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45580A - 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45580A
CN117545580A CN202380011232.4A CN202380011232A CN117545580A CN 117545580 A CN117545580 A CN 117545580A CN 202380011232 A CN202380011232 A CN 202380011232A CN 117545580 A CN117545580 A CN 117545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ositive
driving member
cutting
positi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800112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海军
李爱霞
谢英豪
李长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45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455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及处理方法,该自动化装置包括箱体、裁切上料机构以及脉冲发生机构。箱体具有腔体,腔体具有开口,裁切上料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转轴、多个第一夹料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切割件,多个第一夹料组件围绕转轴外周环形均匀分布,第一夹料组件包括第一夹头以及延伸部,延伸部连接于第一夹头与转轴之间,第一夹头能够夹持正极片并随转轴转动至临近于开口,切割件设置于第一夹头附近,且切割件能够切割正极片,脉冲发生机构包括第二夹料组件以及第三夹料组件,第二夹料组件与第三夹料组件均能够夹持正极片穿过开口且均能够通电,从而能够通过自动化装置对正极片进行自动裁切上料以及脉冲放电处理。

Description

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的正极片处理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的需求量激增,但是由于电池的使用寿命较短,因此废弃电池的数量也激增。从而,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并且缓解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需要对废弃电池包括的正负极材料、正负集流体、电池外壳等进行分离回收。其中,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对正极片进行脉冲放电处理,将正极片包括的正极材料以及正集流体分离,以实现回收。
但是,目前的脉冲放电处理装置,需要对正极片剪裁后再人工进行上料,无法实现正极片的自动裁切上料,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能够对正极片进行自动裁切上料以及脉冲放电处理,自动化程度高。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处理方法,通过使用前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自动化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对正极片进行裁切上料以及脉冲放电处理,自动化程度高,处理效率高。
为达到此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具有腔体,且所述箱体的一侧具有连通于所述腔体的开口;
裁切上料机构,所述裁切上料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转轴、多个第一夹料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切割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转轴转动,多个所述第一夹料组件围绕所述转轴外周环形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夹料组件包括第一夹头以及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转轴之间,所述第一夹头能够夹持正极片并随所述转轴转动至临近于所述开口,所述切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头附近,且所述切割件能够切割所述正极片;以及,
脉冲发生机构,所述脉冲发生机构包括第二夹料组件以及第三夹料组件,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均至少部分相对所述箱体可活动,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均能够夹持所述正极片穿过所述开口,以使所述正极片在所述腔体内部与外部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能够通电,以在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之间形成脉冲电流。
作为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夹料组件包括第二夹头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夹头能够夹持所述正极片,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夹头与所述箱体之间,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为驱动所述第二夹头相对所述箱体活动;
所述第三夹料组件包括第三夹头以及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夹头能够夹持所述正极片,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三夹头与所述箱体之间,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为驱动所述第三夹头相对所述箱体活动。
作为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一伸缩器,和/或,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第二伸缩器。
作为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一伸缩器以及第一摆动器,所述第一摆动器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器与所述箱体之间,所述第一摆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伸缩器相对所述箱体摆动,所述第一伸缩器的远离所述第一摆动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头,所述第一伸缩器设置为驱动所述第二夹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摆动器;和/或,
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第二伸缩器以及第二摆动器,所述第二摆动器连接于所述第二伸缩器与所述箱体之间,所述第二摆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伸缩器相对所述箱体摆动,所述第二伸缩器的远离所述第二摆动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夹头,所述第二伸缩器设置为驱动所述第三夹头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摆动器。
作为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夹料组件还包括第一电缆,所述第一电缆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夹头与外部控制电路之间,所述第一电缆部分缠绕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外周,或者,所述第二驱动件内设有第一缠绕盘,所述第一电缆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内部,且所述第一电缆部分缠绕于所述第一缠绕盘,所述第一缠绕盘能够相对所述第二驱动件转动,以释放部分所述第一电缆,或使更多的所述第一电缆缠绕于所述第一缠绕盘;
