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0460B - 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0460B
CN117520460B CN202410017356.XA CN202410017356A CN117520460B CN 117520460 B CN117520460 B CN 117520460B CN 202410017356 A CN202410017356 A CN 202410017356A CN 117520460 B CN117520460 B CN 1175204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ist
numbers
request
target data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173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20460A (zh
Inventor
宫茂友
刘福顺
张曦
陈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nshi Saist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nshi Saist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nshi Saist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nshi Saist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1735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204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20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0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20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0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8Special types of queries, e.g. statistical queries, fuzzy queries or distributed queries
    • G06F16/2474Sequence data queries, e.g. querying versioned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3Querying
    • G06F16/9033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90344Query processing by using string matching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及系统,接收前端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根据数据同步请求,获得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向源数据库发送数据请求,接收源数据库响应于数据请求发送的数据,该数据包括源数据库需要同步到目标数据库的数据,向目标数据库发送数据请求,接收目标数据库响应于数据请求发送的数据,根据源数据库发送的数据,获得列表,根据列表中的编号,检索目标数据库发送的数据中是否存在与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若存在与源数据库的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源数据库的编号进行更改,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避免发生编号冲突的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案,至少解决了将源数据库中的编号同步到目标数据库时,编号会发生重复和冲突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编号生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编号生成规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中,例如业务号、订单号、运单号等。一个设计良好的编号生成规则应该具备全局唯一性、易于理解和使用、易于扩展等特点。
在将源数据库中的编号同步到目标数据库时,源数据库中的编号可能与目标数据库中的编号发生重复,并且如果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的编号规则不一致,例如数据类型、格式、单位等,那么在同步时可能需要进行编号转换,而转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导致编号重复,因此,在将源编号数据库中的编号同步到目标数据库时,需要避免重复和冲突的情况,特别是在需要保持严格顺序的场景中,如订单编号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将源数据库中的编号同步到目标数据库时,编号会发生重复和冲突的问题的问题。
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前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同步请求;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请求,获得第一源数据库和第一目标数据库;
向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源数据库需要同步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的数据;
向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请求发送的第二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得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第一编号、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编号,检索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
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编号,检索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的步骤之后,包括:
若不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在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第二列表,所述第二列表包括与第一标签匹配的编号;
根据所述第一编号,获得所述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编码;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编码,在所述第二列表中检索是否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
若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根据所述第二编号,获得与所述第二编号对应的第二规则;
根据所述第二规则,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第二列表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一编号,获得与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标签,在所述第二数据中检索与所述第一标签匹配的第二列表。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规则,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编号、第一编号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添加到所述第二列表中;
根据所述第二规则,获得与第二编号的序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用于生成序号的数据;
检索所述第二列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
若所述第二列表中存在所述第一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第二列表中的编号进行排序;
根据所述编号所在的顺序,对所述编号进行更改,所述编号包括所述第一编号。
可选的,所述检索所述第二列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列表中不存在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列表,获得第二列表的最后一个初始编号,所述初始编号是指第二列表中初始存储的编号;
根据第二列表的最后一个初始编号,获得最后一个初始编号的第一序号;
将所述第一序号与第一增量值相加,获得第一编号的第二序号;
根据所述第二序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第二列表中存在所述第一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第二列表中的编号进行排序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与前一个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进行对比;
若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小于前一个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将所述第一编号排在所述前一个编号之前。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编码,在所述第二列表中检索是否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的步骤之后,包括:
