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59504B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9504B
CN114859504B CN202110155272.9A CN202110155272A CN114859504B CN 114859504 B CN114859504 B CN 114859504B CN 202110155272 A CN202110155272 A CN 202110155272A CN 114859504 B CN114859504 B CN 1148595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lens
optical
field angle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552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59504A (zh
Inventor
姚波
徐超
张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552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9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9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9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59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9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和包括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凸面。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的高速发展,光学镜头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对车载镜头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在满足对车载镜头的光学性能要求的基础之上,用户对镜头整体尺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在不影响汽车整体的内饰效果的前提下,用户希望镜头整体尺寸较小以便于安装。但是,镜头的小型化通常会对普通的光学镜头的光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目前市场上对镜头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在一些特殊领域(如激光雷达发射端等领域)中应用的镜头,为了实现更高的分辨率,通常会选择排列更多的光源,但是当光源尺寸较大时,会造成镜头口径较大,不利于镜头小型化发展;为了提高成像质量、光束准直效果以及实现较小的CRA,通常会选择增加镜片的数量,但是镜片数量增加后会使镜头体积和重量随之增加,这会严重影响镜头的小型化,同时还会引起成本上升。
光学镜头不仅在激光雷达发射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激光雷达接收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光学镜头需要在接收端进行成像或能量探测等。为了便于镜头的装配,需要镜头具有较长的后焦,但是通常情况下后焦较长会导致镜头的光学性能较低。因此,如何使光学镜头同时兼顾光学性能、便于安装以及小型化等是目前诸多镜头设计者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第一侧到第二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TTL/F≤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TTL/H/FOV≤0.0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D1/H/FOV≤0.0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的后焦长度BFL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距离TL可满足:BFL/TL≥0.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至第二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距离d2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可满足:d2/TTL≥0.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R1/R2≥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的后焦长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可满足:BFL/TTL≥0.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F×tan(FOV/2)/(H/2)|≥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6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7可满足:0.5≤|sag6/sag7|≤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8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9可满足:|sag9/sag8|≥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0.5≤|F3/F4|≤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FOV×F)/H≥4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光阑,其中,光阑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可满足:FOV×H/L/TTL≤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可满足:0.5≤|F1/F2|≤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0.1≤F/H≤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6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D6/H/FOV≤0.0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6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可满足:0.5≤D6/D1≤1.5。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所述光学镜头的后焦长度BFL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可满足:BFL/TTL≥0.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TTL/F≤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TTL/H/FOV≤0.0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D1/H/FOV≤0.0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镜头的后焦长度BFL与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距离TL可满足:BFL/TL≥0.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至第二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距离d2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可满足:d2/TTL≥0.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R1/R2≥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F×tan(FOV/2)/(H/2)|≥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6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sag7可满足:0.5≤|sag6/sag7|≤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8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9可满足:|sag9/sag8|≥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0.5≤|F3/F4|≤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FOV×F)/H≥4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光阑,其中,光阑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可满足:FOV×H/L/TTL≤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可满足:0.5≤|F1/F2|≤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0.1≤F/H≤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6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可满足:D6/H/FOV≤0.0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6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可满足:0.5≤D6/D1≤1.5。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本申请采用了六片透镜,通过优化设置各透镜的形状、光焦度等,使光学镜头具有小型化、高解像、小CRA、后焦长、大视场、低成本、高成像品质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实用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第一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第一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第二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第二侧面。示例性地,第一侧可为物方,第二侧可为像方;或者,第一侧可为成像侧,第二侧可为像源侧。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它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包括例如六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这六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排列。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此时,该光学镜头的第一侧可为物方,第二侧可为像方。来自物方的光线可在像方成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可用作例如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此时,该光学镜头的第二侧可为像源侧,第一侧可为成像侧。来自像源侧的光线可在成像侧成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选地,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可具有凸凹面型。第一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减小入射光线在第一透镜物侧面上的入射角,使得光线能正确平稳地进入后方光学镜头,有利于提高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凸凸面型。第二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设置,有利于收集光线,使光线走势平稳过渡,同时有利于使大角度光线尽可能多地射入第二透镜,提升照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凹凹面型。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有利于进一步发散光线,调整光线,第三透镜具有凹凹面型,有利于平缓过渡周边光线,有利于降低镜片敏感度,提高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凹凸面型。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汇聚光线,调整光线,使光线走势平稳过渡至后方,进一步地,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光焦度,从而有利于控制第三透镜至第五透镜之间的光线走势,使镜片结构更紧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凸凸面型或凸凹面型。