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49015A - 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49015A CN117549015A CN202311585058.2A CN202311585058A CN117549015A CN 117549015 A CN117549015 A CN 117549015A CN 202311585058 A CN202311585058 A CN 202311585058A CN 117549015 A CN117549015 A CN 1175490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hole
- forming
- stress reducing
- forming 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438 extruded produc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23P15/24—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rusion Of Metal (AREA)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包括:步骤S1:获取成型模,并在成型模的模孔轮廓尖角位置加工减应孔,减应孔的延伸方向与成型模的成型方向一致;步骤S2:根据减应孔的尺寸加工减应杆,并将减应杆过盈配合装入减应孔中,减应杆的硬度小于成型模的硬度;步骤S3:对成型模开设模孔,并加工空刀结构,模孔与减应孔有相交部分;步骤S4:获取模垫,并对模垫加工凸面和型孔;步骤S5:将成型模放置于模垫加工有凸面的一侧,并装配成型模和模垫,获得挤压模具。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可大幅减小尖角位置的应力集中,降低尖角位置开裂失效风险,延长成型模的使用寿命;减小成型模中部的弹性变形,从而减小模孔在尖角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压模具加工方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大型或重型挤压机用挤压模具,由于挤压模具中成型模的尺寸规格大、挤压力大,导致其工作环境恶劣,在挤压带尖角的扁棒或型材时,由于受到应力集中的影响,容易出现角部开裂而导致成型模失效或报废。特别是角部的圆角半径R越小,应力集中越明显,成型模开裂风险越大。对于这类成型模,开裂是其失效或报废的主要原因。对于5000吨以上的大型或重型挤压机,其成型模大多外径在400mm以上,最大外径可达2000mm,单个成型模重量可达数吨,成型模费用从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成型模失效或报废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成型模的端面承受挤压力和工作带承受变形金属的摩擦力,成型模会在两者的合力下发生弹性变形。当成型模不能承受极限应力时,则出现开裂损坏。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延长挤压模具的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用于解决挤压模具使用过程中在角部的应力集中问题,提高挤压模具的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成型模,并在所述成型模的模孔轮廓尖角位置加工减应孔,所述减应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成型模的成型方向一致;
步骤S2:根据所述减应孔的尺寸加工减应杆,并将所述减应杆过盈配合装入所述减应孔中,所述减应杆的硬度小于所述成型模的硬度;
步骤S3:对所述成型模开设模孔,并加工空刀结构,所述模孔与所述减应孔有相交部分;
步骤S4:获取模垫,并对所述模垫加工凸面和型孔;
步骤S5:将所述成型模放置于所述模垫加工有所述凸面的一侧,并装配所述成型模和所述模垫,获得挤压模具。
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减应孔上与所述模孔相交的圆弧长度≤所述减应孔周长的20%。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成型模的最大外径≤400mm,所述成型模的厚度≥70mm,所述减应孔的直径为5-20mm。
优选地,所述减应杆与所述减应孔的长度相同,且所述减应杆与所述减应孔的装配过盈量为0.1-0.3mm。
优选地,所述减应孔与所述减应杆的形状均为圆柱形。
优选地,所述减应孔与所述减应杆的形状均为圆台形,并且所述减应孔与所述减应杆直径较大的一端背离所述模垫。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成型模为经热处理后的耐热模具钢成型模,所述成型模的硬度为HRC35-58。
