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39032A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39032A CN117539032A CN202311774889.4A CN202311774889A CN117539032A CN 117539032 A CN117539032 A CN 117539032A CN 202311774889 A CN202311774889 A CN 202311774889A CN 117539032 A CN117539032 A CN 1175390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convex
- optical
- concave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9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GZPBVLUEICLBOA-UHFFFAOYSA-N 4-(dimethylamino)-3,5-di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CN(C)C1=C(C)C=C(O)C=C1C GZPBVLUEICLBO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4 visual acu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1 malign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和包括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该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九透镜,其中,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属性相反;以及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属性相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其中高级辅助驾驶(ADAS)就是迈向智能化的重要体现。车载镜头则是整个ADAS系统中的“眼睛”,通过前视,后视和环视等摄像头,可以获取车辆内外的全方位信息,帮助驾驶员获取路面信息,从而帮助驾驶员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因视觉受限带来的恶性结果。
针对车载镜头而言,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许多车辆生产商出于车辆外形美观以及组装方便等考虑,对车载镜头小型化和前端小口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随着环视摄像头、驾驶辅助系统和无人驾驶等市场的兴起,车载镜头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因此要求其需要配合芯片的发展,具有百万级别的清晰度,对镜头的高解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了达到安全驾驶的要求,相比于普通的光学镜头,车载镜头有着更加特殊的要求;例如,为了适应夜间或阴雨天等光线较暗的驾驶环境,要求镜头具有较强的通光能力;鬼像会导致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对真实道路情况的误判,因此对镜头提出了弱鬼像的要求。
而现有技术中的车载镜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现有技术虽然可达到百万像素的清晰度,但是镜头色差、像散、畸变等像差问题较为严重;2)现有技术不能同时满足前端口径要小且满足小型化的要求;3)现有技术要求通光能力不强,不能够适应夜间或阴雨天较暗的环境;4)现有技术无法满足智能驾驶无鬼像的要求,导致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误判当前的路况;5)现有技术中的镜头成像性能无法达到芯片成像能力,无法同时满足前视镜头的远距离探测要求及实现高解像。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车载应用的高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在高解像、小型化、前端小口径、高通光量以及弱鬼像等方面提高车载镜头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第一侧到第二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九透镜,其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属性相反;以及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属性相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属性相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面或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或者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至少一个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或者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至少一个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者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至少一个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凹面;或者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或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凹面;或者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或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或者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凹面;或者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至少一个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或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包括设置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光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FOV×F)/H≥5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85≥(FOV×F)/H≥5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TTL/F≤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θ满足:TTL/H/θ≤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所有透镜的最大通光口径DMAX满足:TTL/DMAX≤4.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θ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D满足:(F×θ)/D≥0.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θ满足:D/H/θ≤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D/H/F≤0.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θ满足:|(H-F×θ)/(F×θ)|≤0.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0.8≤F/H≤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满足:F/ENPD≤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D满足:F/ENPD/D≤0.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θ满足:0.5≤(H/2)/(F×tan(θ/2))≤1.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6≤F1/F。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0.85≤F1/F≤8.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F9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5≤F9/F<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3.5≤F9/F≤-0.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23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d23/TTL≤0.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56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d56/TTL≤0.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78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d78/TTL≤0.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d7~8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1≤d7~8/TTL≤0.4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67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d67/TTL≤0.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5满足:0.3≤R4/R5≤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与第八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5满足:0.5≤R14/R15≤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7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5≤R17/F<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8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R18/F|≥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5≤R7/R6≤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7满足:|R8/R7|≤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0.25≤|R8/R7|≤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8与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7满足:|R18/R17|≥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在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所对应的矢高SAG9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D9满足:|SAG9/D9|≤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89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01≤d89/TTL≤0.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6与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7满足:1.0≤|R16/R1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2≤|F23/F|。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F56/F|≤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0.2≤|F56/F|≤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F78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3≤|F78/F|≤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25≤R10/R11≤1.3。