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有利于进一步汇聚第四透镜收集的光线,可有效减小镜头的CRA等,使镜头更加适应于弱光环境下使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可具有凸凹面型或凸凸面型。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搭配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有利于将光线平缓过渡至成像面,进一步减小CRA,同时有利于提高镜头解像能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可设置有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以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将光阑设置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有利于对进入光学镜头的光线进行有效的收束,减小镜片口径。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光阑可设置在第二透镜的第二侧面的附近处,或设置在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附近处。然而,应注意,此处公开的光阑的位置仅是示例而非限制;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光阑设置在其他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TTL/F≤5,其中,TTL是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示例性地,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时,光学镜头具有位于第二侧的成像面,则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示例性地,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用作例如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时,光学镜头具有位于第二侧的发光源面,则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至光学镜头的发光源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更具体地,TTL和F进一步可满足:TTL/F≤4.5。满足TTL/F≤5,可以有效地限制镜头的长度,实现镜头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TTL/H/FOV≤0.08,其中,TTL是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FOV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示例性地,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时,光学镜头具有位于第二侧的成像面,则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示例性地,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用作例如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时,光学镜头具有位于第二侧的发光源面,则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至光学镜头的发光源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更具体地,TTL、H和FOV进一步可满足:TTL/H/FOV≤0.05。满足TTL/H/FOV≤0.08,可以在保证镜头的成像面和像高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小镜头的长度,实现镜头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1/H/FOV≤0.02,其中,FOV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D1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更具体地,D1、H和FOV进一步可满足:D1/H/FOV≤0.019。满足D1/H/FOV≤0.02,有利于减小镜头前端口径,有利于实现小型化,有利于将该镜头搭载于大尺寸探测器或光源面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BFL/TL≥0.1,其中,BFL是所述光学镜头的后焦长度,TL是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距离。示例性地,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时,光学镜头具有位于第二侧的成像面,则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后焦长度BFL。示例性地,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用作例如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时,光学镜头具有位于第二侧的发光源面,则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至光学镜头的发光源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后焦长度BFL。更具体地,BFL和TL进一步可满足:BFL/TL≥0.15。满足BFL/TL≥0.1,可以在实现小型化的基础上,使后焦BFL较长,有利于模组的组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2/TTL≥0.15,其中,d2是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至第二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是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示例性地,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时,光学镜头具有位于第二侧的成像面,则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示例性地,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用作例如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时,光学镜头具有位于第二侧的发光源面,则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至光学镜头的发光源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更具体地,d2和TTL进一步可满足:d2/TTL≥0.18。满足d2/TTL≥0.15,有利于平稳过渡光线,有利于减小CRA。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R1/R2≥1.5,其中,R1是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2是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1和R2进一步可满足:R1/R2≥1.8。满足R1/R2≥1.5,有利于第一透镜收集光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BFL/TTL≥0.1,其中,BFL是光学镜头的后焦长度,TTL是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示例性地,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时,光学镜头具有位于第二侧的成像面,则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后焦长度BFL。示例性地,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用作例如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时,光学镜头具有位于第二侧的发光源面,则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至光学镜头的发光源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至光学镜头的发光源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后焦长度BFL。更具体地,BFL和TTL进一步可满足:BFL/TTL≥0.12。满足BFL/TTL≥0.1,有利于在实现小型化的基础上,使后焦BFL较长,有利于减小CRA,提高成像质量和准直效果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F×tan(FOV/2)/(H/2)|≥1,其中,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OV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更具体地,F、FOV和H进一步可满足:1≤|F×tan(FOV/2)/(H/2)|≤1.2。满足|F×tan(FOV/2)/(H/2)|≥1,有利于实现大角分辨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5≤|sag6/sag7|≤2,其中,sag6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7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例如,sag6是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更具体地,sag6和sag7进一步可满足:0.6≤|sag6/sag7|≤1.5。满足0.5≤|sag6/sag7|≤2,有利于光线平稳过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sag9/sag8|≥2,其中,sag8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9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更具体地,sag9和sag8进一步可满足:|sag9/sag8|≥3。满足|sag9/sag8|≥2,有利于使第四透镜收集光线,使得光线平稳过渡至后方,且可以有效地降低镜头的像差,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5≤|F3/F4|≤1.5,其中,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3和F4进一步可满足:0.55≤|F3/F4|≤1.45。满足0.5≤|F3/F4|≤1.5,有助于光线平缓过渡,有利于提升像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FOV×F)/H≥45,其中,FOV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更具体地,FOV、F和H进一步可满足:(FOV×F)/H≥48。满足(FOV×F)/H≥45,有利于使镜头同时满足长焦、大视场角。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FOV×H/L/TTL≤1,其中,L是光阑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OV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TTL是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示例性地,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用作例如车载镜头时,光学镜头具有位于第二侧的成像面,则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示例性地,当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用作例如激光雷达发射端镜头时,光学镜头具有位于第二侧的发光源面,则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至光学镜头的发光源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即为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更具体地,FOV、H、L和TTL进一步可满足:FOV×H/L/TTL≤0.8。满足FOV×H/L/TTL≤1,有利于在保证镜头视场角和成像面不变的情况下,减小CRA。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5≤|F1/F2|≤2.5,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1和F2进一步可满足:0.8≤|F1/F2|≤2.2。满足0.5≤|F1/F2|≤2.5,有助于光线平缓过渡,有利于提升像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1≤F/H≤1,其中,F是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更具体地,F和H进一步可满足:0.5≤F/H≤1.2。