优选地,所述减应杆为热作模具钢减应杆,所述减应杆的硬度比所述成型模的主体结构硬度小HRC3-10。
优选地,所述步骤S4还包括:
对所述模垫的入口端面加工凸面,对所述模垫的中心加工型孔,所述型孔为通孔;控制所述凸面的高度T为0.1-1.0mm。
优选地,所述凸面为弧面,且所述凸面的最高点靠近所述模垫的型孔。
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成型模,并在所述成型模的模孔轮廓尖角位置加工减应孔,所述减应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成型模的成型方向一致;步骤S2:根据所述减应孔的尺寸加工减应杆,并将所述减应杆过盈配合装入所述减应孔中,所述减应杆的硬度小于所述成型模的硬度;步骤S3:对所述成型模开设模孔,并加工空刀结构,所述模孔与所述减应孔有相交部分;步骤S4:获取模垫,并对所述模垫加工凸面和型孔;步骤S5:将所述成型模放置于所述模垫加工有所述凸面的一侧,并装配所述成型模和所述模垫,获得挤压模具。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通过在所述成型模上加工所述减应孔,并在所述减应孔中装配所述减应杆的方式,由于所述模孔与所述减应孔有相交部分,因此在加工所述模孔时,所述减应杆的一部分结构会被去除,构成所述模孔的一部分,由于所述减应杆的硬度小于所述成型模的硬度,并且,由于所述减应杆的尺寸较小,其产生的不均匀弹性变形小,从而可达到大幅减小尖角位置的应力集中,降低尖角位置开裂失效风险,延长所述成型模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在所述模垫上加工凸面,利用所述凸面对所述成型模的模孔位置进行支撑,可以在挤压过程中,使得所述成型模的中部区域优先获得支撑,减小所述成型模中部的弹性变形,从而减小所述模孔在尖角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所述减应孔上与所述模孔相交的圆弧长度≤所述减应孔周长的20%。上述设置,可以避免所述减应孔上与所述模孔相交的圆弧长度过大,而导致所述模垫对所述减应杆的支撑面积过小,从而导致的所述成型模对所述减应杆的抱紧力减弱问题,从而降低所述减应杆错位或脱落的风险,因此,所述减应孔上与所述模孔相交的圆弧长度趋小时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挤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中模孔的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中模垫的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中模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成型模1;模孔11;减应孔12;减应杆13;空刀14;第一入口端面15;第一出口端面16;模垫2;凸面21;型孔22;第二入口端面23;第二出口端面24;制品3;挤压杆4;挤压垫5;挤压筒6;铸锭7;模套8;模孔轮廓A。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能够显著提高挤压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变形风险。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般的扁棒或实心型材制品3采用平模设计,其设计方案简单,挤压模具易于加工、维护,加工成本较低;成型模1的端面承受挤压力和工作带承受变形金属的摩擦力,挤压模具会在两者的合力下发生弹性变形;当模具不能承受极限应力时,则出现开裂损坏,特别是对带尖角的扁棒或型材,其尖角位置的应力集中明显。同时,随着尖角位置的R角变小,应力集中现象将会加剧。因此,在设计产品时,一般会尽量增大R角的尺寸以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延长模具寿命,降低模具使用成本,然而增大R角,则会影响材料在后续加工零件时的利用效率,造成浪费。因此,从成本角度来看,在挤压模具具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时,R角越小越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然而,对于扁棒或尖角的型材制品3而言,无论R角大小,尽可能减小尖角的应力集中都有益于提升模具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图1为挤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中模孔11的加工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中模垫2的加工过程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中模孔11的结构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成型模1,并在成型模1的模孔轮廓A尖角位置加工减应孔12,减应孔12的延伸方向与成型模1的成型方向一致;