所述第三夹料组件还包括第二电缆,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于所述第三夹头与外部控制电路之间,所述第二电缆部分缠绕于所述第三驱动件的外周,或者,所述第三驱动件内设有第二缠绕盘,所述第二电缆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三驱动件的内部,且所述第二电缆部分缠绕于所述第二缠绕盘,所述第二缠绕盘能够相对所述第三驱动件转动,以释放部分所述第二电缆,或使更多的所述第二电缆缠绕于所述第二缠绕盘。
作为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切割件临近于所述开口设置;或者,
所述裁切上料机构包括多个所述切割件,多个所述第一夹料组件的所述延伸部均设置有所述切割件,且所述切割件与所述第一夹头相间隔。
作为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切割件包括第四驱动件以及刀片,所述第四驱动件临近于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一侧,或者,所述第四驱动件设于所述延伸部,所述刀片连接于所述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设置为驱动所述刀片进行平移或转动,以使所述刀片能够切割所述正极片。
作为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动化装置还包括收容结构,所述收容结构与所述裁切上料机构分别设于所述箱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夹料组件和/或所述第三夹料组件均能够移动正集流体段至所述收容结构。
作为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腔体具有远离所述开口的底部,所述自动化装置还包括收容结构以及传送带组件,所述收容结构与所述裁切上料机构分别设于所述箱体的两侧,所述传送带组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对应于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以及所述第三夹料组件设于所述底部,所述第二端对应于所述收容结构设置,所述传送带组件的所述第一端能够接收自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以及所述第三夹料组件掉落的正集流体段,所述传送带组件能够将所述正集流体段输送至所述收容结构。
作为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支架、多个滚轮、第五驱动件以及带体,所述支架具有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端,多个所述滚轮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且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端均设有所述滚轮,所述第五驱动件能够驱动至少一个所述滚轮转动,所述带体环绕所述支架与多个所述滚轮整体设置,且所述滚轮能够带动部分所述带体运动;
所述带体的朝向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支架的至少所述第一端对应所述第一凹凸结构设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可活动相抵接。
作为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动化装置还包括探测器以及升降机构,所述探测器设于所述箱体的靠近所述收容结构的一侧,所述升降机构承托所述收容结构,且所述升降机构电连接于所述探测器,在所述探测器检测到所述收容结构承载的所述正集流体段与所述箱体的实际相对高度超过预定高度时,所述升降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收容结构下降。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处理方法,采用如前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自动化装置对正极片进行脉冲放电处理,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使一个所述第一夹头夹持部分所述正极片转动至临近于所述开口,且所述正极片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夹头的靠近于所述开口的一侧;
步骤S2、所述第二夹料组件相对所述箱体活动,以夹持所述正极片的端部;
步骤S3、一个所述第一夹头放开所述正极片;
步骤S4、所述第二夹料组件相对所述箱体活动,以使所述正极片的端部进入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驱动件同步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夹头夹持另外一部分所述正极片转动至临近于所述开口;
步骤S5、所述第三夹料组件相对所述箱体活动,以夹持位于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夹头的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的所述正极片;
步骤S6、所述切割件切割位于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之间的所述正极片,得到极片段,所述极片段的两端分别被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以及第三夹料组件夹持;
步骤S7、所述第三夹料组件相对所述箱体活动,以使所述极片段整体进入所述腔体内;
步骤S8、使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通电,以使脉冲电流流向所述极片段,所述极片段包括的正极材料与正集流体段分离,所述正集流体段的两端分别被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以及第三夹料组件夹持。
作为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处理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5之后,所述步骤S6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5a、所述第三夹料组件朝向远离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夹头的方向移动,以使位于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之间的所述正极片绷紧。
作为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处理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动化装置还包括收容结构,在所述步骤S8之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90、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均相对所述箱体活动,以使所述正集流体段通过所述开口脱离于所述腔体并对应于所述收容结构;
步骤S91、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均松开所述正集流体段,使所述正集流体段掉落至所述收容结构上;
或者,所述自动化装置还包括收容结构以及传送带组件,在所述步骤S8之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90′、所述第二夹料组件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均松开所述正集流体段,使所述正集流体段掉落至所述传送带组件上;
步骤S91′、所述传送带组件将所述正集流体段自所述腔体内运送至所述腔体外;
