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18490A - 电能传输设备及电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能传输设备及电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18490A
CN117518490A CN202311558130.2A CN202311558130A CN117518490A CN 117518490 A CN117518490 A CN 117518490A CN 202311558130 A CN202311558130 A CN 202311558130A CN 117518490 A CN117518490 A CN 117518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lamping
holder
imaging
clamp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581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盛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581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184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18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84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设备及电子组件,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本申请中,基座具有第一夹持面,并设置有第一接口组件,所述第一接口组件配置为自所述第一夹持面伸出;夹持座具有第二夹持面,与所述第一夹持面配合,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的距离。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设备,可对头戴式设备进行电能传输。具体地可通过基座与夹持座夹持固定头戴式设备,进而通过第一接口组件实现与头戴式设备的电能传输,该电能传输设备适用范围较广,通过基座与夹持座夹持固定头戴式设备提高了与头戴式设备的适配性。

Description

电能传输设备及电子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设备及电子组件。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与现实场景相差无几的视觉感受,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体验VR和AR技术,VR和AR通常使用头戴式设备进行显示。为了实现对头戴式设备进行充电,需要设置一种充电设备,而目前的充电设备与头戴式设备适配性较差,严重制约了头戴式设备的空间利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设备,包括:
基座,具有第一夹持面,并设置有第一接口组件,所述第一接口组件配置为自所述第一夹持面伸出;
夹持座,具有第二夹持面,与所述第一夹持面配合,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设备,包括:
基座,设置有第一接口组件;
夹持座,与所述基座之间具有夹持空间,所述第一接口组件配置为伸入所述夹持空间内,所述夹持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以调节夹持空间,所述夹持座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与所述基座卡扣连接,所述夹持座相对于所述基座由所述第一位置向靠近所述第二位置的一侧滑动时,解除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卡扣连接的状态,并调小所述夹持空间;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当所述夹持座在所述第二位置解除与所述基座卡扣连接的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夹持座施加使所述夹持座由所述第二位置向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侧滑动的弹性形变力。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组件,包括:
头戴式设备,设置有电路系统;以及
电能传输设备,用于夹设在所述头戴式设备上,以与所述电路系统电连接,进行电能传输,所述电能传输设备包括:
基座,具有第一夹持面,并设置有第一接口组件,所述第一接口组件配置为自所述第一夹持面伸出;以及
夹持座,具有第二夹持面,与所述第一夹持面配合,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电能传输设备夹设在所述头戴式设备上时,所述头戴式设备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接触,且所述第一接口组件与所述电路系统接触,实现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设备,可对头戴式设备进行电能传输。具体地可通过基座与夹持座夹持固定头戴式设备,进而通过第一接口组件实现与头戴式设备的电能传输,该电能传输设备适用范围较广,通过基座与夹持座夹持固定头戴式设备提高了与头戴式设备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在另一视角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能传输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实施例中电路组件与第二接口组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接口组件与电能传输设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接口组件与第二接口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阐述了一种电子组件。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电子组件100可包括佩戴于用户头部上的头戴式设备200以及夹持在头戴式设备200上并与头戴式设备200进行电能传输的电能传输设备300。其中,头戴式设备200可直接佩戴在用户头部上。电能传输设备300可在与头戴式设备200配合时夹持在头戴式设备200上并与头戴式设备200实现电能传输。
头戴式设备200可接收电能传输设备300输出的电能,也可输出电能至电能传输设备300。在一些场景下,头戴式设备200可接收电能传输设备300输出的电能,以在电能传输设备300提供电能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在一些场景下,头戴式设备200可在电能传输设备300提供电能的情况下,对头戴式设备200进行充电。在一些场景下,头戴式设备200内可安装有电池,头戴式设备200可在电能传输设备300提供电能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充电。在一些场景下,头戴式设备200可输出电能至电能传输设备300。在一些场景下,头戴式设备200例如电池可输出电能至电能传输设备300。在一些场景下,头戴式设备200可与电能传输设备300进行电能传输,实现数据的传输。例如头戴式设备200可接收电能传输设备300输出的加载有工作状态数据的电能。例如头戴式设备200通过电能传输设备300提供的加载有工作状态数据电能,以了解、收集电能传输设备300的历史工作状态。例如头戴式设备200可输出加载有充电数据的电能至电能传输设备300,便于电能传输设备300控制与头戴式设备200之间的电能传输。例如头戴式设备200可与电能传输设备300进行加载有数据的电能传输,实现数据传输,数据类型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范围之内。例如头戴式设备200可通过电能传输设备300与外部设备进行电能传输,实现充电或数据传输。
请参阅图1,头戴式设备200可以为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设备,例如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或虚拟现实眼镜。当然,头戴式设备200也可以为其他需要佩戴在头部的设备,例如眼镜,例如具有照明等其他功能且可佩戴在头部的设备,不作赘述。下面以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的示例中,头戴式设备200可被配置成通过信号连接将数据传递到外部设备例如外部处理设备并从外部设备例如外部处理设备接收数据,信号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其组合。然而,在其他情形中,头戴式设备200可用作独立设备,即在头戴式设备200自身进行数据处理。信号连接可以被配置成承载任何种类的数据,诸如图像数据(例如,静止图像和/或完全运动视频,包括2D和3D图像)、音频、多媒体、语音和/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数据。外部设备例如外部处理设备可以是例如游戏控制台、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或其他类型的处理设备。信号连接可以是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Wi-Fi连接、蓝牙或蓝牙低能量(BLE)连接、以太网连接、电缆连接、DSL连接、蜂窝连接(例如,3G、LTE/4G或5G)等或其组合。附加地,外部处理设备可以经由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外部处理设备通信,网络可以是或包括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内联网、城域网(MAN)、全球因特网或其组合。当然,信号连接也可以是头戴式设备200通过电能传输设备300与外部设备进行的有线连接。
头戴式设备200内可安装有电路系统与电能传输设备300进行电能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系统可包括电池、处理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等。
头戴式设备200中可安装成像组件、光学器件、传感器、电池和处理器等。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的示例中,成像组件被设计成,例如,通过将光投影到用户眼睛中实现虚拟现实眼镜的功能,例如,通过将光投影到用户眼睛中,在用户对其现实世界环境的视图上覆盖图像实现增强现实眼镜的功能。头戴式设备200还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组件(例如图1中的第一成像件20、第二成像件30)、传感器、电池和处理器等可为电路系统的一部分。
请参阅图1,头戴式设备200可包括头戴主体201以及与头戴主体201连接形成框架结构101的佩戴组件202。框架结构101可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上。当然,框架结构101可不仅限于头戴主体201和佩戴组件202。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结构101可为一环状结构或半环状结构或框架或帽状结构,以佩戴在用户头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头戴主体201的至少部分可为框架结构101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头戴主体201可不为框架结构101的一部分,佩戴组件202可为框架结构101,而头戴主体201挂载或固定在佩戴组件202上。当然,框架结构101可不仅限于佩戴组件202。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20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200在另一视角中的结构示意图。头戴主体201可包括与佩戴组件202连接的安装壳10以及安装在安装壳10上的两个成像件例如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安装壳10可作为框架结构101的一部分,两个成像件例如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可不作为框架结构101的一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以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安装壳10可呈框架结构或壳体结构,当然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其他形状。安装壳10可置于用户眼睛的前方。在一些场景下,安装壳10可在佩戴组件202的配合下置于用户眼睛的前方。在一些场景下,安装壳10可佩戴在用户的鼻梁上,以置于用户眼睛的前方。在一些场景下,安装壳10可在佩戴组件202的配合下佩戴在用户的额头上,以置于用户眼睛的前方。
