行折射到镜面成像,形成远距离成像视觉效果,让人眼保持一直在观看5-6米远120吋巨幕成像效果。瞳孔眼压也保持在观看5-6米的状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包括:
本体,一侧设置有显示屏;
显示器,设置在本体内,且位于本体内的底端;
远像光学系统,设置在本体内,用于采集显示器显示的图形并将采集的图像输出至显示屏;
控制器,设置在本体内部,与显示器电连接;
第一距离调节机构,与曲面镜连接,用于调整曲面镜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第二距离调节机构,与显示屏连接,用于调整显示屏的位置。
其中,远像光学系统包括:
平面镜,斜向设置在显示器上方;
曲面镜,设置在平面镜一侧;平面镜将显示器显示的画面反射至曲面镜42,曲面镜将画面输出至显示屏。
其中,平面镜为圆偏光左旋45度反射,圆偏光右旋45度透过;
或,
圆偏光右旋45度反射,圆偏光左旋45度透过。
显示器显示的画面经由平面镜反射至曲面镜,然后经过曲面镜反射后再通过平面镜透射在显示屏上成像,用户在显示屏处进行观看即可;此外,显示屏可以设置为成像玻璃屏。
其中,第一距离调节机构或第二距离调节机构包括:旋转镜筒或至少一个伸缩杆。在训练前,通过调整显示屏和/或曲面镜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以寻找每个使用者所不同的观察到清晰图像位置;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调整显示屏和/或曲面镜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模拟远景从模糊到清晰,实现对使用者的眼球适应性训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包括:
本体,一侧设置有显示屏;
显示器,设置在本体内,且位于本体内的底端;
远像光学系统,设置在本体内,用于采集显示器显示的图形并将采集的图像输出至显示屏;
控制器,设置在本体内部,与显示器电连接;
人机交互终端,设置在本体的外侧,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讯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与服务器通讯连接。
其中,远像光学系统包括:
平面镜,斜向设置在显示器上方;
曲面镜,设置在平面镜一侧;平面镜将显示器显示的画面反射至曲面镜42,曲面镜将画面输出至显示屏。
其中,平面镜为圆偏光左旋45度反射,圆偏光右旋45度透过;
或,
圆偏光右旋45度反射,圆偏光左旋45度透过。
通过人机交互终端,用户注册登陆确定身份,填写基本必要信息后可以按系统视力检测程序完成视力检测,结果存档服务器可展示在手机小程序方便对比查看。也可以根据视力检测结果对比服务器检索相对指标的视力训练案例,结合使用者本身基本信息换算出更适合使用者视力状况的训练方案,在使用者登陆设备启动训练时进行实施和监控,形成训练记录上传服务器同时可在手机小程序展示。在视力检测后进行一个训练周期的训练后需要再次进行视力检测,形成数据后与前一个数据进行对比,对比出训练前/后的差异;进行效果分析。此外,通讯模块包括:WIFI模块、互联网通讯模块、3/4/5G模块其中一种或多种结合。例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可以将本发明的远像显示装置与放置桌做成一体化的产品,让使用者在一体化桌子上近距离30公分左右看看显示的时候眼睛没有直视显示屏幕,而是通过AR光反的效果来进行看,从而起到保护眼睛视力健康的作用。也可以将本发明对应的产品应用到学习领域,例如:将本发明的装置与学校的课桌进行一体化配置,然后通过WIFI组网或以太网组网的方式形成一对多的教学控制系统:班级老师的设置成主机连接班级所有同学的设备(子机),老师操控主机的教学内容同步到全班的子机上。此外,为了适应应用到教学领域,如图4所示,将本实施例对应的装置10不使用时嵌设在课桌上,当使用时,翻开使其直立,直接通过显示器播放远景图像,进行眼睛调剂。其中,人机交互终端包括:鼠标、键盘、触摸屏、音频采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其中一种或多种结合。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包括:
本体,一侧设置有显示屏;
显示器,设置在本体内;
远像光学系统,设置在本体内,用于采集显示器显示的图形并将采集的图像输出至显示屏;
图像采集模块,设置在本体上且位于显示屏的上方;
控制器,设置在本体内部,分别与图像采集模块和显示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显示器显示画面,然后由远像光学系统进行折射到镜面成像到显示屏上,形成远距离成像视觉效果,让人眼保持一直在观看5-6米远120吋巨幕成像效果。瞳孔眼压也保持在观看5-6米的状态。在用户使用时,控制器控制显示器的显示,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使用者的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使用者的具体状态,以便后续进行训练计划的调整。
其中,对于图像进行分析具体可以先分析出使用者的眨眼频率、视线是否注视显示屏、以及视线在显示屏上的时间占比等数据,然后基于各个数据构建分析数据集,再依据预设的分析库分析出使用者的具体状态,然后在根据具体状态依据计划调整确定库,确定是否调整以及怎样调整。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
