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46842A -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相关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剂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相关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剂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46842A
CN117546842A CN202311661160.6A CN202311661160A CN117546842A CN 117546842 A CN117546842 A CN 117546842A CN 202311661160 A CN202311661160 A CN 202311661160A CN 117546842 A CN117546842 A CN 117546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atile oil
extract
salt
plant
borneol ace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611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真真
陈庭倬
李艳芬
荣波
牟天秀
肖昌彬
周海伟
任丹
何其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New Chaoyang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New Chaoyang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New Chaoyang Crop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New Chaoyang Crop Scie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46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68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02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21/00Plant growth regulato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Botan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乙酸龙脑酯或其盐、含有乙酸龙脑酯的植物提取物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在农业领域,酸龙脑酯或其盐、含有乙酸龙脑酯的植物提取物用法较为单一。本发明提供一种酸龙脑酯或其盐、含有乙酸龙脑酯的植物提取物的新应用,具体是将其用于促进植物生长。

Description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相关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剂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酯类化合物及多种含有酯类化合物的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乙酸龙脑酯,又称为乙酸冰片酯。天然存在于冷杉油以及一些松科植物精油中,通常以左旋体存在。可自精油中单离获得,也可用醋酸酐将左旋龙脑进行乙酰化制成。
乙酸龙脑酯的用途分为:①用作香料。用于化妆品、香皂及室内消毒杀菌剂、室内空气清新剂、室内喷雾香精、浴用香精和爽身粉原料;常用以配制馥奇、熏衣草、古龙、素心兰以及森林型等香型香精。②用作食用香料。可用于配制薄荷、菠萝和香辛料香型香精。③乙酸冰片酯还可用作硝酸纤维素溶剂和增塑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次发现乙酸龙脑酯对植物有促进生长的效果,扩大了乙酸龙脑酯的应用范围,也为农业中调控植物生长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试验发现,乙酸龙脑酯能够显著促进对玉米,小麦,白菜,黄瓜,水稻等多种作物的生长,包括其植株的高度,茎粗,叶片光合速率,根长等多种指标。本发明提供了乙酸龙脑酯或其盐、异构体,或者所述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异构体的植物提取物在制备生物刺激剂中的应用。
或者,提供了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其实以向植物施加乙酸龙脑酯来实现。
促进生长,是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生长,或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本发明中,所述促进植物生长包括促进发芽,或促进根、茎、叶或花果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生长。例如,促进根长、茎粗、株高、叶宽、叶长、叶片数量、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产量的增长等等。
本发明还发现,缬草,蛇床子,砂仁提取物也都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进一步通过色谱法进行检测发现,这些提取物中都含有乙酸龙脑酯。
基于这一发现,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异构体的植物提取物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所述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选自缬草,蛇床子,砂仁,冷杉果,艾叶,桂枝,连翘,鱼腥草等提取物,同时乙酸龙脑酯还已知存在于其他松科植物精油中。
本发明研究发现,植物提取物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低至1mg/ml、高到数百mg/ml,均具备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基于此,本发明中,可以选取乙酸龙脑酯含量在1mg/ml以上的植物提取物,进一步可以选自1~1000mg/ml,更进一步选自10~500mg/ml。上述含量范围仅仅是举例,不应理解为含量仅限于上述范围。