两个成像件例如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可对应于用户眼睛设置,以实现成像功能,例如通过光线透过、视力矫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方式实现成像功能。
两个成像件例如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可通过卡扣连接、焊接、螺接、活动连接、夹设等方式直接固定在安装壳10。其中,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可对称设置。第一成像件20可对应用户的左眼设置,第二成像件30可对应于用户的右眼设置。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成像件20对应用户的右眼设置,而第二成像件30对应于用户的左眼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成像件20及第二成像件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省略。
两个成像件例如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可集成用于显示的器件,例如光波导,以传导光机发射的光线到用户的眼睛。当然,两个成像件例如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还可包括配合成像的光学器件例如透镜、透光膜片、电致变色器件、光致变色器件等,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2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201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安装壳10可呈壳体结构。安装壳10上可设置有连通孔1201和连通孔1202。连通孔1201和连通孔1202并排设置。连通孔1201和连通孔1202均可连通安装壳10内外。第一成像件20可插设在连通孔1201内,以伸至安装壳10内。第二成像件30可插设在连通孔1202内,以伸至安装壳10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10可不透光,通过第一成像件20和/或第二成像件30实现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10可透光,通过第一成像件20和/或第二成像件30实现增强现实。
请参阅图6,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201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安装壳10可包括相互连接形成安装空间1001的第一子壳体11及第二子壳体12。第一子壳体11与第二子壳体12可通过螺接、焊接、粘接、卡接等方式固定。第一子壳体11与第二子壳体12可围设形成安装空间1001。
第一子壳体11可呈壳体结构或框架结构或板状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壳体11可与佩戴组件202连接固定,实现安装壳10与佩戴组件202的连接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壳体11在朝向第二子壳体12的一侧与佩戴组件202连接固定。
第二子壳体12可呈壳体结构或框架结构或板状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壳体12可与佩戴组件202连接固定,实现安装壳10与佩戴组件202的连接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壳体12在远离第一子壳体11的一侧与佩戴组件202连接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孔1201和连通孔1202可设置在第二子壳体12上,并贯穿第二子壳体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孔1201和连通孔1202可分别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孔1201和连通孔1202可延伸贯穿第一子壳体11。即,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连通孔1201和连通孔1202可贯穿安装壳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孔1201和连通孔1202可不贯穿第一子壳体11。而第一子壳体11分别对应于连通孔1201和连通孔1202的部位可透明设置,以透光线。当然,第一子壳体11也可不透明,进而不透光。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5和图6,第一成像件20可设置在连通孔1201处,第二成像件30可设置在连通孔1202处。
请参阅图5和图6,第一成像件20可插设于连通孔1201处,并可伸入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第二成像件30可插设于连通孔1202处,并可伸入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在连通孔1201和连通孔1202过大时,第一成像件20可在连通孔1201处与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存在缝隙,而第一成像件20可刚好遮挡缝隙。第二成像件30可在连通孔1202处与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存在缝隙,而第二成像件30可刚好遮挡缝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之间的瞳距需要进行调节,进而在瞳距调节过程中,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配合遮挡缝隙。
请参阅图6,第一成像件20可包括用于实现成像功能的成像主体21以及设置在成像主体21周围的遮挡件22。成像主体21可对应于连通孔1201设置,遮挡件22与成像主体21配合遮挡连通孔1201。
成像主体21可用于成像,并可具有光轴,以在光轴上使得成像光线传播。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光线可为透过成像主体21的环境光,也可为头戴式设备200生成的虚拟光线,例如光机所发射的且经光波导所传导的光线,例如显示屏幕显示出来的光线。成像主体21的成像光线在光轴传播并穿过连通孔1201。
成像主体21可部分置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及部分置于连通孔1201内。即,成像主体21可插设于连通孔1201内并可伸入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
当然,在头戴式设备200设置的要求下,成像主体21可位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外,也可全部位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可不位于连通孔1201内,也可部分置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外,及部分置于连通孔1201内。
遮挡件22可采用不透光材料形成。遮挡件22可设置在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遮挡件22可围设在成像主体21的周围,也可仅设置在成像主体21的一侧或相背两侧。当然,遮挡件22可根据对连通孔1201的遮挡方式不同,在成像主体21的周围进行相应的设置,使得成像主体21相对于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沿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滑动时,遮挡件22在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位于成像主体21的相背两侧中的一侧或两侧的部分遮挡连通孔120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光轴相交的方向可为连通孔1201远离或靠近连通孔1202的方向,可为连通孔1202远离或靠近连通孔1201的方向,可为第一成像件20远离或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方向,可为第二成像件30远离或靠近第一成像件20的方向,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为其他与光轴相交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孔1201远离或靠近连通孔1202的方向可与光轴垂直,当然也可不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孔1202远离或靠近连通孔1201的方向可与光轴垂直,当然也可不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成像件20远离或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方向可与光轴垂直,当然也可不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成像件30远离或靠近第一成像件20的方向可与光轴垂直,当然也可不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件22可采用可形变或可弹性形变的弹性材料或形状记忆材料制成。遮挡件22可在与成像主体21配合遮挡连通孔1201的情况下,多余部位可弯折收容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件22可向靠近第一子壳体11的一侧弯折,实现在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的收容,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当然,在需要的情况下,遮挡件22弯折的部位可展平与成像主体21配合遮挡连通孔120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成像主体21相对于安装壳10沿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滑动时,遮挡件22在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位于成像主体21的一侧的部分可弯折收容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可展平与成像主体21配合遮挡连通孔1201,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成像主体21相对于安装壳10沿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滑动时,遮挡件22在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位于成像主体21的一侧的部分可弯折收容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而在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位于成像主体21的另一侧的部分可展平与成像主体21配合遮挡连通孔1201,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成像主体21相对于安装壳10沿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滑动时,遮挡件22在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位于成像主体21的另一侧的部分可弯折收容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而在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位于成像主体21的一侧的部分可展平与成像主体21配合遮挡连通孔1201,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主体21可插设于连通孔1201内,进而可在连通孔1201处与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之间具有缝隙,而遮挡件22可遮挡缝隙。