步骤S2:根据减应孔12的尺寸加工减应杆13,并将减应杆13过盈配合装入减应孔12中,减应杆13的硬度小于成型模1的硬度;
步骤S3:对成型模1开设模孔11,并加工空刀14结构,模孔11与减应孔12有相交部分;
步骤S4:获取模垫2,并对模垫2加工凸面21和型孔22;
步骤S5:将成型模1放置于模垫2加工有凸面21的一侧,并装配成型模1和模垫2,获得挤压模具。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加工模孔11之前,先根据模孔轮廓A确定好减应孔12的位置,然后在成型模1上开设减应孔12,减应孔12在加工完成后,与模孔轮廓A有重叠部分,然后向减应孔12中安装减应杆13,减应孔12与减应杆13的形状相同,减应杆13的尺寸大于减应孔12的尺寸,方便过盈配合,提高连接稳定性;在减应杆13安装完成后,沿着模孔轮廓A,加工模孔11,此时的模孔轮廓A,大部分在成型模1上,小部分在减应杆13上。
进一步,挤压模具应用于模具系统中,挤压模具包括成型模1和模垫2,模具系统包括主要由挤压模具和模套8。成型模1的第一入口端面15与铸锭7接触,成型模1的第一出口端面16与模垫2的第二入口端面23贴合,制品3从模垫2的第二出口端面24出料。成型模1与模垫2组合被安装于模套8内,并与挤压筒6等工具配合使用。视不同挤压机的装配结构,成型模1与模垫2也可组合后不装于模套8内直接与挤压筒6配合使用;成型模1的外形可以呈圆柱形,视装配需要可设置销孔、键槽孔等结构,并设置止口,与模套8配合卡接。如图1所示,该挤压模具加工工艺优选加工5000吨及以上吨位的大型或重型挤压机用挤压成型用挤压模具,单体挤压模具的最大外径不小于400mm;如图1所示,挤压模具的挤压原理是:铸锭7和挤压垫5被放置于挤压筒6的圆孔内,挤压杆4与挤压垫5接触;挤压筒6的一端与模套8、成型模1、模垫2的组合体的入口端接触;挤压垫5在挤压杆4的推动下向成型模1的方向移动,对挤压筒6中铸锭7的高温金属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并流入成型模1的模孔11;在成型模1的模孔11的径向约束下,铸锭7的金属通过模孔11后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稳定横断面的长条形金属制品3,即本发明所指制品3,例如扁棒或带尖角的型材;成型模1上设置有空刀14,模孔11加工完毕后加工空刀14,如图4所示,空刀14是在模孔11的尺寸基础上扩孔,并在模孔11靠近成型模1入口侧形成不同长度的工作带,以调整金属流速;模孔11与空刀14形成成型模1的模孔11;一般的扁棒或实心型材的挤压模具至少包括成型模1、模垫2两部分,成型模1上有贯通性的模孔11,模垫2起对成型模1起支撑作用,以减少成型模1的变形,增强模具系统的刚度,模垫2上设有型孔22,供制品3通过。
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通过在成型模1上加工减应孔12,并在减应孔12中装配减应杆13的方式,由于模孔11与减应孔12有相交部分,因此在加工模孔11时,减应杆13的一部分结构会被去除,构成模孔11的一部分,由于减应杆13的硬度小于成型模1的硬度,并且,由于减应杆13的尺寸较小,其产生的不均匀弹性变形小,从而可达到大幅减小尖角位置的应力集中,降低尖角位置开裂失效风险,延长成型模1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在模垫2上加工凸面21,利用凸面21对成型模1的模孔11位置进行支撑,可以在挤压过程中,使得成型模1的中部区域优先获得支撑,减小成型模1中部的弹性变形,从而减小模孔11在尖角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减应孔12上与模孔11相交的圆弧长度≤减应孔12周长的20%。上述设置,可以避免减应孔12上与模孔11相交的圆弧长度过大,而导致模垫2对减应杆13的支撑面积过小,从而导致的成型模1对减应杆13的抱紧力减弱问题,从而降低减应杆13错位或脱落的风险,因此,减应孔12上与模孔11相交的圆弧长度趋小时更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成型模1的最大外径≤400mm,成型模1的厚度≥70mm,也就是说,该加工工艺优选生产尺寸较大的成型模1,即最大外径≤400mm,厚度≥70mm的大尺寸成型模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减应孔12的直径为5-20mm。具体的,减应孔12的直径越大,应力集中越小,但减应孔12的直径太大时会使减应孔12的边部离成型模1的外侧更近,会降低成型模1的整体强度,从而失去提高模具寿命的目的;如果减应孔12的直径太小时,会在减应孔12处形成应力集中,达不到减小应力集中的目的,因此,减应孔12的直径优选为8-12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减应杆13与减应孔12的长度相同,且减应杆13与减应孔12的装配过盈量为0.1-0.3mm,也就是说,减应杆13与减应孔12的径向尺寸相差0.1-0.3mm,满足过盈配合的需要。