在本发明试验证明了乙酸龙脑酯具备上述活性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含有乙酸龙脑酯的蛇床子提取物、砂仁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缬草提取物的相似活性,可以合理预期,只要是含有乙酸龙脑酯的植物提取物,均能够产生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缬草,是为败酱科植物。缬草常作为中药材使用,常用作药材的缬草,选自败酱科植物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或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Var.LatifoliaMiq)的根、根茎。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L.)Cuss.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
鱼腥草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到上述各种提取物中均含有不同含量的乙酸龙脑酯。
另外,西伯利亚产松叶油中乙酸龙脑酯含量高达30%~40%,鱼腥草挥发油中的含量约10~30mg/mL,砂仁挥发油中约300~400mg/mL,缬草挥发油中约10~30mg/mL,蛇床子挥发油中约90~130mg/mL,艾叶挥发油中含量约0.2~0.5mg/mL,连翘挥发油中含量约0.3~0.6mg/mL。
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本发明检测方法,如下几种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分别为:
原料 含量μg/ml 保留时间min
鱼腥草挥发油 18600.8279 5.303
砂仁挥发油 334810.3980 5.306
缬草挥发油 17150.3876 5.303
蛇床子挥发油 113080.5001 5.302
艾叶挥发油 344.040 5.302
连翘挥发油 460.288 5.303
桂枝挥发油 42.938 5.302
除上述植物外,还有其他植物中也含有乙酸龙脑酯:防己,乳香,生姜,仙鹤草,紫苏,零陵香,枇杷叶,肉桂,桑白皮,石菖蒲,辛夷,玉竹,郁金,芫荽,凌霄花,菊花,金银花,厚朴,丹参,北五味子,巴戟天,细辛,吴茱萸,满山红,佛手,莪术等。
所述异构体,包括立体异构体、光学异构体等等。
乙酸龙脑酯有两种光学异构体,即左旋体(l-体)、右旋体(d-体)。l-体存在于松杉类树的针叶油中,如加拿大铁杉、白冷杉、白云杉、赤云杉和东方云杉等的叶油中,也存在于芫荽、百里香和Chemicalbook缬草精油中;而d-体多存在于松类的针叶油中,如白霜卡里松、黑松等针叶精油中;也存在于薰衣草精油中;柏树叶中也有。
乙酸异龙脑酯为乙酸龙脑酯的常见异构体。
本发明中,乙酸龙脑酯或其盐、异构体,或者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异构体的植物提取物作为生长促进剂的活性成分,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产品联合使用。
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组合方式:
(1)蛇床子提取物、砂仁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缬草提取物中的一种,与乙酸龙脑酯配伍使用;
(2)蛇床子提取物与砂仁提取物配伍使用;
(3)蛇床子提取物与鱼腥草提取物配伍使用;
(4)蛇床子提取物与缬草提取物配伍使用;
(5)砂仁提取物与鱼腥草提取物配伍使用;
(6)砂仁提取物与缬草提取物配伍使用;
(7)鱼腥草提取物与缬草提取物配伍使用;
(8)蛇床子提取物、砂仁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配伍使用;
(9)蛇床子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缬草提取物配伍使用;
(10)蛇床子提取物、砂仁提取物、缬草提取物配伍使用;
(11)砂仁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缬草提取物配伍使用;
(12)蛇床子提取物、砂仁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缬草提取物配伍使用;等。
本发明中所述“生物刺激剂”,包含某些成分和微生物的物质,这些物质施用于植物本身或者其根围时,对植物的自然进程起到积极的刺激作用,包括加强或有益于植物的生理机能、营养吸收、非生物胁迫抵抗力及作物品质改善,但与营养成分无关。
本发明中所述“生长促进剂”,是指植物生长促进剂,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生长,或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的生物活性物质。
本发明发现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属于天然植物生长促进剂。
本发明中,所述提取物是水或/和有机溶剂的提取物。
乙酸龙脑酯,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醇类溶剂、酯类溶剂、酮类溶剂、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醇”,是脂肪烃、脂环烃或芳香烃侧链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醇作为溶剂被广泛使用,而且价廉。本发明所述“醇类溶剂”,一般使用十二碳以下的醇,包括但不限于乙醇或含水乙醇、甲醇或含水甲醇、正丁醇或含水正丁醇。
“酯”,是指酸(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起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本发明所述“酯类溶剂”,选择呈液体状态的低级酯,包括但不限于乙酸乙酯、乙酸甲酯。
“酮”,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本发明所述“酮类溶剂”,选择呈液体状态的低级酮,包括但不限于丙酮。
本发明中,所述含水乙醇中乙醇含量选自5~95%v/v,进一步选自10~95%v/v,例如可以选自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v/v等浓度的乙醇。
所述含水甲醇中甲醇含量选自5~95%v/v,进一步选自10~95%v/v。例如可以选自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或95%v/v等浓度的甲醇。
本发明提取方法,采用常规植物提取方法即可,例如可以选择但不限于加热提取、渗滤提取、超声提取、微波提取、浸渍提取、超临界提取等等。
在提取以后,还包括其他的常规制备步骤,例如过滤、浓缩、离心、干燥、蒸发等等。
挥发油,又名精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具有芳香气味。
挥发性,是指液态物质在低于沸点的温度条件下转变成气态的能力,以及一些气体溶质从溶液中逸出的能力。