满足0.1≤F/H≤1,有利于将镜头的焦距和像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提升解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D6/H/FOV≤0.02,其中,FOV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D6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H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更具体地,D6、H和FOV进一步可满足:D6/H/FOV≤0.018。满足D6/H/FOV≤0.02,有利于减小镜头后端口径,有利于实现小型化,有利于将该镜头搭载于大尺寸探测器或光源面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满足:0.5≤D6/D1≤1.5,其中,D6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是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更具体地,D6和D1进一步可满足:0.8≤D6/D1≤1.4。满足0.5≤D6/D1≤1.5,有利于使镜头的前端口径和后端口径接近,有利于实现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本申请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六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滤光片和/或保护玻璃,以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并防止光学镜头的像方元件(例如,芯片)损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可为球面透镜或非球面透镜。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球面透镜和非球面透镜的具体数量,在重点体现成像质量时,可以增加非球面透镜的数量。特别地,为了提高光学系统的解像质量,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可均为非球面透镜。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非球面透镜的设置有助于校正系统像差,提升解像力。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通过各透镜形状和光焦度的合理设置,在仅使用6片透镜的情况下,实现光学镜头具有高解像、小CRA、后焦长、小型化、大视场、低成本以及良好的成像质量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该光学镜头的后焦较长、CRA较小,有利于搭载大尺寸的光源或探测器,有利于实现高分辨率,有利于提高镜头的可装配性;同时还有利于大幅缩减小该光学镜头的总长度,实现镜头小型化,便于在一些特殊领域中实现有限空间的装配。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可均为玻璃透镜。用玻璃制成的光学透镜可抑制光学镜头后焦随温度变化的偏移,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同时采用玻璃材质可避免因使用环境中高、低温温度变化造成的镜头成像模糊,影响到镜头的正常使用。例如,全玻璃设计的光学镜头的温度范围较广,可在-40℃~105℃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光学性能。具体地,在重点关注解像质量和信赖性时,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可均为玻璃非球面镜片。当然在温度稳定性要求较低的应用场合中,光学镜头中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也可均由塑料制成。用塑料制作光学透镜,可有效减小制作成本。当然,光学镜头中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也可由塑料和玻璃搭配制成。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镜头不限于包括六片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6为凹面,第二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8为凹面,第二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凸面。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其中,成像面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IMA。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第二侧面S4的位置处。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d(应理解,S1所在行的厚度/距离d为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d1,S2所在行的厚度/距离d为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间隔距离d2,以此类推)、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1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6为凹面,第二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8为凹面,第二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凸面。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其中,成像面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IMA。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第二侧面S4的位置处。
表2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d、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2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3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6为凹面,第二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8为凹面,第二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其中,成像面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IMA。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第二侧面S4的位置处。
表3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d、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3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6为凹面,第二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8为凹面,第二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其中,成像面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IMA。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第二侧面S4的位置处。
表4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d、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4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5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6为凹面,第二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8为凹面,第二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凸面。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其中,成像面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IMA。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第二侧面S4的位置处。
表5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d、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5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6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6为凹面,第二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8为凹面,第二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凸面。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其中,成像面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IMA。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第二侧面S4的位置处。
表6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d、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6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7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6为凹面,第二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8为凹面,第二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其中,成像面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IMA。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第二侧面S4的位置处。
表7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d、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7
实施例8
以下参照图8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为凸面,第二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L2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3为凸面,第二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6为凹面,第二侧面S7为凹面。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透镜,其第一侧面S8为凹面,第二侧面S9为凸面。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0为凸面,第二侧面S11为凹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透镜,其第一侧面S12为凸面,第二侧面S13为凹面。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3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上,其中,成像面处设置有图像传感芯片IMA。
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以提高成像质量。例如,光阑STO可设置在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靠近第二透镜L2的第二侧面S4的位置处。
表8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距离d、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
表8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8分别满足以下表9-1和表9-2所示的关系。在表9-1和表9-2中,F、ENPD、TTL、H、BFL、TL、L、D1、D6、R1、R2、R3、R4、d2、sag6、sag7、sag8、sag9、F1、F2、F3、F4、F5、F6的单位为毫米(mm),FOV的单位为度(°)。
/>
表9-1
/>
表9-2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该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探测距离相机的独立电子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探测距离设备上的成像模块。此外,电子设备还可以是诸如车载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辅助驾驶系统上的成像模块。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46)

1.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凸面;以及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凸面;
