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6528A - 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526528A CN117526528A CN202410012816.XA CN202410012816A CN117526528A CN 117526528 A CN117526528 A CN 117526528A CN 202410012816 A CN202410012816 A CN 202410012816A CN 117526528 A CN117526528 A CN 1175265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storage
- storage device
- output voltage
- load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方法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方法包括:监测直流母线电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阶梯式输出电压的方式,灵活地调整主负载和/或辅助负载的电源,从而更好的保障主要负载的供电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备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主要负责连接移动设备与互联网,并提供无线电通信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如市电中断等,通信基站设备可能会受到影响。为确保通信基站在市电中断时能够持续运行,蓄电池成为通信基站供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市电中断情况下,蓄电池给通信基站供电对于维持通信基站的关键功能,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
相关技术中,当市电中断时,由锂电池优先放电,锂电池放电至欠压保护后由铅酸电池放电。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可为主要负载供电的时长较短,无法保障主要负载的供电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为主要负载较长时间供电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方法包括:
监测直流母线电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
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预设电量的情况下,将输出电压降低为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以使第二储能设备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其中,辅负载在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切换为下电状态;
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的情况下,按照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过程中,监测用电设备的负载功率;
在负载功率大于第一储能设备的预设功率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电压步长分步降低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直至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相同为止;其中,在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等于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第二储能设备和第一储能设备共同为负载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输出电压,其中,第三预设输出电压小于用电设备中的通信电源电压。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方法包括:
监测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其中,第一储能设备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其中,在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不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由第一储能设备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控制设备,方法包括:
监测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控制用电设备的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以使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和/或第二储能设备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供电;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负载工作电压的情况下,控制主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该装置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直流母线电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供电模块,用于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负载供电设备中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该装置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其中,第一储能设备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供电模块,用于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其中,在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不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由第一储能设备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该装置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控制设备,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控制模块,用于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控制用电设备的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以使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和/或第二储能设备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供电;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该储能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储能单元,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以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负载供电设备,该负载供电设备包括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用于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第二储能设备用于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负载供电设备还包括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设备用于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控制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主负载、辅负载和第九方面的负载供电设备。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通过监测直流母线电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相对于传统技术中当市电中断时,由锂电池优先放电,锂电池放电至欠压保护后由铅酸电池放电的方式而言,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实时监测直流母线的电压,可以确保用电设备在安全电压范围内运行,防止损坏或故障。通过实时监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可以确保第一储能设备充放电周期的合理管理,从而可以延长第一储能设备对用电设备的供电时长。通过实时监测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可以确保储能设备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实时监测到的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的方式,可以结合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的储能状态,灵活地调整主负载和/或辅助负载的供电电源。有利于延长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的持续供电时长,以便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好的保障主要负载的供电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可以应用于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应用场景;当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并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电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信基站设备、定位导航基站设备,或者能源监控基站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应用于通信基站设备的负载供电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应理解,当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应用于其他场景时,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
相关技术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是通过市电在线时给锂电池和铅酸电池充电至满充状态备电,当市电停电时锂电池升压到和铅酸电池的浮充电压一样,由锂电池优先放电,锂电池放电至欠压保护后由铅酸电池放电。根据锂电池放电至欠压保护后由铅酸电池放电的方式,负载的适应能力较差,不能根据负载灵活调整输出电压。因此,相关技术中用电设备的主要负载供电时长较短,无法保障主要负载的供电需求。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第一储能设备101、第二储能设备102和控制设备103;其中,第一储能设备101通过母线与第二储能设备102连接在一起,负载供电设备与主负载和辅负载连接在一起。