本发明所述提取物,还可以是挥发油或者含有挥发油的提取物,例如蛇床子挥发油、含有蛇床子挥发油的有机溶剂提取物、含有蛇床子挥发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含有蛇床子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液、缬草挥发油、含有缬草挥发油的有机溶剂提取物、含有缬草挥发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含有缬草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液、砂仁挥发油、含有砂仁挥发油的有机溶剂提取物、含有砂仁挥发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含有砂仁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液、鱼腥草挥发油、含有鱼腥草挥发油的有机溶剂提取物、含有鱼腥草挥发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含有鱼腥草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液,等等。
挥发油常用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浸提法、吸附法等(参见《植物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22.7,第100-110页)。
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与水不相混合,但受热后,挥发油的蒸气压与水的蒸气压总和在与大气压相等的情况下,溶液即沸腾,挥发油和水蒸气一起被蒸馏出来,再根据两者不相溶的原理,将挥发油分离。该方法的操作流程为:加热植物材料与水的混合物、形成水蒸气、冷凝水蒸气、收集冷凝液。当冷凝液分层后,挥发油和水将自动分离。取油层,即得挥发油,若将冷凝液体全部收集,则得到含有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提取液。
浸提法:利用挥发油能很好地溶解于某些挥发性溶剂中,从植物中提取挥发油,再减压蒸除溶剂,得到含有挥发油的浸膏。常用的溶剂有高浓度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等)、石油醚、乙醚、正己烷等等。
吸附法:多为物理吸附,由范德华力所引起。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活性炭等。吸附为发热过程,即体系的熵减小,降低了界面自由能,是一个自动过程。吸附多为多分子吸附,吸附剂本身不发生变化,通过脱附,就能回收挥发油。
另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现也常被用于提取挥发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是指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所以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组合而成的。
为尽可能提取植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可对植物进行粉碎过筛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提取时,加入的溶剂与植物的液料比为6~10:1(v/v),例如可以是6:1、6.5:1、7:1、7.5:1、8:1、8.5:1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热提取时,可以采用加热浸取或加热回流的方式提取,其提取时的温度为40℃~95℃,例如可以是40℃、45℃、50℃、55℃、60℃、65℃、70℃、75℃、80℃、85℃、90℃、95℃等。
提取次数根据需求选择,一般选取1~4次,其中提取次数以2或3次为宜。
另外,本发明中的超声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提取等常规提取方式的提取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常规调整得到。
现有技术中报道了上述各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例如:
“朱化雨,宋兴良,孙爱德.蛇床子超临界CO2萃取成分GC-MS分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06):49-55.”,该文献报道了,以乙醚为改性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中药蛇床子的有效成分,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水蒸气蒸馏法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法的产率较高,总萃取率为8.46%。“朱缨,顾瑶华,朱磊.GC-MS法分析两产地蛇床子中挥发油成分[J].中国药房,2008(33):2603-2605.”,报道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蛇床子挥发油。
“杨杰.缬草精油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活性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公开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缬草挥发油。中国专利申请CN106281708A、CN111733016A中也公开了提取缬草挥发油的方式,是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中国专利申请CN108998243A中公开采用正己烷进行微波辅助提取。
“黄绿,付兴情,肖佳等.阳春砂仁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报,2020,43(02):42-46.”,公开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砂仁挥发油。“林敬明,郑玉华,陈飞龙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砂仁挥发油成分分析[J].中药材,2000,23(01):37-39.”,公开了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砂仁挥发油。
“张成成,杨凌宇,格日勒等.超临界CO2萃取鱼腥草挥发油的工艺优化[J].江西中医药,2017,48(06):63-65.”,公开了“研究超临界CO2萃取鱼腥草挥发油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考察萃取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萃取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45℃,时间100min,分离Ⅰ的压力为7MPa;温度为50℃,CO2的流量控制在45kg/h,其挥发油得率为1.98%”。“张壮丽,赵宁,赵志鸿等.鱼腥草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J].中国医药科学,2015,5(01):82-85.”,“研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品鱼腥草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粉碎度、浸泡时间、料液比和回流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水蒸汽蒸馏提取干品鱼腥草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材粉碎至粗粉,料液比1∶10(g/g),浸泡10h,加热回流10h。”