步骤S92′、所述传送带组件继续运送所述正集流体段,直至所述正集流体段自所述传送带组件的远离所述腔体的一端掉落至所述收容结构上。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能够将正极片上料至靠近开口的固定位置,且能够将正极片在该固定位置进行切割的裁切上料机构,以及能够将正极片从该固定位置夹持运送至腔体内的第二夹料组件以及第三夹料组件,从而通过裁切上料机构、第二夹料组件以及第三夹料组件相配合,以能够实现将正极片自动裁切成极片段并上料至第二夹料组件以及第三夹料组件,以供第二夹料组件与第三夹料组件对极片段施加脉冲电流,从而使极片段包括的正极材料与正集流体段相分离,换言之,通过设置裁切上料机构以及脉冲发生机构,并通过裁切上料机构与脉冲发生机构相配合,能够对正极片进行自动裁切上料以及脉冲放电处理,自动化程度高。
更加地,由于多个所述第一夹料组件围绕转轴外周环形均匀分布,因此,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夹头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从而通过裁切上料机构自动裁切上料至脉冲发生机构的极片段的长度均相同,能够使得使用自动化装置对极片段进行脉冲放电处理的处理效果的一致性较好,从而更易于使脉冲放电处理的处理效果保持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自动化装置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自动化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所示自动化装置(省略部分特征,且第二夹头夹持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所示自动化装置(省略部分特征,且第三夹头夹持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所示自动化装置(省略部分特征,且裁切件裁切正极片得到极片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所示裁切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所述第二夹料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所述第二夹料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所示传送带组件(省略带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M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所述自动化装置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所示自动化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B-B向剖视图。
图15为图13中C-C向剖视图。
图16为图13中所示自动化装置(第二夹料组件以及第三夹料组件将正集流体段夹持至位于收容结构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所述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
1、自动化装置;10、箱体;100、腔体;100a、底部;101、开口;11、裁切上料机构;110、第一驱动件;111、转轴;112、第一夹料组件;112a、第一夹头;112b、延伸部;113、切割件;1130、第四驱动件;1131、刀片;1131a、刀刃;12、脉冲发生机构;120、第二夹料组件;1201、第二夹头;1202、第二驱动件;1202a、第一伸缩器;1202b、第一摆动器;1203、第一电缆;1204、第一缠绕盘;121、第三夹料组件;1210、第三夹头;1211、第三驱动件;1211a、第二伸缩器;13、收容结构;130、升降机构;14、传送带组件;140、第一端;141、第二端;142、支架;142a、第一凹凸结构;143、滚轮;143a、避让槽;144、带体;144a、第二凹凸结构;144b、挡板;15、探测器;
2、正极片;2a、端部;20、极片段;200、正集流体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2的自动化装置1,包括箱体10、裁切上料机构11以及脉冲发生机构12。箱体10具有腔体100,且箱体10的一侧具有连通于腔体100的开口101,裁切上料机构11包括第一驱动件110、转轴111、多个第一夹料组件112以及至少一个切割件113,第一驱动件110位于箱体10的一侧,第一驱动件110能够驱动转轴111发生转动,多个第一夹料组件112围绕转轴111外周环形均匀分布,第一夹料组件112包括第一夹头112a以及延伸部112b,延伸部112b可包括但不限于杆状结构以及筒状结构,延伸部112b连接于第一夹头112a与转轴111之间,第一夹头112a能够夹持正极片2并随转轴111转动至临近于开口101,切割件113设置于第一夹头112a附近,即,切割件113邻近于第一夹头112a设置,且切割件113能够切割正极片2,脉冲发生机构12包括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均至少部分相对箱体10可活动,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均能够夹持正极片2穿过开口101,以使正极片2在腔体100内部与外部之间移动,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能够通电,以在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之间形成脉冲电流。
通过设置能够将正极片2上料至靠近开口101的固定位置,且能够将正极片2在该固定位置进行切割的裁切上料机构11,以及能够将正极片2从该固定位置夹持运送至腔体100内的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从而通过裁切上料机构11、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相配合,以能够实现将正极片2自动裁切成极片段20并上料至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以供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对极片段20施加脉冲电流,从而使极片段20包括的正极材料(图中未示出)与正集流体段200相分离,换言之,通过设置裁切上料机构11以及脉冲发生机构12,并通过裁切上料机构11与脉冲发生机构12相配合,能够对正极片2进行自动裁切上料以及脉冲放电处理,自动化程度高。
如图4至图6所示,示例性地,可使第一驱动件110驱动转轴111转动,使一个第一夹头112a夹持部分正极片2转动至临近于开口101,且正极片2的端部2a位于第一夹头112a的靠近于开口101的一侧,第二夹料组件120相对箱体10活动,以夹持正极片2的端部2a,然后该一个第一夹头112a松开正极片2,第二夹料组件120复位,同时,第一驱动件110驱动转轴111同步转动,以使另一个第一夹头112a将正极片2运送至临近于开口101,第三夹料组件121相对箱体10活动,以夹持位于该另外一个第一夹头112a的靠近开口101的一侧的正极片2,然后切割件113在第一夹头112a与第三夹料组件121之间切割正极片2,以得到极片段20,且此时,极片段20的两相对端分别被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夹持,最后,第三夹料组件121复位,便完成了正极片2的自动裁切上料过程。
该过程中,可通过控制芯片来控制裁切上料机构11以及脉冲发生机构12的动作,以使裁切上料机构11与脉冲发生机构12相配合联动,该自动化装置1可包括该控制芯片,或者,控制芯片可连接于外部电路中,自动化装置1可通过电连接外部的电路,以电连接于该控制芯片。
更加地,由于多个所述第一夹料组件112围绕所述转轴111的外周环形均匀分布,因此,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夹头112a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从而通过裁切上料机构11自动裁切上料至脉冲发生机构12的极片段20的长度均相同,能够使得使用自动化装置1对极片段20进行脉冲放电处理的处理效果的一致性较好,从而更易于使脉冲放电处理的处理效果保持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箱体10以及第一驱动件110可设于同一个机架(图中未示出)上,或者,可分别将箱体10与第一驱动件110设置在不同的机架上,并使箱体10与第一驱动件110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换言之,只要能够使箱体10与第一驱动件110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对于箱体10与第一驱动件110的设置,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由自动化装置1对极片段20进行脉冲放电处理,以分离极片段20包括的正极材料以及正集流体段200(请参见图16)的原理,是通过脉冲电流在正集流体段200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部分正极材料发生汽化,同时产生击穿并形成等离子体,从而使正极材料形成为小颗粒并脱离于正集流体段200,形成为小颗粒的正极材料能够被收集于腔体100内以回收。