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成像主体21在连通孔1201内滑动调节分别位于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的缝隙时,遮挡件22在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中的一侧的部分可弯折收容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或展平遮挡缝隙,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成像主体21在连通孔1201内滑动调节分别位于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的缝隙时,遮挡件22在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中的一侧的部分弯折收容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而在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中的另一侧的部分展平遮挡缝隙,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成像主体21在连通孔1201内滑动调节分别位于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的缝隙时,遮挡件22在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中的另一侧的部分弯折收容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而在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中的一侧的部分展平遮挡缝隙,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理解的,成像主体21可在连通孔1201内沿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滑动调节在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分别位于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的缝隙。
请参阅图6,第一子壳体11可在安装空间1001内设置有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可用于对遮挡件22进行导向,实现弯折或展平。当然,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也可不设置在第一子壳体11上,而设置在第二子壳体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可根据不同的设置方式设置在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
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可分别设置在成像主体21的相背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可在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排布。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111可设置在第一成像件20远离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件112可设置在第一成像件20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
在一些场景中,第一导向件111可对遮挡件22弯折收容,第二导向件112可释放遮挡件22,使得遮挡件22展平。在一些场景中,第一导向件111可释放遮挡件22,使得遮挡件22展平,第二导向件112可对遮挡件22弯折收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成像主体21在连通孔1201内滑动调节分别位于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的缝隙时,两个导向件中的一个可对遮挡件22导向,使遮挡件22在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中的一侧的部分弯折收容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两个导向件中的另一个可对遮挡件22导向,使遮挡件22在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中的另一侧的部分展平遮挡缝隙。同样的,当成像主体21在连通孔1201内滑动调节分别位于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的缝隙时,两个导向件中的另一个可对遮挡件22导向,使遮挡件22在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中的另一侧的部分弯折收容于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两个导向件中的一个可对遮挡件22导向,使遮挡件22在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中的一侧的部分展平遮挡缝隙。
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可为滚轮,以对遮挡件22进行导向弯折,或通过夹持导向实现弯折。其中的所有滚轮可组成滚轮组。
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可为挡块或挡板,以对遮挡件22进行导向弯折。
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可为内部具有容纳空间1101的结构,以在容纳空间1101内容纳遮挡件22,或使得遮挡件22从容纳空间1101内出来。进而,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可具有与容纳空间1101相连通的弯折口1102,进而可使得遮挡件22可从弯折口1102处弯折伸入容纳空间1101内,或可从弯折口1102伸出展平。
可以理解的,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的结构可不仅限于在此列举的实施例,还可为其他类型的可进行导向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允许的情况下,两个导向件中的一个可以省略。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可以省略。例如第二导向件112可以省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口1102可设置在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在与连通孔1201邻近设置的部位上,以便在保障遮挡件22可弯折伸入容纳空间1101内的情况下,方便遮挡件22可展平。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口1102可设置在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与第二子壳体12邻近设置的部位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口1102可设置在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分别朝向第二子壳体12的端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第二导向件112可包括间隔设置第一夹板1111和第二夹板1112。容纳空间1101设置在第一夹板1111和第二夹板1112之间。第一夹板1111和第二夹板1112分别朝向第二子壳体12的部位配合形成弯折口11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板1111和第二夹板1112可设置在第一子壳体11上,并可向靠近第二子壳体12的一侧延伸设置。
请参阅图6,遮挡件22可包括与成像主体21连接的第一子遮挡件221和第二子遮挡件222。第一子遮挡件221和第二子遮挡件222可分别设置在成像主体21的相背两侧。第一子遮挡件221和第二子遮挡件222均用于遮挡连通孔120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遮挡件221与成像主体21连接的一侧可与第二子遮挡件22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遮挡件222与成像主体21连接的一侧可与第一子遮挡件22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遮挡件221和第二子遮挡件222为一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遮挡件221设置在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远离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第二子遮挡件222设置在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当然,第一子遮挡件221也可设置在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第二子遮挡件222也可设置在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远离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
请参阅图6,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向远离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滑动,使得第一成像件20例如第一子遮挡件221被第一导向件111在弯折口1102处导向形变弯折,收容于第一导向件111的容纳空间1101内,使得第一成像件20例如第二子遮挡件222在第二导向件112的弯折口1102处导向伸出第二导向件112的容纳空间1101,实现展平,以用于遮挡连通孔1201。
请参阅图6,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向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滑动,使得第一成像件20例如第二子遮挡件222被第二导向件112在弯折口1102处导向形变弯折,收容于第二导向件112的容纳空间1101内,使得第一成像件20例如第一子遮挡件221在第一导向件111的弯折口1102处导向伸出第一导向件111的容纳空间1101,实现展平,以用于遮挡连通孔1201。