本发明中所述植物包括但不限于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例如小十字花科蔬菜、大田作物、果树类、茄果类,以及其他类作物。
茄果类蔬菜是指茄科(Solanaceae)植物中以浆果为食用器官的蔬菜,例如番茄,辣椒,黄瓜。
十字花科蔬菜根据其食用部位可分为叶菜(大白菜)、薹菜(红菜薹、广东菜心)、结球类(结球甘蓝)、花球类(花菜、青花菜)以及地下块茎类(萝卜)蔬菜。
果树是指果实可食的树木,能提供可供食用的果实、种子的多年生植物及其砧木的总称。
大田作物,包括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棉花、牧草等。
所述“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纤维作物(如棉、麻等)、油料作物(如芝麻、花生等)、糖料作物(如甘蔗、甜菜等)、嗜好作物(烟草)、药用作物、染料作物、观赏作物、水果(如柑橘、猕猴桃、樱桃、梨、苹果等)和其他经济作物(如莴笋、辣椒、小白菜、生菜、上海青)等。
所述“粮食作物”,包括但不限于谷类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等)及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生物刺激剂或植物生长促进剂,它是以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为活性成分。
如上所述,所述植物提取物包括蛇床子提取物、砂仁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之一或多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产品中,可直接将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作为单剂使用,本发明所述“单剂”,是指仅以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作为唯一活性成分,且不加入其他辅料的产品。
为了使产品更稳定、便于运输保存,可将其制成农用产品,例如加入辅料制成相应的剂型,辅料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的辅料,例如,分散剂、润湿剂、粘结剂、乳化剂、稳定剂、溶剂等等。
另一方面,本发明所述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可以作为增效成分与叶面肥、水溶肥、复合肥、农药、或生物刺激剂等产品复合使用。
本发明中,所述农用产品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水剂、母液或母粉。
乳油是农药制剂的一种,它是将较高浓度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加乳化剂而成的液体。一般用大量水稀释成稳定的乳状液后,用喷雾器散布,也可以进行低容量喷雾以至超低量喷雾。可直接使用或加水稀释后喷洒在作物上。
可湿性粉剂,是将原药、填料、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等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很细的干剂。
悬浮剂是指将固体原药以4微米以下的微粒均匀分散于水中的制剂,国际代号为SC,粒度细,一般粒径0.1~3μm,悬浮率高。悬浮剂分为水悬浮剂和油悬浮剂两种。水悬浮剂是水作悬浮介质,油悬浮剂是以油类为悬浮介质,不含水。常用的油类为植物油,如玉米油、菜籽油等。悬浮剂可以完全不用有机溶剂,是加工固态原药的好剂型。悬浮剂是悬浮于水中的固体粉末和液体混合物,需要在使用前摇匀,然后加水稀释后喷洒在作物上。悬浮剂易于携带和稀释,能够均匀地喷洒在作物上,具有较好的附着性和持效性。
粉剂是指原药粉末,或者加入一定稀释剂后制备的粉末。它可以直接用简单的喷粉器喷洒在作物上,工作效率高,作物附着力小,残留量少,不易产生药物损伤。
粒剂,即颗粒剂,是将原药与载体、黏着剂、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等助剂混合造粒所得到的一种固体剂型。它的性能要求主要有细度、均匀度、贮存稳定性、硬度、崩解性等。颗粒剂是固体剂型中粒径最大的,直径300~1700um,具有使用简单向外扩散小、药效持久的优点。
水剂是原药的水溶液,药剂以离子或分子状态均匀分散在水中,药剂的浓度取决于原药的水溶解度,一般情况是其最大溶解度,使用时再兑水稀释。
母液或母粉,是原药加工而成的半成品,需继续加工制备成终产品。
本发明中,使用时,将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制成的单剂或制成的农用产品用于处理种子、喷施叶面或根部施用。
本发明中,将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或其产品配成溶液使用,用于促进种子萌芽或植物生长时,溶液中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的浓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包括但不限于选自0.01~5000ppm,可以选自500~3000ppm,1000~2000ppm,具体如1000±100ppm......1500±100ppm......2000±100ppm......2500±100ppm等等,例如选自0.01ppm,......0.02ppm,......0.03ppm,......0.1ppm,......0.2ppm,......0.3ppm,......1.0ppm,......2.0ppm,......3.0ppm,......10ppm,......20ppm,......30pp m等等。
所述处理种子,是将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制成的单剂或制成的农用产品与种子混合,使种子表面附着或吸收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
说明书附图
图1针对水稻的促长结果;左侧为空白对照,右侧为乙酸龙脑酯20ppm;
图2针对玉米的促长结果;左侧为空白对照,右侧为乙酸龙脑酯20ppm;
图3针对小白菜的促长结果;左侧为空白对照,右侧为乙酸龙脑酯20ppm;
图4蛇床子挥发油色谱图;
图5为缬草挥发油气相色谱检测图谱;
图6为缬草乙醇提取物气相色谱检测图谱;
图7乙酸龙脑酯图谱(标准品);
图8砂仁挥发油图谱;
图9鱼腥草挥发油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当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指出的是,以下若有未特别详细说明之过程,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实现或理解的。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视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得到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乙酸龙脑酯活性实验