而为了避免汽化或颗粒较小的正极材料随空气飘走,导致回收效率低下以及影响工作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的问题,可选地,腔体100内可装有冷却液体(图中未示出),例如可装有水,在对极片段20进行脉冲放电处理的过程中,极片段20整体可在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组件的夹持下浸没于冷却液体中,以通过冷却液体对汽化的正极材料快速降温,并且使小颗粒的正极材料分散于冷却液体中,而难以进入空气中。
示例性地,为了避免腔体100内的冷却液体自开口101洒出,在自动化装置1的使用过程中,箱体10可以以沿重力方向上,开口101朝向上方的姿态设置。可以理解的,在后文中涉及到上下方位的描述时,该上下方位指的是:在箱体10以沿重力方向上,开口101朝向上方的姿态设置的情况下,沿重力方向上的上下方位,因此,当箱体10的开口101不朝向沿重力方向的上方时,该上下方位不为沿重力方向上的上下方位。
可选地,切割件113可包括第四驱动件1130以及刀片1131,第四驱动件1130可设置为驱动刀片1131进行平移或转动,以使刀片1131能够切割正极片2。
如图12所示,一种示例性的,第四驱动件1130可包括但不限于气缸、直线电机以及丝杠电机,第四驱动件1130设置为驱动刀片1131进行平移,以使刀片1131伸出于或缩回于第四驱动件1130,从而刀片1131能够在伸缩于第四驱动件1130的过程中切割正极片2,同时,当刀片1131缩回于第四驱动件1130时,刀片1131与正极片2的距离可较远,便于避免在第一夹料组件112随转轴111转动时,或在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夹取正极片2时,刀片1131与第一夹料组件112、第二夹料组件120或第三夹料组件121发生干涉。
如图1、图6以及图7所示,另一种示例性的,第四驱动件1130可包括但不限于旋转电机以及液压马达,第四驱动件1130设置为驱动刀片1131进行转动,刀片1131的至少部分边缘形成为刀刃1131a,从而刀片1131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刀刃1131a切割正极片2。
可选地,刀片1131可为沿第四驱动件1130的输出轴的周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刀刃1131a逐渐远离第四驱动件1130的输出轴的结构,从而,刀片1131在第四驱动件1130的驱动下,围绕第四驱动件1130的输出轴转动时,刀片1131的刀刃1131a能够逐渐靠近于正极片2以切割正极片2,能够避免刀片1131的非刀刃1131a处碰撞于正极片2,以能够使刀片1131对正极片2的切割效果更好,切割得到的极片段20的边缘更加平直。
示例性地,刀片1131可部分边缘形成为刀刃1131a,且剩余的边缘靠近于第四驱动件1130的输出轴,从而当刀片1131转动至刀刃1131a位于输出轴的远离正极片2的一侧时,剩余的边缘与正极片2之间的距离可较远,换言之,切割件113整体与正极片2之间的距离可较远,从而便于避免在第一夹料组件112随转轴111转动时,或在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夹取正极片2时,刀片1131与第一夹料组件112、第二夹料组件120或第三夹料组件121发生干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切割件113还可包括两个刀片1131,第四驱动件1130设置为驱动两个刀片1131中的至少一个刀片1131转动,以使两个刀片1131能够像剪刀一样开合,以能够剪切正极片2。
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切割件113可有多种不同的设置位置,以下示例性地介绍两种切割件113的设置位置。
如图12与图14所示,一种可选地,切割件113临近于开口101设置,从而切割件113的切割位置固定,且所需要的切割件113的数量较少。
当如前述技术方案中,切割件113包括第四驱动件1130以及刀片1131时,可选地,第四驱动件1130可临近于开口101设置于箱体10的一侧。
可选地,第四驱动件1130可连接于箱体10的外周,从而易于使切割件113整体保持在临近于开口101的位置。
请再次参见图1、图6以及图7,另一种可选地,裁切上料机构11包括多个切割件11,多个第一夹料组件112的延伸部112b均设置有切割件113,且切割件113与第一夹头112a相间隔,当第一夹头112a跟随延伸部112b以及转轴111转动至临近开口101时,切割件113位于第一夹头112a与开口101之间,从而切割件113与第一夹头112a的相对位置较固定,能够使切割件113对正极片2进行切割后,位于第一夹头112a的朝向开口101一侧的正极片2的端部2a的长度较稳定,以便于供第二夹料组件120夹取。
当如前述技术方案中,切割件113包括第四驱动件1130以及刀片1131时,可选地,第四驱动件1130设于延伸部112b,刀片1131连接于第四驱动件1130。
请再次参见图1、图4以及图5,可选地,第二夹料组件120包括第二夹头1201以及第二驱动件1202,第二夹头1201能够夹持正极片2,第二驱动件1202连接于第二夹头1201与箱体10之间,第二驱动件1202设置为驱动第二夹头1201相对箱体10活动,以使第二夹头1201能够自开口101伸出于腔体100,以能够夹取正极片2的端部2a,或者,使第二夹头1201能够自开口101回到腔体100内部以复位,同时,能够将正极片2的端部2a带进腔体100内。
示例性的,第二驱动件1202可包括第一伸缩器1202a,第一伸缩器1202a可包括但不限于气缸、直线电机以及丝杠电机,从而第二驱动件1202的结构较简单,且第二驱动件1202能够使第二夹头1201与箱体10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改变,以便于使第二夹头1201通过开口101在腔体100与腔体100的外部之间移动。
由于第一夹头112a能够将正极片2运送至临近于开口101的固定位置,因此,一种可选地示例中,可使第二驱动件1202的连接于第二夹头1201的一端指向该固定位置,从而第二驱动件1202能够带动第二夹头1201移动至该固定位置或回到腔体100内。
另一种可选地示例中,第二驱动件1202还可包括第一摆动器1202b,第一摆动器1202b可包括但不限于摆动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第一摆动器1202b连接于第一伸缩器1202a与箱体10之间,第一摆动器1202b能够驱动第一伸缩器1202a相对箱体10发生摆动,第一伸缩器1202a的远离第一摆动器1202b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夹头1201,第一伸缩器1202a设置为驱动第二夹头1201靠近或远离第一摆动器1202b,从而在需要使第二夹头1201移动至第一夹头112a的上料的固定位置时,可通过第一摆动器1202b驱动第一伸缩器1202a相对箱体10发生摆动,以使第一伸缩器1202a的连接于第二夹头1201的一端指向该固定位置,从而第一伸缩器1202a能够伸长,以带动第二夹头1201移动至该固定位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件1202还可包括多自由度的机械臂。
请结合图8与图9所示,可选地,第二夹料组件120还包括第一电缆1203,第一电缆1203电连接于第二夹头1201与外部控制电路之间,外部控制电路能够通过第一电缆1203使第二夹头1201接通于电流较大的电路中,以使第二夹头1201能够与第三夹头1210配合,实现脉冲放电的功能。
可选地,第一电缆1203部分缠绕于第二驱动件1202的外周,且至少部分第一电缆1203与第二驱动件1202的外周之间存在间隙(如图8所示),或者,第二驱动件1202内设有第一缠绕盘1204,第一缠绕盘1204可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扭簧、簧片等结构的无需驱动件的缠绕盘,以及包括驱动件的缠绕盘,第一电缆1203部分穿设于第二驱动件1202的内部,且第一电缆1203部分缠绕于第一缠绕盘1204,第一缠绕盘1204能够相对第二驱动件1202发生转动,以释放部分第一电缆1203,或使更多的第一电缆1203缠绕于第一缠绕盘1204(如图9所示),从而当第二驱动件1202驱动第二夹头1201相对箱体10运动时,第一电缆1203能够跟随第二驱动件1202运动,以避免第一电缆1203缠绕于自动化装置1包括的其他结构,而造成第一电缆1203被拉扯甚至产生破损、断裂的情况,其中,为了便于观察,图8中示出的第一电缆1203较粗,且第一电缆1203的缠绕圈数较少,图9中示出的第二驱动件1202的结构厚度较大,图8与图9仅用于大致示出第一电缆1203的设置方式,对于实际的第一电缆1203的粗细,以及第一电缆1203、第一缠绕盘1204与第二驱动件1202的尺寸关系不构成限定。