本体1,一侧设置有与人体眼部区域相适应的凹槽;在凹槽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层;
目镜7,设置在凹槽内,且对应人体的眼睛位置;
显示器3,设置在本体1内;
远像光学系统4,设置在本体1内,用于采集显示器3显示的图形并将采集的图像输出至目镜2;
至少一个生命体征采集单元6,设置在缓冲层表面的预设的位置;
控制器5,设置在本体1内部,分别与生命体征采集单元6和显示器3电连接。本实施例的装置需要人员紧贴在本体一侧,从目镜中进行观看,便于生命体征采集模块的数据采集以及分析。
其中,生命体征采集模块包括:体温传感器、脑电传感器、脉搏传感器和呼吸检测器其中一种或多种结合。通过体温传感器检测使用者在使用本发明的远像显示装置的过程中的眼周温度,通过脑电传感器检测脑电信号,通过脉搏传感器检测脉搏、呼吸检测器检测呼吸频率;在实际使用时,体温传感器、脑电传感器、脉搏传感器和呼吸检测器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进行组合使用。
其中,远像光学系统包括:
平面镜,斜向设置在显示器上方;
曲面镜,设置在平面镜一侧;平面镜将显示器显示的画面反射至曲面镜42,曲面镜将画面输出至目镜。
其中,平面镜为圆偏光左旋45度反射,圆偏光右旋45度透过;
或,
圆偏光右旋45度反射,圆偏光左旋45度透过。
显示器显示的画面经由平面镜反射至曲面镜,然后经过曲面镜反射后再通过平面镜透射进入目镜,用户在目镜处进行观看即可;此外,目镜可以设置为平面透光镜或者取消目镜设置。
此外,为了实现目镜与曲面镜位置的调整,远像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距离调节机构,与曲面镜连接,用于调整曲面镜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第二距离调节机构,与目镜连接,用于调整目镜的位置。
其中,第一距离调节机构或第二距离调节机构包括:旋转镜筒或至少一个伸缩杆。在训练前,通过调整目镜和/或曲面镜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以寻找每个使用者所不同的观察到清晰图像位置;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调整目镜和/或曲面镜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模拟远景从模糊到清晰,实现对使用者的眼球适应性训练。
此外,远像显示装置,还包括:
人机交互终端,设置在本体的外侧,与控制器电连接;
通讯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与服务器通讯连接。
实施例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系统,应用于实施例1至5中任一的远像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注册登录模块11,用于通过人机交互终端接收用户的注册、登录信息;
训练计划调用模块12,用于将用户的信息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训练计划数据;
训练计划执行模块13,用于基于训练计划数据,执行训练操作。
其中,训练计划执行模块13基于训练计划数据,执行训练操作,包括:
解析训练计划数据,确定显示规划时间轴以及显示规划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显示图像;
基于显示规划时间轴控制显示器显示各个显示图像;
和/或,
解析训练计划数据,确定第一控制时间轴以及第一控制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第一控制参数;
基于第一控制时间轴控制第一距离调节机构的动作;
和/或,
解析训练计划数据,确定第二控制时间轴以及第二控制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第二控制参数;
基于第二控制时间轴控制第二距离调节机构的动作。
此外,控制系统,还包括:
组网模块,用于与其他的远像显示装置组网。
通过组网模块,实现构建一对多的教学系统,通过WIFI组网或以太网组网的方式形成一对多的教学控制系统:班级老师的设置成主机连接班级所有同学的设备(子机),老师操控主机的教学内容同步到全班的子机上。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基础上,训练计划执行模块13基于训练计划数据,执行训练操作,还包括:
解析训练计划数据,确定训练过程监控库以及监控数据的特征提取规则;
基于特征提取规则,对生命体征采集单元采集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基于提取的特征值构建监控数据集;提取的特征值包括:温度的平均值、温度波动上限值和下限值、温度波动的频率、脉搏的平均值、脉搏的最大值、脉搏的最小值、脉搏波动的频率、呼吸频率的平均值、呼吸频率的最大值、呼吸频率的最小值、呼吸频率波动的频率、脑电信号的平均值、脑电信号的最大值、脑电信号的最小值、脑电信号波动的频率等;
基于监控数据集和训练过程监控库,确定监控结果;训练过程监控库为专业人员分析大量的使用者在使用本装置的监测数据后构建配置而成;在训练过程监控库中用于分析构建的数据形成的监控数据集与专业人员分析出的监控结果配置为一一对应关联;将当前构建的监控数据集与训练过程监控库中各个监控结果对应关联的监控数据集进行匹配,调取匹配的监控数据集对应关联的监控结果;
