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8472B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8472B
CN112698472B CN201911012510.XA CN201911012510A CN112698472B CN 112698472 B CN112698472 B CN 112698472B CN 201911012510 A CN201911012510 A CN 201911012510A CN 112698472 B CN112698472 B CN 112698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e
optical lens
lens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25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8472A (zh
Inventor
杨佳
张野
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25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84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8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8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8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8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和包括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该光学镜头可实现高解像、小型化、小像差、大光圈、低成本、温度适应性能好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技术进步,光电感光器件不断向着更高分辨率、更小像素的方向发展。为保证成像系统能够进行高质量成像,这就对与光电感光器件相配合的光学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低照度的应用环境中,光学镜头需要具有较大光圈,以便于光学系统进行高质量成像。与此同时,市场对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平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与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像高H满足:(FOV×F)/H≥5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与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与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像高H满足:D/H/FOV≤0.0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TTL/F≤6.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BF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L满足:BFL/TL≥0.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EPD/TTL≥0.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F6/F|≤4.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F1/F|≤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以及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d5满足:0.5≤R5/(R6+d5)≤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5≤F56/F≤5.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d9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d9/TTL≤0.1。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以及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TTL/F≤6.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平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与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像高H满足:(FOV×F)/H≥5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与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与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像高H满足:D/H/FOV≤0.0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BF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L满足:BFL/TL≥0.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EPD/TTL≥0.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F6/F|≤4.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F1/F|≤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以及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d5满足:0.5≤R5/(R6+d5)≤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5≤F56/F≤5.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d9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d9/TTL≤0.1。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可包括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本申请采用了六片透镜,通过优化设置各透镜的形状、光焦度等,使光学镜头具有高解像、长焦同时满足小型化、大光圈同时满足小像差、低成本、温度适应性能好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它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包括例如六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这六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选地,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
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并具有弯月或双凹的形状,其物侧面可为凸面或凹面,其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既有利于减小光学系统前端口径,提高成像质量,又可避免物方光线发散过大,以使得后方透镜的口径得到有效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有利于收集大视场角的入射光线,保证尽量多的光线进入光学系统,从而增加光通量,提升照度。在实际应用中车载镜头一般暴露在外部环境中,这种凸向物方的弯月透镜有利于雨雪沿镜头滑落,延长镜头使用寿命,减少雨雪对镜头成像的影响。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既有利于减小镜头前端口径,控制镜头整体体积,又有利于适度增大镜头畸变时,使得镜头更适合于放大观察前方小范围画面的情况。
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同时像侧面可为凹面,或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汇聚前方光线,使光线走势平稳,并过渡至后方透镜。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有利于减小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间距,缩短光学镜头的物理总长度,实现镜头小型化。
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有利于将第二透镜收集的光线进行发散,调整光线,减小系统色差。
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凹面或平面,其像侧面可为凸面。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四透镜,可将前方光线汇聚,使光线平缓过渡至第五透镜,并减小系统总体长度。
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可同时为凸面。与此同时,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其中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在前,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在后。这样的透镜组合,有利于充分矫正光学系统的各种像差,在结构紧凑的前提下,提高系统分辨率,优化系统畸变、CRA等光线性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可设置有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以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光阑有利于有效收束进入光学系统的光线,缩短系统总体长度,减小透镜口径。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光阑可设置在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附近处。然而,应注意,此处公开的光阑的位置仅是示例而非限制;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光阑设置在其他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六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滤光片,以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六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保护玻璃,以防止光学镜头的内部元件(例如,芯片)被损坏。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胶合透镜可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色差或消除色差。在光学镜头中使用胶合透镜能够改善像质、减少光能量的反射损失,从而提升镜头成像的清晰度。另外,胶合透镜的使用还可简化镜头制造过程中的装配程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有利于减小系统色差,提高系统解像力。上述透镜间采用胶合方式还具有以下优点中的至少一个:减少自身色差,降低公差敏感度,通过残留的部分色差以平衡系统的整体色差;减小两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从而减小系统总长;减少透镜之间的组立部件,从而减少工序,降低成本;降低透镜单元因在组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偏芯等公差敏感度问题,提高生产良率;减少透镜间反射引起光量损失,提升照度;进一步减小场曲,有效矫正光学镜头的轴外点像差。这样的胶合设计分担了系统的整体色差矫正,有效校正像差,以提高解像力,且使得光学系统整体紧凑,满足小型化要求。