可选地,第三夹料组件121包括第三夹头1210以及第三驱动件1211,第三夹头1210能够夹持正极片2,第三驱动件1211与第三驱动件1211间隔设置,第三驱动件1211连接于第三夹头1210与箱体10之间,第三驱动件1211设置为驱动第三夹头1210相对箱体10活动,以使第三夹头1210能够自开口101伸出于腔体100,以能够夹取正极片2,或者,使第三夹头1210能够自开口101回到腔体100内部以复位,同时,能够将极片段20的一端带进腔体100内。
示例性的,第三驱动件1211可包括第二伸缩器1211a,第二伸缩器1211a可包括但不限于气缸、直线电机以及丝杠电机,从而第三驱动件1211的结构较简单,且第三驱动件1211能够使第三夹头1210与箱体10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改变,以便于使第三夹头1210通过开口101在腔体100与腔体100的外部之间移动。
由于第一夹头112a能够将正极片2运送至临近于开口101的固定位置,因此,一种可选地示例中,可使第三驱动件1211的连接于第三夹头1210的一端指向该固定位置,从而第三驱动件1211能够带动第三夹头1210移动至该固定位置或回到腔体100内。
另一种可选地示例中,第三驱动件1211还可包括第二摆动器(图中未示出),第二摆动器可包括但不限于摆动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第二摆动器连接于第二伸缩器1211a与箱体10之间,第二摆动器能够驱动第二伸缩器1211a相对箱体10发生摆动,第二伸缩器1211a的远离第二摆动器的一端连接于第三夹头1210,第二伸缩器1211a设置为驱动第三夹头1210靠近或远离第二摆动器,从而在需要使第三夹头1210移动至第一夹头112a的上料的固定位置时,可通过第二摆动器驱动第二伸缩器1211a相对箱体10发生摆动,以使第二伸缩器1211a的连接于第三夹头1210的一端指向该固定位置,从而第二伸缩器1211a能够伸长,以带动第三夹头1210移动至该固定位置,其中,第二摆动器的设置可参见图4中示出的第一摆动器1202b的设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驱动件1211还可包括多自由度的机械臂。
可选地,第三夹料组件121还包括第二电缆(图中未示出),第二电缆电连接于第三夹头1210与外部控制电路之间,外部控制电路能够通过第二电缆使第三夹头1210接通于电流较大的电路中,以使第三夹头1210能够与第二夹头1201配合,实现脉冲放电的功能。
可选地,第二电缆部分缠绕于第三驱动件1211的外周,或者,第三驱动件1211内设有第二缠绕盘(图中未示出),第二电缆部分穿设于第三驱动件1211的内部,且第二电缆部分缠绕于第二缠绕盘,第二缠绕盘能够相对第三驱动件1211发生转动,以释放部分第二电缆,或使更多的第二电缆缠绕于第二缠绕盘,从而当第三驱动件1211驱动第三夹头1210相对箱体10运动时,第二电缆能够跟随第三驱动件1211运动,以避免第二电缆缠绕于自动化装置1包括的其他结构,而造成第二电缆被拉扯甚至产生破损、断裂的情况,其中,第二电缆的设置可参见图8中示出的第一电缆1203的设置,第二电缆以及第二缠绕盘的设置可参见图9中示出的第一电缆1203以及第一缠绕盘1204的设置。
可以理解的,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可分别根据自身的使用需求来选择结构,换言之,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的结构可相同或可不相同,且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的结构可分别参见前述的多种不同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中的第一夹头112a、第二夹头1201以及第三夹头1210,均为可在前述中的控制芯片的控制下自动合上以夹紧正极片2或自动打开以放开正极片2的夹状结构,对于第一夹头112a、第二夹头1201以及第三夹头1210的结构,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如图12与图13所示,为了提升使用自动化装置1对正极片2进行脉冲放电处理的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可使自动化装置1还能够实现脉冲放电处理后,正集流体段200的自动下料功能。一种可选地,自动化装置1还包括收容结构13,收容结构13可包括但不限于收容托盘、收容箱等结构,收容结构13设于箱体10的一侧,第二夹料组件120或第三夹料组件121能够分别夹持正集流体段200穿过开口101并松开正集流体段200,或者,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能够同步夹持正集流体段200穿过开口101并依次或同步松开正集流体段200,以使正集流体段200对应掉落至收容结构13,从而实现移动正集流体段200至收容结构13,以实现正集流体段200的自动下料回收。
可选地,收容结构13与裁切上料机构11分别设于箱体10的两侧,换言之,收容结构13与裁切上料机构11分别设于箱体10的两个不同侧,从而使自动化装置1的上料、下料功能区分开,收容结构13与裁切上料机构11不易于发生干涉,自动化装置1的结构更加合理。
请结合图15与图16所示,当如前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夹料组件120包括第二夹头1201以及第二驱动件1202,第三夹料组件121包括第三夹头1210以及第三驱动件1211时,示例性的,可使第二夹头1201相对第二驱动件1202可转动,并使第三夹头1210相对第三驱动件1211可转动,从而能够通过第二驱动件1202与第三驱动件1211驱动第二夹头1201与第三夹头1210活动,以将正集流体段200举起至位于开口101的上方,再通过使第二夹头1201相对第二驱动件1202转动,使第三夹头1210相对第三驱动件1211转动,以将正集流体段200运送至位于收容结构13的上方,再使第二夹头1201与第三夹头1210同时松开正集流体段200,或使第二夹头1201与第三夹头1210依次松开正集流体段200,以使正集流体段200掉落至收容结构13上,其中,为了便于观察,图15中将图14沿C-C向得到的剖视图调整为箱体10的开口101朝向图片的上方的姿态,需要说明的是,图16中的第三夹头1210被第二夹头1201遮挡。
可选地,自动化装置1还可包括探测器15以及升降机构130,探测器15设于箱体10的靠近收容结构13的一侧,升降机构130承托收容结构13,且升降机构130电连接于探测器15,在探测器15检测到收容结构13承载的正集流体段200与箱体10的实际相对高度超过预定高度时,升降机构130能够驱动收容结构13下降,以使各个正集流体段200掉落至收容结构13上的掉落距离的差距较小,从而使各个正集流体段200位于收容结构13上的姿态的一致性较高,以便于使多个正集流体段200更加整齐地堆叠于收容结构13上。
可选地,探测器15可包括但不限于距离探测器15以及图像采集器,探测器15可设置于箱体10的外周,从而便于使探测器15与箱体10的相对高度固定,以便于通过探测器15检测收容结构13承载的正集流体段200与箱体10的实际相对高度。
示例性地,探测器15可包括距离探测器15,此时,当收容结构13承载的正集流体段200与箱体10的实际相对高度低于探测器15所在的高度时,探测器15检测到的最近物体的距离大于距离阈值,当收容结构13承载的正集流体段200与箱体10的实际相对高度齐平于或高于探测器15所在的高度时,探测器15检测到的最近物体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
可选地,在探测器15检测到收容结构13承载的正集流体段200与箱体10的相对高度超过预定高度时,升降机构130能够使收容结构13下降预定的高度,换言之,每次在探测器15检测到收容结构13承载的正集流体段200与箱体10的相对高度超过预定高度时,升降机构130只设置为使收容结构13下降相同的高度,从而,能够提升使各个正集流体段200掉落至收容结构13上的掉落距离范围的可控性。
可选地,可通过前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控制芯片来接收探测器15检测的实际相对高度,并在实际相对高度高于预定高度时,通过该控制芯片来使升降机构130驱动收容结构13下降。
请再次参见图1以及图3,另一种可选地,腔体100具有远离开口101的底部100a,自动化装置1还包括收容结构13以及传送带组件14,收容结构13可包括但不限于收容托盘、收容箱等结构,收容结构13设于箱体10的一侧,传送带组件1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40以及第二端141,第一端140对应于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设于底部100a,第二端141对应于收容结构13设置,传送带组件14的第一端140能够接收自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掉落的正集流体段200,传送带组件14能够将正集流体段200输送至收容结构13,示例性地,传送带组件14能够将正集流体段200自第一端140运送至第二端141,且能够使正集流体段200自第二端141掉落至收容结构13。