请参阅图6,第一子遮挡件221可包括相互连接的遮挡部2211和弯折部2212。其中,遮挡部2211可与成像主体21连接,而弯折部2212可连接于遮挡部2211远离成像主体21的一端。第二子遮挡件222的设置可如同第一子遮挡件221的设置一样,具体可参阅第一子遮挡件221。
遮挡部2211可为第一子遮挡件221遮挡连通孔1201、缝隙的部位。弯折部2212可自与遮挡部2211连接处向靠近第一子壳体11的一侧弯折形成。
具体地,遮挡部2211因遮挡连通孔1201、缝隙,而需要在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设置。即,遮挡部2211可设置在成像主体21滑动的方向上。弯折部2212被第一导向件111在弯折口1102处导向形变弯折,收容于第一导向件111的容纳空间1101内,进而使得弯折部2212可在光轴的方向上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挡部2211在遮挡连通孔1201、缝隙时,可位于第一位置,而此时弯折部2212位于第二位置。
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向远离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滑动,可使得第一子遮挡件221例如遮挡部2211被第一导向件111在弯折口1102处导向形变弯折,使得第一子遮挡件221例如遮挡部2211的部分形成弯折部2212的一部分,收容于第一导向件111的容纳空间1101内,并可使得第二子遮挡件222例如弯折部2212被第二导向件112在弯折口1102处展平滑出第二导向件112的容纳空间1101,使得第二子遮挡件222例如弯折部2212的部分形成遮挡部2211的一部分,以位于第二导向件112的容纳空间1101外。
同时,使得第一子遮挡件221例如遮挡部2211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以使得第一子遮挡件221例如遮挡部2211的部分形成弯折部2212的一部分,收容于第一导向件111的容纳空间1101内,并可使得第二子遮挡件222例如弯折部2212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使得第二子遮挡件222例如弯折部2212的部分形成遮挡部2211的一部分,以位于第二导向件112的容纳空间1101外。
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向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滑动,可使得第一子遮挡件221例如弯折部2212被第一导向件111在弯折口1102处展平滑出第一导向件111的容纳空间1101,使得第一子遮挡件221例如弯折部2212的部分形成遮挡部2211的一部分,以位于第一导向件111的容纳空间1101外,并可使得第二子遮挡件222例如遮挡部2211被第二导向件112在弯折口1102处导向形变弯折,使得第二子遮挡件222例如遮挡部2211的部分形成弯折部2212的一部分,收容于第二导向件112的容纳空间1101内。
同时,可使得第一子遮挡件221例如弯折部2212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使得第一子遮挡件221例如弯折部2212的部分形成遮挡部2211的一部分,以位于第一导向件111的容纳空间1101外,并可使得第二子遮挡件222例如遮挡部2211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滑动,使得第二子遮挡件222例如遮挡部2211的部分形成弯折部2212的一部分,收容于第二导向件112的容纳空间1101内。
第二成像件30的结构可参阅第一成像件20的结构,第二成像件30在连通孔1202处与安装壳10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成像件20在连通孔1201处与安装壳10的配合关系,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7、图8和图9,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201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20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201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中的第一成像件20对应连通孔1201设置,第二成像件30对应连通孔1202设置。第一子遮挡件221和第二子遮挡件222、成像主体21可配合遮挡连通孔1201,第二成像件30也可采用同样的方式遮挡连通孔1202。图7中的第一成像件20可向远离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运动,同时第二成像件30可向远离第一成像件20的一侧运动,并形成图8所示状态,且实现第一成像件20与第二成像件30之间的距离调整,实现了头戴式设备200的瞳距调节。其中,第一子遮挡件221可部分弯折收容于安装壳10内,第二子遮挡件222可部分展平。图7中的第一成像件20可向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运动,同时第二成像件30可向靠近第一成像件20的一侧运动,并形成图9所示状态,且实现第一成像件20与第二成像件30之间的距离调整,实现了头戴式设备200的瞳距调节。其中,第一子遮挡件221可部分展平,第二子遮挡件222可部分弯折收容于安装壳10内。
遮挡件22的设置,可使得连通孔1201可设置成更大的,瞳距调节范围更广。在连通孔1202大小确定的情况下,可使得头戴主体201更小巧,还能保障瞳距调节范围更广。在一些场景中,遮挡件22的设置,可使得第一成像件20与第二成像件30之间的距离可调得更小,相应的,第一成像件20与第二成像件30之间的距离也可调的更大,保障瞳距调节范围更广。
可以理解的,第二成像件30可与第一成像件20共享位于第一成像件20与第二成像件30之间的导向件。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成像件20与第二成像件30之间的导向件可以省略,第一成像件20中位于成像主体21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子遮挡件与第二成像件30中位于成像主体靠近第一成像件20的子遮挡件相接触抵接,使得第一成像件20中位于成像主体21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子遮挡件作为第二成像件30中位于成像主体靠近第一成像件20的子遮挡件的导向件,及第二成像件30中位于成像主体靠近第一成像件20的子遮挡件作为第一成像件20中位于成像主体21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子遮挡件的导向件。
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201在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可与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与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壳体12上可设置有滑轨121,以将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安装在滑轨121上,实现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与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的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与滑轨121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滑轨121可为导向杆、具有滑块的结构或具有滑槽的结构、丝杠,当然还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设置具体结构。在一些场景中,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可套设在滑轨121例如导向杆上,实现滑动连接。在一些场景中,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可设置凹槽以容纳滑轨121的滑块,使得滑块在凹槽内滑动,实现滑动连接。在一些场景中,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可设置滑块以伸入滑轨121的凹槽内,使得滑块在凹槽内滑动,实现滑动连接。在一些场景中,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可与滑轨121例如丝杠螺纹连接,实现滑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滑轨121也可设置在安装壳10的其他部位上,即,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可与安装壳10的其他部位滑动连接。
第二成像件30与安装壳10滑动连接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成像件20与安装壳10滑动连接的配合关系,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头戴主体20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成像件20和第二成像件30可与安装壳10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可设置有滚轮组13,而第一成像件20可通过滚轮组13与安装壳10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滚轮组13也可作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导向件。在一些场景中,滚轮组13可替代上述实施例中两个导向件例如第一导向件111和第二导向件112。
第二成像件30与安装壳10滑动连接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成像件20通过滚轮组13与安装壳10滑动连接的配合关系,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滚轮组13可包括多个滚轮例如第一滚轮131、第二滚轮132、第三滚轮133和第四滚轮1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轮131和第三滚轮133位于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的一侧,第二滚轮132和第四滚轮134可位于成像主体21相背两侧的另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轮131较第三滚轮133更靠近第二子壳体12,第二滚轮132较第四滚轮134更靠近第二子壳体12。
第一子遮挡件221远离成像主体21的一侧与第二子遮挡件222远离成像主体21的一侧连接,以使得遮挡件22与成像主体21配合形成环形结构2001。环形结构2001可套设在滚轮组13上,以被滚轮组13支撑,进而可在滚轮组13上转动,实现成像主体21相对于安装壳10沿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轮131、第二滚轮132、第三滚轮133和第四滚轮134可位于环形结构2001的环内。可以理解的,滚轮组13中滚轮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另外,第一子遮挡件221在第一滚轮131处向第三滚轮133一侧移动实现弯折,在向第四滚轮134的一侧移动实现展平。另外,第二子遮挡件222在第二滚轮132处向第四滚轮134一侧移动实现弯折,在向第一滚轮131的一侧移动实现展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6中的第一子遮挡件221例如弯折部2212可与第二子遮挡件222的弯折部2212连接,以使得遮挡件22与成像主体21配合形成环形结构2001。