若所述第二列表中不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将所述第一编号存储在第一目标数据库中。
可选的,所述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的步骤,包括:
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
根据第一规则,将所述第一编号更改为第三编号。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一规则,将所述第一编号更改为第三编号的步骤之前,包括:
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报错。
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数据同步平台、第一源数据库和第一目标数据库:
所述数据同步平台被配置为:
接收前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同步请求;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请求,获得第一源数据库和第一目标数据库;
向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源数据库需要同步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的数据;
向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请求发送的第二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得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第一编号、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编号,检索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
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将更改后的第一编号、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
所述前端被配置为:
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一数据同步请求;
所述第一源数据库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请求,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二数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及系统,接收前端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根据数据同步请求,获得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向源数据库发送数据请求,接收源数据库响应于数据请求发送的数据,数据包括源数据库需要同步到目标数据库的数据,向目标数据库发送数据请求,接收目标数据库响应于数据请求发送的数据,根据源数据库发送的数据,获得列表,列表包括编号,根据源数据库的编号,检索目标数据库发送的数据中是否存在与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若存在与源数据库的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源数据库的编号进行更改,采用本方案,可以在将源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到目标数据库时,将源数据库中的编号更改为符合目标数据库编号规则的编号,以使源数据库的编号能够成功同步到目标数据库,避免编号重复和冲突,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避免编号重复和冲突的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案,至少解决了将源数据库中的编号同步到目标数据库时,编号会发生重复和冲突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系统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由数据同步平台执行,包括:
S1、接收前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同步请求;
可选的,前端构建第一数据同步请求,第一数据同步请求包括请求头和请求体,将第一源数据库的IP地址和用户名和第一目标数据库的IP地址和用户名以JSON格式或XML格式放入请求体中,前端可以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将第一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数据同步平台,也可以使用fetch API将第一数据同步请求发送给数据同步平台,第一数据同步请求用于使数据同步平台将第一源数据库中的数据同步到第一目标数据库中。
S2、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请求,获得第一源数据库和第一目标数据;
可选的,若第一数据同步请求中的信息为JSON格式,数据同步平台通过JSON解析的方法解析第一数据同步请求,获得第一源数据库的IP地址和用户名和第一目标数据库的IP地址和用户名,若第一数据同步请求中的信息为XML格式,数据同步平台通过XML解析的方法解析第一数据同步请求,XML解析方法包括DOM解析和SAX解析,第一源数据库是指提供用于同步的原始数据的数据库,第一目标数据库是指接收并存储数据同步结果的数据库。
S3、向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请求;
可选的,数据同步平台构建第一数据请求,将数据平台的地址信息和第一目标数据库的信息放入第一数据请求,数据同步平台根据第一源数据库的IP地址和用户名,可以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向第一源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请求,也可以使用fetch API向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请求,也可以使用jQuery库发送向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请求,第一数据请求用于使第一源数据库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一源数据库需要同步到第一目标数据库的数据。
S4、接收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第一源数据库需要同步到第一目标数据库的数据;
可选的,第一源数据库解析第一数据请求,获得数据同步平台的地址信息,根据数据同步平台的地址信息,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第一源数据库需要同步到第一目标数据库的数据,第一数据包括多个存储数据的列表。
S5、向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请求;
可选的,数据同步平台构建第二数据请求,将数据平台的地址信息和第一源数据库的信息放入第二数据请求,根据第一目标数据库的IP地址和用户名,向第一目标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请求,第二数据请求用于使第一目标数据库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一目标数据库存储的数据。
S6、接收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请求发送的第二数据;
可选的,第一目标数据库解析第二数据请求,获得数据同步平台的地址信息,根据数据同步平台的地址信息,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是指第一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第二数据包括多个存储数据的列表。
S7、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得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第一编号、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
可选的,第一数据中包括多个列表,第一列表为其中某一个存储某项业务数据的列表,第一列表包括多个编号和与编号对应的业务数据和标签,根据第一列表,获得第一编号和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第一编号是指第一源数据库中与业务数据对应的编号,每条业务数据对应一个唯一的编号,第一编号可以是第一列表中的某个编号,也可以是第一列表中属于同一业务类型的多个编号,第一编号可以包含字母、数字或特殊字符,例如,第一编号为某个编号时,可以是B2011001,第一编号为第一列表中属于同一业务类型的多个编号时,可以是B2011001、B2011002和B2011003,第一标签用于指示第一编号对应的业务类型。
S8、根据所述第一编号,检索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
可选的,为了避免第一编号与第一目标数据库中的编号发生冲突,需要将第一编号作为检索条件,在第二数据中检索是否存在与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
S9、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可选的,若第二数据中存在与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第一编号报错,设定第一规则,第一规则包括编码体系、编号格式、编码长度、前缀、数字递增规则和后缀,第一规则是指对与第二数据中的编号发生重复的第一编号进行重新编号时需要遵循的规则,根据第一规则,将第一编号更改为第三编号,若第二数据中不存在与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根据第一编号,获得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根据第一标签,在第二数据中检索与第一标签匹配的第二列表,第二列表中包括与第一标签匹配的编号,根据第二列表中的编号,获得与编号对应的第二规则,根据第二规则,对第一编号进行更改,第二规则是指在生成第二列表中的初始编号时所遵循的规则,包括编码长度、前缀、数字递增规则和后缀。