可选地,收容结构13与裁切上料机构11分别设于箱体10的两侧,换言之,收容结构13与裁切上料机构11分别设于箱体10的两个不同侧,从而使自动化装置1的上料、下料功能区分开,收容结构13与裁切上料机构11不易于发生干涉,自动化装置1的结构更加合理。
请结合图10与图11所示,示例性地,传送带组件14包括支架142、多个滚轮143、第五驱动件(图中未示出)以及带体144,支架142具有第一端140以及第二端141,多个滚轮143间隔设置于支架142,且第一端140以及第二端141均设有滚轮143,第五驱动件能够驱动至少一个滚轮143转动,带体144环绕支架142与多个滚轮143整体设置,且滚轮143能够带动带体144运动,从而能够通过带体144将掉落至第一端140的正集流体段200自第一端140运送至第二端141,且能够使正集流体段200自第二端141掉落至收容结构13上。
可选地,滚轮143可与带体144紧密连接,以使滚轮143通过滚轮143与带体144间的摩擦力来带动带体144运动,或者,滚轮143可包括类似齿轮的结构,带体144可包括类似齿条的结构,从而滚轮143与带体144可通过类似齿轮与齿条的结构可分离配合连接,以使滚轮143能够带动带体144运动。
可选地,当传送带组件14包括多个滚轮143时,多个滚轮143中的两个滚轮143可相同或可不同,如图10所示,图10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传送带组件14包括三个滚轮143,其中一个滚轮143为与带体144紧密连接的结构,另外两个滚轮143为类似齿轮的结构。
可选地,带体144的朝向支架142的一侧设有第一凹凸结构142a,支架142的至少第一端140对应第一凹凸结构142a设有第二凹凸结构144a,第一凹凸结构142a与第二凹凸结构144a可活动相抵接,从而在滚轮143带动带体144运动围绕带体144与支架142整体运动时,通过第一凹凸结构142a与第二凹凸结构144a可活动相抵接,能够使至少对应于第一凹凸结构142a的部分带体144进行靠近或远离支架142的振动,从而带动位于至少第一端140的正集流体段200在冷却液体中振动,以使附着在正集流体段200表面的正极材料分散至冷却液体中,从而提升使用自动化装置1对极片段20进行材料分离回收的分离回收效率。
当如前述技术方案中,带体144包括类似齿条的结构时,第二凹凸结构144a可形成为该类似齿条的结构,从而,还能够对第二凹凸结构144a进行结构复用,使得传送带组件14的结构更加紧凑。
当如前述技术方案中,滚轮143可与带体144紧密连接,以使滚轮143通过滚轮143与带体144间的摩擦力来带动带体144运动时,滚轮143的外周可对应第二凹凸结构144a设有避让槽143a,从而能够对第二凹凸结构144a进行避让,以避免第二凹凸结构144a影响滚轮143与带体144的紧密连接,进而避免由于第二凹凸结构144a导致滚轮143对带体144的驱动作用失效的情况。
可选地,带体144上还可设有多个间隔的挡板144b,以能够通过挡板144b限制掉落至位于第一端140的带体144上的正集流体段200的位置,从而提升通过带体144将正集流体段200运送至掉落于收容结构13的过程的可靠性。
可选地,自动化装置1还可包括探测器15以及升降机构130,此时,探测器15以及升降机构130的设置以及相应的效果可参见前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至图6以及图17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2的处理方法,能够采用如前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自动化装置1对正极片2进行高自动化程度的脉冲放电处理,以高效率地对正极片2进行脉冲放电处理,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第一驱动件110驱动转轴111转动,使一个第一夹头112a夹持部分正极片2转动至临近于开口101,且正极片2的端部2a位于第一夹头112a的靠近于开口101的一侧;
步骤S2、第二夹料组件120相对箱体10活动,以夹持正极片2的端部2a;
步骤S3、一个第一夹头112a放开正极片2;
步骤S4、第二夹料组件120相对箱体10活动,以使正极片2的端部2a进入腔体100内,第一驱动件110同步驱动转轴111转动,以使另外一个第一夹头112a夹持另外一部分正极片2转动至临近于开口101;
步骤S5、第三夹料组件121相对箱体10活动,以夹持位于另外一个第一夹头112a的靠近开口101的一侧的正极片2;
步骤S6、切割件113切割位于另外一个第一夹头112a与第三夹料组件121之间的正极片2,得到极片段20,极片段20的两端分别被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夹持;
可选地,在步骤S5之后,步骤S6之前,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5a、第三夹料组件121朝向远离另外一个第一夹头112a的方向移动,以使位于另外一个第一夹头112a与第三夹料组件121之间的正极片2绷紧。
以便于供切割件113对位于另外一个第一夹头112a与第三夹料组件121之间的正极片2进行切割,且能够提升切割件113对正极片2的切割过程的可靠性。
步骤S7、第三夹料组件121相对箱体10活动,以使极片段20整体进入腔体100内;
步骤S8、使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通电,以使脉冲电流流向极片段20,极片段20包括的正极材料与正集流体段200分离,正集流体段200的两端分别被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夹持。
步骤S9、回收正集流体段200。
请结合图15与图16所示,当如前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自动化装置1还包括收容结构13时,一种可选地,步骤S9还包括:
步骤S90、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均相对箱体10活动,以使正集流体段200通过开口101脱离于腔体100并对应于收容结构13;
步骤S91、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均松开正集流体段200,使正集流体段200掉落至收容结构13上;
请结合图10与图11所示,当如前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自动化装置1还包括收容结构13以及传送带组件14时,另一种可选地,步骤S9还包括:
步骤S90′、第二夹料组件120与第三夹料组件121均松开正集流体段200,使正集流体段200掉落至传送带组件14上;
步骤S91′、传送带组件14将正集流体段200自腔体100内运送至腔体100外;
步骤S92′、传送带组件14继续运送正集流体段200,直至正集流体段200自传送带组件14的远离腔体100的一端掉落至收容结构13上。
当如前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自动化装置1还可包括探测器15以及升降机构130时,在步骤S9之后,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9a、探测器15检测收容结构13承载的正集流体段200与箱体10的实际相对高度。
如该实际相对高度大于预定高度,则执行步骤S9b、使升降机构130驱动收容结构13下降。
从而各个正集流体段200掉落至收容结构13上的掉落距离的差距较小,能够使各个正集流体段200位于收容结构13上的姿态的一致性较高,以便于使多个正集流体段200更加整齐地堆叠于收容结构13上。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4)

1.一种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所述箱体(10)具有腔体(100),且所述箱体(10)的一侧具有连通于所述腔体(100)的开口(101);
裁切上料机构(11),所述裁切上料机构(11)包括第一驱动件(110)、转轴(111)、多个第一夹料组件(112)以及至少一个切割件(113),所述第一驱动件(110)位于所述箱体(10)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110)能够驱动所述转轴(111)转动,多个所述第一夹料组件(112)围绕所述转轴(111)外周环形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夹料组件(112)包括第一夹头(112a)以及延伸部(112b),所述延伸部(112b)连接于所述第一夹头(112a)与所述转轴(111)之间,所述第一夹头(112a)能够夹持正极片(2)并随所述转轴(111)转动至临近于所述开口(101),所述切割件(113)设置于所述第一夹头(112a)附近,且所述切割件(113)能够切割所述正极片(2);以及,