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TTL/F≤4.5;
所述光学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片数为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凸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TTL/H/FOV×180°≤14.4。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D1/H/FOV×180°≤3.6。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后焦长度BFL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L满足:BFL/TL≥0.1。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d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d2/TTL≥0.15。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R1/R2≥1.5。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后焦长度BF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BFL/TTL≥0.1。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F×tan(FOV/2)/(H/2)|≥1。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6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7满足:0.5≤|sag6/sag7|≤2。
14.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8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9满足:|sag9/sag8|≥2。
15.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5≤|F3/F4|≤1.5。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FOV×F)/H≥45°。
1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光阑,其中,
所述光阑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L、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FOV×H/L/TTL≤1°/mm。
1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0.5≤|F1/F2|≤2.5。
1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0.1≤F/H≤1。
2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6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D6/H/FOV×180°≤3.6。
2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6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满足:0.5≤D6/D1≤1.5。
22.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沿光轴由第一侧至第二侧依序包括: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第一侧面为凹面;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以及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其中,所述光学镜头的后焦长度BF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BFL/TTL≥0.1;
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TTL/F≤4.5;
所述光学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片数为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凹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为凸面。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凸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为凸面,第二侧面为凹面。
31.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TTL/H/FOV×180°≤14.4。
32.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D1/H/FOV×180°≤3.6。
33.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后焦长度BFL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L满足:BFL/TL≥0.1。
34.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中心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第一侧面的中心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d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d2/TTL≥0.15。
35.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R1/R2≥1.5。
36.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F×tan(FOV/2)/(H/2)|≥1。
37.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6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7满足:0.5≤|sag6/sag7|≤2。
38.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8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第二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处的矢高sag9满足:|sag9/sag8|≥2。
39.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5≤|F3/F4|≤1.5。
40.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FOV×F)/H≥45°。
41.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的光阑,其中,
所述光阑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L、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FOV×H/L/TTL≤1°/mm。
42.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0.5≤|F1/F2|≤2.5。
43.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0.1≤F/H≤1。
44.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6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D6/H/FOV×180°≤3.6。
45.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六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6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一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1满足:0.5≤D6/D1≤1.5。
4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CN202110155272.9A 2021-02-04 2021-02-04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859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5272.9A CN114859504B (zh) 2021-02-04 2021-02-04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5272.9A CN114859504B (zh) 2021-02-04 2021-02-04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9504A CN114859504A (zh) 2022-08-05
CN114859504B true CN114859504B (zh) 2023-12-22

Family

ID=82623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55272.9A Active CN114859504B (zh) 2021-02-04 2021-02-04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950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5043A (zh) * 2013-06-26 2013-10-09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日夜两用定焦监控镜头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5043A (zh) * 2013-06-26 2013-10-09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日夜两用定焦监控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9504A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80538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3495342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1781701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830672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3031207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US20230266564A1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967806B (zh) 光学镜头
CN114859504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6224534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6203700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5963618A (zh)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CN111198429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748555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280756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3267872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428385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384665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7289426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6068722A (zh)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CN116774387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7930457A (zh) 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6774390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5774320A (zh) 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6047709A (zh)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CN115201997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