S10、将更改后的第一编号、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
可选的,若第二数据中存在与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第一列表中的第一编号进行更改,获得第三编号,将第三编号、与第三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存储到第一目标数据库中,若第二数据中不存在与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在对第一编号进行更改时,需要将第一编号、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添加到第二列表的末尾,再对第二列表中的编号进行更改,可以仅对第一编号进行更改,也可以对第二列表中的所有编号进行更改,将更改后第二列表中的所有编号、与编号对应的标签和业务数据存储到第一目标数据库中。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编号,检索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的步骤之后,包括:
若不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在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第二列表,所述第二列表包括与第一标签匹配的编号;
根据所述第一编号,获得所述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编码;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编码,在所述第二列表中检索是否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
若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根据所述第二编号,获得与所述第二编号对应的第二规则;
根据所述第二规则,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可选的,为了使第一编号与第二列表中的初始编号连续,需要将第一编号更改为符合第二规则的编号,因此,若第二数据中不存在与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根据第一编号的第一标签,获得与第一标签匹配的第二列表,第二列表中包括与第一标签匹配的编号,根据第一编号,获得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编码,将第一特征编码作为检索条件,在第二列表中检索是否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若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根据第二编号,获取与第二编号对应的第二规则,根据第二规则,将第一编号更改为符合第二规则的编号,第二编号可以是某个编号,也可以是多个编号,第一特征编码用于指示业务数据的属性,为用于组成某类编号的固定值,例如,第一编号用于表示学生编号时,若第一编号为20230111021时,则第一特征编码为20230111,2023表示该学生的入学年份,0111表示该学生的系别和班级,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为20230111001、20230111002、20230111003、20230111004,将第一编号添加到第二列表的末尾时,第一编号20230111021与原先排在最后的编号20230111004不连续,需要将第一编号更改为20230111005。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第二列表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一编号,获得与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标签,在所述第二数据中检索与所述第一标签匹配的第二列表。
可选的,将第一编号的第一标签作为查询条件,在第二数据中查询符合第一标签的第二列表,第二列表包括与第一标签匹配的编号和与编号对应的标签和业务数据,第一标签用于指示第一编号对应的业务类型,包括编号的用途和对象,第一标签根据第一业务数据的属性和特征生成,例如,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为发货时间为2022年3月6日,收件人为张小明,发件人为物美杂货铺,则第一业务数据的属性为订单类型,第一业务数据的特征为发货时间、收件人和发件人,则第一标签为编号用途为快递、编号对象为订单单号。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规则,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编号、第一编号的第一标签和第一编号的业务数据添加到所述第二列表中;
根据所述第二规则,获得与第二编号的序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用于生成序号的数据;
检索所述第二列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
若所述第二列表中存在所述第一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第二列表中的编号进行排序;
根据所述编号所在的顺序,对所述编号进行更改,所述编号包括所述第一编号。
可选的,将第一编号和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添加到第二列表的末尾,可以根据第二列表,获得第二列表的第二规则,根据第二规则,可以得到第二编号中的序号是根据第一特征数据对第二编号进行排序后生成,检索第二列表中是否存在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若第二列表中存在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根据第二列表中所有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对第二列表中的编号进行排序,对排序后处于第一行的编号设置对应的起始值,起始值可以为1,也可以为0,根据第二规则中的数字递增规则,获得增量值,将起始值按照增量值递增,生成与编号对应的序号,生成的序号中包括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序号,根据序号,对第二列表中的所有编号进行更改,将更改后第二列表中的数据存储到第一目标数据库,第一特征数据可以时间戳,也可以是日期,日期可以是业务数据中记载的日期,例如,发货日期,也可以是通过函数获得的当前日期,也可以字符串,若第一特征数据是字符串,需要通过函数将字符串转换成数字。
可选的,不同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的具体内容不同,例如,在第二列表中,第一个编号20230111001的时间戳为4小时23分39秒,第二个编号20230111002的时间戳为4小时34分50秒,第一个编号和第二个编号都为第二列表中初始存储的编号,第三个编号20230111010的时间戳为3小时22分30秒,第三个编号为第一编号,根据时间戳,对第二列表中的编号进行排序,排序后的第一个编号为20230111010,序号为1,第二个编号为20230111001,序号为2,第三个编号为20230111002,序号为3,根据序号,对编号进行更改,更改后的第一个编号为20230111001,更改后的第二个编号为20230111002,更改后的第三个编号为20230111003。
可选的,所述检索所述第二列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列表中不存在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列表,获得第二列表的最后一个初始编号,所述初始编号是指第二列表中初始存储的编号;
根据第二列表的最后一个初始编号,获得最后一个初始编号的第一序号;
将所述第一序号与第一增量值相加,获得第一编号的第二序号;
根据所述第二序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可选的,若第二列表中不存在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根据与第二列表中所有编号对应的业务数据,通过哈希算法生成与编号对应的哈希值,哈希值可唯一标记编号,根据哈希值对第二列表中的所有编号进行更改,将更改后第二列表中的数据存储到第一目标数据库。
可选的,若第二列表中不存在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将最后一个初始编号的序号作为起始值,根据第二规则中的数字递增规则,获得第一增量值,将最后一个编号的序号设置为起始值,将起始值按照第一增量值递增,生成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二序号,根据第二序号,对第一编号进行更改,第一编号的格式可以根据第二规则中的编号格式进行调整,将更改后的第一编号按照第二序号排在最后一个初始编号后面,此时,第二列表中的数据为更改后的数据,将第二列表中的数据存储到第一目标数据库,第一增量值为用于与起始值相加,生成新序号的正整数,第一序号是指最后一个编号对应的序号。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第二列表中存在所述第一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第二列表中的编号进行排序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与前一个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进行对比;
若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小于前一个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将所述第一编号排在所述前一个编号之前。