请参阅图10,头戴主体201还可包括设置在安装壳10例如安装空间1001内并分别与第一成像件20、第二成像件30连接的瞳距调节组件40,以调节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和第二成像件30之间的距离。瞳距调节组件40可在图7中驱动第一成像件20向远离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运动,同时驱动第二成像件30向远离第一成像件20的一侧运动,并形成图8所示状态,且实现第一成像件20与第二成像件30之间的距离调整,实现了头戴式设备200的瞳距调节。瞳距调节组件40可在图7中驱动第一成像件20向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运动,同时驱动第二成像件30向靠近第一成像件20的一侧运动,并形成图9所示状态,且实现第一成像件20与第二成像件30之间的距离调整,实现了头戴式设备200的瞳距调节。
请参阅图10,瞳距调节组件40可包括安装在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上的驱动件41、与驱动件41传动连接并转动连接在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上的主转动件42、与主转动件42配合并转动连接在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上的从转动件43以及套设在主转动件42与从转动件43上并分别与第一成像件20、第二成像件30连接固定的环状件44。主转动件42与从转动件43可支撑环状件44。在主转动件42转动时,可使得环状件44转动,并带动从转动件43转动,实现传动,使得环状件44带动第一成像件20、第二成像件30移动,完成瞳距调节。驱动件41作为动力源,可驱动主转动件42转动。
驱动件41可为电机、气缸、液压油缸、直线电机等动力源,具体可不限于在此列举的类型。驱动件41也可设置在安装壳10的其他结构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41可以省略,也可用旋钮、转轮等替代,使得用户可以手动控制旋钮、转轮等实现瞳距调节。
主转动件42可为滚轮、齿轮或棘轮等可进行转动的结构。主转动件42可转动连接在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上,也可转动连接在安装壳10的其他结构上。主转动件42也可固定在驱动件41的输出轴上,并与驱动件41的输出轴同轴设置,进而主转动件42通过驱动件41与安装壳10转动连接。当然主转动件42也可作为驱动件41的输出轴。
从转动件43可为滚轮、齿轮或棘轮等可进行转动的结构。从转动件43可转动连接在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上,也可转动连接在安装壳10的其他结构上。
从转动件43可与主转动件42在与光轴相交的方向上排布。当然,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调节主转动件42与从转动件43相对应的位置。
环状件44整体可为柔性的,以便可弯折套设在主转动件42与从转动件43上,实现主转动件42与从转动件43对环状件44的支撑。
环状件44可为传送带、同步带或圆环等呈环形的结构,并不仅限于在此列举的结构。
环状件44在转动时可带动第一成像件20向远离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运动,并同时带动第二成像件30向远离第一成像件20的一侧运动。环状件44在转动时也可带动第一成像件20向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运动,并同时带动第二成像件30向靠近第一成像件20的一侧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状件44可与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连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转动件42的转动轴线与从转动件43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平面A-A上,进而环状件44位于平面A-A的一侧的部位例如传动部441与第一成像件20例如成像主体21连接固定,而位于平面A-A的另一侧的部位例如传动部442可与第二成像件30连接固定,使得环状件44在转动时可带动第一成像件20向远离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运动,并同时带动第二成像件30向远离第一成像件20的一侧运动,当然也可带动第一成像件20向靠近第二成像件30的一侧运动,并同时带动第二成像件30向靠近第一成像件20的一侧运动。
第二成像件30与瞳距调节组件40连接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成像件20与瞳距调节组件40连接的配合关系,不作赘述。
瞳距调节组件40的设置可降低瞳距调节动作的迟滞性,提高对瞳距调节的控制精度,使得第一成像件20与第二成像件30更加趋向于同步运动。而且瞳距调节组件40的结构简单,制作组装也简单,在重量上较轻。
请参阅图1,佩戴组件202用于佩戴在用户的头部,可与头戴主体201连接固定形成框架结构101。佩戴组件202可包括与安装壳10连接的第一支腿203以及与安装壳10连接且与第一支腿203对称安装的第二支腿204。其中,第一支腿203可架设在左耳上,第二支腿204可架设在右耳上,以实现佩戴组件202的佩戴。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佩戴组件202也可以为系带。
请参阅图12,图1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03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支腿203中可设置有电路系统2002中的至少部分。当然电路系统2002也可全部设置在第一支腿203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系统2002可部分设置在第二支腿204上,可全部设置在第二支腿204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系统2002可全部设置在佩戴组件202,也可部分设置在佩戴组件202中,而部分设置在头戴主体2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系统2002可包括电池,当然也可不包括电池。可以理解的,电路系统2002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路系统。
第一支腿203采用硬性材料例如金属、橡胶、塑料等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和头戴主体201相同的材质制成。第一支腿203整体可呈长条形结构。第一支腿203可直接固定在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上,也可转动连接于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上。在第一支腿203与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相对转动时,第一支腿203远离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的一端向靠近第二支腿204的一侧移动,进而可以实现头戴式设备200的折叠、收纳,进而减少头戴式设备200的占用空间。在第一支腿203与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相对转动时,第一支腿203远离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的一端向远离第二支腿204的一侧移动,进而展开头戴式设备200。
第一支腿203可与安装壳10例如第一子壳体1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03可连接于第一子壳体11朝向第二子壳体12的一侧。
第一支腿203可与安装壳10例如第二子壳体1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03可连接于第二子壳体12远离第一子壳体11的一侧。
第二支腿204的具体设置方式及第二支腿204与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电路系统2002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支腿203的具体设置方式及第一支腿203与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电路系统2002的配合关系,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支腿204与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相对转动时,第二支腿204远离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的一端向靠近第一支腿203的一侧移动,进而可以实现头戴式设备200的折叠、收纳,进而减少头戴式设备200的占用空间。在第二支腿204与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相对转动时,第二支腿204远离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的一端向远离第一支腿203的一侧移动,进而展开头戴式设备200。
请参阅图12,第一支腿203可包括侧周面2031以及设置在第一支腿203远离头戴主体201例如安装壳10的一端的端面2032。侧周面2031可与端面2032连接。由于端面2032为不规则的表面或弧形表面,进而不再适合放置接口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03可包括在第一支腿203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的连接部2033、耳挂部2034及端部2035。侧周面2031可作为连接部2033和耳挂部2034的表面。端面2032可作为端部2035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挂部2034的侧周面2031可向一侧凹陷形成限位面2036。限位面2036用于与用户的耳朵接触。
请参阅图12,电路系统2002可包括设置在第一支腿203上的接口组件例如第一接口组件2037。进而,电路系统2002可通过第一接口组件2037与电能传输设备300电连接,实现电能传输。进而,电能传输设备300可设置相应的接口组件例如第二接口组件53(如图13和图14所示),以与电路系统2002的接口组件例如第一接口组件2037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口组件2037可被称为“第二接口组件”,第二接口组件53可被称为“第一接口组件”,进而,电能传输设备300可设置相应的接口组件例如第一接口组件,以与电路系统2002上设置的接口组件例如第二接口组件电连接。可以理解的,第一接口组件2037也可不作为电路系统2002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03的侧周面2031上可设置安装槽205。第一接口组件2037可设置在安装槽205内,实现第一接口组件2037在侧周面2031上的安装,改善了端面2032不适合设置接口组件的难题。另外,侧周面2031可便于被电能传输设备300夹持,实现第一接口组件2037与第二接口组件53的稳定接触,保障了电连接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周面2031被电能传输设备300夹持时,侧周面2031与电能传输设备300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205可设置在连接部2033和耳挂部2034两者中的一者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205设置在连接部2033靠近端部2035的部位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205设置在限位面2036上。