进一步,减应杆13与减应孔12的长度相同,也就是说,减应杆13的长度与成型模1主体的厚度相同,是为了满足减应杆13抵接于模垫2上,减少减应杆13脱落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减应孔12与减应杆13的形状均为圆柱形;或者,减应孔12与减应杆13的形状均为圆台形,并且减应孔12与减应杆13直径较大的一端背离模垫2。具体的,成型模1经热处理后在设计的模孔11的尖角位置设置有减应孔12,减应孔12为通孔,呈圆柱形或圆台形。当为圆台形时,入口端大,出口端小,即减应孔12与减应杆13直径较大的一端背离模垫2,如此设置,是为了减少铸锭7挤压过程中,减应杆13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与减应孔12脱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成型模1为经热处理后的耐热模具钢成型模1,成型模1的硬度为HRC35-58,通过设定较大的成型模1硬度,可以减少成型模1的弹性变形,提高使用寿命,提高制品3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减应杆13为热作模具钢减应杆13,减应杆13的硬度比成型模1的主体结构硬度小HRC3-10。具体的,减应杆13的强度低会形成“成型模1硬-减应杆13软”的状态,在进行过盈装配及挤压时可降低成型模1上的应力变形,从而达到保护成型模1主体的目的;然而,如果减应杆13的硬度较成型模1主体的硬度低得太多,减应杆13易变形,且降低挤出产品的表面质量,因此,优选地,减应杆13的硬度比成型模1的主体结构硬度小HRC3-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步骤S4还包括:
对模垫2的入口端面加工凸面21,对模垫2的中心加工型孔22,型孔22为通孔;控制凸面21的高度T为0.1-1.0mm。具体的,凸面21可以在加工型孔22前或加工型孔22后进行,优选在加工型孔22前进行,即先加工凸面21,再加工型孔22,可以保证型孔22加工精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面21为弧面,且凸面21的最高点靠近模垫2的型孔22。具体的,型孔22为通孔,模垫2的型孔22横断面形状与成型模1的模孔11的出口横断面形状相似,并大于成型模1的型孔22出口横断面,以保证挤压制品3的通过性;模垫2的第二入口端面23与成型模1的第一出口端面16贴紧,并装配使用。通过在模垫2上设置凸面21,并将凸面21的最高点设置在靠近型孔22的位置,是为了在挤压时,让成型模1的横断面的中部区域优先获得支撑,减小成型模1中部的弹性变形,从而减小模孔11尖角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具体的,正常状态下,模具在压力会产生不均匀性的弹性变形,模孔11外接圆越大,不均匀性变形越大,在尖角位置产生的应力集中也越大。尖角位置位于模孔11上倒角半径较小的边角处,具体的,减应孔12的位置需要根据模孔轮廓A提前设定,一般的,如图5所示,针对尖角的倒角在R1mm以内的,都应该开设减应孔12,针对倒角在R15mm以上的,无需设置减应孔12,也就是说,减应孔12优选设置在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的区域。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成型模(1),并在所述成型模(1)的模孔轮廓(A)尖角位置加工减应孔(12),所述减应孔(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成型模(1)的成型方向一致;
步骤S2:根据所述减应孔(12)的尺寸加工减应杆(13),并将所述减应杆(13)过盈配合装入所述减应孔(12)中,所述减应杆(13)的硬度小于所述成型模(1)的硬度;
步骤S3:对所述成型模(1)开设模孔(11),并加工空刀(14)结构,所述模孔(11)与所述减应孔(12)有相交部分;
步骤S4:获取模垫(2),并对所述模垫(2)加工凸面(21)和型孔(22);
步骤S5:将所述成型模(1)放置于所述模垫(2)加工有所述凸面(21)的一侧,并装配所述成型模(1)和所述模垫(2),获得挤压模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减应孔(12)上与所述模孔(11)相交的圆弧长度≤所述减应孔(12)周长的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成型模(1)的最大外径≤400mm,所述成型模(1)的厚度≥70mm,所述减应孔(12)的直径为5-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应杆(13)与所述减应孔(12)的长度相同,且所述减应杆(13)与所述减应孔(12)的装配过盈量为0.1-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