将培养至株高10cm的小麦苗/玉米苗/小白菜苗采用叶喷的方式进行试验,叶喷时按照每片叶片湿润的标准进行喷药,处理完成后放置培养室,培养室温度为22℃~25℃,湿度为60%~68%。小白菜整个过程用药2次,每次间隔7天,玉米何小麦整个过程用药1次,每个处理不少于20棵植株。阳性对照处理喷施推荐浓度5000倍的海藻提取物(10%粉剂,海鲸灵,2022年4月由厂家提供),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CK),乙酸龙脑酯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参见下列表格),施药后各处理组在相同自然条件下进行培养。
海藻提取物使用时,采用无菌水直接配置(下同)。乙酸龙脑酯使用时,使用无菌水配置,并添加适量的乙醇(如1%)、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确保乙酸龙脑酯在水中分散均匀。
调查方法:试验前期苗子从催芽开始所有条件均保持一致,选择长势一致,大小均一的试验材料,可视为前期所有处理指标均一致,只计算给药后各个指标的增长率即可,第二次施药后一周进行调查,分别测定株高,根长,叶宽,叶厚,茎粗,SPAD,株鲜重以及根鲜重。其中叶宽单位为mm,叶厚为mm,株鲜重为g,株高为cm,根长为cm,茎粗为mm,根鲜重为g。
计算药后不同处理各个指标的增长率
增长率=(处理指标-空白指标)*100%/空白指标。
施药7-14天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的数据均为平均值。实验结果:
(1)针对小白菜
表1不同处理针对各个指标的测试结果
处理 叶宽 叶厚 SPAD 株鲜重 株高 根长 根鲜重 茎粗
CK 8.07 0.42 31.27 17.95 15.35 17.84 7.95 5.12
1000ppm 8.23 0.48 35.87 18.54 16.38 18.36 8.44 5.36
100ppm 8.86 0.51 38.97 19.93 16.80 18.95 9.01 5.79
10ppm 9.93 0.58 41.63 23.32 18.92 21.17 10.35 6.22
1ppm 9.05 0.46 38.23 20.37 17.16 19.80 9.42 5.77
海藻提取物 9.72 0.55 36.65 22.84 18.65 20.88 10.06 6.08
表2不同处理针对各个指标的增长率(%)测试结果
处理 叶宽 叶厚 SPAD 株鲜重 株高 根长 根鲜重 茎粗
CK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00ppm 1.98 14.29 14.71 3.29 6.71 2.91 6.16 4.69
100ppm 9.79 21.43 24.62 11.03 9.45 6.22 13.33 13.09
10ppm 23.05 38.10 33.13 29.92 23.26 18.67 30.19 21.48
1ppm 12.14 9.52 22.26 13.48 11.79 10.99 18.49 12.70
海藻提取物 20.45 30.95 17.20 27.24 21.50 17.04 26.54 18.75
(2)针对玉米
表3不同处理针对各个指标的测试结果
处理 叶宽 叶厚 SPAD 株鲜重 株高 根长 根鲜重 茎粗
CK 1.48 0.10 28.95 1.22 34.92 25.30 2.69 3.05
1000ppm 1.58 0.11 32.36 1.31 36.20 26.22 2.84 3.27
100ppm 1.65 0.12 33.27 1.37 37.83 27.20 2.97 3.35
10ppm 1.72 0.15 37.52 1.59 39.75 29.80 3.36 3.84
1ppm 1.63 0.12 35.03 1.39 37.90 27.60 2.96 3.36
海藻提取物 1.70 0.14 34.88 1.48 38.94 28.46 3.25 3.75
表4不同处理针对各个指标的增长率(%)测试结果
处理 叶宽 叶厚 SPAD 株鲜重 株高 根长 根鲜重 茎粗
CK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00ppm 6.76 10.00 11.78 7.38 3.67 3.64 5.58 7.21
100ppm 11.49 20.00 14.92 12.30 8.33 7.51 10.41 9.84
10ppm 16.22 50.00 29.60 30.33 13.83 17.79 24.91 25.90
1ppm 10.14 20.00 21.00 13.93 8.53 9.09 10.04 10.16
海藻提取物 14.86 40.00 20.48 21.31 11.51 12.49 20.82 22.95
(3)针对甘蓝
表5不同处理针对各个指标的测试结果
处理 叶宽 叶厚 SPAD 株鲜重 株高 根长 根鲜重 茎粗
CK 7.25 0.64 30.58 15.57 14.38 18.42 8.46 4.82
1000ppm 7.69 0.68 32.61 16.39 15.79 19.57 9.03 5.15
100ppm 8.12 0.72 33.29 17.22 16.05 20.25 9.25 5.31
10ppm 9.11 0.81 37.25 19.35 18.38 22.58 10.71 6.22
1ppm 8.25 0.71 33.46 17.68 16.24 20.10 9.17 5.28
海藻提取物 9.05 0.74 33.72 18.86 18.16 22.53 10.52 5.97
表6不同处理针对各个指标的增长率(%)测试结果
处理 叶宽 叶厚 SPAD 株鲜重 株高 根长 根鲜重 茎粗
CK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00ppm 6.07 6.25 6.64 5.27 9.81 6.24 6.74 6.85
100ppm 12.00 12.50 8.86 10.60 11.61 9.93 9.34 10.17
10ppm 25.66 26.56 21.81 24.28 27.82 22.58 26.60 29.05
1ppm 13.79 10.94 9.42 13.55 12.93 9.12 8.39 9.54
海藻提取物 24.83 15.63 10.27 21.13 26.29 22.31 24.35
实施例2蛇床子挥发油活性实验
取蛇床子药材,粉碎,采用水蒸气蒸馏装置,浸泡润湿,回流提取,直至不再有挥发油被提取,停止加热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从挥发油提取装置中收集挥发油,得到蛇床子挥发油。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不同蛇床子挥发油的成分,选择色谱柱DB-1毛细管柱(100%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30m×0.25mm,0.25μm);柱温100℃,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FID)温度250℃;分流比10:1。结果如图4所示。图4为蛇床子挥发油气相色谱检测图谱,其中,乙酸龙脑酯含量为113080.5001μg/ml。