第一接口组件2037可包括设置在安装槽205内的第一电连接部2038及第一磁性件2039。第一接口组件2037可通过第一电连接部2038与电能传输设备300电连接,实现电能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传输设备300也可设置第二电连接部532(如图14和图16所示),与第一接口组件2037例如第一电连接部2038电连接,实现电能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2038可被称为“第二电连接部”,第二电连接部532可被称为“第一电连接部”,进而,电能传输设备300也可设置第一电连接部,与第一接口组件2037例如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实现电能传输。
第一接口组件2037可通过第一磁性件2039与电能传输设备300进行磁作用力连接,进而可实现第一接口组件2037与电能传输设备300的吸附固定,也可实现第一接口组件2037与第二接口组件53的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传输设备300也可设置第二磁性件531(如图14和图16所示),与第一接口组件2037例如第一磁性件2039进行磁作用力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039可被称为“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531可被称为“第一磁性件”,进而,电能传输设备300也可设置第一磁性件,与第一接口组件2037例如第二磁性件进行磁作用力连接。
可以理解的,电连接部例如第一电连接部2038、第二电连接部532可包括USB接口(例如Type-C)、Lighting接口(即苹果高速多功能I/O接口)、POGO-PIN针(与POGO-PIN针配合的POGO-PIN针触点)中的至少一种。第一电连接部2038和第二电连接部532是同种类型相对应的接口。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例如输入输出的需求,第一电连接部2038和第二电连接部532设置的形式可能不同。当然,可以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范围之内,对电连接部例如第一电连接部2038、第二电连接部532的形式进行设置,不作赘述。
可以理解的,电连接部例如第一电连接部2038可在头戴式设备200上的其他位置进行设置,并不仅限于第一支腿203上。
磁性件例如第一磁性件2039、第二磁性件531可为磁铁,也可为其他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结构。
请参阅图13,图1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能传输设备30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电能传输设备300可包括基座50以及与基座50滑动连接的夹持座60。基座50可与夹持座60配合夹持在头戴式设备200例如第一支腿203上,与电路系统2002例如第一接口组件2037电连接,实现电能传输。在一些场景中,基座50可与夹持座60配合夹持在耳挂部2034上,与电路系统2002例如第一接口组件2037电连接,实现电能传输。在一些场景中,基座50可与夹持座60配合夹持在第一支腿203上,与电路系统2002例如第一接口组件2037电连接,实现电能传输,同时基座50可与夹持座60均与侧周面2031接触。
基座50可包括与夹持座60滑动连接的装配壳51、设置在装配壳51上的电路组件52以及设置在装配壳51上且与电路组件52电连接的第二接口组件53。电路组件52与第二接口组件53配合实现第二接口组件53与电路系统2002例如第一接口组件2037电连接,实现电能传输。
装配壳51可呈壳体结构或框架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装配壳51可设置有第一夹持面511,以与夹持座60配合夹持头戴式设备200例如第一支腿203。即,第一夹持面511可与夹持头戴式设备200例如第一支腿203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壳51上可设置缓冲材料制成的结构,进而第一夹持面511可设置在缓冲材料制成的结构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面511可与侧周面2031接触。
第一夹持面511上可设置有安装孔5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5111可与装配壳51内连通。即,安装孔5111连通装配壳51内外。
装配壳51上可设置有卡扣组件512,以与夹持座6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组件512可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一卡扣件5121、第一卡扣件5122。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一卡扣件5121、第一卡扣件5122设置在装配壳51朝向夹持座60的一侧。进而,第一夹持面511与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一卡扣件5121、第一卡扣件5122设置在装配壳51的同一侧,且第一夹持面511位于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一卡扣件5121、第一卡扣件5122的同一侧,进而避免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一卡扣件5121、第一卡扣件5122对基座50与头戴式设备200配合的影响,方便电能传输设备300夹持头戴式设备200。
第一卡扣件5121可为板状结构或棍状结构,当然也可为其他向靠近夹持座60的一侧延伸的结构。第一卡扣件5121可具有导向部5123,以与夹持座60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部5123可为导向杆。
第一卡扣件5121上可设置卡接部5124,以与夹持座60卡扣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部5123可设置在卡接部5124朝向夹持座60的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5124可设置在导向部5123上。
卡接部5124上可设置有多个卡槽或多个卡孔,或卡槽和卡孔。进而,可在夹持座60伸入卡槽或卡孔时,第一卡扣件5121与夹持座60卡扣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5124的设置,使得基座50与夹持座60具有相互卡扣连接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使得夹持座60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与基座50卡扣连接。其中,夹持座60在第一位置与基座50卡扣连接,使得基座50与夹持座60处于第一状态。夹持座60在第二位置与基座50卡扣连接,使得基座50与夹持座60处于第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5124在第一卡扣件5121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卡孔5101和第二卡孔5102。当然,第一卡孔5101和第二卡孔5102可分别用卡槽或其他结构代替。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卡扣件512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卡孔5101较第二卡孔5102更靠近夹持座6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卡扣件5121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卡孔5102较第一卡孔5101更靠近第一夹持面5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座60在第一位置伸入第一卡孔5101与基座50例如卡接部5124卡扣连接,使得基座50与夹持座60处于第一状态。夹持座60在第二位置伸入第二卡孔5102与基座50例如卡接部5124卡扣连接,使得基座50与夹持座60处于第二状态。
第一卡扣件5122的设置方式及第一卡扣件5122与夹持座60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一卡扣件5121的设置方式及第一卡扣件5121与夹持座60的配合关系,不作赘述。
装配壳51上设置有滑动连接部513,以与夹持座60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连接部513上可设置有滑动孔5131或导向槽,以便夹持座60伸入滑动孔5131或导向槽,实现基座50与夹持座60的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连接部513可设置在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一卡扣件5121、第一卡扣件5122之间。
请参阅图13和图14,图14为图13所示实施例中电路组件52与第二接口组件53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电路组件52可进行电流的处理,使得电能适应于头戴式设备200和/或电能传输设备300。例如电路组件52可对电流进行整流、变压。电路组件52可进行数据的处理或传输,使得数据在头戴式设备200和电能传输设备300、外部设备等任意两者之间进行传输。进而基于电路组件52的设置不同,使得电能传输设备300可被作为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数据存储器、数据线、数据转接线、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等。
电路组件52可包括设置在装配壳51内的电能处理件521以及设置在装配壳51外并伸入装配壳51内与电能处理件521电连接的数据线522。电能处理件521可作为电路组件52的核心部件,实现电流的处理,使得电能适应于头戴式设备200和/或电能传输设备300,例如可对电流进行整流、变压,也可进行数据的处理或传输,使得数据在头戴式设备200和电能传输设备300、外部设备等任意两者之间进行传输,当然也可通过数据线522实现电流、数据的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处理件521内可包括电源。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处理件521内可包括存储卡,进行数据存储。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处理件521可与第二接口组件53例如第二电连接部532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能处理件521可以省略,数据线522与第二接口组件53例如第二电连接部532直接电连接。
请参阅图13和图14,第二接口组件53可包括设置在装配壳51内的第二磁性件531和设置在装配壳51内并自第一夹持面511处伸出的第二电连接部5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部532可设置在安装孔5111内。第二磁性件531可生成磁场。磁性件例如第二磁性件531可参阅第一磁性件2039,不作赘述。电连接部例如第二电连接部532可参阅第一电连接部2038,不作赘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部532可为电磁铁。
请参阅图15和图16,图1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接口组件2037与电能传输设备300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接口组件2037与第二接口组件53配合的结构示意图。通过第一磁性件2039与第二磁性件531进行磁作用力连接实现第一接口组件2037可第二接口组件53的磁作用力连接,可实现第一接口组件2037与第二接口组件53的吸附固定,也可实现第一接口组件2037与第二接口组件53的定位,也可实现第一电连接部2038与第二电连接部532的定位,也可实现第一电连接部2038与第二电连接部532的良好接触,进一步实现第一电连接部2038与第二电连接部532的电连接,保障了电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3和图15,夹持座60可与基座50滑动连接。夹持座60可具有第二夹持面6101。第二夹持面6101可与第一夹持面511间隔设置,形成夹持空间3001,以在夹持空间3001内容纳头戴式设备200例如第一支腿203,实现夹持座60与基座50配合夹持头戴式设备200例如第一支腿203。即,第二夹持面6101可与第一夹持面511均与头戴式设备200例如第一支腿203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座60与基座50配合夹持头戴式设备200例如第一支腿203时,第二夹持面6101可与第一夹持面511均与侧周面2031接触。