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九透镜,其中,第五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25≤R10/R11≤1.3;以及第七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与第八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5满足:0.5≤R14/R15≤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属性相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属性相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属性相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面或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或者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至少一个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或者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至少一个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者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至少一个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凹面;或者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或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凹面;或者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或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或者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凹面;或者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至少一个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或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包括设置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光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FOV×F)/H≥5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85≥(FOV×F)/H≥5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TTL/F≤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θ满足:TTL/H/θ≤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所有透镜的最大通光口径DMAX满足:TTL/DMAX≤4.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θ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D满足:(F×θ)/D≥0.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θ满足:D/H/θ≤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D/H/F≤0.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θ满足:|(H-F×θ)/(F×θ)|≤0.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0.8≤F/H≤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满足:F/ENPD≤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D满足:F/ENPD/D≤0.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θ满足:0.5≤(H/2)/(F×tan(θ/2))≤1.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6≤F1/F。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0.85≤F1/F≤8.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F9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5≤F9/F<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3.5≤F9/F≤-0.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23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d23/TTL≤0.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56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d56/TTL≤0.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78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d78/TTL≤0.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d7~8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1≤d7~8/TTL≤0.4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67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d67/TTL≤0.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5满足:0.3≤R4/R5≤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7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5≤R17/F<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8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R18/F|≥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5≤R7/R6≤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7满足:|R8/R7|≤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0.25≤|R8/R7|≤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8与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7满足:|R18/R17|≥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在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所对应的矢高SAG9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D9满足:|SAG9/D9|≤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89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0.01≤d89/TTL≤0.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6与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7满足:1.0≤|R16/R1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2≤|F23/F|。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F56/F|≤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满足:0.2≤|F56/F|≤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F78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3≤|F78/F|≤12。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本申请采用了九片透镜,通过优化设置各透镜的形状、光焦度等,使光学镜头具有小型化、高解像、小口径、长焦、大角分辨率、弱鬼像、低敏感度、高通光量以及高性能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使得光学镜头能够更好地满足车载应用的高要求。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实用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8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9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0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1至图34分别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1至实施例3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第一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第一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第二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第二侧面,光学镜头中最靠近成第二侧的表面称为该光学镜头的第二侧面。
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既可以用于摄像,又可以用于投影。当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用于摄像镜头时,本文中涉及的“第一侧”可指代物侧,“第二侧”可指代像侧;当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用于投影镜头或雷达发射镜头时,本文中涉及的“第一侧”可指代成像侧,“第二侧”可指代像源侧。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它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包括例如九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这九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排列。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该光学镜头的第一侧可为物方,第二侧可为像方。来自物方的光线可在像方成像。光学镜头的第二侧面为光学镜头的成像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该光学镜头的第二侧可为像源侧,第一侧可为成像侧。来自像源侧的光线可在成像侧成像。光学镜头的第二侧面为光学镜头的像源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第二侧面的感光元件。可选地,设置于第二侧面的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可设置有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以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光阑有利于收束进入光学系统的光线,减小光学系统的后端口径,并降低系统的组立敏感性。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光阑可设置在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附近处,光阑也可设置在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的附近处。然而,应注意,此处公开的光阑的位置仅是示例而非限制;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光阑设置在其他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一透镜为正光焦度,具有汇聚光线的作用,有利于减小前端口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便于大范围收集光线,使大量光线的进入有利于提升镜头整体通光量及照度。第二侧面为凹面的设计,使得第一透镜不需要过大的体积就能满足低成本加工要求,降低了成本,同时第二侧面为凹面,有利于对光线的控制,使得过渡到后方的光线不会过于敏感,对解像的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侧面设计成凸面,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可以避免光线过于发散,以尽可能地收集光线进入后方光学系统;同时,在雨天的应用场景下有利于水滴滑落,降低水滴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凸面,可以使光线进一步汇聚,使得光线走势平缓过渡至后方,降低系统敏感度,同时由于第一透镜的形状平缓,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曲率值接近,使得光线入射和出射时,偏折角度较小,有利于降低第一透镜的敏感度;另外,第一透镜使用较高折射率材料,有利于减小前端口径,有利于控制后方镜片的口径,实现小型化的设计;第一透镜成双凸面型,降低了进入第二透镜的光线高度,有利于后端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可适当压缩光线,压低后续光学系统的口径,有利于实现小型化;同时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胶合,可减小物理距离,有利于实现小尺寸,同时降低镜片敏感性。