可选的,将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与前一个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进行对比,若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小于前一个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将第一编号排在与前一个编号相邻的前面,若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大于或等于前一个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通过上述方法对第二列表中的其他编号进行排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编码,在所述第二列表中检索是否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的步骤之后,包括:
若所述第二列表中不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将所述第一编号存储在第一目标数据库中。
可选的,所述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的步骤,包括:
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
根据第一规则,将所述第一编号更改为第三编号。
可选的,用户可以在前端的用户界面设定生成编号的第一规则,前端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一规则,用户界面可以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设计和布局,包括输入框、下拉框、按钮等组件,用户界面也可以接收用户对编号规则的输入和定义,包括编号格式、起始值、增量值等,有多种编号格式,例如,数字、字母、日期等,用户可以在设置编号的格式时,自由组合和定制化可使用的格式,用户也可以在前端的用户界面随时查看、修改和删除编号,不同用户可以拥有不同的编号管理权限,第一规则也可以在报错后,由数据同步平台设定,第一规则包括编码体系、编号格式、编码长度、前缀、数字递增规则和后缀,若存在与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第一编号进行报错,根据第一规则,将第一列表中的第一编号更改为第三编号,将第三编号和与第三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存储在第一目标数据库中。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一规则,将所述第一编号更改为第三编号的步骤之前,包括:
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报错。
可选的,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第一编号进行报错,报错的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红色字体或者类似于“Error: xxx”的形式提示错误信息,通过弹出对话框提示错误信息,报错信息也可以以日志的形式记录在文件中,需要查看日志文件来获取错误信息。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系统,包括前端、数据同步平台、第一源数据库和第一目标数据库:
所述数据同步平台被配置为:
接收前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同步请求;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请求,获得第一源数据库和第一目标数据库;
向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源数据库需要同步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的数据;
向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请求发送的第二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得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第一编号、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编号,检索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
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将更改后的第一编号、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
所述前端被配置为:
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一数据同步请求;
所述第一源数据库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请求,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二数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具体的实现方案,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系统,包括前端、第一源数据库、第一目标数据库和数据同步平台。
前端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一数据同步请求,第一数据同步请求中第一源数据库的IP地址和用户名与第一目标数据库的IP地址和用户名,数据同步平台解析第一数据同步请求,获得第一源数据库的IP地址和用户名与第一目标数据库的IP地址和用户名;
数据同步平台向第一源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请求,第一源数据库响应于第一数据请求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一数据,根据第一数据,获得第一列表,第一列表中包括第一编号和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第一数据是指需要同步到第一目标数据库的数据,第一数据请求用于使第一源数据库返回第一数据;
数据同步平台向第一目标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请求,第一目标数据库响应于第二数据请求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是指第一目标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第二数据请求用于使第一目标数据库返回第一数据;
数据同步平台在第二数据中检索是否存在与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若存在与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第一编号报错,根据第一规则,将第一编号更改为第三编号,将第三编号和与第三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存储到第一目标数据库中,第一规则可以由前端设定,也可以由数据同步平台设定;
若不存在与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根据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检索本地数据库中与第一标签匹配的第二列表,第一标签包括编号的用途和编号的对象,第一编号可以是第一列表中的某个编号,也可以是第一列表中属于同一业务类型的多个编号,第二列表包括与第一标签匹配的编号,例如,若第一标签为编号用途为快递、编号对象为订单单号,那么第二列表中的编号为与订单相关的编号,第一规则可以由用户在前端自主设定,也可以由数据同步平台设定,第一规则是指对第一编号对应的数据进行重新编号时需要遵循的规则,包括编码长度、前缀、数字递增规则和后缀;
数据同步平台将第一编号添加到第二列表的末尾,根据第一编号,获得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编码,根据第一特征编码,在第二列表中检索是否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若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根据第二编号,获得与第二编号对应的第二规则,根据第二规则,可以得到第二编号中的序号是根据第一特征数据对第二编号进行排序后生成,判断第二列表中是否存在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若第二列表中存在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根据第二列表中所有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对第二列表中的编号进行排序,并生成序号,根据序号,对第二列表中的所有编号进行更改,将第二列表中的数据存储到第一目标数据库,第一特征数据可以时间戳,也可以是日期,若第一列表中不存在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将最后一个初始编号的序号作为起始值,根据第二规则中的数字递增规则,获得第一增量值,将最后一个编号的序号设置为起始值,将起始值按照第一增量值递增,生成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二序号,根据第二序号,对第一编号进行更改,将更改后的第一编号按照第二序号排在最后一个初始编号后面,将第二列表中的数据存储到第一目标数据库,第一增量值为用于与起始值相加,生成新序号的正整数,第一序号是指最后一个编号对应的序号,若不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将第一编号存储在第一目标数据库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任一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闪存、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计算机可以是包括智能终端和服务器在内的各种计算设备。
在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匹配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匹配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前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同步请求;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请求,获得第一源数据库和第一目标数据库;