脉冲发生机构(12),所述脉冲发生机构(12)包括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均至少部分相对所述箱体(10)可活动,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均能够夹持所述正极片(2)穿过所述开口(101),以使所述正极片(2)在所述腔体(100)内部与外部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能够通电,以在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之间形成脉冲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包括第二夹头(1201)以及第二驱动件(1202),所述第二夹头(1201)能够夹持所述正极片(2),所述第二驱动件(1202)连接于所述第二夹头(1201)与所述箱体(10)之间,所述第二驱动件(1202)设置为驱动所述第二夹头(1201)相对所述箱体(10)活动;
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包括第三夹头(1210)以及第三驱动件(1211),所述第三夹头(1210)能够夹持所述正极片(2),所述第三驱动件(1211)与所述第二驱动件(120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驱动件(1211)连接于所述第三夹头(1210)与所述箱体(10)之间,所述第三驱动件(1211)设置为驱动所述第三夹头(1210)相对所述箱体(10)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1202)包括第一伸缩器(1202a),和/或,所述第三驱动件(1211)包括第二伸缩器(1211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1202)包括第一伸缩器(1202a)以及第一摆动器(1202b),所述第一摆动器(1202b)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器(1202a)与所述箱体(10)之间,所述第一摆动器(1202b)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伸缩器(1202a)相对所述箱体(10)摆动,所述第一伸缩器(1202a)的远离所述第一摆动器(1202b)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夹头(1201),所述第一伸缩器(1202a)设置为驱动所述第二夹头(1201)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摆动器(1202b);和/或,
所述第三驱动件(1211)包括第二伸缩器(1211a)以及第二摆动器,所述第二摆动器连接于所述第二伸缩器(1211a)与所述箱体(10)之间,所述第二摆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伸缩器(1211a)相对所述箱体(10)摆动,所述第二伸缩器(1211a)的远离所述第二摆动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夹头(1210),所述第二伸缩器(1211a)设置为驱动所述第三夹头(1210)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摆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还包括第一电缆(1203),所述第一电缆(1203)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夹头(1201)与外部控制电路之间,所述第一电缆(1203)部分缠绕于所述第二驱动件(1202)的外周,或者,所述第二驱动件(1202)内设有第一缠绕盘(1204),所述第一电缆(1203)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二驱动件(1202)的内部,且所述第一电缆(1203)部分缠绕于所述第一缠绕盘(1204),所述第一缠绕盘(1204)能够相对所述第二驱动件(1202)转动,以释放部分所述第一电缆(1203),或使更多的所述第一电缆(1203)缠绕于所述第一缠绕盘(1204);
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还包括第二电缆,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于所述第三夹头(1210)与外部控制电路之间,所述第二电缆部分缠绕于所述第三驱动件(1211)的外周,或者,所述第三驱动件(1211)内设有第二缠绕盘,所述第二电缆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三驱动件(1211)的内部,且所述第二电缆部分缠绕于所述第二缠绕盘,所述第二缠绕盘能够相对所述第三驱动件(1211)转动,以释放部分所述第二电缆,或使更多的所述第二电缆缠绕于所述第二缠绕盘。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其中,所述切割件(113)临近于所述开口(101)设置;或者,
所述裁切上料机构(11)包括多个所述切割件(113),多个所述第一夹料组件(112)的所述延伸部(112b)均设置有所述切割件(113),且所述切割件(113)与所述第一夹头(112a)相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其中,所述切割件(113)包括第四驱动件(1130)以及刀片(1131),所述第四驱动件(1130)临近于所述开口(101)设置于所述箱体(10)的一侧,或者,所述第四驱动件(1130)设于所述延伸部(112b),所述刀片(1131)连接于所述第四驱动件(1130),所述第四驱动件(1130)设置为驱动所述刀片(1131)进行平移或转动,以使所述刀片(1131)能够切割所述正极片(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还包括收容结构(13),所述收容结构(13)与所述裁切上料机构(11)分别设于所述箱体(10)的两侧,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和/或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能够移动正集流体段(200)至所述收容结构(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其中,所述腔体(100)具有远离所述开口(101)的底部(100a),所述自动化装置(1)还包括收容结构(13)以及传送带组件(14),所述收容结构(13)与所述裁切上料机构(11)分别设于所述箱体(10)的两侧,所述传送带组件(1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40)以及第二端(141),所述第一端(140)对应于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设于所述底部(100a),所述第二端(141)对应于所述收容结构(13)设置,所述传送带组件(14)的所述第一端(140)能够接收自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掉落的正集流体段(200),所述传送带组件(14)能够将所述正集流体段(200)输送至所述收容结构(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带组件(14)包括支架(142)、多个滚轮(143)、第五驱动件以及带体(144),所述支架(142)具有所述第一端(140)以及所述第二端(141),多个所述滚轮(143)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架(142),且所述第一端(140)以及所述第二端(141)均设有所述滚轮(143),所述第五驱动件能够驱动至少一个所述滚轮(143)转动,所述带体(144)环绕所述支架(142)与多个所述滚轮(143)整体设置,且所述滚轮(143)能够带动部分所述带体(144)运动;