结合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储能设备101可以监测直流母线电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进一步地,第一储能设备101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第二储能设备102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其中,在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不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由第一储能设备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进一步地,控制设备103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控制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以使第一储能设备和/或第二储能设备为主负载供电。控制设备103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负载工作电压的情况下,控制主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储能设备101通过母线与第二储能设备102连接在一起,再通过开关电源与通信电源(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AC/DC)的直流母线连接在一起。通信电源将市电转换为通信基站负载使用的直流电。当母线电压跌落到预设电压时,控制设备可以通过控制控制单元104中的开关S1断开,将辅负载下电。当母线端电压跌落到预设负载工作电压时,控制设备可以通过控制控制单元104中的开关S2断开,将主负载下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通过监测直流母线电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相对于传统技术中当市电中断时,由锂电池优先放电,锂电池放电至欠压保护后由铅酸电池放电的方式而言,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实时监测直流母线的电压,可以确保用电设备在安全电压范围内运行,防止损坏或故障。通过实时监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可以确保第一储能设备充放电周期的合理管理,从而可以延长第一储能设备对用电设备的供电时长。通过实时监测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可以确保储能设备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实时监测到的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的方式,可以结合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的储能状态,灵活地调整主负载和/或辅助负载的供电电源,有利于延长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的持续供电时长,以便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好的保障主要负载的供电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方法应用于用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监测直流母线电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直流母线电压是指在直流电源系统或用电设备系统中的主要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存储设备均用于存储电能,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
示例性地,第一储能设备可以为锂电池组或其他储能设备,第二储能设备可以为铅酸电池组或其他储能设备。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用于表征第一储能设备中尚未消耗的电能量。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输出电压指储能设备提供的电能的电压水平。
本步骤中,第一储能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储能设备中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 System,BMS)实时监测直流母线电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监测直流母线电压,用于确保用电设备的负载能够正常运行,有助于确定系统是否处于稳定状态。通过及时监测储能设备的状态,包括剩余电量和输出电压,有助于避免电力中断或电源不足对用电设备可靠性的影响。系统可以做出智能决策,以确保为用电设备的负载持续供电,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步骤S202,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预设阈值是指事先设定的电压水平,用来指示直流母线电压的最低安全值。当直流母线电压下降到或低于这个预设阈值时,通常表示市电供电异常,例如市电断电或电压下降到不安全的水平。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阶梯式的输出电压是是指一种为用电设备供电的方式,用于指示不同储能设备可以在不同的电压水平下为不同用电设备的负载提供电力。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主负载用于指示对通信基站资源最为关键和显著的负载。主负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与语音通话、数据传输等相关的负载。对于移动网络而言,主要负载还可以包括用户的上行和下行流量,以及相关的信令流量,主负载是首要供电对象。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辅负载是相对于主要负载而言的,它包括一些附加的、非关键的服务或任务。辅负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各种附加的应用、服务或功能等相关负载,如位置服务、推送通知、应用程序更新等。
本步骤中,当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即市电供电异常)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可以根据实时监测得到的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采用阶梯式输出电压的方式,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储能设备通过根据储能设备状态和电压水平动态调整输出电压,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分配储能资源,可以有利于延长主负载的持续供电时长,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业务中断的风险。
上述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中,通过监测直流母线电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相对于传统技术中当市电中断时,由锂电池优先放电,锂电池放电至欠压保护后由铅酸电池放电的方式而言,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实时监测直流母线的电压,有利于用电设备在安全电压范围内运行;通过实时监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可以确保第一储能设备充放电周期的合理管理,从而可以延长第一储能设备对用电设备的供电时长;通过实时监测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可以确保储能设备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过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实时监测到的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的方式,可以结合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的储能状态,灵活地调整主负载和/或辅助负载的供电电源,有利于延长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的持续供电时长,以便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好的保障主要负载的供电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步骤S202中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作示例性地介绍说明。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S20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1,按照第一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预设输出电压是指一个预先设置的电压水平,用于指示第一储能设备在市电断电或电压下降的情况下应该提供给主负载和辅负载的输出电压水平。该预设输出电压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设备能力和其他因素进行配置,以满足主负载和辅负载的要求。
本步骤中,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可以按照第一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输出电压有助于在市电断电的情况下,根据设定的预期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辅负载提供电力,以维持用电设备的可靠性、连续供电和高效性。
步骤S2022,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预设电量的情况下,将输出电压降低为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以使第二储能设备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其中,辅负载在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切换为下电状态。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预设电量指预先设置的电量阈值,用于指示第一储能设备的储能状态。当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下降到预设电量以下时,会触发相应的操作。预设电量的具体值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设备容量和其他因素配置的,以确保储能设备在需要时能够切换到第二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二预设输出电压指预先设置的输出电压水平,用于指示第一储能设备在剩余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切换到的输出电压。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预设电压是指在辅负载设备需要切换到下电状态之前所需的最低输出电压水平。当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低于这个预设电压时,辅负载被切换到下电状态。