当监控结果为异常时,通过人机交互模块输出报警提示信息。其中,监控结果为异常的对应情况为心率高于预设的心率阈值,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以及各种波动较大或快的情况等;其中,波动较大或快的情况可以通过配置阈值的方式实现确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包括:注册登录模块、训练计划调用模块和训练计划执行模块。用户通过注册登录模块进行注册登录,登录后,训练计划调用模块将用户的信息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训练计划数据;训练计划执行模块基于训练计划数据,执行训练操作;训练操作时,基于显示规划时间轴控制显示器显示各个显示图像;基于第一控制时间轴控制第一距离调节机构的动作;基于第二控制时间轴控制第二距离调节机构的动作;进而实现装置对于用户的远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对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监控,以发现异常,比如眼部温度大于预设阈值等。
实施例8
在实施例6基础上,控制系统还包括:暂停终止模块;
在使用者使用装置的过程中,暂停终止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设置在缓冲层表面的第一接触传感器获取其检测的第一数据;
通过设置在远像显示装置对应使用者的站立区域或座位上的压力传感器获取其检测的第二数据;
解析第一数据,确定第一接触传感器是否被接触;当第一数据为零或者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可以判断第一接触传感器未被接触;第一数据位于预设值与第二预设值之间时,可以判断未接触;其中,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此外,当数据还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可以判断异常并输出对应的报警提示信息;
解析第二数据,确定站立区域或座位受到的压力值;
基于压力值和预设的压力阈值范围,确定使用者是否在装置的使用区域内;压力阈值范围为事先配置存储,当低于压力阈值的下限值时,确定使用者离开使用区域;当高于上限值时,输出对应的异常报警提示信息;
当第一接触传感器未被接触时,暂停训练;
当第一接触传感器未被接触,当使用者还在装置的使用区域内时,保持暂停训练;
当第一接触传感器未被接触,且当使用者离开使用区域的时间达到预设的第一时间阈值(例如:1分钟至30分钟中任一数值对应的时间)时,终止训练。
通过本实施例的暂停终止模块,实现训练过程中的暂停终止操作,以应对使用者在训练过程中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暂停,当使用者处理完后,可以继续训练。
实施例9
在实施例6基础上中,控制系统还包括:激活模块;
激活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当使用者还在使用区域内发生暂停时,只需在接收到第一接触传感器的被触发且持续时间达到预设的第二时间阈值(例如:1秒至20秒中任一数值对应的时间)时,激活继续训练;
当使用者未在使用区域内而发生暂停时,首先需要接收到压力传感器的触发且持续时间达到预设的第三时间阈值(例如:1秒至20秒中任一数值对应的时间)后进入人员验证模式;
当人员验证模式通过后,再接收到第一接触传感器的被触发且持续时间达到预设的第二时间阈值(例如:1秒至20秒中任一数值对应的时间)时,激活继续训练;
当验证不通过时,将训练计划暂存,开启下一个用户的训练;
当暂存的训练计划的使用者,在预设的第四时间阈值(例如:三小时至一天内的任一时间)内再次登录时,问询是否继续上次未完成训练,否则开启新的训练。
其中,人员验证模式的验证方式包括:密码验证、指纹验证、人脸验证、声音验证其中任意一种。
此外,控制系统还包括:模式自动选择模块,用于在装置每天首次开启时或者经过预设时间的停机后首次开启时,装置附件预设的区域范围内的人数确定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不同的第一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和第三时间阈值。当人员越多时,时间配置为越短,减少人员等待时间,提高效率。区域内人员数量可以通过外接摄像头,同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然后对图像进行人员数量识别的方式获取。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6基础上,控制系统还包括训练微调模块;
训练微调模块执行如下操作:
基于监控数据集和预设的微调参数确定库,确定微调参数集;
解析微调参数集,确定图像微调参数、第一距离调节机构的微调参数和第二距离调节机构的微调参数;
通过图像微调参数,对训练计划的后续图像进行调整;其中,图像微调参数包括:亮度调整值、对比度调整值等;
通过第一距离调节结构的微调参数,对第一距离调节机构进行调整控制;