第二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会聚光线,可压低后续光学系统的口径,有利于实现小型化;第二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适度发散汇聚的光线走势,在相同视场角条件下,可使后续的光学系统有更大的光线接收面,光圈变大,实现更大的进光量,增加像面亮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为负光焦度,第一侧面为凹面设计,能平稳过渡前端光线,第二侧面为凸面的设计,适度汇聚有利于光线平稳发散至后方,提升光通量。同时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胶合,可减小物理距离,有利于实现小尺寸,同时降低镜片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能够将各视场的中心光线与边缘光线分散,相同视场角下,经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出射的光线可以使后方光学系统有更大的光线接收面,使得光阑物理口径扩大,实现更大的进光量,有利于增加画面照度;第二透镜的第一侧面设计成凹面,与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凹面配合,使得经第二透镜出射的光线平缓入射至后方,有利于控制后方镜片的口径,实现小型化的设计。同时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胶合,可减小物理距离,有利于实现小尺寸,同时降低镜片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有利于扩大光阑口径,增加系统照度,且对经第一透镜出射的光线适当发散,能够均衡各视场光线会聚到像面上的像差情况,进一步提升解像;第二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使光线在第二透镜内先会聚,后发散进入第三透镜,减小同一视场光线在第二侧面上的分布范围,减弱第二侧面上不同视场光线间的耦合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校正各视场的光线,提升系统解像能力;第二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凹面,可以尽可能地收集大视场光线进入后方光学系统,同时使光线走势平缓过渡,有利于控制后方镜片的口径,实现小型化的设计。同时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胶合,可减小物理距离,有利于实现小尺寸,同时降低镜片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与第二透镜的正光焦度搭配,有利于光线平缓进入后方光学系统;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凹面,有利于光线进一步会聚,使得大角度光线尽可能多地进入后方光学系统,有利于提高边缘视场的照度;同时,有利于控制后方镜片的口径,实现小型化,第三透镜的负光焦度与第二透镜的正光焦度配合使用,有利于边缘光线与中心光线像差的校正实现高解像;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发散光线,有利于提升光线口径位置,扩大光阑口径,实现小FNO。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与第二透镜的负光焦度搭配,有利于光线平缓进入后方光学系统;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凹面,有利于光线适当发散,使得大角度光线尽可能多地进入后方光学系统,有利于提高边缘视场的照度;同时,有利于控制后方镜片的口径,实现小型化的设计。第三透镜为正光焦度,将中心和周边视场的光线发散进入后方系统,与第二透镜的负光焦度配合使用,有利于边缘光线与中心光线像差的校正,实现高解像;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发散光线,有利于提升光线口径位置,扩大光阑口径,实现小FNO。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侧面设计成凸面,能够压缩经第二透镜入射的光线的高度,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凸面,使得经第三透镜出射的光线进一步会聚,顺利进入后方的光学系统,进一步使得光线走势平缓过渡,有利于减小镜头前端口径,且与第二透镜的负光焦度配合使用,有利于调整不同视场光线间的光程差,实现高解像;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凸,光线经过第三透镜后被汇聚,使得周边视场的光线尽可能多地通过光阑进入后方系统,有利于增加整体通光亮及照度提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光线会聚,第一侧面设计成凹面,能够尽可能多地收集周边视场的光线,降低光能损失,有利于提高边缘视场的照度,同时改变边缘光线走势,实现镜头前端口径的减小,实现小型化的设计;第二侧面设计成凸面,使光线更合理地会聚出射,减小不同视场间的离焦情况,有利于解像提升;第三透镜的正光焦度与第二透镜的负光焦度配合使用,有利于调整不同视场光线间的光程差,实现高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光线会聚,其第一侧面设计成凹面,使得经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出射的光线会聚,能够尽可能多地收集周边视场的光线,降低光能损失,有利于提高边缘视场的照度,同时改变边缘光线走势,实现镜头前端口径的减小,实现小型化的设计;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凸面,使光线更合理地会聚出射,减小不同视场间的离焦情况,有利于解像提升;第四透镜具有特殊的透镜形状设置,可以将经第三透镜出射的光线平缓过渡至后方光学系统,有利于减小镜头前端口径,减小镜头体积,实现小型化和成本降低。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调整第三透镜收集进入的不同视场的光线的方向走势,对经过第三透镜的光线进一步发散,有利于光线平缓过渡,利于解像提升;第四透镜具有特殊的透镜形状设置,可以将经第三透镜出射的光线平缓过渡至后方光学系统,有利于减小镜头前端口径,减小镜头体积,实现小型化和成本降低。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能更好地接受对前方系统收集的光线,并进行发散,使周边光线可以到达更高的成像位置,有利于大芯片尺寸的配合使用;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凸,对光线进行转折汇聚,分担第五透镜对光线汇聚作用,有利于光线更加平缓地进入第五透镜,减小后群口径的同时降低系统的敏感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对经第三透镜出射的光线进行发散,均衡各视场光线会聚到像面上的像差情况,进一步提升解像;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设计成凸面,使光线在第四透镜内先会聚,减小同一视场光线在第二侧面上的分布范围,减弱第二侧面上不同视场光线间的耦合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校正各视场的光线,提升系统解像能力;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凹面,使光线在第四透镜后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在相同视场角条件下,可使后续的光学系统有更大的光线接收面,增加像面亮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为负光焦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第四透镜的双凹设计能使经过第二透镜、第三透镜汇聚的光线适度发散,使周边光线可以到达更高的成像位置,有利于大芯片尺寸的配合使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搭配第六透镜的负光焦度,平缓过渡第四透镜出射的光线,在保证系统结构紧凑、低敏感性的同时,充分校正各种像差,提高解像;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使进入第五透镜的光线入射角较小,光线平稳顺利到达后方,有利于提升解像,降低系统敏感性;第五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凸,与第六透镜搭配成双胶合透镜,合理分配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折射率,能有效改善像差,提高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光线会聚,第一侧面设计成凸面,使光线在第五透镜内先会聚,减小同一视场光线在第二侧面上的分布范围,减弱第二侧面上不同视场光线间的耦合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校正各视场的光线,提升系统解像能力;
同时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胶合,可减小物理距离,有利于实现小尺寸,同时降低镜片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为负光焦度,第一侧面为凸面,可以平缓整体的光线走势,第二侧面为凹面设置,使光线呈现发散趋势,使周边光线可以到达更高的成像位置,有利于大芯片尺寸的配合使用,同时可以拉长后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有效改变光线走势,平缓前方的会聚光线、平衡像差的同时,有助于实现长焦,扩大像面;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平缓前方的会聚光线,在平衡各视场像差的同时,有助于实现长焦,扩大像面;第五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与第六透镜搭配成双胶合透镜,合理分配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折射率,能有效改善像差,提高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光线会聚,与第五透镜的负光焦度搭配,使经过第五透镜发散的光线进一步会聚,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设计为凸面,可以将前方汇聚的光线进一步得到汇聚,平缓整体的光线走势,光线偏转较小,降低光能损失,有利于提高边缘视场的照度;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凸面,使得边缘视场光线经过第五透镜的第二侧面后向内偏折,有利于光学系统后端口径的减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光线会聚,与第五透镜的负光焦度搭配,使经过第五透镜发散的光线进一步会聚,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设计为凸面,使得光线平缓过渡,光线偏转较小,降低光能损失,有利于提高边缘视场的照度;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凹面,有利于调整不同视场光线间的光程差,为后续光线较好地会聚至像面做铺垫。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有利于使经过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会聚的光线适当扩散,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设计成凹面,与第五透镜的第二侧面的凸面配合,使得光线平缓过渡,光线偏折较小,能够降低光能损失,有利于提高边缘视场的照度;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凸面,使得经第六透镜出射的光线适当会聚,有利于减小后方光学系统口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和双凹的面型,搭配前后第六透镜、第八透镜的折射率设计,保证光线走势平缓、系统低敏感性的同时,有效校正各视场像差,提高解像;第七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搭配第六透镜形状相近的凸面,保证系统紧凑的同时校正像差,提高解像;第七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与第八透镜搭配成双胶合透镜,合理分配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折射率,能有效改善像差,提高解像,同时可减小物理距离,有利于实现小尺寸,同时降低镜片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对经第六透镜出射的光线进行发散,均衡各视场光线会聚到像面上的像差情况,进一步提升解像;第七透镜的第一侧面设计成凸面,使光线在第七透镜内先会聚,减小同一视场光线在第二侧面上的分布范围,减弱第二侧面上不同视场光线间的耦合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校正各视场的光线,提升系统解像能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光线会聚,第一侧面设计成凸面,与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的凸面配合,使得光线平缓过渡,光线偏折较小,降低系统敏感度,且降低光能损失,有利于提高边缘视场的照度;第七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凸面,与第八透镜搭配成双胶合透镜,合理分配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折射率,能有效改善像差,提高解像,同时可减小物理距离,有利于实现小尺寸,同时降低镜片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光线会聚,第一侧面设计成凸面,使光线在第七透镜内先会聚,减小同一视场光线在第二侧面上的分布范围,减弱第二侧面上不同视场光线间的耦合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校正各视场的光线,提升系统解像能力;同时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胶合,可减小物理距离,有利于实现小尺寸,同时降低镜片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八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光线会聚,与第七透镜的负光焦度搭配,第八透镜的第一侧面设计为凸面,可以将前方汇聚的光线进一步得到汇聚,平缓整体的光线走势,光线偏转较小,降低光能损失,有利于提高边缘视场的照度;第八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凸面,使得边缘视场光线经过第八透镜的第二侧面后向内偏折,有利于光学系统后端口径的减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八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光线会聚,与第七透镜的负光焦度搭配,使经过第七透镜的光线进一步会聚,第八透镜的第一侧面设计为凸面,使得光线平缓过渡,光线偏转较小,降低光能损失,有利于提高边缘视场的照度;第八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凹面,有利于调整不同视场光线间的光程差,为后续光线较好地会聚至像面做铺垫。