通过植株室内促长试验,具体试验流程为:将培养至株高5-10cm长势一致的小麦苗/玉米苗/小白菜苗采用叶喷的方式进行试验,叶喷时按照每片叶片湿润的标准进行喷药,处理完成后放置培养室,培养室温度为22℃~25℃,湿度为60%~68%。小白菜整个过程用药2次,每次间隔7天,玉米和小麦整个过程用药1次,每个处理至少20棵植株。阳性对照处理喷施推荐浓度5000倍的海藻提取物(10%粉剂,海鲸灵,2022年4月由厂家提供),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蛇床子挥发油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参见下列表格),施药后各处理组在相同自然条件下进行培养。
蛇床子挥发油使用时,使用无菌水配置,并添加适量的乙醇(如5%)、表面活性剂(如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确保蛇床子挥发油在水中分散均匀(其他挥发油使用时按此配置)。
调查方法:试验前测量每棵幼苗地上部分的高度和最新叶SPAD值,第二次施药后一周进行调查,测量地上部分的高度和同一片叶SPAD值,测定SPAD时连续测定3次,取平均值记录。同时测定根长,株鲜重以及根鲜重。计算药前和药后株高增长率和株高相对增长率,药前和药后SPAD值增长率和相对增长率,根长增长率,株鲜重增长率以及根鲜重增长率。(注:由于药前无法测量根长以及株鲜重和根鲜重,试验前期苗子从催芽开始所有条件均保持一致,选择长势一致,大小均一的试验材料,可视为前期所有处理指标均一致,只计算药后增长率即可。)
株高增长率=(处理后株高-处理前株高)*100%处理前株高;
相对增长率=(处理株高增长率-空白株高增长率)*100%/空白株高增长率;
SPAD变化值=处理后SPAD-处理前SPAD;
根长增长率=(处理根长-空白根长)*100%/空白根长;
株鲜重增长率=(处理株鲜重-空白株鲜重)*100%/空白株鲜重;
根鲜重增长率=(处理根鲜重-空白根鲜重)*100%/空白根鲜重。
试验处理设置如表7所示进行叶片施药,施药7-14天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的数据均为平均值。
表7试验处理设置
编号 编号 稀释倍数
1 空白对照 -
2 蛇床子挥发油 100
3 蛇床子挥发油 1000
4 蛇床子挥发油 10000
5 蛇床子挥发油 10000
6 海藻提取物 5000
表8小白菜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9小白菜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10玉米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11玉米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6小麦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12小麦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实施例3缬草挥发油的生物活性
挥发油:取缬草药材,粉碎,采用水蒸气蒸馏装置,浸泡润湿,回流提取,直至不再有挥发油被提取,停止加热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从挥发油提取装置中收集挥发油,得到缬草挥发油。
乙醇提取物:取缬草药材粗粉适量,分别采用无水乙醇,固液比为1:8,超声提取1h,提取2次,合并2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干,得到缬草乙醇提取物。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不同缬草提取物的成分,选择色谱柱DB-1毛细管柱(100%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30m×0.25mm,0.25μm);柱温100℃,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FID)温度250℃;分流比10:1。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图5为缬草挥发油气相色谱检测图谱,图6为缬草乙醇提取物气相色谱检测图谱。其中,缬草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含量为17150.3876μg/ml。如图6所示,缬草乙醇提取物中同样含有乙酸龙脑酯,含量低于挥发油。
通过植株室内促长试验,具体试验流程为:将培养至株高5-10cm长势一致的小麦苗/玉米苗/小白菜苗采用叶喷的方式进行试验,叶喷时按照每片叶片湿润的标准进行喷药,处理完成后放置培养室,培养室温度为22℃~25℃,湿度为60%~68%。小白菜整个过程用药2次,每次间隔7天,玉米和小麦整个过程用药1次,每个处理至少20棵植株。阳性对照处理喷施推荐浓度5000倍的海藻提取物(10%粉剂,海鲸灵,2022年4月由厂家提供),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缬草挥发油、乙醇提取物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参见下列表格),施药后各处理组在相同自然条件下进行培养。
调查方法:试验前测量每棵幼苗地上部分的高度和最新叶SPAD值,第二次施药后一周进行调查,测量地上部分的高度和同一片叶SPAD值,测定SPAD时连续测定3次,取平均值记录。同时测定根长,株鲜重以及根鲜重。计算药前和药后株高增长率和株高相对增长率,药前和药后SPAD值增长率和相对增长率,根长增长率,株鲜重增长率以及根鲜重增长率。(注:由于药前无法测量根长以及株鲜重和根鲜重,试验前期苗子从催芽开始所有条件均保持一致,选择长势一致,大小均一的试验材料,可视为前期所有处理指标均一致,只计算药后增长率即可。)
株高增长率=(处理后株高-处理前株高)*100%处理前株高;
相对增长率=(处理株高增长率-空白株高增长率)*100%/空白株高增长率;
SPAD变化值=处理后SPAD-处理前SPAD;
根长增长率=(处理根长-空白根长)*100%/空白根长;
株鲜重增长率=(处理株鲜重-空白株鲜重)*100%/空白株鲜重;
根鲜重增长率=(处理根鲜重-空白根鲜重)*100%/空白根鲜重。
试验处理设置如表13所示进行叶片施药,施药7-14天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的数据均为平均值。
表13试验处理设置
/>
表14小白菜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15小白菜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16玉米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
表17玉米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18小麦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19小麦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
实施例4砂仁挥发油的生物活性