通过第二距离调节结构的微调参数,对第二距离调节机构进行调整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训练微调模块实现了训练过程中依据使用者的监控数据,进行训练计划的微调,以实现为每个使用者提供最适宜的训练;其中,微调参数确定库为事先构建存储,在库中微调参数集与监控数据集一一对应关联;通过计算当前使用者的微调参数集与库中微调参数集的相似度的方式进行匹配,将相似度大于预设阈值且为库中最大的微调参数集对应关联的微调参数集调取使用。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6基础上,控制系统还包括:计划接收模块,应用在多人训练的场景,在第一使用者使用过程中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使用者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执行模块,用于在第一使用者训练完成后,通过激活模块检测到第二使用者使用时,执行第二使用者的训练计划;
其中,多人训练的场景为远像显示装置设置在训练室,训练室设置有一出口和一进口,进口为一长廊,长廊的尽头设置有准备室,使用者按次序进入长廊后从进口进入训练室训练,训练完成后从出口离开;
其中,服务器生成第二使用者的训练计划的步骤如下:
通过设置在长廊内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图像;
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是否有人员从长廊内往进口方向行走;
当有人员从长廊内往进口方向行走时,对图像进行人员身份识别,依据人员的次序和人员身份识别结果,构建使用者列表;
依次提取使用者列表中的人员存储在系统内的身份信息、历史视力数据、用眼习惯数据;
基于提取的数据,构建训练计划。
其中,用眼习惯数据可以根据使用者填写的预设的问卷获得;
基于提取的数据,构建训练计划并发送至计划接收模块,包括:
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基于提取的特征值构建计划调取参数集;
将计划调取参数集与预设的训练计划库中各个训练计划对应的参数集匹配,以此调取对应的训练计划。
此外,服务器还对使用者列表中各个人员在长廊中的位置进行追踪,确定进入进口的具体人员,然后调取对应的训练计划并发送至计划接收模块。实现多人训练时,节约训练计划确定的时间,提高训练效率。
为了实现使用者列表的准确构建,当有人员从长廊内往进口方向行走时,务器对图像进行人员身份识别,依据人员的次序和人员身份识别结果,构建使用者列表,执行如下操作:
对图像进行人员身份识别,获取图像中各个人员的身份信息;
基于各个人员在图像中的区域的位置,构建虚拟排列线;
基于虚拟排列线和各个人员在图像中的区域的位置,确定第一列表以及待确认人员;待确认人员为不在虚拟排列线上的人员,第一列表为在虚拟排列线上的人员;
基于预设的待训练人员列表,判断待确认人员是否为待训练人员;待训练人员列表为根据多人训练前的对人员的事先登记构建;
当待确认人员是待训练人员时,基于待确认人员与第一列表上人员的位置关系,将待确认人员插入进第一列表中;具体实施时,计算待确认人员与第一列表上各个人员的距离,将待确认人员插入距离最短的两个人员之间;
当待确认人员不是待训练人员时,基于预设的待训练人员列表,确定第一列表中是否存在人员不属于待训练列表中的人员,当存在时,将第一列表中不属于待训练列表中的人员作为待分析人员;
确定待分析人员是否存在关联人员;
当存在关联人员且当关联人员为待训练人员列表中的人员时,以关联人员替换待分析人员,不进行提醒;
否则,基于待分析人员在第一列表中的位置和着装,生成提醒信息并输出;
去除第一列表中的重复人员,然后将处理后的第一列表作为使用者列表。
其中,确定待分析人员是否存在关联人员,包括:
确定待分析人员周围预设的距离内是否存在人员;
当不存人员时,提取数据库中存储的待分析人员的历史图像,确定是否存在预设次数(3至20中任一数值)的同时与待分析人员在同一历史图像中的人员;当不存在时,确定待分析人员为无关联人员;当存在,确定与待分析人员的最短距离,当最短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10cm至1米中任一数值),确定该人员为待分析人员的关联人员,当最短距离大于距离阈值时,待分析人员为无关联人员;
当存在人员时,将该人员作为适配人员;确定适配人员和待分析人员对应在图像中的区域图像是否存在重叠位置;当存在时,确定适配人员为待分析人员的关联人员;
提取数据库中存储的待分析人员的历史图像;其中历史图像为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的时间阈值内的图像;例如:10分钟至3小时的任一时间内作为提取时间;当多人训练室应用到体检中心或商业中心,数据库存储的历史图像为人员进入商业中心或体检中心后拍摄的图像;
确定提取的历史图像中是否存在适配人员;
当存在时,确定出现率;当出现率大于预设的概率阈值时,确定适配人员为待分析人员的关联人员;其中出现率为适配人员和待分析人员同时出现的历史图像占总的提取的历史图像的占比;
当不存在时,确定是否存在预设次数(3至20中任一数值)的同时与待分析人员在同一历史图像中的人员;当不存在时,确定待分析人员为无关联人员;当存在,确定与待分析人员的最短距离,当最短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10cm至1米中任一数值),确定该人员为待分析人员的关联人员,当最短距离大于距离阈值时,待分析人员为无关联人员。
其中,基于各个人员在图像中的区域的位置,构建虚拟排列线,
将长廊从第一位人员开始,以人员的前后为分界,且垂直于进口方向的方式进行分隔,获取多个分隔单元;
确定各个分隔单元是否发生重合;
提取未发生重合的分隔单元中的人员位置作为定位点;
将各个定位点连接并延伸,形成定位线;
重合的分隔单元分为一组,确定各个分隔单元对应的人员的位置距离定位线的距离,以最短距离对应的人员的位置作为构建点;将分组的其他分隔单元对应的人员作为待确认人员;
依次连接定位点和构建点,形成虚拟排列线。
为提高训练计划的确定的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基于提取的数据,构建训练计划,还包括:
解析数据,确定人员的身份识别码;
基于身份识别码,从计划暂存库中,提取暂存的训练计划;
当未提取到训练计划后,再基于预设的训练计划库,确定训练计划。
实施例1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实施例1至5中任一的远像显示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
步骤S1:通过人机交互终端接收用户的注册、登录信息;
步骤S2:将用户的信息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训练计划数据;
步骤S3:基于训练计划数据,执行训练操作。
其中,基于训练计划数据,执行训练操作,包括:
解析训练计划数据,确定显示规划时间轴以及显示规划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显示图像;
基于显示规划时间轴控制显示器显示各个显示图像;
和/或,
解析训练计划数据,确定第一控制时间轴以及第一控制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第一控制参数;
基于第一控制时间轴控制第一距离调节机构的动作;
和/或,
解析训练计划数据,确定第二控制时间轴以及第二控制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第二控制参数;
基于第二控制时间轴控制第二距离调节机构的动作。
其中,基于训练计划数据,执行训练操作,还包括:
解析训练计划数据,确定训练过程监控库以及监控数据的特征提取规则;
基于特征提取规则,对生命体征采集单元采集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基于提取的特征值构建监控数据集;
基于监控数据集和训练过程监控库,确定监控结果;
当监控结果为异常时,通过人机交互模块输出报警提示信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控制系统,应用于远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册登录模块,用于通过人机交互终端接收用户的注册、登录信息;
训练计划调用模块,用于将用户的信息通过通讯模块发送至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训练计划数据;
训练计划执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训练计划数据,执行训练操作;
计划接收模块,应用在多人训练的场景,在第一使用者使用过程中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使用者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执行模块,用于在第一使用者训练完成后,通过激活模块检测到第二使用者使用时,执行第二使用者的训练计划;
其中,多人训练的场景为远像显示装置设置在训练室,训练室设置有一出口和一进口,进口为一长廊,长廊的尽头设置有准备室,使用者按次序进入长廊后从进口进入训练室训练,训练完成后从出口离开;
其中,服务器生成第二使用者的训练计划的步骤如下:
通过设置在长廊内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图像;
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是否有人员从长廊内往进口方向行走;
当有人员从长廊内往进口方向行走时,对图像进行人员身份识别,依据人员的次序和人员身份识别结果,构建使用者列表;
依次提取使用者列表中的人员存储在系统内的身份信息、历史视力数据、用眼习惯数据;
基于提取的数据,构建训练计划;
当有人员从长廊内往进口方向行走时,服务器对图像进行人员身份识别,依据人员的次序和人员身份识别结果,构建使用者列表,执行如下操作:
对图像进行人员身份识别,获取图像中各个人员的身份信息;
基于各个人员在图像中的区域的位置,构建虚拟排列线;
基于虚拟排列线和各个人员在图像中的区域的位置,确定第一列表以及待确认人员;
基于预设的待训练人员列表,判断待确认人员是否为待训练人员;待训练人员列表为根据多人训练前的对人员的事先登记构建;
当待确认人员是待训练人员时,基于待确认人员与第一列表上人员的位置关系,将待确认人员插入进第一列表中;
当待确认人员不是待训练人员时,基于预设的待训练人员列表,确定第一列表中是否存在人员不属于待训练列表中的人员,当存在时,将第一列表中不属于待训练列表中的人员作为待分析人员;
确定待分析人员是否存在关联人员;
当存在关联人员且当关联人员为待训练人员列表中的人员时,以关联人员替换待分析人员,不进行提醒;
否则,基于待分析人员在第一列表中的位置和着装,生成提醒信息并输出;
去除第一列表中的重复人员,然后将处理后的第一列表作为使用者列表;
其中,确定待分析人员是否存在关联人员,包括:
确定待分析人员周围预设的距离内是否存在人员;
当不存人员时,提取数据库中存储的待分析人员的历史图像,确定是否存在预设次数的同时与待分析人员在同一历史图像中的人员;当不存在时,确定待分析人员为无关联人员;当存在,确定与待分析人员的最短距离,当最短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该人员为待分析人员的关联人员,当最短距离大于距离阈值时,确定待分析人员为无关联人员;
当存在人员时,将该人员作为适配人员;确定适配人员和待分析人员对应在图像中的区域图像是否存在重叠位置;当存在时,确定适配人员为待分析人员的关联人员;