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八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有效改变光线走势,平缓前方的会聚光线、平衡像差的同时,有助于实现长焦,扩大像面;第八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平缓前方的会聚光线,在平衡各视场像差的同时,有助于实现长焦,扩大像面;第八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与第七透镜搭配成双胶合透镜,合理分配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折射率下能有效改善像差,提高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八透镜为负光焦度,第一侧面为凸的设置,可以将前方汇聚的光线进一步得到汇聚,平缓整体的光线走势,第二侧面为凹面设置,搭配较高折射材料使光线呈现发散趋势,弱化汇聚,使周边光线可以到达更高的成像位置,有利于大芯片尺寸的配合使用,同时可以拉长后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有利于使经过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会聚的光线光线适当扩散,第八透镜的第一侧面设计成凹面,与第七透镜的第二侧面的凸面配合,使得光线平缓过渡,光线偏折较小,能够降低光能损失,有利于提高边缘视场的照度;第八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凸面,使得经第八透镜出射的光线适当会聚,有利于减小后方光学系统口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第九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有利于光线适当扩散,使得经第八透镜出射后呈发散的光线发散趋势减缓,进一步使大角度光线尽可能多地平稳过渡,减小大视场光线到达像面时与芯片主光线角过大造成的光能损失,有利于提高边缘视场的照度。
第九透镜为负光焦度,可以平衡前面正光焦度镜片产生的像差,实现高解像;同时对中心和周边视场光线发散,拉长后焦,便于整个光学系统的组装。第九透镜为双凹结构设置,可使光线上扬,使周边光线可以到达更高的成像位置,有利于大芯片尺寸的配合使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九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第九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有利于光线适当扩散,使得经第八透镜出射后呈发散的光线发散趋势减缓,进一步使大角度光线尽可能多地平稳过渡;第九透镜的第二侧面设计成凸面,能够使发散的光线会聚至后方光学系统,缩短周边光线到达像面的光程,有利于照度提升。第九透镜为负光焦度,可以平衡前面正光焦度镜片产生的像差,实现高解像;同时对中心和周边视场光线发散,拉长后焦,便于整个光学系统的组装。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设置,可使光线上扬,使周边光线可以到达更高的成像位置,有利于大芯片尺寸的配合使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可具有正负相反的光焦度,有利于使光线平稳过渡至后方镜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可具有正负相反的光焦度,有利于使光线平稳过渡至后方镜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可具有正负相反的光焦度,有利于使光线平稳过渡至后方镜片。可以将经前方镜片的光线平缓过渡至后方光学系统,减小镜头总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采用三个双胶合透镜,即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胶合,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胶合。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采用两个双胶合透镜,例如,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胶合,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胶合;例如,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胶合,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胶合。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的胶合透镜可以将经前方透镜的光线平缓过渡至后方光学系统,减小镜头总长。使得光学系统的各种像差得到充分校正,在结构紧凑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分辨率,优化畸变、CRA等光学性能。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的胶合透镜还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减小两个透镜的空气间隔,减小系统总长;2)两个镜片的色散互补,有利于减小色差,提高成像质量;3)减少两镜片间的组立部件,减少工序,降低成本;4)进一步可以减小场曲,可以校正系统的轴外点像差。5)合理分配焦距,有助于实现热补偿,获得良好温度性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FOV×F)/H≥50,其中,FOV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满足(FOV×F)/H≥50,控制系统焦距与像高的比值,有利于同时满足长焦、大角分辨率和小畸变。更具体地,FOV、F和H进一步可满足85≥(FOV×F)/H≥55,可进一步地实现长焦、大角分辨率和小畸变。FOV、F和H还可更进一步满足65≥(FOV×F)/H≥55,可更进一步地实现长焦、大角分辨率和小畸变。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TTL/F≤3.5,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满足TTL/F≤3.5,控制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和整组焦距值在此范围内,有利于实现系统的小型化。更具体地,TTL和F进一步可满足:TTL/F≤3。TTL和F还可更进一步满足TTL/F≤2.7。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TTL/H/θ≤10,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θ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满足TTL/H/θ≤10,有利于在相同成像面和相同像高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限制镜头的长度,有利于实现镜头小型化。更具体地,TTL、H和θ进一步可满足4≤TTL/H/θ≤8.5,可进一步地实现镜头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TTL/DMAX≤4.5,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DMAX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所有透镜的最大通光口径。满足TTL/DMAX≤4.5,有利于控制光学总长与最大镜片口径的比值较小,可以使整个光学系统更紧凑,更小型化。更具体地,TTL和DMAX进一步可满足TTL/DMAX≤3.5,进一步使整个光学系统更紧凑,更有利于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F×θ)/D≥0.3,其中,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θ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D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满足(F×θ)/D≥0.3,可以使得镜头的前端口径较小,减小镜头的成像系统体积。更具体地,F、θ和D进一步可满足1.5≥(F×θ)/D≥0.45,可以进一步减小镜头的前端口径,实现小口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H/θ≤5,其中,D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θ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满足D/H/θ≤5,在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弧度值不变的情况下,使光学镜头的最大通光口径较小,可以实现小型化。更具体地,D、H和θ进一步可满足D/H/θ≤3.5,可以进一步减小光学镜头的最大通光口径,实现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H/F≤0.35,其中,D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满足D/H/F≤0.35,在焦距固定的条件下,可以为镜头提供大靶面、小口径的特性。更具体地,D、H和F进一步可满足D/H/F≤0.2,可进一步实现大靶面、小口径的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H-F×θ)/(F×θ)|≤0.15,其中,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θ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满足|(H-F×θ)/(F×θ)|≤0.15,控制该值,实现较小的F(θ)畸变。更具体地,H、F和θ进一步可满足|(H-F×θ)/(F×θ)|≤0.08,可进一步实现较小的F(θ)畸变。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8≤F/H≤2.5,其中,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满足0.8≤F/H≤2.5,控制焦距和像高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提升解像。更具体地,F和H进一步可满足1.2≤F/H≤2.0,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F/ENPD≤2,其中,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ENPD是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满足F/ENPD≤2,获得较小的光圈数FNO,有利于增大通光量,使入瞳口径大,有助于提升相对照度。更具体地,F和ENPD进一步可满足1.5≤F/ENPD≤1.8,进一步控制光圈数FNO较小,有利于进一步增大通光量,提升相对照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F/ENPD/D≤0.3,其中,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ENPD是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D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满足F/ENPD/D≤0.3,在满足高通光量的前提下,保证小口径,实现镜头小型化。更具体地,F、ENPD和D进一步可满足0.1≤F/ENPD/D≤0.2,可进一步保证小口径,以及实现镜头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5≤(H/2)/(F×tan(θ/2))≤1.6,其中,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θ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弧度值。