夹持座60可与基座50滑动连接,使得夹持座60可与基座50相对滑动,进而可调整第二夹持面6101与第一夹持面511之间的距离,进而可调整夹持空间300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面6101与第一夹持面511之间的距离在基座50与夹持座60处于第一状态时较基座50与夹持座60处于第二状态时大。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空间3001在基座50与夹持座60处于第一状态时较基座50与夹持座60处于第二状态时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面6101与第一夹持面511之间的距离在夹持座60处于第一位置时较夹持座60处于第二位置时大。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空间3001在夹持座60处于第一位置时较夹持座60处于第二位置时大。
夹持座60可包括具有第二夹持面6101的夹持件61、设置在夹持件61上并与基座50例如卡扣组件512卡扣连接的卡扣组件62以及设置在夹持件61上并与基座50例如滑动连接部513滑动连接的滑动连接部63。其中,夹持件61与基座50例如装配壳51夹持头戴式设备200例如第一支腿203。卡扣组件62可与基座50例如卡扣组件512卡扣连接,实现夹持座60与基座50的固定连接。滑动连接部63可与基座50例如滑动连接部513滑动连接,实现夹持座60与基座50的滑动连接。
夹持件61可呈壳体结构、框架结构或板状结构等。夹持件61可包括支撑部611以及设置在支撑部611朝向基座50例如装配壳51的一侧的缓冲件612。支撑部611在未设置缓冲件612的一侧向朝向靠近基座50例如装配壳51的一侧延伸设置,形成滑动部6111,以与基座50例如卡扣组件512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部6111与卡扣组件512例如导向部5123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部6111上设置有导向槽6112,以容纳卡扣组件512例如导向部5123,使得卡扣组件512例如导向部5123受导向槽6112的限制,而在导向槽6112内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用导向孔来替代导向槽6112,进而导向孔容纳卡扣组件512例如导向部5123,使得卡扣组件512例如导向部5123受导向孔的限制,而在导向孔内滑动。可以理解的,也可用其他结构替代导向槽6112,实现滑动部6111与卡扣组件512例如导向部5123的配合。
缓冲件612可为缓冲材料制成的结构。可通过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撑部611上。第二夹持面6101可设置在缓冲件612远离支撑部611的一侧,并与第一夹持面511相对设置。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件612可以省略,第二夹持面6101可设置在支撑部611朝向基座50例如装配壳51的一侧。
卡扣组件62可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二卡扣件621、第二卡扣件622。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二卡扣件621、第二卡扣件622可设置在滑动部6111朝向基座50例如装配壳51的一侧。进而,第二夹持面6101与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二卡扣件621、第二卡扣件622设置在支撑部611的同一侧,且第二夹持面6101位于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二卡扣件621、第二卡扣件622的同一侧,进而避免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二卡扣件621、第二卡扣件622对夹持座60与头戴式设备200配合的影响,方便电能传输设备300夹持头戴式设备200。
第二卡扣件621可为板状结构或棍状结构,并自滑动部6111向靠近基座50例如装配壳51的一侧延伸设置。当然第二卡扣件621也可为其他向靠近基座50例如装配壳51延伸的结构。
第二卡扣件621可采用可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第二卡扣件621可弹性形变。第二卡扣件621可包括设置在滑动部6111上的弹性形变件6211以及设置在弹性形变件6211上的卡块6212。
弹性形变件6211可在受力时向一侧弯折,在力消失后,会在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形变件6211可设置在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一卡扣件5121、第一卡扣件5122之间。进而,弹性形变件6211可向靠近第一卡扣件5122的一侧弹性形变,可在弹性形变力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一卡扣件5121的一侧恢复原状。
卡块6212可设置在弹性形变件6211靠近第一卡扣件5121的一侧,进而与第一卡扣件5121例如卡接部5124卡扣连接,进而使得基座50与夹持座60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块6212可伸入卡槽或卡孔中实现卡块6212与第一卡扣件5121的卡扣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块6212可伸入第一卡孔5101中实现卡块6212与第一卡扣件5121的卡扣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块6212可伸入第二卡孔5102中实现卡块6212与第一卡扣件5121的卡扣连接。
卡块6212可在基座50与夹持座60相对滑动时,由伸入第一卡孔5101内转变为伸入第二卡孔5102内或由伸入第二卡孔5102内转变为伸入第一卡孔510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块6212可在弹性形变件6211向靠近第一卡扣件5122的一侧弹性形变时滑出第一卡孔5101或第二卡孔5102或卡槽或其他结构,解除第二卡扣件621与第一卡扣件5121的卡扣连接,解除基座50与夹持座60的卡扣连接。
卡块6212在基座50与夹持座60相对滑动的滑动方向上,在相背两侧设置有第一表面6213和第二表面6214。其中,第一表面6213可与基座50与夹持座60相对滑动的滑动方向垂直设置。第二表面6214向第一表面6213的一侧倾斜设置或弯曲设置,以与第一表面6213连接。进而卡块6212可在第一表面6213处与第一卡扣件5121例如卡接部5124卡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座50与夹持座60相对滑动的滑动方向上,第一表面6213较第二表面6214更靠近第二夹持面6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座50与夹持座60相对滑动的滑动方向上,第二表面6214较第一表面6213更靠近第一夹持面5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块6212的设置,使得在基座50与夹持座60在第一状态下配合调小第二夹持面6101与第一夹持面511之间的距离时,基座50与夹持座60滑动可使得卡块6212在第二表面6214的一侧滑出,解除第一状态,并可滑动至基座50与夹持座60处于第二状态。由于第一表面6213的设置,使得基座50与夹持座60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下,卡块6212在第一表面6213与第一卡扣件5121例如卡接部5124卡扣连接,而无法通过滑动调大第二夹持面6101与第一夹持面511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卡块6212受力时自第一卡孔5101或第二卡孔5102或卡槽或其他结构内滑出时,弹性形变件6211受卡块6212的挤压弹性形变,解除基座50与夹持座60的卡扣连接状态。
第二卡扣件622的设置方式及第二卡扣件622与基座50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二卡扣件621的设置方式及第二卡扣件621与夹持座60的配合关系,不作赘述。其中,第二卡扣件622与第一卡扣件5122的配合关系可参阅第二卡扣件621与第一卡扣件5121的配合关系,不作赘述。
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二卡扣件621和第二卡扣件622均位于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一卡扣件5121、第一卡扣件5122之间。当然,也可以是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一卡扣件5121、第一卡扣件5122均位于两个卡扣件第二卡扣件621和第二卡扣件622之间。可以理解的,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二卡扣件621和第二卡扣件622的设置位置和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一卡扣件5121、第一卡扣件5122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
滑动连接部63可设置在两个卡扣件例如第二卡扣件621和第二卡扣件622之间。滑动连接部63可包括与滑动连接部513滑动连接的导向杆631以及套设在导向杆631上并分别与滑动连接部513、滑动部6111抵接的弹性件63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杆631可伸入滑动孔5131内,实现滑动连接部63与滑动连接部513的滑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向槽替代滑动孔5131时,导向杆631可伸入导向槽内,实现滑动连接部63与滑动连接部513的滑动连接。
弹性件632可在滑动连接部513、滑动部6111之间具有弹性形变,进而在基座50与夹持座60相对滑动调小第二夹持面6101与第一夹持面511之间的距离时,弹性件632的弹性形变变大。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夹持座60在第二位置解除与基座50卡扣连接的状态时,弹性件632对夹持座60施加使夹持座60由第二位置向靠近第一位置的一侧滑动的弹性形变力。
可以理解的,滑动连接部63的设置位置与滑动连接部513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另外,弹性件63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调整,只要设置在基座50与夹持座60之间,并分别与基座50、夹持座60抵接即可。
请参阅图15,第二磁性件531设置在基座50例如装配壳51内,并可在第一夹持面511与第二夹持面6101之间形成磁场。第二接口组件53可伸入夹持空间3001内,进而在第二磁性件531的磁场的作用下,第一磁性件2039与第二磁性件531进行磁作用力连接实现第一接口组件2037可第二接口组件53的磁作用力连接。
可以理解的,第一电连接部2038在框架结构101上的设置位置可以发生变化,但还是可通过电能传输设备300夹持头戴式设备200,实现电能传输。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具有第一夹持面,并设置有第一接口组件,所述第一接口组件配置为自所述第一夹持面伸出;