在本申请中,不限定球面和非球面的透镜数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提高系统解像质量,可适当增加非球面的透镜数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中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可均由玻璃制成。用玻璃制成的光学透镜可提高光学系统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中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可均由塑料制成。用塑料制作光学透镜,可有效减小制作成本。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中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的部分透镜可由塑料制成,以减小制作成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与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像高H满足:(FOV×F)/H≥52,例如,(FOV×F)/H≥55。合理设置上述三者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光学镜头兼具大视场角和长焦特性,实现中远距离成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与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与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像高H满足:D/H/FOV≤0.08,例如,D/H/FOV≤0.05。合理设置上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易于减小光学镜头的前端口径,实现小型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TTL/F≤6.5,例如,TTL/F≤5.5。在本申请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也称作光学镜头的总长度。合理控制光学镜头的总长度与总有效焦距之间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实现系统小型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BFL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L满足:BFL/TL≥0.25,例如,BFL/TL≥0.3。在本申请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也称作光学镜头的后焦长度;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也称作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合理控制光学镜头的后焦长度与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的比例关系,使得光学镜头的后焦较长,有利于对小型化模组的组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EPD/TTL≥0.1,例如,EPD/TTL≥0.12。合理设置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的比例关系,保证镜头具有较大的相对孔径,有利于在夜晚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下,进行高清成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F6/F|≤4.7,例如,|F6/F|≤4.2。合理设置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的比例关系,保证第六透镜具有较短焦距,有利于光学系统对光线收束,保证系统通光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F1/F|≤4,例如,|F1/F|≤3.5。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光学镜头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的同时,具有较高解像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以及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d5满足:0.5≤R5/(R6+d5)≤2,例如,0.8≤R5/(R6+d5)≤1.7。合理设置上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第三透镜形状设置,有利于减小镜头的前端口径,减小镜头体积,实现小型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5≤F56/F≤5.5,例如,2≤F56/F≤5。合理设置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的比例关系,有利于提升系统照度,减小畸变。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d9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d9/TTL≤0.1,例如,d9/TTL≤0.06。合理设置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的比例关系,有效控制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的距离,有利于透镜之间结构紧凑,实现镜头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F2/F|≤5,例如,1.5≤|F2/F|≤4.5。合理设置第二透镜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的比例关系,有利于控制第一透镜与第三透镜间的光线走势,使得系统结构紧凑,实现镜头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F3/F|≥5,例如,|F3/F|≥5.5。合理设置第三透镜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将第二透镜汇聚的光线进行发散,控制第二透镜与第四透镜间的光线走势,使光线顺利进入后方光学系统。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F4/F|≤6,例如,|F4/F|≤5。合理设置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的比例关系,有利于控制第三透镜与第五透镜间的光线走势,使得光线平稳过渡至后方光学系统。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F5/F|≤3.5,例如,|F5/F|≤3。合理设置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的比例关系,有利于控制第四透镜与第六透镜间的光线走势,使得光线平稳过渡至后方光学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通过优化设置透镜形状,合理分配光焦度,在增大光圈的同时,合理纠正像差和色差,实现高清成像。同时部分透镜或全部透镜采用玻璃或塑料制作,使得光学镜头能够兼顾镜头小型化、小畸变、高解像、低成本、长焦、温度适应性能好等要求。当该光学镜头全部采用玻璃制作时,该光学镜头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较完美的成像清晰度。同时,该光学镜头还具有较大的相对通光孔径,以利于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光学镜头的像质可达到高清级别。即使在夜晚或光线较弱的环境中,该光学镜头也可进行高清成像。在此基础上,光学镜头中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相互配合设置,有利于矫正系统像差,实现高解像,使得光学系整体紧凑,满足小型化要求,同时降低镜片单元因在组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偏芯等公差敏感度。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镜头不限于包括六片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靠近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设置。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以及该保护玻璃L7’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5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应理解,S1所在行的厚度T为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S2所在行的厚度T为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空气间隔d12,以此类推)、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121
表1
本实施例采用了六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与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间的空气间隔,可使镜头具有高解像、小型化、前端小口径、CRA小、温度性能佳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靠近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设置。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以及该保护玻璃L7’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5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表2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131
表2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3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凹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凹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靠近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设置。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以及该保护玻璃L7’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5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表3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141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151
表3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6为凹面,像侧面S7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凹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靠近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设置。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以及该保护玻璃L7’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5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表4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161
表4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5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靠近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设置。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以及该保护玻璃L7’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5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表5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171
表5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6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凹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靠近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设置。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以及该保护玻璃L7’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5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表6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181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191
表6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7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平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平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靠近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设置。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以及该保护玻璃L7’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5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表7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201
表7
实施例8