满足0.5≤(H/2)/(F×tan(θ/2))≤1.6,此条件式反映了实际像高与理想像高的比值,控制该条件式在一定范围内即控制该畸变在一定范围内,可实现小畸变。更具体地,H、F和θ进一步可满足0.7≤(H/2)/(F×tan(θ/2))≤1.3,可进一步实现小畸变。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6≤F1/F,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满足0.6≤F1/F,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焦距,使得经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进入的光线得到更好的压缩,有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收集边缘视场光线,同时降低入射至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光线高度,减小镜片口径,有利于小型化;同时,F1/F数值较大,使得经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出射的光线偏折较小,有利于降低镜片敏感度。更具体地,F1和F进一步可满足0.85≤F1/F≤8.5,可进一步地实现小型化和低敏感度。F1和F还可更进一步满足1.2≤F1/F≤6.5,可更进一步地实现小型化和低敏感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5≤F9/F<0,其中,F9是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满足-5≤F9/F<0,合理设置第九透镜的焦距与系统焦距的比值,使得经第八透镜出射的光线平缓过渡至像面,有利于扩大像面,实现长焦。更具体地,F9和F进一步可满足-3.5≤F9/F≤-0.4,可进一步地扩大像面和实现长焦。F9和F还可更进一步满足-2≤F9/F≤-0.6,可更进一步地扩大像面和实现长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23/TTL≤0.05,其中,d23是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TL是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d23/TTL≤0.05,使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较小,有利于减小光学系统总长。同时满足条R4和R5数值接近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可进行胶合,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可采用光焦度正负相反的透镜进行胶合,有利于校正像差,提升解像;同时,胶合件的使用有利于降低镜片在组立过程中对倾斜/偏芯等的公差敏感度,提高解像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胶合件的使用还减少了镜片间的反射,减少鬼像风险。更具体地,d23和TTL进一步可满足d23/TTL≤0.025。d23和TTL还可更进一步满足d23/TTL≤0.01。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56/TTL≤0.05,其中,d56是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TL是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d56/TTL≤0.05,使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较小,有利于减小光学系统总长。同时满足R10和R11数值接近时,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可进行胶合,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可采用光焦度正负相反的透镜进行胶合,有利于校正像差,提升解像;同时,胶合件的使用有利于降低镜片在组立过程中对倾斜/偏芯等的公差敏感度,提高解像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胶合件的使用还减少了镜片间的反射,减少鬼像风险。更具体地,d56和TTL进一步可满足d56/TTL≤0.025。d56和TTL还可更进一步满足d56/TTL≤0.01。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78/TTL≤0.05,其中,d78是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TL是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d78/TTL≤0.05,使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较小,有利于减小光学系统总长。同时满足R14和R15数值接近时,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可进行胶合,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可采用光焦度正负相反的透镜进行胶合,有利于校正像差,提升解像;同时,胶合件的使用有利于降低镜片在组立过程中对倾斜/偏芯等的公差敏感度,提高解像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胶合件的使用还减少了镜片间的反射,减少鬼像风险。更具体地,d78和TTL进一步可满足d78/TTL≤0.025。d78和TTL还可更进一步满足d78/TTL≤0.01。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1≤d7~8/TTL≤0.45,其中,d7~8是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TTL是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0.1≤d7~8/TTL≤0.45,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组成的胶合件的中厚之和较大,保证光学经过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时平缓过度,降低敏感性。更具体地,d7~8和TTL进一步可满足0.14≤d7~8/TTL≤0.35,可进一步地降低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67/TTL≤0.05,其中,d67是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TL是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d67/TTL≤0.05,使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间距较小,光线走势几乎不偏折,降低敏感性的同时,使系统更加紧凑,实现小型化。更具体地,d67和TTL进一步可满足d67/TTL≤0.025,可进一步地降低敏感性和实现小型化。d67和TTL还可更进一步满足d67/TTL≤0.01,可更进一步地降低敏感性和实现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3≤R4/R5≤3,其中,R4是第二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5是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0.3≤R4/R5≤3,合理设置第二透镜的第二侧面和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使光线平缓进入第三透镜,降低整系统敏感度。当R4和R5比值接近1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可进行胶合,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可采用光焦度正负相反的透镜进行胶合,有利于校正像差,提升解像;同时,胶合件的使用有利于降低镜片在组立过程中对倾斜/偏芯等的公差敏感度,提高解像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更具体地,R4和R5进一步可满足0.6≤R4/R5≤1.5。R4和R5还可更进一步满足0.8≤R4/R5≤1.3,以及R4和R5还可更进一步满足0.9≤R4/R5≤1.1。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5≤R14/R15≤5,其中,R14是第七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5是第八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0.5≤R14/R15≤5,合理设置第七透镜的第二侧面和第八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使光线平缓进入第八透镜,降低整系统敏感度。当R14和R15比值接近1时,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可进行胶合,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可采用光焦度正负相反的透镜进行胶合,有利于校正像差,提升解像;同时,胶合件的使用有利于降低镜片在组立过程中对倾斜/偏芯等的公差敏感度,提高解像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更具体地,R14和R15进一步可满足0.6≤R14/R15≤2。R14和R15还可更进一步满足0.6≤R14/R15≤1.5,以及R14和R15还可更进一步满足0.85≤R14/R15≤1.2。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5≤R17/F≤0,其中,R17是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满足-5≤R17/F≤0,合理控制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与整组焦距的比值,有利于光线走势平缓,相同的F数下实现更长的焦距。更具体地,R17和F进一步可满足-3≤R17/F≤-0.3,可进一步在相同的F数下实现长焦特性。R17和F还可更进一步满足-2≤R17/F≤-0.5,可更进一步在相同的F数下实现长焦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R18/F|≥2,其中,R18是第九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满足|R18/F|≥2,合理控制第九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与整组焦距的比值,有利于校正像差,实现高解像。更具体地,R18和F进一步可满足35≥|R18/F|≥3.5,有利于进一步地校正像差,实现高解像。R18和F还可更进一步满足25≥|R18/F|≥5,有利于更进一步地校正像差,实现高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5≤R7/R6≤2,其中,R7是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6是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5≤R7/R6≤2,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与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值的合理配比,有利于第三透镜出射的光线更好地经由第四透镜接收,并传递至后方系统,有利于实现高通光,提高解像。更具体地,R7和R6进一步可满足-3.5≤R7/R6≤1,有利于进一步实现高通光,提高解像。R7和R6还可更进一步满足-3≤R7/R6≤0.3,有利于更进一步实现高通光,提高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R8/R7|≤6,其中,R8是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7是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R8/R7|≤6,合理设置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使得经第三透镜出射的光线平缓过渡至后方光学系统,有利于减小镜头前端口径,减小镜头体积,实现小型化和成本降低。更具体地,R8和R7进一步可满足0.25≤|R8/R7|≤4,可进一步地实现小口径、小型化和低成本。R8和R7还可更进一步满足0.45≤|R8/R7|≤2.5,可更进一步地实现小口径、小型化和低成本。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R18/R17|≥1.2,其中,R18是第九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7是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R18/R17|≥1.2,合理设置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使得经第八透镜出射的光线平缓过渡至像面,有利于扩大像面,实现长焦。同时有利于控制经第九透镜出射的光线进入像面的角度,保证干净的成像效果。更具体地,R18和R17进一步可满足|R18/R17|≥2.5,以及R18和R17还可更进一步满足45≥|R18/R17|≥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SAG9/D9|≤1,其中,SAG9是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在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所对应的矢高,D9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满足|SAG9/D9|≤1,合理控制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的矢高和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有效通光口径的比值,保证加工性的同时,有利于光线平稳过渡,降低系统敏感性。