本步骤中,当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预设电量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可以将输出电压降低为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以使第二储能设备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进一步地,辅负载在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切换为下电状态(也可以称之为一次下电)。
例如,第一储能设备A的输出电压为56.5V,预设电量为20%,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为45V,第二储能设备B的输出电压为56V,预设电压为46V。当第一储能设备A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20%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A将输出电压56.5V降低为第二预设输出电压45V,可以使第二储能设备B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进一步地,在第二储能设备B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46V的情况下,将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此时,第二储能设备B继续为主负载供电。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监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并在必要时切换到第二储能设备,可以维持主负载和辅负载的电力供应,确保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降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可以延长第一储能设备的供电时长。当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时,辅负载被切换到下电状态,可以进一步延长为主负载供电的时长,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步骤S2023,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的情况下,按照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供电。
本步骤中,当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可以按照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供电。
例如,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为45V,当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B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45V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A可以按照第二预设输出电压45V恒压持续为主负载供电。
可见,本实施例中,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可以按照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供电。通过根据第二预设输出电压来调整主负载的供电,可以维持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稳定性,有利于用电设备的主负载正常运行。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储能设备可以按照第一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预设电量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可以将输出电压降低为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以使第二储能设备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其中,辅负载在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切换为下电状态。进一步地,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按照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供电。通过这样的实施方式,通过监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并在必要时切换到第二储能设备,可以维持主负载和辅负载的电力供应,确保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降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可以延长第一储能设备的供电时长。当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时,辅负载被切换到下电状态,可以进一步延长为主负载供电的时长,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通过根据第二预设输出电压的变化,可以灵活地调整为主负载的供电设备,可以维持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稳定性,有利于用电设备的主负载正常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在第一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过程中,监测用电设备的负载功率。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负载功率是指用电设备当前消耗的电功率。电功率通常以瓦特(W)为单位,表示单位时间内的能量转换率。负载功率可以包括主负载功率和辅负载功率。
本步骤中,在第一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的过程中,第一储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功率和辅负载功率。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监测用电设备的负载功率,可以了解用电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管理能源、提高能效,并且提供了对用电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反馈。
步骤S302,在负载功率大于第一储能设备的预设功率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电压步长分步降低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直至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相同为止;其中,在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等于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第二储能设备和第一储能设备共同为负载供电。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预设功率上限阈值用于指示阈值或限制,表示第一储能设备的最大可供电功率。当负载功率超过这个阈值时,第一储能设备需要采取行动来调整输出电压,以避免超负荷。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预设电压步长用于指示控制输出电压的调整幅度。当负载功率超过预设功率上限阈值时,可以逐步减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每次减小一个预设电压步长,直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相等。
本步骤中,在主负载功率和辅负载功率大于第一储能设备的预设功率上限阈值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电压步长分步降低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直至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相同为止;进一步地,在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等于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第二储能设备和第一储能设备共同为负载供电。随着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逐渐降低,但是第一储能设备仍以上一时刻的电压输出,那么主负载功率和辅负载功率将会再次大于第一储能设备的预设功率上限阈值,此时再次重复上一步骤降压输出达到与第二储能设备输出电压的平衡点,智能调节输出电压达到动态平衡。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负载功率超过第一储能设备的最大功率时,通过逐步降低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直到找到当前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所在点,使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与第二储能设备一致,智能调节输出电压,从而达到动态平衡,可以确保系统稳定性和负载供电的连续性。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协同工作,可以满足负载需求,有利于系统的正常运行。协同供电策略有益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过程中,第一储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用电设备的负载功率,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用电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在主负载功率和辅负载功率大于第一储能设备的最大功率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电压步长分步降低输出电压,直至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相同为止,从而达到动态平衡,可以确保系统稳定性和负载供电的连续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输出电压,其中,第三预设输出电压小于用电设备中的通信电源电压。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通信电源电压用于指示为通信设备或通信系统供电的电压。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三预设输出电压是事先设定的电压值,用于指示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调整。当直流母线电压不小于预设阈值(即市电供电正常)时,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调整为这个第三预设输出电压。该电压值可以根据设备需求和设计规范来确定的,以确保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保持稳定和安全。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三预设输出电压设置为(通信电源电压-预设减小阈值)V;其中,预设减小阈值可以为0.5V。