以下参照图8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平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平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靠近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设置。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以及该保护玻璃L7’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5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表8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211
表8
实施例9
以下参照图9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光学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平凸透镜,其物侧面S8为平面,像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为凸面,像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可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靠近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设置。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L7和/或保护玻璃L7’,该滤光片L7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以及该保护玻璃L7’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S15处的图像传感芯片IMA。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表9示出了实施例9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221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231
表9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9分别满足以下表10所示的关系。在表10中,TTL、F、BFL、D、TL、H、EPD、F1、F2、F3、F4、F5、F6、d9、R5、R6、d5、F56的单位为毫米(mm),FOV的单位为度(°)。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232
Figure BDA0002244618760000241
表10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该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探测距离相机的独立电子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探测距离设备上的成像模块。此外,电子设备还可以是诸如车载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辅助驾驶系统上的成像模块。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39)

1.一种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光学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是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以及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与所述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像高H满足:
(FOV×F)/H≥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平面,像侧面为凸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与所述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与所述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像高H满足:
D/H/FOV×180°≤14.4。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
TTL/F≤6.5。
12.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BFL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L满足:
BFL/TL≥0.25。
13.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
EPD/TTL≥0.1。
14.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
|F6/F|≤4.7。
15.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
|F1/F|≤4。
16.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d5满足:
0.5≤R5/(R6+d5)≤2。
17.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
1.5≤F56/F≤5.5。
18.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d9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
d9/TTL≤0.1。
19.一种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光学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是六,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以及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TTL/F≤6.5,以及
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与所述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像高H满足:(FOV×F)/H≥52°。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平面,像侧面为凸面。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31.根据权利要求19-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与所述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与所述最大视场角FOV对应的像高H满足:
D/H/FOV×180°≤14.4。
32.根据权利要求19-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BFL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L满足:
BFL/TL≥0.25。
33.根据权利要求19-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
EPD/TTL≥0.1。
34.根据权利要求19-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
|F6/F|≤4.7。
35.根据权利要求19-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
|F1/F|≤4。
36.根据权利要求19-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d5满足:
0.5≤R5/(R6+d5)≤2。
37.根据权利要求19-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56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
1.5≤F56/F≤5.5。
38.根据权利要求19-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d9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
d9/TTL≤0.1。
3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或19所述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CN201911012510.XA 2019-10-23 2019-10-23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698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2510.XA CN112698472B (zh) 2019-10-23 2019-10-23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2510.XA CN112698472B (zh) 2019-10-23 2019-10-23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8472A CN112698472A (zh) 2021-04-23
CN112698472B true CN112698472B (zh) 2022-05-31

Family

ID=75505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2510.XA Active CN112698472B (zh) 2019-10-23 2019-10-23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847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89772U (zh) * 2012-07-23 2015-06-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5143948A (zh) * 2013-03-27 2015-12-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6405789A (zh) * 2015-07-28 2017-02-15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89772U (zh) * 2012-07-23 2015-06-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CN105143948A (zh) * 2013-03-27 2015-12-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6405789A (zh) * 2015-07-28 2017-02-15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8472A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80538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09445077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147754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0632736B (zh) 光学镜头
CN111474673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09557644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781701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830672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3031207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2859289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2444938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1999863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09491056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09683291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239962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239990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987230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2147751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2748555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2305710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2444941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1123471B (zh) 光学镜头
CN111221099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698472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2987231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