应孔(12)与所述减应杆(13)的形状均为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应孔(12)与所述减应杆(13)的形状均为圆台形,并且所述减应孔(12)与所述减应杆(13)直径较大的一端背离所述模垫(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成型模(1)为经热处理后的耐热模具钢成型模(1),所述成型模(1)的硬度为HRC35-5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应杆(13)为热作模具钢减应杆(13),所述减应杆(13)的硬度比所述成型模(1)的主体结构硬度小HRC3-1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还包括:
对所述模垫(2)的入口端面加工凸面(21),对所述模垫(2)的中心加工型孔(22),所述型孔(22)为通孔;控制所述凸面(21)的高度T为0.1-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21)为弧面,且所述凸面(21)的最高点靠近所述模垫(2)的型孔(2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585058.2A CN117549015A (zh) | 2023-11-24 | 2023-11-24 | 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585058.2A CN117549015A (zh) | 2023-11-24 | 2023-11-24 | 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49015A true CN117549015A (zh) | 2024-02-13 |
Family
ID=8981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585058.2A Pending CN117549015A (zh) | 2023-11-24 | 2023-11-24 | 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549015A (zh) |
-
2023
- 2023-11-24 CN CN202311585058.2A patent/CN11754901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91671B (zh) | 一种钛合金叶片精密成形锻造方法 | |
EP0048282B1 (en) | Nib for bolt head or nut forming tool | |
CN216326556U (zh) | 一种薄壁环件加工工装 | |
CN117549015A (zh) | 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 | |
JP2007331020A (ja) | 熱間押出用工具ダイス | |
CN104439910A (zh) | 六角压扁收口自锁螺母的毛坯挤压成型方法 | |
CN212945219U (zh) | 一种钛合金碗状零件锻压模具 | |
CN113617994A (zh) | 一种长颈轴管热挤压成形工艺及其模具 | |
CN106891279A (zh) | 异形砂轮成型模具及其压头组件和压头 | |
CN113690705A (zh) | 一种高精度usb type-c壳体的生产工艺 | |
CN209035257U (zh) | U型铝模板冲孔模具 | |
CN208496215U (zh) | 一种加强型调心滚子轴承保持架修整工装 | |
CN207414039U (zh) | 一种阀螺钉挤压模具 | |
JPH07214193A (ja) | プレス機械の精密せん断金型 | |
CN210412366U (zh) | 一种螺栓成型模具 | |
CN214290410U (zh) | 一种具有定位和倒角功能的翻孔凸模 | |
CN212822082U (zh) | 一种冲裁模 | |
CN221715419U (zh) | 一种汽车电驱动后桥钢板座落料-冲孔复合模具 | |
CN114178781B (zh) | 反应堆压力容器用垫圈固定夹的制造方法 | |
CN210733065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阀门铝模 | |
CN208866237U (zh) | 一种冲头 | |
CN212370986U (zh) | 一种用于加工细纱机钢领毛坯的一次冲压成型模具 | |
CN218079982U (zh) |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高强度冲压模具 | |
CN208004628U (zh) | 一种高精度整形模具 | |
CN218134467U (zh) | 一种防裂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