本步骤中,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可以将输出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输出电压,其中,第三预设输出电压小于用电设备中的通信电源电压。进一步地,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通信电源的电压最高,由通信电源同时给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充电。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输出电压,同时由通信电源给第二储能设备充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信电源通过开关电源给第二储能设备进行充电,由于开关电源具有限流的作用,由通信电源给第二储能设备充电就不会对第二储能设备造成大的充电冲击电流,从而可以延长第二储能设备的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方法应用于用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监测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本步骤中,第二储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第二储能设备通过实时监测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可以做出相应的决策,以确保为用电设备的负载持续供电,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步骤S402,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其中,在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不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由第一储能设备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
本步骤中,当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第二储能设备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可以维持主负载和辅负载的电力供应,确保系统的可靠性。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储能设备通过实时监测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做出相应的供电决策,并在必要时切换到第二储能设备,可以维持主负载和辅负载的电力供应,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延长为主负载供电的时长,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此时,第二储能设备为主负载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方法应用于用电设备中的控制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监测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本步骤中,控制设备可以监测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通过实时监测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可以根据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做出相应的决策,以确保为用电设备的负载持续供电,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步骤S502,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控制用电设备的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以使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和/或第二储能设备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供电。
可选的,第一储能设备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本步骤中,在监测到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控制设备可以将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从而可以使第一储能设备和/或第二储能设备为主负载供电,从而可以使主要负载供电的时间增加,更好地保障主要负载的供电需求。
示例性地,控制设备可以通过断开图2中所示的控制单元104中的开关S1的方式,将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控制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实时监测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可以确保为用电设备的负载持续供电。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通过将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从而可以使主要负载供电的时间增加,更好地保障主要负载的供电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设备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负载工作电压的情况下,控制主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也可以称之为二次下电)。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预设负载工作电压用于指示主负载的工作电压。主负载的工作电压只有大于等于预设负载工作电压时,主负载才可以正常工作。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由于供电不足造成主负载的设备受损,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关技术中,由于锂电池恒定升压或恒压输出,在锂电池和铅酸电池并联时会对铅酸电池进行大电流充电,从而影响铅酸电池的寿命。
可选的,第一储能设备可以将第一储能设备开机时的初始输出电压设置为预设负载工作电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避免高压对第二储能设备的大电流冲击,还可以保障主负载正常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第一储能设备监测直流母线电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步骤S602,第一储能设备按照第一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
步骤S603,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预设电量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将输出电压降低为第二预设输出电压。
步骤S604,第二储能设备监测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步骤S605,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第二储能设备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步骤S606,控制设备监测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步骤S607,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控制设备控制用电设备的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以使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和/或第二储能设备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供电。
步骤S608,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按照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供电。
步骤S609,在第一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过程中,第一储能设备监测用电设备的负载功率。
步骤S6010,在负载功率大于第一储能设备的预设功率上限阈值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按照预设电压步长分步降低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直至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相同为止。
步骤S6011,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负载工作电压的情况下,控制设备控制主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可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整体流程作示例性地介绍。
假设直流母线电压为57V,预设电量为20%,第一预设输出电压为56.5V,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为45V,预设电压为46V,预设负载工作电压为45V。
(1)将第一储能设备开机时的初始输出电压设置为预设负载工作电压45V。此时,若市电断电,则由第一储能设备为第二储能设备充电。
(2)若市电在线,则由通信电源通过开关电源给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充电,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为56.5V,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为57V。
(3)若市电断电,第一储能设备按照56.5V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
(4)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20%的情况下,第一储能设备将输出电压由56.5V降低为45V,使第二储能设备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5)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46V的情况下,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第二储能设备继续为主负载供电。