夹持座,具有第二夹持面,与所述第一夹持面配合,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具有相互卡扣连接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所述距离大于在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所述距离,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在所述第一状态下配合调小所述距离时,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滑动解除所述第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配置为相对滑动至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相互卡扣连接,以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置有第一卡扣件,所述夹持座设置有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二卡扣件与所述第一卡扣件卡扣连接,以使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件与所述第二卡扣件两者中的一者具有卡块,另一者具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有卡槽或卡孔,在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卡槽或所述卡孔内,所述第二卡扣件与所述第一卡扣件卡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扣件上,所述第二卡扣件包括弹性形变件,所述卡块设置在所述弹性形变件上,在所述卡块自所述卡槽或所述卡孔内滑出时,所述弹性形变件受所述卡块的挤压弹性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相对滑动的滑动方向上,所述卡块在相背两侧设置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滑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倾斜设置或弯曲设置,以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卡块在所述第一表面处与所述卡接部卡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件与所述夹持座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设置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设置有导向孔或导向槽,所述第一卡扣件伸入所述导向孔或所述导向槽内,以与所述夹持座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所述夹持座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滑动孔,另一者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伸入所述滑动孔,使所述基座与所述夹持座滑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传输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之间的弹性件,在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配合调小所述距离时,所述弹性件受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的挤压弹性形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组件包括:
电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基座内,并配置为自所述第一夹持面伸出;
磁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内,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形成磁场。
13.一种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设置有第一接口组件;
夹持座,与所述基座之间具有夹持空间,所述第一接口组件配置为伸入所述夹持空间内,所述夹持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以调节夹持空间,所述夹持座分别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与所述基座卡扣连接,所述夹持座相对于所述基座由所述第一位置向靠近所述第二位置的一侧滑动时,解除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卡扣连接的状态,并调小所述夹持空间;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当所述夹持座在所述第二位置解除与所述基座卡扣连接的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夹持座施加使所述夹持座由所述第二位置向靠近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侧滑动的弹性形变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能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相对于所述基座由所述第一位置向靠近所述第二位置的一侧滑动时,所述基座与所述夹持座两者中的一者对另一者施加使所述另一者弹性形变的作用力,以解除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卡扣连接的状态,当所述夹持座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另一者在弹性形变下解除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卡扣连接的状态。
15.一种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戴式设备,设置有电路系统;以及
电能传输设备,用于夹设在所述头戴式设备上,以与所述电路系统电连接,进行电能传输,所述电能传输设备包括:
基座,具有第一夹持面,并设置有第一接口组件,所述第一接口组件配置为自所述第一夹持面伸出;以及
夹持座,具有第二夹持面,与所述第一夹持面配合,所述夹持座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的距离,在所述电能传输设备夹设在所述头戴式设备上时,所述头戴式设备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接触,且所述第一接口组件与所述电路系统接触,实现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安装壳、成像件及佩戴组件,所述成像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上,所述佩戴组件与所述安装壳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所述佩戴组件内设置有电路系统,在所述电能传输设备夹设在所述头戴式设备上时,所述佩戴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组件包括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及所述第二支腿分别与所述安装壳连接,所述第一支腿内设置有电路系统,在所述电能传输设备夹设在所述头戴式设备上时,所述第一支腿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包括在所述第一支腿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的连接部、耳挂部及端部,所述电路系统包括第二接口组件,所述第二接口组件设置在所述耳挂部靠近所述端部的部位上,在所述电能传输设备夹设在所述头戴式设备上时,所述耳挂部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接触,且所述第二接口组件与所述第一接口组件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内的第一电连接部及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一电连接部配置为自所述第一夹持面伸出,所述第二接口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耳挂部内的第二电连接部及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用于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作用力连接,以对第一接口组件与所述第二接口组件进行定位。
CN202311558130.2A 2023-11-21 2023-11-21 电能传输设备及电子组件 Pending CN1175184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8130.2A CN117518490A (zh) 2023-11-21 2023-11-21 电能传输设备及电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8130.2A CN117518490A (zh) 2023-11-21 2023-11-21 电能传输设备及电子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18490A true CN117518490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62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58130.2A Pending CN117518490A (zh) 2023-11-21 2023-11-21 电能传输设备及电子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184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4184B2 (en) Auxiliary device for head-mounted displays
US20180329452A1 (en) Virtual reality device and system
CN113866980B (zh) 近眼显示设备
CN104280881B (zh) 一种便携式影像装置
WO2014032353A1 (zh) 具有lcos 微显示装置的视频眼镜
CN205450971U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和虚拟现实系统
KR101606854B1 (ko) 시각 콘텐츠를 제공하는 단말기가 충전되는 헤드 마운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514954A (zh) 一种基于激光光束扫描的智能眼镜
CN117518490A (zh) 电能传输设备及电子组件
CN117518491A (zh) 头戴式设备及电子组件
CN117518489A (zh) 头戴式设备及电子组件
CN115857669A (zh) 头戴式设备
KR20140105319A (ko) 헤드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11714454B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and wearable assembly
CN209842265U (zh) 一种高倍率变焦穿戴设备
CN108333759B (zh) 电子设备
CN216901147U (zh) 分体式单目ar眼镜
CN115586646A (zh) 头戴式设备
CN110618534B (zh) 一种立体显示眼镜
CN115586645A (zh) 功能镜片及头戴式设备
CN218848499U (zh) Ar设备
CN117555150A (zh) 头戴式设备
CN221175131U (zh) 一种基于vr眼镜的康复设备
CN117555151A (zh) 头戴式设备
CN117250753A (zh) 头戴式设备及镜片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