更具体地,SAG9和D9进一步可满足|SAG9/D9|≤0.6。SAG9和D9还可更进一步满足|SAG9/D9|≤0.2。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01≤d89/TTL≤0.25,其中,d89是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TL是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0.01≤d89/TTL≤0.25,控制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之间的距离较大,有利于经第八透镜出射的光线能够平稳到达像面,同时达到成像所需要的尺寸和长焦。更具体地,d89和TTL进一步可满足0.015≤d89/TTL≤0.12,可进一步地提高解像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1.0≤|R16/R17|,其中,R16是第八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7是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1.0≤|R16/R17|,合理设置第九透镜的第一侧面和第八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使得第九透镜更好的承接从第八透镜出射的光束,提高通光量和解像。更具体地,R16和R17进一步可满足1.2≤|R16/R17|≤12,可进一步地提高通光量和解像。R16和R17还可更进一步满足1.5≤|R16/R17|≤8.5,可更进一步地提高通光量和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1.2≤|F23/F|,其中,F23是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满足1.2≤|F23/F|,控制F23和总焦距F的比值较大,有利于实现光线走势平缓,进而控制光线走势,使边缘光线走势相同,不会发生明显偏折,减小由于经第一透镜进入的大角度光线引起的像差,同时有利于矫正系统色差,提高解像能力。更具体地,F23和F进一步可满足2.4≤|F23/F|,有利于进一步地矫正系统色差,提高解像能力。F23和F还可更进一步满足3≤|F23/F|≤200,有利于更进一步地矫正系统色差,提高解像能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F56/F|≤3,其中,F56是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满足|F56/F|≤3,控制F56和总焦距F的比值较为接近,有利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作为承接前后群镜片,使光线平缓过度,有利于平衡像差、矫正系统色差,提高解像能力。更具体地,F56和F进一步可满足0.2≤|F56/F|≤2,有利于进一步地平衡像差、矫正系统色差,提高解像能力。F56和F还可更进一步满足0.35≤|F56/F|≤1.5,有利于更进一步地平衡像差、矫正系统色差,提高解像能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3≤|F78/F|≤12,其中,F78是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满足0.3≤|F78/F|≤12,控制F78和整焦距的比值,有利于光线平缓进入后方成像系统,提高成像质量。更具体地,F78和F进一步可满足0.5≤|F78/F|≤8.5,可进一步地控制F78和整焦距的比值,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25≤R10/R11≤1.3,其中,R10是第五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是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作为承接前后群的镜片,控制第五透镜的第二侧的曲率半径与第六透镜的第一侧曲率半径之比,并满足-25≤R10/R11≤1.3,有利于减少光线在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像差的产生,提高解像能力。更具体地,R10和R11进一步可满足0.8≤R10/R11≤1.3,可进一步地提高解像力。R10和R11还可更进一步满足0.9≤R10/R11≤1.1,可更进一步地提高解像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本申请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九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滤光片和/或保护玻璃,滤光片可以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保护玻璃可以防止光学镜头的第二侧的元件(例如,芯片)被损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九透镜可为球面透镜或非球面透镜。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球面透镜和非球面透镜的具体数量,在重点体现成像质量时,可以增加非球面透镜的数量,甚至所有透镜均使用非球面镜。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非球面透镜的设置有助于校正系统像差,提升解像力。示例性地,本申请的第一透镜至第九透镜均为球面透镜,球面透镜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九透镜可为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玻璃透镜和塑料透镜的具体数量。用玻璃制成的光学透镜可抑制光学镜头后焦随温度变化的偏移,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同时采用玻璃材质可避免因使用环境中高、低温温度变化造成的镜头成像模糊以及影响镜头的正常使用等问题。具体地,在重点关注温度性能和解像质量时,第一透镜至第九透镜可均为玻璃非球面镜片。在温度稳定性要求较低的应用场合中,光学镜头中的第一透镜至第九透镜也可均由塑料制成。用塑料制作光学透镜,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当然,光学镜头中的第一透镜至第九透镜也可由塑料和玻璃搭配制成。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通过各透镜形状和光焦度等参数的合理设置,可使光学镜头具有小型化、高解像、小口径、长焦距、低敏感度、高通光量以及高性能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九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镜头不限于包括九片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应理解,S1所在行的厚度/距离为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S2所在行的厚度/距离为第一透镜L1的第二侧面S2与第二透镜L2的第一侧面S3之间的间隔距离,S3所在行的厚度/距离为第二透镜L2的中心厚度,以此类推)、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2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2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3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凹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凸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3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3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凹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凸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4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4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5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凹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凸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5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5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6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凹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凸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6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6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7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凹面,第二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凹面,第二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凸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凹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7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7
实施例8
以下参照图8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凹面,第二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凹面,第二侧面S5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凸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凹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8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8
实施例9
以下参照图9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光学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9示出了实施例9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9
实施例10
以下参照图10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光学镜头。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10示出了实施例10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0
实施例11
以下参照图11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光学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凸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凹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11示出了实施例1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1
实施例12
以下参照图1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2的光学镜头。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凸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凹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12示出了实施例1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2
实施例13
以下参照图13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3的光学镜头。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凸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凹面,第二侧面S14为凹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13示出了实施例13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3
实施例14
以下参照图1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4的光学镜头。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凸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凹面,第二侧面S14为凹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14示出了实施例14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4