向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源数据库需要同步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的数据;
向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请求发送的第二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得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第一编号、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编号,检索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
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将更改后的第一编号、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编号,检索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的步骤之后,包括:
若不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在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第二列表,所述第二列表包括与第一标签匹配的编号;
根据所述第一编号,获得所述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编码;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编码,在所述第二列表中检索是否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
若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根据所述第二编号,获得与所述第二编号对应的第二规则;
根据所述第二规则,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规则,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编号、第一编号的第一标签和第一编号的第一业务数据添加到所述第二列表中;
根据所述第二规则,获得与第二编号的序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用于生成序号的数据;
检索所述第二列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
若所述第二列表中存在所述第一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第二列表中的编号进行排序;
根据所述编号所在的顺序,对所述编号进行更改,所述编号包括所述第一编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第二列表的步骤,包括:
根据第一编号,获得与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标签,在所述第二数据中检索与所述第一标签匹配的第二列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索所述第二列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列表中不存在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列表,获得第二列表的最后一个初始编号,所述初始编号是指第二列表中初始存储的编号;
根据第二列表的最后一个初始编号,获得最后一个初始编号的第一序号;将所述第一序号与第一增量值相加,获得第一编号的第二序号;
根据所述第二序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二列表中存在所述第一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第二列表中的编号进行排序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与前一个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进行对比;
若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小于前一个编号的第一特征数据,将所述第一编号排在所述前一个编号之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编码,在所述第二列表中检索是否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的步骤之后,包括:
若所述第二列表中不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将所述第一编号存储在第一目标数据库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的步骤,包括:
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
根据第一规则,将所述第一编号更改为第三编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规则,将所述第一编号更改为第三编号的步骤之前,包括:
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报错。
8.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数据同步平台、第一源数据库和第一目标数据库:
所述数据同步平台被配置为:
接收前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同步请求;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请求,获得第一源数据库和第一目标数据库;
向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发送第一数据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源数据库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源数据库需要同步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的数据;
向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发送第二数据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请求发送的第二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得第一列表,所述第一列表包括第一编号、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编号,检索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
若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将更改后的第一编号、与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标签和第一业务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编号,检索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的步骤之后,包括:
若不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相同的其他编号,在所述第二数据中获取第二列表,所述第二列表包括与第一标签匹配的编号;
根据所述第一编号,获得所述第一编号的第一特征编码;
根据所述第一特征编码,在所述第二列表中检索是否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
若存在包含第一特征编码的第二编号,根据所述第二编号,获得与所述第二编号对应的第二规则;
根据所述第二规则,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规则,对所述第一编号进行更改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编号、第一编号的第一标签和第一编号的第一业务数据添加到所述第二列表中;
根据所述第二规则,获得与第二编号的序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为用于生成序号的数据;
检索所述第二列表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第一编号对应的第一特征数据;
若所述第二列表中存在所述第一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第二列表中的编号进行排序;
根据所述编号所在的顺序,对所述编号进行更改,所述编号包括所述第一编号;
所述前端被配置为:
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一数据同步请求;
所述第一源数据库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库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请求,向数据同步平台发送第二数据。
CN202410017356.XA 2024-01-05 2024-01-05 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5204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7356.XA CN117520460B (zh) 2024-01-05 2024-01-05 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17356.XA CN117520460B (zh) 2024-01-05 2024-01-05 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0460A CN117520460A (zh) 2024-02-06
CN117520460B true CN117520460B (zh) 2024-04-02

Family