取砂仁药材,粉碎,浸泡润湿,采用水蒸气蒸馏装置,提取挥发油,直至不再有挥发油被提取,停止加热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从挥发油提取装置中收集挥发油,得到砂仁挥发油。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挥发油的成分,选择色谱柱DB-1毛细管柱(100%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30m×0.25mm,0.25μm);柱温100℃,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FID)温度250℃;分流比10:1。
图8为砂仁挥发油气相色谱检测图谱,其中,乙酸龙脑酯含量为334810.3980μg/ml。
试验方法和调查方法参考实施例2
试验处理设置如表20所示进行叶片施药,施药7-14天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的数据均为平均值。
表20试验处理设置
编号 编号 稀释倍数
1 空白对照 -
2 砂仁挥发油 100
3 砂仁挥发油 1000
4 砂仁挥发油 10000
5 砂仁挥发油 100000
6 海藻提取物 5000
表21小白菜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22小白菜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23玉米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24玉米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实施例5鱼腥草挥发油的生物活性
取鱼腥草药材,粉碎,浸泡润湿,采用水蒸气蒸馏装置,提取挥发油,直至不再有挥发油被提取,停止加热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从挥发油提取装置中收集挥发油,得到鱼腥草挥发油。
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挥发油的成分,选择色谱柱DB-1毛细管柱(100%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30m×0.25mm,0.25μm);柱温100℃,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FID)温度250℃;分流比10:1。
图9为鱼腥草挥发油气相色谱检测图谱,其中,乙酸龙脑酯含量为18600.8279μg/ml。
试验方法和调查方法参考实施例2
试验处理设置如表25所示进行叶片施药,施药7-14天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的数据均为平均值。
表25试验处理设置
表26小白菜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27小白菜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28玉米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表29玉米用药前后各处理组指标测定结果
/>

Claims (14)

1.乙酸龙脑酯或其盐、异构体,或者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异构体的植物提取物在制备生物刺激剂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酸龙脑酯或其盐、异构体,或者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异构体的植物提取物在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包括蛇床子提取物、砂仁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西伯利亚产松叶油、艾叶挥发油、连翘挥发油、桂枝挥发油之一或多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床子提取物选自蛇床子挥发油或者含有蛇床子挥发油的提取物;所述砂仁提取物选自砂仁挥发油或含有砂仁挥发油的提取物;所述鱼腥草提取物选自鱼腥草挥发油或含有鱼腥草挥发油的提取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中,含有乙酸龙脑酯在1mg/ml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中,含有乙酸龙脑酯1~1000mg/ml。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植物生长包括促进种子萌发,或/和促进根、茎、叶或花果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生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被促进生长的植物包括十字花科蔬菜、大田作物、果树、茄果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将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者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制成农用产品使用,农用产品中还包括辅料,所述辅料为分散剂、润湿剂、粘结剂、乳化剂、稳定剂、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的剂型为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水剂、母液、母粉、微乳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片剂、烟剂、缓释剂、种衣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者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制成的农用产品与叶面肥、水溶肥、复合肥、农药、或生物刺激剂联合使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将乙酸龙脑酯或其盐、或者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的植物提取物的单剂或制成的农用产品处理土壤、种子、喷施叶面或灌根。
13.一种生物刺激剂或植物生长促进剂,其特征在于:它是以(1)乙酸龙脑酯或其盐、异构体;或者(2)含有乙酸龙脑酯或其盐、异构体的植物提取物为活性成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物刺激剂或植物生长促进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选自包括蛇床子提取物、砂仁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西伯利亚产松叶油、艾叶挥发油、连翘挥发油、桂枝挥发油之一或多种的混合物。