(6)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45V的情况下,第二储能设备停止为主负载供电,第一储能设备按照45V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供电。
(7)在第一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过程中,实时监测用电设备的负载功率。
(8)在负载功率大于第一储能设备的预设功率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电压步长分步降低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直至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相同为止;其中,在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等于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第二储能设备和第一储能设备共同为负载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可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应用于用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监测模块1001和供电模块1002,其中:
第一监测模块1001,用于监测直流母线电压、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供电模块1002,用于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负载供电设备中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供电模块1002具体用于:
按照第一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
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预设电量的情况下,将输出电压降低为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以使第二储能设备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其中,辅负载在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切换为下电状态;
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预设输出电压的情况下,按照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为主负载供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二监测模块和降压模块,其中:
第二监测模块,用于在第一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过程中,监测用电设备的负载功率;
降压模块,用于在负载功率大于第一储能设备的预设功率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电压步长分步降低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直至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相同为止;其中,在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等于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第二储能设备和第一储能设备共同为负载供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
其中,调整模块,用于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不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输出电压,其中,第三预设输出电压小于用电设备中的通信电源电压。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应用于用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包括:监测模块1101和供电模块1102,其中:
监测模块1101,用于监测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其中,第一储能设备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供电模块1102,用于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其中,在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不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由第一储能设备为主负载和辅负载供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1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应用于用电设备中的控制设备。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包括:监测模块1201和第一控制模块1202,其中:
监测模块1201,用于监测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第一控制模块1202,用于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控制用电设备的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以使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和/或第二储能设备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供电;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负载工作电压的情况下,控制主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该储能设备可以为上述第一储能设备或者第二储能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储能单元,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上述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第一储能设备或者第二储能设备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上述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实施例中关于控制设备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负载供电设备,该负载供电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用于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第二储能设备用于在监测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其中,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可以实现本申请上述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相应储能设备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载供电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设备用于在监测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控制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设备可以实现本申请上述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实施例中关于控制设备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可以包括主负载、辅负载和如上述实施例中的负载供电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上述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实施例中关于负载供电设备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上述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实施例中关于负载供电设备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直流母线电压、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所述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在监测到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所述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所述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包括:
按照第一预设输出电压为所述主负载和所述辅负载供电;
在监测到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小于预设电量的情况下,将输出电压降低为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以使所述第二储能设备为所述主负载和/或所述辅负载供电;其中,所述辅负载在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切换为下电状态;
在监测到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输出电压的情况下,按照所述第二预设输出电压为所述主负载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储能设备为负载供电过程中,监测所述用电设备的负载功率;
在所述负载功率大于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预设功率上限阈值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电压步长分步降低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直至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相同为止;其中,在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等于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储能设备和所述第一储能设备共同为所述负载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监测到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不小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调整为第三预设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输出电压小于所述用电设备中的通信电源电压。