ID=89749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17356.XA Active CN117520460B (zh) 2024-01-05 2024-01-05 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046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4325A (en) * 1996-10-09 1999-03-16 Oracle Corporation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shared data between computers
CN103237075A (zh) * 2013-04-24 2013-08-07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113571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冲突处理方法和装置
JP2016161980A (ja) * 2015-02-26 2016-09-0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ベースシステム、データベースサーバ、データベースサーバプログラム、データベースクライアント及びデータベースクライアントプログラム
CN109617949A (zh) * 2018-11-21 2019-04-12 金瓜子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9714392A (zh) * 2018-11-26 2019-05-03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机房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WO2021139109A1 (zh) * 2020-01-09 2021-07-1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状态数据库的写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35856A (zh) * 2021-07-29 2021-10-22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16010498A (zh) * 2022-12-29 2023-04-25 南京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全局唯一规则id的生成方法
CN116226271A (zh) * 2022-12-14 2023-06-06 金篆信科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63744B2 (en) * 2001-01-03 2013-06-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data
US20190171650A1 (en) * 2017-12-01 2019-06-06 Chavdar Botev System and method to improve data synchron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heterogeneous databases distributed across enterprise and cloud using bi-directional transactional bus of asynchronous change data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4325A (en) * 1996-10-09 1999-03-16 Oracle Corporation System for synchronizing shared data between computers
CN104113571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冲突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237075A (zh) * 2013-04-24 2013-08-07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6161980A (ja) * 2015-02-26 2016-09-05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ベースシステム、データベースサーバ、データベースサーバプログラム、データベースクライアント及びデータベースクライアントプログラム
CN109617949A (zh) * 2018-11-21 2019-04-12 金瓜子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9714392A (zh) * 2018-11-26 2019-05-03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机房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WO2021139109A1 (zh) * 2020-01-09 2021-07-1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状态数据库的写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35856A (zh) * 2021-07-29 2021-10-22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16226271A (zh) * 2022-12-14 2023-06-06 金篆信科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010498A (zh) * 2022-12-29 2023-04-25 南京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全局唯一规则id的生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Scalable Conflict-Free Replicated Set Data Type;Andrei Deftu;2013 IEEE 3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20131212;186-175 *
张振友 等.分布式异构数据库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电脑知识与技术.(28),16-19. *
浅谈SQL Server中的编号方法;颜惠琴;;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0825(第24期);1109-1112 *
重构手机阅读管理平台的数据同步方案;张振华 等;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70215(02);77-8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0460A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99428B (zh) 商品推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US5878419A (en) Method for creating a relational description of a formatted transaction
CN110020086B (zh) 一种用户画像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07205042B (zh) 一种信息精准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0020420B (zh) 文本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070198913A1 (en) Electronic-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9462632B (zh) 页面跳转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04531B (zh) 一种数字对象标识符引用关系的可视化方法及装置
CN111523971A (zh) 一种购买操作共享方法及装置
JP2006139554A (ja) 栄養成分表示方法、栄養成分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装置
CN112927057A (zh) 对象信息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10810B (zh) 一种广告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7520460B (zh) 一种自定义编号生成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885780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2089014A (ja) 購買行動分析装置、購買行動分析方法及び購買行動分析プログラム
CN113378058A (zh) 一种信息搜索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42751B (zh) 快件订单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98542B (zh) 数据交换系统、数据交换方法、与数据交换程序
WO2012138814A2 (en) Creating a detailed contact record from a digital image of a business card and associated company data
CN113641769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020205A (zh) 数据信息的筛选方法和系统
CN112837107B (zh) 跨平台商品推荐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设备
CN111582996B (zh) 业务信息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4493701A (zh) 一种用户分群的方法和装置
JP2018088182A (ja) モデル生成装置、クリックログ正解尤度算出装置、文書検索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