实施例15
以下参照图15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5的光学镜头。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15示出了实施例15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5
实施例16
以下参照图16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6的光学镜头。图1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16示出了实施例16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6
实施例17
以下参照图17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7的光学镜头。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7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凹面,第二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17示出了实施例17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7
实施例18
以下参照图18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8的光学镜头。图1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8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8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凹面,第二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18示出了实施例18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8
实施例19
以下参照图19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9的光学镜头。图1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9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9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凹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19示出了实施例19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9
实施例20
以下参照图20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0的光学镜头。图2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0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0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凹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20示出了实施例20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20
实施例21
以下参照图21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1的光学镜头。图2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5为凸面,第二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8为凹面,第二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1为凹面,第二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凹面,第二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4为凸面,第二侧面S15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6为凹面,第二侧面S17为凸面。其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8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8和第二侧面S19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9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9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21示出了实施例2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21
实施例22
以下参照图2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2的光学镜头。图2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5为凸面,第二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8为凹面,第二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1为凹面,第二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凹面,第二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4为凸面,第二侧面S15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6为凹面,第二侧面S17为凸面。其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8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8和第二侧面S19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9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9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22示出了实施例2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22
实施例23
以下参照图23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3的光学镜头。图2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3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1为凹面,第二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4为凸面,第二侧面S15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6为凹面,第二侧面S17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8和第二侧面S19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9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9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23示出了实施例23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23
实施例24
以下参照图2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4的光学镜头。图2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4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1为凹面,第二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4为凸面,第二侧面S15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6为凹面,第二侧面S17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8和第二侧面S19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9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9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24示出了实施例24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24
实施例25
以下参照图25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5的光学镜头。图2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5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凸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4为凹面,第二侧面S15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6为凹面,第二侧面S17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8和第二侧面S19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9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9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25示出了实施例25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25
实施例26
以下参照图26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6的光学镜头。图2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6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凸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4为凹面,第二侧面S15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6为凹面,第二侧面S17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8和第二侧面S19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9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9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26示出了实施例26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26
实施例27
以下参照图27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7的光学镜头。图2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7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凹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凸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27示出了实施例27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27
实施例28
以下参照图28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8的光学镜头。图2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8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8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凹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凸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28示出了实施例28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28
实施例29
以下参照图29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9的光学镜头。图2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9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9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凹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29示出了实施例29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29