5.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所述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在监测到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为所述用电设备的所述主负载和/或所述辅负载供电;其中,在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不小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储能设备为所述主负载和所述辅负载供电。
6.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控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监测所述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在监测到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用电设备的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以使所述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和/或所述第二储能设备为所述用电设备的主负载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所述主负载和/或所述辅负载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7.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直流母线电压、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所述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供电模块,用于在监测到所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所述负载供电设备中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8.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供电模块,用于在监测到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为所述用电设备的所述主负载和/或所述辅负载供电;其中,在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不小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储能设备为所述主负载和所述辅负载供电。
9.一种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负载供电设备中的控制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
控制模块,用于在监测到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预设电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用电设备的辅负载切换为下电状态,以使所述负载供电设备中的第一储能设备和/或所述第二储能设备为所述用电设备的主负载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所述主负载和/或所述辅负载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10.一种负载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用于在监测到直流母线电压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剩余电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和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按照阶梯式的输出电压为用电设备的主负载和/或辅负载供电;
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用于在监测到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小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为所述主负载和/或所述辅负载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容量,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大于所述第二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12816.XA CN117526528B (zh) | 2024-01-04 | 2024-01-04 | 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12816.XA CN117526528B (zh) | 2024-01-04 | 2024-01-04 | 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26528A true CN117526528A (zh) | 2024-02-06 |
CN117526528B CN117526528B (zh) | 2024-04-23 |
Family
ID=89755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012816.XA Active CN117526528B (zh) | 2024-01-04 | 2024-01-04 | 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526528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27933A1 (en) * | 2005-04-08 | 2009-05-21 | Meta System S.P.A. |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With Additional Feeding |
CN114498847A (zh) * | 2022-02-18 | 2022-05-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供电系统及其能源调度方法、控制器和交通工具 |
CN115668686A (zh) * | 2022-09-05 | 2023-01-31 | 航霈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供电装置、方法和系统 |
CN116247778A (zh) * | 2023-03-31 | 2023-06-09 | 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及储能设备 |
CN116418108A (zh) * | 2023-03-24 | 2023-07-11 | 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功率变换电路、储能设备以及电池包的切机控制方法 |
CN116683559A (zh) * | 2023-05-09 | 2023-09-01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储能系统、储能设备和储能管理系统 |
-
2024
- 2024-01-04 CN CN202410012816.XA patent/CN1175265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27933A1 (en) * | 2005-04-08 | 2009-05-21 | Meta System S.P.A. |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With Additional Feeding |
CN114498847A (zh) * | 2022-02-18 | 2022-05-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供电系统及其能源调度方法、控制器和交通工具 |
CN115668686A (zh) * | 2022-09-05 | 2023-01-31 | 航霈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供电装置、方法和系统 |
CN116418108A (zh) * | 2023-03-24 | 2023-07-11 | 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功率变换电路、储能设备以及电池包的切机控制方法 |
CN116247778A (zh) * | 2023-03-31 | 2023-06-09 | 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供电电路的控制方法及储能设备 |
CN116683559A (zh) * | 2023-05-09 | 2023-09-01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储能系统、储能设备和储能管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526528B (zh) | 2024-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40387B2 (ja) | 電源装置 | |
US6774602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emporary power | |
KR20120011237A (ko) | 전력 공급 장치 | |
JP2008092768A (ja) | 放電器、放電制御方法、放電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
JPWO2002061917A1 (ja) | 電源装置 | |
CN104466994A (zh) | 通信电源错峰储能系统 | |
CN110768368A (zh) | 不间断电源系统 | |
WO2013120337A1 (zh) | 用于通讯基站的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 | |
CN107919726A (zh) | 一种储能式电源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3224813B (zh) | 离网光伏储能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 |
CN109586395B (zh) | 不间断供电智能切换及监控方法 | |
KR102654899B1 (ko) | 배터리 활성화를 위한 직류 배전 기반의 충방전 시스템 | |
JP2002315228A (ja) | 電源装置 | |
CN117526528B (zh) | 用电设备的负载供电方法、装置和设备 | |
JP2009095107A (ja) | 無瞬断バックアップ電源 | |
WO2019163008A1 (ja) | 直流給電システム | |
JP5295801B2 (ja) | 直流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放電方法 | |
CN110620426A (zh) | 一种电源切换装置和方法 | |
CN111106633A (zh) | 移动电源以及移动电源的充电方法 | |
CN112165153A (zh) | 一种供电方法和供电装置 | |
CN210898560U (zh) | 市电并容的智能型电池系统 | |
CN216290317U (zh) | 一种供电系统 | |
US11581728B1 (en) | Soft breaker circuit | |
JP7514409B1 (ja) | 電力需給管理システム、蓄電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蓄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外部システム | |
TWI807405B (zh) | 電能轉換系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