CN202311661160.6A 2023-08-30 2023-12-06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相关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剂的应用 Pending CN1175468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065121 2023-08-30
CN202311106512 2023-08-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6842A true CN117546842A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12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61160.6A Pending CN117546842A (zh) 2023-08-30 2023-12-06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相关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剂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468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1954B (zh) 对得自植物材料的药学活性大麻类物质的提取
Schearer Components of oil of tansy (Tanacetum vulgare) that repel Colorado potato beetles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Won et al. Phenolic compounds in sorghum leaf extracts and their effects on weed control
CN107982298B (zh) 艾草精油的提取方法及在抑制植物病菌方面的应用
Aćimović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ssential oil and hydrosol composition of sweet wormwood (Artemisia annua L.) from Serbia
Amini et al.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compound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Lippia citriodora
Karimkhani et al.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α-pinen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Immaroh et al. Eucalyptus globulus essential oil extraction method
CN112088905B (zh) 红果黄鹌菜在杀螨杀虫方面的用途及其生物防治药剂和制备方法
Onayade et al. Composition of the herb essential oil of Hyptis spicigera Lam.
Maurya et al.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spicy essential oils
CN117546842A (zh) 一种酯类化合物及相关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剂的应用
Madaki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light and storage on the stability of neem (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 seeds oil extract
Velikorodov et al.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ssential Oils from Wildgrowing and Introduced Plants of the Astrakhan Region
Al-Breiki et al. Comparative GC-MS analysis, in-vitro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he essential oils isolated from the peel of Omani lime
CN107751252B (zh) 杜香枝叶总挥发油在防治储粮害虫中的应用
CN117546876A (zh) 一种缬草类中药材提取物作为生物刺激剂的应用
Saebi et al.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hyssop (Hyssopus officinalis L.) affected by precision harvesting
Emishaw Extraction, Optim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ssential oil from Vetiver (vetiveria zizanioides) Grass Root by Steam Distillation for Perfume Application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School of Chemical and Bio Engineering
Chetouani et al. Water stress effect o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lemongrass essential oils in glass greenhouses: Juvenile and adult stages
Waithaka et al. Making of perfumes from essential oils extracted from lavender plant collected from Egerton University, Main Campus Njoro, Kenya
Roslan Characterization of essential oil from Malaysian curry leaves
KR100649694B1 (ko) 살초 활성을 지니는 긴병꽃풀 정유를 포함하는 제초제조성물
Al-Shaer Reversed-Phase HPLC Determination of Citral in Locally Grown Lemon Grass Harvested at Different Season.
Kruger Development of Siphonochilus aethiopicus as a treatment for colds and influenza and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volatiles of an insect repell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