所述带体(144)的朝向所述支架(142)的一侧设有第一凹凸结构(142a),所述支架(142)的至少所述第一端(140)对应所述第一凹凸结构(142a)设有第二凹凸结构(144a),所述第一凹凸结构(142a)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144a)可活动相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还包括探测器(15)以及升降机构(130),所述探测器(15)设于所述箱体(10)的靠近所述收容结构(13)的一侧,所述升降机构(130)承托所述收容结构(13),且所述升降机构(130)电连接于所述探测器(15),在所述探测器(15)检测到所述收容结构(13)承载的所述正集流体段(200)与所述箱体(10)的实际相对高度超过预定高度时,所述升降机构(130)能够驱动所述收容结构(13)下降。
12.一种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化装置(1)对正极片(2)进行脉冲放电处理,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第一驱动件(110)驱动所述转轴(111)转动,使一个所述第一夹头(112a)夹持部分所述正极片(2)转动至临近于所述开口(101),且所述正极片(2)的端部(2a)位于所述第一夹头(112a)的靠近于所述开口(101)的一侧;
步骤S2、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相对所述箱体(10)活动,以夹持所述正极片(2)的端部(2a);
步骤S3、一个所述第一夹头(112a)放开所述正极片(2);
步骤S4、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相对所述箱体(10)活动,以使所述正极片(2)的端部(2a)进入所述腔体(100)内,所述第一驱动件(110)同步驱动所述转轴(111)转动,以使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夹头(112a)夹持另外一部分所述正极片(2)转动至临近于所述开口(101);
步骤S5、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相对所述箱体(10)活动,以夹持位于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夹头(112a)的靠近所述开口(101)的一侧的所述正极片(2);
步骤S6、所述切割件(113)切割位于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夹头(112a)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之间的所述正极片(2),得到极片段(20),所述极片段(20)的两端分别被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夹持;
步骤S7、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相对所述箱体(10)活动,以使所述极片段(20)整体进入所述腔体(100)内;
步骤S8、使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通电,以使脉冲电流流向所述极片段(20),所述极片段(20)包括的正极材料与正集流体段(200)分离,所述正集流体段(200)的两端分别被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以及第三夹料组件(121)夹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S5之后,所述步骤S6之前,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5a、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朝向远离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夹头(112a)的方向移动,以使位于另外一个所述第一夹头(112a)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之间的所述正极片(2)绷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自动化装置(1)还包括收容结构(13),在所述步骤S8之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90、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均相对所述箱体(10)活动,以使所述正集流体段(200)通过所述开口(101)脱离于所述腔体(100)并对应于所述收容结构(13);
步骤S91、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均松开所述正集流体段(200),使所述正集流体段(200)掉落至所述收容结构(13)上;
或者,所述自动化装置(1)还包括收容结构(13)以及传送带组件(14),在所述步骤S8之后,所述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90′、所述第二夹料组件(120)与所述第三夹料组件(121)均松开所述正集流体段(200),使所述正集流体段(200)掉落至所述传送带组件(14)上;
步骤S91′、所述传送带组件(14)将所述正集流体段(200)自所述腔体(100)内运送至所述腔体(100)外;
步骤S92′、所述传送带组件(14)继续运送所述正集流体段(200),直至所述正集流体段(200)自所述传送带组件(14)的远离所述腔体(100)的一端掉落至所述收容结构(13)上。
CN202380011232.4A 2023-09-28 2023-09-28 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75455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22621 2023-09-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45580A true CN117545580A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90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80011232.4A Pending CN117545580A (zh) 2023-09-28 2023-09-28 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455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79724B1 (ko) 2차 전지 전극용 고속 생산 시스템
KR101479723B1 (ko) 2차 전지용 전극 생산 시스템 및 피딩장치
KR102519579B1 (ko) 폐배터리 전극 수거시스템
JP6204356B2 (ja) 部品実装機
JP4754960B2 (ja) 電極群解体装置
CN107634026B (zh) 太阳能电池片自动串焊机的焊带供应装置
CN211758914U (zh) 电池拆解装置
CN111168188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焊接机
CN113053679B (zh) 一种全自动电容器组立机
CN111170061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焊接机的焊带定长上料装置
CN115555864B (zh) 一种光伏焊带载体组件、焊接设备以及焊接方法
CN117545580A (zh) 脉冲放电处理正极片的自动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10281136U (zh) 端引线焊接机
CN209811479U (zh) 一种圆柱电芯激光自动剥壳设备
CN112848257A (zh) 边缘包膜装置及包边设备
CN109551118A (zh) 一种圆柱电芯激光自动剥壳设备
CN212161841U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片的激光无损切割设备
CN211480211U (zh) 自动化电芯卷绕封装机
CN209811481U (zh) 一种圆柱电芯外壳激光环切装置及自动剥壳设备
CN210575883U (zh) 焊带供料装置及电池片串焊设备
CN210589450U (zh) 一种胶辊橡胶切割设备
CN110654036B (zh) 粉仓自动焊接线
CN210306221U (zh) 一种超声电池点焊装置
CN111082157A (zh) 自动化电芯卷绕封装机
CN213497614U (zh) 一种两支电池组合点焊连接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