提取数据库中存储的待分析人员的历史图像;其中,历史图像为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的时间阈值内的图像;
确定提取的历史图像中是否存在适配人员;
当存在时,确定出现率;当出现率大于预设的概率阈值时,确定适配人员为待分析人员的关联人员;其中出现率为适配人员和待分析人员同时出现的历史图像占总的提取的历史图像的占比;
当不存在时,确定是否存在预设次数的同时与待分析人员在同一历史图像中的人员;当不存在时,确定待分析人员为无关联人员;当存在,确定与待分析人员的最短距离,当最短距离小于等于预设的距离阈值,确定该人员为待分析人员的关联人员,当最短距离大于距离阈值时,确定待分析人员为无关联人员;
其中,基于各个人员在图像中的区域的位置,构建虚拟排列线,
将长廊从第一位人员开始,以人员的前后为分界,且垂直于进口方向的方式进行分隔,获取多个分隔单元;
确定各个分隔单元是否发生重合;
提取未发生重合的分隔单元中的人员位置作为定位点;
将各个定位点连接并延伸,形成定位线;
重合的分隔单元分为一组,确定各个分隔单元对应的人员的位置距离定位线的距离,以最短距离对应的人员的位置作为构建点;将分组的其他分隔单元对应的人员作为待确认人员;
依次连接定位点和构建点,形成虚拟排列线;
其中,所述远像显示装置包括:
本体,一侧设置显示屏;
显示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且位于本体内的底端;
远像光学系统,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用于采集所述显示器显示的图形并将采集的图像输出至所述显示屏;
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与所述显示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像光学系统包括:
平面镜,斜向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上方;
曲面镜,设置在所述平面镜一侧;所述平面镜将所述显示器显示的画面反射至所述曲面镜,所述曲面镜将画面输出至所述显示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镜为圆偏光左旋45度反射,圆偏光右旋45度透过;
或,
所述圆偏光右旋45度反射,圆偏光左旋45度透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距离调节机构,与所述曲面镜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曲面镜与所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第二距离调节机构,与所述显示屏连接,用于调整显示屏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人机交互终端,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侧,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通讯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与服务器通讯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计划执行模块基于所述训练计划数据,执行训练操作,包括:
解析所述训练计划数据,确定显示规划时间轴以及所述显示规划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显示图像;
基于所述显示规划时间轴控制显示器显示各个显示图像;
和/或,
解析所述训练计划数据,确定第一控制时间轴以及第一控制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第一控制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时间轴控制第一距离调节机构的动作;
和/或,
解析所述训练计划数据,确定第二控制时间轴以及第二控制时间轴上各个时间点对应的各个第二控制参数;
基于所述第二控制时间轴控制第二距离调节机构的动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组网模块,用于与其他的远像显示装置组网。
CN202410056341.4A 2024-01-16 2024-01-16 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7572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6341.4A CN117572649B (zh) 2024-01-16 2024-01-16 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56341.4A CN117572649B (zh) 2024-01-16 2024-01-16 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2649A CN117572649A (zh) 2024-02-20
CN117572649B true CN117572649B (zh) 2024-05-03

Family