实施例30
以下参照图30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0的光学镜头。图3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0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0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凹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凹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30示出了实施例30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30
实施例31
以下参照图31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1的光学镜头。图3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凹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31示出了实施例3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31
实施例32
以下参照图3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2的光学镜头。图3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凹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凹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5为凹面,第二侧面S16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7和第二侧面S18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8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32示出了实施例3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32
实施例33
以下参照图33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3的光学镜头。图3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3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1为凹面,第二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4为凸面,第二侧面S15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6为凹面,第二侧面S17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8和第二侧面S19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9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9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33示出了实施例33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33
实施例34
以下参照图3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4的光学镜头。图3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4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4为凸面,第二侧面S5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7为凹面,第二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9为凸面,第二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1为凹面,第二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3为凸面,第二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L8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4为凸面,第二侧面S15为凸面。第九透镜L9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6为凹面,第二侧面S17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胶合形成双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靠近第四透镜L4的第一侧面S7的位置处。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第一侧面S18和第二侧面S19的滤光片和/或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保护玻璃(未示出)。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9并最终成像在设置于第二侧的成像面IMA上,其中,成像面IMA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也可用作例如投影镜头或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来自像源面IMA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9至S1并最终投射至设置于第一侧的投影面(未示出)上。
表34示出了实施例34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34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34中的参数值分别如下表35-1、表35-2、表35-3和表35-4所示,其中,F、ENPD、TTL、H、D、BFL、DMAX、F1-F9、D9、F23、F56、F78的单位均为毫米(mm),FOV的单位为度(°),θ的单位为弧度(rad);以及实施例1至实施例34分别满足以下表36-1、表36-2、表36-3和表36-4所示的关系。
表35-1
表35-2
表35-3
表35-4
表36-1
表36-2
表36-3
表36-4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该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探测距离相机的独立电子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探测距离设备上的成像模块。此外,电子设备还可以是诸如车载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辅助驾驶系统上的成像模块。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以及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九透镜,其中,
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属性相反;以及
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属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面或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或者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至少一个为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或者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至少一个为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者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至少一个为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凹面;或者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或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凹面;或者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或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或者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或凹面。
9.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以及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九透镜;其中,
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满足:-25≤R10/R11≤1.3;以及
所述第七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14与所述第八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5满足:0.5≤R14/R15≤5。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774889.4A CN117539032A (zh) | 2023-12-21 | 2023-12-21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774889.4A CN117539032A (zh) | 2023-12-21 | 2023-12-21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39032A true CN117539032A (zh) | 2024-02-09 |
Family
ID=89792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774889.4A Pending CN117539032A (zh) | 2023-12-21 | 2023-12-21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539032A (zh) |
-
2023
- 2023-12-21 CN CN202311774889.4A patent/CN11753903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609922A (zh) | 一种光学镜头 | |
CN118276277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4280758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6203700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6224534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7539032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5201997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4442264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4859504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8226619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7539033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4859502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7555114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7555115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2698472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7539034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7492180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7590566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8226624A (zh) | 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 |
CN118226609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7950151A (zh) |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 |
CN117539031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7289426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8068515A (zh) | 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 |
CN116068722A (zh) |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