ID=89895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56341.4A Active CN117572649B (zh) 2024-01-16 2024-01-16 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7264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1470A (zh) * 2018-07-03 2019-08-20 常州快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md设备的视觉调节装置
CN115453764A (zh) * 2022-11-09 2022-12-09 深圳惠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装置
CN117215072A (zh) * 2023-11-03 2023-12-12 深圳九州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及成像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1470A (zh) * 2018-07-03 2019-08-20 常州快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md设备的视觉调节装置
CN115453764A (zh) * 2022-11-09 2022-12-09 深圳惠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装置
CN117215072A (zh) * 2023-11-03 2023-12-12 深圳九州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及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72649A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86726B (zh) 一种基于ar智能眼镜的局部图像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0334697B (zh) 具有状态监控功能的智能桌、监控系统服务器及监控方法
WO2020020022A1 (zh) 视觉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US2010018319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CN109375765B (zh) 眼球追踪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4933344A (zh) 基于多生物特征模态的移动终端用户身份认证装置及方法
CN107169309B (zh) 基于头戴式检测设备的视野检测方法、系统及检测装置
CN108139582A (zh) 用于数据采集和评估环境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204791017U (zh) 基于多生物特征模态的移动终端用户身份认证装置
CN110765830B (zh) 一种人脸全自助注册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2732071B (zh) 一种免校准眼动追踪系统及应用
US20090225275A1 (en) Vision recovery training apparatus
CN108875468A (zh) 活体检测方法、活体检测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09259724A (zh) 一种用眼监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穿戴式设备
CN111863216A (zh) 视力筛查与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438464A (zh) 一种裸眼3d显示模式的切换控制方法、介质和系统
CN117572649B (zh) 一种远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4190879A (zh)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弱视儿童视功能检测系统
KR102286096B1 (ko) 인지 능력 향상 시스템
EP4325517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in performing a vision testing procedure on a person
KR102448958B1 (ko) 비대면 검체 앰플 공급 키오스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3038257B (zh)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智能电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27103A (zh) 显示设备的遥控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Oyekoya Eye tracking: A perceptual interface for content based image retrieval
CN109508089B (zh) 一种基于层级随机森林的视线控制系统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